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低年级古诗文本拓展教学初探
小学低年级古诗文本拓展教学初探
古诗是国学的精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因此,从小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魅力正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句话,古诗教学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好它。那么如何让低年级学生在有效学习古诗的基础之上,在古诗文本拓展方面锦上添花呢?本文将做一个初步的探讨。
一、烘托诗文画面之美,引领学生尽情遐想
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与内容部分”指出:“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教师要让古诗的文本教学更富灵动性,可以根据古诗所体现的特点,发扬其精髓,让儿童从自身体验出发,感悟古诗,喜欢古诗。低年级语文课本中,许多古诗都有画面美。这有利于教师在完成古诗的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更加有效地开展古诗文本拓展教学。
如人教版第四册中有首古诗《村居》。这一首可以称为童谣的古诗,向我们呈现了一幅怡然自得的山村美景。这首古诗看似简单易懂,读了几遍,不少孩子都会朗诵了,甚至多念几遍就能背下来了。想象文本的画面之美,尤其是“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天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那么,孩子是否能够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各样、精彩纷呈的文本拓展呢,这就需要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从生活体验中,从放风筝开始,入境入情,从儿童的主动探究中,去逐步构建古诗带给儿童的画面之美。
农村的学生,乡村的快乐,朴实无华,乡村生活他们再熟悉不过了。然而,在知识和信息接受的多样化和速度方面,学生们还是有点力不从心。在《村居》的文本拓展教学中,针对孩子们熟悉乡村生活的特点,教师可以对学生从自己生活的环境入手,观察并画下在学校里、在家中、平时玩耍嬉戏等场景,把自己喜爱的一草一树木,一亭一楼阁,一鹤一风筝,一并纳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图画可以是杨柳画,可以是风筝画,也可以是各种蒲草船帆。这样,孩子能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自己生活的美好。
再比如古诗《山行》,是一首极具画面感染力,又充满童趣的古诗。这是一篇秋景诗。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孩子喜欢图画的心理特点,自己首先根据《山行》这首诗中的“山、石、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等意象,创作一幅儿童画,然后在儿童画的右上角,写上隐去题目的古诗,让另外一个没有读过此诗的孩子,模拟这首诗的题目。教师以此为模式,拓展开去,让孩子课下再接着,在全班进行一个题诗画比赛。让孩子在课外找古代的题画诗,再画出暗示题目的图画。孩子们把自己画好的图画贴在教室的某个角落当中,各种各样的图画,或教师制作成PPT展示,从而让《山行》的文本拓展更加鲜活与精彩。
二、利用文本资源,拓展古诗阅读 字词句段篇的学习,离不开文本的阅读。然而孩子们学习字词句短篇最好的文本莫过于古诗学习了。比如孩子们在学习《静夜思》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明月,但很难感受到故乡。或者说感受到的更多的是文中的韵律美,格式美,却很难感受到情感美。那么我们引导孩子们课后去搜集更多关于故乡的古诗,多读,多背。基于许多家庭有从幼儿时代开始就有培养孩子熟读甚至背诵《唐诗三百首》等经典古诗词著作的传统。许多儿童对于古诗感悟的角度会更加多样化。这样,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学习了较多古诗的特点,让孩子在课下找有韵律美和格式美的 古诗,然后在课上的拓展环节进行展示。这样既能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古诗的博大精深。
再比如《咏柳》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代表作。“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教学中不但要把诗文的含义讲给孩子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下来。同时,我们不能忽略文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才使得文章千人传颂。另外,教学中不妨介绍王贺知章的生平背景,然后让孩子们从《唐诗三百首》中寻找贺知章写的其它古诗,留出时间让学生在拓展环节进行吟诵。
三、拓展教育手段,创设古诗情境
在教学朱熹《春日》这首古诗的时候,正值春天,一些学校或班级会选择在风景优美的地方开展春游活动。现在的景区大多会有小河、流水、人家,当然地上有花、鸟、鱼、虫,天上有飞鸟、蓝天、白云,当孩子身临其境,走入到这般与古诗的情境如此贴合的场景之中,如此童话般的世界中,怎能不触景生情?怎能不有感而发呢?近水懂水性,靠鸟知鸟情。教师可以利用孩子们观赏美景的机会,回忆刚学到的古诗《春日》,不但可以适时巩固文本的知识,而且还可以自然地过渡到文本拓展环节。孩子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到古诗营造的意境,同时也很好地与古诗的作者做一个“超时空”的对话,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说说自己想对作者说的话。有的孩子可能会说古诗如此地优美,让自己感受到了古诗的神韵;有的孩子也可能会说到文本能给自己带来传统国学的精华;还有的孩子甚至会建议作者加入一些更加有趣的意象,让古诗更加丰腴一些,无论是哪种形式,教师都应以鼓励为主,决不打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小学古诗的教学中最难莫过于体会古诗的意境,然而好在现代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古诗文本拓展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户。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其及时性、直接性和相互性的特征,通过声音、图像、画面等形式,突显出其独有的魅力。它的出现,给教师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全新的面貌,特别拓宽了我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上的途径。运用多媒体,在古诗教学中,凭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大大调动了孩子们学习古诗的兴趣。帮助学生很轻松地踏入古诗的意境之中。孩子们的思维在各种视频、动态反馈的体验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例如我在教学杨万里的《小池》一古诗时,利用音乐和画面,创设情境,蜻蜓和荷花,阳光与微笑,虚实相衬,孩子们在诗画的对照中,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其乐无穷。
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古诗文本拓展,都应让孩子的情感体验得到充分地发展,这样才有利于新课标目标的实现,也才能更好地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总之,“教无定法”,小学古诗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这只是我一人之见,希望我们广大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使古诗这一巨大文化遗产更加发扬光大,更加灿烂辉煌。
第二篇: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谈
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浅析
我是一位从事小学教学近二十多年的教师,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下面,我就低年级古诗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我认为,低年级古诗教学必须立足于“读读背背,认认写写”上。
一、读读背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也最实用的手段。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古诗,是靠教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受到思想教育,培养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具体操作时,要注意两点:
1、明确读的要求;包括:(1)读有目的,读书不能盲目,每次读都应该有目的。初读,要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试读,用笔画出句中的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把诗读正确、读流利;细读,让学生边读边想。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提出不明白的问题,读懂古诗;品读,注意诗句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来,在读中感受诗的语言美和韵律美。通过这样有层次的读,有目的的读,学生才会读有收获。(2)读有指导,有无教师的指导,是一般阅读教学与阅读活动的根本区别,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怎样读书,心中茫然,很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多在细节上、关键处给予适当的点拨。(3)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顾个别,丢掉大多数,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读的时间和机会,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课堂,丰富读的形式。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兴趣点易转移。如果 采用单一的读书形式,他们就容易疲劳。因此,读的形式必须多样,如初读时的听读、自读、跟读、范读、轮读;理解中的个别读,轻声读、齐读、查读、练读;巩固提高中的接龙读、配音读、表演读、比赛读等等。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自然使学生保持着盎然的读书兴趣。许多学生都已熟读成诵了,当堂背诵当然不成问题。不过,对那些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不能置之不理,应采用语言提示,借助插图等方法加以帮助,促其尽快地记牢,背好。
二、认认写写
识字和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但有些教师教起古诗来往往忘了这一点。只重视读背指导,忽略写字训练,其理由是学生都会背了,还怕不会写,这种想法偏颇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感知的特点是笼统,不精确的,对客观事物的大体轮廓的知觉占优势,缺乏精细的辨别能力,他们的空间知觉的精确性和分化性的发展水平也较低。故而对辨别字形的细微差别和空间配置感到困难。所以,尽管他们在初读,细读,品读中,早已多次感知了字的音、形、义。但对生字的认识,还是一种轮廓的印象。只有对字形作分析,才能在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因此,古诗教学必须重视识字和写字教学,着重强化字形的认识,分析和书写。
1、巧记字形。(1)采用口诀、简画、动作等直观性强的形象记忆法。如《静夜思》中的“月”字,可画个月牙儿帮助记忆。(2)游戏法,如动手制作基本笔画的卡片,然后用这些基本笔画拼成《一去二三里》中的“五、六、七、八、九、十”等字。(3)熟字带生字。学《悯农》 中的“土”字,可用“二”上加“一”竖或“十“下面添一横。
2、指导书写,一般步骤为:(1)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每个笔画在田字格里的具体位置和运笔方法。对一些关键笔画和易错之处做特别强调和提醒。(2)学生描写,让学生在课本上的田字格里仿照范字先描一个,再临写两个。(3)独立书写,即脱离田字格独立写字,在指导过程中,教师一要加强个别指导,特别要对写字能力低的学生单独指导,手把手地教;二要注意写字姿势,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三个一”,并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三要重视反馈评价,可通过学生上台板演,出示例字等方法。引导学生互相评价,纠正错误,从中悟到写字的一些基本规律。
如何保证“读读背背,认认写写“目标的达成呢?可从两方面入手:
一、激趣求主动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儿童有了饱满的学习兴趣,便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为此,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激趣,让“趣“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1、课始引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设悬念、提问题等方法导入新课。如《咏鹅》用谜语“头戴一顶红帽子,身披一件白袍子,脚穿一双红鞋子,唱着歌儿伸脖子。”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在学生七嘴八舌,情绪兴奋时,转入古诗学习。
2、课中生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大脑皮层就会进入暂时 抑制状态。此时,老师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加以调节,使学生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新的学习。如《悯农》一诗,学习一、二两句后,可使用幻灯片展现农夫辛勤劳动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农民劳作的辛苦。教《咏鹅》中间可穿插指导学生用动作表现鹅唱歌,戏水的欢乐场面。教《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时,可让学生猜一猜李白离开家乡多年后回到家乡,小孩子会问他什么,他听了又会说些什么等。
3、课后增趣。总结全诗后,还可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活动,如教完《咏鹅》可让学生给鹅涂颜色。教完《一去二三里》可带领学生做一做拼字游戏。教完《赠汪伦》可请学生演一演汪伦在河岸边送李白的情景等。再次掀起教学的小高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学习。
二、渗法促发展
《学会生存》一书作者这样认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能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强调了学法指导的重要性,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如何交给他们学法呢?当然不能像中高年级那样直接明示,分步实施,而应该相机诱导,灵活渗透。只要给学生以启发。能让学生模仿着学,模仿着用,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初步养成,我认为就是成功的学法指导。以第一册几首古诗为例,从读的方面说,通过《一去二三里》、《咏鹅》两首古诗的学习,学生多多少少会感到学一首诗,应该先把它读几遍,读通,读顺,读熟了,才能接着学;也会知道要背诵古诗,一定要多读几遍,直到记在心上了才行,还懂得了要在生字下面做记号,不但要读准它的音,还得把它 写对写好。有了这些认识,读完两首诗或其它诗,就会“依样画葫芦”了。再说写的方面,通过对前两首诗中生字的分析和书写,学生认识了田字格,以及田字格各部分名称,还知道了汉字的基本笔画及其写法,这为今后正确识记和书写新的生字,无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之我见1
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之我见
摘要:古诗是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以获得终身受益的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对语言思维理解能力处于发展阶段的低年级学生而言,学习古诗是比较困难的。低年级古诗教学应该求新,采用多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兴趣,以读为本,据诗作画,画中悟诗。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感受古诗中蕴含的美的因素,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 低年级 古诗教学 创设情境 以读为本 诗情画意
古诗是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滋润了无数代中国人。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 历代优秀诗歌对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爱国思想、审美情趣、健全人格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要求小学阶段诵读、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段),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以获得终身受益的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
古诗是离学生生活经验较远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含义深刻,短小的篇幅却包含很多的内容。对语言思维理解能力处于发展阶段的低年级学生而言,学习古诗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不能以一般性的能背诵、会解释、能默写为最终目标,如果只是就文字而文字的组织古诗教学,那将是一个枯燥而乏味的过程,时间一长,学生就忘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学习要求,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要求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明白低年级古诗教学应该求新,采用多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感受古诗中蕴含的美的因素,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第一学段的古诗教学中应注重整体感悟,体验情感,如果过早强调抽象的“透彻领会”,超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扼杀其学习兴趣。课堂上我借助多媒体,制作相关课件,创设情境,把那些久远的场景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通过声像、视频去了解历史、了解过去,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了诗意,也帮助学生拓展了课外知识。
二、以读为本,感悟诗意
古诗,顾名思义是古代人写的,与今天有很大程度的上的“代沟”,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刚刚接触古诗课的低年级小朋友,他们的知识结构还很薄弱,理解水平不高,所以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让课堂活起来,还需要教师的恰当引导。
在低年级的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读为本。初读古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字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读流利。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有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自读后,可指明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接着,教师声情并茂地引导学生诵读。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之一,对于诵读的重要性,朱熹《训学斋规》中说的很明白:“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说明书要多读才能通晓其义。《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时,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的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诵读是小学生诗歌启蒙教育最基本,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其作用不仅使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语言和韵律美,还能陶冶情操。古诗的朗诵与现代文是有区别的。因此,要让学生较好地学习古诗,应从如何引导学生朗诵好古诗开始。我运用示范读的方法,让学生欣赏并说说老师是怎样读的,哪里停顿,哪里连贯读,然后画出小节线教学生读出诗歌的韵律。可指明个别学生大声诵读,让学生相互评议,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接着,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齐声朗读、独自朗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加手势吟诵等多种形式,从中感受的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这样的古诗教学课堂,学生读的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大多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当堂背诵是根本不成问题。教师就应该这样将朗读贯穿古诗教学全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进行朗读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或高声吟诵,或浅唱低吟,不仅能读出古诗的韵律,而且能逐步进入诗人所描写的情境当中,由入境而达情,由达情而晓理。
三、据诗作画,画中悟诗。
古代诗歌大多数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此可让学生去创造诗中的形象,根据诗中所写的景物,把它画在纸上,再让学生从画中去体会诗人的感情。
在教学《咏华山》一课,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山峰的简笔画,在学生吟诵古诗多遍之后,问学生:“‘远远近近的山’应该怎么画?”学生非常踊跃,争先恐后地要到台前画画。我又问:“太阳应该画在哪?白云又画在哪呢?”在老师的逐步引导下,学生圆满地将这幅华山图完成。最后再出示整首古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学生再诵读几遍,结合刚刚画的图,立刻心领神会,不需要老师再去多作解释。简单的一幅画,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通过自己的画图过程,了解了诗歌的大意,但如果诗歌含义太深,学生根本无法在诵读几遍后就能画出来,那怎么办呢?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古诗词部分也不例外。“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学时,应充分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更好的领悟诗词的意境。在上课伊始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谈话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适当联想,谈出自己的初步感受。例如学习《村居》一课,上课伊始先用投影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组织学生观察画面内容并谈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优美的画面紧紧地吸引住了,急切的阅读古诗的愿望也就油然而生了。这样学生从画意入手初步感知了诗的内容,缩短了教材与自身生活经验的距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自然就被调动起来了。正所谓“诗情画意,诗不离画,画不离诗”。
迁移运用“唱一唱、演一演”。读完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其它艺术形式将诗词再现,或是编成儿歌唱一唱,如《画鸡》、《鹅》、《草》、《忆江南》、《渔歌子》等,或是小组合作演一演,如《寻隐者不遇》,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语言描写的形象美,又易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
四、欣赏意境,感悟诗情
古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其精华,但要照顾低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欣赏意境就不能搞得抽象。如教学《望庐山瀑布》,在学生从诗中的字句欣赏到诗的意境之后,再通过让学生观看录象,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的优势,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身临其境,置身于庐山瀑布的美景之中,在观赏过程中,把美的图象,老师的解说,学生的吟诵巧妙的结合为一体,使学生入情入境,一种爱美、赞美的感情油然而生,并让学生畅谈此时此刻的感受,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最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其它艺术形式将诗词再现,或是编成儿歌唱一唱,如《春晓》、《鹅》、《游子吟》、《梅花》等,或是小组合作演一演,如《寻隐者不遇》,《小儿垂钓》等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语言描写的形象美,又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创造力。
这种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能较快的把学生带入“最近发展区”,使其既可感受课本本身的艺术美,又可由此感受到课文所表现的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这样做,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又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五、不求甚解,朦胧亦美
古诗词中的谴词造句,有很多是为了追求韵律美,为了追求形式美而不得不为之的例如通假,倒装等现象,这在现代白话中已基本不用。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知其然即可。如教学《宿新市徐公店》,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利用丰富多彩的画面贯穿始终,学生们从观画到作画,再通过反复诵读明诗意悟诗情,在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中完成了古诗的积累成诵。低年级小学生各方面的知识还较贫乏,学习古诗对他们来说只是让他们更多的了解古时候的一些信息,譬如民间习俗、现实生活、风景名胜等,因而诗歌的学习不能让学生去进行繁琐的词句理解,要多角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着对古诗的兴趣去学,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给学生创设多样的学习方法,在趣味中领悟古诗的意境,把握古诗的意思,达到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之”的程度便可以了。
总之,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一个没有传统的民族是可怜的,一个拥有传统却不知道珍惜的民族是可悲的。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选择科学的方法,或诵读,或感悟,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古诗词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孔蕙萍:《小学古诗教学的几点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4年02期
2、李小臭:《新课标与小学古诗教学》,[J] 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0期
3、张艺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第四篇:低年级古诗教学三部曲
青海西宁市城北区教育局(810000)李安海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古诗都是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的,这些诗句读起来简单、好理解,学生读起来能够朗朗上口。学习这些古诗,既可以为学生养成语文素养奠定基础,又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祖国文化的精华。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呢?几年来,我致力于探索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的模式,探索出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古诗的步骤。根据低年级儿童喜读爱背、形象思维占主要优势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地运用感性材料,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通过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引导学生人情入境,进入诗情画意,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在想中品味语言文字的优美,在画中升华对古诗的理解。
一、读一读——感知古诗
古诗大多是押韵的,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非常喜欢读。但是,我们教师在进行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时,总担心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够,往往包办代替,把自己的理解、教参的解释一股脑儿地搬给学生,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取代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但是新课程要求学生要学会自己读书,强调的是学生自主体验与自我感知。对课文的内容不是由教师先整理出来后再教给学生了,而是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这种发现和创造不是教师所能替代的,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完成的,它只有靠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去品味。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总爱读这些古诗,就像喜欢儿歌那样。在教学古诗之前,我直接问学生:“读读看,看看你读到了什么。”有时候,学生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可能给我们一个惊喜。虽是一、二年级的学生,但他们仍能从字里行间挖掘出自己所理解的东西。
在学习《村居》(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时,我让学生自己品读文章,并谈谈发现了什么。孩子们纷纷举手:“我发现这首诗写了小草、莺飞、杨柳、大堤、学生、东风、纸鸢等,是一幅好美的图。”“我看到了几个小学生在河堤上放着风筝呢。”“我还看到杨柳在春风的吹动下已经吐出绿芽了。”更让我感觉到惊奇的是,有一个孩子竟这样问:“‘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里的“醉”是什么意思呀?杨柳可没有喝酒呀。”他的话让本来活跃的教室安静下来。是呀,杨柳为什么会“醉”呢?他们睁着大眼睛等着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这正所谓读而生疑,疑而知不足。不满足的心态使孩子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新知识的传授奠下了良好的氛围,难解字词的瓶颈问题也在学生的主动求知中迎刃而解。于是,我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往年春天里所见到的美丽景色,想想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然后带着这种陶醉的心情和表情去读这句诗。学生读得绘声绘色,仿佛真的陶醉在美丽的二月风光里。
二、想一想——懈读古诗
我们都知道,低年级学生爱想象,他们的想法有时会出人意料。学习古诗就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爱想象的天性。只有想象,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诗的内容与意义。所以,我们的古诗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对古诗的字、词、句的理解与背诵上,而应该让学生通过文字来充分感悟到古诗所要表达的思想与内容。因此,在学生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后,我经常让学生闭上眼睛,欣赏配乐朗读,然后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古诗所表达的场景中畅游,最后再说说“你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在学习《小池》(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这首古诗的时候,在学生了解诗意,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之后,我播放了一段优美的旋律,然后用自己浑厚的声音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伴着悠扬的音乐声,一幅迷人的小池图景浮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看着他们摇头晃脑的样子,脸上洋溢的笑容,我可以感觉出他们已经完全被眼前的情景所陶醉。此时,我再让学生谈谈刚才所看到与想到的景象,孩子们都纷纷举手抢着回答:“我看到了一个泉眼正在呼呼地向外淌着水,还不时地冒着一个个水泡。”“我看到了岸边树的影子被阳光照在水中,有几条小鱼在树荫下快活地游动着。”“我看到了几片还没放开的荷叶才从水下伸出一个角上来。”“我看到了一只蜻蜓站在荷叶的角上。”
看看这些孩子的回答吧,如果用我们教师的语言来讲述这首诗,也许不会有这些漂亮的回答。如果以教师的讲来代替学生思考,我们孩子的思维就会禁锢在我们教师设计的圈套里出不来。通过学生自由的回答,我已经感觉到虽然是低年级的孩子,但是他们已经学会把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在想象的基础上,对古诗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种理解既是对文本的理解与掌握,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对美的体验。他们了解了诗中所表达的意思,更体会到时诗外的情感,将心中的感慨借助诗人的诗句表达出来。
三、画一画——升华古诗
由于低年级古诗常常把图画、韵律、语言等融为一体,对学生有着一种特殊的审美教育。因此,我经常在教学完一首古诗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来作画,画出诗中所描绘出的场景。孩子们会欣喜地在课堂中拿起了画笔,画《所见》,画《小池》,画《绝句》,画《村居》„„在画《村居》中,孩子们会为如何来画风而争论不休;在《所见》中,因为诗中说的是没有发现蝉,所以孩子们为要不要画蝉而展开激烈的争论。我们不会去论孰对孰错,因为孩子们自觉、主动的艺术再创造为我们的低年级古诗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第五篇: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后拓展教学点滴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后拓展教学点滴
贵州省都匀市王司镇新平小学 廖正富
内容摘要 新课程的改革指导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结合新课程理念确立好每课的三个维度目标,走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光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和方法,还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是实践能力较强的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习的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现行教材是最好的引领,赋予我们去开发、扩展到课后、到生活实际中。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小学低年级课后拓展进行阐述:
一、课后拓展,培养学生全面地看问题;
二、课后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课后拓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键词 小学
语文
课后拓展
教学
点滴
新课程的改革指导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结合新课程理念确立好每课的三个维度目标,走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光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和方法,还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延伸拓展到课后、到生活实际中,让学生学会一些生活的本领,这才是语文真正的归宿,也体现了语文实践性很强的特点。
课后拓展即对课文内容理解后的开发、扩展和对生活的一些问题的处理及情感的培养,对此谈谈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后拓展的几点感受:
一、课后拓展,培养学生全面地看问题。
低年级学生很天真、单纯,透明得像一张白纸,老师教给的都会在他们稚嫩的心理留下痕迹。课后拓展有时虽只是几分钟而已,但却是课文内容的灵魂在学生身上的再现,是高浓缩情感体会的表达。如我在上完《两只小狮子》(义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27课)以后,对孩子们说:“孩子们你们最喜欢故事里的谁呢?说说为什么?”很多孩子都说喜欢那只勤劳的狮子。“老师也最喜欢那只勤劳的狮子,但也喜欢那只懒狮子,因为懒狮子在听完妈妈的一番话后会„„”这时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懒狮子以后的生活,学生的讲述各有千秋,但都是说懒狮子的转变。这时我话锋转到;“本班有一些同学以前写字、学习不认真,也较懒惰,其他的同学也不要用歧视的眼光去看,因为从今天起会有很大的转变的,以后会有出息的,全班同学一起努力吧!”通过完善这个小故事去培养学生全面地、一分为二看问题,给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一个转变的台阶,发展性地去评价每个学生,鼓励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课后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是实践能力较强的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习的资源和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现行教材是最好的引领,赋予我们去开发、扩展。
1、环保意识(能力)
地球只有一个!注重环保是我们每个地球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势在必行。在上《松鼠和松果》(义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10课)后的课后拓展活动是这样设计的:“小松鼠不但为自己想,也为后代创造幸福的生活,真是聪明的小松鼠,那聪明的小朋友在过着上代人创造的美好生活时,我们也应该试着做些什么呢?请看我们班同学在些什么?”这时出示学生平时主动捡垃圾、植树、关水龙头、参加义务劳动的图片给他们看,引起学生极大的反响,激发学生对环保的认知,学生知道他们自己就是环保的小战士,再引导他们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去做(如节约用电、节约粮食、爱护小动物、减少噪音等。)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之间有着竞争去做好同学的榜样,于是班上出现了很多环卫小战士。
2、自护意识(能力)
如今的孩子独生子女较多,倍受家长细心地呵护,很多孩子娇生惯养,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因此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有自我保护意识尤为重要。如《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义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第20课)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奥妙,教育学生平时细心观察的好处,本文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小发现,再联系生活实际如果同学们在城市里丢失了怎么办?很多学生说出现今最快捷的联系方法就是打电话。再有遇到坏人怎么办?父母突然病倒怎么办?打雷下雨怎么办?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积累经验,群体资源得到共享,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受益无穷。
3、良好习惯的培养
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要从小培养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上《胖乎乎的小手》(义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6课)后发散思维,扩展想象:“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懂事乖巧的好孩子,想想她长大后会帮助家人做那些事?老师相信你们也能用双手为家人、为同学、为班级、为学校、为社会做很多的事情的。行动起来吧!从现在起,从今天开始。”然后一个星期后同学自评、互评出三位“文明之星”。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帮助别人和受别人帮助的乐趣,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课后拓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他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具体地说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欣赏好文章,乐于奉献,敢于做事和承担责任,抵制不良行为,学会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是这单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因此设计好课后拓展很重要,需要我们去深入研究开展好各项活动和坚持不懈地教育。
新课程的改革给了学生广阔的空间,给学生个性施展的舞台,也给了老师们很大的挑战,需要老师们改变观念,结合新课程理念,不断地学习、钻研,快步走向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