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学院2014-2015学年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实施情况总结xx[共五篇]

时间:2019-05-13 01:5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济与管理学院2014-2015学年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实施情况总结xx》,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济与管理学院2014-2015学年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实施情况总结xx》。

第一篇:经济与管理学院2014-2015学年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实施情况总结xx

安顺学院xx学院2014-2015学年 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实施情况总结

规范、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自我约束和发展能力的基本制度保障。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安顺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工作制度》等文件精神,我学院已制定了本系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严格遵照执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学院学士学位授予专业的要求。以下是我学院对2012年此体系实施情况的分析: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继续加强学院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建设 教学工作是教育管理系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我学院的生命线。建立规范、科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是提高我学院教育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增强自我约束和发展能力的基本制度保障。2014-2015学年开始,我学院上下根据教育部、学校及学校教务处的要求,在系主任的组织和领导下,学院全体教师统一思想,不断提高意识,充分认识到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主要功能和重要作用。在本年度的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学院教学管理等日常教学工作中,积极主动落实各项监控指标,积极推进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并已初步形成规范、科学的教学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学院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的建设。

二、各环节落实到位,巩固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实施成果

(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方面

我学院的教学保障体系,其职能主要由书记、副院长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务秘书来具体负责。该体系由制度保障系统、教学条件保障系统、奖惩系统三部分组成。其目的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活动与职能合理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任务、职责、权限明确,能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1、制度保障系统

该制度保障系统由系主任、公共事业管理教研室主任等具体负责实施。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学院明确学院的办学定位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多个单位或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并不断完善专业各项建设,不断完善制度保障系统。

2、教学条件保障系统

该制度保障系统由副院长、教研室主任来具体负责实施。近年来我学院加大了年轻教师的引进力度,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进行深造,积极开拓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经费投入、实验设备购置与实习基地建设、教材建设与图书购置、后勤管理等方面,确保了学院本科教学投入的力度,确保了教学的日常保障。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方面

该体系由教学决策与指挥系统、教学运行与管理系统、落实与实施系统、信息收集与处理系统、信息反馈与调控系统组成,其职能是根据学院、教育管理系的有关规章制度、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专项评估方案,对学院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质量进行系统、有效地监督检查,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收集教师、学生、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信息并进行整理、分析、反馈给各教研室,为其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将有关内容反馈给系主任或相关职能部门,为其改进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该体系也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实施以来,效果较好。

1、教学决策与指挥系统

教学决策与指挥系统有关明确质量目标,确定监控内容,设定监控环节,制定或调整政策措施和主要监控环节的质量标准。学院组织有关专家拟定了方案,经教研室讨论并提交系党政联席会进行了讨论。该系统体系完备,自实施以来效果较好。

2、教学运行与管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任务是组织落实“决策与指挥系统”下达的各项任务,协调教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统计分析执行结果,总结汇报,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及时将情况汇报“决策与指挥系统”。具体工作由系主任负责实施。(1)系级教学管理。由副院长负责学院教学质量管理及日常决策;各教研室在副院长的领导下负责执行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及教学运行及管理工作。(2)各教研室教学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教研室根据本系的规章制度制定了《安顺学院xx学院教研室工作制度》等管理办法,同时对本教研室的教学工作进行监控管理以及对教师进行管理和指导。(3)教师管理。利用听课、查课等方式了解教师日常教学、科研成果及政治思想动态等方面的情况以备管理。(4)学生教学管理。加强招生管理、学生学籍管理,转专业管理、调停课管理,由公共事业管理教研室、各任课教师负责学生的教育活动和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学生的课堂听课及管理。监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完成学习任务,获取必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情况,以保证学生能够达到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目前,该环节实施效果良好,基本达到培养目标要求。

(三)教学落实与实施系统实施方面

该系统主要任务是完成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建设与教学研究,总结分析学院的教学运行情况,并及时反馈。具体工作由公共事业管理教研室与任课教师完成。公共事业管理教研室每学期组织授课教师严格按照院系两级教学质量评价相关规定和学生培养方案中的相关要求,在已有主干课程大纲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审定,力争将该专业相关的主干课程编辑为校本教材。在教学准备工作、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辅导教学、课程考核、实习基地建设、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环节,认真执行教学计划并按期完成教学基本建设和研究工作。

(四)信息收集与处理系统实施方面

该系统由信息收集、教学评估、教学检查三大模块组成。主要任务是根据教学规章制度、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单项评估方案及学院、教育管理系对教学系(部)教学检查评估方案,对学院教学质量进行系统、有效的监督检查,收集各种教学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处理,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和提出整改要求。具体工作由公共事业管理教研室、系教学检查评估工作小组、系督导组组织实施。今年利用学校新的教务管理系统平台,有效组织了领导专家、教研室主任、教师同行和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和统计分析。

(五)信息反馈与调控系统 该系统由信息反馈和调控两大模块组成。具体工作由系办公室、系督导室、各教研室承担。其对信息收集与处理系统收集到的公共事业管理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准确、全面、快速地反馈到运行与管理系统及教学落实与实施系统,制定整改措施并及时进行调控。对于学院重大教学问题要反馈给教学决策与指挥系统,为其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信息反馈通过系教学督导员信息反馈、学生信息员信息反馈、教师信息反馈、各教研室教学工作例会反馈等渠道来实现。

(六)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

对主要教学环节质量的监控是否措施得力,行之有效,是监控工作成败的关键。各教研室对学院教学准备、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考核、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等主要教学环节制定了质量标准。本年度中,严格按照院系相关教学要求和培养方案,开展相关教学工作;并按要求规范教师撰写详细的进度计划表和教案与大纲等。继续加强质量监控,巩固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效果。

三、改进与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在巩固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实施效果上,进一步推进体系建设。

(二)根据体系各指标内容,需明确分工,细化方案,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各环节的配合,将理论与实践不断结合。

(三)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学院教师的教学技能与业务素质,加强相关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探讨。

(四)重视教学储备,加大教学师资、教学设备的投入,尝试建设学院的精品课程与特色项目。

安顺学院xx学院 2015年06月28日

第二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中等职业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新形势下,为了全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我们努力构建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有力的促进和保证了我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一)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

(1)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学科专业改造和发展方向等;

(2)人才培养过程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教材的选用、师资的配备、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性环节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考核方式和试卷质量等;

(3)人才培养质量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课程合格率、各项竞赛获奖率、创新能力、毕业率、就业率就业层次、用人单位评价等。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实体

部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实体,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重要的组织,是最基层的教学单位,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单位,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直接与最关键的组织。

(三)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

(1)教学信息监控——通过日常的教学秩序检查,期初、期中和期末 1 教学检查,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教学信息反馈等常规教学信息收集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

(2)教学督导监控一-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经常性的随机督导和反馈。

(3)专项评估监控——通过专业评估、优秀课程评估、教材评估、实训室评估、试卷评估等,借助目标监控辅助过程监控,利用评估的诊断功能,促进有关方面提高工作质量。

(四)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

(1)听课制一-校部领导、教研级和同行相结合的听课制。(2)学生评教制——每学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由学生作为课程教学评估的主体,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

(3)双向选课制——学生按班级选任课教师,在此基础上教师也有选择任课班级的权力。

(4)新教师上岗考核制。

(5)末位淘汰制——学生评教排名末位者停课进修,再次排名末尾者转岗或分流。

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培养一线产业和服务工人的技工教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办学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突破。然而,高速度必须与高水平相匹配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职业教育首要的问题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一套完整和严格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

(一)指导思想

贯彻学校“全员育人,质量立校”的思想,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构建和完善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保证体系。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的思想、理论与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先进、可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手段,开发.NET环境下的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系统,通过严谨的评价程序,以部为测评单位,通过部、学生、督导三方独立测评,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开展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使教师获得综合、全面的反馈信息,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教学质量进行实时监控,为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并为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学校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等提供基本的依据。

(二)评价原则

1、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结合技工教育教学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实事求是地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学状况。

2、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既要看工作的数量,又要看完成工作的质量。只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才能体现教师工作的特点,使教师评价更具科学性。

3、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

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采取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使测评结果更切合实际。

4、三方独立、综合评价

部、学生、督导均应做到三方独立评价,防止相互影响,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同时,通过对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测评产生的数据进行综合测评,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全面性、综合性,实现“点、线、面”多方独立评价的目的。

5、发展性评价

教学质量评价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在评价过程中,应充分满足教师发展的要求,发挥教师的自我激励、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作用,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三)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 评价对象为我部上课的所有教师。

评价范围为部内各类课程的课堂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四)评价方法

1、评价方式

在评价过程中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从形式上看,主要以网上评价(如学生评教、督导评价、系部评价)为主,辅以实地检查(督导听课、部领导组织的听课、学生评议、教学检查等)。

2、评价措施

(1)“点、线、面”立体评价

“点”是指督导评价,督导通过专家听课、教学检查等形式随机地获取教师教学信息,经过分析后得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测评结果。

“线”是指学生评价,学生通过该教师所授课程的学习,完整、系统地体会和感受教师的教学能力、态度和效果等,从教学对象的角度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

“面”是指部评价,部领导或教研组长通过听课、教学检查等形式,结合教师参加教研教改、技能训练、校企合作、学生实训实习等其他教学工作情况,通过量的考核和质的评价,对教师教学工作给予全面、综合、全方位的评价。

因此,“点、线、面”立体评价又可理解为“专家、对象、领导”综合评价。

(2)三方独立评价

为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部评价、学生评价、督导评价相对独立。在三方汇总前,部、学生、督导都无法看到其它任何一方的评价内容。任何一方的评价结果都会直接影响评价的结果,但任何一方却无法单方面决定评价的结果,即“任何一方都说了算,任何一方都说了不算”。

部评价:部结合学期教学检查情况,根据制定的评价标准,于学期期末针对本部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态度、质量意识及其它相关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

学生评价:采用网上评教形式进行全样本评价。在学期课程结束时,5 学生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态度、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整体评价。

督导评价:通过听课、查阅教案、授课计划、学生作业等形式,根据课堂教学督导评价指标随机地对教师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测评。

(3)等级

以部、学生、督导三方评价等级为基础,按照总量控制的原则,在部内,根据一定的比例和条件产生出A、B、C、D等若干个评价等级,以区分其质量差异程度。其中A级为优秀,B级为合格,C级为基本合格,D级为不合格(在师德、师风等教师基本素质或教学质量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教师)。

(4)学期测评+学总评

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并在两个学期测评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学综合评定。学总评综合了学年中两个学期评价结果,与学工作考核同步进行,并与其直接对接。在学工作考核和学期工作考核时,可参考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结果(等级和次序),将其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来衡量。

(五)指标体系

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坚持客观性、导向性、系统性、独立性和操作性原则。

(1)客观性原则

我们建立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遵循了教育教学规律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坚持每项评价指标符合教学过程、教学实际,能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学实际情况。

(2)导向性原则

我们建立科学、合理、全面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一是满足评价自身的需要;二是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引导教师教学行为走向规范,理解并运用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推动教研教改、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及技能训练等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系统性原则

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上,综合、整体地考虑教师教学情况的各个方面,系统、全面地设计评价项目的内容,科学、合理地分配评价指标及其观测点所占的权重。

(4)全面性原则

整个评价指标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教学现状和教学发展的目标,尽可能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在教学形式上,应充分考虑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一体化教学的差异性,通过建立不同教学形式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达到全面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目的。我们共设计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一体化教学三类六种不同的评价标准。

(5)独立性原则

我们在设计评价指标过程中,强调各项具体指标及其观测点之间,既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以构成有机的整体;又相互独立,使各项具体指标的 7 评价可以单独进行,以避免出现相互交叉、相互覆盖、相互重叠。

(6)操作性原则

我们确立评价指标体系,强调既要科学、合理,又要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评价指标的内涵界定清晰,表述明确,没有歧义;评价指标是可观测、可测量的,可通过实际观察、测量而得出明确的结论。

2、评价指标的建立

评价指标的设计,既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考虑教师的心态和接受能力,让大多数教师认为公平合理;又要具有一定前瞻性,体现学校的要求、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更要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操作的便捷性。

我们在影响教学过程,特别是在影响人才培养的众多因素中,剔除若干影响教师教学的个性因素,加工、提炼出若干具有共性特征的评价要素,并将其定性和量化,形成具有高技特色的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在教学目标上,充分考虑了知识和能力目标、过程目标、情感目标以及职业素养目标等。职业素质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特别是职高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它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多突出。不能光靠《职业道德》、《就业指导》等几门课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将岗位素质要求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缩短学生与岗位职业人的差距,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技能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全员育人的思想。因此,在这里,我们增加了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并将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在教学过程上,充分考虑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思路、学生学习情况以及素质训导等,特别突出职业素质的训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尤其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训导和培养,这是职业教育的特点对教学的具体要求,更是职业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的目标。

在教学效果上,充分考虑学生获取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参与的程度以及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等。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在这里我们强调师生教学互动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强化教学互动,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才的各种教学情境。

为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我们在评价指标中增设了教学改革加分这一项内容。对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所突破,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收到明显效果的教师,在正常评价分值的基础上给予加分。

(六)评价组织实施

1、评价主体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既是教学活动的对象,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教学活动中有直接的感受和体验。因此,他们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应该是最重要的。但由于受到年龄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学生只能通过感观和直觉来评价教师,很难做到全面、客观和公正。因此,在学生评价开展前,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还应正确处理好“严管”与“善管”的关系,不能因害怕学生评 9 价差,而放弃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教学督导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最重要的主体及实施者,在评价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为确保督导评价客观、公正,我校加强了督导队伍建设。一方面,强化督导力量,充实督导队伍,树立督导权威,除由校内教学水平高的优秀教师担任督导外,另外聘请校外具有丰富职教经验或教学管理经验的退休教师担任督导。

2、组织机构

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负责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协调、落实工作,并指定专人操作,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3、纪律保证

(1)教务处及各教学单位应严格按照评价要求认真组织和布置,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严禁夸大或违反评价原则;

(2)各类评价者应对被评价者的评价结果进行保密;(3)对原始评价资料应严格保密并妥善保管;

(4)对违反评价纪律、营私舞弊的行为和责任者,根据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直至纪律处分。对于严重失实的评价,经学校“教师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研究,可取消评价结果,重新组织评价;

(5)可公开的数据、评语必须在三方综合评价完成以后才能公开。

4、结果申诉

教师个人如对综合评价有不同意见,可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诉,学校将酌情进行复查处理。

6、表彰奖励

表彰奖励学年评价等级为A级的教师。“教师教学质量奖”每学期将奖励一次。

第三篇:浅谈高校发展性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探讨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在界定教学质量,梳理与甄别教学质量保障理论,以及分析和诊断教学质量输入、过程、输出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基于学生发展理论,认为经常性诊断和改进学校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发展的核心,而建立反馈控制机制是促进教育教学不断发展的保障,并进一步提出了发展性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的基本框架。

论文关键词:教学质量 发展性 质量保障与控制

一、引言

伴随着高等学校近十年的扩招,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以在校学生数考察,无论是总量,还是校均学生数均得到迅速扩大,以数量扩张所带来的同龄人入学率为标志,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进入新阶段后,中国国民在分享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带来的毛入学率上升而获取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同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从学理上讲,只要存在教育,就存在教育质量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精英教育还是大众化教育毫无例外。原因在于,质量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保障与提高教育质量是办学者永恒的价值追求,也是受教育者的需求所在。为此笔者认为,对教育质量的基本需求是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存在而存在的,是永恒的范畴,是受教育者的权利(无论教育服务是免费提供,还是购买),她与高等教育规模缺乏必然联系。

但从教育质量的供给考察,尽管“质量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教育供给者的共识,但由于教育质量是软性指标,不易衡量;加之质量的保持与提高需要全方位的系统运作,任何松懈和疏漏都会致使质量缺失,在教育供给方总体水平不变的前提下(从近些年不同类型高等学校由投入所形成的生均基础条件,以及教师、管理者的受教育程度所代表的能力考察,均未发现下降,且在国家教育部组织的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的推动下,教育供给水平显现提升态势),高等教育规模扩大也并不会导致质量必然下降。

基于上述认识,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是否带来质量下降问题的担忧则表现为,国民对高等教育的质量需求与教育供给方由于管理问题所产生的教育质量问题之间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教育供给方。化解因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可能带来质量隐患的正确路径是消除“必然性”理念,适应时代变化,强化管理,从发展的角度建立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为受教育者提供合格的教育产品。

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中心,本文试图在界定教学质量和甄别质量要素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性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的基本框架,以求教于同行。

二、对教学质量的认识

1、教学质量的两种观点

什么是教学质量?这个问题似乎很简单,但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她却是一个极为模糊,常引起争论的概念,因为“不同的教育理念导致对教学质量的不同理解和把握”。[1]不过,学者们还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质量予以了界定或说明。其中有两个较有代表性的定义:[2]

其一,教学质量是指教育所提供的成果或结果(即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满足教育目标系统所规定标准的程度。

其二,教学质量是指学生获取的知识、技能及价值观与人类和环境的条件及需要相关的程度。也就是说,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不能用同一的标准来衡量教学质量。

2、对教学质量的再认识

早在1998年,巴黎召开的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所通过的《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就指出:“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要“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3]

高等教育长期以来是一种精英教育,精英的高等教育是以少数社会英才为教育对象,是建立在严格的选拔基础上,探究高深学问的教育,因此,精英教育遵循的是一种高度统一的学术性质量标准。

工业革命以后,高深知识向应用领域发展,在高深学问和现实生活之间形成了大量的中间知识,人们开始关注与解决社会生活相联系的知识,高深学问从探究向应用领域拓展。与精英教育所不同的是,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它是生产领域的专门知识迅速发展后,以培养掌握这些知识的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因此,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及其质量观是建立在社会需求基础上的,高等教育在满足国家、社会和个人的需要中形成了质量。[4]

显然,进入大众化时代之后,传统的精英高等教育所形成的单一的教育质量观不再适应于大众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因此,在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应是多样化的质量观和强调个性化的质量观并存。我们既不能用精英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规格、学术取向与标准来规范大众高等教育的质量,也不能用大众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规格、职业技术取向与操作技能来衡量精英高等教育的质量。相反,高等学校应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问题而强调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确定相应的质量观。

总之,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的发展,教育质量观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传统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越来越不适应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实际需要,必须构建适应大众化要求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分析

1、教学质量保障理论

(1)教学产出理论。教学产出理论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观点。它认为,教学质量体现在最终的教学产出上,因而教学质量的高低完全取决于教育终极产品或服务自身的优劣,而无需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因而,它只关注适合教育的人,按照教育者的标准来控制教学质量,只关注哪些学生会合格,而不是如何使更多的学生合格,这一理论意味着“好的产出就是高质量”。因此,它把所有的高等学校放在同一标准上来衡量显然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科学的。

(2)“附加值”理论。“附加值”理论是在对教学产出理论批评与改进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实际上是教学产出理论的变异。它认为,教学质量评价必须综合考虑学校“输入”“输出”两方面的因素,尽管目前的技术还无法查明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在多大程度上相关,但不少证据表明,两者之间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有学者认为,“附加值”方法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教学质量与学校影响学生、促进学生个人发展朝着积极方向变化的能力有关。“附加值”理论正是从这一前提出发,把学生、学校在一个教育周期内所得的“附加值”,即价值的增值部分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尺度。这一理论主要关注教育教学结果,而非教育教学过程。

(3)“输入—过程—输出”理论。该理论是在“附加值”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一个不小的进步。该理论认为,“附加值”理论虽然考虑到了学生入学水平与学校输入条件的差异,但它过分关注教育教学结果的质量,而忽视了产生教育教学结果的“教育过程”,从关注合适教育的人到开始关注适合人的教育。因此,教育界引入工商界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模式。TQM理论在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中的具体体现就是要求所有学校员工对学校所有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全教程、全方位的管理,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学质量保障时要把输入、过程、输出质量综合起来进行全方位的衡量、评判,认为过程更重要,因为过程产生结果,通过监控过程,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及时向教师和学生反馈,及时纠正并不断改进。因此要求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人员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上,强化对教学过程的管理。

(4)学生发展理论。学生发展理论是在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维果茨基将学生的发展水平区分为两种: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现有发展水平”和经过教育、学生自身努力“可能的发展水平”。其中“可能的发展水平”就是教育目标,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因此,学生发展理论流派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尽管人们对教学质量本质的认识千差万别,然而有一点是绝对的:高质量教学的标准必须符合学生的需要。也就是说,在衡量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时,学生的发展应处于核心地位。认为高等教育必须应首先尊重“人性”,认为人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因而,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客户”——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理应成为衡量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

2、教学质量要素分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教学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复杂的。就学生发展理论而言,诊断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有输入诊断、过程诊断、输出诊断。

(1)输入诊断。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考察:

学生的学习基础及学习的投入。大学生入学时知识和经验是建构新知识的基础。

教师教学的投入。教师的教学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保障性投入。包括教学经费的投入,领导精力的投入,管理者的投入,教学条件的投入等。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教学的投入,包含着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师德修养,所以,发展性教学质量保障强调要保障教师专业的发展从而才能保障学生的发展。

(2)过程诊断。包括:

专业设置。专业具有职业性和学科性的双重特点,因此,专业设置一定要符合社会的需求和学校发展目标及特色。

课程设置。因专业具有不确定,是学分和课程的集合;而课程具有相对确定性,是比较稳定的一个单元,是高等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基点和重要单元,故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高校教学的核心是课程。开出多少品牌课程、知名课程是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都应体现高等教育活动由学校教学过程向社会实践过程过渡的特征,以适应大众化背景下学生发展的需求。

(3)输出诊断。主要是衡量学生个体的认知、情感等个性发展的程度。即发展和完善学生的独立性与自治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与洞察力;发展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品质。

总之,以学生发展理论而言,高校的教育教学就是要最大程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高校的管理者要最大程度的保障学生的发展。

四、发展性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的框架

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一般分为两种:一是认证性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它是由学校作出质量的承诺,自我确定能被认可的质量标准,并通过持续努力,达到与超过预期标准,以获得社会的信任与支持。认证性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在高等教育质量鉴定等活动的基础上而出现的高等教育评估活动的深化和系统化,它是指一种在高等教育内在体制性因素的支持下,通过建立相应的组织运行机制和广泛运用各种评价手段,以保证高等学校维持和提高教育质量。二是发展性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即基于学生的发展,以发展性教育评价为手段,以经常性诊断和改进学校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核心,通过反馈控制促进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

1、发展性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理念[5]

我国发展性教学质量保障概念由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教授基于学生发展理论首先提出。这种理论流派认为,尽管人们对教学质量本质的认识有所不同,但是高质量教学的标准必须符合学生的需要。即是说,高等教育质量首先是指学生发展质量,即学生在整个学习历程中所学的“东西”(所知、所能做及其态度);在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目标是否达成时,学生的发展应处于核心地位。其在认知、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收益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核心标准。

发展性教学质量保障是学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它以现代教育发展观为基础,以学校的发展为保障的对象,根据变动着的社会需要来调整学校的发展目标,经常性地诊断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持续地关心学校发展的过程,不断完善学校的发展机制,以保障学校的持续发展。

发展性教学质量保障相信:“最好”是一时的标志,“更好”才是高等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追求。发展性教学质量保障不试图保障哪个学校做得最好,而是要追求保障学校做得更好。它通过需求分析、问题诊断、对策建议及改进行为,促使学校“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一天比一天好”。发展性教学质量保障的基本追求是“让我们做得更好”;其最大价值在于帮助学校做到更好,促进学校的不断完善;其最重要的特征是从注重质量承诺到注重质量提升。

发展性教学质量保障强调:学校的发展既要靠外部(政府和社会)支持,更要靠自身努力。因而它认定,只有依靠学校和教师的自身努力,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保障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目标。甚至可以说,外部力量对高等学校的支持也只有靠自身的努力才能获得,有作为才能有地位,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事实。如果你不能做出对社会有价值的回报,或者你的回报要明显低于其他高等学校,政府没有理由把有限的资源浪费在你身上。因此,自身努力对学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将外部支持转化为学校自身需求,它才能真正成为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动力。

2、发展性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的组成系统

鉴于上述理念,我们认为学校应该建立以发展性教学质量保障理论为指导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她通常由五个子系统构成:即决策指挥系统、信息收集系统、评价诊断系统、信息反馈系统以及辅助支持系统等。

(1)决策指挥系统。通常由校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处长、各院教学院长及部份资深教授、专家组成。主要任务是根据学校发展总目标确定学校教育质量管理的目标和质量标准(这种目标注重学校未来潜力和发展的可能性),制定有关教学活动的政策性措施,指挥和协调学校关于教育质量管理的各项活动,总结学校质量保障的经验和得失。在构成决策系统的实践中,要注意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这个子系统应该尽可能全面地反映出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因素,不要有所遗漏,否则就不能有效地对教学质量进行保证和监控;二是要抓住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方面和主要环节,突出重点,分清主次。

(2)信息收集系统。应由学校职能部门,如教务处、学院牵头,由从事信息管理的专业人员负责。这个系统的任务是收集高等教育质量信息,获得各方面对教育质量的信息反馈,为质量决策提供依据。如制定听课制度,组织毕业生的质量跟踪调查,通过各种渠道听取师生对教育质量方面的看法和建议,了解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等。质量信息收集系统是否有效,直接影响整个质量保障体系的效率。

(3)评价诊断系统。通常是在校长领导下建立的,由教学管理部门、教育评价专业人员、学校责任心强的资深教师组成。实际上是一个专家系统。他们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处理,对教学的质量状态做出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并向校长和教学主管部门提出改进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建议。

(4)信息反馈系统。通常由学校职能部门与信息管理专职人员构成。这一系统的任务是把专家处理分析后的教学质量方信息,通过两个路径分别反馈给决策部门,即校、院(系)领导层、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广大学生、政府及社会公众,以便及时改进,接受大众监督。及时反馈是一切质量决策的基础,也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不能忽视的问题。

(5)辅助支持系统。这一系统可以由学校党群组织的负责人及学校其它部门人员组成。一方面是开展质量宣传,创建质量文化,动员群众参与质量保障活动;另一方面为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和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高提供必要的人、财、物等基本条件,为教育教学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陈玉琨,李如海.我国教育评价发展的世纪回顾与未来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1):1-1

2[2]王承绪,徐辉.发展战略:经费、教学科研、质量——中英高等教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274

[3]《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宜言》第11条

[4]戚业国.论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质量观[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2):39-44

[5]陈玉琨.发展性教育质量保障的理论与操作[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5-8

第四篇:纺织与材料工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纺织与材料工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利于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为了全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我院针对日常教学活动构建了系统、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总体构架如图:

一、教学质量监控机构:学院教学管理委员会、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系(教研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共同组成我院教学质量监控机构,根据管理的职能,在四个不同层面上对教学质量各环节实施质量监控。

1.学院成立教学质量监督及检查小组。组长:郭静

副组长:王晓、史非、王晗

成员:徐丹、冯钠、王志强、魏春艳、王迎、吕丽华、刘贵山、曲敏杰、夏英、赵玉萍、张鸿、郝洪顺。

监督及检查小组负责对我院整体教学工作、教师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监控,通过开展评教、评管、评学等工作,严把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同时,对于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整改与建设措施。

2.教学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对我院教学质量监控工作进行总体协调,充分发挥教学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决策、咨询功能,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

提高。

3.系(教研室)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实体,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直接、最关键的组织。教研室教学质量监控以自我监控为主,主要监控学校及二级学院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在本教研室的实施落实情况,重点是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学期授课计划的实施、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教师教案及教学水平的提高、试卷质量和毕业论文质量分析等。

4.学生工作办公室侧重于学生学习状态、毕业生工作状态等方面的监控,在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学生工作办公室与学院教学管理委员会及各教研室积极配合,参与和学生有关的教学质量检查和评估工作,反馈有关情况,针对检查和评估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加强教育管理及学风、班风建设的具体措施。同时,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向各教研室及时通报情况。另外,还要监控学生就业、毕业生工作适应状况、用人单位和社会的综合评价等情况。

二、教学质量监控依据

1.国家制度。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国家制度。

2.学校制度。结合学校出台的《大连工业大学理论教学质量标准》、《考试、考核环节质量标准》、《大连工业大学实验教学质量标准》、《大连工业大学实习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大连工业大学课程设计教学质量标准》、《大连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和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信息员工作制度、评教评学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等相关制度,在教学工作中认真遵照执行,切实保证教学质量。

3.学院制度。结合学校出台的教研室考评制度、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制度、教师教学竞赛制度、新教师上岗考核制度、测评制度、质量跟踪制度、信息公开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双向选课制度、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等相关制度,和学院制定的相关制度和系列自查表格等,切实保障学院的教学质量。

三、教学质量监控对象

1.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主要监控点为学科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计划等。

(1)专业定位。明确我院各专业的特点,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在国内、省内对专业进行准确定位,以满足社会和市场经济的需要,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

(2)培养目标。科学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是明确专业定位、制定发展策略的重要举措,我院一直致力于培养重理论、强实践的高素质人才。

(3)培养计划。人才培养计划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活动、安排教学内容、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依据,我院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制订和调整人才培养计划。

2.教学条件。主要监控点为师资队伍的建设、管理人员的配置、教学文件的制定和实施、教材的选用、实验室与实验基地的建设等。

(1)师资队伍。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与选聘工作,加大任课教师资格审核、监督力度,建设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

(2)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承担着学院整体的教学、科研、学生、财务、党务、人事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是连接学校与二级学院的纽带与桥梁,在学院的建设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工作绩效的高低、服务意识的强弱等直接决定学院的贯彻力和执行力的高低。提高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对学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教学文件。科学、规范地制订教学文件并严格执行,及时纠正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规范教学行为。

(4)教材。强化教材建设与管理,规范教材选用程序,选用的教材必须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的要求,体现专业特色,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同时通过特色教材建设立项、联合编写教材等方式,积极推进教材建设工作。

(5)实验室。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包括实验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实验耗材管理、实验环境维护等,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6)实习基地。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实习教学的质量,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巩固原有实习基地,扩建和开辟新的实习基地,是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同时对大学生就业、技术培训、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教学实施过程,其主要监控点为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各个环节。

(1)教学管理。包括计划管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质量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等。通过教学管理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纠正存在问题的建议,促进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和教师的发展。

(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主要从教学进度计划、备课与教案的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的课堂讲授、课外作业的布置与辅导答疑、成绩考评等方面实施全程监控。包括备课是否充分、教案是否完整、教材是否恰当;讲授是否清晰、概念是否准确、内容是否更新、重点是否突出、是

否启发思维、是否因材施教;课后作业与辅导是否到位;学生成绩考核是否科学、严格等方面进行评价。

(3)实验。教师根据大纲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包括实验教材的编写和订购、实验教案的撰写、实验预演、实验仪器设备维护等。实验时先检查预习报告,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的实验技能、评定实验结果、批改实验报告等。

(4)实习。实习是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之后,在校内外进行的实践活动。通过实习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缩短学生和社会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实习中应做好示范并及时指导学生的动手操作,按照标准严格考核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学生对行业的认识。

(5)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任务和目的,向学生布置任务并说明要求,并对学生进行有计划地、耐心细致的指导,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遇到的问题,审查学生完成的全部设计成果。

4.教学效果,其主要监控点为考核方式和试卷质量、课程合格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各项竞赛获奖率、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毕业率、学位授予率、考研率、就业率、就业层次等。

(1)考核、考试。二级学院负责本单位试卷审核、样卷制作、考试质量总体分析工作,通过考试、考核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质量状况。

(2)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综合训练度、指导教师资格与水平以及精力投入,学生学习态度、实际能力、设计(论文)工作量、规范度、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学术水平、答辩情况等方面的监控结果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3)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能力监控,可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和实践能力是否有机结合,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否贯穿在教学、实训的各个环节,教学、研究与实践是否紧密联系等。

(4)就业率。就业率统计数据是教学质量评价、教学工作改进的有力参考依据。

四、教学质量监控方法

1.领导听课、专家听课、教师评学、学生评教

(1)领导听课。各级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听(看)课,听课过程中主动与师生进行交流,认真填写《大连工业大学领导听(看)课记录本》,听课后严肃填写《大连工业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对教师的教学效果给予综合评价,并将结果以及相关建议向教师反馈,对听课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处理。

(2)专家听课。校内一些学术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思想和业务素质好的资深教师随时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等进行听(看)课检查、指导。(3)教师评学。通过教师评学活动对班风、学风和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议,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与存在的问题,通过反馈和改进,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学风,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确保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真正学到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提高竞争力。

(4)学生评教。每学期结束前开展学生评教工作,结合教务处统计汇总的学生评教结果,对评教结果进行书面分析,反馈给教师所系(教研室)和本人。

2.教学检查、教学评估

(1)教学检查。期初教学检查由学院教学管理委员会和专业教研室组成检查组,对开学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包括开学前教学场所设施维修、配置状况,教学场所区环境卫生状况及学生生活后勤服务准备情况,开课前教师教学准备情况,学生报到注册及课堂出勤率等,以保证新学期开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期中教学检查由教务处和督导委员会联合组成检查组,采取由学院向检查组集中汇报,检查组按检查内容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检查内容包括学期教学改革与建设任务、教学基础建设、教学场所规范化管理、教学秩序、教学进程和授课执行情况、教科研活动、教案、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与利用率、校外实习环节落实及运转情况、毕业(设计)论文等。期末教学检查以各分院自查为主,检查内容包括期末考试工作准备情况、考核试卷及成绩评定、下学期教学部署安排落实情况。常规教学工作检查由教务处与学校教学督导委员联合组成检查组,随机对各学院进行抽查,检查内容包括教学秩序、学生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答疑等。教学任务检查由教务处或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对院、教研室有关工作内容随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或抽查,检查内容包括教学改革与建设进展情况、教学日历考核记载、教师教案、授课计划、教学进度,听(看)课任务落实等。

(2)教学评估。学院组织专业评估、课程评估、教材评估、实验室评估、试卷评估、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评估、专业教研室评估、学生学习质量评估等专项评估,对教学工作实施监控。

专业评估:要求各专业有明确的建设目标与方案,按照国家和学校专业评估指标加强专业建设。二级学院定期对专业建设进行检查与考核。

课程评估:进行课程建设全方位评估、课程要有系统的建设方案。包括师资配备、教材建设、题库建设、网络课堂建设、教案、教学日历等教学文件存档。优秀课和精品课建设等。

教材评估:根据学校对教材要求的指标进行评估,积极推进教材建设,力求授课内容不断更新。

实验室评估:努力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室与实验教学管理。对设备账、卡、物进行和对于检查;通过考核设备完好率、利用率、实验开出率、实验室开放情况等进行目标考核与评估;各专业要有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建设方案与目标。

教学文件规范性评估:包括试卷、实验报告、实习报告的规范形与存档情况;毕业设计(论文)的规范性与质量及存档情况;考查课的考核记录、作业批改等规范性和存档情况。

专业教研室评估:对专业建设情况、教研活动开展情况、、完成各项任务情况进行考核。并将青年教师培养、优秀课与精品课建设、教改立项与成果培育、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开展等情况列入考核评估内容。

学生学习质量评估:主要根据学生成绩、毕业率、就业率、考研率、从事本行工作学生率以及社会评价等情况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估。

具体评价指标按学校的评价体系执行。3.教学竞赛、教学奖励

(1)教学竞赛。教学竞赛主要指学院组织的涵盖多类课程的教师的讲课比赛,同时也包括省级、市级、校级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的同类竞赛,以及各种专为高校教师组织的单项教学比赛。教学竞赛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制定相应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学大赛、课件大赛等。

(2)教学奖励。对于在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中取得教学成果的个人和集体、在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教研室和个人予以表彰,对达到质量标准的进行总结、推广、持续改进,调动教学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发展。

五、教学质量监控的反馈体系

1.常规教学检查反馈。将常规性教学检查和周期性教学检查相结合,及时查找和纠正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带有普遍性和全局性的问题要认真深入地开展总结研究,及时反馈给相关单位和个人并督促整改,推动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

2.专项评估反馈。发挥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实验室评估、教材评估、试卷评估、毕业综合实习评估、专业教研室评估等专项评估的诊断和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大督促整改的力度,切实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质量评价反馈。结合学校的质量评价体系,科学设计评价方案,将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以适当的方式反馈给教师,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水平。组织各教学单位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教研活动。以全面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4.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及时收集、整理学生对院、系(教研室)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收集学生学习风气及学习效果的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单位和个人。对学生评价差和存在问题的教师,学院组织专家听课和考评,提出建议督促整改,推动教学工作的改进。

5.毕业生社会评价反馈。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向校外延伸,积极开展毕业生质量的跟踪调查与分析工作,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看法以及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我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保持动态的适应性。

第五篇: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策略

摘要:质量是所有高等院校教育的生命线与根本,不断提升教学整体质量也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主题与目标。而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则是确立教学质量长效机制的基础与关键,但当前我国诸多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依然以传统模式为主,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与漏洞,严重阻碍了监控成效与监控信度,只有紧密结合高校的实际发展特点,才能够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监控目标。

关键词:高校教学;教学质量监控;实施策略;体系构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也随之不断提升,大众化发展进程持续深入,但与此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却并未出现相对应的提升,致使扩招速度与教学质量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已发展成为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拟从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策略构建的必要性出发,分析当前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策略的构建路径。

一、制定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策略的必要性

(1)保障人才质量的关键

高校的师资力量、基础设施、教学水准、学生素质等都对人才培养有着直接影响。所以,制定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策略,对这一系列影响因素进行监控与引导,对提升高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优化教学管理的基础

高校管理工作都需要经过计划安排、组织协调、贯彻落实、监控管理等环节构成,其中控制管理环节主要是对其他环节的运行状况进行统计与处理。比如,某一环节一旦出现问题,通过监控体系就会将存在问题分析出来,进而予以指导与调整。由此可见,监控体系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必要环节,更是优化教学管理的关键手段。

(3)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的关键点就在于收集分析与整理教学方面的所有信息,汇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对教学行为实施及时高效的调控。从一定角度去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策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与前提,同时也是重要保障。

二、当前我国高校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策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控主体范围太狭窄

当前我国诸多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主体以校领导、系领导、督导成员、教师以及学生为主,即都是学校内部成员。这种局限于学校内部的监控活动,必然会缺乏一定的全面性与客观性,致使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断层。

(2)监控对象范畴不健全

多数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目标范围教学计划、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进程等为主,完全忽略了教学实践环节,对学生综合素养以及实践水平的考核不够全面。这种状况反映出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还未系统化,依然存在监控不均衡、不到位的情况,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监控功能的发挥,不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强化。

三、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策略的构建路径

(1)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观

对于高等院校而言,培养人才是其根本任务、保障教学质量是其生存根本、实施教学是其中心工作。所以,加强高校领导及教师学习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大力普及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的重要意义,促使所有高校人员能够清晰明确教学质量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这是完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策略的根本路径。只有高校人员都认识到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实施的重要功能,才能提升高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效率,才能保障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能够落到实处。所以,树立现代科学的教学质量观念,推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发展,构建完善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当前急需加以解决的课题与任务。

(2)构建全面高效的教学质量督导体制

构建切实有效的教学质量督导机制,成立专门的教学质量督导专家小组,经常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督导,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效。具体而言,一方面是建立二级式教学质量督导体制,即校级教学质量督导专家小组和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督导小组。另一方面市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督导制度,针对教学质量督导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规范与流程,促使教学质量督导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3)组建高素质的教学质量监督队伍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主要是由学校管理干部、教师以及学生组成。监控^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监控的最终效果,所以,选择熟知教学规律、具备专业特长、责任感强以及分析能力强等方面的人员,是组建高校教学质量监督队伍的基本要求与标准,也是确保教学质量监控发挥最大成效的关键所在,更是促使教学质量监督工作落到实处的核心。

综上所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实施策略作为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促使各高校必须对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和实施策略调整高度重视,并进行广泛宣传,争取让更多的教师、学生以及各有关部门对之理解和支持。同时,各高校要紧密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与教学特色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构建完善的实施策略,确保高效教学质量得到切实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建湘,谢再莲.试论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主体体系、内容体系和运行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4(15)

[2]贾文新.正确运用教学评价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03)

[3]杜祥培.建立和健全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

下载经济与管理学院2014-2015学年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实施情况总结xx[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济与管理学院2014-2015学年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实施情况总结xx[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2014年录取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方案根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实施意见”精神,坚持招生录取工作科学、合理、公正、公平、公开的......

    经济与管理学院红十字会总结

    募捐总结 寒风依旧吹,但吹不走那温暖的阳光细雨依旧下,但浇不灭那感恩的心。在过去的十二月份,我们分别天12月6日和16日将募捐到的物资送往岐山村的部分困难村民和湖田敬老院老......

    建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共5篇)

    建立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和持续改进,培养的人才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 教学质量评价与信息反馈处理体系 教学......

    中国计量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实施办法5篇

    中国计量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实施办法 2006年5月22日 量教务〔2006〕14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为更好地贯彻......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实施教学质量全面管理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实施教学质量全面管理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关系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构建

    ---------------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构建 第25卷 第4期 ~年 8 月 宁 波 大 学 学 报 (教 育 科 学 版) 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 收稿日期......

    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立

    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建立 高职教育是一种就业教育,是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形式。企业对高职人才质量有明确的标准,使得高职教育必须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质量监控与评......

    经济与管理学院 3

    建业风雨中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坐落在美丽的珞珈山麓、东湖之滨,其前身可追溯至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自强学堂”设立的“商务门”,是国内历史悠久的经济学、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