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个性差异,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

时间:2019-05-13 01:23: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注个性差异,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注个性差异,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

第一篇:关注个性差异,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

关注个性差异,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差异教学 个体差异分析 策 略

【摘 要】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其实质就是要实行“差异教学”。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则更加关注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实施“差异教学”,简单的说就是挖掘学生潜力,兼顾各类学生的发展,促进他们早日成才。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更要看到由于主客观条件导致的学生基本素质、技能间的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把握好这些差异,从中找到教学的平衡点,缩短学生间的差距,以促进他们共同发展。

“差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不同的个性,为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而有针对性地采用某些形式或手段进行的教学。其实质是“培优补差”,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对差异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我校的信息技术课是从4年级开设的,第一堂课我总是以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记录大概情况。如哪些同学家有电脑,自己在电脑上做什么?都会些什么操作?希望自己在信息技术课学到哪些知识,等等。作了初步了解后,我会鼓励学生只要认真去学习,就一定会有收获,会学到课本上和自己想学的东西。然后开始逐步讲解上机操作的一些注意事项。接着让学生自由练习,借此进一步观察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我经常发现,老师的讲解一结束,就有一些学生马上打开了电脑,熟练地玩起了纸牌;有的迅速登陆QQ聊天;有的则从网上下载游戏;而一类的学生则有的对着电脑东摸摸,西看看,一脸神秘感;有的面对电脑既不敢碰也不敢问,干脆坐在位子上看着别人„„综合分析,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差异,可以分为以下方面:

1.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如A学生比B学生上课时思维要敏捷;C学生长于形象的直观记忆;D学生则长于抽象的语言记忆。由个体的差异产生了一个人素质结构上的差异,如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能力、兴趣等的不平衡。当然,产生个体差异的原因还有客观方面,比如家庭经济条件、生活方式、从事实践的多少以及个人以前的知识储备等。反映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指法进步很快,但学习程序设计时颇感吃力;有的同学兴趣在计算机上玩游戏,但对计算机的应用程序不感兴趣(如 Word、Excel、Powerpoint等)。

2.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差异。

我校是一所镇中心小学,极个别同学对计算机较熟悉,在某方面是“小能手”、“小专家”;而小部分同学只会用电脑打游戏;还有一小部分同学从未接触过电脑,一切从零开始。这方面的差异不是先天的,是在后天学习过程中种种因素造成的,比如有些学生之所以什么都不会,是因为一直以来就没有条件接触电脑,这是一个完全崭新的领域。这种差异,落后学生可以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慢慢弥补,以赶上先进的学生。

3.态度的差异。

持不同学习态度的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师教导方式的要求,以及完成学习任务情况均有较大差异。如果对如此不同知识水平、情感水平的学生进行相同内容、统一进度、同一方式的教学,势必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或把时间和精力用在电子游戏上;基础差的又会“吃不了”、“不会吃”,加剧厌学情绪。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教师更加深入地进行个体调查研究,找出根本原因,并针对不同个体给予不同教育,让有错误态度的同学端正态度,或者引导他们向先进看齐。

二、关注差异教学,改变教学观念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为适应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他们学习的需要,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应立足于以下两个方面:

1.树立正确的学生发展观。

学生的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如生理方面的差异,心理方面的差异,知识背景差异,生活阅历差异,等等。教学过程中这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不同的学生身上,都有不同的表现和特点。作为教师,我们要认识到学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与此同时,教师也要看到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他们各不相同,是独一无二的,应该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不能盲目追求课堂教学的整齐划一,要着力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他们在学习中扬长避短。

2.正确看待学生的差异。

小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条件不同和所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水平的差异。即使如此,我们也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工具性特别强的学科,学生的性格特点、男女性别等多方面原因均会造成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所以学生差异现象将会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差异性问题,并不可能完全消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如何把学生的差异性转变为学生之间的互补性,以提高他们之间的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因势利导,变不利为有利。用这种观点看待差异,则学生的差异性问题不仅不值得我们恐惧,更是我们发现、改进教学方法的生长点,是同学们相互之间学习经验、交流知识和情感的纽带。

三、“差异教学”实施策略 学生之间诸多的差异性使信息技术学科采取差异教学手段势在必行。这也是目前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全面提高小学生信息素养的迫切需要。那么如何开展差异性教学,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差异性教学呢?我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对一些家里没有计算机平时没有机会接触电脑的学生,要最大限度地让他们和电脑、网络接触。这一部分学生可能根本听不懂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当然上机操作做练习、作业时也相当吃力,老师讲的口干舌燥,放手后学生还是不会实际操作,这就需要让老师或者“小老师”在课堂上直接对着他们在电脑上边讲边演示,理论和实际同时进行,实时纠正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比如有学生按我的要求在IE地址栏里输人网址,但是却不知道按回车键就可以登录网站,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一般都会采用这样的方法:让他打开课本,教他把课本的步骤用数字标好,若学生马上反应自己是某一步没有做到,并马上补回,我会告诉他以后的操作也要这样一步步来,无形中教育并培养他以后的自主学习能力。若遇到还反应慢的学生,我会表扬他前面的几步都做对了,就是某一步漏了并用红笔在漏的那一步圈起来。成功的体验会引起学生满足愉悦的感受,从而激起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并能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动因。我还坚持每天下午放学后开放机房,让我的学生增加机上操作的时间,如学生可以练习指法,也可以练习现学的知识,还可以做一些作品。

2.关注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的组长由有自学能力,接受能力强还能管好自己并乐于帮助人的同学来来担任,将计算机基础很差的学生安排到各组组长旁边,形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风气。组员在做练习时遇到困难可以找组长来帮忙解决,这会让他们原本觉得索然无味的信息技术课变得有成就感;常常我尽量在一堂课里循序渐进地设置多个任务,让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完成自己的任务;或布置选做任务,让能很快完成课堂任务的学生另外加做选做任务,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提高自身知识、技能水平,另一方面避免出现基础好的学生无事可做的情况。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做到精讲、少讲,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一位信息技术教育专家说:学信息技术应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潜在水中,才感到自由自在,而不是偶然沾沾水,学生只有经常上机练习,才能够像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学生在五年级第一个学期熟悉了Word,在第二个学期学PowerPoint的第二课,我第一步让他们了解这节课要做什么,第二步师生共同分析这张导游图是由什么组成,第三步自学63页到69页,学完的举手,根椐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让举手的学生打开电脑操作或考考他们的掌握情况再让他操作,学生陆续开电脑,大概五六分钟,全班学生都会开电脑,我在巡逻,若发现动手很差的学生,我会让他先观察旁边学生做,若有学生做完了,我会对他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的意见,还没有到下课,小部分学生做得很完美了,我就让这部分学生预习或操作下节课的内容,还没有到下课几乎全班都能做完。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很快乐,老师也不用讲得口干舌燥。而且学生在上下节课时,也会在排队时和进课室后自学翻开课本复习和预习了。

在跟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在前一段时间不显山不露水的学生,在学习Flash的课堂上却能快速制作出动画。问他原因,原来是兴趣的结果。看来兴趣真的能让普通变得不平凡!所以在教学中我更加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如在Word学完后,我让他们设计一份奖状,这份奖状,把这个学期自己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了什么列出来,并把所学的技术都要用上,这样不仅让他们复习,还提高了他们的创作热情;常常演示一些自制的节日电子贺卡,学生优秀作品和收集自全国获奖了的电脑作品,也让学生精心制作一些电子贺卡发送给我和其他任课老师,发给我的电子贺卡作品,在课堂上都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还给合语文科目让学生收集课文有关资料,让学生把课外收集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发给我,作为他们做作品或电子报的资料。这样激发和带动了更多的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只有在学习过程中适时适度地表扬和鼓励,设计任务时尽量用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实例,才能让学生耐心地将不感兴趣的知识学下去,在以后知识的积累中,也才不至于成为盲点和缺憾。

3、对于极少数学生已经是计算机领域中某一方面的“小专家”了,采取特殊情况特殊对待的措施。如有一个学生对四年级第一册画图内容掌握得很熟悉了,各种工具都运用的得心应手,还有一个同学可以说对于这个学期要学的word方面的大部分知识都已经掌握了且有很强的动手能力,通过半个学期的观察发现这两个“小专家”后,我就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他们有不用听我讲课的权力,但要先让他们把本学期课本的所有练习自己处理完,不懂的随时问,再针对性地布置他们练习,给主题让他们自由创作,最后评价他们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这样不仅为以后的比赛做准备,还让他们带动了班上同学,使整个班的学习氛围大大提高了。如404班钟利莹在东莞市第三届现场制作Win画图获得一等奖,503班曾烨森获二等奖。

4、关注学生不同的认知结构,保护一些很好的想法和有创造性的思维。有一句话说:学生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另一句话说:学生的方法对于他自己来说是最好的方法。这两句话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教师无法代替学生的自己思考,更代替不了几十个有差异的学生的思维。学生自己想出解答方法,经过了自身的思考,与自己的认知结构完全吻合,用起这种方法来就会得心应手,我们就应给予积极的评价。比如,有些操作步骤有多种方法,我就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一种;又如在Logo语言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画吕字,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从角出发,有学生从边的中心出发,这样画与一般的思维不同,他这样画对他来说就是最优的,我们就要尊重他的想法,我当时就表扬了他,“你的方法很特别!假如你从这里出发又如何呢?”,最后总结这堂题时,我提问学生,你们是如何画的,„„,再总结各种不同方法画吕字的优缺点。当然,对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我也不是一味地放任自流,也不是不讲正确性、科学性,而是注意通过评价来引导、发挥和保护好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如今新课改的良好前提下,我们更有条件去实施差异教学。教材已不再是单一的技术知识传授载体,主体性任务驱动下的素质与技术的共同进步才是根本。设置多级多元的学习目标,通过分组合作,增强优差互补,鼓励尝试性学习,提高自学能力,建立兴趣小组,充分挖掘潜能,这样让每个学生都充分的学习并得到充分的发展。差异教学重视人本身的发展,强调教师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差异是必然的,差异教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我们毕生的追求和理想。

第二篇:浅谈新形式下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的途径

浅谈新形势下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的途径

[摘要]

面对当前的教育形势,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的途径:开放教学内容,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要求;运用网络教学促进教学内容和目标结构的改革;开放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个性及创造性发展;开展小组互助学习与兴趣小组活动;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是提高中学信息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正文]

现代的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而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大批的创新型人才,而学校作为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基地,将成为社会发展进步快慢的决定因素。在全省上下积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 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科目,如何进一步提高它的教学质量呢?

一、开放教学内容,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要求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认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近年来,信息技术知识更新及发展呈日新月异的态势,因此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尤其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的教学不能按照教材编写的内容一成不变地进行,而是要开放教学内容,在学生掌握教材所规定内容的基础上,将最新的知识(包括硬件和软件)介绍给学生,在基本操作方面既要教学生键盘操作、训练指法、DOS常用命令操作、基于UCDOS

汉字操作系统下WPS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又要教给学生鼠标操作方法,Windows 98/2000的基本操作,以及WORD、WPS 2000等字处理软件的应用,适当增加LOGO语言,介绍因特网知识,正确引导“网上冲浪”、收发电子邮件,开展兴趣活动课等。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一些比较前沿的硬件知识、软件知识,以及新的操作方法,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出来了,学习效率将得到大的提高!

二、运用网络教学促进教学内容和目标结构的改革

采用网络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在一节课中占的比重由原来的20~40%上升到80%;学习目标意义建构的绝大部分,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广播者,教师除了主要起到教学资源的组织作用外,还在教学中起辅导个别,督促个别察看全体的学习过程,毕竟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意义建构,但必要时要进行适当的引导。例如:在我们寿光市现代教育网上有一个网络课程版块,它是将一线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与现代教育网五大成品资源库1000G资源、外网资源、教师自制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去粗取精,运用动态网站平台建成“寿光特色”网课中心,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快捷更方便的服务。利用网络讲课,难免有学生会浏无关的网页,我可以用软件监控不认真学习的学生,甚至讲课时用电子黑屏来使全体同学一块听讲。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角色主要是教学信息的资源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个体特征不一样的学生对某一教学目标意义的建

构不一样,有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教师可以随时指导学生。网络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识水平来学习与提高,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网络教学能够整合多学科内的知识体系学生一方面具有计算机的知识水平,其次必须要有跨学科的知识能力,利用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去调动对其他学科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形成角色自主学习的习惯。如: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一些我们平时不能做或由于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做的实验,这样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开放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个性及创造性发展

评价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包括学期末的知识掌握和操作程度的评价,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某个知识点的评价,日常行为规范及学习习惯的评价等。有效地开放评价机制,能较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期末的考核重点放在操作考核上,考核一般包括键盘指法操作、汉字输入及文字处理、LOGO语言绘图(Windows的画图应用程序绘图)、Windows基本操作等。评价各人成绩时因人而异,重点看这个学生在操作技能上的进步和提高,允许分级考核,允许因某考核项目特别突出而弥补其它项目的缺陷。这样的评价方式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的学生成为键盘操作、汉字输入、文字处理的能手,有的学生则成为编程、画图方面的能手。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操作竞赛,只要有点滴进步就给予表扬。例如:教学Windows画图程序之后进行环保绘画创作和科技幻想创作教学WORD后进行自编一份简报,在网上查找中国2008

年奥运会的最新消息,查找一引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有关学生家里有计算机的还可在家里创作作品,再把软盘带到学校展示给大家看,并让同学提出一些修改意见。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创新的积极性,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水平。

四、开展小组互助学习与兴趣小组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要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亲自参加学习实践。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使用,我们能够尝试进行“局域网的教学模式”,达到了人机交互双向多向互动式的教学目的,大大提高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数量、质量、速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我们还在课堂上应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模式”,由几个兴趣、个性、学习倾向、学业成绩等几个方面相近的学生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使课堂教学更加民主、科学。同时,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积极开展计算机兴趣小组活动。例如:选拔优秀的计算机学科教师担任教练,积极准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青少年信息学奥赛、中小学机器人教育与实践活动、科普系列活动等创新实践活动。

五、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是提高中学信息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原教育部长陈至立提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没有教师的转变,没有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信息素质教育,当然也不可能培养和提高中小

学生的信息素质。因此,应建立和完善在职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制度,使各类学科教师对迅猛发展的教育信息、网络技术有一个及时、全面的学习和了解;应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巨大优势对教师进行训练,如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从理论到实践综合训练,利用各种局域网、互联网方式,突破时间限制,不脱产从网上学习;应进一步加大学校教育投资,加强教学软硬件建设。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认识,强化信息意识,开发和利用网上信息为教学服务,创设有利于中小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学习环境,指导、组织他们感知、探索、协作,学会发现,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同时,给教师提供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学科领域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作为终身学习者,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探索新型教学模式,为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质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要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育教学质量,首先应改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做到把信息技术课当作一门必修课;其次,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从多方面着手,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这些还需要我们好好探索与实践。

第三篇:信息技术课“差异教学”的探讨

信息技术课“差异教学”的探讨

十堰市第二中学 刘阳 442000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差异教学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实施,阐明了差异教学对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教学方法,克服了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有效地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信息技术 差异教学

信息技术课以前被称为计算机课,在我国部分中小学开设已有十几年的时间,自2000年10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以来,各地中小学纷纷开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但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它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可以不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改革上就有它的彻底性。但是新课程又缺少一定的教学理念,需要做出更多的尝试,在探索中前进。这就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实施有差异地分组、有差异地教学。这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下面就谈谈笔者在十堰市第二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实施差异教学的具体做法。

差异教学的含义: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具有层次性,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起点各不相同,有一部分学生接触电脑早、基础好、学习兴趣高、接受能力强、自学能力也相当好,有了这些基础后他们的学习非常顺利;相反,有些学生接触电脑的机会少,对电脑没有兴趣,接受能力也相当差,课堂习惯又不好,这样的基础的学生学习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学生自身能力素质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如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差异性现象呢?根源就是差异性。到底有哪些差异性呢?我认为造成学生信息技能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一、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环境的不同

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教育大国。各省(市)之间、城乡之间、甚至同一个城区相邻的各校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有较大的差距。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需要大的资金投入。各个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情况、教学要求不同。部分学生接受到较好的信息技术教育,部分学生甚至从未摸过计算机。因此,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的情况不同,是造成中学阶段学生信息技能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家庭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的不同

家庭对接受信息技术是否影响孩子未来发展的认同程度影响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购置了计算机,让孩子在平时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计算机,这些孩子相对于其他孩子更早的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这是中小学生信息技能存在差异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三、学生自身兴趣爱好的不同

学生个人是否对计算机有兴趣,是学生信息技能差异形成的第三个主要原因。“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句名言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计算机知识的传播呈开放性,学生不必到中小学校才能学到计算机知识,获得信息技术技能。因特网的日益普及和带来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变化、人际交往的便利、虚拟世界的神奇强烈地吸引着生性好奇的中小学生。一部分学生为了进入互联网世界而学习了不少计算机知识。面对诸多的差异性,使信息技术学科采取差异教学手段,势在必然。这也是目前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那如何开展差异性教学,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差异性教学呢?

《教育学》明确指出,“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不同要求,进行个别辅导。”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针对”就是辅导的“指导思想”,这“个别”就是辅导必须“分层”。所以,在课内要注意发现问题,发现在某一方面有发展的“苗子”,那么,在课外辅导时,才可能有针对性地给基础差的学生“找差补缺”,为优生“开小灶”。

总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多鼓励,少批评,使他们产生自我超越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实施差异教学需完成下面的五个方面。

一、学生差异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将发挥他的主导作用。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因素,主要根据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的掌握程度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3个层次,即A, B, C组。A组为优等生,对计算机有很强的操作能力,能达到熟练操作的水平;B组为中等生,对计算机只有简单操作水平,不能熟练操作;C组为差生,对计算机很不了解,不能进行任何基础操作的。由于信息技术课是在计算机机房进行上课的,排位置时首先让C组坐在中间位置,方便老师经常对这些同学进行指导。B组同学挨着C组同学,坐在靠中间的位置。A组同学坐在两边的位置。分组后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教师上课辅导,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备课差异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有差异性地备课。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余力的A组学生有更高的要求,除了做完共同的作业,还可以再做一些额外的、难度大些的题目。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时,要注意新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要以C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激发A组学生的求知欲。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练习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习题让C组学生能操作能掌握,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习题,让A组同学操作、练习,增强他们的愉悦感,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这样的教案设计,既能保证大纲要求的落实和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做到了“提优”,更为“后进生”提供了辅助性的学习。

三、课堂教学差异

(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重点是差异施教和差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保证后进生基本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等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

(二)课堂练习。

设计差异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挥的空间。课堂练习每节课都有,有师生共同完成的,有学生独立完成的,在练习的设计上要尽量分出不同层次,从作业量上设计必做题、选做题,使学生练习具有弹性,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了”又“吃的饱”。从作业难度上也要注意设计难易程度,分为基本题、变式题和综合题,要求各层次学生都能完成基本题和变式题,达到大纲规定要求。在此基础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完成综合题。总之,通过练习让各层次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目标可以满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单靠集体指导是不够的,教学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地进行个别指导。一般说,A组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扎实,平时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很多,对计算机的学习有很大的兴趣,所以优生的指导着重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让他多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另一方面让他们积极参加计算机方面的兴趣小组,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B组学生基础稍微差一些,但能够掌握课堂上讲的基本知识,对计算机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独立思考的习惯稍差些,所以对他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C组学生计算机知识欠缺多,计算机基础薄弱。所以对他们要重点辅导。应善于抓住教学中动手操作、听、读、写、想等一切机会,有重点地进行辅导。同时,C组学生做到三优先:优先发言、优先演示、优先辅导。

四、分类指导

学生做训练的时候,教师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A,B层次学生的辅导。对C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积极组织A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开展竞赛知识讲座,开展创新研究的各项比赛活动,组织成立计算机各个方面的兴趣班等,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在平时的课堂训练中,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A层次的学生帮助C层次的同学,这样可以加强学生间相互合作的精神,同时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

五、评价

评价是信息技术的灵魂和精彩之处。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进行传统的考试往往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再加上它不是一门高考的课程,受重视程度不高,如果像其他课一样进行书面的考试,一方面不符合我们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另一方面由于它更新较快,考试题目容易由于陈旧而失去考核的意义。

根据信息技术学的工具性的特点,要求教师不应过多地注重所学知识的对与错、多与少,而应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及应用上。这个评价可以体现同学的信息收集能力(高效与低效)、信息整理能力(阅读与提炼)、信息传递能力(能否以恰当的信息组织形式表现),教师需要通过每个单元的学习或者每个活动,有所侧重地提高学生在某个方面的能力,并建立同步评价表作为学生学习反馈和教学反馈。

要实行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老师评价互相结合。这样,可以更加客观实际地反应学生的真实情况。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时,教师给出相应的评价条例,这里的自我评价包括学生本人的自我表现评价和集体的自我表现评价。同时,在完成某个任务时,学生所参与的小组也有资格参与评价。因为虽然学生有自己的判断力和思想,但在自我评价时难免会失去一些客观公正性,因此他所处的小组评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可以对学生的自我评价产生一定的监督作用。这样,学生成绩评价要在注重教师评价的同时,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形成立体反馈,强化了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由于学生自我评价,其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交流自己参与项目的体验、经验和教训,从而使学生获得较为真实的自我认识。同时,小组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目前,为更好地实现差异教学的要求,许多地方开始实施了“走班”教育,这对传统的按部就班式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挑战,它较好地尊重了学生差异,在同一时空下安排不同水平的学生的教学,最终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信息技术课在理论上是适应走班化教学,但由于信息技术课在中小学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家长、学生对这门功课重视不够,师资力量不足等,这必然导致一些教学模式及教学方式的无法实施。

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我们需要探讨一条更好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式。计算机教师面临的不仅是学科教

学的问题,还有更多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问题,需要与广大计算机教师和教育理论家共同探讨解决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差异教学”实质诌议》

(2)《差异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华国栋

(3)《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差异性》课程教育研究 巩元红(4)《浅谈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差异性教学》

第四篇:尊重差异关注发展凸显个性

尊重差异关注发展凸显个性(二)

——扬长教育理念下的“生本”评价

动态性评价——关注发展

原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新理论,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第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潜在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叫“最近发展区”。它是教学的最佳期,在最佳期内进行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的最佳教学。因此,当我们把评价的触角伸进最佳期内,我们的评价也就会成为最佳的评价,就会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过去的“成绩通知单”只反映学生期末文化考试的成绩,即反映学生现有的成绩和现有的水平,忽视未来的发展,忽视现有的成绩与过去成绩的比较、变化和发展,忽视了学生这一评价方体的发展,它是一种静态性评价。动态性评价则是与静态性评价相对的一种评价模式,其主要特征如下:

1、评价过程,从终结走向全程。

传统的评价模式最大的缺陷就是“马后炮”,评价时只看结果,不问过程。而全程评价不仅注重评价的结果,更关注评价的过程,在具体实践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①将评价内容渗透到教学中。例如,对语文学科中写字姿势、日记、阅读习惯的评价,有的教师就吸取了巴班斯基“最优化”三个字的涵义,在课堂上实行即时评价:坐得最端正的,读得最认真的,写得最棒的„„。有的教师实行了“班级档案管理”,聘请本班同学做管理员,收集班级里的各类资料——优秀作文、日记、考试满分卷、字迹工整的作业本等等。

②将评价时间分散到平日里。我们的分项检测把集中考试的时间分散成若干次。例如,语文检测中的古诗背诵,学期初我们就将各年级应背的古诗篇目印发给了学生,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让老师或学生干部检测,不合格的还可以重新再考,直到合格为止。这样将检测的时间化解到各个教学环节中,从而大大减轻了师生考试时的压力。

2、评价方法,从定量走向量性结合。

传统的“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是受桑代克的“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是有数量的东西都可测量”的思想的消极影响,只注重定量评价,忽视定性评价。动态评价则要求定量与定性的有机结合。在评价方法上,我们采用了“分数+等级+评语”的模式,对需要精确量化的学科成绩采用了分数评价;对如思想品德、情感、性格、社会态度等复杂的现象,则采用等级评定。另外,评语评价则要求“老师的话”能全面、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并能指向学生未来的发展。

激励性评价——凸显个性

“道人之长,愈道愈长;指人之短,愈指愈短”我校的扬长教育理论正是从这一原理出发构想的。通过挖掘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进行激励、训练、迁移,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自信心,经过长期的良性积累,形成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心理学家曾说:“人与人之间原本只有微小的差别,但这种微小的差别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正是一个人的心态”。对学生评价的好坏,是导致学生差异的开始。因此,扬长教育理念下的“生本”评价又是一种激励评价。

1、评价的基本点就是找学生的优点。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相当一部分‘差生’是教育造成的。”要改变这些学生,教育本身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扬长教育理念下的评价的基本点就是拿“放大镜”的学生的优点。

例如,四(1)班班上有一位头脑特别灵活,但学习总是马马虎虎的孩子,老师给了他这样一段评语:你头脑灵活、反应敏捷,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个机灵的孩子,并且有较高的天赋,最忘不了课堂上你独具一格的见解。今后你如果能用认真代替粗心,把字写得工整些、漂亮些,那该多好啊!老师期待着……。像这样一段发自内心的,寓批评于激励中的,饱含期待的评语带给孩子将是一股持久的学习动力。

当然,拿“放大镜”找学生优点,不仅可以是老师为学生找,也可是学生之间互相找优点,还可以是学生自己给自己找优点。例如,我校文化长廊里每学期一次的学生“自我介绍”展示栏,就是学生自己寻找自己的优点、自然评价、自我完善的过程。

2、扩大激励性评价的外延。

说到“激励”最容易让人想起的就是表扬和赞美。但是人们忘记了,在这之外还有一种更为重要的,更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就是给学生创造激励的环境。如果说无休无止的表扬与批语会使学生麻木,那么创造的氛围和环境会使人永远向上。

例如:每周升旗仪式上,让旗手走上旗台作自我介绍,说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在班级组织“我说我”班队会;每周星期二“自我管理日”让学生自己管好自己;还有班级里的“每日一星”的评选,有勤学之星、守纪之星、文明之星、环保之星、文艺之星、体育之星、书法之星„„几乎每位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座”;还有学校组织的“人人上三台”活动,即课堂上讲台、比赛上擂台、表演上舞台等等。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如随风春雨,润物无声,学生在这样浓郁的激励性评价氛围中,个性飞扬,活力迸发,他们感受到的是成功的喜悦。

如今“主体教育”、“个性教育”成了教育界时髦的术语。一个呼唤人的主体精神的时代真实地向我们走来了。我们将会看到一种真正的人的教育,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套用这句名言,来阐述“生本”评价的涵义,评价的艺术不在于甄别和选拔,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五篇: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研究报告)

《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提高科学实验效率的研究》

(子课题:关注学生学习习惯,提高科学实验效率)研究报告

武平县实验小学课题组:聂有礼执笔

一、课题的提出: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也在不断转变。差异教学体现了当前教育的追求和人文精神,符合素质教育的方向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在班集体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共性而且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在教学中将共性和个性辩证地统一起来。在当今倡导教育和谐发展的背景下,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尤显必要。

《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提高科学实验效率的研究》,目前未发现有人进行同课题的研究。有人只进行过《提高小学生科学实验效率的研究》、《提高农村小学的科学实验效率》等的研究。

二、研究对象及内容:

研究对象:三——五年级学生

研究内容: 1.小学生不同学习需要类别的研究。

2.实验教学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学策略的实验研究。3.小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和差异教学策略的对应研究。

三、研究目标:

1.实施差异教学,使教学与每一个学生学习需要最大限度匹配,能够促进每一个学生更好发展。

2.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将个性与共性辨证地统一起来,能够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3.理清小学生不同学习需要的类别,形成和完善有针对性的差异教学的策略体系,并总结出适合小学阶段具体可操作的差异教学的方法。

4.努力适应课标的精神和内容要求,使不同学习需要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和提高。

四、研究方法: 1.对比实验研究法:实验过程中,确定应用个性化学习的平台的实验班与对比班,将实验班的教学效果与对比班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

2.经验总结法:通过总结教师的实践经验,实践与理论相结合。3.观察法: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及情感倾向进行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变化情况。

4.座谈法:与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关注个性差异对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个性发展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影响。

五、研究过程和步骤:

本课题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3年8月—2013年9月准备阶段; 1.学习相关理论,确立课题和研究团队。2.问卷调查分析,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等。

第二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3月实施阶段; 研究实施方案,并具体实施。在实验中认真做好记录,并及时地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寻找研究中的问题和缺失,积累典型案例,进一步将课题研究向更深处展开。

第三阶段2014年4月—2014年6月验收总结阶段; 1.撰写结题报告、论文,展示实验成果。

2.对研究所获得的材料、经验进行全面分析,总结推广。

六、研究措施:

现在的学生由于家庭背景、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智力基础等存在差异。教师的教学内容多,为赶进度,教师顾不上关照全体学生。在备课时忽略学情差异及各班级、个体的差异。通过和同年级、同班级的其他科老师的探讨交流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总结归纳出如下等情况:

1.学生对学习科学兴趣浓厚,但只是因为科学课有玩。上课前每次都有预习的同学只占23%,对科学课感兴趣的占27%的,上课能专心听老师讲课的占30%,每次有举手发言的占16%,而能把老师讲的内容记在本子上的只占15%。

2.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只停留在儿童嬉戏的层面,缺乏思维、缺乏合作精神,能做到及时填记录表的只占22%。学生的动手能力差等等。

根据学生的各种现象,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培养学生上科学课的兴趣。我们注意科学课堂的引入,如通过一些谜语、游戏、情境等进行课堂导入。例如《寻访小动物》一课,用猜一小动物的谜语导入;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课,用找空气的游戏导入等等。激发学生对上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喜欢上科学课。2.培养学生准备学习用品、整理实验桌的习惯。针对学生课前准备、课后整理用品的等习惯的养成,我们采取每周主攻一个习惯,如这个星期,我们主要抓学生上课前学习用品的准备,这个习惯养成较好了,下周我们主要强调学生实验完后实验用品的整理,针对学生特点,让学生比一比,哪组同学的桌面收拾得又干净又整齐;在养成后一个习惯的同时对前面养成的习惯照样常抓不懈。让学生个个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利用目标激励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由认同目标,自主选择目标过渡到自我设计学习目标,变“要我学”到“我要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如在教学《不同用途的纸》中,教师先和学生制定好研究目标,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提出问题和选择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有的选择“比较纸的吸水性”、有的选择“比较纸的承受拉力程度”、有的选择“比较纸的承受弯曲能力”等等,由于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也特别认真,好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在进行研究。

4.针对第二实小五年级的学生有80%没有预习的习惯,采取了在全班上课时,讲解课前预习的习惯有什么好处,对我们有什么帮助等的学习习惯教育,在下节上课时,检查全班同学多少人已经进行了预习,对有预习的人进行登记、表扬。针对有70%学生在上科学课时不认真听讲、不记录的情况,采取了在4人活动小组里看看谁的课堂记录记得全面、认真的比赛,每月一检查,到期末时进行统计评比等。

5.在教学设计时要想到学生的差异思维,提高科学课堂效率。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相互碰撞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秩序,乃至新的教学目标。因此,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必须着力做好教学设计。使教学设计,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想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6.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差异,提高科学课堂效率。在学习方式方法上要尊重学生差异,让学生独立思考,允许不同的学习方法的出现。给予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同时认同各种不同的想法,这样不同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发展。

7.在实验过程中利用学生动手能力的差异,提高科学课堂效率。由于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不同、生活条件和生活经验不同、知识背景不同,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的不同。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验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差异,提出不同的实验要求。充分发挥实验小组内的分工与合作的作用,根据各人的能力,合作做好课堂实验的各项工作。

8.根据学生差异进行评价,提高科学课堂效率。评价学生不能单纯的以某唯一条件为标准,要多方面考查学生。包括知识技能的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等。比如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教师应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评价学生的作业,更好地推动优秀生精益求精,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民主氛围。

七、实验成果:

1.评优、公开课:钟庆珍老师上了《我们周围的材料》《茎越长越高》《相貌各异的我们》(获县评优三等奖2014.4)《绿茶的泡法》、徐世荣老师上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聂有礼老师上了《测量力的大小》《摆的研究》等公开研讨课。受到全校老师的好评。

2.论文发表:聂有礼老师的论文《浅谈小学科学实验课堂学生探究方法》发表在CN13-1399/G4《教育教学论坛》2014.1杂志上;《关注学生差异,促进学生发展》发表在CN11-1281/G4《教育研究》2014.5杂志上。徐世荣老师的论文《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探》被评为2013县中小学实验教学优秀论文(2013.11),入编福建省中小学实验教学2013论文集。钟庆珍老师的论文《让学生在“玩”中学科学》获县优秀论文一等奖并汇编(2013.11)。

钟庆珍老师撰写的《关注课堂中的个体差异》论文在11月发表在学校刊物《陶子心语》上。

3.指导老师:聂有礼老师指导的评优课《身体的结构》获县二等奖;徐世荣老师指导的评优课《相貌各异的我们》获县三等奖(2014.4)。

4.指导学生:2013.11指导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钟庆珍、聂有礼、徐世荣老师指导的学校科技兴趣小组的同学“节约粮食、从我做起”获龙岩市三等奖、县二等奖;钟庆珍、徐世荣、林荣兰老师指导的王冰璇同学“多功能便利折叠凳”获县三等奖。

八、反思:

经过一年来的研究,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因为班级人数多,课堂纪律很难调控,在实验时,收放把握难,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小组合作效率低;有些实验器材等硬件设施还跟不上,导致有些实验无法进行等。今后,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作用,多自制一些教具并且可用其他物品代替的尽量使用代替品。努力优化科学课堂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提高科学实验效率。

下载关注个性差异,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注个性差异,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效果[★]

    墨玉县喀尔赛乡巴扎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吐尔逊买买提。肉孜巴克 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效果 随着教育信息化理论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广泛开展起来,面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信息技术课差异教学的思2

    信息技术课差异教学的思考 云南省玉溪市民族中学 杨慧美 摘要: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兴趣和能力,本文对信息技术课上如何有效地实施差异教学进行了讨论,......

    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效率

    谈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效率 计算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青少年素质。主要内容由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两大部分组成。可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

    对学生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对学生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用同一个标准要求全班的每一个学生,只注重学生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可量化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仅仅是看学......

    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效率的体会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青少年素质。主要内容由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两大部分组成。由于目前学校在课程设置,时间安排上的不足,教材,大纲的无......

    如何利用微课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

    如何利用微课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陈翼 一、什么是微课? 按照国内微课程发起人,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老师的理解:“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

    信息技术课总结

    木垒县哈族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总结 木垒县哈族中学 :艾 山 一、教学方面 1、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由于......

    如何评信息技术课

    如何评信息技术课 一、评价课前准备学习和 思考的能力如何?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点面结合、轻重有别,因材而施教,最后,教师还要精心准备好学生操作用的练习题、巩固作业、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