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班化教学中的几个误区及改进方案
浅谈小班化教学中的几个误区及改进方案
新沂市第六中学
乔汉奎
我校位于新沂市东郊的无锡工业园区内,周围私立学校林立,纷纷打着特色办学的旗号,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我校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生源基础知识水平良莠不齐,两极分化现象严重,而且在部分学生中间出现厌学的情绪。面对兄弟学校的激烈竞争,如何冲出重围,树立起六中特色的招牌已成为大家的共识。面对这种状况传统的教育模式采取的“一刀切”、“满堂灌”的方法显然不符合当前教育的现状,要摆脱目前的困境必须进行改革。
我校自2007年底在七、八年级先行试验,初见成效。到2008年秋季全面推广。我校的小班化教育教学模式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五环四步”。“五环”即落实集体备课、打造课堂模式、改革作业形式、创新师生结对、完善小组评价等五个环节;“四步”即课堂教学的高效模式:指导自学→交流展示→拓展提高→检测巩固等四个步骤。经过两年的探索,我校的教学成绩取得较大的进步,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显著的提高。小班化教学已初步显示出优越性。
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部分师生也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下面是本人在实施的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及个人建议,希望与大家共勉!
误区一是一节课的时间那么少,教师很少讲授,全凭学生自学,而且课堂乱糟糟的,能完成当堂课的教学任务吗?小班化教学虽然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充分遵循他们的学习规律及个性发展,但是要想做到“杂而不乱”“有章可循”,还需要课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包含最基础的两部分:一是教师课前准备的教案。我们学校每周二老师都通过集体备课,确定下周的学习目标及内容,提前做好准备。每位教师根据本学科的知识特点,把知识分成几个专题,并给出学生在在自学时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重难点。每节课的内容一人主备后,大家讨论而定稿。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本人也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适量增和删。这种灵活多变的备课形式,可以更加真实地预想出学生在自学时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对于课堂教学起决定的作用。二是学生提前准备的预习。在进行新课之前,进行预习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在教师教案的指导下,给出本节课的自学提纲,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习的内容,知道主要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在哪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需要哪些方法,以便及早发现漏洞及失误,自主研究新课的知识。如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由小组的讨论通过。然后根据预习提纲把本节课的知识及习题做在课前导学上。这样教学之前学生已经对知识比较熟悉。在熟练掌握知识的背后,更重要的是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和自信心的建立。这种非智力因素的提高将影响学生的一生。
通过教师与学生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对于已存在的重难点和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都已经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部分教师对于小班化教学的另一误区是评价方式的混乱,学生给学生的评价以及老师给学生的评价很随意,没有章法。众所周知,好的评价方式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的能动性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这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方式中,有师生互评、小组互评、生生互评。小组长可以给组员批改习题或者同桌同学进行批改,这样既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又能指出别人的缺点,同时又能反思自己的不足,可以说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这种立体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张扬自己的个性,健全了自己的人格;又能渐渐克服了胆怯,增强了自信心。每节课对于学习提纲的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分数,每个组都有相应的积分,每节课都评出一个优胜组,而在课外各组的组长还可以算出每名成员的积分,每次月考的时候,都要进行奖励。看似简单,实际上评价很周全,而且时时有创新,不仅兼顾整体,而且还正视学生个体的差异,学生里有优、良、差的学生,实行互帮互助的方法,促使他们共同进步。差生一旦取得进步,便进行扩大化的奖励赏识。可以说学生每时都能感觉到进步给学生带来的喜悦。
这种小班化教学的模式打破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把这么多年来高高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形象拉了下来。变成了学生的合作者与参与者。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生为了在课堂上更好的展示自己,往往尽最大的努力预习,做到熟练表达。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主动的表达者。当然这种颠覆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也是巨大的考验。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实施过程中要不断 的思考实践,逐步完善和改进,及时反馈对比,做到与时俱进!
第二篇:英语小班化教学方案
英语小班化教学方案
惠州一中实验学校初中部
黎晓姗
七年级英语课,听起来似乎很轻松,很多人都认为七年级课程浅显,而且学生好管理,老师当然要轻松一些。其实不然。七年级正是打基础的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以后初中英语学习很重要。因此,我觉得自己肩上的任务重大,教学上不敢有一丝的懈怠。而我校最大的教学特色之一就是小班化教学,现将我对七年级小班化英语教学所做的一些事归结如下:
(一)教学方法
1.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法实际上体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它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级教学,使差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注,对于优生可以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小班化教学为分层教学提供了可行性。
2.互动教学。互动教学策略应用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具体体现为:教学目标变单一的知识技能传授为多元的综合素质培养,教学结构变师讲生听、师问生答为学生自主学习、多向交流,教学方法变学生的被储参与、部分参与、形式参与为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实质参与,教学组织形式变个体独学为集体共学、多向学习。
3.合作教学。小班化课堂教学活动中,可分小组就坐,各个小组是由不同程度的学生组成,这样做不仅在课堂上,他们可以合作完成各项任务,还可以在课后的学习及作业完成方面互相帮助,以此来达到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实施形式
1.课前预习。查出生词,标出读音,弄清词性,理解单词在句中的意思;通读全文,摘出课文中主要的词组和常用短语(包括已学过的);记下重难点,文章或者对话有不理解的地方用笔标记,上课注意听,或者直接向老师请教。每一天预习一节,周末预习一单元的语法。做到以上这几点,在课堂教学中就会有的放矢,有信心参与,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
2.小组分组。调查掌握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把学生分成几个水平相当的相对固定小组,每个小组4-5人,并确定每组小组长,小组长负责监督和管理其他同学。小组命名可以固定,也可以临时运用所学的知识起名,比如本单元学水果,那这个星期就用水果命名,学交通工具可用交通工具命名等,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有新鲜感,而且有利于巩固知识。
3.合作方法训练。采取先让学生集中了解小组个人任务和基本合作模式,再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专项训练。比如训练课前交流合作,合作学习单词,合作表演对话,合作背诵全文,合作完成作业,合作订正错误等,小组长需提前进行培训。
4.培养小老师。培养几位能力好的学生充当小助手,帮助老师辅导学困生,开展一帮一活动,人多力量大。课堂里也可选几个临时小老师,有时学生自己的方法比老师的可能更受欢迎,更有效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5.评价手段。充分利用小班班额优势,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让评价不仅反馈教学质量,而且充分发挥激励、导向功能。如:即时评价,当场面批,及时订正;多元评价,摒弃书面考核的单一做法,全面检测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6.作业布置
(1)建立作业抄录本,每周检查一次。学生有统一的作业登记本,登记作业时标明日期、学科,以免忘记,特别是听、读作业的完成,由小组长签字。
(2)分层布置课后作业,按照学生能力,成绩较好同学的作业要有适当的拔高和挑战性,中等层次的同学完成作业应该体现学以致用,学困生的作业目的是本课最重要的知识点掌握。
(3)建立作业批改记录本,记载作业批改情况(普遍知识错误、好差典型)、分析综合、及时反馈并跟踪督促。
(4)建立错题本,要求学生每次考试测验后将错题摘抄到错题本,并做到温故而知新。每学期作好优秀作业展,引导学生互相观摩、交流,建立优秀作业奖励制度,激励学生良好作业习惯的养成。
以上是我对初中英语小班化教学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能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更好做好小班化英语教学工作,发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第三篇:2012小班化方案
青口镇第二中心小学小班化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优质教育权利作为小班化教学的价值定位。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差异发展,遵循教育公平性原则,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提高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程度,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精神,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并促进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实行以人为本、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小班化教学,即通过控制班级人数,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运用最少的教学资源,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促进全体学生充分发展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指向每个学生最优化发展,突出教学过程细节,构建小学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的实现。
二、组织管理
教育局高度重视小班化工作,为了工作高效开展,我校首先成立 “青口二小小班化研究工作组”,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保证小班化工作的顺利展开;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构成小班化教学推进的中坚力量,在理论学习、教学实践中发挥领头羊作用,切实体现“以点带面”的工作实施策略。对全镇的研究工作进行整体策划、分层指导、具体跟进,切实为小班化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个性化保障。
三、工作目标
1.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全面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的小班化理论素养和操作能力,建设一部分胜任小班化教育教学工作的优秀师资队伍。
2.我们在“发挥小班化优势,关注每个孩子发展”的指向下,克服应试教育背景下单纯注重学生考试成绩,评价标准单一,漠视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弊端,全面提升小班化的教育品质,实现学生个体与班级集体、小班老师和小班学生共同发展。
3.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以“课题研究”为牵动,深入探讨小班化教学的规律性,实现从教学理念到具体操作的全面转型。
4.在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小班化课堂教学活动的精细化水平,优化教学资源,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5.结合新课程改革逐步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小班化教学、管理模式,总结具体操作方法与经验,为全面实施小班化教学提供借鉴。
三、实施步骤及要求
1.准备阶段
时 间:2012年3月——5月
(1)在全镇广泛开展学习研讨活动,认真组织学习县教育局下发的小班化教育指导意见、实施方案和有关会议精神,学习和研究其他国家和地区小班化教育成功理论和经验做法。分不同侧面和着眼点对教师进行理论培训,提高教师对小班化教学的全面认识,进一步了解小班化教学的内涵、优势和方法,让教师在思想上走近小班化、接受小班化,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2)各校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论证,掌握本校教师配备、普通教室数量、入学适龄儿童人数等基础数据,制定符合各校实情的“小班化教育”工作方案及政策标准;
(3)召开全镇小班化教育工作会,做好课题研究的启动工作
2.推进阶段
时 间:2012年5月—2012年12月
(1)按照规定的小班化标准确保每届每班30名以下的班额定员。挑选精干师资力量,充实小班化教学第一线,确保我校小班化教育改革有效进行。
(2)加强对学校小班化教育教学的检查、指导和评估工作。
(3)持续开展教师“小班化教育”系列培训,做到岗前培训、全员培训、多次培训。
(4)开展示范课系列活动和教学研讨活动,每学期召开一次小班化教学研讨会.(5)确定科研课题,践行科研引领实践。注重科研对教学的引领作用,以“课题牵动”为主线,提升我校“小班化”研究的深度。在课题分解、研究过程中提升学校的科研之风,争取做到校校有审批立项课题,加强过程管理。
(6)通过座谈沙龙,解决教师实践中的困惑。将以对话式的座谈与教师面对面,针对教师在实践中产生的操作层面问题进行探讨,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实现小班化的“精致教育”,加深教师对小班化教学的深层认识,让教师真正走进小班化。
(7)开通“青口二小小班化网页”,各校网页增设“聚焦小班化”专栏,动态展示我校小班化研究推进工作的过程及成果。
(8)搭建展示平台,助推学校发展。以小班化研究过程为契机,通过各种展示会、研讨会、现场会的召开展示我校的风采,助推学校的发展,实现“走出去学习,打出去展示”的目的。
(9)关注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在“小班化”教学成为一种趋势的背景下,通
过研究、互动和科研等科学有效的途径,切实为“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提供可操作性舞台,为“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的目标提供有力保障,努力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10)加强小班化教学、教法、评价等研究工作。要重视借鉴学习外地小班化教学经验,积极探索,开展小班化教学课程、教材、教法、评价等的研究这一项重要工作
3.巩固、普及阶段
时 间:2013年1月—2013年2月
总体要求:坚持“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的方针,加强引领和推广,规范改革行为,注意学段衔接。首先是率先在样本班所在学校全面实施小班化教育;其次是进入小班化课题研究的结题环节,接受成果的评估验收。
四、保障措施
我校将为小班化工作的实施提供人、财、物的各项支持与保障,并出台相应政策、制度及外出考察计划等,确保研究推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青口镇第二中心小学
二O一二年二月十四日
第四篇:小班化教学中分层教学总结
《小班化教学中“分层教学” 的实践与探索》课题阶段性总结
在过去的教学中,早已听过、见过小班化教育的优越性,当自己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小班”的老师后,更亲身感受到了小班化教学的精妙与乐趣。
据资料显示,实施分层教学,既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同时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为此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在这一实验阶段结合小班特色,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尝试实施分层教学,探索一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的途径。现将我在探究过程中的一些不成熟的认识,做法及体会如实汇报。
一、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我转变更新了教育观念,学习科研知识,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学习:
1、新课程改革理论学习。学习了课改《纲要》、《语文新课程标准》。
2、书籍和文章的理论学习:胡兴宏主编的《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课堂中运用》,《让语文更贴近生活》等。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1、调查研究学生状况,科学地进行“隐性分层”(对学生的分层只是教师心中有数)。
知人明材,然后因材施之以教,因此先要将教学的主体——学生进行分层,要全面地,了解学生,可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平时自己对学生的观察进行分层。在分层的同时要注意不同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把学生分成A(学习有一定困难)、B(学习成绩稳定)、C(学有余力)三层,实行以激励各层学生大胆尝试,要求教师课堂全过程都要实施“分层”策略,进而提高教学效益。但在分层过程中,我们一定不能只以学生的成绩高低或老师的自我好恶对学生进行划分,必须有尽可能多的客观依据,否则会挫伤其积极性,不利于教学。另外,要注意动态管理,对学习成绩和学习情感有升降起伏的学生,要根据其情况作适当调整,最终达到使学生最优发展,从而转化后进生。
2、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在小班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制定必须对各层次的学生都具有挑战性,但又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为其学习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奠定基础。根据教材、大纲的一般要求和各层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小班教师制定出分层次的教学目标。A层学生只要求掌握最基础的知识;B层学生以掌握基础为主,可将知识适当迁移,并能协助C层学生一起督促A层学生学习;而C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并能做好A层学生的“现场指导老师”。
3、教师精心设计作业,对学生作业进行“分层”。
作业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途径。不同组别完成不同程度的作业,A组学生完成基本题,B组学生完成基本题加综合题,C组学生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一些有利于思维发展,培养能力的提高题。对同一道题目,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练习中,教师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突破,体现弹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如新教材数学第二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一课,在布置作业时,对于38+25=?,我设计了3星(整十数个位数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4星(用你喜欢的方法算)、5星题(看谁的方法好而妙)。在小班教学中利用分层作业的形式,避免了“吃不饱”或“撑死了”的现象。
在实施阶段中,我是按“学习——实践——总结——再实践”的方式开展探索研究的。“学习”,即学习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学习他人的经验。我认真阅读理解《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在课堂中运用》一书,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实践”,即上课,通过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相互交流,相互促进。“总结”,就是利用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针对课题,大家交流成功的体会,谈问题和不足,寻求改进的办法。这种“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实践”的做法,不断地丰富了分层教学思想,提高了开展分层教学的驾驭能力,为研究向纵深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1、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兴趣普遍增强。
分层教学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
2、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
3、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提升教师全面能力。教师通过学习分层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学观念的改变又促进了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方式,学生被推到了舞台的正中央,让学生有机会尽情发挥自己的水平,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和与同学的相互学习中展示出一个最好的自我来。其间我所撰写的教学案例《读中品味 演中升华》发表于中国教育教学案例网站,论文《让学生成为识字的主人》获珲春市教育学会一等奖,所讲授的语文课《两只小狮子》《从现在开始》获得市进修学校语文教研员及小教部领导的好评。
四、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1、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分层教学下教师不能再“拿一个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2、分层作业必须掌握适当的难易度。
并不是越易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其学业成绩应该在各层次的同学中呈现正态分布。这样,既可给困难学生增加信心,逐步提高。同时也让优生看到自己的不足,继续登攀。
3、分层教学对集体备课提出更高的要求。
集体备课不仅发挥作用,也应避免过分强调统一,因为同一年级的各班之间,存在着差距。因而教师要针对班级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的分层教学,这样分层教学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对这一阶段的实验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及不足所做的总结,感谢各位领导及老师给予的支持和帮助,面对不足我将继续刻苦钻研,不断探索,以便在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扬长避短,寻找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法,真正使小班化教学成为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最佳途径之一。
第五篇:大班中的小班化教学
大班中的“小班化”教学
------提高单招单考学生机械识图成绩的教学方法
衢州中等专业学校 王小燕
摘要:本文主要涉及为提高机械识图的教学效果,先让一部分学生“富起来”,在大班中实现“小班化”教学,再由这批学生带动其他学生,从而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关键字:学生现状 教学条件 小班化教学 因地制宜 教学方法 效果 我从事中职教育十来年,这十来年见证了中职教育改革的发展。目前,我们学生的发展方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学习技能面向社会;一类,通过单招单考继续深造。我从10年开始接触单招单考的学生,主要教他们《机械识图》。机械识图不管是最初的总分120分还是现在的60分,作图所占的比分都是较重的,而学生失分较重的也在这块,提高学生的作图水平也就提高了机械识图的成绩。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继而提高识图成绩?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牵涉到方方面面,学生的学习现状,教学的既定条件,老师的教学方法等等,都是决定学生成绩的关键。
一、教学现况分析
首先,我们先分析下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职校学生大多是中考的失败者,在初中阶段没有打下或养成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差,不爱学习,不会学习。进入中职阶段后,文化基础课如数学和英语等课程普遍差,他们对全新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起来更感费力。由于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学习毫无兴趣,恶性循环越学越不理想。虽然我接触的单招单考的学生进校的目的很明确,进校的分数也有一定的限制,相对来说要比就业班的学生要好一点。但很多共性的缺点依然存在,例如偏科现象很严重,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缺乏,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不会学习等。在这样的学习状况面前,学生成绩较难提高,在要保证升学率、本科率的压力面前,老师的责任空前的大。尤其象《机械识图》这样的课程,作图能力的提高本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决不可能一蹴而就。
其次,是教学的条件的限制。每个地区每个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资源都不一样,这些客观条件也就限制了老师的教学方法。有些教学方法确实很好,但在客观条件的限制下,施展不开,或是施展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就拿我所在的学校来说,我们学校的教学设备还是挺先进的,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媒体。《机械识图》这样的课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地方很多,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让老师更好地讲解知识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按道理学生应该学的不错,但事实是只有少部分同学学得不错,大部分处于似懂非懂,还有一部分一点不懂。究其原因,主要是师资力量不够,一个老师面对的学生太多,还是一群层次落差极大,学习主动性不够的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尝试了许多方法,结果发现因为人数众多,施展不开。机械识图老师真正的教学不仅在于传授识图的基本知识和绘图能力,而且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再现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不同,产生的差异极大,这就要教师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避免陪太子读书的现象出现,但因人数众多我只能注重对已有知识的理解、掌握,无法一一帮助学生培养获取这些能力,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有几大难题一直困绕着我。一是课堂的学习效果低,即使现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普及,学得好的学生屈指可数;二是课堂纪律难控制,尤其是练习课时,当某个学生有疑问,一对一解答时,其他学生就比较难控制;三是课后作业很难收,就算是上课时答案已经讲解过,仍然有好多学生不会做,继而不交,或交上来的是空白。
这样的学习现状和教学条件下,如何才能提高机械识图的成绩?学生的学习现状是客观的,作为任课老师要想把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好,显然不太可能。这样的情况下,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设计出一种合理而实用的教学方法就尤为重要。这种方法不应是针对某节课,某个知识点,它应该是把课前、课上、课后贯穿为一个整体。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连续不可分割的的过程,而我们的学生习惯于把上课当成重点,课前课后轻轻放下。作为老师,课堂是可控的,课前课后的可控程度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24小时与学生呆在一起,我们也不是最了解学生的,或者说我们顶多只了解少部分学生,大部分学生只了解表面情况。天天呆在一起的是学生,最了解他们的还是学生,所以要利用学生作为纽带,把课前课上课后贯穿为一个整体,把学习的过程延续起来,成绩自然就能提高。
二、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要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才能改变现状,提高大部分学生的机械识图水平,再也不出现“屈指可数”的情况呢?我从事机械识图教学以来,就在想,如果班里的人数少,能实现小班化教学,这样的现状也许能改变。“1978年格拉斯(G1ass.V)和史密斯(Smith.M.L)调查研究后认为,“一般而言,小班制的教学要比大班制教学有效。学生的平均成绩随着班级规模的缩小而提高,而且当班级规模达到目的15人以下时,其效果会迅速提高。”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说:“每个人的心灵有他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他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 „你必须好好地了解你的学生之后,才能对他说第一句话,先让他的性格的种子自由自在的表现出来,不要对它有任何束缚,以便全面地详详细细地观察它。”当一个班只有十几个学生时,老师就能仔细的去观察、分析每一个学生,便于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反之,如果需面对五六十人,就很难实现卢梭提出的这种理想的教育方式,而且有时为了维持课堂秩序,不得不对学生进行一些强制性的纪律要求,压制了很多学生的个性。传统的大班化教学是以牺牲学生的个性为前提的,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即使有些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但也只能以个别、少数学生为中心。实行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教师实施因材施教。这是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法
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如此明显,但目前的状况无法实现,怎么办呢?这让我想到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思想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由这部分人带动周边的人共同富起来,这样的效果如何,现在的中国就是见证。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是不是也可以采取这种方法,先让一部分学生“富起来”,在大班中实现“小班化”教学,再由这批学生带动其他学生,从而提高整体学习效果呢?先让一部分学生“富起来”,一个班分出十来个相对基础好的学生还是比较容易的。老师一对十或一对十五,因材施教,重点指导,再由这批人每人影响两三个学生,不也能实现“小班化”教学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把这种方法试着运用到现有的课堂教学上,结果发现,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作业能准时交,并且能保证一定的质量。课堂纪律良好,学习向心力有明显提升,营造出了好的学习氛围。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
首先是分层,挑出班里机械识图较好的学生。我所教的班级人数一般40左右,根据学生学习机械识图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成绩,先选出十个小组长。这十个学生除了学习成绩好之外,最重要的是需要品行端正,有正能量。对这十个学生要先进行心理建设,要让他们明白选他们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因材施教,他们要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课堂学习效率得到提高,课前课后通过对其他学生的指导巩固知识点,是自己的机械识图的作图能力更进一步的提高。总之一点,要让他们清楚这样做的好处在哪里,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配合度。
其次,针对这十个小组长因材施教。当然,因材施教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相对于几十个学生而言,这就轻松多了。如何进行因材施教呢?我能把握的是课堂,因而,在课堂上对这十个组长,我进行一对一指导,这个过程是透明的,其他学生也能从中学习。美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课堂是学生的课堂,老师起到辅助调节作用即可。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去上课,老师在他上课的过程中指出不足,进而让他课后再强化。当然,这样的课主要是练习课,机械识图主要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课上,我并不看重他们的答案,往往是让他们一个个讲解如何做这道题,把分析过程逐一说出来。我们老师要做的是先要给他们一个讲解的初步规则,给他一个框架,按照这个基本框架讲解不至于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出现。例如:已知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
我给学生的规则是这样的:先分析基本形体,这是个五棱柱,先补五棱柱的三视图
用侧平面截切后得到的投影如下:
用正垂面截切得到的投影为:
最后,擦去多余线条并加深:
这样的分析解题过程交给学生讲解。老师通过学生的讲解过程,可以了解其学习程度指出其学习薄弱处,给与强化。刚开始,学生对这种方式不太熟悉,讲解不怎么顺利,甚至有学生认为只要会画就行了,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制训练后,这种方式的优点就显现出来:任何题目拿到手,学生能马上切入进去,并且知道自己哪个知识点欠缺,哪部分细节画不出来。当然,这种方式的训练只靠课堂是不行的,课前课后需加强巩固。我采取的巩固方式是给每个学生配三到四个组员,一组一个整体,组长课前课后指导监督组员完成作业,指导学生的同时巩固自己的知识点,其他学生也能得到帮助。学生天天呆在一起,组长的指导时间远远比老师要多,所以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都能得到提高,这是一种共赢的教学方式。
最后是检验奖励机制的建立。学生的自主性毕竟较弱,更何况中职学生的自控力不理想。老师要定期抽查各小组的帮带情况,组长是否负责,组员是否配合,有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有没有发生组内矛盾等。总之,要随时注意各小组的动态,不管是学习的还是思想的。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立奖励机制是必须的。通过小测验,竞争比较哪个小组整体学得最好,给与奖励,从而激发更多的积极性。
这种教学方式,前期比较辛苦,尤其在培养小组长时,花费的精力和心血很多,但后期就比较轻松了,最欣慰的是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当然,任何方式都不可能完美,还有一些问题要在实践中逐渐完善,例如有小部分特调皮的学生没人要;如何对小组长进行心理辅导等等。但总的来说,这种大班中的“小班化”教学,让大部分学生的识图能力普遍有所提高,值得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