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构建的教与学方式变革初探[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02:4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构建的教与学方式变革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构建的教与学方式变革初探》。

第一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构建的教与学方式变革初探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构建的教与学方式变革初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学校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新课改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并对传统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其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传统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由传统的“教学”转变为“学教”。

以“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芳草学子”为育人目标的芳草地国际学校的特色课程体系,将育人为本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在尊重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学校尝试开展主题研究性学习课程,通过专题形式的课程活动把人文和自然科学的知识渗透到学生的自主研究性学习当中,借以信息化手段搭建网络平台为课程改革铺路,从平台中为学生提供课程讲授、练习、讨论与自学等多种功能。根据芳草地国际学校多地址多分部的办学特色,结合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共享性、灵活性和协作性为全集团学生提供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的网络教学环境。同时,跨校区的互动平台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开阔思路、情感交流大有裨益。

教与学方式改变与芳草地教育理念的关系

1.芳草地教育理念与新课程理念一致

芳草地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芳草学子”。这个理念是与新课程关于自主性、世界性人才的培养方向是一致的。知识与技能是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础,合理的过程与正确的方法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条件,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发展又需要依靠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指导。

2.构建自主有效课堂,是实现新课改和芳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教育国际化呈现方式可以是多样的,但终究是培养具有国际理解能力的公民,更是培养具备国际适应能力的自主学习者。对于学生而言,自主学习是让学生跳出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变得去积极主动地不断探索和自觉地实践。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国际性人才、实现教育国际化的关键和核心。

在教育国际化趋势下,教与学方式转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条件。一是要求教师在课程中能够有贯彻执行力,二是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和课下的学习中。在这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学素材被扩大深化。学生学习需求由过去被动式接受到现在的主动要求,学习要求由学生的内需力产生。学生表达能力、评价意识的强弱、自主学习的个性化特点和学习者自身的引导能力都通过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习惯、信息收集处理、整合、展示能力体现出来。

芳草地网络平台的构建助力教与学方式转变

教师如何在实践中转变教与学方式,如何让学生在其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笔者基于学校“一带一路”地球主题探索实践活动进行了初探。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这一概念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讲非常陌生又非常抽象,这么“庞大”的问题如何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呢?笔者从“一带一路”上的“贸易”切入,引导学生展开基于“财富之路”这一主题的项目学习,最终通过学生的调查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研究、最终展示成果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思考内化并掌握知识,获得全面发展。因此,基于芳草课程体系中“三阶段十一步骤”的研究模式,本次“一带一路”主题探索实践活动学生将利用网络平台展开研究性学习。

1.准备:网络平台提供学习资源和讨论区

在准备阶段,网络平台主要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并让他们以小组形式参与讨论。在这个阶段,教师利用翻转课堂形式布置学习内容,在网络平台端上传相关学习视频,学生在课下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有关“一带一路”上的贸易交往并体会这种交流带给沿线各国的互利共赢。在课上,学生主要通过教师在平台上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在线完成教师上传的研究计划单。

(1)话题讨论。教师在智慧树校园平台上开展话题讨论专栏,提出研究方向:“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有哪些物质和非物质的特色呢?这里面哪些特色物品能够输出到其他国家呢?(从俄罗斯、印度、阿联酋、中国中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进行研究)。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参考资料以及小组成员查找的一些资料展开头脑风暴,思考有关某一国家的特色,以及可以从哪一方面进行研究。

例如,某一小组选择研究俄罗斯的特色,他们可能会从几个方面了解:文化方面、建筑方面、军事方面等,而文化方面又包含了有影响的人物、具有特点的文化演出、特色美食、特色服饰。

(2)确定研究主题。学生确定研究主题,确定其小组研究的具体方向。小组学生对可以输出到其他国家的特色方面进行筛选和确定。

(3)制定研究计划、修改、发布。学生根据研究主题制定并修改研究计划,列出研究步骤及工作:包括搜集什么资料,准备怎么搜集资料,包括何时、何地、何人。制定工作时间表,决定工作分工等。

2.实施:网络平台将学生的研究过程“留痕”

实施阶段是学生展开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他们学习,整个小组的研究过程就会出现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关注到每个组的每个研究细节,那么,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个阶段,教师将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学习包的形式呈现在网络平台上,如如何访谈、如何记录观察记录表、如何正确搜集资料等。教师可以利用微视频等方式讲解学习内容,并上传资料搜集和阅读摘要单,指导学生搜集资料。

(1)准备研究材料及收集资料。学生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有关机构搜集资料。可以使用访谈、观察记录、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例如,他们要了解某一个国家的特色物品,就需要上网查阅资料、到图书馆查阅。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国际部资源,找到国际部的学生或者家长进行采访。

(2)资料整理并上传到线上空间。小组学生对阅读资料以及采访材料进行整理,提取出资料的重点内容,将资料归类分析并上传。资料整理阶段是整个实施阶段的难点。教师在这里关注学生的处理方法是否有效,分析是否客观全面。

3.交流汇报:网络平台提供资源共享和评价机制

在这个阶段,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上传到网络平台。每组选择了一个沿线代表性的国家进行研究,了解这个国家的特色和风土人情,进而研究这个国家的贸易往来。每个小组将代表他们所研究的国家开展多种形式的特色展示。

(1)总结结论。根据小组活动的整体资料提出自己的意见及问题、做出推论和总结。

(2)制定汇报计划。学生在线上空间制定汇报计划,准备小组的汇报。每个小组将自己的成果上传到网络平台和其他小组同学共享,接受其他小组的评价和打分。

(3)展示汇报。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成效并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不断追求进步。

(4)评价交流。利用基于研究性学习能力指数来评价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和最后成效。学生对照标准对本组和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同时根据指数内容调整自己小组展示。

在地球主题探索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实践中结合网络平台的使用,能够让学生在非常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有目的性地完成学习。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协作、沟通的有效平台,在这里,学生能够非常有效地合作收集数据并解决问题,多人协作还有利于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创造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以学生为本,立德树人的宗旨,积极构建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平台。新课改背景下的教与学方式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而在网络平台的助力下,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师教与学的转变就会更加自如。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

第二篇:学生核心素养引领教育变革

学生核心素养引领教育变革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这是对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必将引领教育变革的步伐。

首先,促使学校德育工作内容和方式的变革。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意义上的德育内容,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基础上,更加明晰和强调学生的认同感(国家认同感、传统文化认同感)、责任感、自我管理、健康生活、创新意识与能力、国际视野等等,这些内容不是能够教出来的,从而促使学校德育教育方式必须发生变革,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我校将以“适佳”文化为指导,以活动为载体落实核心素养校本化。

其次,促使学校教学方式的变革。中国学生核心素养更加强调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因此,目前的班级授课方式必须真正转变为一直提倡的“学生是课堂主体”,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宰”课堂,找疑、质疑、探究,一方面,努力创设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空间;一方面,深入推进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我校将在“尽性化育 自然天成”办学理念的指引下,积极探索“生态课堂”落实核心素养校本化。

其三,促进学校课程体系的更加完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因此,课程的开发利用必须要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设计。目前,除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以外,重点围绕培养核心素养开发校本课程,特别是综合课程、实践课程、拓展课程更加利于学生参与实践、体悟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其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模式的变革。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素养—— 教学艺术,课堂调控能力,学会“阅读”课堂,真正关注学生,关心学生思想及隐藏的表现行为等。这就必将加大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力度,改变“说教式”培养方式,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素养,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成都市大弯中学校 陈权

2016年11月1日

第三篇:“聚焦核心素养,变革教学方式”教学研讨会感想

2016年9月23日,我有幸和米程明主任参加了重庆市第一届当代教育大讲堂.渝州之秋小学数学“聚焦核心素养,变革教学方式,构建有生命温度的课堂”教学研讨会,观摩了多为老师的优质课和各位专家的精彩点评,真的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让我充分领略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无穷艺术魅力,深感自己的专业素质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现结合这次学习,感想如下:

一、学习收获

1.专业理论学习要跟得上,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人们所掌握知识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折旧率”越来越快。如果一天不看书、两天不看报,三天不上网,几天不学习,就会感觉“out”了,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这次学习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和培训老师的最大不同是,人家在培育人才,我只是机械地教知识。培育人才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教知识更倾向于怎么解决老师教过的问题。我觉得人家站得理论高地比我要高!人家是从专业的素养出发,着眼全局,而我只是停留在知识的层面,是片段的、支离破碎的。你别小看这一点,这对孩子的兴趣培养影响很大,师大的孩子是“我要学”,我的孩子是被我逼着学。穷则思、思则变、变则通。这就要求我要钻研所带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比如研读新课程标准,上五年级长方体的知识,就要知道一至四年级学生对长方形及长方体的了解程度,每节课侧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等等。说到这儿,这次教学活动的主题是“聚焦核心素养 优化课堂教学”,数学的核心素养有六个: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统计。三节课都是五年级数学长方体的知识,第一节侧重于逻辑推理,第二节侧重于数学抽象,第三节侧重于数学建模。这就是教学理念的新提法,所以出去观摩学习比在学校闭门造车受益要快要多,要来得直接。那这些专业理论及理念从哪儿学?向专家学、从一些教育网站上学、同伴互助--向专业教师学。

2、真实——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在以往的公开课教学中我总是觉得自己雕琢,耍花架子,刻意准备的痕迹太过浓重,虽然按部就班成功的完成了一节看似完整的课堂教学,其实却缺少了真实性,多了几分虚假。欣赏了几位教师的课后,我觉得在教学中他们做到了真实的教学,首先教师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暴露思维的真实,例如深圳育才三小的刘占双老师的那节课,在他的教学中没有直接的教学,而是拓展了思维的空间,这样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即时生成的答案各式各样,让人找不到雕琢的痕迹,很真实。其次,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凸显个性的真实。整个课堂氛围很轻松、愉悦,不像是听课,好像是在享受中学习。(刘占双老师那节课的最后,孩子们自己激烈的讨论着一张纸有没有体积的情况,赢得了全场参加学习的教师们的热烈掌声)

3、情境——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有效的手段

我记得某个数学教育专家说过教学情境的设置应注重来自于生活,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设置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情境,而是尽量贴近于生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便于思考操作,同时也能在生活中加以应用。特别是像我们学校的学生更要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手段方法,掌握技能。所以情境的创设需要我在生活中、教学中多观察,多思考,多操作,让数学变得简约而不简单(如教研员刘延革老师上的《认识周长》这节课的情景创设,就很有想法,在和孩子们聊天相互了解的时候,让孩子们猜她家住哪,然后说出自己家的对面住的是小明,小明的爸爸生了病身体不好,需要锻炼,需要去操场跑步,直接引入到操场的周长上,从生活实际中创设情景,孩子们更容易理解。)

4.教师为引领,学生为主体。

这几节课,老师都以生为本,教师引领学生猜想、动手、发问、比较、讨论、归纳、总结、谈收获。(如俞正强老师的课)这节课是在有些学生自己在辅导班已经学习过这节课的基础上完成的,但是,俞老师采用的完全就是另外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自己学,自己在探索体验中获取了知识。学生也都有自己的主见,真正地在思考、提问、讨论、交流,而不是等待、沉默、闲聊、玩耍,学生思路清晰、表述准确、清楚,是我们期望中的学生应有的样子。其实,相对地说,差距最大的就是学生。这其中有城乡差别的因素,但另一个因素不容忽视,那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的培养。养成教育包括很多好的学习和在校生活习惯,和我前面谈的培养学生的几种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我在想,我的课堂也并不是每一个学生没有动脑子思考,而是我剥夺了孩子的尝试和想法,我可以尝试着做、坚持做、给他们的是一种思维和方法,而不是算式和答案。

二、个人反思

1、作为青年教师,我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要让学生勇于提问,让学生善于提问,让学生乐于提问。

2、改变自己能改变的。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一定要注重方法。

三、努力方向

今后,我要虚心学习,潜心研究,静心思考,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用“骨干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立足于校本培训与岗位研修,学用结合、学思结合,力争做一名“学习型、科研型、创新型”的骨干教师。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感受,我会牢牢记住这次教研活动给我的启示,并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运用到以后的教学中去,让孩子们真正能够理解数学学习是很有趣的,让孩子们学会学数学,爱上学数学。

教师: 王爽 2016年10月20日

第四篇:基于核心素养教学思维方式的变革

基于核心素养教学思维方式的变革

自2001年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对教学方式的改革做了不懈的探索,多种教学法、教学模式层出不穷。虽然课堂有一些改变,但大部分课堂还是“涛声依旧”,以至于老师们戏称“学东学西,就是没学什么东西”。这究竟是为什么?课堂教学改革的出路在哪里?通过对大量课例的剖析,我们认为主要是教学思维方式出现了问题。教师由于经年累月教授同一门学科,几乎是同样的教学内容,解决同样的问题(习题),因此形成了惰性思维、线性思维和惯性思维等思维方式。惰性思维、线性思维以及过分依赖惯性思维,是阻碍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原因。因此,笔者认为,要全面落实学生核心素养、改革教学方式,就要先改变教学思维方式。

一、变惰性思维为积极思维

惰性思维可分为两种:一是缺少积极主动的思维意识,二是缺少积极主动的思维心态。在教学上表现为过分依赖主观,漠视课堂丰富多彩的生成。

来看一个课例。一位教师讲授分数的除法,先复习了分数的乘法法则:两个分数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得到积的分子,分母与分母相乘得到积的分母。然后通过各种办法让学生得到教材上的除法法则:一个分数除以另一个分数,等于这个分数乘另一个分数的倒数。将分数的除法转化为学生已知的分数的乘法,应该说是一种不错的方法。但是这个时候一个学生提问:“两个分数相除,能不能等于分子与分子相除得到商的分子,分母与分母相除得到商的分母?”教不假思索地回答:“按书上的做,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这个学生的提问本来是这节课最精彩的一幕: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发问,使用了常见的类比的思考方式,得到的结论也是正确的。由于教师缺乏积极的思维意识和心态,没有思考学生的结论是否正确,把学生最闪亮的智慧之火浇灭了。

这样的课堂案例普遍存在,教学中的惰性思维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变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湮灭了学生积极的自我认同,湮灭了课堂生动的思维对话,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和分享。

变教学上的惰性思维为积极思维,就是要培育积极思考的心态和意识,形成观察、质疑、思考的习惯。在教学行为上表现为把握三种策略:倾听、追问和迁移。倾听就是倾听课堂上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捕捉课堂鲜活的生成;追问就是不放过细节,不断地质疑、反问;迁移就是关注知识、方法的纵横联系,将知识、方法与生活实际、学科思想、学科素养联系起来。

二、变线性思维为立体思维

线性思维是指一种单维的、定向的、视野局限、思路狭窄、缺乏辩证性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上表现为预设立场,线性推进。

一个教师在讲授正方体的展开图这个内容时,让学生动手探究,呈现了很多正方体展开的方式。随后,教师提问:“看到这些展开图,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开始讨论起来。一个学生说:“我想知道总共有多少种展开方式。”这就是教师预设的学生问题,教师不管其他学生有什么疑问,课堂教学就沿着解决这个问题的路线推进下去。研究正方体的展开图,这只是一个极普通的问题,且也不是最好的研究方向。其实学生的问题和疑问有很多,比如,哪6个正方形连在一起不能构成正方体?展开图有什么特征?学生如果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就会有进一步的发现:正方体展开图周长总是14个单位,为什么总是14个单位?用剪刀剪正方体,剪几刀可以得到展开图?为什么?等等。

由此可见,教师如果不是绝对地按照自己的预设线性地推进教学,而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更宽的视野去思考问题,就会衍生出更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探究的效果必然更好。

教师课前都会备课,对教学中的问题、结论等进行预设,这是必要的。但是现实是非线性的、多维的,而不同的学生,其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学习经历有很大的差异。如果完全按照备课时的预设线性地推进,就会失去很多有价值的资源,难以揭示知识的本质,也会禁锢学生的思维。

改变教学中线性思维的状态,首先要求教师深刻把握学科的内容、方法、思想与价值,准确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将教学的逻辑起点放在学生的学上,站在学生的立场而不是教师自己的立场上预设问题。其次要积极引导学生质疑、思考和追问,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正向迁移。

三、抑惯性思维扬创造性思维

惯性思维也称定式思维,在教学上主要表现为过分依赖经验,禁锢于自己在反复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的教学路线、方式、程序、模式,漠视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情景的变化。

教学中的惯性思维现象普遍存在。由于长期反复讲授同样的内容,对教学素材的理解、对问题的结构分析以及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困难、可能提出的问题等,教师都形成了稳定的认知,尤其是曾经取得好的教学业绩的老师,更会强化这种认知。我们不能否定教学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但是,教学最重要的原则是因材施教,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尤其是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学目标发生了变化,完全囿于惯性思维,过分依赖经验,无形中会阻碍教师的思维,使教学思路局限于狭小的空间内,不敢创新,因而教学方法老套、僵化,教学体现出一种匠化的特征。

用创造性思维方式组织教学,要在充分了解教学对象、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和把握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已有的经验,从多角度、多元化、多层次去考虑问题,敢于打破常规,敢于质疑经验,用开阔的视野、开放的思维,基于教学目标和学情,创造性设计教学。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用创造性思维组织教学,在教学行为上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教学创新。一是情景化,将知识与社会生活情景相联系;二是问题化,教学以问题为主导,设计问题链、问题矩阵;三是结构化,拆除章节壁垒,建立知识内部的系统连接和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四是阶梯化,阶梯铺垫,将问题还原至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

应该指出的是,批判质疑、理性思维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科学精神的主要表现。教师良好的思维方式,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改进我们的教学,还可以以生动的方式给学生以思考方式的示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直抵核心素养。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与策略”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XJK17AZXX013)

(作者单位: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第五篇:核心素养下的教与学心得体会(通用)

核心素养下的教与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核心素养下的教与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核心素养下的教与学心得体会1

当下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是我们教育教学实践中最热门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今天,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对中国教育来说,是一件大事:它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也是适应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从根本上来说,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要解决“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这既关系到国家的总体发展,也关系到千家万户和学生个人的成长,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思考。

那么“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我将它归纳为以下几点:

①“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②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③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

④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

⑤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

此外,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核心素养是作为客体侧面的教育内容与作为主体侧面的学习者关键能力的统一体而表现出来的。因此,核心素养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这样一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全新的展现落实在学校教育上来了,需要每个教师去实践,落脚点就在于每个课堂。那么核心素养如何融入课堂教学呢?我想应着重抓好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学习目标需要转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关键能力提高和必备品格形成。这是学生学习素养和关系素养的两个方面。

学习素养包括学习的愿望和主动学习的动机、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其中学习兴趣即学习动机素养又是核心中的核心。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奠定良好的学习素养显然是最重要的任务。关系素养主要涵盖人格与心理、生理以及品质与品德两大方面,前者主要指与自身的关系素养,要求学生能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能自我规划、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品质;而后者主要指与他人的关系素养,要求学生有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有沟通意识和交流能力,有国家认同、国际视野、社会公德、社会责任,能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自觉关心生态与保护环境等。

二、课堂教学方式要情境化、活动化,学会讲故事。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境,如果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境缺失,学生就不能在知识与现实生活间建立起联系。情境化教学是启发引导的必要条件,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也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

在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式的教学方式。例如我校的大河源课程之走进博物馆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等,让学生将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联系起来,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这些活动体现了学科特点,可以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下的培养目标。

三、学生学习方式,要从以往的被动接受型向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转型。

自主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所有的教学必须围绕学生自主学习产生问题、自主或合作解决问题为主线去设计,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知识结构。而学生采用不同学习策略,自主以解决简单问题,合作以解决复杂问题,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每个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完善所需的核心素养。

探究式学习方式是学习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的重要方式。它要求学生必须活学活用学科知识和技能,在运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深入培养各项相关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养成。

核心素养下的教与学心得体会2

目前,基于学科素养的新课程标准修订稿在全国征求意见,这就标志着中国基础教育开始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余文森著作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从理论、观念、操作三个层面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系统阐述,包括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三大主题,旨在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

书中余教授在“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这一主题方面,重点阐述了让核心素养落地的课堂教学的具体路径和方法。策略是从观念走向行动、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操作系统。只有将观念和理论转化为实施策略和行动方案,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落地。因此,本主题是全书的重心和落脚点。静下心来细细思考,作为一名社会学科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怎样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社会学科核心素养应该包含哪些方面。

一、语言能力:在社会情境中借助图片、案例、材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和情感态度的能力。

二、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文化意识、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

三、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

四、学习能力:指主动拓宽学习渠道,积极调试学习策略,努力提升学习效率的意识、品质和潜能。社会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的关系为:知识能力是学科基础、文化品格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我认为,让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重点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四方面的意志品质:

一、主动与进取:对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和持续的兴趣,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成就动机,能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语言运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二、监控与调整:能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情绪进行自我监控和有效管理,面对学习困难能够自我激励、自我调适,适时反思和评价学习效果,并对学习目标和方法等做出必要调整,主动适应,坚持不懈。

三、选择与获取:利用课内外多种学习渠道特别是网络资源,获取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并结合学习目标对信息资源进行选取和整合,广泛涉猎,有的放矢,既勤于学习,又善于学习,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四、合作与探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敏锐观察语言现象和语用规律,能从多角度、新视角去观察和理解历史现象,尝试用新思路、新方法去解读和评判多元化现象,勤于思考,探异求新。

核心素养实则也是潜移默化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吾日三省吾身,课堂教学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体现人文性的教学,科学性的教学,发展性的教学,真正让核心素养落地,促进学生智慧地成长。

核心素养下的教与学心得体会3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而好的教师不但拥有深厚的知识底蕴,还要有丰厚的文化素养。素养和知识有什么区别呢?素养来自于知识技能,又高于知识技能,素养是智慧,是文化,是精神。而教师的核心素养包括学科素养和教育素养。

有学科素养的教师一定痴迷和深爱所教学科。有了这种痴迷与深爱,他会主动学习学科知识,钻研教材,博览群书,努力开拓知识面,深挖知识层,不断把知识扩展和深化。他咀嚼吸收其中的精华,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并且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积累智慧,迸发教育学灵感,形成教育素养。

我最开始从教时,觉得编写教案的人很优秀,他们往往能够抓住文本的核心问题,巧妙设问,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去解读、探究文本,而我竟什么也看出来。随着工作时日的增加,我也慢慢积累了经验,当然这也得益于对教材反复研读,积极吸取他人经验,再结合自己的体悟日积月累而成。

譬如这学期我们学习选修教材《外国文学》这本书,这本书每一单元有一个主题,这些主题都是小说的基本要素,也是我们在做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经常碰到的概念。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叙述”,包括叙述角度,叙述人称,叙述腔调和速度控制几个概念。如果在以前我总是着重讲解本单元的第一课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而让学生自己读读《墙上的斑点》和有关话题“叙述”的理论性文字。但今年再去教这单元时,我把重心放在了主题“叙述”上,而把《桥边的老人》《墙上的斑点》作为例子去解读,这也符合编写者的意图。除此之外,我还选取了《伊索寓言》中《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让学生分别从狐狸和乌鸦的角度采用第一人称去叙述。学生对这个拓展的问题兴致很高,演绎了不同版本的《狐狸和乌鸦》,有的甚至改变了叙述腔调,加入了网络文学中“快穿”的手法,还让乌鸦角色崩塌。学生们的表现令我惊异,而我也相信,通过这次训练他们一定深刻的理解了什么是叙述角度,叙述角度的改变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之所以前后教学的理念发生变化,我想这得益于这几年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听教学名家的讲座,知识视野开阔,对教材的把控上也更容易高屋建瓴,解读教材也就更深入。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选出最重要的来讲。”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当博览群书,广泛吸取营养,才能厚积薄发,收到让学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奇效。

核心素养下的教与学心得体会4

核心素养是现在教育最热门的话题,近期阅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这本书。让我对素养教育又多了更深的认识。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有力地回应了新时代的呼唤,也为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全书共分为三篇内容,分别论述了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教学观怎样建立,以及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

核心素养究竟如何落地?课堂教学怎样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本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入手,从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内容出发,系统回应了这些问题,并重点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阐述,并提出核心素养导向的六大教学基本策略:整体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动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义化策略。

因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学是为了学而教的,是为了学生学会学习的,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为了发展学生为适应社会变化终身学习而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诉求,也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在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关系的论述中,作者提到,核心素养相比三维目标,更加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也就是说,核心素养更关注教育的内在性、人本性和终极性等方面。另外,核心素养是来源于三维目标又高于三维目标的,是学科教育在高度、深度和内涵上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核心素养更多意味着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又一次根本性转变。

那么怎样在我们教学工作中体现出核心素养呢?

通过学习,知道在教学培过程中,注重文化对学生的熏陶,还得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的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可从以下方面在在教学工作中体现出来:

第一、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二、在课堂内充分体现出“情感课堂”。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是不可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

第三、传授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给学生一个交流,开放式的课堂。课堂以学生为主题,那就尽量给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让学生真正实现“学会学习”这个目标,需要让学生尽快转变学习方式,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三种方式,指导学生自己先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牢固掌握知识。学生在自主探究式学习中,可以实现能力的发展,增强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注重积累,海量阅读经典书籍。通过大量、广泛的阅读,积累优美、新鲜的语言材料,并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中华传统经典作为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不仅内容源远流长,同时也有精辟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每篇文章都如同一面镜子,能够将社会生活反映出来,映照着学生的心灵,并启迪学生的心智。

总之,课堂教学变革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切入点,突破点和成长点,只有聚焦课堂,才能真正让核心素养落地,促进学生智慧地成长。关于核心素养教学观的重建,我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这本书我还需要细细品阅,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核心素养下的教与学心得体会5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回答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看得出来,学校教育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场所之一。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有机无缝的链接,共同努力来完成!

我认为在学校里,核心素养要依靠学生在教育环境中慢慢地养成,是一个滋养的过程,重在潜移默化,不留痕迹的引领和助推。学生的周围是老师,老师们的素养在不断的影响着、引领着学生素养的`形成,因此学校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关键的一个环节是教师素养,教师就应该成为核心素养的标杆和引领者!毕竟老师们的一言一行总会种植在学生的记忆中。而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作为老师的我,就一直在掂量:我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马?好像不全是,有缺项!所以要想在学生核心素养上能够起到引领作用、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自感还要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做到终身学习,学到老,活到老!目标就是以身作则,事事处处为人师表。从此希望自己成为这样一个教师:“一个有情感、有态度、不一定完美的我与一群同样有情感、有态度,不一定完美的学生之间的学习交往。我将自己置身学习之中,把学生‘代入’共同学习的状态,我可以有情感表达,可以有质疑和追问,更可以坦言自己的未知,甚至求教于学生,只有这样以学习共同体身份出现的最本真的我,才会真正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发现学生!”我非常认同这个说法。有资料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有15%―30%左右与教师的知识传授有关,其余大部分都取决于非知识层面的因素。如教师的情感、格局、胸怀、视野,看待事物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方式,都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说谁带的学生像谁,验证了这一点。因此,学生在学校阶段核心素养的形成,就与他所经历的老师们的素养有着极大关联,每当会想到自己的老师,留存在脑海中的往往是他的音容笑貌,他的经典桥段,他的为人处事和他的治学态度等,而他所教授的知识不是印象最深的。这些老师的素养的集合,不就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素养的建立吗?

核心素养内容丰富,要想全面培养就要做到不管哪门学科都不能以培养某某家为教学目标,而是要培养合格的公民为目标。比如我从事的生物学科,不为培养生物学家,而要通过学习生物学,能给他们留下什么印象,给予他们相应的生物学能力来适应社会,实现这一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贡献。

基于这个想法,我在生物学科上做三方面的努力来培养初中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一、在具备生物学常识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态度。

通过学习了解人体的结构和生理特点,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自身的生长和发育过程,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所以一般情况下,我比较自信于自己教过的学生,在对于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能够有正确的认知,做到必要的防范。我们清楚,生物学知识只是知道是没多大用处的,要想变成相关的能力则要通过讨论、亲身体验才可以练成。所以在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数学知识。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D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

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意识,讲一些数学的发展史,多参加数学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它。

下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构建的教与学方式变革初探[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构建的教与学方式变革初探[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转变教与学方式构建高效课堂

    转变教与学方式构建高效课堂 教研处 杨献平在本学期初召开的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工作会议上,刘校长要求大家本学期要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主要内容开展校本研究。对如何打造高效......

    浅谈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浅谈信息技术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大连34中学 吕肖博 生物学科的教学不仅注重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还要强调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

    着力提升核心素养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着力提升核心素养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随着时代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面临着更大挑战。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

    高中化学教学如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高

    高中化学教学如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高 绍兴市柯桥区钱清中学 孔晓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要求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学科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这也是素......

    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变革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变革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变革心得体会1 学校组织阅读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该书作者余文森教授是教育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

    核心素养从思辨走向教与学专题作业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谈谈你是如何(或打算)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的? 答: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单一的、以语言知识传授为主的“输入式”教学,代之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输出式”......

    中学英语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改变教学方式5篇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如何转变教学方式 陈华伟 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观念开始不断更新:英语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

    分层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分层教学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燎原中学王淑艳 2016年,北京大学徐凯文博士调查发现,30.4%的北大新生厌恶学习,存在“价值观缺失导致的空心病”。北大这个样,其他学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