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中课题汇报材料

时间:2019-05-13 01:0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中课题汇报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中课题汇报材料》。

第一篇:六中课题汇报材料

教学行为转变与教学效率关系的研究与实验

——牡丹江市第六中学汇报材料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的情况下,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要求的变革是深刻的,教师必须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而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何转变已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目标的亮点之一,这就需要教师要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出发给自己的工作和作用定位。因此,研究新课程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与教学效率的关系的过程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后备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使我们教育工作者,能够不断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自觉的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同时有助于加快学校发展,提高办学效益;有助于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行为转变 教学效率 正文:

一、实验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讲效益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教学的优劣也应从效益角度来衡量。教学效益涉及教学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优化教学的效益标准,强调的是合理投入与高效产出的有机统一。对课改的理念广大教师已能详熟于耳,在课堂教学中也在积极地实践。然而在课堂教学行为的体现中,我们都会发现,教师有的行为还不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的新要求,课堂教学中存在这样的问题:

盲从性教学行为:主要表现为教师在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使用方面缺乏主见,盲目赶时髦,形式化,课堂表现为“散乱的活跃”,如表面自主,无效合作,随意探究,滥用表扬,盲目综合,无度开放,曲解对话,削弱基础,等等。学生活动量大了,但思维含量少。显然,这样的教学行为是无效或低效的。

强制性教学行为:表现为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一切“教师说了算”,“我教你学什么,你就得学什么”,完全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讲解过度,指导过度,包办代替,课堂交往和有效互动建立不起来。多数老师认为教学就是按照教学大纲“教教材”,教师、教材依然处于中心位置。

偏失性教学行为:教师教学过程中因片面关注某一方面而忽视另 一方面,教学目标设计陈述模糊、笼统、片面,“三维”目标不能有机得到整合,忽视了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

随意性教学行为:一些教师缺乏应有的教学效率效益观念,一味强调增加学习时间和刻苦用功,教学中存在着只问产出、不问投入的偏误,从而使许多学生的学习处于投入大、负担重、效率低、质量差的被动境地。

滞后性教学行为:这种行为表现为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手段已远远滞后于学生发展的需要。

阻隔性教学行为:目前大多数学校所采取的“秧田型”的座位排列方式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范围与互动方式受到限制。离教师较远的学生,很难与教师通过眼神、表情进行交流,很少得到教师的暗示和及时反馈。除了空间阻隔外,师生之间的阻隔还包括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心理阻隔。

滥用媒体行为:以媒体代文本,无效信息的搜集和利用,侵蚀有效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以本课题为抓手,让教师在研究中改进教学行为(主要指课堂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我校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在研究中能形成新的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模式,形成值得推广的科研成果。

二、实验研究的目标及理论依据

“教学行为的转变与教学效率的关系的研究”是牡丹江市第六中学于2005年申请,经黑龙江省教育学会批准,同意立项为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的重点课题。根据素质要与的要求,以及新课程的理念,教师不断反思并形成正确的教育教学行为:从“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出发,把教育导向追求到人的全面发展,整体发展,可持续发展;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树立“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提高学习质量。

教师教学行为指教师“教”的行为,即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客观的外显得活动方式。教师的知识、观念、工作态度、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等都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的。因此,本课题就是 把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质量的关系作为研究的重点,从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入手,引导教师形成正确的,科学的教学行为,使之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依据有效教学的四条基本原理:

1、情意原理:

学生的心理活动包含着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认知结构和情意状态两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

2、序进原理

来自外界的知识和经验可以相应地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意状态和行为结构,教师根据不同对象的发展水平,有步骤地提高所呈示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组织好从简单到复杂的有序累积过程,是提高转化效率的基础。

3、活动原理

学生外部的行为结构与内部的心理结构之间有着直接的互化关系,教师精心组织各类行为活动与认知活动,并使之合理结合,学生充分发挥活动的自主性,是促成行为结构与心理结构迅速互化的有效途径。

4、反馈原理

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向预期目标和发展,都需要依赖反馈调节,教师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学生自我评价的参与,可以大大改善学习的进程,有效地反馈机制是目标达成的必要保障。

三、实验研究内容、方法及步骤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尊重主体,还要开发主体,发展主体。在教材、内容的展开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要灵活。教师应认识到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做好组织、引导、参与工作。教师参与各项教学活动(心得笔记、教案、集体备课记录、课改研讨课、论文)材料等要及时整理,从中发现问题。

(一)、研究内容

教学目标设计行为有效性的研究。必须整体地体现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制订必须贴近“实际”,教学目标应从每个班级、每堂课的内容实际出发,灵活地选择制订目标。

1、“教”的行为有效性的研究

教材处理行为有效性的研究。教师不是“教教材”,强调的是教师“如何用教材教学生”。所以,“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教师不能仅仅就本论本地将文本知识原样地呈现给学生,而是必须根据学生学科知识的基础和发展需求,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处理。“处理”的思路可以概括为“走进教材,走出教材”。

教学重点突破行为有效性的研究。正确地把握重点、难点,运用各种组织形式突破重难点,在引导、迁移、练习、活动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预设与生成行为有效性的研究。引导教师预设性生成、实时性生成、反思性生成,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有效地开发和应用生成性教学资源。

教学媒体应用适切行为有效性的研究。不同年龄特点下,不同教学内容下媒体应用有效性的策略及课堂教学媒体应用方式选择有效性的策略。

教学评价行为有效性的研究。

课堂教学新的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对学生的多向的开放式评价,教师与学生是互为评价的客体和主体。在评价内容上,不仅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评判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情意。在评价的标准上,是开放的、多元的,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不同的意见;在评价策略上,应以鼓励、表扬为主,以启发、诱导为辅。

教学环境创设行为有效性的研究。要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互尊互爱、互动互补”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分类指导行为有效性的研究。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施分层分类指导。

2、“学”的行为有效性的研究

(1)学习方式行为有效性的研究。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倡导‘想’、‘做’、‘讲’有机统一的学习过程,倡导合理灵活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2)创设“学”的氛围行为有效性的研究。要创设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学习情景,要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

(二)研究方法

1、案例法

教师通过撰写案例,及时的进行反思和总结,取其精华的同时,通过教师之间案例的交流,为后一阶段准备有效的素材,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更新自我。其基本流程为:原行为(自我设计——实施教学——自我反思——合作研讨)——新行为(再次设计——合作研讨)——新行为(实施教学——共同研讨——自我总结)。

2、集体备课及课题研讨听评课活动

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制度,采用“各人构思——集中交流——每人写出个案——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学案)”的备课方式。在此基础上,一部分课的教学先由一人主教,备课组集体听课,然后备课组集体评课,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再次修改,反复磨合,直到大家满意为止。最后,执教教师写课后记与心得体会,感悟每一步教学的历程,实现自身教学的预设转变。通过集体备课及听评课活动,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发现自身教学中的“盲点”,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实现教学行为最优化。

3、教研沙龙

不定期的召开教研沙龙,营造宽松和谐的教研环境,促进教师之间的和谐合作。对部分集中体现的理论或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形成共识,促进教研。

4、网上论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教师通过在网上发表言论,广泛范围的听取各教育工作者的建议,整合他人的新理念,促进自身的教研素质。同时,通过他人的信息回馈,可以验证自身理论或观点的可行性,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

(三)研究过程

1、课题实验中的共性问题与对策:

许多教师叫累,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工作压力大、工作任务重造成的,另一方面是教师自己造成的,即教师的很多劳动是低效的。有些教师备课、讲课、辅导学生以及批改作业时间都比别人多,而教学的成效却不比别人高,主要原因是低效环节占用时间过多,诸如无效的讲解、机械重复的练习、无探究意义的问题以及过度的发散等消耗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如果想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就要控制教学投入及时间成本,避免无效劳动,节约与增效并重,让有限的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1)节约时间性成本。教学时间消耗与问题设计难度呈正相关。课堂上教师设计的问题难度要适中,这样的问题能够减少教学消耗,增强课堂实效性。在学生的现实水平与潜在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即“最近发展区”。学习应该是“跳一跳,摘桃子”,不是伸手可得;但又不是怎么跳也够不到。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把问题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难易适度,这样的问题最具探究价值,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问题太易或太难都会造成教学失效,既耗时又费力。此外,发散类和探索类问题在课堂上往往也耗时较多,因此,发散类问题同样要注意难度的把握,发散而不随意,要避免因过度的发散导致有效时间的流失。

(2)节约过程性成本。紧凑有序的阶梯式情境能够节约探究时间,降低探究成本,增强探究效率。阶梯式探究情境的构建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思考,并尽可能让学生经历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借此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情境的切入点既要照顾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也要充分考虑是否适合学生进行探究,让层递结构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少走弯路。

(3)控制教学投入。铺垫是教学投入的有机组成,适当的铺垫是减少教学消耗的重要举措,垫得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生“摘桃子”。铺垫要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或在学生开展进一步探究时拥有的知识经验不足时给予适当补充。重难点的教学成本消耗最多,因而突破重点、难点尤其需要适当的铺垫,教师要通过阅读教材准确把握每节教材的重难点,特别是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审视数学教 材,抓住有关数学概念的重点字词。例如,为了帮助学生正确建立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师课前导入谈话时直接抓住了“公有”和“独有”两个关键词作导入的话题,为学生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做好铺垫。

(4)增大教学产出。巧妙应对课堂出现的意外能够增强教学产出。多数课堂学生都会有意外的表现。一节课下来,如果说完完全全按照课前预设的线路走下来似乎是不可能的。处理意料之外的问题最需要教师的机智,当这些意外得到妥善处理后,可以增加课堂的有效生成,成就课堂的精彩。

四、研究主要成果

(一)实现行为转化,达到预期目的。

1、实现教学观念现四个“转化”(1)由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不过,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巡视,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稳定教学秩序,使每个学生都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二是因材施教,帮差辅优,分类指导,全面提高:三是根据及时获得的反馈信息,调控教学与矫正错误,使全班学生都能当堂达标。(2)由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化为以发展思维、提高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与良好的个性品质相结合。良好的个性品质主要是指: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3)由全班统一的教学目标转化为保底不封顶的分层教学目标。(4)由追求做题数量转化为提高做题质量。因此,要求 “教师游题海”,博览群书、资料,精选例题、习题,以一当十,触类旁通,从而使”学生驾轻舟”,达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师能够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精心安排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3、课堂教学中能体现出“两全、三动、一参与”。“两全”即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使所有学生都能进行积极学习;二是通过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三动”即动脑、动手、动口”,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主动愉快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实验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升

1、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活动能够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和方法,获得广泛的学习活动经验。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设计一些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和方法。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对实验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我校教师都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堂教学中,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的内容总结,可以借助于投影仪、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从而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达到了化难为易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掌握学习规律,掌握解题方法,总结和归纳知识结构显得尤为重要,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教材中的作用,能陪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激发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可以按照练习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练习的数量,而要重视练习的质量。而且点评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去,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

4、实施情感教育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因此提高教学效率不但要保证教师教的效率,更要保证学生学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对所 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更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反应。及时与学生沟通,采取积极评价,使学生体验到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教育情感。特别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更加关心和体贴他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的差异,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给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意识到只要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就会提高,同时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喜欢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五、推广价值

本实验的研究,是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引导教师明确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自觉改变与新课程理念相背离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这样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的、开放的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构建新的学习方式。力求探索出教室教学行为的转变与教学效率之间的关系,由此使学校的整个工作跨上新的台阶。实验研究表明:本课题能够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能够实现为社会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的教育目的。因此这确实是一种强有效地手段,是可行的。

我们总结出有效教学的五种教学行为

1、清晰授课:

教师授课语言应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

2、多样化教学:

教师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授课,比如用挑战性的问题、热情的赞扬、多样化的视觉效果(多媒体的画面、实验演示)等。

3、任务导向:

教师授课应有明确的任务目标,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缺乏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教学活动,一定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而有效的课堂教学。

5、确保学生成功率:

教师要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在每组教学刺激后,要安排练习或问题讨论,使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综上所述:教学行为转变与教学效率是一种互为因果关系。课题能够成功,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支持与帮助。比如:为了配合培训成果而开展的“蓝青活动”、“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教学节活动”、“班主任论坛”、“教师论坛”、“论文大赛”、“经验交流会”等等。在活动中增加了一丝欢乐,一丝竞争。在这种氛围下取得优异成绩是显而易见的。

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的的“教学行为的转变与教学效率的关系”课题在我校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现代教育观念在教师中初步形成;学校有了一支以省、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为中坚力量,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科研水平高、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基本形成。

课题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宣传培训、参与实践,加快了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换代,促进为了加快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教师由“教书匠”向“科研型”、“专家型” 教师转变,教师踊跃参加课题研究,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反思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通过教研组、备课组的教研活动;通过新老教师的“传帮带”活动:通过学校的论文研讨;通过校级《教育信息》、校刊《 菁菁校园报》等阵地,大量传输教师教育教学心得、经验,使教师既总结提高自己,又影响教育了他人,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近年来,《教育信息》报22期,教师撰写论文二百余篇。目前,教师参加教研、教改、撰写发表论文已蔚然成风,形成了学校良好的教研学术软环境。

六、课题继续研究的价值

课题研究的不足之处随着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培训进程有些跟不 上。现代教育技术掌握良好,专业基础较为扎实,教学方法日趋娴熟,综合素质提高较快。但因为知识经济时代迅猛发展的大环境和教育内部改革的小环境,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育观念、方法中转变过来,这需要时间、需要反复。知识更新换代周期不断缩短,知识的交叉性、综合性、应用性日趋凸现,要求教师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思维、新方法。实现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

教师教学的行为包括多方面的内容,研究其行为转变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在研究中,我们注重了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培养,强化教师的自主提高意识,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素质,推进教师行为的转变。但是,在理论层次的研究上,还不够深入,挖掘的不深、不透,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不具体,有时存在盲目性等等。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课题组将不断加强学习,掌握教育科研的理论、方法等知识,采取有效策略进行研究。

1、认真观察、了解、分析教师教学行为,在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情境的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评价方式手段的转变等方面,运用科学的理论,对教师行为、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评价的导向作用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深入剖析,解决教师成长中的问题。

2、坚持校本培训,重视通识培训、专业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突出骨干教师培训,不断改进教师培训的方法,帮助教师理解、内化课改提倡的基本理念,并转为实际的教育教学行为,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3、课题组成员发挥带头作用,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熟练地掌握课程标准,并基于学生需求和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和实施教学,不断提高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和整合的水平。

4、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同事、学校领导进行交流和沟通,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改进。

5、探索、研究校际间不同教师的发展规律,为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促进教师发展与提高提供有效的资料。

第二篇:青州六中课题中期汇报材料

2012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多种化学教学方式的比较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山东省青州第六中学崔仕友

我们从2012年2月始申报《多种化学教学方式的比较研究》课题,经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组批准,课题批准号为pt-20120075。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帮助下,通过课题组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同时,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实践。现在结合近阶段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进展情况

1、理论研究水平得到提升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学校教育教学正在受到巨大冲击,它使教育由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由传统民族性教育向现代国际化教育转变、由传统的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向开放的教育教学模式转变,引发了人们的教育理念与行为方式的重大变化。

多种化学教学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新课程实践中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高效地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我校教师曾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面向新课程的农村高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模式与效益研究》,在课题研究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课题开题后,我校专门组织课题组的教师进行了专业学习,派出多名教师到兄弟学校观摩,使他们的理论研究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

2、多种化学教学方式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初步更新

化学学科的教学是中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多种化学教学方式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根本措施;也是学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科教兴国,必须重视和大力发展基础教育。要全面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教育必须实现现代化。因此,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坚持把多种化学教学方式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在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达到教学整体优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运用多种化学教学方式促进化学教学技术现代化和实验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课题开题之后,我校在课题组负责人的协调下,在新课标指导下,把“学科知识——生活经验——知识、技能”作为起点,推进多种化学教学方式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整合的研究,对以往传统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对比,改变化学教学行为,使全体化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更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

3、实践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课题组成员通过积极参与课题实验研究活动,提高了学术研究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教育理念得到更新,课题组成员中的许多教师在理论学习与实践的基础上完成了理论——实践——理论的升华。

新课程理念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更加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的过程和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注重思维过程和科学方法,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更是新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从学生的实际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我们把探究多种化学教学方式作为课题组研究的突破口,也是新课改的突破口。

二是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丰富的网络

资源;培养化学特长生,拓展学习空间,发展学生的科研能力,浓化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和思维品质;课堂注意力集中程度更强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学生学习方式开始步入信息时代,动手实践能力大大增强。

4、实验获得阶段性成果

孙红霞:《创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做法》,2012年11月被潍坊市教研室评为优秀论文二等奖。

王国磊:《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几点做法》,2012年12月被潍坊市教研室评为优秀论文二等奖。

李湘涛:《初步探究在分组实验中注意的问题》2012年11月被潍坊市教研室评为优秀论文二等奖。

刁久香《化学实验创新能力的实践与实效研究》2012年12月被青州市教研室评为优秀论文二等奖。

石丽华:《一堂生动的实验探究课》2012年12月被潍坊市教研室评为优秀论文二等奖

李海燕:《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2012年11月被青州市教研室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

孙红霞:2012年12月,孙红霞老师被评为青州市实验教学能手

李湘涛:2012年12月,李相涛老师被评为青州市化学教学能手

孙红霞课件《乙醇》2012年12月被青州市教研室评为二等奖。

刁久香课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2012年12月被青州市教研室评为二等奖。王国磊课件《石油的炼制、乙烯》2012年12月被青州市教研室评为二等奖。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良好的课堂教学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课题开题以来,我校十分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采取了多种措施鼓励和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本课题组成员教师在教研组长和本组课题负责人的带领下积极进行探索,课堂效率得到较大提升。目前课堂教学模式离高效课堂以及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完美结合尚有较大差距,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提升。

2、学校资源库收入的多种化学教学方式案例不够完备

课题开题后,基础年级的教师研究的力度较大,初步研究了一些主要的化学教学方式。高三面临升学的压力,很多老师的研究热情不高,仅仅提供了以前基础年级教学中的几个范例。致使课题的研究的力度受到限制,目前收到的效果打

了折扣。资源库的内容不够丰富。

3、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与多种化学教学方式的有机整合力度需要加强

我校各教室多媒体设备初装,教师的使用还不够流畅,致使很多资源没有得到开发利用。今年暑期培训主要针对多媒体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通过本次培训教师的使用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今后还要加大使用的监管力度,进一步提高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教学中,由于实验教学录象教学资料较为丰富,因此应用录象教学比较多。而针对中学(特别是高级中学)计算机实验教学应用软件匮乏,依靠学校教师设计和开发适应教学需要的计算机软件有两大难题:一是教师以教学工作为主,不可能有充足时间和精力来从事教学软件的研究、开发;二是教师主要掌握计算机使用的基础知识,对计算机应用软件设计和制作程序不熟悉,从根本上制约和影响教师制作CAI实验教学软件的积极性。因此,计算机实验教学研究工作进展缓慢。此项研究工作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加强。

三、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1、加大对教师教育技术使用能力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学的当务之急是加强对教师的引导和培训,尽快帮助教师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教学过程,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发展状况,现代媒体技术的操作技能,教学软件的设计、开发和制作等。充分发挥现有的多媒体教师、微机室电教室等资源优势和专业教师特长进行合理轮训,邀请技术人员对其性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培训,尽快掌握第一手资料。学校领导要对新技术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创造条件为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时间和培训新技术提供足够的时间和资金支持。学校要建立奖励机制,对在教学中积极大胆采用新技术新手段的教师和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研究、开发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政策和物质上的奖励。

2、加强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实资源库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建立化学实验教学软件资料库。随着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网络资源。目前网上的教学资源越来越多,多家企业也已经或正在开发教学资源库,这些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了教学资源保障。校园网和服务器的建设是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基础部分,是构成教学资源库系统的第一步,要使资源库“活”起来,为广大师生提供各类资源。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可谓重中之重。学校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动态工程,它需要更多的教师一起来参与、完善,需要全面性的资源网络的支持与相应的配套激励机制。只有资源库实用、丰富了,大家都乐于参与学校资源库的共建,并习惯于以此作为工作平台,才能更好地实施学科信息化教学,实现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充实课题资源库。

3、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形成多种化学教学方式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精心设计化学教案,化学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认真选择教学媒体,针对教学重点内容创设情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立合适的探究情境,加以形象生动的引导,使大部分学生都可以独立完成自己的猜想和设计。之后再通过大家的讨论来选择最合适的方案,这样可以大大的提高课堂的效率。我们再利用现代技术,创造理想的教学情境,尽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通过生动的形式把过程展示给学生,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索,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以上是我们对于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也正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重点提高与改进的地方。本课题组相信,在学科专家、课题研究专家的指导下,在学校行政的大力支持下,在上级组织的帮助下,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加强理论学习,继续多种化学教学方式教学的实践,以实践为主,以理论为指导,进一步把我们的课题研究推向深入,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三篇:青州六中课题初期汇报材料doc

2012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

--多种化学教学方式的比较研究

课题研究初期汇报

山东省青州第六中学

崔仕友

一、课题研究工作初步措施

1、加大对化学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课题研究的能力

通过暑期的全员培训及后续培训为平台,加大化学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实验技术,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全面、业务技术精的教师队伍。明确目标,对参加课题的师生进行一次现代教育理论、课题实验目标、方法、步骤、预期成效测试等各项教学指标的专题培训,使参加课题的师生充分认识运用多种化学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参与教学的各项教学工作。学校还要不断强化教学研究工作,组织学科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并把运用多种化学教学教育技术手段列为参赛条件,有力促进了课题工作。

2、加强网络资源的利用,初步形成资源库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建立化学教学软件资料库。随着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网络资源。目前网上的教学资源越来越多,多家企业也已经或正在开发教学资源库,这些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了教学资源保障。校园网和服务器的建设是教学资源库建设中的基础部分,是构成教学资源库系统的第一步,要使资源库“活”起来,为广大师生提供各类资源。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可谓重中之重。学校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动态工程,它需要更多的教师一起来参与、完善,需要全面性的资源网络的支持与相应的配套激励机制。只有资源库实用、丰富了,大家都乐于参与学校资源库的共建,并习惯于以此作为工作平台,才能更好地实施学科信息化教学,实现教育信息化,推进素质教育。

3、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形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精心设计教案,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认真选择教学媒体,针对教学重点内容创设情景。按照情景教学法五要素:目的明确、内容具体、时机选准、环境适宜、手段恰当等各项标准,精心设计教学环境,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增大教学容量,加快教学节奏,提高学习效率,逐步实现实验教学省时、高效的目标。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课外兴趣小组,注重培

养学生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运用多种化学教学方式的比较研究,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逐步形成适合我校生源状况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题基本成果

1、教师的教育理念初步更新

开展化学教学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根本措施;也是学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科教兴国,必须重视和大力发展基础教育。要全面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教育必须实现现代化。教育要现代化,首先教育思想要现代化,要更新教育观念,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其次教育技术手段要现代化,要积极配备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促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建设拥有先进教学仪器、设备和科学管理的实验室,建立以计算机运用和控制为标志的现代多种化学教学方式是中学化学教学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坚持在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达到教学整体优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运用多种化学教学方式促进化学教学技术现代化和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课题开题之后,我校在课题组负责人的协调下,在新课标指导下,把“学科知识——生活经验——知识、技能”作为起点,推进化学教学与素质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对以往传统的化学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与新课标所倡导的化学教学行为进行对比,改变化学教学行为,使全体化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更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

2、初步实现将主要的化学实验与现代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之间的整合

课题组成员积极搜集网上已有资源,整合原有的资料,将目前新课标要求的主要的化学教学进行了整合研究。各项目组成员积极撰写实验报告和教学反思,将自己的做法汇集起来,初步实现了资源共享。

课堂教学中以现代教育的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注重全面素质培养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强调教师在情景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以及自主学习策略设计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教学中注重运用情景教学和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运用常规教学媒体和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化学教学。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离不

开化学实验,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创设和模拟各种实验现象,利用录像(VCR)影像,生动展示宏观或微观的实验变化过程;突出实验重点,突破实验教学难点,强化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探索一套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组合实现教学优化的教学方法,研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活化”实验现象,刺激学生视、听感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过程优化的教学模式。我们设计和验证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类型为:A、演示类:提供实验需要的信息资源,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情景,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1)、先演示后操作型,即教师先演示实验全过程让学生观察,然后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操作;(2)、边演示边操作型,即教师边演示、讲解,同时学生边动手完成实验操作。(3)、探究-合作学习型,即利用计算机网络优势,创设模拟实验环境和条件供学生做各种实验,并进行实验成果展示和问题讨论。B、复习、考核类: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反馈和知识积累。(1)、大容量强化复习型,即在考试前将实验内容集中演示,供学生复习、强化记忆;(2)、实验练习、考核型,即利用计算机实验练习题库,随机抽取实验试题供学生考核和练习。按实验教学的设计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用上述两类教学模式实施化学实验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正逐步形成具有六中教学特色的化学教学模式。

3、课堂教学效率得到较大提高

课堂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广大教师着眼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具有立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和人格都能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一代新人,从而改变了传授和灌输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的、沸腾的、真实的生活,让学生在自由自在、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挑战的课堂中得到发展。在课堂上学生敢于发问,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提出新观点,课堂气氛活跃了。讨论时能积极动脑思考,踊跃发言,能围绕提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尤其是自学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对一些简单的知识,不用老师讲解,学生自己便能学会。对一些简单问题,能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思维的深度有了提高。一些起初在课堂上不爱发言,不敢发言的同学也逐渐树立了自信心,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有相应的发展,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较灵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有相应的发展,在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4、化学教学、赛课等取得初步成果

我校课题研究的深入进行,也使很多老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竞赛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左东方老师的论文《终态分析法解题例析》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化学教学》上发表;孙红霞老师的论文《“乙醇”的教学情境设计》在国家级刊物《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上发表等。

第四篇:课题汇报材料

《小学数学高年级教材习题变式设计研究》课题实施中期

汇报材料。

《小学数学高年级教材习题变式设计研究》该课题在相关领导指导和支持下,我课题组正在按计划、组织实施,系本课题的实际,现将相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1、对“变式教学”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和记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的数学教学需要在学生形成初步知识和技能后,加以应用的实践训练,即解题,以其来加深和巩固已经获取的知识,那么怎样的问题训练可以既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而又不重蹈“题海”呢?“变式教学”是很好的载体,符合时代的要求。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可围绕一两道数学问题中所需反映的数学实质进行一系列的问题变化,使学生得以掌握与提高,是培养学生举一反

三、灵活转换、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培养创新能力的有益途径之一。

2、对教学现状的考虑

孩子进入高年级后,每道题目都有一定的难度,而孩子只能解决最基础的题目,题目稍微变形,孩子就无从下手。我们的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的考试孩子考得很不理想。我们一直在反思,为什么孩子的知识学得这么呆板,思维如此狭窄,学知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会举一反三,做不到触类旁通。这就促使我们思考:怎样才能让孩子思维更加开阔,掌握知识更加全面,怎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研究目标

以“变式教学”为平台,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数学变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和潜力,激发学生潜能多元化发展,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研究内容

1、教师如何有效利用变式培养学生联想、转化、推理、归纳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2、如何变式作业形式,提高作业效率。

四、研究方法

由于本课题是探讨一种教学方法对课堂效益提高的影响,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尝试法、实验法、比较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课题研究中,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课题方案”以及有关变式练习教学的相关文章。老师们除了各自研读以外,还一起进行交流,记录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

五、研究措施

1、明确分工,加强合作,在研究中发挥自己的长处,以合作的精神共同搞好本课题的研究。

(1)我们课题组是一个非常团结向上的组,不管干什么事情都是有商有量。这次的微专题也是我们共同商量的定下来的。我主要负责资料收集,整理并撰写研究方案,彭老师负责上研讨课的设计展示,罗老师负责指导。

(2)我们的时间是不指定的,只要我们在办公室,总能听到我们的相互切磋的声音,常常会为某个问题争论不休,有时甚至会去向教研员请教。然后把这周研讨的内容记录下来。

2、针对研究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创新教学变式,精选作业练习,防止题海战术。

(1)每天课前,我们都会精心准备课件,课件我们不是简单的下载,而是用几个课件综合起来。记得我们为了上课,很多课件都是要花费人民币的,我都会大方的用银行卡支付。我们的原则是保证课堂上的高效率,尽量在课堂上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在课堂上达到最佳的变式训练。

(2)每周都会印一张练习卷,针对本周教学内容,精选各种各样的变式题,相当于一周的作业。罗老师对教材钻研深刻,一般都是她为主找资料,我负责修改和排版,而彭老师则负责打印复印。黑板后面都有每天一题,都是当天学完基础的题的变式题。

3、本着把课题做小,研究求深的原则,注重研究过程,讲求速度和效率。

六、研究步骤

实验在步骤上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2月,进行前期准备,本课题组的成员进行收集分析现行教材高年级数学各知识点综合考核水平,教材中对应的相关习题,现有的习题的局限性,如何进行将 它变型,达到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开放性练习。

第二阶段:2015年1月---2015年8月,进行实施,整理第一阶段准备的材料,进行习题课的教学设计,撰写出阶段性的成果,形成课题理念,初步编写《高年级数学习题变式习题集》成员积极实施,并反馈实施情况。

第三阶段:2015年9月----2016年2月,课题成果巩固,完善实施的内容。分析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第四阶段:2016年3月---2016年7月,实验成果的巩固、发展、提高,总结提升阶段。收集成果及典型案例,经过运用,实践,撰写相关经验论文,形成性报告。最终定稿。

七、研究成果

在解题教学中,利用变式来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揭示条件、目标间的联系,解题思路中的方法之间的联系与规律,可以培养学生联想、转化、推理、归纳、探索的思维能力。

1、多题一解,适当变式,培养学生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

许多数学习题看似不同,但它们的内在本质(或者说是解题的思路、方法是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这类题目的收集、比较,引导学生寻求通法通解,并让学生己感悟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五年级上册总复习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一个玩具厂做一个毛绒兔原来需要3.8元的材料。后来改进了制作方法,每个只需3.6元的材料。原来准备做180个毛绒兔的材料,现在可以做多少个?

当时班上没有几个同学会做,根本不知道先求什么?我让学生小组交流,这道题目当中隐含了一个什么条件?并板书:

原来

每个3.8元

做了180个

现在每个3.6元

做了?个

通过交流讨论学生明白了原来和现在做材料的总价钱是不变的。学生就知道先求出原来材料的总钱数,原来材料的总钱数就是现在材料的总钱数。

接下来我并没有结束这道题,我马上出了三道变式题。

1、星星儿童制衣厂原来做一套童装需要1.8米布料,后来改进了裁剪方法,每套童装只需1.6米布料。原来准备做360套童装的布料,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2、星星儿童制衣厂原来做一套童装需要1.8米布料,后来改进了裁剪方法,每套 3 节省布0.2米。原来准备做360套童装的布料,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3、童装厂原来做一种儿童服装,每套用布1.8米。现在改进了裁剪方法,每套节省布0.2米。原来做360套这样的服装所用的布,现在可以多做几套? 我们让学生对比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发现了这三道题目共同点是就是总布量是不变的。第二题只是要先求出现在每套需要多少布,其余的解法和第一题相同。第三题只是在第二题的基础上用现在做的套数减去原来做的套数。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开阔了,真正知道了多题一解的思维方法。果不其然,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县调考出了这样一道题目,正确率几乎达到了100%。以至于上次考试数学总体排名全县第二。

又如本学期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一个圆柱体的圆的直径是6厘米,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各是多少? 我们可以把这道题目进行变式。

①一个圆柱体的半径是6平方厘米,求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各是多少? ②一个圆柱体的表面积是54平方厘米、高是20厘米,求表面积、体积名是多少。这几道题目虽然已知条件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必须先求出正方体的棱长。通过这样的变式训练,学生对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的概念应该会有根深蒂固的了解。

2、一题多变,旧题变新,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一个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直观到抽象的循“序”过程,人们对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步就达到对其本质的认识。利用一题多变就能很好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想一想能不能变成以前曾经学过类似的题目。新课中实施一题多变,使大部分学生对当堂课内容产生兴趣。

刚学完表面积:

如例题: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铁皮盒,长4米,宽3米,高2.5米。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这是一道求表面积的题目,应算6个面,学生完成后。

变式1:我马上又出示了一道,如果把题目改为同样尺寸的无盖铁皮盒表面积如何求?从对比中,学生在情境中能理解不是所有的表面积都要求6个面的面积。应该少算上面的面积,即求5个面的面积。变式2:如果把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铁皮盒改成一对长方体形状的的铁皮盒。从对比中要算一对就是求出两个长方体形状的铁皮盒。

又如:学案上有一道这样的题目:

做一节长120厘米,宽和高都是10厘米的长方体的通风管,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左右面通风)

变式题:

做一节长方体通风管,长为120厘米,管口是10厘米的正方形,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管口是10厘米的正方形,可知这个长方体的宽和高都是10厘米)

做一节长方体通风管,长为120厘米,横截面的边长为1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横截面的边长为10厘米,就说明宽和高是10厘米)

学完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学生对表面积的概念能够理解,如果是算6个面孩子面都能迎韧而解。我们知道表面积的应用是这一单元的难点。所以我们特意精选了15道表面积的变式题。

第一类:粉刷教室的四壁和顶棚,扣除门窗面积,求粉刷面积? 第二类:求通风管、烟囱、柱子的表面积。

第三类:游泳池每个面抹水泥,然后贴瓷砖,需要瓷砖多少块?

第四类:切割和拼成长方体。首先出示简单的如:把一个长方体垂直切割成三个小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有什么变化?(增加6个面)把三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它的表面积有什么变化?(减少6个面)再出示稍难的。如一个正方体木块,若把它切成3个完全相等的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80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块原来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第五类:四周面贴包装纸的。求包装纸的面积。

通过这些题的训练,学生不管遇到怎样的表面积题都能迎韧而解了。

又例如: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中,学生最难掌握的就是“旋转”了。“旋转”要求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的图形按照一定的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尽管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他们在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会判断一种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但要求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正确的旋转,却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学如何画旋转图形时,我们没有像教材上的出示一个三角形让大家旋转,因为旋转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觉得把题目化难为易,从最简单的入手。(1)教学一条线段的旋转。绕线段的某一点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2)教学一个角的旋转。(两条线段的旋转)

(3)教学三角形的旋转。(转化为线段的旋转,找到对应点)

(4)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旋转。(转化为线段的旋转,找到对应点再依次连接)教学中,如果能对一个普通的数学题进行一题多变,从变中总结解题方法;从变中发现解题规律,从变中发现“不变”,必将使人受益匪浅。学生自己能够将题目中的问题或某一条件改变,对知识进行重组,自己将题目中的问题或某一条件改变,对已学知识进行重组,探索出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3、一题多解,触类旁通,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一题多解的实质是以不同的论证方式,反映条件和结论的必然本质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从各种途径,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

如:我们在教不规则物体体积时,课堂中总结出了两种方法: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入水后的体积——入水前的体积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底面积×水上升的高度

为了让学生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我特意设计了几道变式题,两种方法都可用,哪种方法最合适?

学生上台板书:

方法一:8×8×7=448(立方厘米)8×8×6=384(立方厘米)448—384=64(立方厘米)

综合算式:8×8×7—8×8×6=64(立方厘米)方法二:8—7=1(厘米)8×8×1=64(立方厘米)

综合算式:8×8×(8—7)=64(立方厘米)你发现什么:

学生会说第二种方法比较简单,用底面积乘水上升的高度。第一种方法看上去比较 麻烦,其实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八、课题的反响及效应 学生上台板书:

方法一:15厘米=1.5分米

2×2×1.5—5.5=0.5(立方分米)

方法二:15厘米=1.5分米

2×2×(1.5-5.5÷2÷2)=4×(1.5-1.375)=4×0.125 =5(立分分米)

学生异口同声说用入水后的体积减入水前的体积简单多了。

通过这两道题目的对比训练,学生在以后做题过程中就会想虽然有的题目能够一题多解,但可以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来解题。

4、设计数学变式作业,可以提高作业效率。

目前多数教师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却对如何利用数学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不够。大部分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仍是课本中的习题或相关练习册中的习题,这种习题形式单一,基本上就是例题的翻版,而学生做作业则是个人操作式的机械模仿,很少出现变式题。

①学了因数和倍数后,我让孩子们设计了猜电话号码、猜年龄的游戏,还有同学引用了郑板桥的一首《咏雪诗》,诗中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②学了质数和合数后,有同学写出了数学日记,设计了趣味题,还有同学介绍了巧妙分解质数的方法。

③学了体积单位后,我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长度、面积、体积单位的小日记,有同学甚至写成了小作文。学了长方体的认识,一生写了一篇《棱长总和的奥秘》。表面积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让孩子们写学表面积的感受。棱长总和不变和体积不变孩子混淆不清,一生写出《棱长总和不变和体积总和不变的奥秘》,自己设计了对比题,比较了这两道题的异同,然后进行了总结,还有的同学写了生活中的发现。可见孩子们的思维特别活跃。

课题组5位老师以实践为载体,勤于思考、乐于交流、善于总结,教育科研意识得 到增强,教研、教改能力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得到了长足发展。经过一个多月的探索,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那么枯燥乏味,也离我们的生活实际并不遥远,原来它就在身边,数学思维能力大大的提高,部分学生利用变式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课堂上教师更注重数学变式练习的设计,注重和谐、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激发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教师注重变式训练内涵的挖掘,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和探索,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得到较大的拓展。

存在问题及有待研究的问题 :

1、由于每个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不同,虽然变式练习的设计也是根据不同班级的水平而定,但是教师在讨论这方面的问题时也不能达成共识。

2、如何才能让所设计的变式练习在教学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第五篇:课题汇报材料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进行变式训练微课题研究方案

五年级数学备课组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1、对“变式教学”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和记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们的数学教学需要在学生形成初步知识和技能后,加以应用的实践训练,即解题,以其来加深和巩固已经获取的知识,那么怎样的问题训练可以既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而又不重蹈“题海”呢?“变式教学”是很好的载体,符合时代的要求。数学课堂中的“变式教学”可围绕一两道数学问题中所需反映的数学实质进行一系列的问题变化,使学生得以掌握与提高,是培养学生举一反

三、灵活转换、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培养创新能力的有益途径之一。

2、对教学现状的考虑

孩子进入高年级后,每道题目都有一定的难度,而孩子只能解决最基础的题目,题目稍微变形,孩子就无从下手。我们的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的考试孩子考得很不理想。我们一直在反思,为什么孩子的知识学得这么呆板,思维如此狭窄,学知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会举一反三,做不到触类旁通。这就促使我们思考:怎样才能让孩子思维更加开阔,掌握知识更加全面,怎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研究目标

以“变式教学”为平台,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数学变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和潜力,激发学生潜能多元化发展,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研究内容

1、教师如何有效利用变式培养学生联想、转化、推理、归纳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2、如何变式作业形式,提高作业效率。

四、研究方法

由于本课题是探讨一种教学方法对课堂效益提高的影响,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们 采取了尝试法、实验法、比较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在课题研究中,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课题方案”以及有关变式练习教学的相关文章。老师们除了各自研读以外,还一起进行交流,记录心得体会,以求融会贯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

五、研究措施

1、明确分工,加强合作,在研究中发挥自己的长处,以合作的精神共同搞好本课题的研究。

(1)我们五年级数学组是一个非常团结向上的组,不管干什么事情都是有商有量。这次的微专题也是我们共同商量的定下来的。我主要负责资料收集,整理并撰写研究方案,彭老师负责上研讨课的设计展示,罗老师负责指导。

(2)我们的时间是不指定的,只要我们在办公室,总能听到我们的相互切磋的声音,常常会为某个问题争论不休,有时甚至会去向教研员请教。然后把这周研讨的内容记录下来。

2、针对研究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创新教学变式,精选作业练习,防止题海战术。

(1)每天课前,我们都会精心准备课件,课件我们不是简单的下载,而是用几个课件综合起来。记得我们为了上课,很多课件都是要花费人民币的,我都会大方的用银行卡支付。我们的原则是保证课堂上的高效率,尽量在课堂上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在课堂上达到最佳的变式训练。

(2)每周都会印一张练习卷,针对本周教学内容,精选各种各样的变式题,相当于一周的作业。罗老师对教材钻研深刻,一般都是她为主找资料,我负责修改和排版,而彭老师则负责打印复印。黑板后面都有每天一题,都是当天学完基础的题的变式题。

3、本着把课题做小,研究求深的原则,注重研究过程,讲求速度和效率。

六、研究步骤

实验在步骤上大致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微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4年2月20日至22日)l、确定研究课题

2、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3、学习“新课程标准” 有关理论和“课题方案”。

第二阶段:微课题研究实施、总结阶段(2014年3月1日至2014年3月底)

1、记录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

2、“变式教学”课堂汇报。

3、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论文。

七、研究成果

在解题教学中,利用变式来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揭示条件、目标间的联系,解题思路中的方法之间的联系与规律,可以培养学生联想、转化、推理、归纳、探索的思维能力。

1、多题一解,适当变式,培养学生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

许多数学习题看似不同,但它们的内在本质(或者说是解题的思路、方法是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这类题目的收集、比较,引导学生寻求通法通解,并让学生己感悟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五年级上册总复习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一个玩具厂做一个毛绒兔原来需要3.8元的材料。后来改进了制作方法,每个只需3.6元的材料。原来准备做180个毛绒兔的材料,现在可以做多少个?

当时班上没有几个同学会做,根本不知道先求什么?我让学生小组交流,这道题目当中隐含了一个什么条件?并板书:

原来

每个3.8元

做了180个

现在每个3.6元

做了?个

通过交流讨论学生明白了原来和现在做材料的总价钱是不变的。学生就知道先求出原来材料的总钱数,原来材料的总钱数就是现在材料的总钱数。

接下来我并没有结束这道题,我马上出了三道变式题。

1、星星儿童制衣厂原来做一套童装需要1.8米布料,后来改进了裁剪方法,每套童装只需1.6米布料。原来准备做360套童装的布料,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2、星星儿童制衣厂原来做一套童装需要1.8米布料,后来改进了裁剪方法,每套节省布0.2米。原来准备做360套童装的布料,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3、童装厂原来做一种儿童服装,每套用布1.8米。现在改进了裁剪方法,每套节省布0.2米。原来做360套这样的服装所用的布,现在可以多做几套? 我们让学生对比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发现了这三道题目共同点是就是总布量是不变的。第二题只是要先求出现在每套需要多少布,其余的解法和第一题相同。第三题只是在第二题的基础上用现在做的套数减去原来做的套数。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开阔了,真正知道了多题一解的思维方法。果不其然,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县调考出了这样一道题目,正确率几乎达到了100%。以至于上次考试数学总体排名全县第二。

又如本学期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一个正方体棱长是3厘米,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各是多少? 我们可以把这道题目进行变式。

①一个正方体的一个面是9平方厘米,求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各是多少? ②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54平方厘米,求棱长总和、体积名是多少。③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27立方厘米,求棱长总和和表面积? ④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6分米,求表面积和体积。

这几道题目虽然已知条件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必须先求出正方体的棱长。通过这样的变式训练,学生对棱长总和、表面积、体积的概念应该会有根深蒂固的了解。

2、一题多变,旧题变新,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一个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直观到抽象的循“序”过程,人们对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步就达到对其本质的认识。利用一题多变就能很好实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想一想能不能变成以前曾经学过类似的题目。新课中实施一题多变,使大部分学生对当堂课内容产生兴趣。

刚学完表面积:

如例题: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铁皮盒,长4米,宽3米,高2.5米。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这是一道求表面积的题目,应算6个面,学生完成后。

变式1:我马上又出示了一道,如果把题目改为同样尺寸的无盖铁皮盒表面积如何求?从对比中,学生在情境中能理解不是所有的表面积都要求6个面的面积。应该少算上面的面积,即求5个面的面积。

变式2:如果把一个长方体形状的铁皮盒改成一对长方体形状的的铁皮盒。从对比中要算一对就是求出两个长方体形状的铁皮盒。

又如:学案上有一道这样的题目:

做一节长120厘米,宽和高都是10厘米的长方体的通风管,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左右面通风)变式题:

做一节长方体通风管,长为120厘米,管口是10厘米的正方形,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管口是10厘米的正方形,可知这个长方体的宽和高都是10厘米)

做一节长方体通风管,长为120厘米,横截面的边长为1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横截面的边长为10厘米,就说明宽和高是10厘米)

学完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学生对表面积的概念能够理解,如果是算6个面孩子面都能迎韧而解。我们知道表面积的应用是这一单元的难点。所以我们特意精选了15道表面积的变式题。

第一类:粉刷教室的四壁和顶棚,扣除门窗面积,求粉刷面积? 第二类:求通风管、烟囱、柱子的表面积。

第三类:游泳池每个面抹水泥,然后贴瓷砖,需要瓷砖多少块?

第四类:切割和拼成长方体。首先出示简单的如:把一个长方体垂直切割成三个小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有什么变化?(增加6个面)把三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它的表面积有什么变化?(减少6个面)再出示稍难的。如一个正方体木块,若把它切成3个完全相等的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80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块原来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第五类:四周面贴包装纸的。求包装纸的面积。

通过这些题的训练,学生不管遇到怎样的表面积题都能迎韧而解了。

又例如: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中,学生最难掌握的就是“旋转”了。“旋转”要求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的图形按照一定的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尽管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他们在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会判断一种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但要求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正确的旋转,却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学如何画旋转图形时,我们没有像教材上的出示一个三角形让大家旋转,因为旋转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觉得把题目化难为易,从最简单的入手。

(1)教学一条线段的旋转。绕线段的某一点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度。(2)教学一个角的旋转。(两条线段的旋转)

(3)教学三角形的旋转。(转化为线段的旋转,找到对应点)

(4)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旋转。(转化为线段的旋转,找到对应点再依次连接)

教学中,如果能对一个普通的数学题进行一题多变,从变中总结解题方法;从变中发现解题规律,从变中发现“不变”,必将使人受益匪浅。学生自己能够将题目中的问题或某一条件改变,对知识进行重组,自己将题目中的问题或某一条件改变,对已学知识进行重组,探索出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3、一题多解,触类旁通,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一题多解的实质是以不同的论证方式,反映条件和结论的必然本质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从各种途径,用多种方法思考问题。

如:我们在教不规则物体体积时,课堂中总结出了两种方法: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入水后的体积——入水前的体积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底面积×水上升的高度

为了让学生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我特意设计了几道变式题,两种方法都可用,哪种方法最合适?

学生上台板书:

方法一:8×8×7=448(立方厘米)8×8×6=384(立方厘米)448—384=64(立方厘米)

综合算式:8×8×7—8×8×6=64(立方厘米)方法二:8—7=1(厘米)8×8×1=64(立方厘米)

综合算式:8×8×(8—7)=64(立方厘米)你发现什么:

学生会说第二种方法比较简单,用底面积乘水上升的高度。第一种方法看上去比较麻烦,其实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八、课题的反响及效应

学生上台板书:

方法一:15厘米=1.5分米

2×2×1.5—5.5=0.5(立方分米)

方法二:15厘米=1.5分米

2×2×(1.5-5.5÷2÷2)=4×(1.5-1.375)=4×0.125 =5(立分分米)

学生异口同声说用入水后的体积减入水前的体积简单多了。

通过这两道题目的对比训练,学生在以后做题过程中就会想虽然有的题目能够一题多解,但可以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来解题。

4、设计数学变式作业,可以提高作业效率。

目前多数教师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却对如何利用数学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不够。大部分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仍是课本中的习题或相关练习册中的习题,这种习题形式单一,基本上就是例题的翻版,而学生做作业则是个人操作式的机械模仿,很少出现变式题。

①学了因数和倍数后,我让孩子们设计了猜电话号码、猜年龄的游戏,还有同学引用了郑板桥的一首《咏雪诗》,诗中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②学了质数和合数后,有同学写出了数学日记,设计了趣味题,还有同学介绍了巧妙分解质数的方法。

③学了体积单位后,我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长度、面积、体积单位的小日记,有同学甚至写成了小作文。学了长方体的认识,一生写了一篇《棱长总和的奥秘》。表面积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让孩子们写学表面积的感受。棱长总和不变和体积不变孩子混淆不清,一生写出《棱长总和不变和体积总和不变的奥秘》,自己设计了对比题,比较了这两道题的异同,然后进行了总结,还有的同学写了生活中的发现。可见孩子们的思维特别活跃。

五年级数学备课组三位老师以实践为载体,勤于思考、乐于交流、善于总结,教育科研意识得到增强,教研、教改能力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得到了长足发展。经过一个多月的探索,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那么枯燥乏味,也离我们的生活实际并 不遥远,原来它就在身边,数学思维能力大大的提高,部分学生利用变式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课堂上教师更注重数学变式练习的设计,注重和谐、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激发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教师注重变式训练内涵的挖掘,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和探索,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得到较大的拓展。

存在问题及有待研究的问题 :

1、由于每个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不同,虽然变式练习的设计也是根据不同班级的水平而定,但是教师在讨论这方面的问题时也不能达成共识。

2、如何才能让所设计的变式练习在教学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下载六中课题汇报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中课题汇报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题汇报材料

    课题研究汇报材料 合肥市永和学校 张诗才各位领导、专家:你们好!我是永和学校有效研修课题研究组的负责人张诗才,学校办公室主任。我校课题研究工作开展已有半年多时间,在各级......

    课题汇报稿

    温柔的启蒙享受的态度 唤醒幼儿的完整成长 随着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艺术教育受到国内外众多专家同行的重视。然而,在当前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中幼儿很难真正地感受、体验和表......

    课题汇报

    一、进展情况: 本课题研究步骤分实验准备、初步实施、深化推广三个阶段。自2014年3月批准立项起至今,经过三年的实践总结,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语言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提出整......

    课题汇报材料范文合集

    新标准英语不同课型教学设计的研究 汇报材料青州市王府街道团结小学一、课题的提出 为适应21世纪激烈的社会发展和国家对人才的需要,我校自1999年起开设了英语课。我们始终把......

    简单课题汇报

    《农村初中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学科教 学渗透德育的应用研究》研究报告 垫江第七中学校课题组 一、研究的背景及课题提出 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

    课题汇报材料

    《初中数学分类指导策略的研究》阶段汇报材料 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顾帮福我们研究的课题是《初中数学分类指导策略的研究》。这个课题是基于社会和我校实际情况提出来的。 1.......

    课题汇报材料

    湖北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案例研究”子课题 《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几何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恩施市第三实验小学 数学课题组 一、所做工作 我们数......

    课题阶段汇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数学》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本课题自12年9月立项以来,现以进入第四个研究阶段,从第一阶段的申请立项、确定方案、构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