第一篇:小课题研修阶段性总结
小课题研修阶段性总结
胡薇
吴琼
安金楠
褚鹏晶
2011年12月
小课题研修阶段性总结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因此,教师的责任不应仅仅只是教给学生一个个单词和句子,而更应是对他们能力的培养。试想,如果学生拥有较高的单词拼读拼写能力,那么势必会改善他们的认知策略,增强读、写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丰富语言知识。同时,如果学生掌握了学习单词的技巧,克服了背单词的难关,就可以增强学习自信心,对英语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本课题的成功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写技能,有利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认知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在当今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标、新课改的形式下,本课题的开发能改变传统的以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状况,采用灵活各样的方法,提高学生记忆英语单词的兴趣和能力,使记忆单词更牢固,不易遗忘,同时改变了传统课堂教与学的方式。
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分阶段侧重,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拼读拼写能力。
(一)三年级阶段,在让学生模仿和开口说英语之外,应着重让学生从听、说、读、写四个角度掌握英语26个字母,以便为下一阶段拼读拼写英语单词打下坚实的基础。
1、通过分解读音,学习字母,感悟字母与音素的联系及音素的拼读方法。在教学字母时,先让学生自己体会每个字母的读音中所包含的音素,再拼读这些音素。例如:Aa[ei], Bb[bi:], Cc[si:], …, Zz[zed]。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音素是英语中最小的语音单位,不同音素的组合可以拼读出各种读音,这点和汉语拼音很相似。同时,学生还掌握了26个字母各自所含有的元音和辅音音素,为以后掌握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奠定基础。
2、字母、音素、词汇三者有机融合帮助学生感悟发音规律。在字母教学中,我们还采取字母认读、词汇认读和音素渗透三者结合的方式。例如,先教会学生认读几个字母和含有该字母的单词,然后让学生观察字母,听单词的发音;经过思考后辨认单词中的哪个字母发什么音,然后再呈现另一个有相同发音规律的单词;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哪些字母通常情况下发什么音。
3、借助汉语拼音教学的正迁移。从字形上看,英文字母和汉语拼音字母差不多;从读音上看,英语的元音和辅音,大部分和汉语拼音字母所代表的元音和辅音很相似。因此,如果能借用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正迁移,就能大大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
(二)四年级阶段,应重点让学生了解英语单词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掌握读音规律,培养学生直接拼读生词,并能根据读音拼写的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1、在单词教学中,归纳开、闭音节的元音字母的读音规则,在教学初始阶段仅要求学生拼读符合读音规则的单词,这样,遵循了由简到繁、递增扩展的原则,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轻松地学会拼读,促进拼写。
2、从词汇中寻找字母及其组合的发音规律,自主认读。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并发现英语字母的发音规律后,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发现单词内部字母组合发音的一般规律和单词拼读规律。通过归纳、总结,在促进学生拼读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拼写能力。
3、在单词教学中,利用各种游戏活动引导学生找出具有相同发音或相似拼写的单词,也可以引导学生找出具有相同的字母组合而发音不规则的单词,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提高学生的拼读拼写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经常能进行这样的训练,可使学生在拼读拼写过程中进行有意识记,以促其联想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发展,还会促使学生找窍门,找规律,勤思考,改变机械性和无意性识记,使其认知能力得以发展。
(三)五年级阶段,重点巩固读音规律,并学习48个国际音标,提高学生的拼读拼写能力。
1、编顺口溜、口诀,帮助学生记读音规律。随着学生学到的单词日益增多,他们会越来越感到英语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千变万化,不易掌握。因此我们可以编些顺口溜或口诀帮助学生记忆。
2、英语中存在不少不符合读音规则的单词,而且英语词典大都用国际音标注音,因此学生学会直接拼读之后仍得学习国际音标。根据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积累,此时他们学习国际音标并不感到困难。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48个国际音标,但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来巩固。
3、开展课外单词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拼读拼写能力。
(四)六年级阶段 在学生掌握了部分单词以后,特别是学习了字母和音素之间的联系之后,在教学中遇到有规律可循的单词时,教师就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尝试着去拼读。在一而再、再而三的拼读中,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与失败中,学生逐渐地感悟出一些规律。这些规律经过教师适时的引导、归纳、总结,逐步地内化成学生的拼读能力。学生在拼读尝试中发现,很多单词只要读出字母的发音就行了,如desk,只要知道d读[d],e读 [e],s读[s],k读[k],就会拼读这个词了,而且根据读音马上就会拼写出来。其实,这就是直拼法,即根据字母、字母组合的发音(音素)的规律拼读单词。类似的单词还有很多,如bed, red, pen, bag, hat, pig, hot, duck, lamp等。这类单词在小学英语单词中占了很大比例,只要掌握了这种方法,学生就能够拼读出来,无需老师一遍遍地教。
总之,单词拼读能力的培养最终还是要回归到音标的教学。认读音标是最基本的语言技能。《PEP小学英语》教材从四年级下册开始在每个单元的Part C部分增添了pronunciation的内容。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我通常先让学生自己去感知,通过朗读找到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然后,我要求学生根据找出的发音写出音标,进行音标教学。最后,我让学生试着用音标去拼读更多的生词。
在培养学生拼读生词能力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培养学生单词拼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要在教学中一点一滴地渗透,而不可能一蹴而就;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既提高了学习难度,又增加了学习负担。因此,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第二篇:校本研修课题总结
校本研修课题“小学生英语朗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和策略”
学年总结
英语组进行“小学生英语朗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和策略”课题研究已经一个学年了。这学年内,我们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探索培养小学生英语朗读能力这个具体问题为对象,注重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在这期间,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实现了第一阶段的研究目标。
一、所做工作:
1.申报了“小学生英语朗读能力培养的研究和策略”这个校本研修课题,作为本学年英语组的研修内容。
全组教师全员参加,共同学习研究,积极收集与研修课题有关的理论知识,并进行学习研讨,为课题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一学年中重点是调查和制定适宜的策略。
2.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通过课堂表现,课后问答。QQ联系等多种方式,真实地了解小学生的英语朗读情况,找出小学生在英语朗读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便有效地实施课题研究,有效提高学生英语朗读水平。
通过全组教师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小学生对于英语朗读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读的时间不够充分,除了每周的早读和上课时间外,学生很少主动地去朗读。
②学生的朗读面窄,主动寻找课外朗读材料积极性不高,多是相对被动得接受朗读材料。③缺少有效的朗读训练技巧。
○4家庭因素对学生的英语课外朗读有重要的影响。
3.针对小学生朗读能力的实际情况,在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过程中,从课堂入手,利用课本中的英语内容,精心设计朗读方案,对小学生进行朗读方法与技巧的指导,从基础开始培养小学生的英语朗读兴趣,从而激励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有效的去朗读。4.教师集体研讨,将研究方法初步确定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
5.教师及时总结在课题研究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集体研讨,根据实际情况有效作出调整,并写出总结。
6.教研活动中,教师进行素质再提升,开展了5次针对朗读的专题讲座,大家畅所欲言,积极研讨,共同提高。郑桂华承担了我校课堂展示月的公开课活动,得到领导好评。承办了区级英语新教师培训,赵菊英作了专题讲座,与老师们分享了在朗读和绘本教学中的心得。谢涛和郑桂华老师顺利完成为期两年的英语国培。谢涛老师在国家级刊物《教师教育研究》中发表两篇论文,其中有《小学英语朗读浅析》切合我校研修课题。
二、存在问题:
1、教师的理论知识到位,但理论与实践毕竟有差距。再者我们的实验对象是不同成长环境、不同性格喜好的孩子们,他们的差距显而易见。如何“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就是我们现阶段面临的一个难题。
2、教师在英语朗读教学的方案设计仍处于探讨实验阶段,没有形成一定的模式。
3、小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基础薄弱。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大部分的英语朗读材料只限于课本,课后的英语朗读材料几乎为零,当然更谈不上课后的英语朗读习惯。
4、小学生对于英语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甚少,文化的差异使他们在朗读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5、部分小学生对英语朗读不重视,缺乏兴趣。
三、改进措施:
1、教师进一步加强理论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特点,选择一些合适的朗读方法,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开口朗读。
2、教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把握朗读技巧。在师生、生生的朗读过程中,从心与心的缝隙中,从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探究朗读的语音语调,感受朗读的魅力,提高小学生朗读的兴趣。
3、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渗透西方的文化与风俗习惯,让学生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4、要求学生进行课外朗读。鼓励他们适当利用零用钱购买英语课外朗读材料,相互交换课外朗读材料,做到资源共享,扩大朗读范围,养成每天朗读英语的习惯。
5、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提高家长对英语课外朗读的认识,让他们了解英语课外朗读对他孩子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让家长从时间、物质上对学生进行支持,并做好督促工作,培养学生的英语朗读习惯。
总之第一学年的工作既有克服困难的艰辛,又有收获成果的喜悦。接下来我们课题组成员一定会扎实工作,再接再厉,继续深入研究,为提升我校学生英语朗读能力服务。
第三篇:小课题总结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小课题研究总结
孝义市高阳中心校下吐京小学
为了贯彻落实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工作,进一步引导教师关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研究教学中的关键问题、热点问题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我校教师的水平和能力,根据教育局、中心校的文件精神和我校教学、教研状况,我校扎实开展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小课题研究,现将我校小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如下:
一、小课题开展情况 为了逐渐克服并改善以往小组合作学习那种:表面热闹,其实际效率却不高;一番嘈嘈杂杂的“合作”之后,许多学生并没有多少收获的局面,本学期我们把课题研究的落脚点放在了《 “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理念下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方面。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研究,我们通过实验、研究、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方法,重点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小组高效合作学习技能及其培养标准等内容进行了研究探讨。通过实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已逐步形成,形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大大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1.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以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大大加强,学习的主动性也较前有了明显的提高。
2.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困生的基础知识较差,学习能力较弱,所以经常对老师的教学活动不感兴趣。在小组学习中,通过采取优秀生带动学困生,一帮一的帮教形式,促进了学困生的成长与进步。
3.孩子的可塑性较强,为了促进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我在小组之间开展了各种类型的竞赛活动。通过活动,小组各成员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各小组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机制,学习气氛浓厚。
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一些资料搜集、整理的活动形式,既让学生得到了锻炼,体验了学习的过程,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自律的精神,还有助人为乐、宽容心和指导他人的能力。更是让他们学到了团结协作与人相处等合作技巧,也提高了学生的社交技能,如尊重、倾听等,这些社交技能不仅使学生在小组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同时对学生与家长和朋友的和睦相处,以及在未来事业上取得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
5、现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预习检查、生字自学、课文理解、背诵检查等都是在小组学习中进行的,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更是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其中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小课题开展进程定课题,成立课题组并申报
1、针对困惑,确定课题
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中心校关于小课题研究的意见,针对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意义、小课题的选择、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小课题研究的实施等方面内容”对教师进行了培训辅导。同时组织各学科组教师认真选题,经过了“困惑”——“问题”——“课题”三步曲把一个个小问题,转化成一个个小课题并上报中心校并予以立项。
2、积极开展小课题专项研究。
我们围绕小课题研究,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了研讨活动。一般程序为:中心发言人发言——课题小成员补充发言——小组成员提问与互动——组织者(或聘请城区骨干教师)点评。这一生动活泼的互动式学习形式,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课堂教学大赛等教研活动实施小课题研究
本学期扎实开展了课堂教学大赛、千名教师大比武、请进来及区域性教研活动等不同形式的活动,树立了明确的问题意识,将问题转化为小课题,小课题成为教研组每次活动的主题,做到每次教研活动有主题、有中心发言、有活动记录、有活动效果。通过各种形式的研讨活动,让老师们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及时小结反思,分享经验,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计划、改进研究方法。
4、加强管理、纳入考核。
为了确保小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向纵深推进,我们进行阶段评价,并将小课题研究纳入教学常规管理考核与绩效考核当中。
5、勤反思回头看,正视不足、改进措施促发展。
目前,我校的小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初步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老师们对本人承担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二是老师们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掌握了课题的研究更多灵活实用的方法。三是精心计划、用心总结,课题研究融入日常教学过程。每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提前通知每一位课题组成员。在研讨时,把自己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困惑与收获进行交流,通过研讨总结经验与教训,及时把教研的成果应用到课堂,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四是积累了初步的小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经验。
三、小课题开展效果
通过一个学期的研究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合作中建立起来的生生间、师生间的真诚友谊、积极互动,使课堂氛围更加融洽和谐,充满人文情怀。同时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和研究,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学生层面上,良好的合作意识已经形成,合作技能得到提高。在合作学习中健康的情感态度,掌握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均得到提高。他们在合作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合作的意义,体会到合作的价值,在合作中张扬个性,凝聚了内力,学会了合作。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呈现出一道“每个学生在同一时间内,既是学生,也是先生,一人教大家,大家教一人”的人人自主互动的亮丽风景线。
四、今后改进建议
在探索的道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实验工作中,我们还发
现了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改进。
1、学习时间内学习内容难以完成。
2、在合作学习之前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但这点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做到。
3、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例如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往往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小组汇报的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4、缺乏对合作学习系统化的评价体系。在不同的实施策略中,学生的合作方式是不同的,评价的方法应当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对刚开始进行合作学习的学生和已经具有较多合作经验的学生,评价的标准也应有所不同。
5、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要如何找到合适的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是值得思考。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不是要放手不管,相反,这更需要老师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的性质,灵活地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为学生的合作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
总之,课题研究要取得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通过每一节课的努力,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实验教师之间精诚团结,不断学习,不断努力,加强交流。对于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还正处于摸索阶段,需要不断地分析、探索、研究和总结,以达到优
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提高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最终使学生的成绩得到提升。
第四篇:小课题总结
小课题总结
本人在2006年中主要研究了“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这一小课题,取得了一些成绩,也有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初中数学新课程中引入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它以“问题”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呼唤区别于传统接受性学习的全新教学模式,因此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所谓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在学科学习中学生自己探索问题,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它是人们在总结“接受式学习”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初中数学学习更多地需要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明确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涵义,掌握实施类型、组织形式和步骤、评价等。以求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实施。
初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大体可先分为以下五个阶段来进行: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入其境,动其情,诱发他们的探究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挖掘自身潜能,积极、自主地投身于研究性学习课题。
(2)知识、研究准备阶段。
教师需根据研究性学习课题,在教学中巧妙地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并作一些与课题有关的、必要的研究方法介绍,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研究方法等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全面认真分析课题。指导小组通过讨论,确立具体的研究方案,包括确定课题的研究方法、收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研究步骤等。
(3)实践体验阶段。
学生应根据个人或小组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方式开展如网上下载、查阅报刊杂志等收集信息资料的活动,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对有用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加工,并在此基础上认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得出相应的结论。要求学生分析所得结论是否全面,有没有疏漏,有没有重复,推理是否合理等。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反思,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归纳解题思路与方法。加强小组间的联系,使他们互通信息,共同商讨,交流初步研究成果、统一步调等活动,及时修正思路,调整方法,逐步完善个人的研究成果。
(4)表达和交流阶段。
在个人或小组汇总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敢于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供大家共同探讨,以求达到共识。同时应鼓励学生总结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得失,使学生的问题分析、解题方法、意志品质等诸方面得以升华,真正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价值。
(5)成果评价阶段。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仅需要关心学习的结果,更应关注学习的过程,它包括意志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等许多方面。同时评价应关注学生个体间发展的差异性和个体内发展的不均衡性,以及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分层化等。我们的目光应专注于学生获得了哪些发展,并且特别注意学生有哪些创造性的见解。为了使评价能够真实可靠,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要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第五篇:小课题总结
这一学年来,我们五年级语文组在如何指导好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方面进行了小课题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有助于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层次结构;有助于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再加上篇篇课文都文质兼美,内容丰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人格,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
一、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课题的界定,符合高段学生情感目标。朱教仁教授也曾说过:“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所以,能够热爱读书并能懂得怎样读书,对一个孩子来说真是莫大的财富。由于学生到了高段,一部分学生不太敢于在全班大胆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朗读激情。五年级的学生属于儿童的特点,如果教师引导到位,是不难打开他们的朗读情感之门的。所以,在课堂上我引导孩子运用多种读书方法调动学生读书热情,培养他们乐于说,敢于说,说到位,读到位,就从语文课堂上有感情朗读课文开始。
二、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朗读兴趣。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2.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3.向学生讲述一些名人读书的故事。
4.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其得到成功的喜悦。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够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的强烈愿望。
5.经常进行朗读比赛。
三、立足理解,多种方法品读感悟
首先,教师先融入文本,吃透教材,与作者产生共鸣,才能在情感基调上去熏陶感染学生。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七组:人物描写一组中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是典型的抓住人物动作描写来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片段。我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找到人物相关的动作的句子,简单批注。接着在朗读环节上,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说出自己的体会,这时教师进行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文并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如读到:小嘎子蹦来蹦去,转三四圈及推拽拉顶、钩和小胖墩儿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等大量的动作描写,把一个机灵,想使用巧招的小嘎子和也不善罢休的小胖墩儿的形象淋淋尽致地凸显出来。先找一名同学来读,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学生评读、比读,谁还愿意和他比一比,读出小嘎子的机灵劲和胖墩二的稳重劲;接着想象情境读,如果此时你是小嘎子或是小胖墩儿,你会想什么?进行人物补白,这样就更能激活学生对人物性格的了解,进一步深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与文本共鸣;接着,分角色朗读,男生性格比较像小嘎子,所有的男生来读小嘎子,女生来读小胖墩儿,这样,就形成了你也想读,他也想读的状态。最后,在对人物性格有了解后,请两名学生上讲台展示,一个瘦的学生诠释小嘎子,一个胖的学生扮演小胖墩儿,在感官上让人物活起来。这样学生最终诠释了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性格特点,好像课文中人物走到我们身边来了,走进了我们的舞台,进而让学生真正达到了把课文朗读得入情入境,同时也真正激发起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目的。
当然,每篇课文都有它的写作特点,如写景的、写事的、写人的。但只要教师把握好每篇课文情感基调,我相信指导好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我也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把朗朗读书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