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学,试题汇总及答案(共)
教学法单项选择题
1.教学方法的表达手段是(语言)。
2.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课堂内外部氛围、场景等叫做(教学氛围)。3.当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是(教会学生学习)。4.教学方法的物质手段是(实物)。5.教学方法依存的形式是(活动)。
6.进行教学改革最容易得手的是(教学方法的改革)。7.斯金纳提出的教学理论是(程序教学理论)。8.布鲁纳所提倡的学习方法是(发现学习法)。
9.心理学家韦特海默,苛勒,科夫卡提出的学习理论是(格式塔学习理论)。10.场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拓扑心理学家(勒温)。11.“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的提出者是(罗杰斯)。
12.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13.加涅提出的学习理论是(信息加工学习理论)。14.结构课程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布鲁纳)。15.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加涅)。
16.加涅认为学习的最主要外部条件是(教学设计)。17.布鲁纳提出的教学理论是(结构课程理论)。
18.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罗杰斯教学理论的突出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19.前苏联教育学家赞科夫提出的教学理论是(一般发展)。20.提出教学新体系五原则的教育家是(赞科夫)。
21.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教学理论家赞科夫提出,教学要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22.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
23.奥苏贝尔提出的教学理论是(认知同化教学理论)。
24.认知同化教学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25.布鲁纳于1960年出版的教育著作是(《教育过程》)。
26.前苏联合作派教师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教学理论称为(合作教育理论)。27.巴班斯基提出的教学理论被称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理论)。28.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
29.桑代克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概念说明学习过程,认为学习的基本方法是尝试与错误的学习,因此他的理论又被称为(试误说)。
30.认为人类和高级动物的学习,根本不是对个别刺激作个别反应,而是对整个情境作有组织的反应过程,这种学说被称为(顿悟说)。
31.班杜拉关于学习的理论被称为是(社会学习理论)。32.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33.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提出的学习理论被称为(符号(信息)学习理论)。34.符号(信息)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35.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的学习理论是(掌握学习理论)。36.掌握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布鲁姆)。
37中国社会科学院卢仲衡教授提出的教学模式是(自学辅导教学模式)。38湖南师范大学郑和均及其研究人员所提出的教学模式是(协同教学模式)。39暗示教学模式的提出者是(罗扎诺夫)。
40江苏省师范学校特级教师邱学化老师提出的教学模式是(尝试教学模式)。41.教学论专家瓦根舍因提出来的教学模式是(范例教学模式)。42.范例教学模式的提出者是(瓦根舍因)。
43.卡尔罗杰斯提出的教学模式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44.教学模式创新必须具备的软环境是(正确的教育观念)。
45.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创建的教学模式是(情景教学模式)。46.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提出的教学模式是(暗示教学模式)。47.上海顾泠沅教学实验小组经过长期的实验研究总结出来的教学模式是(“尝试回授—反馈调节”教学模式)。
48.教学模式的生命力所在是它的(优效性)。
49.上海北京东路小学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提出的教学模式是(互动教学模式)。50.提出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教育家是(罗杰斯)。
51.美国探究教育专家萨其曼提出的教育模式是(探究训练教学模式)。52.探究训练教学模式的提出者是(萨其曼)。53.美国学者兰本达创建的教学模式是(“探究—研讨”教学模式)。54.“探究—研讨”教学模式的提出者是(兰本达)。
55.教师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讲述法)。56.演示教学的主要特点是(直观性强)。
57.教师向学生说明、解释、分析或论述科学概念、原理、公式、定理的方法是(讲解法)。58.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阅读、思考讲解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是(讲读法)。
59.教师深入分析和论证事实,对事实和问题作出科学结论的方法是(讲演法)。60.为丰富感性认识,在讲授某一课题钱组织学生实地观察的方法为(准备性参观)。61.在学习材料有关内容后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为(总结性参观)。
62.根据练习的目的的不同进行分类,练习应包括掌握知识的练习、形成技能技巧的练习和(发现和发展潜能练习)。
63.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概念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思考,从而使学生得出结论,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64.20世纪70年代,合作学习兴起于(美国)。
65.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学习方法是(合作学习)。66.兴起于美国的合作学习是在(20世纪70年代)。67.衡量默读能力的主要标准是对内容的(理解)。68.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69.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实践性)。
70.在理解和不漏内容的前提下,快速吸取书中内容的读书方法是(速读)。71.学生为社会无偿做奉献的有意的活动是(社会服务活动)。
72.根据艾宾浩斯曲线,以往具有西安快后慢的规律,因此,复习必须(及时)。
73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时,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的一种技能是(导入技能)。
74.用线条、箭头、符号等组成某种文字图形的板书方式是(图示式板书)。75.备课最深入,最具体的一步是(编写教案)。
76.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幻灯、实验、图画、挂图、游戏等各种手段导入的教学称为(情境式导入)。77.意在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思考的提问方式是(扩展式提问)。78.教师采用讲故事、做游戏、放录像等方式结尾称为(趣味式结尾)。
79.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一直达到理想结果的提问方法是(跟踪式提问法)。多项选择题
1.中小学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有(ABCDE)。
A.发展性 B情感性
C主体性
D多样性
E技术性 2.影响教学方法内容和结构的前提条件主要有(ABCDE)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对象 D.教学氛围
E教学素质 3.教学方法的内容要素主要有(ABC)
A语言
B实物
C活动
D教师
E学生 4.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的评价标准是(ABCD)
A科学性标准 B主体性标准 C创造性标准
D实效性标准 E主观性标准 5.教学方法的选择程序是(ABCD)
A明确目标
B把握精华
C比较分析 D进行筛选
E综合运用 6.桑代克根据对动物的研究提出的学习规律是(ADE)A效果律B消退作用
C强化作用D练习律
E准备律 7.赞科夫提出的教学新体系原则是(ABCDE)
A高难度教学原则
B高速度教学原则
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原则D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原则E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原则 8.布鲁纳结构课程理论的基本要点是(ABCD)
A心理倾向B知识结构C教学程序D反馈运用E教学设计
9.斯金纳从他系列基本实验中总结出了关于学习的基本规律是(ABCD)A习得律 B条件强化C强化作用D消退作用E准备律 10.发现学习的基本过程包括(ABCDE)
A掌握学习课题
B制定设想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
E发展和总结 11.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有(AB)
A效果标准 B时间标准 C程序标准 D形式标准 E应用标准
12.桑代克除了提出三个主要学习律之外,还提出了一些从属的附律,或称为学习的原则,它们是(ABCDE)
A多重反应律
B定势律
C选择性反应律
D同化律
E联想性转换律 13.巴甫洛夫根据动物的实验,提出的学习规律有(ABCDE)
A习得律
B消退律
C泛华律
D辨别律
E高级条件发射律 14.班杜拉认为人类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ABDE)
A注意过程
B保持过程
C回忆过程
D动作再现过程
E动机过程 15.格式塔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BC)
A韦特海默
B苛勒
C科夫卡
D普雷西
E艾宾浩斯 16.信号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学习都是有目的性的 B学习是对“符号—完型”的认知 C中介变量
D潜伏学习
E学习是知觉的过程 17.罗杰斯促进自由学习的方法有(ABCDE)
A从真实的问题开始
B促进学习资源
C利用社会进行实践性学习
D选出小老师(同伴教学)
E建立会心团体 18.随机通达教学包括(ABCDE)A呈现基本情况
B随机进入学校
C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D小组协作学习
E学习效果评价
19.范例教学内容确定的基本原则是(BCD)
A实践性原则
B基本性原则
C基础性原则
D范例性原则
E因材施教原则 20.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是(ABCD)
A优效性
B参照性
C可操作性
D开放性
E批判性 21.八字教学模式,即(ABCE)
A读读
B议议
C练练
D考考
E讲讲 22.尝试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是(ABCDE)
A出示尝试题
B自学课本
C尝试练习
D学生讨论
E教师讲解 23.选择与运用教学模式要考虑的要素有(ABCDE)A 目标 B教材 C学生
D教师
E时间 24建构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是(ABCDE)
A创新的原则
B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
C全程参与全员参与的原则
D突出学生主体原则
E开放性原则
25.范例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是(BCDE)
A呈现疑难情境
B阐明“个”的阶段
C阐明“类”的阶段
D掌握法则规律的阶段
E获得世界范围内的知识和经验的原则 26.教学模式设计的步骤主要包括(ABCE)
A设计预期教学目标
B设计教学结构
C设计教学方法
D设计教学形式
E设计对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
27.问题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是(ABCDE)
A组织小组
B开始一个新问题
C后续心动
D活动汇报
E问题背后的反思 28.教学模式的结构包括的要素有(ABCDE)
A教学思想
B教学目标
C操作程序
D师生角色
E实现条件
29.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30.讲授法具体可划分为(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讲演法)。
31.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32.常用的调研学习法的形式有(参观调查法、访问调查法、查阅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33.读书学习法的主要形式有(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
34.实践学习法的主要形式有(实习作业活动、课外与校外活动、社会服务活动、生产劳动活动、科学实验活动)。
35.课后复习的主要方法有(回忆、看书、整理笔记、看参考书)。
36.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有(互动观、目标观、师生观、形式观、情境观)。37.运用导入技能应遵循的原则有(ABCE)
A激发兴趣原则
B启迪思维原则
C激发情感原则
D高难度原则 E新奇多变的原则 38运用导入技能应注意的问题是(ABCDE)
A对象突出针对性
B内容突出关联性
C语言突出简明性
D方式突出多样性
E艺术突出趣味性
39.导入的意义与作用主要表现在(ABCDE)
A激发学生的兴趣
B诱导学生积极思维
C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D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E能引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关注 40.理答的形式有(ABCDE)
A提示
B探究
C转引
D回问
E延伸
41.根据提问的信息交流形式,提问可分为(ABCDE)A特指式提问
B泛指式提问
C重复式提问
D反诘式提问
E自答式提问 42.板书的意义与作用是(ABCDE)
A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B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C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D能使学生思路清晰
E具有强化、启发的作用
43运用板书技能应遵循的原则是(ABCDE)
A规范性原则
B迅速性原则
C针对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E审美性原则 44课堂结课的基本要求是(ABCDE)
A水到渠成,自然贴切
B前呼后应,首尾圆和
C语言精练,收不离义
D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E富于启发,善于开拓 教育学
1.根据社会需要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是(教育本质)。2.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全部信息是(教育影响)。3.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利托尔诺)。
4.美国教育家孟禄的教育起源说的观点是(心理起源说)。5.教育家庭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凯姆佩尔)。6.凯洛夫的教育起源说的观点是(劳动起源说)。7.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平等性)。
8.作为专门教育机构的学校正式产生于(奴隶社会)。9.据史料记载,世界上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埃及)。10.终身教育的提出者是(保罗朗格朗)。
11.古希腊具有鲜明特色的两大教育体系包括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12.欧洲中世纪具有鲜明宗教色彩的教育是(教会教育)。13.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为(六艺)。
14.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15.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令的国家是(德国)。16.记述孔子教育思想及言论的著作是(《论语》)。17.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
18.战国后期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儒家教育理论和经验的著作是(《学记》)。19“精神助产术”的创立者是(苏格拉底)。20.苏格拉底的问答法也称为(产婆术)。21.柏拉图的代表作是(《理想国》)。
22.古代西方第一部教育学著作《雄辩术原理》的作者是(昆体良)。23.近代第一部教育学著作是(《大教育学论》)。
24.标志教育学走向独立的著作《大教育学论》的作者是(夸美纽斯)。25.1693年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体现他完整绅士教育理论的著作是(《教育漫话》)。26说体写成的教育著作《爱弥儿》的作者是(卢梭)。27.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规范学科的标志是(《普通教育学》)。
28.20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等创立的教育理论流派是(实验教育学)。29.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杜威)。30.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31.最早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教育家是(克鲁普斯卡娅)。32.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理论有着重要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凯洛夫的(《教育学》)。33.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新教育大纲》的作者是(杨贤江)。34.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是(舒尔茨)。35.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是(康德、欧文)。
36.直接制约教育目标制定的因素是(社会的生产力)。37.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38.促进教学组织形式、手段和方法变革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39.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是(政治制度)。
40.影响国家或家庭教育投入的主要因素是(人口数量)。41.人口的就业结构影响着(教育结构)。
42.减少人口数量并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是(教育)。43.提高人口素质重要手段是(教育普及)。44.人口结构合理化主要决定因素是(教育)。
45.人类所特有的在意识方面的特性称为人的(主观能动性)。46.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个体功能)。47.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取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48.教育工作必须分阶段地进行取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49教育工作必须抓住人的发展的关键期取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50.人的生理或心理的某一方面行为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称为人的发展的(关键期)。51.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取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52.一个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称为(教育方针)。53.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称为(培养目标)54.根据个人的本性和发展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的观点为(“个人本位论”)。55.“个人本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卢梭)。56.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的观点为(“社会本位论”)。57.“社会本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
58.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59.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最好途径和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60.人的各种基本素质获得相对均衡和比较匀称的发展称为(和谐发展)。61.人能够自主的、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发展称为(自由发展)。62.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创立者是(布鲁姆)。
63.加涅在1992年修订出版的《教学设计原理》中提出了其著名的(学生素质结构理论)。64.我国在1957年提出的教育方针称为(“三育两有”)。
65.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活动是(智育)。
66.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并发展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史(美育)。67.盛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育家是(加里宁)。
68.学生有权在义务教育年限内在校学习,教师不得随意侵犯或剥夺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权利是(学习权)。
6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劳动的(长期性)。70.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71.在对待自我上,教师是(反思实践者)。
72.中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向师性和模仿性,说明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73.教师私拆学生的信件侵犯了学生的(创造性)。
74.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执业许可制度是指(教师资格制度)。75.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力是(人身权)。76.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要素是(教师素质)。
77.学生个体在生理、心理上接近成熟的时期一般称之为(青年初期)。78.专门教育机构为提高在职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而进行的一种继续教育称(教师培训)。
79.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称(教师职业道德)。
80.从中小学生年龄发展特征看,被心理学家称为“心理性断乳期”的是(少年期)。81.实践证明,在几种类型师生关系中,教育效果最佳的当属(民主性)。
8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既不指导也不控制,任其自然发展,此种类型师生关系属(放任自流型)。
83.教师工作方式专断,不讲民主,不尊重学生意愿,此种类型师生关系属(专制型)。84.心理学家认为,学生情感发展最困难,最令教育者操心的时期是(少年期)。85.从中小学生年龄发展特征看,学生的身体发展相对稳定和平衡,速度比较均匀时期是(童年期)。
86.1979年提出课程层次理论的美国学者是(古德拉德)。87课程理论建立的标志是1918年博比特出版了她的代表作(《课程》)。88.后现代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多尔)。
89.学校有目的、有计划传授的学科或者是学校课程表内列入的所有有组织地活动就是(显性课程)。
90.最早实行选修制的国家是(德国)。91.行为目标的创始人是美国学者(泰勒)。
92.生长性目标的创始人物是英国学者(泰藤浩斯)。
93.美国课程学者艾斯纳提出的一种课程目标是(表现性目标)。
94.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叫做(课程内容)。95.规定课程门类、开设顺序、教学时数,并对学校的教学、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作出全面安排的是(课程计划)。
96整体上规定者某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及其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内容选编的依据以及课程实施建议的是(课程标准)。
97.泰勒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八年研究”时运用的评价模式是(目标达成模式)。98.外貌课程评价模式的代表人物是(斯塔克)。
99.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称为(校本课程)。100.核心课程于20世纪初最早出现在(美国)。101.课程标准的主体部分是(内容标准)。
102.基于教育目标,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所构成的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是(模块)。
103.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的、由各教学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整体叫做(教学系统)。
104.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105.主张以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认为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教学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教学理论是(儿童中心说)。106.学科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施瓦布)。107.学生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108.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教学原则是(启发性原则)。
10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创建的(京师同文馆)。
110.由贝尔和兰卡斯特于19世纪初所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叫做(导生制)。111.20世纪后半叶出现在美国,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学习结合在一起,并以灵活的时间单位来代替传统国定上课时间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叫做(特朗普制)。112.由美国人华虚朋与1919年在芝加哥创建的教学组织形式叫做(文纳卡特制)。113.文纳卡特制的创建人是(华虚朋)。114.道尔顿制的创建人是(帕克赫斯特)。
115.20世纪30年代开始流行于英国,后再美国等国幼儿园及小学所采用的一种非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是(开放教学)。
116.从1997年9月起率先在上海市的10所小学起始年级中进行首轮试点的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叫做(小班教学)。
117.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的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18.教师教学工作的准备环节是(备课)。119.教师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120.以个体的价值认识、理性觉识为核心,对人的各方面的态度、思想、观念产生影响的教育是(思想教育)。
121.主要通过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态度教育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信仰的教育是(政治教育)。
122.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是(道德)。
123.个人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是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叫做(品德)。
124.1882年,率先以法令的形式将“道德课”l列入学校正式课程的国家是(法国)。125.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
126.把道德认知的发展确定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的心理学家是(科尔伯格)。127.德育活动要努力培养学生品德素养的教育目标叫做(德育任务)。128.完成德育任务所要从事的具体工作,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价值与规范叫做(德育内容)。129.以教师的语言作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表达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念的德育方法叫做(讲授法)。
130.以师生交谈的方式进行知识教学和价值辅导的德育方法叫做(谈话法)。131.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秀业绩来影响受教育者的德育方法是(榜样示范法)。132.通过道德实践和对道德行为的价值领悟、策略训练、奖惩等方式进行德育,以巩固道德信念、磨练道德意志、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是(行为训练法)。133.20世纪60—70年代,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菲尔及其同事首创的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的,以道德情感教育为主的德育模式叫做(体谅方法模式)。
133.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路易斯拉斯等人从杜威的经验主义价值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尊重儿童的角度出发提出的德育方法模式是(价值澄清方法模式)。
134.全面负责一个班级教育与管理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的教师是(班主任)。
135.班级教育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班主任)。
136.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是(班集体)。
137.一个班的集体舆论持久地发生作用形成一种风气就是(班风)。138.在集体中占优势并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是(集体舆论)。多项选择题
1.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它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2.关于教育的起源问题历史上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包括(家庭起源论、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劳动起源论、心理起源论)。3.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包括(教育与劳动不分化性、平等性、内容的贫乏性、方法的简单性)。4.古代教育的特点包括(阶级性、等级性、宗教性、教育与劳动的脱离性)。5.欧洲封建社会的教育类型主要包括(骑士教育、教会教育)。6.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
7.《学记》中提出的教育原则主要有(藏息相辅、师道尊严、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学不)。8.20世纪出现的几大教育学理论流派主要包括(实验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文化教育学、批判教育学、马克思主要教育学)。
9.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主要包括(人力资本论、教育万能理论、教育独立论)。
10.社会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包括(制约教育的性质、制约教育的领导权、制约教育的目的、制约受教育的权利)。
11.人口数量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教育质量、影响教育发展规模、影响教育投资、影响劳动人口受教育程度)。12.教育能促进人口结构合理化,有助于人口的(性别比例的平衡、行业与职业结构的合理、年龄结构的平衡、地域流动)。
13.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主要包括(个体思想意识社会化、个体行为的社会化、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
14.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主要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全面统一性)。15.教育的目的的构成主要有(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教育目的)。16.历史上关于教育目的确立的主要教育流派包括(“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主要包括(完整发展、和谐发展、自由发展)。18.布鲁姆认为教育目标应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
19.加涅认为学生的素质应包括(先天素质、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后天习得的素质)。20.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包括(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21.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包括(德育、劳动技术教育)。
22.教师的劳动特点主要包括(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连续性、间接性)。23.教师的专业态度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教育理念、专业情念)。
24.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反思能力)。
25.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专业知识、专业态度、专业能力)。26.学生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公正评价权、学习权)。27.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主要包括(通识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
28.教师进修培训权的行使,要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一般应贯彻(在职为主、业余为主、自学为主)。
29.学生的人身权主要包括(隐私权、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自由权)。
30.学生的人身权主要包括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和(身心健康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
31.1979年美国学者古德拉德提出的课程层次包括(理念课程、正式课程、理解课程、实施课程、经验课程)。
32.显示性课程的类型主要包括(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
33.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的角度划分,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地方课程)。34.在课程理论发展史上有影响的课程目标类型有(行为目标、表现性目标、生长性目标)。35.主要的课程实施取向包括(得过且过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创生取向)。36.教学系统包括相互作用、存在着内在关系的如下要素,即(教师、学生、内容、环境)。37.在教学中常用的具体直观手段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38.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39.根据评价的功能,也就是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40.根据评价基准的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个体内差异评价、相对评价、绝对评价)。41.学校德育的层次主要有(道德理想教育、道德原则教育)。
42.以德育方法的概括程度为依据可以把德育方法划分为如下几个层次,即(具体操作性德育方法、概括性德育方法、原则性德育方法)。
43.情境陶冶法的具体实施途径一般有(教师的师爱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44.现代学校中的班级至少具有如下几种基本功能,即(归属功能、社会化功能、个性化功能、选择功能、保护功能)。
45.按照行为科学的观点,班级的组织可分为(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46.班级制度管理的内容主要有(成文制度、非成文制度)。
47.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其基本成员主要包括(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
第二篇:《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3)
制作人:毛燕庆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3)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2.“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可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话出自哪本教育名著?()A.《爱弥儿》 B.《教育漫话》 C.《普通教育学》 D.《人的教育》
3.中小学智育的根本任务是()。A.传授知识
B.发展学生的智力 C.形成技能 D.培养个性
4.强调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的典型表现形式是()。A.综合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科课程 D.潜在课程
5.()阶段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关键年龄。A.初中 B.婴儿 C.小学 D.幼儿园
6.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7.决定教师劳动创造性的是()。A.劳动任务 B.工作性质
C.劳动对象的特点 D.劳动手段的特殊性 8.个人活动包括()。A.体育竞赛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3)
制作人:毛燕庆
B.学科小组 C.科普讲座 D.写日记
9.依据课外活动的机能可将课外活动分为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和()。A.探究性活动 B.发现性活动 C.训练性活动 D.社会性活动
10.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11.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A.孔子 B.墨翟 C.董仲舒 D.朱熹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的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基础垂课程是()。A.广域课程 B.必修的课程 C.相关课程 D.选修的课程
16.提出非学校化观念的是()。A.赫尔巴特 B.伊里奇 C.怀特海 D.克伯屈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3)
制作人:毛燕庆
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21.素质教育的核心是__________。
22.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文法、__________、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23.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__________发展。24.课外小组活动主体可分为学科小组、__________、艺术小组和体育小组。25.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课外活动中主要起__________作用。26.课外辅导是对__________的补充和延伸。
27.练习按学生掌握技能的进程可分为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和__________。28.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和__________教育。
29.对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状况和结局做出的全面的、恰如其分的评估,包括质的评和量的估计。这项工作被称为__________。
30.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__________的关系。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31.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作用。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及时提示和提出要求。()
32.战前学前教育很少被纳入国家教育系统,但现在很多国家都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系统,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33.学习问题的理论是教学的基本理论,历代中外教育家曾以不同观点、从不同角度对教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3)
制作人:毛燕庆
学过程作过种种的探索,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34.人们的思想观点和世界观的形成都离不开人们的认识,都需要以一定的感觉为基础。()
35.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36.任课老师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对全班学生的情况十分了解,在德、智、体等方面全方位地养成学生的素质。()
37.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工艺、设备、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38.教学中的启发不是让学生自发地看,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观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
39.培养小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
40.小学生的学习是无目的、无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不用遵循一定的教育制度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为什么说环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42.根据课程的任务和课程的制定者,课程的类型有哪些? 43.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44.简述设计教学法。45.简述课外活动的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10分)46.试分析义务教育的意义。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A3.B4.B5.C6.C7.C8.D9.C10.A11.A 12.C13.C14.B15.B16.B17.C18.B19.B20.C
二、填空题
21.培养创新能力 22.修辞 23.心理 24.技术小组 25.辅助 26.课
27.创造性练习28.专业
29.班主任工作总结 30.促进
三、判断题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3)
制作人:毛燕庆
31.√32.√33.×34.×35.√36.×37.√38.×39.√40.×
四、简答题 41.【答案要点】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其 原因在于:第一,人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这种能动性一方面表现在,人是通过实践活动接受环境的影响并获得发展的。人在实践过程中既接受环境的影响,也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改造着自己。另一方面表现在人是按照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在这些知识、经验基础上产生的需要和兴趣等接受环境影响的,因此,同样的环境在不同人身上可以产生不同的作用。第二,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广泛的、潜移默化的,也是自发的、零星的、无计划的、无目的的、不系统的,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环境影响的这种特点,往往使人的发展具有两极性:既可以使人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以使人向不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环境的作用是有限的。42.【答案要点】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1)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种类型。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课程。拓展型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拓展,关注学生知识视野的开拓,全方位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2)从课程制定者的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种类型。国家课程是指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属一级课程,管理权属中央级教育机关。地方课程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制的课程,属二级课程。学校课程是学校自身研究开发的课程,又称校本课程。43.【答案要点】(1)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统一。(2)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为最终目的。(3)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44.【答案要点】设计教学法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45.【答案要点】课外活动具有如下特点:(1)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课外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自愿参加的活动。(2)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从内容和组织形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3)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五、论述题 46.【答案要点】 义务教育的意义是:
第一,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各国制定义务教育的制度,规定义务教育的实施年限,基本上是由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所决定的,可以说,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实行义务教育的根本条件。第二,义务教育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一个国家公民的民主生活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公民的这种民主生活就是要建立在教育机会均等、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的民主基础之上,并通过法律形式来加以保障的。义务教育是建立一个国家民主生活的基础和工具。
第三,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作为国家的公民必须接受一定年限的教育,这种思想不是所有的人都认识清楚的,尤其在经济落后的地区,由于主观与客观的因素,儿童与少年的受教育的权利时常会受到侵犯。实施义务教育从法律上维护了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也要求公民履行自己作为国家公民的应尽义务。
第三篇: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 期末作业考核
满分100分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认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基本走向?
答:目标
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基本走向
一、课程改革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
二、强化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的趋势。
三、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倾向。
四、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和问题。
五、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实用化的趋势。
六、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七、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发展的趋势。
2、学生为什么必须要接受教育?
答:学生接受教育首先是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的统一;社会需要其未来社会成员都是理想的能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个人也需要适应社会从而在社会中获得理想的发展;学生是未完成的社会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二、辨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教育要培养人的世界视野,但不是培养“世界公民”。
答:对。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球村的时代,教育培养人必须要具有国际的视野,这是社会发展对人的必然要求。但在今天的时代里,还存在国与国的竞争和差别,还存在阶级和利益的冲突。教育还必须主要为本民族和本阶级服务。倡导培养“世界公民”是不正确的。
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实践活动,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答: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是科学,人类继承和掌握科学的最基本方式是教育。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是——思考的能力和劳动的能力,而提升这两种能力的是生产力水平、是科学。如果人类放弃教育,将一步倒退到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从人的本质角度讲,就是想低级动物的倒退。所以,从人的本质角度讲,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实践活动 人只有通过教育 才能成为人。
三、论述下列问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其实现条件。
答:从广义上说,教育是环境的一部分,是一种经过有目的地选择和提炼的特殊环境,这就决定了它的特殊地位,即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第一,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它能根据一定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向,选择适当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对人进行全面的教育和训练,使人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第二,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学校教育是在各种规章制度的严格制约下进行的,它保证了教育、教学的良好的秩序,把人的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时间和空间全部地投入到可控的程序之内,使教育、教学得以顺利地进行。同时,学校教育又具有系统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既考虑了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需要,又考虑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这样就保证了人才培养的高效率和高质量。第三。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的教育机关――学校进行的。学校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组织起来的,它是比较完整的组织机构,又有经过教育和训练的专职教育工作者。因而,它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比其他任何影响人的条件都要有效。第四,教育可以根据个体的遗传素质,有意识地发挥其长处,弥补其不足,使先天的遗传素质向有利于身心成长的方面发展。教师通过有意识地鼓励神经类型弱、反应迟缓、胆怯、积极主动性差的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经常回答提问,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他们逐渐变得活泼、主动。第五,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它能按照预定的目的选择和提炼有利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克服和排除那些不利于人的发展的因素。学校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开展有教育意义的集体活动,以使他们免受不良环境的影响。可见,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主导作用。正因如此,有人提出了“教育万能论”的观点,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教育决定的。17世纪英国教育思想家洛克、18世纪德国的思想家康德就是最典型的代表。”教育万能论”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评价,对认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把教育视为人的发展的决定因素,就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因为人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由教育决定的,而是各种条件综合作用和人的多方面的实践活动的结果。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只是相比较而言的。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相应的生理前提,没有环境的积极配合,没有社会发展作为物质基础,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教育要发挥它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可能的。
2、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答:⑴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个体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的教育训练而形成起来的顺利从事某种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
⑵关于素质教育的概念的是指学校教育中以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思想的教育活动
⑶素质教育的内容构成有以下六点:①政治素质教育主要指对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情感,立场的态度的教育。当前主要是四项基本原则教育 ②思想素质教育,指基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的教育,包括思想信仰、信念追求、理想动机、民族精神、人生观、价值观等等。③道德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是指个体所具有的正确处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良好品质。道德素质教育就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行为习惯,道
德情操,道德思维能力,判断能力,责任感,事业心,奉献精神,自由自律的品质等。④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指基础的科学文化知识,审美修养,劳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与核心。⑤身体素质教育,指教育个体保证生理机能的正常发育和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与卫生保健常识。⑥心理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解决学生的心理矛盾,以及增强学生自我平衡状态的能力的教育。
⑷中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使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保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即基础性,能够给予学生未来发展中最基本,最基础的素质,这些素质可以成为他们进一步发展的潜能和条件。全面性,包括接受教育人要全面,避免英才教育选拔教育;人的发展内容要全面,而不是单方面发展学生的应试能力。发展性,指注重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培养合格特色的人才。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13岁少年奇奇(化名)由于在校打架等问题受到老师的处理。老师的做法是,让全班同学进行无记名投票,就“要不要奇奇继续留校读书”的问题进行表决。由于没能够通过表决,奇奇的父亲只好给孩子另外找了一所学校去上学。
请结合工作实际和教育学的学习,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
答。这是典型的违背义务教育法的行为,是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是帮助学生获得发展,而不是把犯一点错误的学生赶出学校。
2、某教师在对中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说“读书考大学,是为了自己,不是别人。读书增强了自己的本领,提高了自己的资本,将来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挣下大把的钱,从而有一个美好的生活。比如生活愉快,人生充实,前途美好,事业辉煌,甚至找一个漂亮的老婆,生一个聪明的儿子。”
请结合工作实际和教育学的学习,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
答:该教师观点中存在的问题就是将“私”与“公”对立了起来,没有让自我从我个人扩展到更宽泛的大我,在“学
生读书考大学是为了自己”与“为了社会主义建设”、“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之间没有贯通的可能。如果第一个命题不能在第三个命题中得到超越,没有在第三个命题中重新理解,如果不把自我看作动态超越的概念,那么,“自己”与“别人”就无法沟通,“我”就不能扩展为“我们”,第一个命题便只能停留在培养“单子式”主体人格上,最终难免堕落为自私自利者
第四篇: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C.letourneau)和美国教育学家沛西·能(T.P.Nunn)是下列哪个教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B)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2.从学校教育的产生看,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组织和活动形式首先出现在(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从主导价值来看,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是:(C)
A.校本课程 B.地方课程 C.国家课程 D.综合课程
4.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B)
A.同学关系 B.师生关系 C.学校与家庭 D.同事关系
5.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中,(A)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 和物质基础。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人主观能动性
6. 被誉为西方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籍是:(B)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7.认为学生是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个性等方面出发安排教育教学活动,这种观点属于:(B)A.教师中心论 B.学生中心论 C.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论 D.双主体论
8.(C)世纪以后,班级授课制逐渐成为各国学校普遍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A.15 B.16 C.17 D.18 9.班主任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属于:(A)A.情感陶冶法 B.实际锻炼法 C.说理教育法 D.奖惩激励法
10.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表现形式是:(A)
A .课堂教学 B.班 C.课 D.时 11.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J.F.Herbart)出版的(B)一书被誉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A.《教育学》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新教育大纲》
12.在教育的两大功能中,教育的(A)功能是其本体功能,是核心功能。
A.个体 B.政治 C.社会 D.文化
13.“教学相长”思想出自我国古代哪部典籍:(D)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学记》
14.中国近代史上由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是(A)于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
A.清政府 B.北洋政府 C.武汉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15.(A)教育本质观认为,教育属于上层建筑,通过培养人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
A.上层建筑说 B.生产力说 C.社会实践说 D.特殊范畴说
16.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对教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的预测或规定是:(B)
A.教学大纲 B.教育目的 C.教育预测 D.教 学目标
17.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来看,校园文化属于:(C)A.显性课程 B.校本课程 C.隐性课程 D.综合课程
18.“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可接受原则
19.在师生关系上持“教师中心论“的是以(A)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师生观。
A.赫尔巴特 B.杜威 C.洛克 D.夸美纽斯
20.教学本质的核心特征是:(C)
A.科学性 B.系统性 C.育人性 D.量力性
二、双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历史上形形色色的教育目的可以归结为两种教育价值观:(AC)
A.社会本位 B.理性价值观 C.个人本位 D.感性价值观 2.教师的职业形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D)
A.道德形象和文化形象 B.教育者 C.政治形象 D.人格形象
3.教师教学反思的主要途径是:(AC)
A.说课 B.调查问卷 C.评教 D.考试
4.师生关系是由多层面关系所构成的关系体系,其主要包括以下关系类型:(BD)
A.社会关系 B.伦理关系 C.伙伴关系 D.教育与心理关系
5.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是人类的一种集中学习,它不同于一般的学习,具有以下特点:(AB)
A.学习的组织性与依赖性 B.学习的间接性与基础性 C.学习的被动性 D.学习的积极性 6.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是:(AB)
A.以评价促发展 B.自主发展 C .职前教育 D.入职培训
7.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可以将课程分为:(AC)
A.分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 .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8.以下属于文字教材的是:(AB)
A.图表
B.讲义
C.课件 D.磁带
9.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AD)A.充分了解学生并尊重学生的差异 B.按时进行家访 C.按照课程标准的顺序进行教学 D.面向每一个学生 10.下列属于教育学的专业期刊的是:(AB)
A.《教育研究》 B.《中国教育学刊》 C.《中国教师报》 D.《中国教育报》
三、判断:(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打“√”,错误打“×”。)(√)1.教师劳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2.课程标准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
(×)3.“课程”与“课”是同一概念,“课”是“课程”的简称。
(×)4.学校的建筑属于显性课程。
(√)5.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6.“传授--接受”模式是现代教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之一。(√)7.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
(√)8.学生的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9.班风属于班级的成文制度。
(×)10.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研究会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
四、简答:(每小题6分,考生可以任选其中3个小题,共18分)
1. 上课的常规要求有那些? 答:①上课前准备要求。(1分)
②按时上下课的时间要求。(1分)③教师侯课要求。(1分)
④上下课师生的礼貌要求。(1分)⑤课堂上的纪律要求。(2分)2. 板书的设计策略是什么?
答:①形式多样,因地制宜,综合使用。(2分)
②提炼准确。(2分)③形象实用。(1分)④形式美观。(1分)
3. 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①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1分)
②以直观感知的方法。(1分)③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1分)④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1分)⑤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2分)(如回答为具体方法,也可酌情给分)
4. 学生作为人与作为学习者的本质属性各是什么? 答:学生作为人的本质属性: ①学生是有自主性的人。(1分)②学生是完整的人。(1分)③学生是有差异的人。(1分)学生作为学习者的特有属性: ①学生是发展中的人。(2分)
②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1分)
五、论述:(每题12分,12×1=12分)
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有哪两大类?就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价值取向谈谈你的看法。
答:
1.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两大类是个人本位价值取 向和社会本位价值取向。其中个人本位价值取向是指把个人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个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的一种主张。社会本位价值取向是指把社会的价值看成高于个人的价值,并把社会作为制定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4分)
2.①教育的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需要的人就是教育目的。因为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培养的效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的好坏加以衡量,离开社会的需要,教育就不可能满足社会的要求。(3分)
②获得发展的社会条件客观上需要每个人遵守并维护社会要求,因此,社会本位价值取向具有不可否认的意义。(2分)
③那种将社会的教育目的绝对化、唯一化的极端主张,完全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忽视了社会个体发展的需求。因而,一个社会(国家、民族)的教育,应当把满足社会个体的需要和社会整体的需要作为基本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3分)
六、案例分析:(20分)一个失败的家庭教育案例
父亲易任同中国所有的父母一样,他对儿子易男抱有很高的期望。因此对其管教十分严厉,稍有不从即予以重罚。但是其母亲却对儿子宠爱有加,言听计从。长此以往,易男从小就学会了“阳奉阴违”。在父亲面前他表现的很温顺,对人有礼貌,一旦父亲出门在外,则性情粗暴,蛮横无理。
父母离异、父亲再婚之后,易男对生母的依恋使得对继母异常怨恨,他经常以逃学上网吧或故意夜不归家予以报复。在网络虚拟的世界中他交朋友、货物贸易、行侠仗义,甚至随心所欲的“杀人越货”。对此,父亲易任及其继母除了简单的打骂之外无他。最终,易男离开了学校,离开家庭,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渊,成了一个多次伤害他人的少年抢劫犯。
1.试根据教育学的相关原理对案例中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
2.就如何搞好家庭教育谈谈你的看法。答: 1.案例中家庭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作为家长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所采用的方法不当,家庭缺乏亲情所致。其父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其母过分溺爱。此外,学校生活的封闭、单调与网吧从业人员法制观念的淡漠和职业道德修养的缺乏对其 也有一定的影响。(6分)
2.(1)家庭教育是青少年人生成长的第一站,对其一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地说,家庭的结构特点、稳定性、父母的思想意识、文化修养、行为举止、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密程度、父母的威信、参与子女教育的自觉性及其教育方式、生活资料的数量和质量都会对子女的身心发展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6分)
(2)家长应当在充分考虑以上诸多因素的前提下,制定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为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①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②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的教育。③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④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8分)
(注:只要言之有理,论述有据,说明充分,均可酌情得分)
第五篇: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C.letourneau)和美国教育学家沛西·能(T.P.Nunn)是下列哪个教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B)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2.从学校教育的产生看,学校这种专门的教育组织和活动形式首先出现在(B)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从主导价值来看,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是:(C)
A.校本课程 B.地方课程 C.国家课程 D.综合课程 4.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B)
A.同学关系 B.师生关系 C.学校与家庭 D.同事关系 5.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中,(A)是个体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人主观能动性 6. 被誉为西方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籍是:(B)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7.认为学生是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个性等方面出发安排教育教学活动,这种观点属于:(B)
A.教师中心论 B.学生中心论 C.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论 D.双主体论 8.(C)世纪以后,班级授课制逐渐成为各国学校普遍使用的教学组织形式。A.15 B.16 C.17 D.18 9.班主任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属于:(A)
A.情感陶冶法 B.实际锻炼法 C.说理教育法 D.奖惩激励法 10.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表现形式是:(A)
A .课堂教学 B.班 C.课 D.时
11.1806年,德国赫尔巴特(J.F.Herbart)出版的(B)一书被誉为教育学独立的标志。A.《教育学》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新教育大纲》 12.在教育的两大功能中,教育的(A)功能是其本体功能,是核心功能。A.个体 B.政治 C.社会 D.文化 13.“教学相长”思想出自我国古代哪部典籍:(D)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学记》
14.中国近代史上由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是(A)于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A.清政府 B.北洋政府 C.武汉国民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15.(A)教育本质观认为,教育属于上层建筑,通过培养人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A.上层建筑说 B.生产力说 C.社会实践说 D.特殊范畴说 16.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对教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的预测或规定是:(B)A.教学大纲 B.教育目的 C.教育预测 D.教学目标 17.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来看,校园文化属于:(C)
A.显性课程 B.校本课程 C.隐性课程 D.综合课程 18.“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可接受原则
19.在师生关系上持“教师中心论“的是以(A)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师生观。A.赫尔巴特 B.杜威 C.洛克 D.夸美纽斯 20.教学本质的核心特征是:(C)
A.科学性 B.系统性 C.育人性 D.量力性
二、双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历史上形形色色的教育目的可以归结为两种教育价值观:(AC)A.社会本位 B.理性价值观 C.个人本位 D.感性价值观 2.教师的职业形象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D)
A.道德形象和文化形象 B.教育者 C.政治形象 D.人格形象 3.教师教学反思的主要途径是:(AC)A.说课 B.调查问卷 C.评教 D.考试
4.师生关系是由多层面关系所构成的关系体系,其主要包括以下关系类型:(BD)A.社会关系 B.伦理关系 C.伙伴关系 D.教育与心理关系
5.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是人类的一种集中学习,它不同于一般的学习,具有以下特点:(AB)A.学习的组织性与依赖性 B.学习的间接性与基础性 C.学习的被动性 D.学习的积极性 6.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是:(AB)
A.以评价促发展 B.自主发展 C .职前教育 D.入职培训 7.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可以将课程分为:(AC)
A.分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 .综合课程 D.学科课程 8.以下属于文字教材的是:(AB)
A.图表 B.讲义 C.课件 D.磁带 9.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AD)A.充分了解学生并尊重学生的差异 B.按时进行家访 C.按照课程标准的顺序进行教学 D.面向每一个学生 10.下列属于教育学的专业期刊的是:(AB)A.《教育研究》 B.《中国教育学刊》 C.《中国教师报》 D.《中国教育报》
三、判断:(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打“√”,错误打“×”。)(√)1.教师劳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
(√)2.课程标准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3.“课程”与“课”是同一概念,“课”是“课程”的简称。(×)4.学校的建筑属于显性课程。
(√)5.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6.“传授--接受”模式是现代教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模式之一。(√)7.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
(√)8.学生的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9.班风属于班级的成文制度。
(×)10.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研究会影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
四、简答:(每小题6分,考生可以任选其中3个小题,共18分)
1.上课的常规要求有那些? 答:①上课前准备要求。(1分)
②按时上下课的时间要求。(1分)③教师侯课要求。(1分)④上下课师生的礼貌要求。(1分)⑤课堂上的纪律要求。(2分)2.板书的设计策略是什么?
答:①形式多样,因地制宜,综合使用。(2分)
②提炼准确。(2分)③形象实用。(1分)④形式美观。(1分)
3.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①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1分)
②以直观感知的方法。(1分)③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1分)④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1分)⑤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2分)(如回答为具体方法,也可酌情给分)
4.学生作为人与作为学习者的本质属性各是什么? 答:学生作为人的本质属性: ①学生是有自主性的人。(1分)②学生是完整的人。(1分)③学生是有差异的人。(1分)学生作为学习者的特有属性: ①学生是发展中的人。(2分)②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1分)
五、论述:(每题12分,12×1=12分)
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有哪两大类?就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价值取向谈谈你的看法。答:
1.确立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两大类是个人本位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价值取向。其中个人本位价值取向是指把个人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个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的一种主张。社会本位价值取向是指把社会的价值看成高于个人的价值,并把社会作为制定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4分)
2.①教育的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需要的人就是教育目的。因为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培养的效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的好坏加以衡量,离开社会的需要,教育就不可能满足社会的要求。(3分)
②获得发展的社会条件客观上需要每个人遵守并维护社会要求,因此,社会本位价值取向具有不可否认的意义。(2分)
③那种将社会的教育目的绝对化、唯一化的极端主张,完全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忽视了社会个体发展的需求。因而,一个社会(国家、民族)的教育,应当把满足社会个体的需要和社会整体的需要作为基本的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3分)
六、案例分析:(20分)
一个失败的家庭教育案例
父亲易任同中国所有的父母一样,他对儿子易男抱有很高的期望。因此对其管教十分严厉,稍有不从即予以重罚。但是其母亲却对儿子宠爱有加,言听计从。长此以往,易男从小就学会了“阳奉阴违”。在父亲面前他表现的很温顺,对人有礼貌,一旦父亲出门在外,则性情粗暴,蛮横无理。
父母离异、父亲再婚之后,易男对生母的依恋使得对继母异常怨恨,他经常以逃学上网吧或故意夜不归家予以报复。在网络虚拟的世界中他交朋友、货物贸易、行侠仗义,甚至随心所欲的“杀人越货”。对此,父亲易任及其继母除了简单的打骂之外无他。最终,易男离开了学校,离开家庭,一步步滑向犯罪的深渊,成了一个多次伤害他人的少年抢劫犯。
1.试根据教育学的相关原理对案例中家庭教育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2.就如何搞好家庭教育谈谈你的看法。答: 1.案例中家庭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作为家长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所采用的方法不当,家庭缺乏亲情所致。其父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其母过分溺爱。此外,学校生活的封闭、单调与网吧从业人员法制观念的淡漠和职业道德修养的缺乏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6分)
2.(1)家庭教育是青少年人生成长的第一站,对其一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地说,家庭的结构特点、稳定性、父母的思想意识、文化修养、行为举止、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密程度、父母的威信、参与子女教育的自觉性及其教育方式、生活资料的数量和质量都会对子女的身心发展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6分)
(2)家长应当在充分考虑以上诸多因素的前提下,制定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为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①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②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的教育。③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④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8分)
(注:只要言之有理,论述有据,说明充分,均可酌情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