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华(可打印论文)论山区农村中学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时间:2019-05-13 01:1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贾志华(可打印论文)论山区农村中学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贾志华(可打印论文)论山区农村中学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篇:贾志华(可打印论文)论山区农村中学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论山区农村中学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富源县 墨红镇中学 贾志华

摘要:实施美术新教材的今天,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使用的是同一美术教材,跟以往教材相比有很大的改观,但新教材仍存在着某些缺陷,新教材中渗透着较强的城市人文审美情趣,这样给农村的美术教学带来某些不便。作为山区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师要不断吸收新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务必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巧妙利用周围蕴藏着的丰富雄厚的课程资源。也就是说,巧妙运用校内美术资源,充分开发校园周边环境资源,利用地域特点开发美术教学资源,挖掘当地民族特色开发美术教学资源,收集民间文化充实美术教学资源,这样农村美术教学将会迎来璀璨夺目的明天。

关键词:教学资源 开发与利用

实施美术新教材的今天,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使用的是同一美术教材,跟以往教材相比有很大的改观,但新教材仍存在着某些缺陷,新教材中渗透着较强的城市人文审美情趣,这样给农村的美术教学带来某些不便。而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在学校教学设备上、师资素质与力量上,学生综合素质上、地理和人文环境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摆在我们面前一系列问题,使我们农村教育者更加任重而道远,倘若农村美术教学照搬城市学校的教学模式,那就完全丧失了自己的优势。作为山区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师要不断吸收新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教学资源、巧妙利用周围蕴藏着的丰富雄厚的课程资源。也就是说,巧妙运用校内美术资源,充分开发校园周边环境资源,利用地域特点开发美术教学资源,挖掘当地民族特色开发美术教学资源,收集民间文化充实美术教学资源,适度加以乡土教材教学,取长补短,向农村学生灌输“特殊”的美术教学、美术文化,那么我们的山区农村中学美术教学,将会迎来璀璨夺目的明天。

把美术课堂着眼点放在人文与大自然之间,这是山区农村美术教学模式行之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是把美术的技能技巧与农村独特的风景物像相结合,开发独特 的教学资源,进行“特殊”的教育,而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的内容。大雕塑家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花鸟虫鱼、奇峰怪石、小溪河流、田野山川、蓝天白云、村庄道路、农舍炊烟、小桥流水、森林煤矿、云霞彩虹,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为我们农村的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也为我们开设美术大自然课堂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城市学校所不具备的独特条件。

在美术教学中,教材无疑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载体,但绝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美术新课标中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的资源(如生活、事件、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换言之,美术课程资源的范围相当广泛,它有潜在性、不确定性、多样性、丰富性等特点。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广开思路,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寓教于乐,让山区农村的美术教学更能呈现出生动活泼、多姿多彩的状态。笔者一贯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从教十余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几点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希望能为广大山区农村美术教师和学生抓好美育教学工作投石引路。

一、妙用校内美术教学资源

1、充分运用现有设备条件。在校内教学中,大多与课堂教学为主,只有搞好课堂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美术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教师上课时总不能讲了画,画了再讲,这种教学方法单一,而且教材资料缺乏,时间长了,单调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自己找些挂图、画册、光碟、录像、幻灯等资料,让学生观察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来刺激学生,激发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枯燥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只有经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引导学生创作的具体教学中做到:

一、可用投影仪观看分析范画、图片等,学生见多识广,创作时可参考和借鉴别人的 优点和长处,以便进一步吸收和消化知识。

二、可用手机或录音机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音乐,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音乐情景中尽情描绘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三、可用VCD、DVD,通过电视来演示必要的技法、技巧,如初二美术“中国画”教学部分,在有限的教室内,教师示范繁琐,而且学生也不易观看,借用VCD通过电视来演示,让学生先赏析作品,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既激发学生兴趣,又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同时节约课堂时间。

四、偌学校配备了多媒体,我们更可以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通过图像、音乐、文字、色彩来刺激学生的各种感观,从而激发学生,对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是十分有效的。

2、巧用校园内自然景观。

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收并校点、校园危房改造、绿化美化建设等,大多农村中学绿化面积扩大,花草树木繁多。以我校为例,相比前几年,校园环境有很大改观,非常漂亮,立有“和谐”、“希望”两尊大型雕塑,状元桥,母校河,校园内樱花奔放,兰花桂花争艳,柏树雪松俯仰生姿,杨柳垂钓,墙微攀延,校园前方群山巍巍连绵起伏,这些都是美术教学的绝好资源。我在上七年级美术上册《花圃》一课时,先带领学生在校园内各自找到一种自己喜欢的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讨论花的形状、颜色、气味等,并让学生绘制草图,回到教室后,再由草图依据图案设计的规律,加工成图案正稿,最后引导学生设色上彩,结果画出的图案,形状各异、色彩丰富,颜色变化而又统一。活动中,学生积极性高,兴趣盈然,实践性强,效果极佳,使学生在玩乐中就学习并掌握了知识要领。教师要就地取材,善于挖掘美术资源,善于转化知识,善于变通知识,形成艺术思维。

3、开发学生自身资源。

农村中学生很少有机会像城市学生一般接受正规的美术课外培训,但是受文化的影响,农村中学生也有一些“拿手的好戏”,如剪纸、刺绣教学,有一位彝族学生非常喜欢剪纸和刺绣,我就专为该学生设计了一堂“学生也当老师”的剪纸、刺绣教学。上课铃响后,该同学上讲台,只见他迅速拿出剪刀、纸张,10分钟就剪出一个彝族老汉,夸张的头饰和短裤,肩扛翘梨,嘴含烟斗,迈着匆匆的步伐,活灵活现,同学们顿时响起了最热烈的掌声。接下来,并拿出自己绣的彝族鞋垫,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同时一一介绍了刺绣制作的要领和步骤,同学们再次掌声连连,学生教学生,自在、积极、轻松、愉快,乐在其中。

根艺素材,在农村中学可以说无处不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记得一次学生周末放星期返校,李某同学带来一个根艺素材,并兴高采烈地向老师汇报,我对他略加引导:这个素材很好,只要稍稍雕琢几下,就是一个很棒的根雕作品,问他像个什么,他肯定地回答:像“大龙虾”,回答得真形象,而且更准确。又问他,给你工具你能雕琢哪些部位?他说头上锯去两枝并涂上黑墨就是龙虾的“大眼睛”,另外把头上的两枝根系用线扎拢,待干后便是龙虾的“触角”。于是在根雕课上,老师把锯子、扎线放在讲桌上,让李某同学上一节根雕制作课,全体同学有些吃惊了,老师向他强调了制作时的操作安全,他点点头,并一边讲述一边制作,十五分钟后,一件精美的《大龙虾》根雕作品,呈现在大家眼前,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在轻松愉快中领略了根艺制作,连老师都受了很大的启发,真是受益匪浅。

城市有城市的繁华热闹,农村有农村的优雅恬静,农村自然风景比城市纯朴、真实、灵动、丰富、多样;农村有连绵起伏的山川,平静的水库,炊烟袅袅的农家小院,幽静的小庙寺院,古老而又沧桑的石桥,散发着芳香的土地,枝叶茂盛的林木,层次分明的山丘,清澈见底的小溪,古老的森林和煤矿,奇峰怪石,品种繁多的野花、野果,应有尽有,都是美术写生、创作的绝顶好资源。

4、建筑景物的运用 七年级下册《桥》,我校前几年就建了二座状元桥,名相同,形各异,我把全班同学分两组,对状元桥进行观察、分析、写生,第一课时对状元桥写生;有的画成钢笔画,有的画成软笔黑白画,有的画成水彩画等,漂亮至极;第二课时,以状元 桥为题材,做一个纸雕塑——贺卡,通过进一步分析、设计,学生做成了立体纸雕塑——状元桥。难度很大的课题,学生却能轻松、愉快、创造性地掌握了教学内容。教师充分利用身边学生熟悉的教学资源,这样可以使教材化繁为简,转难为易,最终把知识生活化、具体化、简单化,而且能使学生的记忆更持久。

八年级上册《多彩的风景》,要求学生感受大自然丰富的色彩之美,初步了解大自然色彩形成的原因及规律;学习绘画写生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需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与调色技巧;在色彩写生训练中体现一定的色彩空间关系。这节课首要任务就是观察自然色彩的变化,而学校前的云盘山就是最佳的观察对象,让学生在教学楼的走廊上就能观察并写生“故乡的云盘山”,先引导启发学生分析光源、物体与环境的色彩关系,一边观察一边写生,为学生创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学校周围有村庄、宅院,有宁静的小庙,有小红山水库,独木江水,农民会所,红白理事会,敬老院,法土林场,跌水农场,还有火烟山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带领学生走进去仔细观察,慢慢体会,把这些富有乡土特色的景物用绘画的语言表现出来,学生兴趣高涨,激情高昂,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家乡的无穷魅力,这正体现了美术新课程的理念,是对学生美育的最佳的天然土壤。

二、充分开发校园周边环境资源

1、泥土、黄沙、溶洞怪石的利用

以上素材资源在农村中学,随处可见,随时可取。八年级美术第4课《清晨》主要让学生创作小型泥塑,在城里学生大多只能用橡皮泥制作,色彩多、方便却缺少一种泥塑作品应有的自然淳朴之美。用泥土做雕塑应注意选择粘合性较好的泥土,如红窑泥、白窑泥、黄窑泥,搅拌时注意水份的控制。此课题可以把以下内容延伸到第二课堂教学中去,泥塑制作就不用一一举例了,有黄沙的地方(学校),可把黄沙采来,加一定的粘合剂,制作各种各样的小沙雕,学生制作起来,别有一番情趣。有溶洞怪石的地方,可捡各式各样的怪石,设计组合“小石林”,设计要遵循自然、合理、美观的原则,保持一定 的空间,设计满意后,用小石子垫平下脚,再用水泥固定,空间大的地方可留凹塘,石脚固定完成后,凹塘铺上肥土,可在上面栽花种草,人工石林轻易可成。

2、小河鹅卵石、花草、小树的利用

可用怪石、花草、小树、花盆等制作各种盆景。制作盆景的树要小并有一定的造型美;土壤一般选择采幼树原地的土壤为佳,这样更易栽培,以便提高成活率。有小河的地方,一般选择干季去小河里捡鹅卵石,可以根据石头的造型和塑造对象的用途来选择石材,很具有挑战性。可用鹅卵石做脸谱,贴图画,制盆景,做成各种装饰品。把以上资源素材开发为第二课堂教学,学生会别有一方情趣,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替代的,美术课不再是单调的涂涂画画,同时对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会取到预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特别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利用地域特点开发美术教学资源

可用在美术教学中的资源很多很广,教师要对地域资源进行整理分析,创新利用,从地域素材中挖掘出丰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特意结合本地的地域特点,总结如下教学方式:

1、用五谷杂粮来教学:玉米、稻子、南瓜籽、苦瓜籽、大豆等五谷杂粮,家家皆有,时时可用。八年级上册第5课《触摸美丽》,设计了一个比赛游戏,我把全班分成12个小组,每组代表12生肖中的一种动物,然后把准备的胶水、五谷杂粮和裱好在层板上(A4纸大小)的12生肖白描图分发到各小组,要求每小组用一种杂粮来粘贴自己的生肖图,时间25分钟,看哪一个组完成得更好、更快。比赛开始了,有的调胶,有的粘粘鼻子、有的粘粘眼睛„„25分钟过去了,比赛结束了,基本上在规定时间做完,其中有一个组15分钟就完成且效果很好,而且该组的属相被评定为“兽中之王”。最后并把所有作品布置在教室的墙壁上装饰美化教室。此活动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体现小组的合作精神,学生看着自己制作的各式各样的生肖图案粘贴,脸上写满了自豪。学生通过实践明白一个道理:生活中发现美,认识美再到创造美,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总是能够实现的,美术课再次呈现 出美丽生动的景象。

2、森林、厂矿资源教学:树木多的地方可组织学生采松包,用松包、松子,可以粘贴各种图画;利用纹理精美、大小不等的树枝锯成小圆轮,也可以粘贴各种图画,更可以做成各式各样的装饰品。有厂矿的地方,可以捡拉罐、饮料瓶、纸杯,各种产品包装的图案,文字剪裁,都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手工艺术品,怎样制作可因物而论。此活动主要体现原材料再利用功能,变废为宝,既节约能源,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创造力。

四、挖掘当地民族特色文化,丰富美术教学资源

我所在的学校主要集居着汉、彝两大民族,彝族火把节,汉族的过大年,清明节踏青,端午节等流行至极。七年级上册第2课《我的故事》我是这样教学的,让学生以本民族的主要节日活动为故事情节,先讲述节日中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幕,再引导学生进行创作,画种不限。结果,讲述故事流利、生动,画出来的故事场景生动、形象,形态各异,内容丰富,栩栩如生。以学生最熟悉,最快乐的生活常事为创作题材,学生往往善于表现,乐于表现,效果惊人。

五、收集民间文化,充实美术教学资源

民间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如彝族的跳傣,对山歌,打老牛;汉族的结婚抹花脸,绣荷包,傣族的三月三泼水节,老人祝寿时的跳狮子等节日宴会,各种活动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只要稍加利用,美术教学活动资源将更丰富,更具特色,别有风味,情趣盎然。

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求美术教师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在教学中结合学校周边的环境,地域特点,民族特色,民间文化,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课程资源进行挖掘、整理,组织成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挖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从而丰富教学内容。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基础在于乡土和民间,根据教育部关于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的原则。教师在完成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地方课程内容或结合教材内容融入本地 可资源利用的材料补充实际教学,有条件的还可开发校本课程,自编乡土教材。美术教学中根据当地实际开发和利用地方性美术课程资源,弥补了国家课程设计难以兼顾地方特点的缺陷,使学生学习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不仅使学生学得开心,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家乡的自然、家乡的文化、家乡的艺术、家乡的人文景观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总之,美术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善于研究、理解课程资源的内涵和外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美术教学资源,其实广阔的农村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的美术资源库,我们农村中学美术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充分发挥这一独特优势,服务于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的人文、地理、自然资源的独特优势,开展有农村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向农村学生灌输“特殊”的美术教育,才能真正使农村中学美术教学活动蒸蒸日上,生机勃勃。这样农村美术教学将会迎来璀璨夺目的明天。

参考文献:(1)《艺术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中学美术教育学》 上海出版社

2012年6月1日

第二篇:农村中学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浅析

开发生物课程资源的心得体会。

武威第四中学 谢红生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教育理念得以更新,教育资源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程呼唤与之相匹配的课程资源。学习了生物国培计划后觉得自己的视野为之一亮,顿觉开阔了许多,课程资源不仅包括原来的课本,还包括教师、实验室、图书馆、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班风、校风、及校园内的环境,甚至学生所处的社区、乡村的环境,皆是课程资源,就是说学生及学生所处的外部环境都可以作为我们进行教育的课程资源。一切皆是课程资源,这给我们打开了视野,让我们不在局限在课本、校园内进行挖掘教育,还可以拓展到校外、社区、乡村大自然环境中去挖掘资源进行教育,这极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也体现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皆教育,只要我们用心挖掘、细心体会、潜心钻研,身边处处是俯首即得的教育资源。

由于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教育歧视、师资质量、心理创伤、人身伤害都在困扰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课程改革如果不去努力创造适应农民需要的教育,就不会有充满生命活力的农村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教师应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教学的传统做法,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以便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经过不断地学习和尝试,我认识到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大胆开发和利用生物课程资源。

一、灵活运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激发学习兴趣,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

生物学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教师可以运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些课程资源进行教学。例如:在学习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时,课前让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叶子,课上学生展示交流,经过讨论得出叶的形态知识;再制成叶的横切面临时装片,进行观察,总结出叶的结构;最后学生亲手制作一枚叶脉书签,伴随自己学习和成长。还有如校园艺术节花展时,学生看花赏花的同时学习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及花的结构;收集各种果实和种子带到课堂上学习果实和种子的结构;观察家中粗树干制成的菜板,学习茎的结构;在家中用绿豆、大豆等生豆芽,学习植物种子的萌发;运用发酵技术用鲜奶自制酸奶,用糯米自制甜酒;了解家庭药箱中的常备药品,关注用药安全

二、重视教师资源的开发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课程开发的研究者,因此,教师本身就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决定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程度,因此我们特别重视教师资源的开发。

1.加强业务培训,以新的资源理念引领教学行为

我们常说,要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并且应该是永具生命力的源头活水。那资源意识就是这活水的源头。为此,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认清课程资源的概念,树立资源意识就至关重要。我们的途径是:(1)学习新课改理论,在学习中完善自我。我们生物组利用每周五上午学习时间,学习新生物课程标准和有关的新课改理论,特别是有关课程资源的。每位教师分别收集、查找有关的资料,再进行交流、讨论,同时做好学习笔记,写出心得体会,从理论上把握新课改带来的新变化。(2)创造条件,开阔视野,丰富专业知识。一方面我们请教学经验丰富的生物教师进校讲座;另一方面走出去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两年来所有生物教师分别参加了省、市、县的各级培训。

教育新理念的确立是新课改顺利实施的思想基础。我们的转变体现在这几个方面:首先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变以往“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为“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外一家亲”教学,强化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自主地获取知识,变以前的“学生围着教师转”为“师生互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在教学方法上,教师积极地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在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备课时,除了准备好教材上的知识外,更多的是准备好能帮助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各种资源。

2.充分发掘农村教师在农村资源开发中的优势

农村中学有能够吃苦耐劳的教师队伍。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教师是开发的主体和关键,教师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直接影响到课程开发的质量。有学者曾指出:“能够进行绝对意义上的课程资源开发活动的学校,几乎是不存在的,因为它需要具备足够的开发能力和享有完全自主的课程政策。”当然这句话说得有点绝对化了,但却道出了课程资源开发的艰巨性,尤其是在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的农村。但是农村中学的教师大都来自农村,通过艰苦的学习和劳动成长起来的。因此他们非常熟悉农村的条件,也愿意克服困难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也是农村中学课程资源开发中最大的优势所在。

3.重视对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反思

虽然中学生物基础知识相对来说有其固定性,但是教师的教学的新技能、新方法、新策略等,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反思和完善。因而,在教学中我们重视了对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反思,主要采用了教师课后书写教后札记的方式,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这样对我们的资源利用情况做长期的分析,促进资源利用能力的提高和利用方法的更新。三.关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

信息意识和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部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生物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平台,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教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大大扩展,形成了以教科书为中心的系列课程信息资源。由于网络资源具有高度的共享性,强大的交互性以及丰富多彩的内容,因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网络信息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的检索、收集、筛选、分析、处理等能力都有着独特的作用。

我们在校园网中建立了一个信息资源库。其中包括课件库、素材库,试题库、论文库、教案库、图书库、优质课录像库、学生作品库等,把老师、学生日常搜集的资料分类存放,便于师生查找和使用。

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地促进了传统教学观念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为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总之,在农村生物学科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当树立新的教学资源观,用现代教育理念去辩证地进行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农村的资源优势,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农村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广大教师善于引导孩子们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学生物、用生物,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就一定会全面提高。

第三篇:农村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论文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人文知识、自然风物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而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笔者认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要做到:遵循语文规律、利用身边资源、加强听说训练;把握课程特点、倡导广泛阅读、培养良好习惯;发挥资源优势、鼓励自主探究、进行综合学习。教师只有利用自身这个重要的课程资源去演绎百家争鸣、万花齐放的课堂,才能迎来语文教学中课程开发的一个又一个春天。

关键词: 农村中学 语文课程资源 开发与利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从课堂教学到社会生活、人文知识、自然风物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

长期以来,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由于多种原因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们为了提高升学率把教材上罗列的知识点要求学生不断重复的进行枯燥、繁琐、机械的训练。严重扼杀了农村中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阻碍了农村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甚至导致产生厌学情绪。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发展。”如何使农村中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呢?笔者认为: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摒弃教材专制是关键。所以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就成为每一个农村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农村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且居主导地位并对课程资源结构功能的发挥起决定意义的作用。教师们若能充分利用校内外现有的课程资源, 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在生活中学习和探索,将收到无与伦比的效果。

语文教学活动是农村语文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其活动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在农村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笔者之见:

一、遵循语文规律 利用身边资源 加强听说训练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课的首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结合说就叫语文。” 笔者认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方面,教师的任务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给学生创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例如我们可以把学生每日从早到晚在校时间作一定的安排。早餐半小时可用录音机在班上播放名著名篇的录音;课间活动和午休时间播放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经典诗文的朗诵、富有哲理的童话和寓言,使学生在听中受到文学的熏陶并提高学习语文兴趣;坚持每次上语文时要求学生不拘形式和内容用三、五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说话训练,学生们可以评议时事描绘现象、讲自己的童年、道家庭亲情、诵优美诗文、说有趣的笑话;为了引起全体学生的重视,还可对学生的口头说话进行评定打分,并作为单元测试分数的组成部分予以记录;在学生晚餐的时候,我们可在食堂餐厅放一台电视机给学生播放小说朗诵、评书精段、一首诗词的精美讲评,一篇散文的欣赏品读。

这些对教师来说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却给农村中学学生创造了浓郁的语文听说训练的学习氛围。无形之中语文知识在学生身上得到潜移默化,周而复始,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文听说经验,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词汇和内容,定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把握课程特点 倡导广泛阅读 培养良好习惯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的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一切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与丑陋一起给你,使你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的美读习惯。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农村图书匮乏的情况下,教师要想方设法尽可能组织学生广泛阅读,使学生在广泛阅读文本过程中从字里行间提取信息,并将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体验内化为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过程。广泛阅读可以使学生从中认识历史和人生,提高观察判断理解生活的能力。

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根据需要每周组织一次读书会。图书资料缺乏,我们可以号召学生从家里拿来了各自的藏书,在教室里建立图书角。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教师适时组织讨论,指导学生多角度阅读,培养阅读和欣赏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倡学生读中要疑。如在阅读《变色龙》时,我们可让学生从标题入手,质疑问难:“变色龙”指谁?有何明显的特征?为什么称“变色龙”?抓住标题不放松,根据这一疑问仔细读过全文,许多同学一定会明白“变色龙”真正蕴含的意义。又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小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时,要组织学生讨论:“美国那么发达,曼哈顿街头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伸手乞讨的人?”老师要从社会保障体系,家庭经济情况,赡养老人,遗弃弱者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从而激发学生看书阅读质疑的兴趣,通过讨论把他们的视角从文本引向社会。

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朗诵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多读书。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并可以对共性的看法或结合提出质疑,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达到丰富语文课程资源的目的。

三、发挥资源优势 鼓励自主探究 进行综合学习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把阅读和口语交际定位于提高、充实、丰富学生整体语文知识之上,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课程应该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语文实践能力。

笔者认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学习专栏这些优势资源,把学生写得好的、那怕只是有进步的文章或言论在学校或班级展示;成立中学生文学社、自办小报和社刊、鼓励学生积极投稿;招聘小记者,积极引导学生把校园中的新面貌、学生中的新事物诉诸笔端,登在专栏板报上;指导学生参加校、市、省、国家级作文竞赛;开展作文写作评优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重视激发学生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搭建一个开放、自主的独具农村特色的课程资源平台。促进农村中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培养农村中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身边的自然和人文的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民情,民间文化,使他们的语文素质拥有自身特点,打上时代烙印。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既不脱离语文教材又不是为生硬地学习课本知识而学习课本知识。

例如农村中学在教学《挖荠菜》一文后,可让学生去更多地了解一下我们的祖辈曾用哪些野菜来做保命粮的,调查一下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可食用野菜?它们的生长状况如何?要求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且认真作好记录,并绘出植物的草图,用相机拍下野生可食用植物照片供大家认识和了解,写出调查报告。这样既发挥资源优势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拓宽了农村中学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自主学习的语文实践能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下,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不能紧紧抓住语文教科书并把它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而放弃广博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这是有背于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要求的,这样的语文教学一定不会获得成功!

广大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师要真正认识到教材是魔杖,而不是缰绳;要积极投身到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实践中去,合理利用,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农村中学教师只有利用自身这个重要的课程资源去演绎百家争鸣、万花齐放的课堂,才能迎来农村中学语文课程开发的一个又一个春天。

第四篇:论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论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和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但是,从目前现状来看,数学教学资源还存在总量不足、形式较为单

一、缺乏活力等诸多问题。这些教学资源的缺陷和沉寂阻碍了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的前进步伐,很难适应当今数学个性化的教学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势必要求数学教学扩大内需,不断增加数学教学资源总量,以达到适应目前数学教学日益发展的需求,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地开发和利用数学课堂中各个领域的教学资源。

一、正确使用教材资源

数学实验教材为数学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内容依据,具有指导性和实践性,是一种公共的教学资源。可是同样的教材内容,不同的教师却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和不同的教学效果,这一教学现象的产生与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一定的联系。因为,现行的数学实验教材内容丰富且具有新意,呈现的方式多样化,并且创设了大量的生活情景和数学问题情境。此外,教材里还隐含着一些“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想象元素,具有启发思考创新的效应氛围。正因为如此,教师不是简单机械地完成教材内容教学,而是更深层次、多维度地开发教材资源。

1、吃透教材。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地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理清教材前后的联系。不仅要正确理解教材的内涵,还要适当考虑教材产生可能的、隐性的外延。如在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认识圆”中的设计图案的教学环节设计时,我想如果让学生用圆来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时是否会出现奥运五环标志呢?这是可能发生的情况,也是教材编写者始料未及的。

2、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师在备课和教学时要避免受到教材的约束和限制,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敢于质疑和批判,善于提出合理的想法和独到的见解,学会灵活地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教学,教材含两个主要内容例

1、例2,按教材安排的顺序应是先例1后例2,可是我在教学设计时却不是这样安排,而是先教学例2,因为例2的内容是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实例,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很容易知道沏茶该做那些事情,学生可以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理清工作思路: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并且很快知道怎样做用时最短,从而总结出:合理地安排工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然后在此基础上教学例1,这样的安排也是处于整体教学的考虑,毕竟学生对生活中的烙饼还是有些陌生,特别是烙3张饼用多长时间?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一开始就马上进入例1的教学,学生可能不容易理解。可是有了例2的教学作为基础,学生就容易明白:在相同的时间里同时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可以节省时间。最后让学生自己去找出烙饼的方法,总结数学规律。这样以例2为铺垫,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教学例1,先易后难的教材处理方法,不但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而且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善于激发学生内在资源

1、情感资源。人的感情是丰富而又细腻的,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表扬和欣赏,特别是儿童,他们的这种愿望更加强烈。在教学中,教师一个亲昵的动作、一个赞赏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触动孩子的心灵。这些鼓励会让更多的孩子点燃学习的热情,更加自信,走向成功。所以,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必须善于洞悉学生的心理特征,察言观色,通过多种手段适时地刺激学生的神经器官,酝酿情感,使之升华,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使学生愿学、乐学。

2、认知资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时是正确的,有时可能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所以,我们不仅要善对正确资源,也要正视错误资源,认识它的价值,灵活巧妙地利用,变废为宝。在教学中,通过“错例”引发大家的反思,在反思中教育大家,在反思中提升认识,促进大家的共同

发展。如在“比”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讨论“比的后项能为0吗?”“可以!昨天电视直播排球比赛,中国队3:0赢了古巴队,”一个同学理直气壮地说。这是个错误的认识,但我不急于评价,而是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里的比分和今天我们学习的比所表示的意义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呢?”“因为,比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而比分是比赛结果的记录方法。”这样通过错例产生比较,就可以清楚地把比与比分进行区别,加深了学生对比的意义的理解。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是一种教学资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于,不同的学生在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上都存在着差异,每一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如: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次教学,布置有梯度的练习作业等。

三、合理开发生活资源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充满了大量的信息资源,正因为数学源于生活,所以它为数学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学习数学,从形象到抽象,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教学“合理安排时间”一课时,教师了解到学生都有沏茶、煮饭、做卫生等一些生活体验。教学时,教师提出数学问题:怎样才能使客人尽早喝上茶?因为有了类似的生活体验,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同一时间里能做的事情越多就越省时”的道理。因为有了生活经验做铺垫,学生有了更深层的体验: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就要合理安排时间。

2、为学生创设学习数学的生活情境。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要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提取数学信息,让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如“利率”教学时,我先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生活问题情景:“王老师把2000元钱存入银行,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然后让学生到生活中收集相关信息,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就解决了实际问题,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四、及时捕捉生成性资源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利用准备好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外,还要重视利用教学过程中所闪现出的生成性资源。生成性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时常出现,但稍纵即逝,所以我们往往会忽略它的存在,其实这些生成性资源对推进教学过程是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当面对这些“不速之客”时,教师应善于及时捕捉,巧妙转化,顺势引导,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和升华,让课堂锦上添花。如:教学“圆柱”时,在认识圆柱的侧面教学环节中,师:“同学们猜一猜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大多数同学都是沿着圆柱的高剪,展开后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正当教师要总结时,有一位学生迅速举起手来,生:“我认为圆柱的侧面展开是平行四边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结果,同学们一脸惊讶,我也故做吃惊的样子问:“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生:“我是斜着剪的,所以展开后是平行四边形,”说完我让其他学生按照他的方法去做,证明他的说法是否正确,这时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课堂的精彩和高潮也随之不断地出现。其实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并非是与课堂教学不协调,而是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师生思维活动积极发散的结果,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积极的功效,使数学课堂焕发更加强劲的生命力。

五、整合迁移学科资源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强课程综合性。数学不仅有其内在的联系也有与其他学科之间密切的外在联系,居于这一

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利用其他学科的资源来创设情境,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迁移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不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

1、合理运用知识迁移。其他学科中有数学,数学中也包罗万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其他学科中的数学,也可以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来思考问题,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数学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如教学“百分数”时,我利用学生在学习《语文》时积累的成语:百发百中、百里挑一、十年九旱等,让学生用刚学习的百分数来表示成语,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中有数学、数学中有语文的知识联系性,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激发了学习兴趣。

2、利用其他学科资源巧妙创设情境。其他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及时代信息,呈现许多科学真实的数据,如加以整理后置于具体的情境中,则是一个优质的教学资源。如从《品德与社会》中引用一组知识信息:我国的人口数量,耕地面积。通过信息加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求出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并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进行比较,你有什么感想?让学生在了解社会知识的基础上,并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资源的有机整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课堂的信息量,使数学课堂真正实现了“小课堂大容量”的目标。

数学课堂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只有善于挖掘、整合、创新、运用,才能使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才能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第五篇: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论文

摘要:主要研究方向是综合分析农村中学目前在语文课程教育教学上所存在的一系列的相关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期能够以素质教育为主,从更高的程度上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水平。另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够积极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想象力,对农村中学的语文教育教学有着极大的意义和影响。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资源开发;综合探究

随着我国不断地对教育进行改革,新课标对语文教育中的课外学习资源方面以及课堂的教育教学方面有了一定的新要求,要求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从课堂方面的知识讲解到社会上的人文风情与相关知识,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农村中学的相关资源。就相关资料文献报道显示,农村中学的语文教育教学通常把课堂的教材当成唯一的教育教学资源,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往往只是不断地要求学生重复地进行同一项知识点的巩固、学习,严重地阻碍了农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一步导致农村中学学生对语文课失去了兴趣。那么,如何使得农村中学生对语文课程产生极大的兴趣呢?笔者认为,需要摒弃只讲教材里面的相关内容这一习惯,应该充分地利用以及开发语文课的教学资源,结合农村中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以此来提高农村中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一、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相关原则与方法

1.语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相关原则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打破课堂教育教学的局限性,提高农村中学生与课外资源知识的接触面,提高学校学习氛围,让教育教学资源能够与农村中学生更加贴切。在开发与利用语文教育教学资源的同时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语文教师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语文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水平,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个性化原则。在这一原则里,主要考虑的是农村中学学生生活在农村的特殊存在性,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农村学生的自身特点来实施教学计划。第二,经济性原则。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需要遵循经济性的基本原则,以免浪费过多的资源,浪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第三,开放性原则。语文教育教学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考虑相关可利用资源的同时需要考虑到包容性,其中包括使用途径的开放性与包容性。

2.语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相关方法

针对农村中学的学生本身的特点,在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以下几个方法和策略。第一,针对农村中学学生的特点,对教学资源先进行一番细致的调查。第二,对现阶段所实施的相关语文教育教学基本状况进行仔细的分析和了解,充分地发现主要问题的存在,让语文教学资源在利用与开发的过程中能够找到突破点。第三,在开发与利用课本资源的本身要具有自己的目的性以及方向性,对语文课程的相关资源进行科学、客观的选取,在选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与教育教学资源和课程资源保持相关性、一致性,从中找出教学的重点。第四,在开发和利用好语文教学资源之后,需要开始具体地实施相关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对总体思路的把握以及设计需要进行适度的评价标准管理。最后,语文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极大的耐心与信心,对相关语文资源知识进行适度的整理。

二、发挥好农村资源的优势,鼓励农村中学学生进行自主性的综合探究

农村中学的语文教育教学在考虑整体的知识与资源的掌握了解能力的同时,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能够走进大自然,充分地利用好农村的独特地理位置,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性的综合探究。另外,根据现阶段的新课改的相关要求,现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方法以及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语文实践与操作能力。从上述几个方面来看,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利用好农村中学的板报以及相关的宣传栏,把一些写得比较好的文章贴在黑板报上公开表扬,并且成立一些小报社,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投稿,并且把写得有趣的东西登在报纸上。另外,语文教师也可以通过在全班级面前要求学生自主地朗诵自己写的文章,让学生能够模仿以及学习,让学生的自信心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语文课程的教学资源是实施相关课程计划的重要基石,因此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在农村中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农村中学学生的基本特点以及生活经验等,最大限度地利用农村的相关资源来开发与利用语文教学的资源。在此基础上,能够丰富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让农村中学学生能够全面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晓清.浅论农村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3,14(09):1713-1718,1723.[2]黄兴惠.谈农村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5(01).[3]杜敏.增强意识拓宽渠道科学评价:浅谈农村中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育艺术,2012,15(07).

下载贾志华(可打印论文)论山区农村中学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贾志华(可打印论文)论山区农村中学美术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