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英语阅读与学科整合

时间:2019-05-13 01:38: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研究报告英语阅读与学科整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研究报告英语阅读与学科整合》。

第一篇:研究报告英语阅读与学科整合

附件3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6年课题

《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整合教学的方法研究》

研究报告

河南省济源市沁园中学 主持人:王荣霞

课题组成员:李火生;杨蕊;王志琴;苗艳;翟静

摘要:本课题在重新审视英语阅读和写作课堂教学现状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阅读与写作整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多而杂”的阅读训练和写作指导,最后达到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联动,形成阅读与写作的良性循环,从而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师结合教材单元话题,在活动形式、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方法指导等方面进行系统探索。在积累、模仿和分享的进程中,让学生参与、体验、感受,获得成就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英语写作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课题组编写了《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校本教材,发表了多篇教学论文,全组参与市级以上课改经验交流会,整体提升了教育科研水平。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整合教学;方法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概念的界定

阅读和写作,是英语教学的一体两面,两者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阅读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写作素材,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累词汇,掌握句法,学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写作技巧。写作,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是用语言来表达思想,传递信息,把思想转变成文字符号的过程。

“阅读与写作整合教学”是指教师先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教学,充分利用英语课本或课外阅读材料,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并以此作为写作的基础,进行同步的写作教学。把阅读和写作进行整合教学,由读导写,由写促读,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输入(language input)到语言输出(language output)这样一个技能的转化。一方面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到文章的构思与结构并得到写作的素材,为写作教学铺就一条捷径;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写作加深对所阅读文章内容的理解,拓展思维空间。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联动,形成阅读与写作的良性循环,从而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方法”是指对手段的选择性思考,教学方法就是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手段。本课题的提出旨在重新审视英语阅读和写作课堂教学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依托我校目前开展的英语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多而杂”的阅读训练,即结合教材单元话题,补充信息密度高,语言知识丰富,题材广泛的阅读材料,进行写作指导,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将阅读成果转化为写作成果,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二)课题的提出

1、现实依据:

我校是一座新建学校,也是目前全市规模最大的一所市直初级中学。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的导向,大批农村山区的学生、教师涌入城市,我校也相应成为其落脚点。因此,学生程度参差不齐,教师素质千差万别,这给学校的整体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从我校教师教学现状来看,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①观念陈旧,没有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在人教版2011新课标教材编写上的指导思想,不懂得利用课本资源巧妙地引导学生去说和写;②写作教学“有名无实”,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和交际性,课堂演变成讲解范文、背诵范文的教学模式;平时练习较少或者基本不练,寄期望于学生考前临阵磨枪,考试时依葫芦画瓢。③训练缺乏科学性,重视语言文字的讲解,而忽视创设情境,没有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④ 忽视写作批改,单纯的依赖教师批改和语言错误的纠正。学校规模大,学生人数多,教师工作量重。每个老师每天要批改近百本作业,教师批改也多采用“结果批改法”,评语单一,收效甚微。作为一线老师,教学任务重且课时少,传统教学过于重视学科本位与语法教学,从而忽略了英语写作教学,且没有摸索出适合写作的教学的模式。

从我校学生写作的现状来看:中考英语作文分值15分且命题越来越多样化,而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较低,普遍存在畏难情绪,作文失分率较高。具体存在以下问题:①不认真审题,忽略题目要求,主题跑偏;②内容空洞,机械模仿例文,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③句式语法错误,用汉语思维方式造句,词序语序混乱;④时态人称使用发生偏差;⑤没有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

2、理论依据:

人本主义认为:人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塑造自我、愉快学习的过程。学生自身具有学习的能力,当学习符合学生自身的目的时才会有意义,当学生负责任地参与学习过程时,就会促进学习。涉及学习者整个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学习,同伴学习和小组学习可促进学习。人本主义的中心点是教师应当以所教对象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特点为基础组织课堂教学,应当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的计划、实施和评价,充分发挥学生为自己学习负责的自主意识,创设一种宽松、民主、融洽的学习气氛。

过程写作(Process writing)是近年来受交际语言教学思想影响流行于西方教育系统(从中小学母语写作到高等院校第二语言)写作课程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法认为写作学习应当与学生的人生经验发生联系,成为一种有意图、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强调任何写作学习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其教学侧重点由传统的篇章结构、语法、词汇,转向了对于写作内容及写作过程的关注。

(三)课题研究现状及创新程度

1.课题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语言学家们就对读和写的相关性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认为,写作和阅读是编码和解码的过程,读写都是对同一书面材料进行积极的思维加工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语言行为理论认为,作为接受技能的读和作为运用技能的写分别负责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这两项技能通过具体的言语产生互动,达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信息传递.20世纪80年代,国外研究者尝试运用分析性阅读的方法教写作,尝试在写作教学中从分析语篇的写作技巧入手,通过强化读写知识,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尝试在写作课上采用语篇互动,实现由读到写的顺利过渡。进入90年代,读写任务从教学的实验研究开始,使读写技能整合教学在教学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并且其评价研究也初见成效。

在我国,很多学者也提出阅读教学与写作整合教学的研究,比如:最早在我国提出“阅读-讨论-写作”综合教学法的刘上扶先生,他认为英语写作教学应着眼于阅读、讨论、写作贯通起来;著名的英语教学专家王蔷教授也是语言技能整合教学的倡导者和支持者;陈立平在阐述写作与阅读的关系时,也不止一次的提到阅读与写作是两个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过程,阅读是写作的前提与基础,大量的阅读才能内化为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阅读与写作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现阶段,阅读与写作的整合教学,符合初中英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要求,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阶段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初中英语教学的实效,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在理论技术指导下,探索出一条新思路,解决我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英语课程改革和英语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

2.课题研究创新程度

创新点:(1)阅读与写作整合教学主要想从本届七年级学生开始试验,因此《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校本教材在编写时遵循教材阅读文本与课外阅读拓展相结合的原则,即课内学什么课外读什么,使学生把课内知识在课外阅读时得到消化吸收,然后再通过课前三分钟英语演讲把学习所得用语言形式呈现出来。经过实践,此种方法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已初见成效,初步改变了长期以来单一的、被动的英语学习方式。通过写作训练,学生初步提升了发现英语问题、提出英语问题、分析英语问题、解决英语问题的能力,提升了英语知识迁移、动手实践的能力。

(2)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通过每位教师自身的努力,主动学习理论、在实践中大胆尝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专业素质。另外,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注重积累心得体会,并积极撰写案例和论文。教师围绕课题,深刻全面理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分析阅读话题、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积极构建多样化的新型教学模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感而发,随时定格案例、升华认识层面、对英语科学方法掌握和探究活动质量进行评价。(3)活动展示,让学生体验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学生能力展示不仅是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检验方式,也是教师课题研究的主题要求和终极目标。搭建学生交流平台,把学生推向能力展示的前沿阵地,不仅让他们感到有用武之地,而且使学生略知了一点英语新课程改革理念,和教师更加心贴心沟通、零距离交流。英语社团活动作为新生事物,是英语课堂的有效延续和拓展。我们以社团活动为引领,通过形式各异的活动设计,如:美文赏析、写作实践、节日手抄报等,让学生来展示自我,从而体验学习英语的成就感。

(4)发挥教研辐射作用,促学校科研整体提升。我校英语组有36名教师组成。虽队伍庞大,但在全市知名度不高。2016年春,经过组内大讨论之后,大家认识到失败原因,决定从磨课研课开始入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平常每次教研备课中都相互讨论、相互借鉴,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很快扭转不利局面。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2016年5月,在市初中英语复习研讨会上,九年级教师李火生老师做了一节英语作文教学研讨课,引起了与会老师的关注与好评。经过教研组的一再听评课后,李老师又代表我校在全市进行了关于英语写作教学的经验交流,获得专家和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这是我们教研组迈出的第一步,同时,英语组课题驱动,几个省级立项的课题形成联动机制,课题组成员带领同事,用理论指导实践,克服盲目性,增强科学性。2016年11月,在济源市初中英语优质课大赛中,我校翟静华和李静静两位老师又双双夺魁,获得市一等奖。我们的做法受到了学校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其它学校也纷纷前来参观学习。这不仅促进了学校英语教学组的凝聚力,也提升了学校的内涵发展。本学期我们将以本课题研究为契机,以英语课程建设为目标,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研讨英语阅读与写作整合教学的几种常见课型,形成基本模式,全校推广。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英语课程改革主要是课堂教学改革,而课堂教学改革的主力是教师过去的写作教学通常是读写分离,基本上是孤立地教授写作方法,导致学生缺乏写作的整体基础和写作思维的经常性锻炼,写作课变成了对词语的重新讲解,而没有解决学生写作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对文章主题、篇章结构、段落结尾的总体思考、逐次分解和合理安排。本课题的最大价值就是将读和写紧密结合起来,以读促写,以写带读,具体说就是通过阅读培养语感、通过语篇分析培养建构篇章的能力、通过写作层次训练培养写作能力。这样既能从更高层次上对阅读材料进行准确、深入的理解,又使每一篇阅读材料成为学习写作的良好范文,从而保证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有充分的写作模拟训练。不但强化了语言本身的整体性,缩短了语言知识和应用能力之间的距离,而且在阅读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学到的语言知识、语法规则等形成了一种迁移能力,使得学生把写作变成表达思想的自然愿望,变成顺畅地传达思想、感情、见解的行为,而不再从心理上畏惧写作,不再把写作看作是被动应付的苦差事。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都可以从根本上强化学生的英语写作技能训练,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对象

刚开始我们把研究对象确定为参与课题研究的六位老师所带的12个班级,共724人。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沁园中学全体英语老师的观摩和吸收,他们都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教研组长李小平的积极倡议,包组领导李静静在全市观摩课的成功的实践,都对课题颇有影响,阅读与写作整合教学课正在全校稳步开展起来。

(二)研究目标

1.研究新教材,立足课堂教学,创新实践阅读与写作整合教学的方法,探讨出适合我校的、高效的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的课堂模式。

2.依托我校开展的英语社团活动,引领学生进行“海量阅读,”选择体裁新颖,文化内涵丰富,贴近中学生生活的阅读文章,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同时,在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的基础上,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训练写作。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学校英语教研组全体教师学习新理论、接受新事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深入探索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课堂教学规律,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提升,适应现代社会对英语课程的要求,提高本校教师英语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三)研究内容

1.通过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出制约我校学生整体写作能力滞后的原因,写出对策思路,形成实施方案,诉求理论指导,分解研究任务。2.通过不断地教学实践探究,总结出一套适合我校校情的、高效的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既有统一要求,又有个性特点,对教师有效开发和利用英语课程资源起到示范作用,并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存在状态。

3.依托课外阅读和社团活动,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源,培养学生英语写作的兴趣;研究写作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将阅读技巧运用于写作之中。要确立新的教材观,实现教师从理念到行动的改变,需要对英语阅读案例的功能和作用进行提炼。

4.打破以往的“老师一人定分数”的作文批改方式,探索出更行之有效的批改评价机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报刊书籍和网络中搜集、整理有关阅读与写作教育教学理论及实践经验,认真学习总结,结合我校实际和学科教学实际,探讨学科课堂创新教学策略。

2.调查问卷法: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学生写作状况、对写作的认识、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了解写作教学中的困惑。

3.对比研究法:在教学过程中,对所教两个班进行一个学期的实验研究,一班采取传统写作教学方法,一班采用阅读与写作整合的教学方法,比较学生写作态度和写作能力的变化,发现差别。

4.教育反思法:要求教师不断反思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5.案例分析法:运用案例法对学生的指导及收获做具体分析,对比较典型的写作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罗列有效的、可操作的写作指导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准备阶段(2016.04--2016.09)

(1)成立课题组,初步确定课题研究方案,确定人员分工。

(2)查阅书籍、网络上有关英语写作教学的观念理论以及教育家对这方面的阐述,为下一步课题研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3)利用教研活动和课余时间进行理念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共同研讨课题的进展,探讨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沁园中学云平台,上传自己的心得体会,互相交流。

2.实施阶段(2016.09--2017.03)

(1)教师方面:

①制定调查问卷,确定实验班级,收集原始调查材料,完成本校英语教师和学生英语书面表达写作的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以及学生的写作现状有一个全面和客观的了解并完成调查报告。针对教师的问卷,主要侧重于教师对学生写作训练的做法、对本课题研究内容的理解和看法及教师对阅读与写作整合的评价意见。针对学生的问卷,主要侧重于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困惑及原因、对阅读教材的兴趣和选择等。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统计,发现学生对英语阅读话题的选择比较宽泛;发现教师对阅读与写作整合教学倾向性更强,但也提心吊胆,害怕失败。

②分年级筛选、整合单元话题,精心挑选阅读素材,编织成册,形成高质量的校本阅读教材。尽管我们也受到教学设备、师资力量、教学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但我们课题组成员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围绕研究目标,分头行动、系统整合,使理论知识和教学水平都达到一个较高水准。

③设计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利用文本典范,围绕中心话题,让学生在课文阅读之后借助读的训练,逐步“写”好文章。通过集体备课、教师座谈等形式,立足于教学实践,从教学设计、教师的教法方面入手在研究中总结经验,编写教学案例,制作课件,上好公开课,写好自己的教学反思。组内人员积极听课定期研讨,并撰写自己的听课反思。课堂教学作为阅读与写作整合教学的主渠道,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认为实用性很强,大家尝到了甜头。

④积极开展好英语社团活动,有效进行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整合,开办美文赏析,写作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模块活动,定期举办英语写作比赛并进行展示。

⑤形成并确立阅读-写作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流程和模式,依托课文教材,依托教学现状,总结成败和得失,上升到一定理论水平,撰写论文发表或者获奖。

(2)学生方面:

①以“快乐阅读”为理念,以校本教材为载体,让学生进行海量阅读。要求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语境中理解单词,让单词在具体的语境中活起来,使阅读语篇得以高效利用。在阅读过程中,初步发展了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

②读说引领,写作后行。以读促说,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从读中感知写作的方法技巧。精选各种文体的若干范文,让学生们背诵模仿,并分析他们的篇章布局和遣词造句。以说促写,要求学生每周背诵一篇优美文章,做好课前三分钟演讲;通过师生的交谈、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确定写作框架,并丰富习作内容。

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一定的应试技巧。针对议论文、记叙文等不同题材,运用限时训练、模块训练等不同训练方法。升学率和考试成绩是学生、教师和学校都比较重视的一个因素,本课题的研究与应试并不矛盾,反而与之结合更为紧密,相互促进。

④依托国家传统节日或学校特殊活动进行专题阅读,并用手抄报的形式把呈现出来。

(3)批改评价方面:

探究行之有效的批改评价方式,采取过程性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

“多读、多写、多改”,教师应强化学生的修改意识。修改过程可以使学生发现初稿中结构不够严谨、选词欠佳、语法或拼写错误等,以便在今后的写作中得以避免。修改可以采取自改、互改、批改等形式。在学生自己修改习作之后,交给其他同学评阅,最后教师批改,并选出若干篇佳作,分析其优点,同时,对于较差的作文指出问题之所在。这种反复修改的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对作文的鉴赏力以提高写作能力,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使学生较快地掌握英文写作的特点和方法。作文批改是英语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了解英语写作教学取得何种效果的重要判断之一。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是教师全批全改,精批细改。此种批改方法看上去教师很认真,工作很细致,但是,通过实践证明,它不是一种好方法,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种批改方法很容易造成教师包办代替,影响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用了先小组互评(要求一篇作文至少两人批改、评价),让学生把基础性错误先找出来,然后作者更正,更正完之后再交给老师批改、评价。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写作、批改的积极性又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经过实践证明,这可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3、总结阶段(2017.03-2017.04)

在实施阶段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合课题研究,汇编优秀教学设计、案例、论文和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形成课题研究的总结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研究成果

1.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校本教材已编辑成册,并与2016年11月初开始在七、八年级正式使用。这套教材,能帮助英语教师不断提升获取英语教学信息的能力,以便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2.英语阅读与写作课课堂教学模式已经确立。与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的学校课程建设相结合,经过课题组成员的不断实践及与学校英语教研组成员的不断商讨矫正,最终确立了沁园中学英语阅读与写作课堂教学模式为:

StepⅠ Pre-reading 1.Lead-in 2.Brain Storm StepⅡ While-Reading Task 1: Fast reading(具体任务设计随意,可圈词语、可完成表格、可回答简单一两个问题)Task 2: Careful reading(一般采用分段阅读,分段设计教学任务)Task 3: Retell the passage(retell 的形式不限,可根据提示词复述、可根据思维导图复述、可综合理解复述,也可转述)StepⅢ Post-reading(一般分两步:先口头表达,再笔头练习,如先do a survey再give a report)

在2016年11月下旬济源市教学研究室举办的初中英语优质课大赛中,我校李静静老师运用此模式讲的阅读课荣获市英语优质课一等奖,受到上级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

3.2016年3月,杨蕊老师的课例《Unit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Section A》在国家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被评为“优课”。

4.2016年8月,杨蕊老师所讲的《Will people have robots?》获市优质课一等奖。

5.2016年8 月,翟静老师的微课《过去完成时》被评为学校二等奖。6.2016年8 月,王荣霞老师的微课《简单句的五中基本句型》被评为学校二等奖。

7.2016年8 月,王志琴老师的微课《明辨四“花”》被评为学校二等奖。8.2016年2月,王志琴老师的微课《感叹句》被评为学校一等奖。9.课题组主持人王荣霞老师与成员李火生、杨蕊老师合著的论文《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整合教学的方法尝试》在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中国外语学习研究会主办的《课程教育研究》杂志2017年2月刊发表。

10.课题组成员翟静老师独著的论文《初中英语与写作整合教学刍议》发表于《读者文摘》2017年第1期。

11.在2017年3月济源市教育学会组织的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并有多篇论文获奖:李火生老师撰写的论文《整合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的策略》荣获一等奖;王荣霞老师撰写的论文《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整合教学的方法研究》荣获一等奖;杨蕊老师撰写的论文《初中英语写作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荣获一等奖;翟静老师撰写的论文《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整合教学刍议》荣获二等奖;王志琴老师撰写的论文《阅读策略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英用》荣获二等奖;苗艳老师撰写的论文《提高初中英语写作技巧的研究》荣获二等奖;

(二)影响及作用

1.利用课内、课外阅读材料进行有效阅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猜词能力。自从本课题研究实施以来,我们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人手一份的英语学习报和课题组成员精心编写的《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校本教材,让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要求七年级学生在阅读时遇到生词先不要去查找词义,要根据文章前后句子意思去猜词义。经过一学期的锻炼,多数学生已经具备猜词能力。

2.改善了多数学生畏惧写作的教学现状。多年来,英语写作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顽疾,也是中考学生失分比较严重的题型。一提到写作,多数学生存在畏惧心理,他们不能写出结构完整、语法无误的句子。经过一年来的研究实践,我们采用“低起点重基础”的方法,(即读什么写什么,把读的句子用到写作中来)对所选试验班级的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这样使多数学生不再畏惧写作,写作上化难为易。

3.以活动增强英语阅读的趣味性。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课题组老师积极商讨,并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组织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一年里,我们组织了单词比赛、课前演讲、英语手抄报、写作比赛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英语阅读的积极性。

4.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我校虽是市直属初级中学,办学规模也是全市最大,但学生来源复杂,教师自身素质差异较大,英语教师教学方法相对陈旧,以至于学校整体英语成绩不是很好。在课题组成员的带动下,教研组长带领校英语教研组的所有成员认真分析、积极探索、不断研课磨课,终于使学校英语组走出了低谷,取得了阶段性成功:在2016年11月举办的济源市初中英语优质课比赛中,我校李静静、翟静华老师双双获市一等奖;2017年3月10日,李小平组长在2017年济源市教研论坛交流会上作了《凝心聚力共成长》的经验报告;在2016—2017学年济源市初中优秀教研组评选中,沁园中学英语组金榜题名。

五、结论与讨论

对于新课标初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并不是最根本的问题,最根本的是学生们能够相对独立地进行英语的阅读与写作,并在中考英语中取得好成绩,更为学生在高中全面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奠定坚定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课堂写作教学通过阅读与写作的整合,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汇,掌握句法以及学习布局谋篇的技巧,从而在整体上吸取文章的精华,获得了英语写作的方法和策略。课外阅读拓展活动,拓宽了学生英语学习的途径。创新了批改评价模式,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提高了英语写作的反馈效率及效益,更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提高了写作能力。正如《新课标》指出的:“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学习和使用教材获得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创造条件”。由于时间仓促,加之对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不够,我们在与课内阅读材料相配套的文本筛选中、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以及作文的评价方面肯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不过我们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逐步改进和完善。

六、主要参考文献

[1] 刘上扶.1998英语写作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 朱爱利,浅谈初中英语范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整合(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07)

[3]凌冰.英语教学改革中读写教学创新之探索[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4]谢莉萍.读写结合法是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途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年10期

[5]谢薇娜.谈阅读与写作的交融性[J];外语教学;1994年04期

[6]陈立平;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看写作教学中的范文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04期

[7]朱秀全;从写作和阅读的关系看写作对阅读的影响[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杨谢友,依托课文阅读素材,提高学生写作能力⑴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0(03)

第二篇:英语学科与创造性思维

英语学科与创造性思维

王高祥

外语是工具,而且是项极其重要的工具。不管是从事科研、外贸工作、教学,还是参加国际性会议,同外国进行文化交流等等,都需要这个工具。各种外语都有它的不同用途,但放眼世界,就会发现英语比其它外语更为通用。古今中外,精通英语的大师都有着各自的亲身体验且做出了精辟的论述。

一、名家论英语学习

精通英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多种外语的翻译专家陈用仪先生指出:“以逻辑思维来指导外语学习,学习事半功倍。我在自学外语中,逐渐培养一种处处于逻辑和事理为准绳来分析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的习惯。即使语言习惯脱离了逻辑事理,也努力测定其‘差距’,探索其由来。印欧语言动词体系如此繁杂,它的时态和体貌问题,如果不从动词本身的瞬时性或延续性、动作性或状态性、时间与时段方面来分析综合,光凭直觉,是难以保证正确掌握的。”(1988)

叶君健先生谈自己学英语的体会时说:“我不是从小就在英语环境中长大的,而开始学习这种语言时年龄已经相当大了,得用理智去学,以便在较短的期间内就能掌握英语的规律。因此我不能一开口或一下笔就本能地讲出或写出英国人的惯用英语。我的英语是通过理智和逻辑思维,按照英语的语法规律,在大脑里临时组成的。”“我想着重地再说一句,要理解读物,要听懂外语,要讲和写得通顺,还必须运用理智和理智的思维!”(1988)

朱光潜先生曾深有见地地说:“肯用心思考,才会发现自己的难关或暗病,也才会设法去克服它。语言和思想总是一致的。大多数语言上的毛病,穷到究竟,都是思想上的毛病。由于思想懒惰,就造成思想的混乱;由于思想的混乱,就造成语言的混乱。”“要自己就问题思考一番”。(1979)

崔金戎先生说:“语言学习是培养理解、表达的技能与艺术修养的问题,它不是单纯的知识问题。不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多译,不五官并用并以脑为主导是不能多快好省地掌握外语这一 技能的”。

杨岂深先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有力地倡导五字学习法:猜、查、问、记、练。

著名理论遗传学专家吴仲贤,精通英语,曾说:“怎样才叫学好英语呢?简单地说,就是要能够很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并且足够熟练地运用英语,清楚、有力,而又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

张今先生在大学只读了一年,就参加了革命,从事翻译工作。他说:我是怎样开始研究起句型转化问题来的呢?这要归因于一位医生朋友的启示。在我们共同研究英语基本句型的时候,他用一些符号和小人图像来代表这些句型,由此启发我把主语、谓语动词、宾语等语法概念同行为主体、行为、行为客体等现实生活概念区别开来,研究其间的相互关系。这实际上也是研究各种句子成分之间的转化现象和各种句型之间的转化关系。张今先生深有感触地说:要想学好英语,应该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英语的中级和高级阶段,严密的逻辑头脑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英语学习的本质

人为万物之灵,首先是因为有语言。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和认识得以形成体系并不断发展和成熟的工具,更是高效率的学习与创造的工具。语言是一种能力,语言能力是人的最重要的能力。一个人通晓的语言越多,其能力就越强。所以学习英语,就意味着增强能力。学习英语不仅可以增强信息沟通和知识交流的能力,还可以增强思维能力。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它们所体现的思维方式各有千秋。要真正学会英语,就要深入体会用英语思维的特点,也就等于掌握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学习英语的表层价值是掌握新的交际工具,而其深层价值是增添新的思维方式,提高思维能力。

神经生理学、言语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已经揭示出,人如果只学习母语,则主要动用和开发大脑左半球,而如果再学习外语,则大脑右半球就会得到启动和开发。既然学习外语可以促进大脑右半球的开发,那么英语学习就应具有开发智力的价值。当代几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都是精通英语的科学家。

学习英语,首先要认识英语学习的本质,即英语学习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性质活动。英语学习的本质离不开语言的本质,乃至 人的本质。英语学习的本质缺点是动脑不够,食而不化,即使英语说得比较流利,但却是有口无心,属于说什么就说什么,而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会说什么,说的不是自己的话;想说什么说什么,说的才是自己的话。前者无内容,后者有内容。二者之间有质的不同,而差别根源就在于是否动脑学习和使用。动脑学习,才有真正的效果。

心理语言学家曾做一项试验:把学习者分成三组,给一定数量的生词进行学习。三个组所记的生词是一样的,但接受的任务不一样。第一组的学习任务是尽量地记住这些词;第二组的学习任务是尽量地用各种各样的标准对这些词进行分类;第三组的学习任务是又尽量地记,又尽量地分类。在三个组进行了同等时间的学习之后,进行了记词测验,其结果是很引人注意,也很有趣。第一组所记住的词反而不如第二组记住的多,第三组所记住的词和第二组记住的相等。试验表明,简单的记忆学习,其效果不如复杂的思维学习,单纯的记忆活动虽需动脑,但其深度和广度却远远不及思维活动。由此可见,英语学习所需要的不仅是一般大脑活动,而且是更高级的大脑活动,特别是创造性思维活动。英语学习的科学试验与实践表明,一般的英语学习效率可以成倍地提高,关键在于英语学习要按大脑的活动规律进行。在英语学习中,如能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配合使用,则能使大脑所接受的刺激经常变化,使大脑总是兴奋状态,学习才有高效率而言。

中国人常说,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习英语也是如此。对于英语学习行动要思考,进行周密的思维,而首先需要的就是涉及英语学习效率的思维。英语学习效率思维应该一方面着重外在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不能忽视内在的心理活动,内在结合。在英语学习活动过程中,是词、句、文的学习,还是语音、语法、语义规律的学习,在首次学习时,学习者都不要只是被动地接受,而要主动地对所接受的进行智能加工。这种加工可以是进行新的概括,促使对词和句重新分类,如大胆试用构词规律构造新词,或试用句子模式造句,以及活用课文结构作文。只要在首次学习中,开动大脑,进行思维,在接受中有所创造,学习效率就会提高,记得活,用得活,死记变为活记,模仿提高为创造。

三、英语学习与思维训练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Howard Gardner 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对世界各国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多智能优化英语课程教材教法,发掘每个学生的语言天赋,使所有学生都能发挥最佳智能优势,使英语学习效率提高3-5倍以上。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视觉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人际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我认识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然观察者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每个人各项智能的发展却表现出不同的优势或优势组合,如果每个人都能用自己最擅长的智能强项或强项组合来学习课程,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英语学习中进行的思维训练是和语音、词汇、语法,听、说、读、写的发展同步的。学习者的英语水平由低而高,思维训练也由简而繁。如在学习的初期和中期,写作或作文带有模仿性,所以思维训练是以求同思维或同向思维为主,而在学习的后期,写作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训练自然也就应顾及到求异思维或逆向思维。同样,在学习的初期,阅读以精读为主,思维活动突出分析,而以后泛读量越来越大,在思维活动中综合也就越来越突出。只要系统地进行思维训练,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思维水平也会提高,思维能力会越来越灵活和全面,在英语学习中,在注重听说读写的同时,再多背、多思,持之以恒,就会功到自然成。

思维训练是在思维活动中实现的。英语学习要系统地进行思维活动,系统地进行思维训练。思维活动和训练的系统性,首先表现于对语法、词汇和语音的系统思考。思维训练的系统性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把英语同汉语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比较,区别异同,这是吕叔湘先生大力提倡的一种英语学习方式。除了运用思维系统地进行英汉的比较之外,还要进行英语内部的词汇之间、语法之间和语音之间的比较。语言是一个系统,通过比较而把所学的各个部分、各个项目、各个词句联系起来,既便于记,又便于用。

四、中学英语教材分析

现行教材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充 分考虑到了中学生所关注的人、事件和事物,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话题内容,提供符合真实生活的输入信息,激发学生参与真实语言活动的动机,引导学生做真实的事情。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本套教材对于活动的设计也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单元设计了相应的结对活动和小组活动,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活动,并优化合作学习的活动设计,提供合作学习的语言示范,充实合作学习的真实内容和实施合作学习的行动指导,使教师能够从这些活动设计中得到具体的启示,学生能够在小组活动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做。该教材的设计为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五、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的实施

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才能进行创造,英语学习也不例外。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要对基础知识词、句、篇进行灵活学习,切忌死记硬背。如对英语单词的学习,在完整的句中学习词,理解词义,掌握一词多义,同时利用一定的音标知识来帮助记忆,掌握词的拼写、拼读。当学生掌握单词之后,再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组词造句,进而延伸为联句成文。新旧知识融为一体,初步完成从点到面的学习,让知识更系统化,有利于开阔思路,增强创造能力。

思维的创造性是指在新异情况或困难面前采取对策,并能够独特解决问题。教师有意识地从思维的多向性引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创见。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方式训练。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习思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大胆得出有独特性的见解,在创设情景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自由对话法、看图说话法和故事结尾法。学完Speaking后,让学生自由组合,先准备数分钟,后分组表演;学习Warming up时,让学生看给出的图画,考虑几分钟后自编一个故事;学习课文时,给故事添加合理的结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现能力、探索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发散性、广阔性、变通性品质得到有效的 训练,使学生了解知识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从而为学生能创造性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根本在于创新活动。只有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思维才能一步一步地被激发,运用时才能灵活自如,学生的创造性表达才能被培养和发挥。在英语课中,教师应当教给学生的是一种语言,而不是教给他们关于语言的知识,我们要培养的是使用语言的人而不是语言学家,是能“用这种语言讲话”的人而不是“谈论这种语言”的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主要不是靠掌握语言知识,而是靠语言实践,即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对英语语言进行感受-领悟-积累-运用。因此,英语教师必须确立言语本位的课程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因为提问具有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提供反馈信息等教育功能。挖掘听的内容、创设“看”的情境、丰富“学”的内容都是提问的最佳途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智慧活动的敏捷性、深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是在积极思维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最佳英语学习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挖掘听的内容,培养提问能力。听是对口头信息的接受和理解,是一种培养最基本能力的活动。听的内容有两类,即纯听内容和兼听与看的内容。毫无疑问,后者通过“视与听”双重渠道的信息刺激,加快认识思维反应速度,对语言的接受和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创设“看”的情境,活跃提问气氛。“看”是一种感知活动,是感性语言材料,教师提供鲜明、生动或真实的物、景、人、图画等直观视觉形象的语言材料,让学生进行问答,活跃气氛。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轻松感,在学过一篇很长的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讲一个与课文相关的趣味故事。故事的趣味性,既可以把精力不集中的学生吸引过来,又可以使精力一直过度集中的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使大脑得到短暂的休息。其次,还可运用投影仪、多媒体、电视录像等电化教学设施。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能使教学内容从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像,极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形象,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集中其注意力,激发兴趣,创设一种和谐、轻松、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创新打下感 官基础。丰富“学”的内容,提高提问质量。知识的获得是通过不断地复习、丰富才得以巩固与拓展的。在复习时可通过学生的问答来丰富、巩固及拓展所学内容。

语言存在的意义在于表情达意,相互交流。写作能力与听、说、读三种能力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虽然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对某一方面会有所侧重,但阶段侧重与全面发展不仅没有矛盾,而且在适当的配合下还会相得益彰。大量的听说读能相应地增加学生的语感,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写作能扩大作用语言的范围,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用英语,边学习,边实践,以用促学,学以致用。

在创造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逻辑规律,把知识的逻辑性与学生的认识结构的逻辑结合起来,科学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掌握系统文化知识,发展智力和创造力。现行教材多数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非常贴近。特别是某些对话和课文,仔细揣摩其中的表达方式与自己所了解的汉语有什么不同,再用英语表达出来。亚里士多德曾指出:“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情境的设置对语言的学习有重要意义,创新都源于问题的解决,不是教而得之的,通过自己一系列思维的加工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善于设计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带着浓厚兴趣营造合适的情境,带着接受知识的兴趣去探求新知。要设置地点表演,使自己进入角色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求异思维得到充分开发,思维的发散性得到强化训练,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多种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如朗诵、唱歌、课外小组活动等,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习兴趣,又把所学知识创造性地得到运用,同时还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潜力,思维更加活跃积极,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第三篇:数学学科研究报告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1.新课标的要求

2.新的课程改革

3.高考的形式

4.我校学生的现状

5.对教师自身的要求

通过这几方面的讨论与研究,我们数学组提出了高中数学实验研究的课题。

二、什么是数学实验(我们的理解)

数学实验就是指为了获得某些数学知识,形成或检验某个数学猜想,解决某类数学问题,学生运用有关工具(如模型、测量工具、作图工具以及计算机软件平台等),在数学思维活动参与下进行的一种人人参与的实际操作为特征的数学探究或验证活动。因此在新课程下的数学实验教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数学新课程的改革。

三、研究的意义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要手段,对数学概念、定义、定理、公式通过讲解、举例引导学生学习数学,这是一种被动的单向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以“数学实验”活动为核心的数学教学,为学生们提供了主体参与,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学习环境;扩展了获取知识的空间,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经历数学建构过程,逐步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式、方法。使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得以加强,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提高,从而促进了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四、研究的内容

数学实验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基础部分:围绕数学新课标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计算机及软件的数值功能和图形功能展示基本概念与结论, 去体验如何发现、总结和应用数学规律。

第二部分是拓展部分:以高等数学为中心向边缘学科发散,可涉及到微分几何、数值方法、数理统计、图论与组合、微分方程、运筹与优化等、也可涉及到现代新兴的学科和方向。这部分的内容可以是新的,但不必强调完整性,教师介绍一点主要的思想,提出问题和任务,让学生尝试通过自己动手和观察实验结果去发现和总结其中的规律。即使总结不出来也没有关系,留待将来再学,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找参考书寻找答案。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们设计的几个研究案例

1.掷硬币实验

先让学生实验体会,然后教师通过模拟掷硬币的软件与学生共同进行,分析得出的数据,得出频率与概率的区别,突出学生对概率之一概念的理解。

2.借助教学软件做出函数图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课下教学生如何作课件y=sin(ax)让学生观察

a=1时,函数的周期T=2,0-2上反映出一个周期的图像;a=2时,函数的周期T=,0-2上反映出两个周期的图像;a=3时,0-2上反映出三个周期的图像;再让a发生变化,通过观察,可以总结出a影响函数的周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y=Asinx图像的变化规律并总结出结论。

我们初步制定了最佳拟合曲线、指数与对数函数、条件概率、数学史讲解、用二分法求解方程近似解等的实验研究。

五、研究步骤、第一阶段: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工具的准备:

波利亚的《发生认识论》、《数学教学论》、《数学方法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等大量的书籍,包含了建构性理论、自主性学习理论、研究性学习理论等。

第二阶段:高中数学实验研究课教学模式研究

研究有关高中数学实验知识,介绍课题研究策略,将数学实验和课堂教学进行整合,设计相关的数学实验课,请课题组成员观摩、研讨,请专家指导等。

第三阶段:高中数学实验研究教学内容的探讨

课题组教师针对数学知识抽象性的特点,选择适宜的实验研究,引领学生动手动脑,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召开中期研究会议,研讨如何针对高中数学难点设计有效合理的数学实验。

第四阶段:数学实验内容研究优劣和有效性评估

分析每一阶段的研究结果,召开课题组会议,总结与不同难度知识相适应的学习策略。对学生通过实验生成概念的数学学习状况进行访谈,收集学生考试成绩,并与以往的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完成高中数学实验研究教学效果研究报告,编撰适用于高中数学实验研究的实施细则及效果分析汇总。

第五阶段:最终成果汇总和结题阶段

整理高中数学实验的课程设计,编辑和出版高中数学实验研究课程的校本教材。撰写和修改高中数学实验研究的研究报告。

本课题组自开题以来,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刘健萍老师的论文《提升高中学生数学自学能力——数学精选本实验》获全国一等奖、市一等奖,陶建春老师的论文《更新教学观念,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获市二等奖、《构建“数学实验”的教学模式》获区二等奖,陶建春老师作《简单的线性规划》区

研究课,刘喜荣老师作《三次函数的性质探究》,刘健萍老师作《均值不等式》区研究课。

课例展示:

在教学中开展学生动手操作的数学实验,能使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问题,且这些问题大多是亲身经历的,因此,当学生接触到具有典型意义的直观背景实验时,他们往往都会跃跃欲试,变“学会”为“会用”。

此课例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多媒体演示实验,不但解决了上面的问题,而且学生还提出如下问题:

⑴.求实数

⑵.求实数

⑶.求实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等。

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能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高一上学期英语学科研究性学习课题:

圣诞节在中国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西方节日悄然传入中国,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中国人青睐。而我国中学生既喜闻乐见又积极参与的圣诞节是什么样子呢?时值圣诞节前夕,各地学生正以自己独有的方式为节日准备着;各商店也不失时机,装点着圣诞树,其店员扮成圣诞老人兜售着精美小商品;一些媒体也在大肆渲染,积极营造节日气氛。鉴于此,本人认为这是一个利用圣诞节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好时机,一方面,这迎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临近的节日又为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1.了解西方文化习俗,学习英语背景知识。

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及西方人特有的风俗习惯给英语学习者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影响了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所以了解西方文化习俗,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英语背景知识,为其最终掌握这门语言做好知识铺垫。

2.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形成团结协作风貌。

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学会从实践中去获取知识,从而树立主动学习、敢于创新的学习观念。该项活动将课堂由校园内移到了校园外,求知的空间更为广大,同时亦更为艰难,这就需要学生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克服困难,从而达到培养良好学风的目的。

3.学会收集处理信息,养成科学求知态度。

该项活动的另一目的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和推断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并要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去获取信息。同时要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去求得结论,并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

三、课题研究的重点

该项活动的重点是比较西方圣诞节与具有中国特色的圣诞节的差异。对于西方的圣诞节,学生大概了解一些。纵观周围的节日气氛,大家似乎在模仿西方人庆祝节日的模式,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中国人庆祝圣诞节的方式兼带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圣诞节在中国悄然地发生了变化,这也正是学生需要仔细了解的地方。

四、课题研究的难点

大家都知道过圣诞节时要装点圣诞树,吃圣诞大餐,唱圣诞颂歌,甚至还有圣诞老人。可这一切是怎么来的呢?这些节日特征是同时形成的吗?它又是怎样传播到中国来的?所以西方圣诞节的由来、演变与扩散的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信息查询和整理方能解决。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由于学习者是初次涉足研究领域的高中生,所以老师可以预先设计好学习的内容,并提供一定的活动建议和活动提示。为了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能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建议活动分小组进行。如果学习者是已经有了研究性学习经验的学生,可根据学生的能力,逐步减少活动建议或活动提示,直至完全由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

《圣诞节在中国》的学习者是初次涉足研究领域的高一学生,所以给出了“圣诞节文化”、“中国式的'圣诞节'”两个方面的子课题,并附上了活动建议和提示。(见附一和附二)附一

圣诞节文化

活动建议:

1.与同学们一起讨论,谈谈大家所知道的圣诞节。

2.到图书馆或网站查询相关资料。

活动提示:

1.“圣诞节”是怎么来的?它兴起于什么时候?是为了纪念谁?

2.圣诞颂歌有哪些?圣诞礼拜时必唱的歌曲是什么?

3.圣诞老人是怎样出现的?在节日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4.圣诞树是节日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为什么?它有什么象征意义?

5.常用的圣诞祝福语有哪些?

6.你吃过或见过圣诞大餐吗?其中最有代表意义的食物是什么?

7.西方人是怎样庆祝圣诞节的?

附二

中国式的圣诞节

活动建议:

1.询问亲戚朋友,了解他们过圣诞节的情况。

2.深入社区,听取群众意见。

3.上网查询其他相关资料。

活动提示:

1.圣诞节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2.全体中国人都喜欢过圣诞节吗?有没有年龄特征和区域特征?

3.中国人过圣诞节时用的圣诞树有无自己的民族特色?

4.中国人是怎样庆祝圣诞节的?会举行崇拜仪式吗?

5.有些人认为圣诞节是西方文化入侵的一部分,也有人认为这是中国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的一个方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应当如何看待?

6.喜欢圣诞节都是为了享受节日的快乐吗?有没有其他的因素?比如说,商家为了赢利。

7.你对圣诞节的态度如何?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根据活动的内容和难度,整个活动时间为两个星期,大致安排如下:

1.问题提出与选定(提出所需学习的内容,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组分工与合作(五人一组,责任到人)。

3.素材搜集与整合(上网、进图书馆、社区调查、整合)。

4.成果商讨与定稿(剪辑录音、图片,组织书面材料,写出学习心得)。5.成果展览与评价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从研究性学习这一角度来考虑,活动后掌握的内容要反映出来,所以要求每组学生搞一个成果展。

要求:(1)关键词及圣诞节祝福用语要求用英语表述。

(2)每个小组成员至少要展示一件成果,有引用的地方要注明出处。(3)要注意图片的排版及相应的文字说明。

2.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信息道德角度来考虑,要求学生把活动中所搜集到的所有资料都汇集在档案袋中,并标明出处。

要求:档案袋中应包括活动中搜集的所有相关资料及一份活动小结。

3.从信息的交流与讨论的角度来考虑,要求学生上一堂汇报课,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就有关内容向全班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共同分享成果,学会发现和欣赏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要求:把活动中所探索研究的新内容,用一次独具特色的汇报介绍给大家。

八、课题研究的评价

对学生的研究成果及其在研究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和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情况都应该给出一个公正、客观、科学的评定,具体评价方法如下表。(见附三)

附三

1 活动是否积极参与,有无责任感

2 小组中的每一位成员是否团结协作,共同克服困难

3 独立查询资料的数量以及档案袋的建立(具体展示、说明)

4 个人承担的任务有无完整的记录(文字、录音和摄影均可)

5 活动中学到的新知识和新技能(用实例加以说明)

6 活动成果的展示

7 活动成果的汇报

评价等第优 良 中 差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研究是省立项课题,在省、市、区教育局教研室的专业引领下,在区教育局和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就课题研究的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从国内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现状来看一大批教育理论、教育技术等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整体目标和实施方法都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实践方面,很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题也证明对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有着显著的效果,例如国家级课题“四结合”项目和“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等。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实践的推进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需要从学校的现状出发综合考虑和整体推进。

(1)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及丰富的网络资源,促进师生互动的探究性学习效果的进一步提高是我们现阶段学校发展的基本要求。充分利用我校建成的网络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和可供20名教师备课的电子备课室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及区教育局提供的中央电教馆、河北省教育资源网等资源库,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学习方式的最佳整合。

(2)整体推进学校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3)继续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提供案例,探索模式和方法,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的发展。

把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是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师和学生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能更方便地获得、加工、存储和提取信息,扩展了老师和学生的信息源,从而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通过试验教师的合作研究从系统的、整体的信息发展观出发,找到一种适应不同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和适合不同年级学生以及教师发展的课程整合模式。

二、课题研究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通过二年时间进行研究实践,使实验教师及实验班级达到: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及分析解决应用问题的技能,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开发研制一批优秀的录像、CAI教学课件及优秀教研论文和教案设计。继续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方法和规律。

.研究内容:学校语文、政治、历史、化学、英语等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进一步提高探究性学习效果的实践研究。

三、研究的思路和特色

首先学校课题组成员对当前学科整合发展水平和学校基本情况进行调研,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编制研究计划,提出并递交课题申报材料。其次课题负责人组织试验教师进行自主培训,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关理论及其背景、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模式及其案例分析等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探讨,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师从事实践研究的专业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再其次加强对实验的全过程管理,坚持课题组集体备课,研制教学软件,设计教学方案,对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适时的、有计划的检测。再其次加强实验班的横向交流,互听互评,不断完善实验研究工作。邀请学校领导、区、市专家进行指导评价,不断提升研究水平和实践效果。最后是课题组负责收集实验课例、教案、论文、录音、录像教学软件等实验资料。

课题研究方法:(1)把实验的七、八年级的学生按随机取样的方法挑出两个班,一个为实验班,另一个为对比班。(2)实验班与对比班教师素质大致相同,并确保稳定。(3)按课程标准和课时计划排课,统一教材,统一作业量,不额外增加学生负担,不人为地创造竞争气氛。(4)实验班与对比班成绩测试在命题内容、方式、时间上均相同,评分标准和阅卷统一安排。(5)参加实验研究的教师根据本学科的教学内容,规划教学主题,优化整合信息,研制应用频率高、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课题软件;

建构出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和组织教学的能力,撰写出有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研论文。(6)每月一次专题实验研讨活动。

四、实施步骤:

本试验研究的步骤分为三个阶段:(2009.6~2010.8)

1、准备阶段(2009.6~2009.8)

(1)查阅资料,调查研究,确定各科子课题,制定实验方案。

(2)培训实验教师,学习有关现代教育理论,掌握有关信息技术知识,收集经验资料,为课题研究做好充分准备。

(2)搜集研制现代教育技术的软件资源。

2、实施阶段(2009.9~2010.7)

2009年9月~2010年7月,对七、八年级进行实验研究。

(1)本阶段完成学生试验前各项测试、摸清底数、建立学生档案。(2)做好实验课例,实验研究资料的积累与整理。(3)每月开展一次专题实验研讨,交流实验体会。(4)组织研究实验的观摩、展示、研讨、评比活动。(5)写出第一阶段实验报告和总结,撰写实验论文。

(6)搜集整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优秀教案,论文和优秀课件等,总结实验经验。

通过研究与实践,力求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首先课题组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的意义有深刻的理解,并能自觉地运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其次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方式方法;再其次课题组教师自觉以新的教学质量观评价学习绩效,使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并逐步增强课堂教学效率。最终达到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课堂形式的创新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效。

课题研究开展以来,我们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和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的显著提高上。

(一)课题研究改变了课题组教师利用传统方法教学的陈旧模式。

参加课题研究后课题组的老师们通过边实验边学习,不断摸索改进,提升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并树立了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的教育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模式的轻松愉快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促进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现丰富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敢于探索、勇于创新。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获取知识,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题研究带动了全校老师的课题意识及研究。一年多时间里每位课题组教师均撰写了相关实验论文、反思或教学设计,并多被选登在校园网站上供全体教师学习参考。同时,教师们撰写的论文、教学设计、教案在区教研室评比中获得各种奖励。课题研究不仅提升了课题组教师的专业水平,而且培养了他们更高的职业品质,加深了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升华了教育理想。他们更加敬业爱岗,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了带头作用,成绩更加突出。

课题组教师阶段成果一览表:

通过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方式上基本实现了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由接受老师传授信息变为自主探究获得信息,由师生间的单向性活动转变为双向性互动、多边性互动,增大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学自主查找学习资料的能力显著提高。通过研究发现学生通过网络搜集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学生课堂学习状态的转变促进了学生成绩的直线提升,学习的调高又为他们增强了自信心,从而促进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全面提高。随着研究的进展,这种良好态势正逐渐向非课题组成员的课堂转移,并逐步提升了学生的学风,影响着学生在学校的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课题组教师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自己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认真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水平,认真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课题组教师所任教学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历次的考试中,每个课题组教师所教班级的学生成绩都比普通班的成绩好,在年段也是各列前茅,获得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学生家长的好评。

实验班学生的学习能力较普通班学生明显增强,特别是在创新性学习中更为明显。

(五)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题在显著成绩面前得以基本确立。

课题的开展和研究成果的显现,使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区内同行都较为认可,认为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对提高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可操作性。

六、课题研究的总结和启示

1、通过课题研究改变了教师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让新的教学硬件在教学中有效利用成为可能,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思路有了很大转变,因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行,促使教师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这样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展现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使得课堂气氛摆脱了传统教学课堂的枯燥形式。

3、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促进教师进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进一步学习,这样有助于适应当前教育形式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培养学生为将来适应社会而具备的能力的提高。

4、课题研究成果在教学成绩上去的较大突破,有利于在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对信息技术运用于多媒体教学形式的进一步推广,为这种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保障。

5、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整合课堂获取了学习的兴趣,从而改变了以往的学习习惯和方式,使得学生和教师的默契配合成为可能。

6、学生在课堂上对生动的多媒体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并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参与到课堂中来,体现了学生是课堂主体的自主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觉自愿的心理状态下完成自己的课堂学习任务。

7、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整合课堂不仅获得了课堂学习的知识,同时也获得了获取知识,搜索知识的能力和方法,这将影响学生在今后更长时间的学习生活。

8、在课题研究中表现的不足就是教师如果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讲课,那么将花费大量的备课时间,这里有教师对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不熟练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积累信息技术教学素材,形成自己教学的素材库就更有利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开展。

课题研究一年多来,确实给我们和学生带来许多的收获,同时也引发了我们越来越多的思考。在今后课题研究中,我们将坚定“以科研带动课改,以课题提升课改”的教育理念,不断努力,继续研究探索,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素养,为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做出贡献。

第五篇:浅谈英语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

浅谈英语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

商水县郝岗初级中学:张 冰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是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对于平时的课堂教学,想到的往往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如何有效地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其实,在我们使用的这套人教版英语教材中蕴涵着不少重要的教育素材,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挖掘教材中这些显性和隐性的素材,潜移默化地将“两纲”教育、法制教育的内容渗透其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受到教育。曾记得伟人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祖国明天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对青少年的教育就必须是低起点,高要求。然而,由于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长期,其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形成,缺乏完全判断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行为和思想的腐蚀。所以,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应该成为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主阵地,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们遵守礼仪,遵循规章,从而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

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必由之路。《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教育要有助于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也就要求,课堂教学中渗

透法制教育,将会更有利于青少年了解社会,从而使得他们跟得上社会的发展,以至于不被社会所淘汰!

同时,新课程总体目标,也是我们教学的总航向。它要求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思想品德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等各个教育目标,从而达到面向全体学生,提高青少年人文素养的目的,以有利于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化人才。

那么,英语学科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渗透法制教育呢?

一、充分开发和挖掘英语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

作为英语教师,同样要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依据英语课程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因素,对学生因势利导,使英语课堂教学与法制教育相互融合,相互统一。与此同时,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教育性,也为实现法制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坚实的平台。教材中有许多图文并茂的阐述,都在于强化青少年遵循学校,家庭秩序的意识。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12 Don’t eat in class.(别在课堂上吃东西。)整个单元,其话题的主要内容就是rules(规章,制度)。教材明确地告诉学生,无论是school rules(校规),还是house rules(家规),它们的制定以及青少年必要的遵循,都是保证他们正常求知以及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作为一名青少年,最基本的规则意识,正是法制意识形成的基础。又如八年级下册Unit 7阅读料:

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请您声音低点好吗?)一文,更是以生动的图片和翔实的描述,告诉孩子们,在公共场所应该遵循的规则。规则就是法,法就是规则。同时也向青少年传达出浅显易懂的法律思想:规则可以方便人们的行为,有利于我们正常的生活秩序。

同时,教材从七年级起始年级开始,就循序渐进地渗透着这样一种由浅入深的法制意识的形成过程:学校,家庭生活有规则,社会生活同样也有规则,人人都离不开规则,社会也必须在一定的约束下才能够正常运转。青少年必须遵守规则,遵纪守法,才能够健康而茁壮地成长!

二、英语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 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的事,从青少年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出发,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教材九年级下册Unit 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未成年人应该被允许选择自己的衣服。)这一单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论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教材特别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让学生进入到对话的语言环境中,让其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教材Section B特别设计了一段听力材料:一个叫Peter的男生,考试迟到了,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对学校规章制度的话题。作为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实时地引导学生讨论:怎样避免迟到?迟

到后,学生老师该怎么办?等等。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了上学迟到是不应该的,因为Students need strict rules.(学生需要严格的规章制度。)更因为There is no total freedom in the world.(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增强了依律办事的意识,让他们为共建和谐校园以及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扩充英语课堂法制教育的信息量。

现实是活生生的教材,引导学生关注时事,观看新闻,阅读报刊杂志,讨论分析,明辨是非,做到遵纪守法,做社会的合格公民。在教学九年级下册Unit 3中,我们在英文报纸上,找到这么一篇英文文章,大致意思是:一个男孩与同学打过架后,回家告诉爷爷,他恨那个同学。爷爷则告诉孩子,在他心中有一恶一善两只老虎。爷爷总是设法让善虎战胜恶虎。因此,爷爷从没有憎恨过别人,更是很少生气。通过分析阅读讨论文章,笔者让孩子们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到法制教育的力量。那就是,在遇到情况时,自我控制和心理暗示,是约束自我,避免自己情绪失控,并遵守规章制度遵纪守法的有效途径之一!

当然,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的。当你将语言教学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结合起

来,语言的学习将不在苍白,学科的渗透也不再生硬。让我们一起来做个“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有心人。

由此可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必要的,也是社会所必须的。只要适时地加以渗透,并持之以恒,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也就能够培养出合格的新型公民,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民族的复兴作出自己的应有的贡献!

浅谈英语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

商水县郝岗初级中学 2012年10月15日

下载研究报告英语阅读与学科整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研究报告英语阅读与学科整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alaqezw中_学英语学科案例研究报告(小编推荐)

    、| !_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 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中学英语学科案例研究报告 变不可能......

    英语学科

    英语学科:命题依据《课程标准》中对学习目标的要求,重点从英语基础知识、听、说、读、写技能及英语交际能力方面进行考查。卷面分为听力和笔试两部分。听力试题的取材主要来源......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报告(共五则)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报告 我校从2013年开始,进行“百色市现代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实验教学实验课题,”本课题得到兄弟学校及本校的老师臭味相投参与与......

    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

    《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学科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2011-2012)》:权威排行独家发布。为一流大学建设发展提供定位信息,为广大学子出国深造提供择校指南,为高等教育创新进步提供......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设计 Unit 2 Where is the science museum? A let’ talk 教学设计 尚书红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Ways to go to s......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工作计划

    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工作计划 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变革力量,它影响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教育当然也在其中,信息化的发展为全面实......

    英语与音乐学科的整合

    英语与音乐学科的整合 七年级英语组 刘勇 艺术教育与英语学科的整合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启发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孩子富有好奇心, 听觉灵敏,......

    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教学

    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教学 摘要: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教学,本文提出了四个侧面:一是结合艺术学科,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二是结合科学学科,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三是结合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