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帆《新五环大教学课堂课程论》简介

时间:2019-05-13 01:15: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白帆《新五环大教学课堂课程论》简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白帆《新五环大教学课堂课程论》简介》。

第一篇:白帆《新五环大教学课堂课程论》简介

白帆《新五环大教学课堂课程论》简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思想、认识、理念的转变,更应该是课堂课程内容、结构、进程的升级转型。《新五环大教学课堂课程论》就是研究素质教育在学校教学实践改革中的课堂课程现象和问题,探寻其共性和特征,揭示其客观规律的理论体系。对旧的课堂课程模式进行了全面性的结构改革,对新的课堂课程进行了系统性的理论设计,对当前推崇的一个课堂教学模式只解决、实现一个课程目标的现状进行了整合优化,为课堂课程设置了一条双向十车道的现代化教学高速路,即新五环大教学课堂课程理论体系范型。

素质教育的质量应该主要来源于课堂素质目标教学活动的质量,来自课堂三要素(教材、教师、学生)的基础课程在课堂课程教学中的有机构成与高效整合。《新五环大教学课堂课程论》全书涵盖了素质教育课堂课程中教与学的全部系统内容、过程、结构、方式、方法、评价、原则和策略,作为新的课堂课程系统理论体系,用于指导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以实现新课程设计的愿景性整体教育目标。

《新五环课程大教学法理论与实践研究》是商洛市“十一五”至“十二五”重点连续教育科研主攻课题目标,也是陕西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带动战略性课题。课题组在教育科研机构进行理论设计与论证时,全面借鉴和吸收了目前国内外的一些成功的课改经验和先进做法。并获得了比较系统、成功的教学案例,其科学性和先进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实际应用验证。

一、项目简介

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类项目填写所属科学技术领域、主要研究内容、科学价值及同行引用评价情况。

基础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战略地位。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要求。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国务院批转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广泛和深刻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特别是进入学校中之后的课堂课程改革、升级和转型,缺乏顶层的系统理论设计与引导。新五环大教学课堂课程理论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以推进和实现素质教育,实施新的课堂课程总体目标为背景,研究在实际的学校课堂教育中存在的课程现象和问题,探寻其课堂要素中教与学的活动共性特征,揭示其客观规律的系统理论。

我国是人口大国,学生数居世界之最,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师资队伍庞大,专业基础又相对比较薄弱。如果没有系统、可供操作的理论设计与引导,仅凭一些零碎的思想理念,全面个性化势必造成全面盲目化与低效化。新的课堂课程论对旧的课堂课程模式进行了全面性的结构改革,对新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了系统性的理论设计,对推崇的一个课堂教学模式只解决、实现一个课程目标的现状进行了整合优化,为课堂课程设置了一条双向十车道的现代化教学“高速路”,即新五环大教学课堂课程理论体系范型。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为正在准备进行课堂结构改革、升级转型、修炼和提升课堂教学实践创新艺术,寻求系统理论支持的学校领导和老师带去了启迪、借鉴、帮助和引领。

课题完成理论设计和实践论证之后,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组成专家组,对课题课题进行了认真审查,给于高度评价,认为新五环大教学课堂课程理论研究方向正确,对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实现学校课堂课程升级转型,创新课堂教学艺术从理论到实践起到了推动和引领作用,研究成果水平较高,观点新颖,具有开拓性、独创性和实效性,基本达到本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完成了研究任务。通过鉴定验收,准予结题。目前,洛南中学、柞水中学、商州区大荆中学、腰市中学、白杨店初中、张村中学、白杨店小学、金陵寺刘村小学、镇安城关小学正在进行基础教育全学段多学科课程操作试验验证和应用研究,已经并获得了比较系统、成功的教学案例,其科学性和先进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实际验证。

二、立项背景

面对发达国家科学技术、人才优势的压力和建设和谐社会、创新型国家、民族复兴梦的挑战,我国教育发展方式仍然是粗放的,几亿人口的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彻底释放,沉重的人口负担尚未真正地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为此,教育必须尽快从规模发展迅速转移到质量提高上来,从教育教学的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转移到课堂课程结构、内涵的创新上来,以实现中国教育发展的根本性跨越。尤其是在“双基双高”攻坚完成之后,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革认知、记忆、考试型高效课堂课程向自主、思考、创新型高效课堂课程教育模式的转变,提高教育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的课改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思想、认识、理念的转变,更应该是课堂课程内容、结构、进程的升级转型。在课程系统中,基础教育课程计划设计出了中小学课堂教育理想的新的远景培养目标,即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新教材依照课标设计出了课堂上学科教学的培养内容,即有了基础教育的学科课程或文本课程(多年来已反复多次更改);教案则要按照学科教材课程设计出课堂具体的教学内容、过程和方法,即为实际课堂准备的教案课程或理解课程(多年来也只提出一个课案个性化的理念);真实的课堂教学活动,课程运作的过程,才直接影响和作用学生,即课堂课程或课程实施,这是课程系统中的核心环节。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却普遍地只提出改善课堂中师生的关系,提出一个以学定教或教无定法的思想理念,实践探索中推荐出几个单一模式实现单一目标的课型,因而学生普遍实际获得的经验课程(知识技能)、心理组织结构图式与新设计的理想课程总体目标自然相差甚远。

在此背景下,商洛市教育学会、教研室,03年以来就把真实的课堂课程作为商洛市的重点课题立项,进行探索研究,并申请到陕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题带动战略课题,课题编号:SGH11361。新五环大教学课堂课程理论研究,历经了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现已完成省级课题结题验收及理论研究专著。

2、详细科学技术内容:

《课堂课程论》基础绪论部分

《课堂课程论》的详细科学技术部分:全书全书30万字,共设置十二章六十五节,一至七章是学校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课程,八至十章是课堂要素中教师的素质、教案设计、教学艺术的修炼成长课程,即教师的育人基础经验课程。十一章至十二章是课堂要素中学生的学习动力基础课程和学生心理基础课程。涵盖了素质教育课堂课程中教与学的全部系统内容、过程、结构、方式、方法、评价、原则和策略,作为新的课堂课程系统理论体系,用于引领和指导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以实现新课程设计的愿景性整体教育目标。

三、发现、发明及创新点

课题研究的新开拓性,是把课堂课程单独作为一个研究对象,生成一个系统的课堂课程理论在目前教育界的教育科学领域尚属创新。其中有许多概念、原理、观点都具有独创性:象课程的新概念及原理内涵与外延的拓展、新的课堂课程设计及原理创新、课堂课程的实践操作模式创建、新课堂大教学原则的确立、学生成熟度的六级化分与教育转化,学生心理动机成长规律与教育促进,休闲思维的概念与养成,新的课堂课程评价与管理模式转型,教师育人艺术的成长修炼课程,培养学生学习的基础动力课程,学业考试成绩归因与引导,科学调适铺设学生心理基础健康课程,特殊窥镜儿童学生的心里及教育等都填补和繁荣了教育科学,破解了教育实践的难题,富有有哲理性;吸收、借鉴、蕴涵着哲学、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科学原理。属教育科学领域的基础交叉学科。

四、与当前国内外同类研究、同类技术的综合比较

关于课程、课程与教学的基础理论当前国内外同类研究比较多见,像马云鹏主编的《课程与教学论》中央广电大学出版社;(美)泰勒著,罗康、张阅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钟启泉,作译,《课程与教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张华编,《经验课程论》等研究都反映这个领域研究的最高水平。但单独把课堂课程、操作课程作为研究对象,并形成基础理论尚属首次,具有开拓性和独创性,应该说《课堂课程论》是教育界第一部关于课堂课程的教育科学系统理论专著。

把延伸了课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作了新的解释和定论,丰富了课程的内容,使课程理论更加系统化;通过实践探索改造、设计出了新的课堂课程,其内容、结构、进程更加优化高效,使旧的课堂课程转型升级,把认知、记忆、考试型课程转型升级为自主、思考、实践型课堂课程,把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分解到课堂课程的各个环节去落实,原理更加科学,课程更具操作化、形成了新的课堂课程实践操作模式文化范型;对课堂教法学法进行优化与组合,创建了一条现代化的双向十车道教和学的高速路,改变了以往的双向一条路课堂教学模式;吸收借鉴了优秀的教育教学科学,对课堂教学评价与管理进行了改革和完善,形成了系统的评价与管理模式与文化;给教师设置了成长修炼课程:教师素质、教学设计、教学艺术;给学生设置铺设了学习基础动力课程和心理基础健康课程。这些研究成果与同类基础教育教学技术相比都有了新的生长和新的拓展,填补教育科学领域内的一点空白,为课堂课程改革奠定了理论引领基础。

第二篇:论五环教学法打造生物高效课堂

五环教学法打造高效生物课堂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本校为打造高效课堂,特此研究推行“五环教学法”,即自主预习、教师精讲、讨论合作、跟踪练习、反思小结五个环节的教学模式,本文将详细分析五环教学模式如何具体应用在生物课堂以提高课堂高效性。

一、指导学生自主预习

学习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性,高效课堂必须建立学生的预习基础上进行的,预习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课上所要学习的知识,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做到听课心中有数,不至于到课上手足无措。预习可以使学生明确课堂的重点,找出理解上的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去听课,加深学生听课时的理解,从而能够很快的吸收新知识,提高听课效率。另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预习可以培养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那么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预习才提高效率呢?

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是指导学生完成预习的关键。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基础知识梳理、深度思考、当堂训练等内容。生物有很多基础的知识需要同学们梳理和记忆,预习时,学生可参照导学案,先把要教材浏览一遍,然后再把导学案中第一部分的基础知识的填空部分先完成,浏览过程中使自己对新课心中有数,在教材上的重点知识,总结性的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或批注。预习中,参照导学案—定要把新课内容的重点和疑点找出来,然后把重点和疑点带到课堂上去。

二、教师精讲

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积极创设有利于新知识学习的教学情景,具体包括知识的铺垫、新知识的引入激疑、学习热情的激发等。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不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就像导演,要演出一部好的戏,离不开导演的惊喜编排,所以在上每堂课之前,教师都应该仔细阅读大纲,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精讲细练,提高课堂有效率。

1.吃透教材,掌握学生

根据教材内容,掌握学生学习基础,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习惯确定哪些内容需要讲,是详讲还是略讲,哪些知识需要练,是简练还是反复多练,只有吃透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做到该讲则讲,宜多练的多练,做到胸中有数。

2.把握重点、难点,注重精讲策略

精讲就是要讲准,言简意赅,寥寥数语使学生开窍,但又不能讲得过于简单,说理不透,使学生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精讲应讲在“点”上,它需要教师把握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内容、知识深浅、学生的可接受性及领悟程度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生物跟生活联系紧密,教师课堂上为加强学生的理解可以联系生活,也可提高课堂趣味性,比如讲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引入就可以用植物烧苗、腌菜、注射药品时需用生理盐水做溶剂等实例引起学生的注意,讲神经调节时可以用膝跳反射为例,讲DNA引入时可以让同学们思考DNA在生物中的应用,也可以讲开膛手杰克的故事,让学生们意识到DNA技术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讨论合作

新课程标准和创新教育理论都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创新素质的培养离不开探究行为,探究行为的产生则源于问题,因此要多改编一些开放性、存在性、探索性问题,供学生思考和探索,作为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研究性学习,努力做到激活学生思维、培养求异、创新能力。

问题探究的起点是问题的产生,可以是在情景构建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发现问题,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直接创设问题。要求教师要把问题明确的呈现给全体同学,具体包括板书、口述、学案或在相关资料中选择等方式,要让学生一看就懂,一听就能记住,一次探究的内容不可太多,建议将全部内容适当分割,采用各个击破的方式组织教学。

教师要给学生适当的指导:用多少时间、实现什么目标、如何自主学习、如何小组合作、怎样发现问题、怎样做记录、实验要注意的事项等。

教师一是要了解和梳理学生遇到的疑难和问题,并基本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究情况;二是要对学生适时予以指导鼓励,要特别注意有困难的学生,以适当的方法进行辅导,对速度快、效果好、创新性强的学生要及时鼓励表扬。

在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我对能言善辩,一针见血地答出问题的学生大力表扬;对首次“登场”,言语拘谨的学生,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更要当场给予鼓励。学生讲错了,教师要善于点拨,积极引导。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养成积极思维、乐于表达的好习惯。

四、跟踪练习

课堂练习对于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设计练习时,练习内容要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难度适当,数量适宜,精选典型题目,对难点、易混点、易错点,可一点多题强化巩固,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针对全国卷,生物表述题比较多,这种题型学生相对弱,一定要设置相应题型,指导学生学会用生物学的观点来分析问题。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勤于巡视检查。通过巡视、敏锐地观察和了解学生在做题中可能出现的不良习惯和表现,并及时提醒矫正。

五、反思小结

一堂课的最后,要给学生时间反思总结,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理清知识脉络;学会将当堂学的知识构建知识框架,在总结中应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概括,另外,根据练习的检查情况,抓住具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知识内容、问题策略、思想方法进行归纳。

第三篇:“三部五环”教学模式简介

附件5 中学数学“三部五环”教学模式简介

一、内容综述:

所谓“三部五环”教学模式,就是按照“教学设计问题化,教学过程活动化”理念要求,以问题为载体,活动为依托,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的,此模式旨在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划分成“问题、诱思、活动”三个部分,而所有这些部分的课堂实施需要五个环节,即:导课、探课、练习、结课、作业,这五个环节构成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同时也支撑起课堂教学的基本架构,是建构课堂教学的部件和要素,在教学流程设计中,以“问题情境”、“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及媒体运用”三栏并行;在课堂教学活动进程中,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诱思探究,获取新知——变式训练,巩固新知——全课小结,细化新知——推荐作业,延展新知”等五个有层次梯度的活动序列展开。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首要代表人物维果斯基特别强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历史的作用,尤其是强调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突出作用。他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也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等来实现。另一方面,内在的智力动作也外化为实际动作,使主观见之于客观。内化和外化的桥梁便是人的活动。另外,维果斯基在说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即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因此,问题设计的难度处于“最近发展区”时,问题的信度和效度方可达到最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到最佳。

2、布鲁纳(J.S.Bruner)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学生可以借此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这个模式涉及储存信息的内部系统,而信息是通过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总是由一系列的片断所组成,而每一片断(或一个事件)总是涉及到获得、转换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由此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认为知识结构就是某一学科领域的基本观念,它不仅包括掌握一般原理,而且还包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懂得基本原理可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有利于记忆,适于迁移;能够缩小知识间的初、高级水平层次的间隙。布鲁纳的知识建构观点,揭示了学生获取和掌握知识的方法、途径及内化过程。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地通过问题,诱导学生积极思考,才能促使学生在积极而有效的思维活动中吸纳存储和筛选加工信息,从而实现主动而有效地意义建构。

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课标》还明确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教法支撑

“三部五环”教学模式旨在规范教学流程设计和实施,消除教学设计的盲区和误区,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力求避免教学过程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以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学方法选择与利用上,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倡导一法为主,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为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三部五环”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中,可合理移植嫁接以下教学方法:

1、“尝试指导 效果回授”教学法。“尝试指导 效果回授”教学法上海市青浦县顾泠沅数学课改实验小组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努力,探索实践,总结完善,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总结融为一体,把教学经验上升到原则或原理的高度创新,从而形成有利于减负增效,且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强等特点的教改经验,是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策略。这种方法以培养学生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目标,运用四条原理:情意原理、序进原理、活动原理、反馈原理;五种策略:将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组织成一定的尝试层次(序列);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来进行学习;注重回授学习效果;变式运用——强化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大致包括六步12字:诱导——尝试——归纳——变式——回授——调节,具体为:

(1)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尝试点,编拟尝试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先与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观察和磋商,逐渐形成这样一种情景:这个问题学生急于解决,但仅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又无法解决。从而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本环节中不但应积极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愤悱”状态,而且还应当持续不断地对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加以促进和调节,使之指向明确并维持一定的程度。

(2)探究知识的尝试。这种尝试的重点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尝试学习过程中通常可从事以下数学活动:阅读教材或其它书籍;重温某些技能和概念;对数、式和图形进行细致地观察;做一些简单的数学实验;对数学问题进行类比、联想或归纳、推演,通过试探或实验,在自主探究或合作交流中发现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提出的问题。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参与有效,指导有方。一要拟订适合学生水平的尝试层次,确定“高而可攀”的步子,谨防难易失度;二要加强整体巡视,重视个别指导,及时捕捉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有效信息,适时调节教学进程;三要相机对学生的尝试情况给予适度评价或归纳讲解。

(3)归纳结论,纳入知识系统。组织学生根据尝试所得,归纳出知识或技能方面的一般结论,然后通过必要的讲解,有教师揭示这些结论在整体中的相互关系,和结构上的统一性,从而将其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4)变式练习的尝试。对于所得结论、运用概念变式,背景复杂化和配置实际运用环境等手段,编制好有一定层次、梯度的训练题,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方面的尝试。编制练习必须注意:防止机械模仿,应使练习的思维过程有适当的梯度。层层铺垫,环环相扣,逐步攀升、拓展、引申。有时也可对一个问题进行适当的变化延伸,亦可在无损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多个系题进行肢解重视,整编成具有一定层次的变式题组。组题时还考虑有利于学生归总概括解题方法和技能技巧,重视通法,兼顾技能,在一题多解、一法多用、同题异构中全方位练学生思维的聚效性、发散性和创造性。同时,还应注意给学生创造质疑、生疑、释疑的机会,使之受到同多种形式给出问题条件的训练,力求实现让变式训练过程称为学生逐步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5)回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和讲解。教师应通过观察交谈、提问分析、课内巡视、课堂练习、作业考查等途径,随时搜集评定学生尝试学习效果,及时回授评定的结果,有针对性地组织,质疑和讲解。质疑要质在疑处(点子上),有利于研究问题的进一步展开;讲解则是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解决疑难问题,帮助则是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解决疑难问题,帮助学生克服思想障碍,对那些不易被学生发现的问题加以明确的阐述。

(6)单元教学结果的回授调节。在一个单元或一章节教材学完后,要进行关于教学效果的回授调节(单元过关监测与讲解),其中尤以“阶段过关”最为重要。教师应当给掌握阶段内容有困难的学生第二次学习机会,针对存在问题帮助“过关”。

2、“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是江苏省泰兴市洋思初中原校长蔡林森,引领全校教师经过五六年的艰苦实践,探索出的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模式,其基本结构是:将课堂内的教学过程分为“先学”“后教”和“当堂训练”等三个基本步骤。第一是“先学”,即教师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简明揭示学习目标后指导学生经过独立自学发现疑难和问题,这里,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讲明要求,指导学法,并基本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特别是后进学生的自学情况,了解和梳理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第二是“后教”,即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疑难问题,促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及教师启发解决疑难和问题,这里,教师要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讲解,要创设民主与平等氛围,并紧紧抓住培养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契机;第三是“当堂训练”,即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当堂作业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基本实现课始揭示的学习目标,这里,教师要注意保证时间,促进学生当堂独立按时地完成作业,同时要基本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为课后的作业和辅导打好基础。基本特征是:一是面向所有学生,尤其是要关注后进学生,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二是目标明确,时间管理严格,教师通过以标扣本、精讲善诱来促进学生的智力活动紧张有序、活泼高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三是紧扣目标要求(三维目标),重视学情反馈,课堂上,教师通过优化导学、解惑与训练策略来促进学生的自学、质疑与作业;课堂外,通过周周清、月月清等措施强化缺漏查补,促进良好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的培养。四是也高度重视课前的备课、预习和课后的作业、辅导等各个环节,将课内外的教学活动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五是整个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机过程,教师注意抓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契机。六是来自普通的农村学校的实践,朴实易行,可供各地初中在几乎所有学科的教学中借鉴和运用,而且对小学高年级和普通高中也有明显的借鉴作用。

3、“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构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猜测——推理验证——得出结论”

4、“自学辅导”教学法的教学结构是“提出要求——组织自学——讨论交流——鉴疑讲解——练习反馈”

5、“活动——参与”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构是“创设问题情境——实践活动——合作交流——总结反馈”

四、“三部五环”教学模式在各种课型中的应用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变化发展的,并且因教学目的、内容、课型等的不同而不同,“三部五环”教学模式也不例外,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合洋思、青浦教改实验经验,按照初中数学教学目的要求,初中数学课型主要可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和复习课。以下就“三部五环”教学模式在各类课型中的应用简介如下:

1、“三部五环”教学模式在新授课中的应用课堂教学结构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诱导,探究新知——变式训练,巩固新知——全课小结,内化新知——推荐作业,延展新知”。新授课一般涵盖描述型概念教学和推导型概念教学,因而,尽管环节大体相同,但具体操作又有其相异之处,因此,必须建立各自的课堂教学结构,通常情况下,若描述形概念教学涵盖内容比较零散且属于非核心概念时,一般宜适用尝试自学辅导法,其课堂教学结构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提出要求,组织自学——检查效果,鉴疑讲解——变式训练,讨论交流——推荐作业,深化提高;若描述形概念教学涵盖内容相对集中,且属于核心概念,则宜采用“引导——发现” 法组织教学,其课堂教学结构为:新旧联系,正反对照——引导观察,探获本质——及时分化,适时类化——变式训练,反馈提高——推荐作业,延展认知;推导型概念教学以“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为主,附之于“活动——参与”式教学,其课堂教学结构为:设立悬念,引发冲突——示演操作,形成假设——验证假设,获得定论——变式反馈,强化认识——概括总结,拓展认识。

注:1)“设立悬念,引发冲突”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应着力于三个方面:一是突出一个“实”,即真实;二是体现一个“效”,即有效;三是彰显一个“启”,即具有启发性,通常情况下,所生成的教学情境应为:学生急于想解决这类问题,但利用已有的知识及经验又无法解决,从而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愤悱”状态,为后继艰苦求索做好心理准备。

2)“示演操作,形成假设”中的示演手段必须有利于学生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猜想,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3)“验证假设,获得定论”必须有利于学生经历“尝试探究——交流展示——理性思辨”,即教师必须对学生独立尝试的过程进行概括性讲解,以此揭示相关知识中所暗含数学思想,提炼其中的数学方法。

4)“变式反馈,强化认识”“概括总结,拓展认识”分别参照复习教学和“示演操作,形成假设”相关要求。

2、“三部五环”教学模式在习题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为:反思回顾,检索要点——基础训练,辨析概念——变式开放,灵活运用——综合训练,延展深化——推荐作业,补充升华。教学方法一般宜综合运用“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与“引导——发现”式教学法。

注: 1)习题教学的关键在于问题的选择与设计,因此,应瞄准所解决的问题,选择具有典型性问题作为基本问题,并以此为基本元,应用变换题设或结论、部分题设与结论互换、一题多解(过程开放)、结论延拓、背景复杂化、赋予现代元素等方式对问题进行变式引申,引领学生展开发散探讨,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聚敛性。

2)由于习题课侧重于对所学知识的变式运用于发散探讨,知识容量一般不大,具体教学实施一般按照“出示问题(教师)——学生尝试(学生)——交流展示(师生、生生)——方法归总(师生)——发散创生(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编拟问题训练)”流程展开。因此,习题教学中应做到四忌:一忌不加选择、贪多求繁;二忌脱离实际、好高骛远;三忌忽视主体、唱独角戏;四忌东拼西凑、缺乏重点。

3、“三部五环”教学模式在复习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为:揭示课题,提出要求(教师)——明确任务,反思回顾(学生)——提问检查,归整建构(师生合作梳理知识脉络,厘清知识纵横关系,搭建知识结构图)——变式训练,查补缺漏(师生合作,)——推荐作业,强化反馈

注: 1)前三环节旨在梳理知识脉络,厘清知识纵横关系,搭建知识结构图,引领学生浓缩掌握知识要点、固本清源。后两环节着力于查补缺漏、发散引申、深化延展,引导学生强化对所学知识的正用、逆用和变用,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2)建构知识网络环节可视章节知识容量、难度确定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及环境,必要时,可采取提前布置、课外搜整、课内展示、甄评遴选的方式进行。变式训练的关键是把握练习题的数量、质量、信度和效度

3)练习题设计应直击问题解决(主要搜整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凸显知识之间横向联系和纵向拓展,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与提炼,强化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做到:练有目标、针对性强;练有重点、时效性强;练有层次、题型多样

第四篇:课程、新理念、新课堂

课程、新理念、新课堂

——简介学校新课程师资通识培训的情况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意见》,一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行,今后几年,将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其中。此次课改,是建国以来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2001年9月,全国有38个国家级实验区率先进行新课程的实验。到2003年9月,我省有50个实验区,全面启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新教材。根据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的统一步骤,我县从今年秋季开始,也将在小学、初中起始年级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使用新课程。老师们,新一轮课程改革将直接关系到能否赋予基础教育乃至中国教育的应有的活力和持续发展的后劲。所以新课程的实施,将赋予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学校更多更高的权力和责任,这就意味着新课程的实施将为每一位教师、每一所学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具有雄厚的师资水平是保证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更是保障一所学校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内动力所在。于是,努力打造一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成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改革新形势下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每一所学校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尤其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小学,要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站稳脚跟,加强师资培训可以说成了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能严格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密切联系学校的实际,紧紧围绕“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的培训思路,扎扎实实地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并将培训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过程。现摄取几个主要方面跟大家作一交流与探讨。

一、解读新课改,走近新课程

从2001年9月起,全国已有38个国家级实验区率先进入了新课程实验,报刊、杂志等媒体纷纷报道新课改的情况。我们的老师虽然有所获悉,但并没感到太多的压力与紧迫,因为毕竟离我们的教育还有一段距离。惟独这一次,得知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我们也将进入新课程实验,许多教师特别是我们的中老年教师一下子感到了沉重的压力,常听他们叹息:新课程、新理念,我们都教了几十年了,早已成定势,还能新到哪里去,还是早退休算了。这是事实。这一切,学校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几经研究,确定了培训的首要任务是:指导教师解读新课改,让新课程走进每位教师的心里,以解除老师们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提高认识,谋求共同发展之路。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有人说:一个校长,一所学校。我说:一个班子,也是一所学校。所以,我们认为师资培训能否取得显著成效,首先是学校班子成员能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此,早在上学期,我们班子成员就新课改培训问题多次展开讨论,并分析了学校师资状况,最后一致认为:关于师资培训,我们要早作准备,找准切入点。于是,在上学期,我们就利用各种集会向教师宣传新课改,奏响了师资培训工作的序曲。本学期,在开学第一天的教师大会上,我们的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就在气氛热烈的新课程实验教师动员大会上拉开了帷幕。在会上,校长、教导主任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通过动员会,使老师们对新课程实验满怀热情,充满信心。这可以从以后的培训中参训率高,严格遵守作息时间,认真做笔记,积极讨论交流等方面得以证明。

2、学习到位,层层落实。

组织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是师资培训的主要形式。虽说学习很枯燥,但我们能坚持“学习到位,层层落实”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到目前为止,我们学校已构建了多层次的学习网络,就培训层次来讲有校长参加的国家级学习培训、校长和起始年级学科教师参加的省级培训、中层领导和学科教师参加的县级培训、有全体教师参加的镇级培训、学科组成员参加的组内学习、各室成员参加的室内培训,还有教师的个体学习;就学习组织形式来讲有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就培训专题来讲,有课题研究、班队工作、学科教学等。在培训工作中如何来体现学习到位,层层落实呢?那就是坚持几个制度:考勤制、主讲制、汇报制、互动制、检查制。例:校长前不久参加了由局组织的义务考察活动,回来后他就整理了考察笔记,撰写了考察体会,并利用教师大会向全镇教师进行汇报,还要求老师们谈体会。(举例略)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学习活动,现在说起新课程,从领导到教师,从年轻教师到年老教师,已达成了共识:国家实施基础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新课程的实施。

二、转变旧观念,树立新理念

如果说通过学习培训是帮助教师从理性的角度了解了新课程,那么转变旧观念树立新理念则是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帮助教师感受新课程,从而有意识地转变旧观念,树立新观念。为此,我们在培训工作中着重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的活动。

1、加强调研,剖析现状。

要让教师将学到的新课程理论化为教师的教育新理念,还需有一个内化的心理过程。如何来促进教师的内化过程,我们认为:当教师意识到现有的教育观念将阻碍自身的发展必须由新观念替代旧观念时,是实现内化的好时机。所以,我们就从教学调研开始,帮助教师剖析各种教学现象,对照新课程理念,激发其转变旧观念树立新观念的迫切感。当然,这中间,我们也能依据不同对象,做到区别对待。在调研中,对于新教师、年轻教师,我们就要求其找一找自身的哪些教学行为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按照新课程的理念该怎样改进;对于老教师,我们则首先肯定其优点,然后对照新理念提出探讨的地方。调研的形式有:随堂听课、检查备课笔记、参加各级教研活动、问卷调查、师生访谈等。总之作为领导能加强调研意识,深入到教师、学生中间。通过调研,我们掌握了反映教学现状有关资料,提出了一些共性的问题,并把各种调研信息作为培训的案例拿出来让大家讨论,使教师们进一步认清形势,感到旧观念非改不可,否则就要落伍。

2、以点带面,营造氛围。

树立新理念也需要一定的氛围。所以,我们也注重营造氛围,我们采取的策略是让一部分教师先行。这部分教师包括教研组长、课题组长、学科教学骨干、新教师、教导处成员等。充分发挥这些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上课、说课、评课、做讲座、写论文、做课题等形式来带领其他教师一起参与新课程的学习与研究。

3、展开竞赛,促使转变。

激烈的竞争更能激发人的进取心。为此,我们组织开展了35周岁青年教师的新课标学习竞赛活动、全镇教师的学习新课程心得体会交流评比、镇教坛新秀的评比等活动。通过竞赛,使大家进一步转变了旧观念,树立了新理念。

三、实践新课标,体验新课堂

学习新课程、树立新观念,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转变教师的教育行为。而教育行为的转变需在不断的实践与改进中得以实现。所以,让教师实践新课标,体验新课堂是我们培训的最终目的。

1、欣赏优秀课例,感受新课堂。新课堂究竟是什么样的?这是老师们谈论的热点话题。于是,我们就千方百计寻找资源,努力为教师提供新课堂的优秀案例,让老师们能真切感受新课堂的新氛围、新理念。例本学期,我们在四年级段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如何实施课堂教学,老师们感到很为难,于是教导处就组织教师观看了优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实录,并展开讨论,通过观看讨论,使教师初步感受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堂操作过程,同时我们又鼓励教师从模仿开始大胆实践。又如县、市组织的听课活动,尽管学校的教育经费紧张,但我们总尽量派教师积极参与,并要求每次外出听课的教师回来后需向教导处提供听课资料,汇报听课的新感受,以便教导处把有关新课堂的信息及时向广大教师传达,与大家交流。另外,教导处还发动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各种优秀课例,放在校园网上,供教师学习讨论。

2、实践体验,探索新课堂。

有了感受还不行,还得让每位教师勇于实践体验,积极参与新课堂的探索,这样才能让教师在探索中求得驾驭新课堂的能力,这是关键。因此,本学期我们紧紧围绕“实践体验,探索新课堂”的主旋律开展教研、科研活动。让老师们树立老教材新理念的课堂教学观,这样为下半年新课程的实施奠定良好的课堂基础。开展的活动主要有:(1)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研讨周活动。(2)新理念下的队课展示周活动。(3)新理念下的优秀课例设计评比活动。希望能通过多种形式的研讨交流活动,让大家都来参与新课堂的实践,共同体验新课堂带来的生机与活力,并能从中得到启发,从而牢固树立新课程实验的信心。

3、加强反思,创造新课堂。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反思是取得进步的动力,是创造成功的关键。因此,创造新课堂同样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反思。为了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为了教师能在反思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新课堂,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了一系列的反思活动。写反思型的教案、教后感、学习心得体会,上反思型的课,开展反思型的教研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反思能力,同时也涌现出一定的优秀课。

老师们,新一轮课程改革将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必将会推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我们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就让我们从抓好师资培训工作开始,引领我们的教师以积极的姿态、全面的素质勇敢地投身于新课程改革!

第五篇:小学数学新五环教学的具体做法

小学数学新五环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教学策略

教与学应是一件愉快、有益的事,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应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数学教学效率高低不取决于教师打算教给学生什么,而取决于学生实际获得什么。同样的学习结果,用时间较少,则教学效率高。小学数学五环节教学法正是基于学习的高效率和课业的低负担才实施的。五环节是:

(一)创设情景,激发动机。

(二)目标定位,独立自学。

(三)小组互助,质疑释疑。

(四)课堂讨论,达成目标。

(五)课堂小结,归纳升华。其中学生的独立自学是整个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学习能力的前提和保障,所以强调独立自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必须明确“一个中心”:让学习成为学生喜欢的事情;把握“两讲两不讲”:讲易错点,讲易漏点,学生已学会和能自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遵循三个原则:化整为零模块推进,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删去无效环节减少无效劳动。在课堂上坚持“自学不充分不交流,交流不充分不展开讨论”。

二、具体的做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动机。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饥渴状态下吃东西特别香。学习也是如此,当学生求知欲望很强时,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必然会产生迫切学习的欲望。课堂教学只有创设真实的鲜明生动的问题情景,才足以挑起学生探索的欲望,学生才能全心地投入求知活动中。

(二)目标定位,独立自学。在自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学习动向,及时把握自学中表现出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可以达到的难度、高度、深度,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和依据;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高效教学的核心。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要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别,让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三)小组互助,质疑释疑。小组互助是基于小组建设和小组内外互动、合作交流的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引导学生、学生评价学生、学生检查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上的互相帮助。老师应教会学生什么时候质疑、质疑什么和怎么样质疑;老师抛出问题应有技巧,不妨把大问题支解成有梯度的小问题,使每个问题都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就容易打开话匣子。老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观点上的分岐处,启发学生进一步质疑。训练学生会从不同角度甚至换个方向思考问题,他们就会有“我要主宰课堂”的自信!

(四)课堂讨论,达成目标。课堂讨论的问题不要贪多,要立足精、透,努力使学生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就重点问题抓住新的生长点,进行拓宽、延伸和提高。

(五)课堂小结,归纳升华。作为一个环节的结束,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发挥到位,这时教师是总结者、提升者、探索者、反思者,要高屋建瓴地总结所学内容,深入浅出地提炼方法规律。

下载白帆《新五环大教学课堂课程论》简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白帆《新五环大教学课堂课程论》简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程与教学论》

    高中生物新课程下探究教学的研究报告 陕西师范大学张天亮 136330 2013下半年,我对“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探究性实验的实践研究”进行了研究和实践。研究的内容是高中生物课......

    课程与教学论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学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2.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一书,把教学分成明了,联系,系统,和方法四个主要阶段。 3.......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合称,是对课程论与教学论两个相对独立有内在关联的学科按照小学教育专业培养要求进行必要整合的产物。 课......

    课程与教学论.doc

    课程与方法论重点 第一章,课程的概述 19世纪60年代初,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一文中最早提出“curriculum(课程)”一词,意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 斯宾塞就认为,......

    课程与教学论

    填空15 选择10 名词解释20 解答题30 论述题 (要明确,有解释,3个观点结合实际 ) 第一章 绪论 1、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含义和研究对象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

    《课程与教学论》

    上篇 当代课程理论与改革 第一章 当代课程基本理论的变革 一、学习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课程、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资源和课程评价的概念,理解影响课程的基本因......

    课程与教学论

    一、泰勒原理提出的理论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 泰勒原理是对其“评价原理”和“课程基本原理”的统称。不过,“课程基本原理”涵盖并发展了原先的“评价原理”,所以人们有时也把......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第七章学习报告 第一节教学模式概述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一) 几种有代表性观点的辨析 1972年,西方学者乔伊斯和韦尔出版了《教学模式》一书,对教学模式这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