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技艺 感形象 悟写法

时间:2019-05-13 01:56: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品技艺 感形象 悟写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品技艺 感形象 悟写法》。

第一篇:品技艺 感形象 悟写法

读文段 品词句 悟写法

——《姥姥的剪纸》研修报告

鹿寨县实验小学城中校区研修团队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们是鹿寨县城南实验小学城中校区的研修团队,我们研修的题目是《读文段 品词句 悟写法 》。这是我们团结向上的研修团队,执教者为年轻的肖佳丽老师。

一、走进教材,确立目标。

特级教师窦桂梅认为:“一个老师对教材的解读有多深,就能带学生走多远!” 我们的研修历程,从解读教材开始。肖佳丽老师执教的《姥姥的剪纸》一文选自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单元其它两篇课文为《牛郎织女》《安塞腰鼓》,共同体现了“民间瑰宝”这一主题。(12.《姥姥的剪纸 》 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 13.《牛郎织女》 民间故事 14.《安塞腰鼓 》 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

经过深入研读,我们感受到了: ★朴实生动的人物形象

从题目看,似乎课文主要就是写剪纸,实际上作者是通过剪纸写姥姥,“剪纸”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情感的载体。在作者笑源的娓娓讲述中,姥姥的形象深入人心:她看似普通而又实在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她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太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劳作,与外孙相孺与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精炼生动的语言

整篇课文文气贯通,语言优美,情感饱满,特别是乡土味很浓的生活化语言的运用,与剪纸这一民间艺术以及姥姥的形象高度融合,呈现出独特、质朴、和谐的乡土美感。文中人物对话是一大亮点,充满亲情和情趣,读起来让人不由得跟着眉飞色舞。

文中有的句式整齐——‚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读来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有的句子生动——“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形象地展示了姥姥高超而娴熟的剪纸技艺,极富表现力。

★形象生动的表现手法

为了突出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本文采用很多正面描写,如:‚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

还有很多侧面烘托,如:‚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这种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将姥姥剪纸技艺之高超表现得淋漓尽致。

另外贬义词作褒义词用这一特色也让人印象深刻:如“我是一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一句,“调皮蛋”“刁难”本是贬义词,但是在这里却让人丝毫感受不到贬义,而是感受到 作者的活泼可爱,感受到祖孙俩之间浓浓的亲情,表现力非常强。

根据文本特点,我们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容易读错、难理解的4个词语。

2.理清文章的脉络,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通过对人物的正、侧面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感受姥姥的高超的剪纸技艺。

4.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把握住本课的文本特点之后,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学习的主体学生身上。

二、走近学生,把握学情。

特级教师于漪指出:学生的情况、特点,要努力认识,悉心研究,知之准,识之深,才能教在点子上,教出好效果。

因此,我们抽取六年级一个班共65名学生进行了访谈分析,发现:

1.共59名(约有91%)孩子能在预习和自学的过程中将课文基本读正确,读流利。

2. 共55名(约85%)的学生能够了解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初步感受到姥姥这一形象。

3.对于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运用、采用何种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来描述人物特点,抒发内心情感等方面孩子比较欠缺,仅 12名(约18%)的学生能初步感知,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提升。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为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教学起点定为学生通过预习,已能够正确、较流利地朗读全文。对于个别字词理解,采用了随文教学的方式进行。将重难点设为:

1.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的语言文字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2.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三、反复研磨,不断提升。

深入解读文本,了解学情之后,我们开始了集体研磨的历程。阳光明媚的5月,我们在执教者肖佳丽老师的个人初备的基础上,进行了反复研磨,不断提升的过程。

★第一次研磨

此次研磨,尝试抓“剪纸技艺高超”及“浓浓祖孙情”这两条线,长文短上,为小学、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作准备,让孩子升入初中后能迅速适应中学的学习。

但试教下来,我们发现:

1.课堂容量太大,学生对“剪纸技艺高超”这部分内容体会不深,而“浓浓祖孙情”几乎是教师牵着学生在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

2.品读不到位,课堂上听到的读书声太少。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以下策略;

1.删减教学内容,将“浓浓祖孙情”这一部分内容留到第二课 时上。

2.本文语言优美,感情深厚,课堂上应让孩子反复诵读、品味。3.优化词句教学流程,重点检测难读字音字形。★第二次研磨

肖佳丽老师虚心听取团队成员的建议和意见,整理出第二份教案,开始第二次试教。这次,我们明显感受到肖老师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感受到课堂上语文味浓了起来,感受到孩子们对课文的品读深入了起来。但整节课听下来,觉得姥姥的形象不够丰满,肖老师的指导还停留在理解课文内容上,写法的指导还太少。针对这些问题,团队成员们提出了修改建议:

1.增加写法指导,让孩子感受正侧面描写的作用,了解文中“贬义褒用”这一写作特点。

2.增强句式训练,让孩子能学以致用。

3.在品读姥姥技艺高超之后继续感受其善良、勤劳、朴实等性格特点。

★第三次研磨

第三次试教,发现再次遭遇超时的困扰,我们认识到35分钟时间里不可能面面俱到,最终确定将感受姥姥善良、勤劳、朴实的品质留到第二课时。这一次研磨,我们在细处下功夫,强化了肖老师的小结语与过渡语,使整节课更简洁高效,引导孩子学得更深入。

四、感悟与提升

研修路上,我们且思且教,且教且改,累并收获着。回首近一个 月的团队研修,我们发现自己在不断地成长。一节平淡的课,通过团队智慧的精心重构,它变得如此鲜活丰满。虽然这次历练已告一段落,但我们追求高效课堂的脚步并未停下,在语文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将继续稳步前行!

第二篇:读经典 学写法 感形象

读经典学写法感形象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山东省武城县弦歌小学王燕

【教学目标】

1、认识“侄”“痰”两个二类字,会写“监”“侄“郎”三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等描写的学习,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吝啬鬼形

4、学习通过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5、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侄”“痰”两个二类字,会写“监”“侄“郎”三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学习通过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猜猜他是谁:(出示课件1)老师说人物特点,学生猜人物名字。(抢答)

神通广大大闹天宫

神机妙算草船借箭

行侠仗义醉打猛虎

求贤若渴三顾茅庐

多愁善感悲泣葬花

【设计意图:开头用猜文学作品中经典的人物形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了解一下学生的课外读书的情况,以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并引出课文。】

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同样鲜活生动的经典人物。(出示课件2)(板书:严监生)谁会读这个名字?“监”在这里读四声。是一个多音字,谁会用他的另一个音组词,“监生”什么意思呢?总结:监生是指明清两个朝代的时候,在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人,相当于现在的大学生。

3、请学生读一读关于《儒林外史》的有关介绍资料:

《儒林外史》是我国的古典讽刺小说,作者是吴敬梓。小说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中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

严监生就是其中的一个人物。课文节选了小说中的一个片段——临死前的严监生。在小说里,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本文写的是他(临死前的)情景。(补充完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了,下面请同学们接读课文,看谁能把文章读通顺?其他同学认真听,读错的地方我们一起纠正。(找生读课文)

指导朗读,给生字正音。课件出示3:

诸亲六眷登时两茎灯草一声不倒一声挑掉

2、想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答,要求内容完整,语言简洁)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运用。”朗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时,让学生积累词语,学以致用,巩固知识,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直接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所以,让学生充分读书,就是放手自由读,检查读,在检查读中发挥引导作用。】

三、细读课文,体会写法。

1、文章开头有一些句子告诉了我们严监生的病况如何,你能找出来吗?(出示课件4)让学生默读这部分。

总结:课件出示5:

正面描写: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

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

侧面描写:

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帮忙陪郎中弄药。

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来下药了。

晚间挤了一屋子的人„„

2、你想用哪个成语来形容一下此时的严监生?

奄奄一息,气若游丝,生命垂危,病入膏肓,无药可救,行将就木„„

3、课文中有一个情景给我们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提示: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读到这里我们不免产生这样的疑问“伸着两个指头”,什么意思呢?接下来,我们看看他的亲人是怎么猜得吧!

4、都是哪些人做了猜测?(出示课件4)

三次摇头、一次点头

出示: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登时没了气。

(1)请各位同学同桌之间互读。一个同学扮演严监生,另一个扮演大侄子、二侄子、奶妈和赵氏,一起通过阅读来重现当时的情景,看看他的亲人是怎么猜的。临死前的严监生又是怎么表现的?

(2)请一组同学展示一下,其他同学认真听。

(3)请大家认真读读描写严监生的句子。在这个过程中,严监生的心理活动都是一样的吗?如果不一样,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边读边在课本上做批注。

①当大侄子猜测是“两个亲人”的时,严监生的表现是?(找生读)

(提问:他心里在说些什么?此时他的心情怎样?【提示:“大侄子啊,你怎么就不明白我的意思呢?”此时的严监生失望了】)

②当二侄子猜测是两笔银子时,严监生的表现是怎样的?(找生读)

(提问:他心里又在说些什么?此时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提示:“哎,你们怎么都不明白我的意思呢,真是急死了。”这一次心里说的话语第一次一样吗?严监生着急了、生气了、愤怒了】)

③当奶妈猜测是两位舅爷时?严监生的表现又是怎样的?

(提问:此时他心里会在说些什么?心情怎样?【提示:“奶妈,亏得你还在我家呆了这么多年,竟连我的心思都不懂,看来我的心思没人能懂了,难道真要让我死不瞑目吗?”这一次心里说的话语第一次、第二次一样吗?严监生都快绝望了】)

④赵氏猜对了,严监生又是什么表现?

(提问:此时的严监生登时就没了气了,就这点头的一瞬间,严监生心里又在说什么呢?心情怎样的?【提示:“赵氏啊,还是你懂我的意思啊。挑掉了一茎,这下我就放心了。”这可真是如释重负、夙愿得偿啊】)

5、总结写作手法

(1)我们从这三次摇头、一次点头猜中了严监生此时的心里活动,虽然作者没有直接写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我们还是猜出来了。我们是通过什么猜出来的呢?

(提示: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猜出来的。)

学法指导: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小说创作中描写人物的重要方法。

(2)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严监生的心理活动都是一样的吗?若是不一样,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体会严监生心理变化过程:失望——着急、生气——绝望——如释重负。这就是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同样是摇头,但三次摇头的描写却都不一样,表现的也是不一样的心理过程,这是多么细腻的表现手法啊!)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让学生反复研读课文,互相交流体会,由一个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细读课文,在字里行间让学生感悟到作者高明的写作手法。

在老师的总结点拔中,学生对课文有一个由浅入深的理解和思考。】

四、再读课文,感受形象。

1、当你看到了严监生临死前的种种情形,了解了他的心理活动时,你想对严监生说什么呢?请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严监生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交流严监生是个怎样的人。

(提示:吝啬、精明、小气、节约、有钱„„)

出示课件7。

教师小结:严监生那么有钱,却把钱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比自己的亲人还重要,把这两茎灯草所耗费的灯油与严监生的财产进行对比就显得非常非常的小,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计。但恰恰就是这一茎微不足道的灯草,却让严监生迟迟不肯咽气。

(严监生把钱财过分看中,看得比亲人、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这就不是我们一般传统意义上的“节约”,而是滑向了另一个极端“吝啬”了。)

小结:所以,后来人们一提到吝啬鬼,守财奴,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严监生,想到了他临死前伸出的两个手指头,想到他的三次摇头,一次点头,想到他因为一茎灯草而不肯咽气„„就这样,严监生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这一环节是让学生在前面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

五、拓展延伸,片段练习。

在世界文学史上还有享誉文坛的吝啬鬼的典型形象。请看屏幕:

这就是其中一个,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他对金子有一种近乎疯狂地热爱,他觉得金钱就是一切,看到金子就想占为己有。请仔细观察其神态、动作,用细节描写描述一下他的形象。

找二到三个同学上台展示一下。

【设计意图:在片段练习这个过程中,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了更多的吝啬鬼的典型形象,又让学生学以致用,练习细节描写,为以后的写人的作文打下基础。】

六、简介人物,布置作业。

《儒林外史》中还塑造了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有54岁才中了举人,喜极

而疯的范进;由原本善良淳朴,最后堕落成无耻之徒的匡超人;有自己的女婿死了,竟然鼓励自己的女儿去殉葬的秀才王玉辉。

怎么样?对这些故事感兴趣吗?想看吗?那就找来《儒林外史》这本书,自己读读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将学生引向更大的阅读空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语文素养的形成不仅仅靠在课堂上短短40分钟的学习,更多的靠学生课下知识的积累,这样才能不断增长见识,提升能力。】

板书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

细节吝啬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力求简洁,以对联的形式出现,既新颖,又能让学生过目难忘,迅速把握全文的内容。】

第三篇:感 悟

感 悟(教学案例)

工作将近二十年,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酸甜苦辣,五味其全,特别是班主任工作,有时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有时充满烦恼,路途艰险。通过下而二个案例从中感悟。案例一:由于近来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要学生给我一个评议意见,下面是学生的一个评议意见:老师你思想上积极乐观向上,跟得上时代潮流。在平时与你交流就如和一个自己的好朋友聊天一样,没有任何的束缚感,有什么话都愿意和你讲,依如一位知心的大姐姐,这一点在作学生的我们看来是老师们很难办到的,但老师你做到了。你有着一般由内散发出来的活力,带领我们一起跳兔子舞,和我们一起唱歌,无论是在军训、学农,还是平时的班会课都有你即兴送上的节目,也总能博得我们的欢呼声,在我们的眼中四十开外的你是最富魅力的。当然你在工作中是非常认真,专注的。无时无刻不想着你的学生,你热爱你的教育事业,我们欣赏你的一点便是:当我们犯了错误,你会批评,但也给予我们一个反省的时间,到我们改正时,你会冲我们会心一笑,这样的一个微笑充满了信任和鼓励,有着这样的一个微笑,谁还会忍心去给你工作中再添些麻烦呢。当然若不听你的话,你会给我们一些你以前学生的实例,告诉如何做人的道理,教育你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以上这个案例给了我这样的感悟:

善于与学生平等交往,真诚相待,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和爱戴,班主任工作才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马克思说:“只有用爱才能交换爱,只有用信任交换信任“。一个班主任老师要得到学生的信任、理解和爱戴,要在学生中树立起自已的威信,要教育好学生,要带好一个班,对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固然十分重要,但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平等交往,真诚相待的过程中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情谊,似乎显得更为重要。

当今中学生思想活跃,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极强,他们不满足于老师对他们学习、生活等方面关爱,更希望老师能“蹲下身来“,改变居高临下的状态,重视他们的感受,倾听他们的意见,真诚地与他们交往,做他们思想上志趣上的朋友。因此,作为平时与学生接触得最多的班主任老师,应放下架子,设法融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推心置腹,诚恳相待,把学生当成自已的弟妹、朋友来看待,关注他们的一切,以兄长和朋友的姿态出现在他们面前。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们应该始终把自已置身于学生当中,班上搞活动与学生一起参加,课余时间经常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征求学生对班干部及老师工作的看法,请学生就如何抓好班风出谋划策,与学生谈自已的生活及学习经历,甚至与学生聊天说笑话等。我们的这些做法,无形当中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的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觉得老师已经是他们中的一员了,这样,他们乐于接近你,心中有话敢对你说,犯了错误敢在你面前承认,班上不管出了什么大小事情,随时有人会及时向你汇报,这不仅有利于我们及时了解班上同学的思想动态、喜怒哀乐、行为举止,而且对班内情况也能做到了如指掌,在开展班级工作时让我们感到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这就是“诚心”在发挥作用的结果。我想,对于一个缺乏诚心,高高在上的班主任老师来说,他恐怕是永远也体会不到这其中的奥妙所在。

案例二:暑假补课的一天,将近校门口,我碰到了我班一个学生。平时碰到该学生肯定打招呼,可那天没有。刚进办公室,信息就来了:“刘老师,你一次一次误会我,使我很伤心,连班主任都不能真正理解,父母又怎会理解我们。昨天你是否对我有怀疑,那无妨,只是我问心无愧!“收到短信,我才恍然大悟。刚才该学生为何不理我。原来昨天该生上了二节课就提前离校了,没向我请假。同学说什么生病了,总之我没听清楚。我以为是该生身体不好。其实是该生送另外一个同学回家。后来我打电话问该生母亲。可能几件事连在一起该生母亲责备她了,她感觉受了委屈。于是我回了一个信息:“你可能误会我了。我只是想了解情况,根本没对你有任何不好的看法!在我眼里你是个懂事的女孩。你父母有你这样的女儿而感到骄傲!“可能还在气头上。她又回了一个短信:“谢谢你的关心。让我妈快乐是我的责任。” 或许是我的诚心打动了该生,在以后的日了里,这位学生又主动打招呼了。从这一案例中我感悟出:

学生最讨厌的是那些时时处处摆架子,动不动就抓辫子,时不时动肝火,训斥学生,傲气十足,一出了问题就告知家长的老师。在这样的老师面前学生只有畏惧感,这也就不难理解有个别学生在校外见了老师就“开溜”到底为那般了。这件事虽小,但在我心中却产生了不少的震动,因为现在的学生特别重视自我,他们要求人们尊重,强调完善自我。这个时期的学生,自尊心达到了更自觉的水平。他们认为自己是大人了,不希望别人将自己当小孩看,因此,他们认为自己的事应由自己来管,用不着别人来过问,一旦有人干涉就会产生强烈反感,认为是多管闲事,如果态度粗暴生硬,那就更加反感。所以作为班主任老师必须学会冷静地处理班上的问题,善待班上每个同学,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不要学生一有事就告诉家长,应该先了解情况,和学生沟通。总之,只有真诚付出才能换来学生加倍的回报,也才能赢得学生对你的尊重、理解和爱戴,班主任工作才显得轻松自如,得心应手。

第四篇:品 读 国 学 感 悟 人 1

品读国学 感悟人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就像一盏神灯,它照亮人们最遥远、最黯淡的生活道路。读书给我带来太多的精神上的享受,读书同时又净化了我的心灵。每当我空虚寂寞的时候,就靠读书来充实自己。每当我百无聊赖的时候,就以读书打发时光。每当我对人生感到迷茫的时候,就在书籍中寻找答案,经年累月,日久年深,自然形成了读书的嗜好与习惯,如果一天不读书就像缺少了点什么。

陶渊明说:“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我经常以此诗警示自己不要虚度光阴,要多读书、读好书,不断使自己的修养得到提高,境界得到升华。

繁华尘世,争名逐利,不择手段,有些人为一己之私,突破道德的底线,有些人甚至以身试法,铤而走险,发人深省。在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是否做到同步发展,还有什么缺失,值得人们沉思。于是人们返朴归真,以求在传统文化中获得启迪。诚然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弘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为困扰人们的问题提供指导。

“读一本好书,就像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记不清有多少个静谧的夜晚,多少个闲暇的白昼。我也曾捧起先哲们的著作,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聆听他们的谆谆教诲。领略他们的迷人的风采,炫目于他们思想的火花。徜徉于诸子百家的书海,掩卷常思,折服于古代圣贤的睿智,惊叹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诸子百家的思想典籍中,儒家学说对我影响颇深,也有一些心得,儒家思想主要可以概括为“仁”,所谓仁就是“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即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体系,也是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儒家思想对于治国理政,修身养性,读书学习,为人处世,有着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也有颇多可借鉴之处。儒家思想在《论语》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此书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籍。

我们提倡的“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就是基于儒家施行仁政的具体表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则是孟子对国家、君主、百姓三者之间关系的精辟论述。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教诲我们如何控制我们的情绪,以求恰到好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指出了什么是正确的学习态度,不仅要求我们择师从善,学习别人的优点长处,还要以不善者为师,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要引以为戒。“静坐当思己过,吾日三省吾身”说明了如何使德行日进。从孔子对弟子颜回的赞语“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我们看出了颜回安贫乐道的美德。“言必信、行必果”告诉我们做人言行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仁者无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阐述的则是修为达到一定程度所产生的结果。“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揭示了如何对待父母,不让他们担忧。

读到这些不胜枚举的至理名言,只觉得言简意赅、词句警人,满口余香,让人回味无穷。同时也较为深刻地理解了儒家思想长盛不衰,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真正原因。品读国学经典,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规范道德标准,不断提高自身修为。学以致用,我们将会终生受益。

第五篇:品经典古文 悟人生哲理

品经典古文悟人生哲理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辛安下庄小学五.一李育 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快乐,寻找幸福。其实,快乐与幸福就藏在每个人的心中。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读一本好书,可以让身心得到愉悦,灵魂得到超脱,精神得到鼓舞。读书是一件幸福的事。一篇好的作品,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一段名言警句,可以激励人干出一番事业。读一本好书,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激动;读一本好书,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感动。读书可以充实生活,培根说:“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读书可以提升素质,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可以历练修为,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由此看来,读书是件好事,是件趣事,是件有意义的事。下面,我就用故事说话,用事实说理,来谈谈读书的体会。

品读古文如同进行一次灵魂洗涤,她告诉我们要认识自我、永远自信。先听两个故事:一个是中国版,一个是外国版。清朝雍正皇帝有三个儿子:三阿哥弘时、四阿哥弘历、五阿哥弘昼,三位阿哥中要数弘昼最聪慧,小时候兄弟三人 1

在一起读书,弘昼最不用功,而每次背书只有弘昼背得最快、最熟练,但三位阿哥中也数弘昼最软弱、最不自信。有一次,雍正皇帝下令要三位阿哥去抄八王爷、九王爷、十王爷的家,弘昼当时就借算命先生说他有血光之灾为名,请了一批和尚道士在家办法事。其实,办法事是假,不去抄家是真。弘昼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表面上看,他是明哲保身,但从深层次看,他是典型的不自信。历史总是和我们在开着玩笑:论聪明才智,弘历不及弘昼,但正是由于弘昼的不自信,才成就了弘历,让他成了大清王朝的皇帝,他就是乾隆。在国外,像这样不自信版本也有一个。尼克松是我们极为熟悉的美国总统,但就是这样一个大人物,却因为一个缺乏自信的错误而毁掉了自己的政治前程。1972年,尼克松竞选连任。由于他在第一任期内政绩斐然,所以大多数政治评论家都预测尼克松将以绝对优势获得胜利。然而,尼克松本人却很不自信,他走不出过去几次失败的心理阴影,极度担心再次出现失败。在这种潜意识的驱使下,他鬼使神差地干出了后悔终生的蠢事。他指派手下的人潜入竞选对手总部的水门饭店,在对手的办公室里安装了窃听器。事发之后,他又连连阻止调查,推卸责任,在选举胜利后不久便被迫辞职。本来稳操胜券的尼克松,因缺乏自信而导致惨败。“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毛泽东),确实,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只有自己找回了自信,把自己的人生

演绎好,人生才会精彩。提起自信,有两句话我们不得不提。一句是唐朝诗人李白《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写得多好啊!“有用”的前面还加了一个“必”字,这是何等的自信!简直是人的价值宣言,充分表现出诗人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心态。另一句是春秋战国时期老子《道德经》中的“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意思是能战胜别人,是有力量的人;能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者。我把它理解成胜人先胜己。《雍正王朝》中有一段说佛的话讲得特别好。一个求佛的人问观音菩萨:“别人都拜菩萨,不知您拜不拜菩萨?”菩萨说:“拜呀。”这个人又问:“您拜的是什么菩萨?”菩萨说:“我拜的是我自己。”这个人一时茫然,想不明白。观音菩萨最后告诉他:求人不如求自己。我始终认为,在生活中,别人能给你的只是些许力量,但真正摆脱困境、实现目标的还是我们自己。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年轻的时候,有一次晚饭后跟家人一起玩牌,一连几次他都抓了很臭的牌,于是就变得很不高兴,老是抱怨。他妈妈正色地对他说:“如果你要玩,就必须用你手中的牌玩下去,不管那些牌怎么样。人生也是如此,发牌的是上帝,努力的是自己,不管怎样的牌你都必须拿着,你能做的就是尽你全力,求得最好的结果。”艾森豪威尔一直牢记这话,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第34任总统。现代社会充满竞争,同时也常有机遇,尝试成了现代人相当时髦的人生信条。拥有自信是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经常对自己说好,要时刻保持昂扬的信心,去驱散自卑的阴影,为生活增添亮丽的色彩。

要做一个勤奋学习、执着追求的人。古代人一般都特别爱学习,苏轼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下放到儋州(今海南岛)时已60岁,在这个病无药、食无肉的寒冬深夜里,他做梦都还在读书。“夜梦嬉游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计功当毕《春秋》余,今乃始及桓庄初”。可见读书对于苏轼来说是多么的刻骨铭心啊!像这样激励后人勤奋学习、执着追求的故事也很多。有一群青蛙在河边玩耍,河边有一个塔,突然其中的一只提议:到塔顶去玩去。于是所有青蛙一齐向塔顶爬去。爬了一会儿,突然其中的一只说,太难了,何必自己折磨自己呢?听到叹息声,大家又停了下来。惟独一只小青蛙没停,仍坚持一步一步往上爬,最后到达了塔顶。下来后,所有的青蛙都很羡慕,问它靠什么力量爬上去的。它没有回答,大家这才知道原来它是聋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的人往往是有信仰,执着追求而又不太聪明的人。宋朝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一个人心灵要澄明,就得认真读书,要时时补充新知,不断充实自己。宋朝大诗人陆游在《游山西村》

中写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是山路在曲折后出现开朗,让人从中悟到:锲而不舍就会产生希望,出现新的境界。陆游不但自己爱学习,而且还要求后代要勤奋学习,他在逝世的头一年,曾以诗“示儿”,诗的全文是“诗为六义一,岂用次狡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诗的大意是:他初做诗时,只知道在辞藻、技巧、形式上下功夫,到中年才领悟这种做法不对,诗应该注重内容、意境,应该反映人民的要求和喜怒哀乐。到今天,这句“功夫在诗外”含义得到了拓展,即在平常要多学习、多积累。如“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其实,“功夫在诗外”还阐释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道理:即量的充分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厚积薄发”。从哲学上来分析,它体现了两个辨证哲学思想:

1、它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写材料的同志有一个感受,一篇好的文章一般是灵感一来,一挥而就,即古人说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在日常的工作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就写好一篇文章,做好一件事在留心、在收集、在积累,有时还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一旦时机成熟就文思泉涌,所以说这也是必然。

2、它是普通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我们写文章,咏梅也好、咏雪也好、咏山也好,这都是个体,具有特殊性。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一方面要对所咏的对象作深入的了解、透彻的分析,另一方面要学习诗词格律,通晓

作诗技巧。所以说,只有亲身体验,广泛学习,我们下笔才有神,做事才有底气。结合我们县里这几年开展的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机关等活动,我看,这是在提高我们办事的本领,促进我们成长。

下载品技艺 感形象 悟写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品技艺 感形象 悟写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品故事、悟管理

    品故事 悟管理 本故事只是让大家按规律做事,没有歧视人格之意,请吸取其精髓。  让猫吃辣椒” 五十年代,在上海流传着毛主席怎样使猫吃辣椒的故事。 一天,毛主席向刘少奇和周恩......

    感 悟 师 德

    感 悟 师 德 灵宝市第四初级中学 李晓霞 2008年1月18日 感 悟 师 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则师德为本,要培养适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否具有良好......

    感 悟 精 益

    感 悟 精 益-第四届中国制造业管理国际论坛有感前联合国副秘书长、北京奥组委顾问霍克的精彩致词便把我们带进了制造业的最高境界-绿色制造,这便为第四届中国制造业管理国际论......

    感 悟 读 书

    感 悟 读 书 居晓年 人生在世,除物质生活之外,还应有多姿多彩的世界,而这往往 是从读书开始的。 读书不能改变人的长度,但可以拓宽人生的宽度。书籍是哺育心 灵的母乳,铸造灵魂......

    感 悟 生 命

    感 悟 生 命 生命看似漫长却又短暂,最脆弱而又最坚强,最值得珍惜而又最易被忽视。生命只许一次不可轻视,不容忽略。亘古的时空里生命短短一季,只不过是岁月的瞬息间,时光的一次呼......

    人 生 感 悟(本站推荐)

    人 生 感 悟 首阳初中王兴平 生命如舟,载不动太多的物欲虚荣,要想使之驶向彼岸而不至于中途搁浅,就必须轻载,取只需要的东西。 世上情多,真爱难求,一时寂寞,一时欢乐,有缘无缘,小心错......

    人 生 感 悟

    人 生 感 悟不管你是开心还是伤心?不管你是失意还是得意?不管你是消极还是积极?在你漫长的生命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两句话会打动你的心,可能那时你也正处在话语中的那种心境。多......

    军 训 感 悟

    军 训 感 悟6月2日至6月7日,我们高一年级完成了长达5天半的军训任务。此次军训也叫我感触良多,我觉得自己似乎长大了,并且凑巧,我的生日也刚好跨在这5天半中,所以,我正可以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