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民道德传统文化总结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活 动 总 结
为了全面提升公民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营造“讲道德,做好人”的浓厚氛围,迎接全国文明县城复验,近期认真组织开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营造“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按照县国文复验办要求,xx镇合理安排道德讲堂的时间,认真开展岗位学习和“道德讲堂”教育活动、学习传统文化。组织观看宝鸡市第二届公民道德公益大讲堂光碟,引导干部职工、广大群众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真心真意为群众服务,人性化的开展各项工作,争做道德建设的参与者和先行者,使“讲道德、做好人”蔚然成风。至活动结束,各村、驻镇单位、镇机关共组织观看第二届公民道德公益大讲堂60余次,参与人数5000余人,撰写心得体会90余篇。
二、积极开展“四德”教育
利用业余时间,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织机关干部开展以礼仪、诚信、和睦、友善为核心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学习优秀公务员先进典型和身边先进人物,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思想道德境界,振奋精神,激发斗志,使先进的道德理念在镇机关内植于心、外化于行。
三、学以致用,推动重点工作落实
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县城复验相关活动,组织机关干部深入村组,开展法律法规知识“三进”(进学校、进村、进企业)宣传活动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将“道德讲堂”深入到每个村组,通过组织收看“道德讲堂”活动,积极排查各类矛盾纠纷,大力整治农村卫生环境。在如何促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我们通过召集农民代表、产业带头人和种、养殖大户进行座谈,就土地流转、大力推广“一村一品”、发展好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头作用,形成了共识。
四、注重结合实际,打造特色讲堂
活动开展以来,围绕传统文化、道德实践等活动,镇机关开展了以勤政廉洁、忠诚负责、知礼守礼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讲堂活动,教育引导广大机关工作人员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提升行政效率、搞好服务,争做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表率;结合诚实守信做放心产品、放心食品活动,生产经营企业开展了以诚实守信、回报社会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讲堂活动,在职工中大力倡导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信经营的道德理念,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结合“微笑服务”活动,窗口行业单位开展了以诚信服务、规范服务、文明服务、高效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窗口行业从业人员树立良好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在服务工作中,自觉践行服务标准和服务承诺,文明礼貌、诚信友善、热情周到;教育系统开展了以“奉献社会、提升自己”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加强师德建设的同时,倡导学校、家庭、社会成员共同参与道德建设;结合“三关爱”主题活动,各村开展了以友善互助、关爱感恩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大力倡导与邻为德、与邻为善、与邻为亲、与邻为乐的邻里关系,打造仁爱、关怀、友好、互助、平安、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正在我镇逐步形成。
第二篇:提高公民道德 弘扬传统文化(6)
传承家庭美德
弘扬传统文化
中共龙里县委党校
谢敏
(幻2)家庭美德属于家庭道德范畴,是指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它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美德包括关于家庭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家庭美德的规范是调节家庭成员之间,即调节夫妻、父母同子女、兄弟姐妹、长辈与晚辈、邻里之间,调节家庭与国家、社会、集体之间的行为准则,它也是评价人们在恋爱、婚姻、家庭、邻里之间交往中的行为是非、善恶的标准。家庭美德的规范是家庭美德的核心和主干。家庭美德还包括在家庭生活中,在道德意识支配指导下,按照家庭美德规范行动,逐渐形成的人们的道德品质、美德。家庭美德的社会作用:第一,家庭美德对于社会安定团结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二,弘扬家庭美德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第三,家庭美德是美满幸福生活的力量源泉。而今天我们所讲的家风就属于家庭美德的范畴。
(幻345---播视频)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派出几十路记者在各地进行“家风是什么”海采。有富家子弟回答,家风就是“不啃老不坑爹”;有香港影星说,家风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国比家大”;有小孩说,家风就是“爸爸每周打我一次”;还有小夫妻回答,家风就是“老公挣钱老婆花”;更有网友给出“神回答”,“我家风很大”„„调查得到的回答千奇百怪、五花八门。
著名作家陈忠实和几位朋友围坐在一起,话题同样是“家风”。“不说狂话大话,更不说谎话,只说真话。”陈忠实的话激起了大家的共鸣——“门风正了,村风也就正了;村风正了,人心也就正了。”
赵本山坦言,人心要坦荡学会放下,还要有信仰,不爱国的人自己都看不起。由此看家风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家里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记忆,都是家风的载体。有不少人认为,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伦理,有不少人甚至说,家风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一、家风的内涵(幻6)
所谓的家风,又叫门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
所谓的家规,就是在一个家庭中所订立的对全体成员都具有约束力的不成文的规矩,也叫家法。
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代际之间传播家风就成为家教,对家教进行文字的提炼就成为家训。所以,家教和家训都是家庭文化的一种传播方式,也是在家庭内部发生的文化过程。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家风不仅是民风社风的组成要素,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说,美国康乃狄克州有个叫嘉纳塞·爱得华的人,由于他所建立的讲究道德注重修养的家风,使得他的家族在长达两百年的时间里,八代人中没有一个被关、被捕、被判刑的。而同一时期,在纽约州的马克思·朱安家族,由于家风败坏,一百年时间里的八代人中,竟有300多人成了乞丐,400多人酗酒灭亡,63人被判徒刑,7人被判死刑。可见家风和家规具有一定的承传性,它有时甚至要影响几代人。所以,要想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可不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家风和家规。
1、古之家风:(幻7)古代人把家风总结为五常八徳
五常:仁义礼智
信(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仁,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不能自私自利,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
礼,就是礼节。遵守礼仪,见到人要有礼貌,以礼待人.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
义,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
智,知道日常的东西。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了解宇宙运行的规律,了解人与人之间关系,就叫智。
信,人言也。就是信用。信用朋友,对朋友言而有信,行必笃敬,不可失去信用。
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孝:就是孝顺。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的本份,孝顺就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忠:就是尽忠。尽忠国家,这是作为国民的责任,尽忠就是报答国家的恩。)。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齐家”被列在“治国平天下”之前的时候,齐家的关键性便不言而喻。齐家很紧要的一点便是正家风。家风正,家庭自会出国之栋梁,家风不正,自会出不良子弟。这一点已为历史所证明。自古以来,凡是名门大家,无不重视家风。甚至那些草根家庭,只要有一些传统文化在其中,便也对家风百倍珍视。这种精神与文化传统,不仅是着眼于当代人,更着眼于子孙后代的培养与熏陶,故有一本本的家训传世。无论是《颜氏家训》还是《朱子家训》,都已成为文学史、教育史上的经典。
2.家风与名人:(幻8)
自古文人重家风,先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敦厚尤显重要。因此古往今来,中国文人留下了不少“家教联”,令晚辈耳濡目染。明朝书画家徐渭:“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郑板桥:“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教育子女要认真读书做好人,要像介子那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家风往往是作风的某种反映。对于领导干部的子女来说有权势的父辈并不足以依赖,惟有靠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中共领导人的治家之道(幻9)
习家“家风”:勤俭节约 讲情义,毛家“家风”:低调做人、清廉,周总理的“十条家规”,((1)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去看望他,只能出差顺路去看看;(2)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3)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没有工作的,总理代付伙食费;(4)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5)不准请客送礼;(6)不许动用公家的车子;(7)凡个人生活,能自己做的事,不要别人来办;(8)生活要艰苦朴素;9)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10)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陈云家风:身教重于言教,名门望族望族:(幻10)
(旧指有声望的官僚、显贵等的家族。指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重视家风家教:海青图片(例:海清的母亲是真正的名门之后,出身于南京著名的甘氏家族。据悉,南京有名的甘氏故居被称为“九十九间半”,作为标准的金陵人,甘氏后人在南京居住了几百年从未搬迁过。
甘氏故居总共有房间三百余间,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是江苏省级文保单位,是南京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
李嘉诚事例(很多富豪还是很注重子女教育的,也制定了很多严格的家规,就像李嘉诚,很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的意志品格,周福仁的家规是勤俭节约,教育下一代要勤俭。还有台湾的王永庆,他的家规是:“要忍耐”,凡事不要只看眼前,要看长远。)
历史上,有很多有作为的名人都有自己的家风。(幻11)譬如:曾国藩家风:曾国藩是近代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但其对子女的教育却留给后人很多可借鉴的内容。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风:“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3、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风的体现(幻12.13)结合今天实际这些老人的家风家教已模糊不清,身边这些很少看到了)
二、家风家教重在培育公民道德(幻14)
家庭在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在文化传承与道德教育、人格培养方面更是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家风家教对人的人生观、道德观与人格养成的重要作用。
我国古代传统家风家训中的家庭伦理道德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父慈子孝----------尊老爱幼。
“孝”是传统伦理的基本范畴。由于封建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然经济,家长一般是由家庭中辈分最长的男子担任,加之家庭权力的转让、财产的继承都是由父辈决定的,因而儿子绝对地服从、孝顺父亲就成为封建
家庭道德最为根本的道德规范。对此,传统家训无一例外地都把“孝”放在家庭道德的首位加以强调。不少家训还将“孝”与“敬”联系起来加以要求,认为“养”固然重要,而“敬”更应提倡。这里应该指出的是,尽管几乎所有的家训都片面强调家长的权威,或多或少地渗透着封建专制主义,但也有不少家训作者在论述父子关系时,也同时对为父者提出了“慈”的为父之道,要求做父亲的在不失家长权威的条件下,对儿女、家人宽以待之。否则,“父不慈则子不孝”,最终吃亏的还是为父者。(幻15尊老爱幼-我国自古以来就倡导“老有所终,幼有所养”,形成了尊老爱幼的良好家庭 家庭美德道德传统。谁不孝敬父母、善待子女,谁就会被世人唾骂为“缺德”,情节严重的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尊老爱幼,不仅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
尊老的基本要求是赡养。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伟大、无私的。为了抚养和教育子女,父母总是倾注全部心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做子女的当知报答,而且无论如何也是报答不尽的,况且我们每个人也都会老,“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所以,赡养老年父母,是子女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也是社会主义家庭美德的起码要求。我县涌现了一大批悉心照料老人的先进典型。但是,也有极少数家庭,子孙锦衣玉食,老人无人赡养,有的还硬把繁重的家务加到老人身上,有的甚至想方设法索要老人钱财,并且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与前者相比,就显得太“缺德”了。有的家庭尽管在物质生活上承担了赡养老人的义务,但是对长辈缺乏爱心,冷冰冰地挤出点钱便一了百了,不闻不问,使父母“端着碗不觉饭香,用到钱
心感隐痛”。做晚辈的要多与老人交流、沟通,除照顾他们的物质生活外,还应在精神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和体贴,使他们充分享受天伦之乐,特别是对丧偶或离异的长辈。
(二)兄友弟恭,亲睦家齐。
传统家训论及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调适时,都把兄弟姊妹妯娌之间的和睦相处、团结合作作为一个重要的规范。认为“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元气团结”是“家道隆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颜氏家训》认为要使家庭和睦,最要紧的是处理好夫妻、父子、兄弟这三种关系,特别是兄弟之间由于“各妻其妻,各子其子”,易生嫌隙,因而调整好兄弟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婆媳矛盾,是一些家庭中的老大难问题。我们常常可听到“婆婆难当”、“媳妇难做”、“十对婆媳九不和”的感叹。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婆媳关系还是处理得很好的。婆媳关系的融洽需要双方努力,儿媳应真心实意地孝敬婆婆,婆婆也要实实在在地疼爱儿媳。双方以诚相待,是婆媳相处得好的关键。媳妇要多与婆婆讲讲知心话,从老年人的心理角度多为婆婆着想;婆婆也应理解媳妇,多从年轻人的心理状态考虑问题。一旦发生矛盾,婆媳双方要多作些换位思考,多一些宽容。婆媳间产生矛盾时,儿子(丈夫)要积极主动地做好调解工作,既要帮助母亲了解媳妇,又要帮助妻子理解老人,这样,矛盾自然会得到妥善解决。)
(三)正身率下,严谨治家。
由于家训的制定、撰著者均为家庭中德高望重的前辈长者,他们多是深受儒家封建伦理熏陶的人士,深知“其身正不令而行”的道理,因而,每篇家训在论及治家的道德要求时,总是把家长以身作则、正身率下放到
一个突出的位置。司马光的《居家杂仪》指出:“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群子弟及家众。”李昌龄认为为父为师要遵守为父为师之道,而“为父为师之道无它,惟严与正而已。”(《乐善录》)赵鼎《家训笔录》特别强调子女多的大家庭的家长更要憎爱不偏,“唯是主家者持心公平,无一毫欺隐,乃可率下。不可以久远不慎,致坏家风。”
(四)勤劳俭朴,应世经务。
勤劳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这在历代家训中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无论是平常百姓,还是达官贵族,无不在家训中反复叮嘱家人尚节俭,戒奢糜。(幻16)勤俭持家,是我国家庭的传统美德。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勤俭持家的格言,如“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俭以养德”、“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大多数家庭生活已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但是我们仍应该珍惜劳动果实,继承和发扬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
勤俭持家并未过时,我们所说的勤俭持家是以“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勤俭节约、适度消费”为原则的。勤俭持家就是要精打细算,科学合理地安排家庭经济生活,避免浪费。勤俭持家就是要树立具有现代文明的消费观。第一,不盲目攀比,不追求高消费。在坚持量入为出原则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生活消费特点,适度的“超前消费”也不为过。但是,切忌盲目攀比,追求不合实际的高消费,“别人有汽车,我家也得有”,“别人有别墅,我家也要有”等思想要不得。第二,适当增加精神消费的比重。如今有一些家庭,各式家电一应俱全,居室装修得富丽堂皇,就是看不到报刊、书籍。单纯考虑物质上的满足容
易引起精神上的空虚。在物质条件得到基本满足之后,我们应该及时调整消费结构,把精神消费提到重要地位,把一部分资金投放到购买书籍、家庭成员继续教育上,以丰富家庭文化生活。
(五)端蒙养,重家教。
教子与治家同是传统家训的核心内容。由于子孙担负着延续家族、光宗耀祖的重任,因而历代家训都十分注意子孙的教育。在教育的时间上,他们强调“蒙以养正”,认为“端蒙养是家庭第一关系事”,(《孝友堂家训》)甚至主张胎教;在教育的宗旨上,他们提倡“爱子有道”,反对溺爱、宠爱,强调以进德修身,贵名节,重家声,清白做人为重;在教育的内容上,他们着重强调了这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励志勉学,要求子孙从小读书知礼,立志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二是自立自重,淡薄名利;三是谨慎处世,宽厚待人;四是慎重交友,“择善而处”,“近贤远佞”。(幻17爱幼要讲究艺术)
(六)夫义妇顺,糟糠不弃。
“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夫妇”。夫妇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夫妻和睦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在古代夫妻关系是“三纲”、“五常”所强调的重大伦常关系之一。在古代的宗法社会中,夫妻关系的调适是片面地遵照着“夫为妻纲”、“男主女从”的准则进行的,古代家训不可能不受到这些封建纲常礼教的影响,然而尽管如此,仍有不少的可取之处。譬如,姚舜牧的《药言》主张“一夫一妻是正理”,他特别强调婚姻的忠贞专一,告诫子弟“结发糟糠,万万不可乖弃”;(幻18夫妻和睦夫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夫妻和睦是家庭幸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夫妻关系应以平等互爱为基础。夫妻之间不存在谁侍候谁、谁主宰谁 的问题,“大男子主义”、“妻管严”等倾向,都是要不得的。许多家庭夫妻不和,实际上都是由一些“小事情”引起的,例如一方很少做家务或根本不做家务,或者一方在家务事上很少与另一方沟通等。作为夫妻,应该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信、互帮、互谅、互让、互慰、互勉。
离婚率持续上升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婚姻自由固然是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的基本原则。但是,如果把婚姻自由看作可以轻率地结婚和离婚,这是十分错误的。那种朝三暮
四、喜新厌旧,对妻子(丈夫)、子女和社会不负责任的所谓“自由”,是不符合我们所说的婚姻自由原则的,必须坚决反对。
(幻19.20)要保持夫妻和睦,还必须不断巩固、培养夫妻之间的感情,使爱情之树常青。有的夫妻结婚以后,发现身边的配偶与理想中的丈夫(妻子)大相径庭,因此夫妻感情日益淡薄,继而发生“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感叹。其主要原因是夫妻间对婚姻、对对方的期望值过高。期盼婚姻永远像爱情故事一样充满浪漫是不现实的,日常生活是平淡琐碎的,男女双方经过恋爱浪漫期之后步入婚姻组成家庭,应学会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巩固、培养感情。要在互相适应对方的同时,经常寻找夫妻双方都感兴趣、都愿为之努力的共同点,使两人有共同的生活目标,使家庭生活生动、活跃起来,充满活力和乐趣。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婚姻枯燥、乏味,“婚姻危机”也就很难出现了。)
(七)和待乡邻,讲究人道。(幻21)
在家庭道德规范的阐述中,传统家训除了强调调整好父子、夫妇、兄弟姊妹等家庭成员之间的道德关系外,还告诫家人子弟努力处理好与乡亲
邻里的关系,体恤孤寡,救难怜贫。(良好的邻里关系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都大有益处。我国劳动人民一贯重视邻里关系,民间流传着许多名言,如“邻里好,赛元宝”、“远亲不如近邻”等。“孟母三迁”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然而,人们发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与世界各地人民的联系越来越近,相反,与自己对门而居的邻里关系似乎越来越远了。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城市,住在同一小区、同一幢楼,相互之间不了解、不熟悉的人并不少,有的甚至对门对住了好几年,也不知邻居姓甚名谁、在哪里工作,真可谓“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固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代家庭的生活方式、休闲方式等发生了很大变化,邻里关系面临许多新情况。特别是城市里的楼房越盖越多、越盖越高,不少家庭告别平房和大杂院搬进了设施齐全的单元住宅,客观上也给改善邻里关系带来诸多不便。但是,我们仍可以根据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建立良好、新型的邻里关系。
加强邻里团结,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着重要做到“四互”:
互尊就是要尊重邻居的人格,尊重邻居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切忌搬弄是非。还要尊重邻居的合法权益,如看电视、听音乐、唱卡拉OK等声音要适当,浇花、养鸟等不要给邻居带来麻烦。
互助要破除“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旧观念,视邻里的事情如自己的事情,视邻里的困难为自己的困难,从小事做起,积极主动地为邻居做好事,例如,收捡好邻居晾晒的掉在地上的衣服,扶老人或小孩上楼梯,协助邻居换煤气罐等。另外,还要主动搞好公共区域的卫生工作。有的家庭内部装潢像宾馆,一尘不染,楼梯过道
垃圾成堆,不堪入目,曾人有戏曰:“进入家门要赤脚,出了家门要跳脚”,这与现代社会文明显然是极不相称的。
互让邻里之间长时间相处,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的时候。一旦因生活琐事发生了矛盾,双方都不必斤斤计较,要讲风格、讲谦让,能解释的就解释清楚,不能解释的就让一步,互相让一让就过去了。邻里相争往往是进一步“狭路相逢”,退一步“海阔天空”。只有我们以“让”字去调剂邻里关系,就一定能使邻里和睦相处。
互谅要了解邻居的生活习惯,理解邻居的职业,谅解邻居的苦衷。对邻居要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指责,多一点赞扬;少一点品头论足,多一点相互学习;少一点斤斤计较,多一点热忱关怀。)
上述家训中的家庭道德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积极的方面。很多方面今天我们也继承和发扬了。但由于传统家训形成和流传的特定历史条件的制约和占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道德的影响,加之这些家训多出自封建官吏及士大夫之手,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有封建主义纲常礼教及唯心主义的糟粕。比如,不少家训倡导男尊女卑、“烈女不更二夫”(王刘氏《女范捷录》)的道德准则,宣扬明哲保身、深自韬晦的处世之道,散布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任命由天的宿命论及封建迷信俗见,片面要求卑幼服从尊长的“愚孝”伦理等等。这些糟粕无疑是应该抛弃的。
三、家风遭破坏的原因。(幻22)
“家风”这个词,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出已较长时间了。虽然说在头脑中还有这个概念,但早已模糊不清。“家风”这样一种基于传统大家庭聚族而居的概念,在今天这样的小家庭中难以完全重现。”所以在记者的采访中,对于“家风是什么”便会出现种种可笑的回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整个社会思想道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结合文化多元性、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的全球化,中国文化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一些传统风俗早已不复当年模样。,进而影响到现在社会的道德底线。其原因有三:
第一,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文化传统成为国家积贫积弱、挨打受欺的替罪羊,变成“西方话语”和“革命话语”的批判靶子,被弃之如敝履。而家风传统是重灾区之一,导致中国一度出现砸烂祖先牌位、烧毁家谱族谱、漠视家训家风的恶劣现象。
第二,传统大家族不断解体。随着大家族格局的瓦解,家族在缩小,宗族的影响力日益式微,“家风”一类的传统约束力,自然作烟消云散状;此外,随着家庭规模的不断缩小,从旧式大家庭到五口之家,再到三口小家乃至夫妻袖珍家庭,作为历史遗产的家风,注定要受到不断冲刷。当今父母与未婚子女一起生活的核心家庭,逐渐成为中国家庭的主要模式。计划生育政策和现代人生育意愿降低,导致家庭少子化、独子化现象增多,下一代几乎无不成为“娇宝宝”和“小皇帝”,进而造成整个家庭逐渐偏离了孝敬老人、尊重传统、传承家风的方向。
第三,随着社会进步的加快,人口流动也随之加快,家庭被分散,孩子在外上学,父母在外工作,家庭成员的不断重组,这些都让家庭的观念和影响弱化了很多,从而导致少数人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价值观扭曲,是非善恶不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悄然滋长;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与长期以来不重视家风建设有着直接的关系。
从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人口流动尤其是乡村青壮年人口流动到
城镇的过程,使狭小乡村范围内“熟人社会”的伦理道德,以及与父母一起生活共同塑造和传承家风的传统,无法避免地被城镇“陌生人社会”的伦理道德,以及不受或少受父母教导规范的生活所取代。
四、家风的重要意义(幻23.24--------播视频)(尧传位给舜的故事)
中央电视台对受访者进行调查看来,认为培育和传承良好的家风有以下重要意义:有益于孩子的家庭教育(23.5%)、改善社会风气(22.8%)、有利于个人品行塑造(17.2%)、促进家庭和睦(15.3%)、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13.8%)、保留独特家庭文化(6.1%)。(幻25)
家风的意义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幻26)(1)家风家教能促进法治建设(幻27)
家风家训,虽属道德与文化范畴,但在很大程度上能约束人们的行为,引导民众向善,与法治的功用不谋而合。家庭作为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在不违背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制定现代家庭的家规、家训,形成良好家风,能承担起守护社会共有价值观念的责任,也能为人们的道德礼义实践提供第一个场所。孩童在真正进入社会之前,就会在家风的熏陶下对应遵守的秩序进行体认、模仿与自觉维护——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融四岁,能让梨”
除社会秩序维护与文化传承功能之外,家风和家规还是我国诸多法律理念的重要来源。比如“人而无信,百事皆虚”之于民法的诚信原则;“不受无功之禄,不取不义之财”之于物权法的财产所有理念;“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之于刑法中的个人生命及财产安全理念。一方面,道德标准、法律条例从千万家规家风中提取精髓;另一方面,不断传承和修缮的家规家训在另一层面
也修正和完善着更多的法律法规。不成文的家规家风是成文法条的思想来源。
(2)家风是文化传承的基因(幻28)
人是一种文化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人类之所以超出其他动物,一是由于有个发达的大脑;二是由于有文化,以及文化对基因发生的诱变作用。
家风是文化在家庭中的体现,是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满足家庭成员可持续成长与发展的精神需求,并实际引领这种需求的意识存在。它使家庭成员能从中寻找到精神归属感,使家庭文化得以延续。与众多文化相同,家风的核心是价值取向,并以价值为焦点向各个方向弥散开来,是常态家庭重要的文化资源。
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代际之间传播家风就成为家教,对家教进行文字的提炼就成为家训。所以,家教和家训都是家庭文化的一种传播方式,也是在家庭内部发生的文化过程。
从另一个方面说,家风又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亚文化,以家庭为纽带促进个体文化化,并使个体的精神世界与外在的既有文化融为一体,培养完美的人格。家风与社会主流文化有所不同,又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是整个社会文化谱系的组成成分。所以面对传统的家风家教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继承吸收优秀部分,抛弃封建落没部分。
(3)家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幻29)
“家风”既是一个价值层面、伦理层面的问题,又和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行为举止息息相关。每家有每家的规矩,每家有每家的传统,家风各不相同,但彼此间却能形成交集。这个交集,就是中华优秀道德观念,就是社会的最大共识、最大需求,就是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4)家风有益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幻30)
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从而也足见家风的重要了。
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那么,怎样为孩子打造良好的空间?(幻31)
1.高雅的生活情趣
父母要追求高雅的精神情趣,带头把家里的精神生活搞得充实、高雅、丰富,防止精神污染。有些父母让低级趣味充斥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极坏,比如抽烟、喝酒、赌博.....(例:春节打麻将)。父母可以用看书,赏花,听音乐等好的习惯来影响孩子,孩子身临其中,也必然受到审美情趣的熏陶。
2.浓厚的学习气氛
“文风”是家风中的重要一种,是培养孩子性情的、熏陶孩子素养的重要方面。热爱学习、崇尚知识,让家庭充满学习氛围,这是一种智的追
求。孩子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久而久之,也会变成知书达理的“绅士”或“淑女”。信息时代要求我们建立学习型家庭。无论父母做什么工作,都应该热爱学习,崇尚知识,让家庭充满学习气氛。
例: 有个孩子作文比赛得了第一名,人们以为他当编辑的父母一定为他修改过作文,做过指导。可是一了解,父母根本就没给他“吃小灶”:“我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哪有时间辅导他呀!”那么,秘密在哪儿呢?还是氛围——每天妈妈伏案改稿,爸爸埋头写作,家里来了客人,谈论的也都是如何修改文章,论“结构”,谈“中心”,家庭中的这种“文风”熏陶着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喜欢上了写作文。
3.和谐的家庭关系
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是团结、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不正常,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敌对情绪,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甚至会影响到学习成绩。为了给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父母对孩子也要民主,主动倾听他的意见、平等协商。家庭成员间都应注意情感的投入,这是一种心语心的交互,“爱要说,爱要做!”彼此给予温暖、给予关怀。为了孩子,一定要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那么,如何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风?(幻32)
四、如何培养传承家风(幻33)
如何培养家风?调查显示,35.3%的受访者认为应该注重传统家风的传承,26.8%的受访者建议家庭成员之间经常交流,20.7%的受访者建议家长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教育,12.1%的受访者认为家风也应当与时俱进,3.9%的受访者认为向名人学习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中国的家风,在某种程度上,是从小由父母亲树立起来的,岳母刺字、孟母三迁说的都是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但如今不少父母亲做得并不合格。“孩子要选班长,家长忙着送东西、拉选票;没选上,甚至会组织人打选上的那个班长„„如果父母亲的价值取向错了,会带给孩子毁灭性的影响。”,(溺爱子女败坏社会风气事例:爱儿女,是人之常情,但不能溺爱、偏爱、错爱。有的领导干部为了子女的位子、票子、房子,什么都肯干,拉关系、走后门、傍大款,搞权力寻租,甚至不惜铤而走险,贪赃枉法。面对子女违法乱纪,有的还要利用权力进行干预,妨碍司法部门秉公办案。有的对子女婚事大操大办,甚至动用警车开道,耀武扬威,招摇过市,收礼敛财,影响恶劣。这些虽属个别现象,但玷污了领导干部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修复也需要很长时间。
1.家风修复(幻34)
家风家教的主体是家长,传承的规律是父传子继。家教不仅是以言教训,而且是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成人先要率先垂范,增强德育的自觉性。
所以家风修复与形成不用搞什么大理论,无关家庭贫富,亦无关父母文化程度,所涉及的乃是父母的德行素养。所以要先对家长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才能爱家,同时对全社会进行德育教育,(《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培养诚信环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儿女是父母的镜子。于党、于国、于家,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当正好家风,在教育并管好子女上带好头。把家风这个源头清
澈了,必能滋养好的作风、政风与民风,促进形成“气正山河壮,政廉日月春”的政治生态环境。
2.家风传承
在传承家风家教时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深刻挖掘传统文化的生动性。不是把一般性的传统和家风展示出来,要挖掘其生动性,因为每种家风家教都有自己生动的内容和过程。
第二,要通过不断的研讨进一步建立家教和家风的文化学的体系。其实家风家教的讨论应该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讨论,我们过去报了很多文化遗产,但是恰恰就没有家风家教。家风家教首先就是一种文化遗产,我们应自觉继承和保护
第三,在文化传承的主题下充分注重传统文化方式的传播。家教传承的方式方法非常丰富,每个家庭对后代进行教育都有不同的方式,这也是重要的遗产。家教要注重对“说”的文化遗产的挖掘,如何说话其实是非常重要的遗产,要充分挖掘“说”的艺术、传承的艺术。在家风家教传承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在文化传承的主题下充分注重传统文化方式的传播。同时,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法律、制度、政策来传承这个传统。
3..家风建设(幻35)
一方面要依据当今社会倡导的文明建设主旋律,酝酿、构思、规划、培植再建新家风。再建的文明新家风,包含了健康向上、积极创新的元素,时代性、针对性、可操作性更强,最能够与时俱进领跑时代,最能够彰显特色独树一帜,最能够融合贯通形成品牌。因此,再建文明新家风任重道远,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崇德向善的家庭工程。
另一方面,必须重建家庭观念,将家庭置于更重要的角色定位。家庭不
该是总被牺牲的角色,而该是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为大家”;无需“舍小家”,恰恰相反,只有“为小家”才能“为大家”。
五、家风正,官风清,民风正;国家盛。(幻36)
我们的周围,总有这样一些家庭,夫妻之间、婆媳之间、兄弟之间、两亲家之间,等等,总有这样那样的矛盾,闹得相互间不团结、不和谐,深究起来总是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其中不少还是陈芝麻、烂谷子的陈年旧账,有些人竟然能纠缠它几十年,让这个家庭不安宁。这样的家风不利于家庭不利于社会。“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国家中最小的单元,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家庭有了好的家风,这个家庭就很和睦、很团结;千万个家庭有了好的家风,我们这个社会就很和谐、很有向心力,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就有了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家都自觉做到了,我们的家庭就很和谐,也就带来了我们社会的和谐和团结,我们的国家就有了稳定的基础。
今天我们重提“家风”,是有积极现实意义的。这是一种文化的回归,是一种历史智慧的挖掘与重建。重拾家风就是重拾价值观,就是重拾温暖与信念。
家风不仅是家庭的风气,也是社风民风的基础,甚至对党风政风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家风影响国风,国风也影响甚至决定家风。家风是从社会各个方面和角度吹出的人情之风。人情有冷暖,人际有关爱,人间有仁义,那一定是良好家风影响下的结果。当人人走出家庭,带着家的温暖,装着家的期盼,怀着家的未来,为社会奉献自己的才智,一个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民族国家就一定能够建成。
总而言之,树立端正的家风,传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的确是值得弘
扬的民族文化。如今党风、政风、社风明显好转,百姓拍手称快,如果加上优良家风的打造,就能成为风气好转的基础。
第三篇:公民道德总结
关于开展第十个“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好全区第十个“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活动,按照学校《关于开展第十个“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活动的通知》([2011]12号文件)的要求,结合公安管理系实际,我系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开展了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争当建设公民道德示范先行者”为主题的宣传月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学校《关于开展第十个“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活动的通知》文件下发后,我系领导充分认识到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宣传的重要性,即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活动开展方案。系部主任王程辉同志亲自安排部署,各教研室具体负责落实,使本次宣传月活动形成了共识,统一了思想,保障了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广泛宣传,营造气氛
充分利用宣传横幅、宣传册、公告栏等宣传工具,宣传“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公民道德规范,宣传道德知识,进一步提升“八荣八耻”的道德教育。营造出良好的宣传氛围,使公民道德建设进一步深入人心。
三、精心组织,突显实效
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我委结合实际,在3月份开展了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系列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2010年3月11日,我系组织全体人员集中培训和学习了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领会了纲要精神,并将其同实际工作相结合,同教师队伍作风建设相结合。通过学习,全体教职员工进一步提高了思想道德品质,增强了服务意识,将以更加务实向上的工作作风,深入推进系部各项工作,争当建设公民道德示范先行者。
(二)认真学习《人民警察礼仪规范》,进一步规范师生员工的文明行为。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宣传橱窗、标语横幅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普及礼仪知识,引导师生员工讲文明、懂礼仪、守秩序,推进校园文明礼仪实践活动,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三)通过参与行动,体现道德素养。系部全体教职工及全体学
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园的“三别”(向粗鲁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四带”(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给社会),“五无”(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划,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活动中来。进一步深化 “文明(处)室”、“ 文明区队”、“ 文明宿舍”等创建活动,积极引导全系师生树立科学、文明、现代的校园建设理念,倡导绿色工作、学习、生活方式。
(四)2010年3月26日,举行“地球一小时,我们在行动”活动。本次活动全体人员积极参与,除号召参与当日熄灯一小时外,开展以公民道德月“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爱,爱岗敬业”、“四德”为主题的党小组讨论会(教师组)和主题班会(学生组),将日常节水节电与个人道德精神建设完善联系起来,从点滴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风貌和行为习惯。
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以后的工作中,我系将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务实的作风、更扎实的工作、积极抓好公民道德宣传教育工作,把公民道德建设工作细化、量化、精化,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抓实。立足校内,辐射社
会,形成不断践行诚信规范,营造校园良好的道德建设氛围。
公安管理系二零一一年三月三十日
第四篇:公民道德总结下载
地税局第十二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总结文章来源:励志巴巴 www.xiexiebang.com 发布时间:2013-04-26 浏览: 170 次在今年的第十二个公民道德建设月中,我局按照州局和县文明办要求,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道德素质,提升了公民道德建设整体水平。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组织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是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具体体现,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构建和谐地税的有效途径。我局根据州局和县文明办精神,召开了专门会议安排此项活动,制定了实施方案,保障建设月各项活动有序开展。
二、积极开展道德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
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中,我局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这“四德”为着力点,积极开展了道德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在全局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文明素质,在全局形成了人人讲文明、讲道德的良好风尚。
一是组织全局干部认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四讲四做”主题教育。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行了一次集中学习,教育干部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倡导“四讲(励志)四做”:讲社会公德,做一个好公民;讲职业道德,做一个好公仆;讲家庭美德,做一个好成员;讲个人品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和胡锦涛同志“八荣八耻”重要论述,强化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学习,干部职工进一步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自觉做到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
三是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组织干部认真学习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新疆三史”等内容,进行了知识测试,每人撰写了心得体会,进一步筑牢了各族干部群众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基础,“三个离不开”思想意识更加牢固,增进了各族干部职工的兄弟情谊。
四是开展了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向县文明办推荐了我局敬业奉献好人,并在全局干部职工中对 “身边好人”事迹进行了宣传,营造了人人尊重“好人”、人人争当“好人”的良好氛围。
五是开展勤俭节约活动,打造节约型机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节俭、增效”为目标,制定了厉行节约方案,严格办公用品及文印管理,节约用电、用水,严格控制通讯费用,严格公务用车,严格控制会议和公务接待开支,严格差旅费
(六)开展“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倡议,一是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发出勤俭节约、反对浪费从我做起的倡议。积极倡导餐桌文明之风,提倡合理消费,适度消费,不剩饭剩菜,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二是张贴公益广告牌。在机关、食堂等公共场所悬挂广告牌匾,倡导文明、廉政、勤俭、节约,传播道德新风尚。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与文明握手、向陋习告别,在塔城地税系统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气。
(八)按照“始于纳税人要求,终于纳税人满意”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办税大厅中枢纽带作用,推行办税事项“一窗式”办结、涉税事宜“一次性”告知、办税流程“一站式”操作。进一步规范办税服务厅的管理,评选办税服务厅每月一星活动,组织召开税企座谈会、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培训辅导大会,以热情服务、诚实办事的实际行动赢得纳税人的信任,促成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的良好风气。
三、今后努力方向
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素质的逐步提高,每年都会赋予新的内容,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总结今年塔城地税系统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整体情况,因领导重视,组织有力,活动得以有序开展,确保了各项活动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并取得一定实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活动开展深度不够,宣传报导不够及时等。今后,我们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作风建设,建立起公民道德建设长效机制,把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寓于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力争使公民道德建设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伊宁县国税局开展第四个
“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
要》和十六届三、四中全会精神,伊宁县国税局有力地推进
第四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全面开展。我局此次活动总的指
导思想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公民道
德建设实施纲要》,围绕“公民道德建设,从一言一行做起”的主题,动员全体干部职工以“诚信、爱岗、奉献”为主要
内容,全面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月各项活动。公民道德建
设月中,在我局掀起了一个公民道德建设热潮,扎实有效的将活动开展起来。
一、健全完善组织领导机构,主题突出
在公民道德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将活动的各项工作分工明确,指定到人。我局在“公民道德建设月”
活动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
大精神为指导,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工作态度和高度的 社会责任感,紧紧联系国税工作的新发展、新要求,继续组 织推进《纲要》的学习宣传,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选 好载体,注重实效”以月带年,已点带面,切实起到促进加 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各族干部群众道德素质的积极作用。
二、求真务实,扎实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月”各项活动
一是组织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党的十六届
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mini ipad移动硬盘拍立得百度书包
2三、四中全会精神、江泽民同志题词的《中华传统美德格言》,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使“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字基本道德
规范进机关,进家庭,人人皆知。
二是以公民“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为契机,进行爱国 主义和民主法制教育,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 动,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自觉性。
三是深入开展
“诚信”
教育。
办税服务厅明确了建设
“诚
信服务窗口”的目标,全局干部以是否文明服务、优质服务 为切入点,积极开展“争创文明标兵”、“纳税人满意岗位”
评选活动。
四是将推行综合征管软件工作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活动结合起来,用自己身边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事迹,开展以 “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个好职工,在家庭做个好成 员”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号召全局职工向他们学习。
五是开展学雷锋活动,为困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深入对口扶贫单位开展扶贫帮困,为
户特困家庭送去了
面粉、清油;为
户贫困家庭缴纳了农村合作医疗费
121
2元;为贫困女童缴纳学费
500
元,并送去书包、铅笔等学习
用具;为身患糖尿病并发症,眼睛失明的本局临时工警卫尚 书德的妻子捐款三千余元,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六是干部走上街头,参加以“公民道德建设、从一言一
行做起”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利用黑板报、标语、横幅及发 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宣传公民道德有关知识及税收知识。
七是以勤政廉洁为重点,切实解决机关中干部作风建设 方面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创建文明科(处)室,争当人 民满意的公务员”、“好公仆”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
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的观念。
八是以培养家庭美德为重点,在单位干部内部积极开展 “文明家庭”、“文明公民”、“好妻子”、“好丈夫”评选表彰
活动,开展“妇女、家庭、环境”、“美在家庭”、“教育一个
好孩子、建设一个好家庭、做一个好当家、当一个好儿女” 等主题教育。、总之,我局第四个“公民道德建设月”各项活动的扎实
深入开展,有效地促进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20
字基本道德规范深入民心、家
喻户晓,同时,已点带面,切实起到了促进加强精神文明建 设,提升各族干部群众道德素质的积极作用。
伊宁县国家税务局
二○○五年三月二十三日
第五篇:公民道德总结
血站“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总结
我站2008年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活动,以党的十七精神为指导,严格按照州委文明办的总体要求,结合本站的实际,精心组织,开展了以“公民道德与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现将宣传月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今年3月是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根据昌州精神文明办公室《关于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的通知》的要求,站党支部于3月上旬召开了专题会议,充分认识到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宣传的重要性,专题研究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活动开展方案。整个宣传活动由办公室牵头,对开展宣传月活动作了细致的安排部署,明确了各自职责,使本次宣传月活动形成了共识,统一了思想,整个宣传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二、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整个宣传在站党支部委的领导下,由办公室牵头,组织各科室共同参与,召开了全站职工大会,进行了一次公民道德教育宣传,在此次宣传月活动中,各科室负责人认真负责落实,把宣传月的整体活动开展的好坏作为评选文明科室、文明职工的重要标准。
三、活动形式多样,收到效果明显
1、血站各科室在3月6日—26日期间,组织本科室人员认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文明礼仪学习手册》及金正昆教授的文明礼仪讲座,通过学习和观看讲座,使职工掌握了文明礼仪常识,规范了文明言行,每位职工还写了2000字的读书笔记,从而使职工的道德素质得到了提高。
二、在3月15日血站组织职工进行“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演讲比赛活动,从12名选手中选拔出一名优胜者参加了州机关工委的演讲比赛。
三、以“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为载体,大力宣传诚实守信的典型,积极营造浓厚氛围,使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诚信”是道德建设的根本,自觉地把“诚信”作为基本的行为准则。以热情服务、诚信办事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无偿献血者的信任,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四、组织职工参加昌吉州、市第七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暨迎奥运、讲文明、铸诚信、树新风启动仪式,确保主题活动顺利开展。
五、参加州妇联召开的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98周年表彰大会,我站姚秀丽同志被州妇联评为“五好文明家庭”标兵,给我们血站争得了荣誉,树立了榜样,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个好职工,在家庭做个好成员”。
六、为增强血站职工凝聚力,调动广大女职工的积极性,过一个有意义的“三八”妇女节,3月6日血站举办“庆三八,迎奥运趣味体育运动会”。全站有30名职工参加了运动会,运动会上开展的项目有:拔河、抢凳子、运气球、踢毽子等14个项目,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数名。
七、在道德月活动中,血站职工继续开展“1+1”扶贫帮困活动,职工个人捐款800元,资助呼图壁县两名贫困学生哈提亚和刘峰。3月17日,由张金磊副站长和李惠萍主任将关爱助学款送到了两名贫困学生手中。这项活动血站已连续开展了两年,共捐款合计2000元,我们决心将“1+1”扶贫帮困活动继续坚持下去,鼓励她们完成学业。
八、3月底组织开展了一次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通过观看电教片使广大职工认识到邪教的危害,树立了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思想。
昌吉州中心血站
二00八年二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