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整合教师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有效的校本培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日益扩大,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正进入中小学教育教学领域,对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内容带来了具大的变革,由此对学校干部和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由于教师队伍中对信息技术运用的滞后性,已经成为制约教育手段、教育技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瓶颈。这种现状限制了计算机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广泛应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革新的步伐。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一轮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培训。”因此,造就一支掌握信息技术并能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教师队伍,已成为当前各级各类学校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
一、制定目标,更新观念
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帮助教师掌握一种或几种技术,不是要培养技术的专家和计算机高手,而是要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利用信息、修改信息、发布信息的能力;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各种技术特性并能将这些技术与自己的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此外还包括具有正确的技术观,而不是对技术的盲目崇拜或者无端畏惧。
教育技术培训中技术培训的本质是帮助学员了解技术的作用和局限,帮助学员形成科学的技术观,不应该把帮助学员成为某方面的技术高手作为技术培训的根本目标。很多培训的组织者和参加者都认为只有成为技术高手,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这种看法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危险的。在实践中,我们感觉,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要成为计算机技术的高手是不可能的,尤其对于学科教师,自己的特长和学习重点应该是本学科的教学方法和规律,如果他们用很多的时间来学习计算机专门技术,反而容易失去自己的特长。技术的出现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应该能帮助他们减轻自己的工作量,而不是要陷教师于技术学习的泥沼中,在技术学习的重压下喘不过气来。对于学科教师,只要掌握基本的技术,对技术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了解技术的作用和局限就够了,这足以支持他们使用这些技术来改善自己的教学。学科教师的任务是给出合理的、可行的设计方案,至于如何实现,那是信息技术教师和技术人员的事。简言之,学科教师对具体的开发技术只需要“知其然”,而不必“知其所以然”。只有合理地划分学科教师与技术人员的工作,才能保证双方都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挥作用,合作完成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工作。
二、任务驱动,方法合理
技术的学习不同于知识的学习,不能采用讲授知识的方法来培训技术,对于不同的技术内容,也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如果在技术培训策略的选择上不合理,那么内容的选择就失去了意义,技术教学的根本目的也就无法达到了。一种较好的技术培训方式,就是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相结合。即在各类培训的设计中要注意结合学员的实际教学需求来设计学习任务。可以先向学员作相关知识的介绍,然后根据各学员的学科教学内容设计一些任务,让学员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深化和巩固这些技能,任务的设计不应当太大,而且应当成系列化,每个任务主要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而通过这一系列任务的解决,就基本能完成某一方面技能的训练。
在教师培训中,我们可以根据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对象的差异性、时间的业余性,坚持全体参与、分类培训,分层推进、整体提高的原则。培训采取集中授课与分散实践相结合的做法。精选培训内容,保证全体参加培训教师在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强化操作能力,以实际应用为主。上学期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实物投影仪、一体机等媒体的使用培训,本学期对50岁以下的教师进行了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系统培训,对年轻骨干教师进行中教育星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技能培训和网络课件制作培训。这样,不同层面的教师都掌握了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各自的学科教学中,熟练地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辅助教学。现代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中,的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速了学生的感知过程,促进认识的深化,增强了记忆,提高了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感到受益匪浅,于是产生了进一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参加培训。
三、尊重个性,小组合作
技术的学习一定是个性化的,因此,在技术的培训中应该尊重教师的个性化需求。在技术的培训中,应该用相当一部分的时间和教师资源用于对教师进行操作辅导,同时也应当鼓励教师之间的互教互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部分教师都能达到技术培训的要求。在每次培训中,总有一部分教师对技术学习有强烈的渴望,又具备一定的基础,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为他们特别开设一些较深入的技术讲座与技术辅导,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由于参加培训的教师在技术水平上参差不齐,因此,在培训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大量个性化的指导,而对于大多数教师培训而言都无法提供足够的指导教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转换思路,从教师身上找指导力量,发挥技术水平较高教师的作用,以满足大量个性化指导的需求。我校在校本培训实践中,通常将教师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既有一两位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也有部分水平较低的教师,通过布置技术学习任务,要求小组协作完成,并且不仅评价教师个人的作业,也评价小组的作业。这样,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除了要完成自己的作业,还要帮助组内的教师完成作业,给他们提供技术学习的帮助,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教师指导的不足。
在参加培训的教师中,总有那么一些技术水平较高又乐于帮助他人的教师,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些教师的作用,今后我校还将采取多种形式,如组织教师举办技术沙龙,通过这种形式开展小范围的技术交流,不仅可以帮助水平较低的教师快速了解和掌握某种技术,也为有共同兴趣爱好的教师提供了技术专题研讨的机会。
四、突破时空,网络培训
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的记忆力比较差,有些操作虽然我们已经演示了好几遍,并专门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但过一会儿他们又忘记了;还有的教师基础比较好,家里又有计算机,不一定非要到指定地点参加培训,只要有相关的培训参考资料就能较好地完成培训任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把教学过程中一些关键性的知识要点发在学校网站上或做成幻灯片,列出详细的操作步骤和出现问题后的解决办法,让教师边看操作步骤边练习,如果还不懂,我们再进行网上交流或个别辅导。有了这些现代教学媒体的支持,为我们的培训工作省了许多事,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老师们都知道先看提示,大部分的老师看完提示后就把问题解决了,这样的学习使教和学都变得轻松起来,避免了我们许多重复的讲解,又集中解决了许多重难点问题。
五、督促激励,形成机制
我校要求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进教室,现代教育手段进课堂,现代教育设计进教案,现代信息技术成绩进考核。我校还规定各级各类教坛新星、教学骨干的参评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必须达到江苏省等级考试合格以上的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达不到江苏省等级考试合格水平者,不能晋升高一级职称。凡在开展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取得突出成绩者,给予适当的表彰奖励。这些措施,有效地激励着教师把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目标,不断地追求、学习、发展。50岁以下的全体教师利用每天课外活动和每周双休日,参加计算机培训学习,全部参加了江苏省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试,合格率100%,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研究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师的内在要求,自觉行为。
在评价培训成绩方面,我校改变了过去培训的评价只看最后一次考试的做法,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考虑:第一对教师的学习过程评价,主要内容有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当前学习成绩等。第二实践评价,就是说,最终的评价还要考核到培训结束后,在指定的时间内,教师能不能把学的东西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应用,以及应用的效果怎么样。如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次数、发表相关论文的篇数、参加相关课题研究的个数以及学生的反馈等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第三,评价要人性化。这是指评价既要有一定的规范,又有一定的灵活;既要有一般的标准,又要有个性的内容等,不要把评价作为“管、压”教师的法宝,而要成为让学员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激励机制。
就以我校来说,现在广大教师都能熟练地上网、寻找资源、收发电子邮件,为教育和教学服务,其中涌现出一大批佼佼者。许多的教师利用掌握的知识,自行建起了颇具特色的教学资源库。学科教师更是能利用信息技术支撑,广泛应用到学科教学中去,取得了良好效果,一些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实施年级共享,都取得了很好的影响和效果。几年来,我校许多教师参加省、市、区的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比赛,均获得好成绩。如今,我校网上办公、学校网页、班级网页、教师个人网页(博客)、教职工信息管理、学生信息管理等一大批应用项目顺利实施,也得益于教师整体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
总而言之,作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的重要环节――技术的学习,值得我们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思考和实践,只有全面考虑教师的实际需求、初始水平、教学资源等一系列相关问题,才能设计出真正符合教师需要的校本培训,也只有采取合理的培训策略和方法,才能保证校本培训获得真正的成功。
【加入收藏】【打印此文】【关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 镇江市润州区教育局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电力路30号 电话:0511-85281208
第二篇: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_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浅谈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吴铺小学
范亮
程春艳
摘要: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应用于教育的每一个领域,它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必然要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教师要把信息技术熟练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要把信息技术更加有效地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还要凭借信息技术进行交流与合作。它还便于检索与使用,通用性与开放性的增大更加使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有所提高。对于现代教学面言,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怎样有效利用好这一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每位教师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了生机,因此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终身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师专业化
发展
一、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确立专业化发展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未来教育发展的重点将更多的转向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要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为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求;二是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念;实现角色的转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目标;四是教师专业发展要体现着教师对育人的责任感的提升。因此,教师占有主导地位,是授导者,是实施者;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关键,必须从关注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到促进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是教师教育的巨大进步。
同时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时代已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既给教育带来的令人激动的、史无前例的巨大机会,也为教师提高能力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然而教师是学校的生力军,学校的各项工作,像课程建设、教学创新、技术整合等工作都依赖于教师群体的统一行动,这种凝聚广大教师聪明智慧的活动只有在教师主动参与中才能获得实质性效果。因此,对教育信息化而言,教师专业发展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既要受制于学校信息化的外部压力,又要主动应变加快具有信息化内涵的专业发展,从而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在教学环境中有多重角色,教师角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在不同任务中所起的作用。他需要全面负责课程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活动设计,如:学习新内容并引导学生准确的运用所学知识;了解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而因材施教;对学生完成任务的好坏恰当的评估与调控;教师要成为一个完美的学习活动组织者,知道为什么做,怎么做,做什么,做的怎么样;学习活动中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和适当的点拨等等。在信息化环境中,教师要从“传道、授业、解惑”的圣坛上走下来,变先知先觉者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探究的顾问、问题解决的伙伴、学生所需资源的咨询者和提供者;变师道尊严为同学生平等,与学生一起平等地交流,共同完成任务,与学生共享学习成功与快乐、挫折与痛苦。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学后,教师有更多的新角色。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师的新角色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学生探索新知识、获得有效学习方法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师专业发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而课程改革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提升教师素质,促进专业成长,才能充分的开发教师的潜能。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促进教师专业知识更新和知识结构优化,如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
知识、心理学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教学管理知识、教研教改知识,以及教育技术知识引发等。提高教师绩效、教育变革和促进教育观念转变。可以对检索工具的应用,远程协助,交流社区,游戏平台,电子期刊、教育网站、网络投稿、投票、网络课程、教育资源库、教师网联、教师博客圈等进行网络化学习与利用。另外还有课改示范课、学科带头人观摩课,配套课件作品,各校名师教案、课堂设计、教研论文,以及电子图书馆等丰富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的讲备课、教研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持。
二、通过继续教育和信息教育培训等途径,加快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部门每年都组织教师大量开展现代化教育理论学习,方式灵活,如远程教育与网上培训相结合,统一组织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介绍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趋势,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观念。还通过听课评课、实践反思、教学研究,更新补充知识、提高技巧,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依靠信息网络技术,最大限度地吸纳借鉴成功的教育教学模式,迅速投入实践,并在网络上公开交流探讨,有效提升专业技能。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利用网络,可实现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不同层次的专业技能提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中各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互为作用,以发挥教学系统的最大效益。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信息化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专业化的成长,要求每位教师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在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支持下的远程自我提升学习。以选择任何时间、地点、层次、方式,有选择地修炼。教师的教育观和专业知识的更新,及对信息技术掌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变革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直接可以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过程的反思性实践,通过网络观摩优秀的视频教学案例,还影响着教师制度建设的完善,教师的终身学习与自我发展。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自我更新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存在着巨大差异。传统教学以教师授课为主,网络环境下以教师启发、引导并与学生共同探讨为主;传统教学基本上是灌输式教学,信息化条件下是交互式教学;传统课堂教学目标单一,注重知识、注重智力;信息化课堂教学目标的多样性,智力与非智力并重,注重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传统教学内容上主要以语音、符号刺激为主,信息化条件下以图像、语音和符号多种方式综合传递,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综合教学技术,不仅可以扩大教学内容传递方式,而且可以沟通课堂与外界环境的联系。网络学习极大地拓展了传统的教育空间和教育时间的概念。因此,教师要适应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变迁,必须应对挑战,主动进行自我更新。1.教育观念的更新
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简单运用过程,它必将引发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哲学理念,认识到每一个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是“学习的主权者”,保障“学习权”即保障基本人权。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把世界引进教室,使课堂成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使学生与现实零距离接触;把信息化为知识,把知识化为智慧,使有限的课时得到最大的收益。
教育实践证明,要实现上述目标,仅仅有形技术的介入并不能使教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信息技术只有当有形技术与观念形态的技术两者密切配合和精心设计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传统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以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为主,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被动地位。在交互网络学习新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是主动的,教师的任务是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进行学习策略指导。教学方法由原来单纯的基于讲授语言知识或者归纳语法要点转化为基于“情景创设”、“问题解决”、“协作指导”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对象由
针对好学生到关注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学评价由以考察学生记忆知识多寡为主要评价方式转化为着重检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思维方式、运用语言能力;教学方式上提倡合作学习,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寻找动力。通过对教育资源的恰当分配,从为学校选拔精英的教育,转到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从分等鉴定式教育到诊断激励
式教育。为此,面对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浪潮,教师应该是信息、思想及知识的先觉者,更多、更快、更好地传播最新、最前沿的先进文化信息。教学不只是传授语言逻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搜集、分析、加工和运用信息资源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2.专业知识的更新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专业精神,增强专业修养、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
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一是随着知识爆炸,教学内容出现高端化趋势,过去熟悉的学科知识可能退出教学计划,新的知识进教材进课堂,没有知识更新就难以胜任教学。二是教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应用科学,需要广博的知识高超的艺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具有深厚的学科知识、过硬的语言基本功、全面的教学技能外,还须了解和掌握如心理学、教育学和信息技术应用等相关学科知识。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观察他人教学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并在理论指导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要树立终身学习和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观念,只有这样才会从自己的生命体验中懂得终身学习的价值,努力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习惯和能力,真正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理论实践与文化的统一。3.教研观念的更新
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它呼唤教师的创造,要求教师
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科研知识与能力,永远站在学科的前言,矢志不逾地追求真理。没有科研活动,只靠背讲义,念讲义的教师是不称职的、落伍的教师。科研能力是高质量教育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的研究能力,首先表现为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尤其是利用信息化环境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开拓、创新能力。如通过开发和创作,把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或用来进行讲授或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充分利用全球共享的数字化资源作为课程教学的素材资源,如经数字处理的视频、音频资料、图像资料、文本资料等作为教师开发或学习创作的素材整合到与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电子讲稿、课件之中,整合到学习者的课程学习内容中;利用全球共享的数字化资源,如某些专业文献、新闻报道与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直接作为学习对象,供学生进行学习、评议、分析、讨论。一流的教师教人,二流的教师教书。在信息化教学研究中,教师要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互中发展自己;反思教学实践,在总结经验中提升自己;学习教育理论,在理性认识中丰富自己;投身教学改革,在把握规律中端正自己;尊重同行教师,在借鉴他人中完善自己。
在教学中,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
综上所述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信息化,在于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教师。所以,要实现教师专业化,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师资培训基地进行教育资源建设实践,加强进修学校这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重要基地的建设。加强各地区电教馆的资金与设备的投入,在师资培训基地上加强教育资源建设,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优质资源,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教学实践、教改教研、继续教育、提升自我资源服务,这可以使教师整体素质、教师专业化发展得到有效的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个巨大的工程,它不是短期就能做好的,而是一个相当长的适应教育发展、服务社会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奋斗,拼搏。我们对未来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前景充满信心。
有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广大教育同仁要认识到位,认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优化教学,同时肩负起 “资源建设”的重任。相信我们的前景会无限光明。
参考资料
中央电教馆组编.何克抗主编.教育技术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1月 《新世纪教师素养》
张行涛
郭东岐 主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6 《中国教育信息网》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温家宝发表重要讲话2010.7.13 谢安邦:《教师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教师教育研究(2004-5)
第三篇: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安徽省天长中学 汪钰
摘要:当前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信息技术资源是巨大的,它具有知识内容丰富、交互式性能增强,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实现跨时空、跨行业的传播。它还便于检索与使用,通用性与开放性的增大更加使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有所提高。对于现代教学面言,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怎样有效利用好这一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每位教师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信息技术给教育教学带来了生机,因此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终身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主要课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
资源
教师专业化
发展
一、新课改下,教师应加强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当前教学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实现现代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会从不同维度同时刺激人们的多种认知感官,使学习者更容易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要从观念上更新、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以人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工作中的有效应用,才能实现自身职业专业化的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以信息技术为环境、手段、途径、方式和方法,促使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技能、职业态度等方面不断完善的一个系统的、复杂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而课程改革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提升教师素质,促进专业成长,才能充分的开发教师的潜能。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促进教师专业知识更新和知识结构优化,如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教学管理知识、教研教改知识,以及教育技术知识引发等。提高教师绩效、教育变革和促进教育观念转变。可以对检索工具的应用,远程协助,交流社区,游戏平台,电子期刊、教育网站、网络投稿、投票、网络课程、教育资源库、教师网联、教师博客圈等进行网络化学习与利用。另外还有课改示范课、学科带头人观摩课,配套课件作品,各校名师教案、课堂设计、教研论文,以及电子图书馆等丰富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的讲备课、教研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持。
二、多实践,通过继续教育培训、信息教育培训等途径,加快教师专业发展进程
教育部门每年都组织教师大量开展现代化教育理论学习,方式灵活,如远程教育与网上培训相结合,统一组织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介绍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趋势,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观念。还通过听课评课、实践反思、教学研究,更新补充知识、提高技巧,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依靠信息网络技术,最大限度地吸纳借鉴成功的教育教学模式,迅速投入实践,并在网络上公开交流探讨,有效提升专业技能。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利用网络,可实现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不同层次的专业技能提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中各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互为作用,以发挥教学系统的最大效益。
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信息化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专业化的成长,要求每位教师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在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支持下的远程自我提升学习。以选择任何时间、地点、层次、方式,有选择地修炼。教师的教育观和专业知识的更新,及对信息技术掌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变革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直接可以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过程的反思性实践,通过网络观摩优秀的视频教学案例,还影响着教师制度建设的完善,教师的终身学习与自我发展。
三、学以致用,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优化教学
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学以致用。这些技术手段的运用对于教师来说,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丰富了教育信息资源以及促进了教育手段的多样化。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起着顶梁柱的作用。通过教师个人对一个主题下的相关教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认识、反思,通过他人的评价和建议等,使教师个人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都有一个深入地总结、反思以及对未来教学计划的预期安排,并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加以表现。这样,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将内隐性的经验外显化,成功实现个人的知识管理,促进个体专业成熟。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学准备的重要工具,推动了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备课查找资料,到设计、制作教学软件都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工作效率和质量等综合专业素质的提升。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教学环境、改变教学行为,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教师教学中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各种教学媒体的光、音、色等信息输出功能,立体地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使抽象变得具体,使复杂变得简明,使不可见变为可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新,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在教学中师生互教互学,共同探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于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眼界,引起学生对学习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增进思考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有积极作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区域性跨学科、跨年级、跨学校互动活动形式,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开展校际教研活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在实践中,运用信息技术能起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课件情境教学,音、色、形、空间等表现得淋漓尽致,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努力把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作用和提高,在信息技术创设的艺术情境中体验、感知、审美,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还有模拟试验,使学生印象加深。还比如讲解艾滋病细胞等微观世界的精细结构用信息技术就比较方便,使学生兴趣大增。
四、几点建议
1、加强建设,加强进修学校这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重要基地的建设。利用师资培训基地进行教育资源实践。
2、加强投入,加强各地区电教馆资金与设备的投入。重点建设成当地先进的电教机构。负责各地区的电教、信息科研、资源配置等工作。
3、优化农村信息技术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使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资源建设得到有效发展。信息化应用环境的建设必须适合学校实际的应用理念,才能切实有效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4、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应用技能、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化应用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合理安排、最好分批次和水平,分层次地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使之能真正成为合格的掌握信息技
术的专业教师。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创新性人才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5、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的意义提醒我们,必须加大对教育信息技术资源的建设,使中国的信息技术教育真正提升到一个高度,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改革。
五、结束语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信息化,在于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教师。所以,要实现教师专业化,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师资培训基地进行教育资源建设实践,加强进修学校这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重要基地的建设。加强各地区电教馆的资金与设备的投入,在师资培训基地上加强教育资源建设,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优质资源,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教学实践、教改教研、继续教育、提升自我资源服务,这可以使教师整体素质、教师专业化发展得到有效的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个巨大的工程,它不是短期就能做好的,而是一个相当长的适应教育发展、服务社会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奋斗,拼搏。我们对未来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前景充满信心。
有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广大教育同仁要认识到位,认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优化教学,同时肩负起 “资源建设”的重任。相信我们的前景会无限光明。参考资料
1、中央电教馆组编.何克抗主编.教育技术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1月
第四篇: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英语课堂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英语课堂教学
摘要: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这一进程,也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现代化的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声画并茂、形象直观, 能将教材中的静态图形变为动态,以揭示图形、图像的丰富内涵,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事物本质;还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创设语言教学情景,使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变得生动形象,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将教学导向深入。它还便于师生交流、及时反馈,因而倍受广大教师的喜爱。
关键词: 英语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21世纪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正以其灵活、安全、方便的优势融入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让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走进课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信息化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改善英语课堂教学结构,有效利用共享的网络教育资源,给英语教学提供更加广阔的延伸空间,进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个外语教师都必须十分重视的全新课题。近年来,我在教学中注重开发和整合教学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中获得了一些初步的有益经验和感悟,在此做一具体阐述。
一、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同样,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对鼓舞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求知欲望。中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事物。幽雅动听的音乐,鲜艳夺目的色彩,五彩斑斓的图画,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言语兴趣。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课正好可以提供这种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渗透力极强的教育信息。
例如:课前三分钟播放英语影视资料,其动人的画面及纯正的英语吸引学生,使之成为每个学生的“开心一刻”。由于影视资料学生爱看爱学,极易在课间自然模仿画中人物语气进行对话,从而在玩耍中锻炼了语言能力。在教学的热身过程中设置歌曲、游戏、韵律操等让学生唱一唱、跳一跳、乐一乐。这样不但消除了疲惫之感,而且又激起学生兴奋点,保持了学习兴趣的持续性,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自主地学。
二、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进行交际。交际可以是书面的,亦可以是口头的,而且主要是口头的。作为教师,一定要事先对话题、情景、训练项目(日常用语、词汇、语法等)进行精心的设计。课堂交际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学习者提高表达能力。优质高效的课堂交际活动可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让学习者有机会练习整体表达能力,有利于学习者自然习得语言。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注意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离开情景谈交际是不现实的。课堂交际活动将课堂变成了一个“小社会”,这样的语言训练更富有灵活性和挑战性。我们有很多办法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而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无疑是十分重手段。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生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能在实际交流中灵活运用,语言的学习只能在运用中才能体系出价值。根据教学的需要利用多媒体可创设出集声音,图像,动画,交际一体的真实交际环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英语氛围中,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教颜色时,为了让学生学习单词white,black,red,green,gray,brown,yellow,blue,purple等,并结合what colour is it? 来作答,可准备各种国旗的网上音频视频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颜色的新单词。自学之后,让他们汇报自学结果what colour is the flag? It is ….这样一来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中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新知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们认识和了解到各国国旗的样子和颜色,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三、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多媒体具有超文本的功能,所谓的超文本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其管理的信息不仅是文字,而且还包含图形、图像、声音等其它媒体信息,其优越性在于:首先,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能够把教学的知识信息等汇成一个生动的、有机的整体。它能够图文并茂,使课堂效果更加明显,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其次,按照教学内容的要求。每个章节都有不同要求的教学内容,比如说目前我们正在使用的《牛津英语》,课本每个单元都包括课文、习题、阅读技能、写作实践、翻译实践、听与说等内容,将这些教学内容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教学的实用性、教学的针对性及教材的科学性更加生动的体现出来,对于课堂教学、课外预习、复习等无疑都是大有好处的。而传统的教学在这方面尚有欠缺。最后,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角度看,研究表明,人类认识事物、从外界获得信息的80%要通过人的视觉从图像中得到。人们对于这种图像的观察、理解、甚至记忆的能力远远大于单调的对于文字的观察、理解、记忆能力。利用多媒体超文本思维,可以更快、更好的培养学生观察、理解、记忆的能力。
四、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全面提高水平和能力.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将各种不同的信息,如图表、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图形、数字,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的刺激,使学生感觉“有滋有味”,有利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能力。在教学《牛津英语》8BA,Unit1乘坐交通工具去某地时,我认识到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以直观思维为主,所以教学前我将录好的有关交通工具的声音和制作好的投影片通过录音机和投影仪放出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习句型Let’s go to „by bus(coach, double-decker, light rail, plane, train, underground „)语境真实自然,听看结合,学生很快接受,印象深刻。在巩固时采用了“猜一猜、说一说”(让学生蒙着眼睛用手抚摸一种交通玩具后用所学的句型说出来)的游戏进行,使学生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去获取信息,效果颇佳。这样一来,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媒体的运用,使学生有图可循,有景可入,并且他们的劳动成果在媒体上也可以及时、充分地得以体现,从而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五、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高层次表现,是高素质人才应具备的必要条件和发展的必然结果。英语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贯穿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我们进行信息技术和英语学科整合时,就是创造性的利用他们之间的结合点来完成课程整合的,即在通过完成“英语学科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这个特殊的“载体”驱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还会不断地使学生获得持久的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竞争和合作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开拓创新的能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师生间、学生间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使每个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都能被激活,确保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总之,把信息技术同英语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优化英语学科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会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为学生学习知识和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创造条件。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将会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五篇:如何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如何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有效”首先要明确对什么有效,所谓“有效”是指对完成教学目标而言。我们对教学目标一定要清晰,一切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去思考、去取舍。教学资源能帮助学生达成教学目标就是有效,比如在提高道德认识;发展道德思维能力;陶冶道德情感;注重榜样示范;强化道德实践,指导道德行为能起到一方面或更多方面作用都是有效。另外,就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认知程度,了解学生的有效需求。
有效利用教学资源,第一,要找到资源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运用资源的目的要清楚;第二,要依托教学资源,朝着教学目标精心设问;第三,基于对资源分析,提升基本观点和方法。
筛选资源是否可以把握三点: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所以在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时候,在含义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能用近的就不用远的,能用新的就不用旧的,能用自己的就不用别人的。尽可能做到有疑、有趣。
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要贴近学生,服务于学生;从教与学方式上看,要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深度思考;从教学效果上看,要对学生有行为引导。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的资源,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多和学生交流,准确找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反思他们自己的行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