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信息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doi:10.16644/j.cnki.cn33-1094/tp.2016.07.019
摘 要: 分析了高校信息类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其中部分问题可以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来避免。结合作者在信息类课程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经验,阐述了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理解,给出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任务设计、任务呈现、任务实施和总结评价四个步骤的具体应用方法。
关键词: 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 信息类课程;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6)07-65-04
the application of task-driven teaching mode in the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courses
gao dingguo,pu tsering
(tibet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tibetan university,lhasa,xizhang 850000,china)
0 引言
信息产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电子信息技术又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和手段。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大,也对电子信息类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社会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要求是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高校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在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上下功夫,确立“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1]。但是,目前高校信息类课程的教育教学模式还依然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这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培养不出真正能够“应用”的人才。
任务驱动模式是一种基于构建主义理论的教学方式,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为一种任务,围绕着任务开展教学,促使学生自觉投入到任务解决过程中,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2]。该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信息类课程的教学内容的操作性很强,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信息类课程的教学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既能弥补信息类课程运用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又能满足信息类课程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
信息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更好地培养学生,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析好学生,才能因材施教。本文通过调查高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并结合多年在高校从事信息类教学的经验,总结归纳了信息类课程教学一般存在的问题。
⑴ 学生的差异性大
由于一般高校生源不同,很多学生入校时,层次不一,入学前呈多元化趋势,差异非常大。很多学生不仅基础知识差异大,而且学习习惯差异也很大,导致授课过程中出现学生“吃不饱”和“吃不消”的两极现象,严重制约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给教学活动的开展增加了难度。如何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培养成有用的人,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
教学中不仅要承认并重视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根据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在《智能的结构》中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可知,“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多项智能,是具有不同智力特点的可造之才”[3]。因此,不能因为学生有差异就懈怠成绩差的学生,而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基础,使得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按照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力所能及”的“任务”来完成教学。
⑵ 培养方案单
一、滞后
高校每个专业都有一个与之“适应”的培养方案,同一专业使用的培养方案一致,所有学生按相同的培养方案、同一教学大纲和同样的教学计划按照“班级授课制”进行学习,这样无法区别对待学生差异,而且很多培养方案很难适应社会的要求。
⑶ 教材陈旧、教法落后
信息技术及其知识更新非常快,而教材、教学内容的变更跟不上技术的变化。高校开设的信息类课程中有很多内容是比较陈旧的,加之很多教学过程还是以“教师、教室、书本”为中心,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真正的提高。⑷ 理论偏重,实训薄弱
信息类很多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教学中很多教师偏重理论讲解,忽略了实践、实训等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有些实践环节走形式,没有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标。时常对实践教学也采用理论的教法,直接讲授“该怎么做”,而不去真正“做”。教师“教”得多,学生“做”得少,教学达不到培养目标。
⑸ 培养的人才与应用脱节
学生在高校期间基本上属于校内“封闭”培养,缺乏与社会、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与沟通。学生毕业后就业,用人单位还要按照自己的需求重新培养才能上岗。
⑹ 学生学习方式仍属于被动接受型
高校很多信息类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差异性教育,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学生容易成为等待型的认知方式和学习习惯,满足于“老师讲学生录”的被动型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求每个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任务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亲自动手完成任务,这在不同程度上可以解决学生的差异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解决动手“做”的少和被动接受型学习等缺陷或问题,真正能培养出“应用型”人才。
理解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根据教材的培养目标、重点、难点把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个待完成的任务,整个教学过程以任务为动力[4],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和参与,学生在自主探究地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
任务驱动法是建立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下的一种教学模式,符合探究式的学习模式[5,6],整个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围绕一个共同的学习任务去开展,学生需要进行相互合作并进行自我探索,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师需要及时解决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帮助学生完成任务,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总结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原因,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相对于传统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更具时代特色,更符合现在学生的学习风格,能够有效地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让教与学都在轻松的氛围下进行。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把教师和学生通过任务连接起来,教学过程以任务为主线,任务与教学环节对应起来[7]。该模式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学中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引导和激励学生前进。本人在信息类教学中试用任务驱动教学数十年,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简单地把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概括为设计任务、呈现任务、实施任务和总结评价四个步骤[8]。任务的四个步骤与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联系在一起,其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任务的四个步骤与教学环节、师生活动的关系表
[步骤\&一\&二\&三\&四\&教师\&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提出任务、确定教学流程等。\&创设情境、呈现任务、分析任务等\&辅导、提示、观察等\&总结、评价、提取知识点等\&任务\&设计任务\&呈现任务\&实施任务\&总结评价\&学生\&课前预习\&明确目标、弄清任务、产生兴趣等\&分析问题、收集资源、探究问题、讨论、协商、实施任务等\&展示成果、集体交流、反思、获取知识等\&教学
过程\&教学设计\&复习引入新知识阶段\&新知识学习阶段\&任务(或子任务)结束或巩固新知识的学习阶段\&]
3.1 设计任务
设计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教师所提任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整个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利用效果的高低。
⑴ 阶段:教学设计
⑵ 方法:
① 按照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确定出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设计的任务覆盖教学内容、体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② 任务设计中体现教学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三种目标,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内容。例如:在教学“画图”软件时,可以选择“我可爱的家乡”、“保护环境”之类的任务,在学习软件的运用过程中,体现一定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
③ 在设计任务时,教师综合考虑学生水平的高低、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此制定出难易适中的教学任务。
④ 教师根据设计的总任务,分层次、分阶段地设计不同的子任务,层层递进。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当完成了一个任务后,就会产生新的认知需求,教师按照知识的层次性,设计的新任务中既有学过的知识,又必须加入新的知识,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又学习、探究新的知识,循序渐进,逐步完成任务,逐步提高。
⑤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考虑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异性,不仅设计基本任务,而且还设计可引申与可扩展性的任务。学生在完成基本任务后,可根据自己不同的条件与需求,运用“可扩展”任务进一步发挥与改善,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3.2 呈现任务
呈现任务是教学实施过程的第一步,教师从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出发,让学生明确目标、弄清任务、产生兴趣。
⑴ 阶段:复习引入新知识阶段
⑵ 方法:
① 教学的复习引入新知识阶段展示任务,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② 展示总任务,让学生明确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
③ 分析任务,把一个总任务分解成几个子任务,让学生明确任务怎么做。
④ 引入竞争意识,让完成任务后,教师与学生比,小组与小组比,学生与学生比,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任务中。
⑤ 使学生有一个确切的学习目标。
3.3 实施任务
实施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学习知识、训练技能的具体过程。该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逐步分析问题、收集材料、设计步骤、完成任务。
⑴ 阶段:新知识学习阶段
⑵ 方法:
① 实施任务时,根据任务的性质,采用多种形式来完成任务。可以采用自主学习、独立完成的形式,使得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为目的。也可以采用协助学习、集体完成的形式,根据学生的水平和特长搭配分组,使学生通过交流、沟通、争论、协商,群策群力,合作互助、取长补短,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 在组织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引导性的帮助。对于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要引导解决,通过适当的讲解,帮助学生抓住学习的重难点。
③ 充分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帮助。教师不能只布置任务而不管学生,也不能代替学生包办。
④ 任务实施过程中,遵循“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区分对待,对于那些知识扎实、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和任务,而对于那些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基础知识不牢固的学生,要给予正确的帮助,引导他们掌握基本的知识。使得在实施任务中,全体学生都有事干,全体学生都有进步。
3.4 总结评价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总结评价是最后一个步骤,学生在完成任务后,能够获得一定的知识经验,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总结评价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到的经验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和分类,让零散知识点梳理到一个大的知识网络中,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化和系统化。
⑴ 阶段:任务(或子任务)结束或巩固新知识的学习阶段
⑵ 方法:
① 总结任务的实施,把学到的零星的知识经过总结、归纳、分类,整理为系统的知识。
② 可采用学生的个人评价、小组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通过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最终的总结。
③ 公开展示、欣赏学生的作品,让其他学生评论作品、教师点评。引入竞争机制与“呈现任务”呼应,有助于总结评比本次的任务,也能为下一次任务的布置做铺垫。
④ 总结评价的内容不仅包括作品的评比与点评,也要包括学生在任务完成中的表现,如做的比较好的地方和做的不到位之处。
结束语
信息类课程教学内容的操作性很强,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非常适用于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加之该模式本人数十年在信息类课程中的运用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验证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信息类课程的教学中的有效性。本文在阐述了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设计任务、呈现任务、实施任务和总结评价四个步骤,其正好对应于教学的教学设计、复习引入新知识、新知识学习、巩固新知识的四个学习阶段,给出了每个步骤的具体应用方法。
第二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加强学习创新、开动学生大脑、提高学习兴趣与专注研究的一种教学法。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以人为本,循序渐进地教学能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充分培养。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的应用,能充分显示出优势。文章对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了描述,分析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优势,以及任务驱动模式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关键词: 任务驱动 计算机教学 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是任务驱动教学的目标。“任务驱动教学”能使学习目标更明确,在学习的某个阶段能围绕这个目标,快速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一个任务学习完再学习一个任务,这样就能大大减少学习压力并提高学习效率。新课改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任务驱动教学”这种引导式的教学,能活跃学生僵化的思维,使教师善于引导设计、探索,用教学设计带动学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个学习任务完成并组合,学生会逐步了解计算机,并且感受体会到学习计算机带来的乐趣。
一、任务驱动的概述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以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为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与学
在运用任务驱动教学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灵活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景和感悟问题的情景,围绕任务展开学习,要求学生敢于动手,多实践。计算机本身就是一种工具,通过驱动教学方法就能快速掌握与熟练,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高智慧的学习体系。情景设计、任务驱动法、引导讲解法就会派上用场。
例如在学习如何使用计算机通过互联网快速查询需要的相关资料时,就会必不可少地使用到搜索引擎。老师要让学生了解搜索引擎和概念并了解常用的一些搜索引擎和网站,掌握复制保存网页中和信息内容和图片和方法并储存到指定位置。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操作能力和探究解决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和学会操作计算机带来的便捷。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作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实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独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要求学习掌握计算机知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务驱动教学使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在某个学习阶段围绕某个学习目标,由浅到深,由深到精,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与主动性。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并参与学习与探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由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作用,学生学习效率较高,主要体现在自主探究和创新思维这两个方面。“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任务驱动法组织课程教学的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团结协作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这里起到很好的作用。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不管哪个学科哪个科目的学习都离不开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学习。信息时代,社会发展对创造型人才的需要迫切。一支粉笔,一言堂传统教学的弊端日渐显露,计算机能把文字声音动画等多媒体集于一身,计算机教学虽然是学习新鲜的事物,但是计算机的基础和基本操作的技能的学习是相当枯燥乏味的。这么重要但乏味的东西,怎样让它变得生动起来呢?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效果极佳。
例如在很多中小学的课堂教室中,就很好地运用到了“任务驱动教学”,老师课前设计好PPT演示稿,以动画的形式,循序渐进地提示学生,引导学生思考、创新。丰富的动画教学情景设计与教学内容密切关联,能让学生富有趣味性地、思考探索学习,激发学习好奇心,轻松完成相关知识和技能学习,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任务驱动教学”的好处在于化被动为主动,化枯燥为有趣,神奇之处在于要我做和我要做。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受到创作美,体验到美的满足和兴奋,让一节枯燥乏味的课变得乐趣无穷。愉快地学习,并学有所成、学为己用。
第三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职应用写作课程中的应用
夏能权
内容摘要: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贯彻执行教育部“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的号召,深化应用写作课程改革,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任务设计三对接、任务实施四部曲、任务评价多主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而教师则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该模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技能、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协作精神等,提高了课堂教学效能。
关键词:高职 应用写作 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要求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则号召所有高职院校“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如何贯彻执行教育部号召是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根据课程性质,应用写作宜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
任务驱动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以任务为驱动,以实例为导向,把教学内容转化成具体的任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任务,积极探究,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新知识和技能的建构。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应用写作课程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具有如下优势:第一,在课堂中植入任务,使枯燥的应用写作理论讲授变得欢乐、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由传统课堂的教师讲、学生学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第三,不仅传授了应用写作知识,培养了应用写作技能,达到了教学目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经过多年改革探索,我院应用写作课程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任务设计三对接、任务实施四部曲、任务评价多主体”。一.任务设计三对接
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基础,即教师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巧妙地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中,引导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掌握学习内容。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任务,我们采用三对接原则精心设计应用写作任务,即对接学生生活、对接学生专业、对接学生未来职业。一是对接学生生活,设计任务时须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校外生活实际,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应用文能服务自己的生活,如写作调查报告,设置的任务是在学院开设自行车租借行的调查报告、大学生手机使用习惯调查报告,使学生在任务实施中感受到应用写作技能的价值。二是对接学生专业,任务设计应本着为学生专业学习服务的原则,以引起学生的“专业”注意,使学生感受到应用写作对其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完成学习任务。我院所有专业都属艺术设计类专业,如学习邀请函,设计的任务是为母校三十五周年校庆设计图文并茂的邀请函,这样的任务能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使学生乐意完成,达到巩固应用写作知识、掌握应用写作技巧的目的。三是对接学生未来职业,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高职应用写作教学也应体现这种思想,任务设计应着眼于学生未来职业,如学习合同,设置的任务是撰写产品设计(或广告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等)项目合同书,使学生在掌握写作知识、技能的同时,熟悉未来职业岗位任务。
“任务设计三对接”彰显了应用写作课程的实用性,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精心设计的教学任务使学生认识到该课程对其生活、学习及未来工作都有着重要影响,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课程学习。二.任务实施四部曲
任务实施是任务驱动教学的主体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是解决一个个实际写作任务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扮演的角色应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我院应用写作课程的任务实施过程一般可分为如下四个步骤。
一是创设情境、导入任务。教学情境是教师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依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创设符合教学对象特征的“问题”情境。在教学情境的引发下,使学生明确本堂课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如学习应聘书,上课伊始,即展示真实有趣的问题情境,抛出撰写任务:“华天大酒店因工作需要,需招聘大堂经理、公关助理、餐饮、客房部领班、服务员、保安员数名。35岁的下岗女工王晓彤前往应聘,她认为自己有如下优势:在原单位担任过保卫干事,熟悉保安工作的规律与特点;女性善于察言观色,第六感觉特棒,非常细心;受过专门训练,学过擒拿格斗的基本技巧,而且还业余学过柔道;体格健壮等。王晓彤应聘哪个岗位最为合适?为了确保应聘成功,她该如何写作应聘书呢?”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自觉接受学习任务。
二是分析任务、明确问题。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分析任务是该模式的激活阶段,即学生根据教师导入的学习任务,积极发掘和调动大脑中已有的知识储备,理顺任务中隐含的问题,提出完成任务的各种假设,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发现一些问题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要通过新知识的学习才能解决,而这往往正是该堂课要解决的学习要点。分析任务旨在引导学生梳理完成任务已经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尚不具备的知识、能力,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正是任务驱动学习的关键所在。
三是学习理论、效仿范例。针对任务分析中发现的问题,采用教师讲述或学生自学然后分组陈述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解决问题所需的新知。就应用写作课程而言,需学习的新知包括相关文种的理论知识和例文。写文章离不开借鉴模仿,在把握文种特点、格式要求、写作技巧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他人的范文,用心去“悟”,归纳范文观点提炼、总体思路、结构设计、材料运用等方面的特色,发现规律,掌握精髓,为完成撰写任务奠定基础。
四是学以致用、完成任务。即运用新的知识、例文完成上课时布置的应用写作任务,实现知识的迁移,真正做到学做一体。一般来说,简单的任务,如通知、邀请函等以个人形式课堂完成,较复杂的任务如调查报告等是以小组形式在课堂上讨论,形成写作提纲,小组课余完成,第二次上课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PPT展示。三.任务评价多主体
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总会满心期待着教师等的评价,而且,学生完成了任务并不等于完成了知识技能的构建,因此,教师须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提炼,使学生加深对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针对传统教学仅由应用写作教师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主体单一性局限,我们将应用专业教师、学生也纳入评价的主体,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任务完成情况。
任务评价的主要方式有四:一是应用写作教师评价。二是学生互评,如通知,在课堂上完成之后,同学之间交换作业,从标题是否合乎要求、时地和事项等内容要素是否表述清楚、格式是否规范等角度进行互评,三方面都达到即为“优”,未达到“优”者须进行修改。三是应用写作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对于那些与学生专业相关的任务,如果专业性与学生水平相当,如制作图文并茂的邀请函,学生从图画设计、应用写作教师从文案撰写的不同角度评价。四是应用写作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评价,如果任务的专业性较强,如设计说明的写作,就由应用写作教师和相关专业教师共同评定成绩,专业教师评价设计说明内容与作品特点的吻合度,应用写作教师评价语言的流畅性、准确性和形象性等,使评价更为全面、科学、公正。应用写作课程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把学生推向课堂主体位置,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主动学习,使知识的获得与能力的培养实现二位一体。该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写作技能、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协作精神等,提高了课堂教学效能,对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落到实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篇: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摘 要 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对任务驱动教学的特点以及如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使用进行探讨,完善电子教学。
关键词 任务驱动;电子技术;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2-0116-02
前言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新型复合人才既是新的社会形势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也是职业院校的重要课题。所以,教学理念的更新、课程的改革以及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运用,都是为社会培养越来越多的合格职业人的关键。然而,电子技术是一门具有强烈实践性的课程,并且高职电子技术教学顺应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实践性是它独特的优势。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容
建构主义理论最早是由瑞典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作为任务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它的主要思想是:知识是学生采用知识意义构建的方式在自我世界中形成的,并不是由教师教授而来。这指出教师辅助学生进行所有教学任务的探索,学生作为主体完成实际探索的任务。任务教学法表示,授课内容是任务,学生是探索任务执行者,为了能够达到知识获得的顶峰,根据任务的要求和目的对任务开展实施和计划[1]。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将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基础的任务教学法发生了三个中心的改变,即原本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三个要素转变为以学生、任务、实践为中心。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优势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学生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作为辅助人员,与学生共同完成知识探索的任务,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改善师生关系,将师生关系推向良性的方向发展。学生成为知识探索的主动力,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将逐渐提高。
将学生作为中心 将学生转变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成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明显的优点,它着重指出学生以自身的自主和实践来获取知识,这就强调了学生自主执行的能力,也就是任务教学法较其他教学法的过人之处,对培养学生完成实际任务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和理解新知识的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2]。
改善师生关系 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更开放和民主是任务教学法的特点。在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索中,教师不再一直讲解,而是与学生共同学习,这就使得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拉近,将学生的视角作为任务出发的起点,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进而了解到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和困难。这就加深了相互的了解,改善了师生关系,促进师生间良好关系的发展。
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与其他高职院校学科教学不同的是,电子技术教学培养的是在实践上具具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所以现代人必须学会创新和自主学习来适应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电子技术环境,响应现代工业对技术人才新要求的号召而做出行动[3]。任务教学以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实践探索完成任务的模式,一方面使学生在此过程中了解吸收新的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进行实践问题探索研究的精神和方法等方面得到锻炼。如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统一化 传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没有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紧密联系起来,一般都是先在一个场所学习理论知识,再转移到另一个场所进行实践操作,这样一来,学生在实践时就无法将理论紧密联系起来。然而,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题,把所有知识学习都当作任务来执行、探索、实施。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培养了独立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与习惯,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学习吸收了新的知识,还完成了自我构建新知识的过程[4]。所以,想要将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效地应用在电机教学中,就要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统一在连续的时间与场所中进行。
细化实践操作步骤 任务教学法强调的是任务,注重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如何设计任务是关键。设计任务时一方面要复习旧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在牢固的基础上再搭建新知识的构架。比如说制作助听器,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教授关于放大电路和晶体管的知识。准备任务和设计课时,按照实际情况,课时可以安排两到三个。准备任务需要首先将学生分组,为了保证学生能够相互学习他人的长处,要按照学习成绩和性格特征等标准来分。一组五到七人即可,总共六到八组为宜,本组内一切事宜有小组负责人全权执行。实践操作还涉及实践材料的准备,为了节约时间,要提前准备好教室、实验室和所需要的工具等。
如何进行实践 在实施操作之前,为了让学生对助听器的实体有一个感观的认识,教师要先给学生看助听器的详细分析,再向学生介绍助听器的功能,让学生对助听器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当进行操作时,首先把任务分成几个部分,即学习晶体管的构造、牢记大电路的有关知识和调试整机安装,明确学习每一个部分的目的在于了解吸收新的知识。因此,学生应按照每一部分的先后顺序紧凑地进行实施,观察操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达到学习吸收新知识的目的。这就要求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培养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认真观察每一个步骤,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的操作当中,学以致用。
交流分享收获与体验 为了能够学好任务实施过程中的所有有关的新知识,任务结束后与老师、同学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收获至关重要。任务项目既需要小组内成员的总结归纳,也需要课堂上全班学生的总价归纳,同时综合学生和教师对任务的评价、总结和归纳。首先,组内成员对本组同学进行个人工作的总结;其次,以小组为单位总结任务实施的过程;最后,由教师总结评价项目实施的过程和结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注重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和综合表现。首先,学生作为整个任务实施过程的主体,应先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以及自己做不好的方面,再交流完成任务的收获,以及对自己在任务实际操作过程中自主动手能力以及与团队合作能力的自我评价[5];其次,教师评价学生在整个任务实施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这就包含参与任务实施的热情程度、操作的方法以及最终的结果。结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符合现代新的社会形势对电子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并且是一种相当新型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效果十分明显。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对任务教学法的运用,都是教师提高电子技术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1(7):192.[2]樊红雷.谈任务驱动教学法用于技术教学的效果[J].技术物理教学,2013,21(4):70-71.[3]栾彦利.探究任务驱动法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6):31-32.
第五篇:试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也是学生学习计算机系统知识的入门课程,其基础性、实用性、操作性很强,因此,大多章节都很具有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和条件。
随着中职学校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方法的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中职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其课程内容设置也必然发生变革,如何在内容不减甚至增加新的教学我们内容,课时减少的情况下,仍要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必须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我通过二十多年的教学,摸索出要淡化计算机理论知识,突出“实用”的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若干任务为线索,课程的推进围绕任务展开,教学内容与课堂知识点在任务中再现。学生学习完每堂课之后,完成相应的任务,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有机建构。在加强课堂学习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思考与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项或几项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涉及的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3.1 注重案例任务教学,理论精讲少讲。
在以往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在课堂上理论知识讲的比较细,往往是各种应用软件启动和退出的方法我们要讲三、四种,认为讲的多,学生学的多学的好,其实这样的教学方式内容杂乱没有条理,重点难点把握不准,教学效果反而会降低。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中所讲的应用软件,如WORD、EXCEL、PPT等这些软件都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只重点讲WORD软件的使用,其它几个软件的教学过程,基本操作方法和WORD的基本一致,可以一带而过重点讲解这几个软件的不同之处。比如EXCEL重点讲解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和关系,格式的设置、公式和函数、数据管理的应用,只讲解一些比较难懂的的知识,易错的地方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任务驱动法在WORD中的应用。
我尝试在教学中使用“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首先确立教学操作内容,给学生下发教学任务,先让学生试着操作,老师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操作结果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就会专心的去听课,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理解也透彻,然后给学生再讲解还有其它的操作方法也能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比较哪种方法会更好、更方便,再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操作方法,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等综合素质。在讲课前,我会找一些好的案例先展示给学生,告诉学生这些作品是用WORD制作出来的,这样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想这是如何制作出来的,然后以这些案例为依托,讲解它的制作过程。由于讲课前给已经先给学生展示作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学习的效果明显不一样。
在学习WORD图文混排时,我根据教学要求创设教学任务:“如果你参加学校学生会成员竞选,如何利用WORD制作图文并茂的个人宣传材料。”这个教学任务所需的知识包括从文件的页面设置、页眉页脚、文档格式化中“字体”对话框、“段落”对话框,图文混排中的艺术字、文本框、图片插入、首字下沉、边框底纹、分栏、背景、表格制作等所有内容均涉及到。比如讲授艺术字、文本框、图片插入及编辑、图文混排的使用这一节课时,按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将要讲的内容设计成“个人简介”具体的教学子任务,通过讲解如何制作“个人简介”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首先,教师演示备课做好的“个人简介”并下发给学生,和学生一起分析任务,找出完成任务要用的哪些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指导来完成这个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所接触到的知识如:艺术字、文本框或自选图形等概念有了直观的认识。然后再讲如何插入、修饰美化等具体操作方法。学生会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这样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学得快、记得牢,不论教师教还是学生学,整个教学过程都显得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轻松自如。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3.3 “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1)任务驱动法虽然有很多优点,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也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对于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应用软件的学习,如office系列软件等,采用任务驱动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对于理论性较强,如“计算机基础知识”等,则不宜采用。
(2)适当“留白”。所谓“留白”,就是教学不面面俱到,而是让学生有思考和尝试的余地,启发他们通过尝试和探究发现问题,鼓励他们善于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3)给予学生成就感。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为着“任务”、为着制作一件“成品”或“半成品”去积极动手操作,想办法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并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技巧。当完成任务后,一种收获的喜悦、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任务驱动法”是让学生先是模仿,制作出与教师的“成品”一样的作品,积累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接踵而来的便是丰富多彩的创造作品,这就是由“任务驱动法”引发的学生的无穷的创造力。
结束语
案例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对案例与任务的学习来拓宽知识面,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是一种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带着感兴趣的问题进入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够让学生与教师互动,改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参与了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将会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教学方法。
本文章是http://www.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