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英语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改变教学方式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如何转变教学方式
陈华伟
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观念开始不断更新:英语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时空教为狭小、封闭,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没有自主的主动发挥空间,致使课堂气氛如一潭死水,压抑沉闷。在平时的教学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是,由教师简单浅显地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先设置的圈内。教师清楚要教什么、为什么教和怎样教,而学生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学生的学习缺少方向,缺少动力,缺少方法,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所以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来促使英语课堂绽放异彩。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转变教学方式,让英语课堂绽放异彩呢?
一、改变教法 积极实践,让英语课堂绽放异彩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主动发展。用全部爱心呵护学生创新的嫩芽是我行动的指南。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灵活多变、富于创新的教学方式,用最少的时间与精力去获取最佳得教学效果,是我的奋斗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激励氛围,让英语课堂绽放异彩。
1、运用游戏进行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做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通过游戏可以很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课堂上,我将各种趣味游戏融于教学中,使学生时时充满新鲜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运用图画进行教学。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枯燥的文字,如果机械识记,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是记得快,忘得快。所以我将生字与图画结合起来,将生字具体形象生动化,激发学生的情趣。
3、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因此,我引导学生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俗话说:学文学问,不懂就问。这问就是一种自觉寻求合作、寻求帮助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我教会学生利用环境因素来帮助自己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生字、新词以后,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时,学生很难将所学的知识应用自如,这就要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共同合作,结合任务,围绕知识进行交流,我就设计了一些相互合作活动,通过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等方式来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开发了学生交往的潜能,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也形成了学习上互补。有时在处理作业时,不是由教师给出答案,而是让各小组代表做出,再让本小组进行讨论判断正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去,让每个学生都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越学越有趣,越学越有劲,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新课标的素质教育。
二、创设情境 主动参与,让英语课堂绽放异彩
为了使课堂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我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学习,让英语课堂绽放异彩。
1、利用实物创设情境
为了能使课堂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我利用实物创设一定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利用电教创设情境
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利用电教创设情境,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平面型的教学方式转换成音、像、文字等相结合的多媒体动态形式教学,直观形象、生动逼真,极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总之,利用电教创设情景,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师生合作,调动情感,让英语课堂绽放异彩
只有和谐相融,生命才有不竭之源。因此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和学生成为朋友,才能使学生乐学,让英语课堂绽放异彩。
1、要有朋友般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学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协商式的。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当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教的英语学科上来。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2、要有爱心
教师要发自内心的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在英语课上,我常与学生一起表演,一起游戏。经过一段时间,我可喜的发现孩子们敢想敢说,主动和老师交往,学生喜欢老师,老师喜欢学生。从而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要有童心
富有童心,就是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乐学生之所乐,忧学生之所忧。课堂上,一切顺其自然,老师顺势而教,学生顺心而学,老师与学生都沉浸在教与学的快乐之中。
总之,作为英语课改教师,我们一定要转变传统的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转变过去那种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时间来获取知识、得到发展的教学方式;转变“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让英语课堂绽放异彩。
第二篇:改变教学方式
转变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学生兴趣
黑山寨学校 韩玉荣
2016.1.20
转变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学生兴趣
教学方式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学习方式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以及社会化参与的有机结合,其中学生的行为方式是载体,而认知和情感因素表达了学习方式的实质内涵。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有机的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前提和基础,学习方式的转变是结果和目的。
新课标下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新的教育教学方式要求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为主,新课程理念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在充分的参与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是一种莫大的乐趣。教学提倡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机会和权利,使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自主探究。
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忽视了发现和探究的价值,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从而也不能获得好的学习效果。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深受学生的欢迎。因为这种学习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可见学习方式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来达到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会带来积极的学习效果,反之,则效果不良。可见,学习方式对学习效果影响深远。因此,转变教学方式,就是要转变传统单一的、被动的、以讲授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调查,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求知的渴望和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合作等认知活动凸现出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合作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如今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成了重要的学习方式,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学生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互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二、一些半文半白的词语,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老师要帮助学生加以理解。
新课程理念体现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堂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爱语文源于学生对语文产生发自内心的需求与喜爱。在语文课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感情的陶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愿望,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语文的快乐,学生就一定能爱上语文。
《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我”对他的思念之情。对于鲁迅作品的理解,孩子们有些困难。初读课文时,孩子们对于鲁迅的作品中的一些词语,学生现在读起来有些陌生。一些事物的名称,不影响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就不必追究。一些半文半白的词语,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老师帮助学生加以理解,还有一些词语如,“值年”、“祭祀”、“五行”、“闰月”,老师作了通俗的讲解,学生大致了解就可以了。
三、教学生环境、人物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环境描写具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表现作品主题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唯一的听众》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有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成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好心灵,表达了“我”对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学习对环境、人物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本文教学的重点是继续学习这种写法,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出示课件同时配上我的讲解,孩子们对重点句的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然后教师再尊重孩子们的独特感受,理解我”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让他们用朗读表达自己的体会。
四、鼓励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理解提出不懂的问题
古代大思想家孟子曾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种说法很有道理。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对所学课文大胆质疑,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经常性的质疑问难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它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所至,便再次披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庄严地把自己掩埋在“百象冢”旁。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课文讲述的内容及思想感情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遇到一些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理解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提问,激发了学生钻研的乐趣,学生为寻找问题而绞尽脑汁,老师则从说教中解脱出来,从多层面、多角度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使之在教学进程中获得解决,这种教学的方式方法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让我们在这种探求中去争取更大的成功吧。
五、培养学生自律能力,才能有序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课堂上学生自主了,也相对自由了,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容纳错误的行为,当学生发生不正当行为时,教师要在不伤害学生的前提下,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他们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长在课堂纪律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他们首先是自律,然后要求本组成员严格遵守纪律,根据课堂程序一步步向前走,并及时提醒开小差的同学跟上小组合作的步伐,不让他们掉队,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在自己的课堂中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构建和谐高效的语文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真正灵动起来。
第三篇:改变教学方式,发展学生思维
改变教学方式,发展学生思维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我们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一、激发求知欲望,发展学生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可感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在唤起学生数学思维情趣的基础上,适时适度地调控,有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欲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数学问题的兴趣。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就启动、开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素质也就得到提高。教会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是我们一直永恒不变的追求。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欣赏者,这说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根本任务是“导”,即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师的教学中得到提高与升华,同时得到知识的积累。因此,教师的任务不但是要指导学生学习,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还要营造一种学生学习知识的氛围,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掌握“由已知到求知,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它将会使学生受用一生。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学生容易疲劳,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容易丧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克服这一现象,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双向活动,将讲、练、思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疑点启发、重点讲授、难点讨论”的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激发学生全方位“参与”问题的解决,有效地减轻学生的“疲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第四篇: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谈谈你是如何(或打算)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的?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谈谈你是如何(或打算)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的?
答: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单一的、以语言知识传授为主的“输入式”教学,代之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输出式”教学。因为输入式方式的过多使用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失去学习兴趣。要建立起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要善于处理教材,选择进行对话的“话题”,只有平等的“对话”,才能实现智慧的撞击,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从而真正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其次就是要改变我们过去直接呈现或讲授结论、结果、定理、公式、法则、定律等,然后要求学生再进行理解、记忆、练习、运用的教学方式,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从问题的提出到自主设计方案解决问题获取结论的过程,在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再次就是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要着力研究学生的学法分层,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不同,采取启发性讲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动手实践、调查探究、交流辩论、自主合作等多种方式,甚至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让学生在经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中,选择、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合理性和存在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由于过去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甚至忽视发现和探索,因此,现在所要转变的也不是完全抛弃接受性学习,而是变机械的接受性学习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时,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讨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实现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转变。
第五篇:悟教师的数学教学素养 探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悟教师的数学教学素养
探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黄燕钧
新课程用新理念指导的课程拓展了数学课程内容的领域,增加了实践性、操作性和探索性。在从问题的引入到知识的建构中都尽量从学生所熟悉的情景出发:在知识的各个环节中也都尽量让学生去理解问题情景,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去主动探究所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进行恰当地引导,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怎样去面对数学教学——一个充满挑战的学科:我们怎样去对待学生学习——这些二十一世纪之材:我们怎样去对待课堂教学——教师价值体现的舞台、学生智慧的发源地。数学课堂教学是展示教学改革的舞台,开拓教师的视野,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品味数学,感悟数学。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素养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
教学模式的构建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师生双向交流。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们教师必须从一个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实施角色转换,不断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采取“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记”、“教师示范例题——学生模仿练习”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读、讲、议、练、师生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方式;使问题解决、数学应用、数学交流、数学建模成为课堂的主流,同时要善于打破以教材为本位的束缚,在课堂中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把握好启发的时机和力度。
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尽可能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即以“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先通过丰富的事例,“花边有多宽”“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等问题,然后让学生观察、归纳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从中体会建立方程的模型思想。
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二、更新、充实教师自身的数学修养
数学新课程标准赋予了教师更高的要求、更大的责任和更多的期望。过去,教师只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数学,怎么去做数学题目就可以了;而现在则要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教学中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和对学生进行恰当的点拨。新课程的内容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新的平台。而要适应这些挑战,教师必须在许多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首先,教师要适应角色的新变化
由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合作者;由课堂管理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由问题的设计者、解答者变为与学生共同探索的合作者等等。总之,教师需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逐步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教与学应向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数学教师必须是拥有先进教育理念、懂得现代教育技术、善于学习、善于合作的探究者。
其次,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本学科的知识
新课程教材中,许多知识内容已经体现了与时代生活相吻合的方面:函数、概率的应用问题等,教师如果不对这些知识作深刻的了解,想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就比较困难。而近几年的中考,出现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环境、科学时代较强的内容,所以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本学科的知识。
最后,新课程逐步强调课程的综合,强调各科的沟通。同样,近几年的中考,出现了许多与学科综合的内容:如物理、英语等。这就要求教师全面拓展个人的素质修养,淡化自己的学科角色,加强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在这种情况下,数学教师就应该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身的知识结构与课程改革同步发展。
三、正确理解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变化是素质教育最具有实质意义的改革方向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人的最大宝藏是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最大的智慧之源”。学生自主学习是其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不是取决于教师的反复讲解,而是取决于学生思维的展开程度和学生自主求知活动的质量。数学学习对逻辑思维及推理能力的要求较高,数学知识必须经过学生的认识加工、思维内化,通过学生的“再创造”活动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并逐步纳入其认知结构中。因此,课堂上要树立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的的教育观,充分发挥学生发展的潜能,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总量的增长,更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习心理、学习习惯的养成。新课程标准所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具体有以下几种。
1、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是“合作交流”的基础,没有独立思考就不可能提出问题,所以独立思考是合作交流的前提。合作交流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的大脑和手都动起来,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愿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落实到位,在操作过程中要做到合理分组、明确分工、有效监控和适时引导。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不要搞大量浅层次、低水平的操作,如有的问题学生可以马上回答的就无须讨论。第二、“合作交流”既要合作也要交流,不能造成“一人做,众人看”,给人以“表面的积极性”和“一切顺利”的假象,进而又形成两极分化。在合作交流前,必须经过各自的独立思考,认真“想一想,做一做”,然后再“议一议”;没有独立思考而展开的讨论,只会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第三、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不能刚开始讨论,教师就学生归纳总结或自己代替,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对问题的探讨浅尝辄止,从而挫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当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要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引导,不能任学生讨论而不管,要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2、“教师讲解”与“自主探究”
新课程不提倡教师一味的讲解,但我们不能否定教师的讲解,教师恰当的讲解往往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当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遇到困难时,凭他们的知识经验无法解决时,教师应在知识点上给予讲解,同时在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加以引导,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究。也就是说教师的讲解与学生自主探究应该有机结合。
3、“自学阅读”与“探索发现”
建构与探索是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的内外不同的两个纬度: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在内部精神世界是建构。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内容,去掉了问题的结论,仅提出问题的情景和活动。这就要求学生在自学阅读过程中,要找出疑问进行质疑,对例题要进行变式,寻找新的解法;同时还要思考知识和知识之间,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这些都是探索发现,创新学习和建构活动。
在教学中,让学生先学课本,再把独立学习、自主探索引进教学过程,同时也意味着教师必须把“教建立在学生学”的上基础,不能再充当面面具到,照本宣科的角色。在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景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试验、操作、交流、质疑,从中体会原理、领悟实质,自觉建构认知结构。在探索中获得丰富体验,求得发展。
4、带有问题和任务的探索型学习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学习也不光是听讲,而且要结合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或多个问题,学生根据问题有目的的动手实验(动手实验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操作和思考,当认知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及时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最后解决问题。
如:“中点四边形的性质”的教学中,可以先把平行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作为问题的切入点,证明了平行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仍然是平行四边形;然后接着探索特殊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和原四边形形状的关系,经过画图、证明探索发现:中点四边形的形状虽然与原来的图形并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但还是有一定规律的。于是进一步引发下面两个思考问题:1.中点四边形的形状有没有共性呢?2.原来四边形的哪些特性决定了中点四边形的特殊形状?教师引导学生动手画图、进行观察、测量、证明,最后发现:中点四边形的形状与原四边形形状的无关,而是取决与原四边形的对角线。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将资源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知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和任务去探索学习,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最终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总之,通过对《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感到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及时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空间,师生共同探索数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树立自信心和体验成功感。
参考资料:
1、《数学课程新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感悟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中学数学教育
2004
3、《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数学教育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