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教学情境 演绎灵动课堂大全

时间:2019-05-13 01:3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设教学情境 演绎灵动课堂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设教学情境 演绎灵动课堂大全》。

第一篇:创设教学情境 演绎灵动课堂大全

创设教学情境 演绎灵动课堂

初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创设情境,诱使学生把学习活动变成自己的精神需要,发展社会思维、思辨能力,已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新课程背景下政治课堂该创设怎样的情境呢?下面,就以个人之见,谈谈对“政治情境”的一些认识与思考。

一.教学中为什么要创设情景? 政治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某些人看来只是一种形式而已,而对于学生来说情境对学习过程的影响是深远的。问题情境探究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一种教与学的方式,问题是诱发思维的直接动因,教师将教学的重点置于一个大情境中,引导学生借助于情境中的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让学习者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主动建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它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质疑的习惯,激发创造动机。问题解决可以将原理性知识与一定的问题情境联系起来,可以深化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丰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知识经验的整合和灵活迁移。也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是积极主动的,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地对学习实施自我检查和评价,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着眼于整堂课,从其承载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要有利于推进整个教学过程,以至于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境创设的几种常见误区:

课改以来,“创设情境”成为中学政治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有趣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教师们眼界大开。

但是一些看似表面热闹,牵强附会、缺少政治思考价值的学习情况真的令人不安和担忧。大量的精力放在情境的设计上,大块的课堂时间在“非政治学习活动中”溜走。

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的学习情境能为学生的政治学习带来什么?

1、游离于政治内容之外的“包装”。

教师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政治素养的重要作用。对“情境”创设简单化地理解为“形象+习题”。这种情境除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没有任何价值,也失去了他应有的“磁场效应”。

2、枝节横生的“现实生活”。

情境创设未能突出政治学习主题,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人为设定。许多时候,我们的老师还津津乐道于这样的“情境”,自以为是在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和应用能力,其实,这样做既浪费时间,又窒息学生本该活跃的思维。

3、不顾学生实际水平的“挑战性问题”。

情境创设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任意拔高学生对问题的兴趣程度,不但不能吸引学生的活动,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政治热情。

4、与生活常识相悖的“杜撰”。

情境内容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是为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出来的。情境可以虚拟,但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

5、多媒体呈现的“实验操作”。

创设情境一味注重于使用多媒体,以致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发展需要。其实,创设情境不只局限于多媒体,语言、实物操作、游戏甚至教师的手势、体态,都可以成为一种情境。更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适于用多媒体。多媒体的使用不能替代了学生的亲身体验。

三、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

创设教学情景的策略有很多种,必须依靠教师的经验和教学规律来选择,因人因时而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问题法创设教学情景。运用提问题的方法创设教学情景,就是指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悬而未决的有刺激性的能引起学生好奇心的问题,或者提出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解决问题的喜悦。在此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相互动性都是非常的强烈, 通过恰当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师生双方的交流,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认识新的问题,并学会从多角度、全方位去观察分析同一问题。学生不但产生了学习动力,也发展了认知能力,特别是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进入初三复习,讲《弘扬青藏铁路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专题时,让学生看时政资料: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胡锦涛出席了庆祝大会……,而后提出问题:(1)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的意义是什么?(2)如何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经济路、政治路、文化路?(3)作为青少年学生如何学习和弘扬青藏铁路精神?这样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使同学们将相关的问题都进行了复习,受到了举一反三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讨论法创设教学情景。这是创设教学情境最常用的方法。这有很多种方法:教师可以事先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定向式讨论;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有争议的中心论题进行自由式讨论,以获得多样、独特、合乎条件的答案;也可以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像是辩论会的形式进行针锋相对的讨论;等等。在教学中,我就“我们如何与父母、老师相处”的问题进行自由辩论。同学们热情高涨,你一言,我一语,争得是面红耳赤。不管结果如何,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锻炼了自己的思维敏捷能力,深刻领会了知识点的内涵。

(三)联系生活实际,模拟现实生活,创设教学情景。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采用模拟生活情景的教学方式,通过设计一些真实的情景,把现实生活通过课堂教学展示出来,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发权益”时,可设置如下情境:一名中学生到商场买笔,在行使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时,与营业与营业员发生争吵,通过努力使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学生的表演虽然和专业演员的水平相差悬殊,但会让他们很自然地理解所学内容。又如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乱扔乱弃的行为,在讲“保护环境”这一节时,我让学生在教室里模拟了乱扔乱弃的情境,并派了三个学生负责捡垃圾。做完这一切之后,我请了几个“乱扔乱弃”的学生谈感想。扔垃圾的学生说:“随手扔垃圾的感觉真是好极了,既方便又轻松”。捡垃圾的学生谈到:“捡垃圾真是又辛苦又生气。我前面刚捡完,他们在后面又扔了,气得我都不想捡了。由此,我想到清洁工人,他们每天辛勤地打扫路面,而我们却随手乱丢乱扔,真是不应该”。至此,模拟情境的目的达到了。

(四)注重导课时情境的创设

精彩、生动、有趣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明白学习目的,集中注意力和思维方向,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情趣,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练之以志,导之以行”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熟悉理解教材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框架和逻辑层次、逻辑关系,创造出一个有特色的、别出心裁的导入,使之景深含于情中,以震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与课程有关的故事、名人名言、俗语、笑话、小品等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如笔者在讲《善于与人交往》一课时就设计了一个现场招聘会的小品,通过同学们惟妙惟肖地表演,使同学们很快进入角色,懂得与人交往要举止得体、谈吐幽雅的道理。

2、通过报导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作为讲解新课的导语,引发学生注意的焦点,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采用漫画、图片、幻灯、多媒体等直观导入新课。如笔者在讲授《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课时,通过一组改革开放前中国落后景象和一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现代化建设新面貌的图片展示,使学生一下进入祖国一派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情景之中,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又如在讲授《持续和谐发展》一课时,用运多媒体播放出山洪爆发、洪水泛滥、泥石流成灾的惨景,播放出河水污染、鱼虾死亡、城市垃圾如山、蚊蝇成群的场景,帮助学生懂得了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严重危害,让学生产生“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义务”的心灵共鸣。

(五)注重讲授过程中情境的创设

有了境的氛围,才能有情的产生。情境交融、师生相互沟通的境界,对于教师来讲,关键是调动学生的参与和角色进入。有了良好的导入,更重要的还在讲授阶段。要注意作好以下几点:

1、注重心理体验,创设实验情境

《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如七年级第二单元,把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作为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常识,能够学会调适自己心理并能体会他人心理。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即通常所说的“换位思考”。例如,《学会理解父母》这一课中,我利用课本上的情景设计了这样一个心理体验活动:“初中生小丽,向爸爸提出晚饭后到同学家做作业,顺便看会儿碟片。爸爸同意了,但要求她八点前回家。小丽想现在已经快七点了,那么快就回来不合理,一时冒了火。”这是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父子冲突。于是,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体验小丽的心理,想办法得到父亲的允许。另一组站在小丽父亲的立场上,努力说服小丽早点回家。小组讨论后,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代表小丽一方的学生说:“不到同学家做作业,会对同学失信,回来太早了又看不到碟片。”代表小丽家长的一方模仿大人的语气焦急地说:“你回家太晚了会让我很担心,一旦遇上坏人怎么办?学生嘛!就应该以学习为主。”很多同学都笑了,因为这正是家长经常说而他们最厌烦听的话。我适时加以引导:“现在你们能体会家长的苦心了?那么怎样找到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呢?”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办法。这种讨论、争辩,既是道德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的过程,既掌握与他人沟通的方法和艺术,又提高了教育实效,有重大作用。

2、构建生活课堂,创设故事情境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在教学中我们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设计问题。发动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表演,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指导学生行为实践,促进知识内化,做到知行统一。在学习《善于与人交往》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回想自己曾经历过的家庭冲突,然后设计成小品表演。并思考:“当时是怎样解决的?……现在我们学了这一课后又该怎样解决?”同学们积极性很高。一同学把自己因考试不理想而被父母责骂的事作为素材;还有一个同学把自己第一次做饭做糊了而被父母埋怨的事表演出来。在小品表演中,扮演家长的一方越训越生气,扮演孩子的一方越辩越委屈。都明白了争执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课后有的同学表示:“如果我当时认真聆听,虚心接受批评,冲突就不会发生了。”一名同学还在小作文中写道:“我曾因把妈妈的项链弄坏而被训斥,当时很委屈。现在我想到,假如当时转移话题哄哄妈妈,妈妈一定会转怒为喜。”

3、鼓励自由思考,创设悬念情境

思想品德新教材在内容的表达上留有适当的思考探究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想象、自主思考的空间,力求在启动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在鼓励他们尝试探究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示范性、引领性。如在学习《走进父母心灵》一课,为了让同学们更为深刻地体会到父爱和母爱的重要作用,我给同学们补充了一则材料:“一位母亲在女儿高考落榜后鼓励她去幼儿园 教书,不到一个星期女儿因工作不适应而被学生赶下讲台。母亲又鼓励她去学裁剪,不到一个月女儿又因裁剪不合身的衣服而被老板辞退……”讲到这里,我设计了一 个悬念:“同学们猜想一下这时母亲会说什么,又会对她今后的人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同学们普遍认为:“如果母亲继续鼓励她,她终将成功。如果母亲责备她,她可能会从此意志消沉。”这种设计悬念让学生探讨的方法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效果 要好得多。

4、运用多种媒体,创设视听情境

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情景、浓厚课堂氛围,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惑、惊讶感、新颖感,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同在一片蓝天下》一课,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并配以优美动听的解说,使学生在欣赏中,犹如身临其境,乐而忘返,使学生们感受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这些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文化,把大千世界装扮成一个百花盛开的大花园。这样使学生在愉悦中,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想象力,又进行了美的心灵陶冶,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巧用板书,创设情境。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富有艺术性的设问能启发学生的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堂上教师流畅的口语表达,恰到好处的动作,亲和的态度能极大地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情景交融,教与学统一的境界。好的板书设计具有提纲挈领,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和过程节奏感,达到审美教育的作用。如《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一课,主要抓住:问题和保护四个字,由此通过目录和提纲就可以把全课内容串连起来,并辐射相关知识点。综上所述,如果教师在这些过程中能创造出一个生机盎然的意境,不仅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再次达到情境的统一。

(六)注重结课时情境的创设

结课的方式多种多样,可采用设疑引思法、图式说明法、教师概括法、学生自解法,也可采取号召式结束,谈话式结束,诗词抒情式或含蓄式结束。如讲授《学会主宰自己》时,笔者就设计了让学生给一位心理障碍的病人诊治的学生自解法。同学们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开出了白云一片、阳光一篓、诚信一袋、平常心一颗、河水一壶煎服的治病良方。使学生把课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并由此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达到“言尽而意无穷”之妙。以上几方面层层递进,情景交融,教与学都在愉锐氛围中,共同享受课堂,获得进步。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地探索和研究。只要我们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就能演绎出灵动的课堂教学。

第二篇:创设有效情境 演绎精彩课堂

创设有效情境 演绎精彩课堂

内容提要:数学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纽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创设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有意利用环境、情感、艺术等因素来调动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以协调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生理和心理潜能,它可以激发学习情趣,拓展思维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一个好的数学情境,一定蕴涵着丰富的数学内容和数学思想。有价值的数学情境不仅能使学生学到数学知识,还能使凝结在情境中的丰富的数学内涵、数学思想、数学的精神和数学的美,随着教学的展开尽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较好的发展。

关键词: 数学 教学 创设 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课标”在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都强调了“情境”的作用。第一学段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第二学段指出:“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数学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纽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创设教学情境是指教师有意利用环境、情感、艺术等因素来调动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以协调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生理和心理潜能,它可以激发学习情趣,拓展思维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给学生体验的空间

强调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重要特征。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身边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理解和感悟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因此,数学教学要善于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结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观察、体验、操作、思考,从而理解数学的价值,掌握数学知识。1 创设贴切学生生活的情境,会使学生在参与学习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好地理解数学。教学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如264+98=264+100-2。原来是加法计算,为什么要减2?学生很难理解。教学时,我组织学生模拟实际生活中收付钱款时常常发生的“付整找零”的活动:小熊原有264元人民币,这个月获奖金98元,现在他一共有多少元?让学生表演发奖金,先给小熊1张100元钞,小熊找还2元。通过这种生活化的表演活动,学生不但在熟悉的情景和已有知识体会数学,理解数学,而且在活动中唤起创新意识。实践表明,如果所学的知识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原型”的话,那么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新知识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和理解。

二、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探究的空间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动力。因此,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教师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创设了分桃子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把6、7、8、9、10、11个桃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可以怎么分?学生在操作后产生了疑问:有时正好分完,有时还有多余?这时,教师适时地加以总结:“像平均分后有多余的情况,我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表示。”有余数除法的性质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得到了充分的揭示,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再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先出示一组数:“8,80,800”。教师问:“谁能用“=”把这三个数连起来?”问题一出来,学生就感到很新奇:800比80和8大,怎么能用“=”连起来呢?学生急于想找到答案,产生了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诱发了强烈的学习兴趣。这时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说:“分别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8米=80分米=800厘米。”有的说:“分别加上元、角、分”等等。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谁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呢?”学生一听思维更加活跃,争先恐后地说:“8米=8.0米=8.00米„„”教师接着说:“像8,8.0,8.00这样的数大小是否相等呢?为什么?”从而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小数的性质。创设这样的情境,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由无 2 意到有意,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在活动中萌发创新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这种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不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效应,而且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三、创设操作情境,给学生动手的空间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墙上写着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可见,亲自实践、亲自参与是何等重要!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动手操作。实践操作是小学生获取感性认识,发现数学关系的重要途径。比如:我在讲三角形内角和时:课前由学生自愿组成活动小组并进行分工:一把剪子,几张硬纸片,记录本,测量工具。上课了,按照活动小组就坐,老师导课后,学生进入实际操作。首先每个小组剪出一个三角形纸板,然后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并将三个顶点重合,相邻的两个角的一条边重合。结果发现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度。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人人动手,不时交流,不成功的可以重复做几次,然后让学生到黑板展示操作成果。在这个教学情境中,学生都愿意参与到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当他们发现实践的结果与定理一致时,脸上都洋溢着喜悦。这样的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搭建活动、操作的平台,不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在思考中观察操作,在观察操作中思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

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的平台,增强了他们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还使原本枯燥的数学教学在一定的故事情节或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显得丰富多彩,变化万千。教师应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用儿童的眼光去寻找那些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与儿童生活背景密切相关的素材,创设一个个使他们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

总之,有价值的数学情境不仅能使学生学到数学知识,还能使凝结在情境中的丰富的数学内涵、数学思想、数学的精神和数学的美,随着教学的展开尽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较好的发展,使我们的课堂魅力四射。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版 2.王林 3.黄爱华4.周成平

李继海 主编《小学数学备课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版 著《课堂教学艺术》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年4月版

主编《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年6月版 4

第三篇:初中生物课堂情境创设教学

《初中生物课堂情境创设教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刘明霞

新课改以建构主义和多元智力理论为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就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交流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其中“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针对新课改理念,结合初中生物教学自身的特点,创设初中生物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认知好奇心是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核心,是一种追求外界信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驱力,表现为好奇、探索、验证和掌握等一系列行为。而这些行为正符合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同时教学情境还能给学生设疑,使学习者表现出愉快的心理不和谐状态,并且为解决这种不和谐迸发出潜能,进一步及时顺利地将学习引入到问题之中。在新课改中,为了实现初中生物教学向初中生物教育的转变,除了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模式的改革外,更应注重初中生物情境的创设。过去有人曾提出,创设情境是为引入新课而服务的,其实,创设情境不只是存在于课堂教学的开始,而是充满课堂教学的整个时空它是为课堂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服务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通常可以创设以下六种情境。

一、创设实验情境

新的初中生物教学大纲规定生物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包括实验能力在内的各种综合能力。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增强学生的感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几乎100%的学生都喜欢动手做实验,特别是当他们成功地做成一个实验时,其喜悦之情难以自禁。学生这种对实验本身的心情又会迁移到相关的知识上来,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热情,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利于其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其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新教材中把各个实验分散在课本中,将实验和知识内容更加紧密联系起来,使人产生了实验和知识是不可分割的感觉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一个重要要求,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绝不是自由学习,教师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因此,科任教师应与实验员共同进行实验创设,做到以下四个步骤:⑴分析实验类型,根据不同类型提出注意事项,以示实验的科学性、合理性;⑵引导学生将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原理、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结果、讨论、结论等项目加以系统化逻辑性阐述,以示实验的严密性;⑶在实验过程中要做好从“扶”到“放”的工作,“扶”要扶得正,“放”才能放得开。实验条件有限的学校应从“演示”和“分组”实验的分配上进行合理安排,还可以通过播放实验录像或视频,创设理想的实验情境,让学生迅速实现从“依赖”到“自主”的实验认知,从而能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条件进行动手操作;⑷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讲究“三多”,观察能力的培养要多看,操作能力的培养要多动,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多想。

二、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生物教学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去探索、解决一个个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新课程强调学生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初中生物问题,验证初中生物规律,因此,初中生物问题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创设问题情境是为问题解决服务的,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有理论依据、有主题、有目标、有策略、有程序,问题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一个“疑问句”,也可以是一项任务或目标的陈述,更可以是一种情境的创设。

结合现实生活提出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给学生创造一个初中生物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在用问题创设初中生物情境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⑴在设置问题时,应力求新颖,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⑵问题的设置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步步深入。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对复杂的问题化整为零,分散难点,逐步深入,使每一问题都能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体会到智力活动的愉快,既给学生以成功的满足,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⑷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讨论的机会,学生一时回答不出的问题,教师要从不同角度去启发,去诱导。

三、创设简笔画情境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使用简笔画不仅能形象地说明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还能使教学的过程“活”起来,创设美好的教学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效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创设简笔画情境,有以下四个特点:⑴简笔画可以使静态的过程动态化。⑵简笔画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⑶简笔画可以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⑷简笔画可以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化。

四、创设故事情境

布鲁纳在《论意义行为》中告诉我们:“逻辑假设在置于正在进行的故事之中时最容易为儿童所理解。”故事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故事。我们的生活由一个个故事组成,生活有了故事,也就有了精彩;生活有了故事,也就有了意义。听故事对于绝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是一大乐趣。通过曲折的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故事在课堂中介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消除差生对初中生物的恐惧感,增强初中生物的趣味性。

其实在故事的背后隐藏着很深的哲理,这就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挖掘、去探究。在用故事创设初中生物情境时,要注意以下问题:⑴故事中要隐含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初中生物知识,讲故事是手段,引导、挖掘故事中的初中生物知识,提出初中生物问题,解决初中生物问题,探究初中生物规律是目的。⑵故事要短小情悍,内容要健康,要有科学性,趣味性,能为学生创设悬念,激发学习兴趣。⑶讲故事的过程中遇到有关初中生物内容时,要放慢速度,加强语气,引起学生注意,便于学生回答后面问题。

五、创设生活情境

教育理论指出:“学生的发展是在真实的生活中实现的,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真实的生活活动和需要。”生活世界是蕴藏着丰富的价值和意义的世界,生活世界是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的主要力量源泉。

初中生物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要联系实际,增加感性认识。我在创设生活情境时,常用四个步骤:①发现并肯定学生的与知识有关的生活经验;②与学生交流、讨论相关的生活经验;③验证生活经验;④小结生活经验并指导生活。

用生活实际创设的初中生物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的内容很广泛,既包括生产技术实际,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初中生物现象,还包括与初中生物有关的社会经济问题。

六、创设多媒体情境

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加入音乐,颜色,图片等多种因素,结合以上五种情境的创设,共同构成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初中生物情境,抑或是说,多媒体是以上五种情境创设的最佳技术支持。通过创设多媒体情境,更能激起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活力,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进行教学拓展了教学空间,给单调的课堂教学进一步注入了活力,演示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篇:如何进行课堂导入和创设教学情境

如何进行课堂导入和创设教学情境

宫小

崔永生

情境教学随着改革大潮进入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调动学生,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景中扩大,幻化成各种意境。教学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好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创设出生动活泼的“高效课堂”的教学氛围呢?

一、优化课堂导入,关注学生的注意状态。

优化课堂教学的导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是上好每一节的前提。一部好电影,精彩别致的开头能迅速地吸引住观众,让人产生非往下看的强烈欲望;一首好歌,只要前奏一响,就可拨动起听众心灵中的琴弦,真可谓“转轴拨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堂教学也同样如此,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为整堂课的和谐自然发展定下基调,有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钟情”。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的导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水平,是一项值得研究的教学艺术。我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极其注重探索和掌握数学教学的导入艺术,通过实践,使数学的课堂教学取得了教好的效果。现将我的一些思想与方法提出来供大家研讨。

(一)、问题导入新课

所谓“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研究新的未知问题的气氛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这种活动不仅是让学生将已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而且要从这个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因此,在新课导入中,以导为主,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课堂教学真正地活起来。

例如,教学《元、角、分》时,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人民币换算时,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我创设了“乘公共汽车”的情景,出示妈妈和小明一起去乘公共汽车图片,可是妈妈带了10元纸币,公共汽车单一票价时1元5角,恕不找零,于是出现了兑换零钱的场景。如果你是小明该如何解决呢?学生们都急于帮助小明,各抒己见。有的说10元换2个5元,10元换5个2元,10元换10个1元等。但由于学生中大部分还 不认识人民币,更不知道元、角、分、之间有什么关系,该如何换算,这时,认识人民币已成为学生的迫切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各个注意力高度集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故事导入新课

小学生年龄小,上课不能自控,容易做小动作。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小学生很快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迷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 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老师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这时老师打开录音机:“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 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听完故事教师说:“你们能告诉八戒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用故事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 学习。以与教学有关的趣闻、故事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为课堂教学成功铺下基石。

(三)、游戏导入新课

皮亚杰说得好:“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者,都依赖于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针对课堂教学的重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到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游戏、竞争等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化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练习为具有数学意义的活动。如能把新知识的探索融入游戏等生活情境中,那么在教学时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可能性》时,我先问学生,你们喜欢玩游戏吗?生:喜欢。师:那咱们现在来玩一个摸球比赛的游戏怎么样? 生:好!师:请听清楚游戏规则:每人摸10次,每次摸出的球给同学们看清楚,放回盒子里摇动一下后再摸。谁摸到的白球多,谁就获胜。(教师边讲边示范)谁想参加这个游戏?(教师选男女生代表各一名。男生摸的盒子里装了3个白球,3个黄球;女生摸的盒子里装的全部是白球。)师:下面的同学要记清次数,可要当好监督员哟!(学生摸球。比赛结束,女生获胜。)师:女同学获胜!男同学你们服气吗?生:不服气!师:为什么不服气?生1:为什 么女生每次摸到的都是白球?生2:女生每次摸到的是白球,那个盒子里可能全部是白球。师:是吗?咱们打开盒子看一看。(教师一一打开盒子检验,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概括。)师:1号盒子里全是白球,摸出的一定是白球,不可能摸出黄球;2号盒子里既有白球,也有黄球,那就可能摸到白球,也可能摸到黄球。师:你们觉得这个游戏公平吗? 生:不公平。师:为什么呢? 生1:游戏里是摸到白球多就获胜,1号盒子里全是白球,女生无论怎样摸都可以获胜。而2号盒子还有黄球,那就有可能摸到黄球,所以男同学会输给女同学。生2:女同学盒子里全是白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100%,男同学那个盒子里有3个白球,3个黄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50%,所以不公平。师:你们认为从哪个盒子里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教师板书:可能性)生:1号盒子。师:这个游戏确实不公平,那么我们要怎样设计才公平呢?学了这节课的知识,大家就会明白了。

学生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课前安排摸球游戏,复习“一定”“不一定”“可能”“不可能”等知识,为学习新知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游戏结束,“我们要怎样设计这个比赛才公平”一问,巧妙地承上启下,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四)、制造悬念导入新课

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记得在教学《年、月、日》时,我就是用这种方法导入的:先出示题:小明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可小华也是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让学生略加讨论)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出示课题),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五)、操作导入新课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脑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手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和镜子。”教师可以设计紧扣新知、过程简单、取材方便的操作内容,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操作过程中,使他们在操作中思考,探索知识,寻找规律,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养成从探索事物的根源去获得知识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等式的性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观察天平的方法,从观察中知道只有当天平左边和右边的重量相等,天平才能平衡。如果在天平左边加重量的话,右边也要加上相同重量的东西天平才能平衡。从这 些操作试验中,使学生就能很快理解等式的性质,在等式的左边和右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依旧成立。

(六)、复习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新课的方法,应该说包含两个步骤,即先复习再引入,“复习”这一步可以采用教师提问题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教师出示复习题的方式。教师在出示复习题时可以让学生口答(例如口算等等较简单的题目),或者学生独立作业的方式(例如计算等等较复杂的题目)。而“导入”是在“复习”完成后向新课过渡的阶段,是“复习导入”中一个重要环节,缺少这一环节,就显得结构不严密,失去了导入新课所要达到了的目的。“导入”中,教师可以直接陈述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内容,也可以采用提出疑问,设置悬念的方式。

“复习导入”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的应用,前提是必须有旧知识作为迁移,因此在数学这一知识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中,应用得非常广泛。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接受新知识,加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整节课教学结构紧密,教学效果显著。

二、优化教学情境,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

(一)鼓励学生参与,创设动手情境。

皮亚杰指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将不能发展,思维发展了,能力也随着提高”。因为动手操作活动是多种感官协调参与的学习活动,它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体验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让学生脑、眼、手等器官协调活动,从而培养他们探索与实践的能力。

比如,教学《圆柱的认识》这节课时,我主要分那么几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各种圆柱形的物品,摸摸、看看、数数,感受圆柱体有一个侧面,两个底面,使学生对圆柱的概念有一定的初步形象。第二步,启发联想,让学生举例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的外形是圆柱体。第三步,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验证上下两个面的大小,侧面的大小与底面周长的关系,第四步,做一个圆柱。第五步,让学生想象三个展开面分别得出的是圆柱的哪一个部分。第六步,出示:由学生设计一个圆柱体的物品展开图,尺寸要合理。这样,使学生思维得以发展,能力得以培养,学以致用,拓展了学生探索的时空。

(二)精心设计提问,创设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自上世纪末:“把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数学教育的核心”。教育心理学认为: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载体。因此,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和实践的关键因素,好的问题能给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方向和动力。

比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我在教室里摆放了一个小商店,让学生模拟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商品,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去解决在“买卖”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增长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又如:教学中年级“应用题”知识时,我们模拟班级将要组织大家参加春游活动,让学生预算一下所需要的费用,如:包括来回怎样包车?选择哪种方式购门票?到公园选择游玩哪些项目等等,就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做个资金预算,根据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方案。创设的这些问题情境,由于都是学生身边的事,学生熟悉的事,因此学生都能积极地、饶有兴趣地探索。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以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思想指导,坚持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从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考虑,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丰富多彩的情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认识数学,有更多的机会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感知、操作等活动来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其创造才能,从而使小学生在数学上得到更大的发展。

第五篇: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

与问题情境教学

所谓的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指如何给学生营造一个问题氛围,让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最终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中间或结束。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创设教学情境与问题情境进行探究:

一、教学情境的几种形式 1.导趣引思,创设引入新课情境

创设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矛盾和冲突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心理状态,产生学习的迫切需要,上课伊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1】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新课时,可以“印度国王奖赏象棋发明家的故事”为素材,设置问题情境来引入新课,从而发现规律,尝试“以此类推第五个、第六个格子中应放多少粒麦子”,再列出计算第64个格子中麦粒数的算式。以此来引入新课,增加了趣味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效果立竿见影,学生立刻就集中了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列式中,感受到有学习新知的必要,继而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依据问题与故事中麦粒放置规律,引发联想,使学生思维迅速活跃了起来,使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参与到了这节课的学习中来。2.设问导疑,创设探究新知情境

教师要善于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探究情境,努力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和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提升,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和谐统一。

【案例2】为了使学生巩固掌握相切两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在复习课上我安排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已知⊙A、⊙B外切,它们的半径分别为1cm、3cm,半径为5cm的⊙C与⊙A、⊙B都相切,请问这样的⊙C一共可以画出几个?

在此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圆的位置关系,在认识上已经具备了相切两圆——内切与外切的两种位置关系(图形表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主动探求⊙C的个数(图形想象),显然已经具备了条件。

问题一提出,我发现原先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在积极地参与,很努力地画着,当他们画出了两个、三个⊙C时,脸上洋溢着成功后的喜悦。而那些尖子生同样有着他们体验的快乐,当他们把画出的第五个、第六个⊙C的方法介绍给大家时,脸上写满了自豪和自信。3.联系实际,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用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能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数学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3】在“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中,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桂林两大购物中心微笑堂和百货大楼为迎接五一,都进行促销活动,其中微笑堂是全场物品打六折销售;百货大楼是实行买两百送一百的活动,请问在标价一样的情况下,到哪家购物更合算?

这问题一出,许多学生觉得这与自己密切相关,于是都会主动地思考,然后解决问题。可见一个好的情境,能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学到有用的数学,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不断地尝试探究解决新问题。

4.以人为本,创设评价教育情境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更关注人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行为、态度和所取得的进展的判断,积极创设评价教育情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获得真实的成就感。

【案例4】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2x2+2(k-1)x+1=0有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

对于此题,学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因为方程有实数根,所以()≥0,从而得k≤0.5。对于这样的解答,教师本来准备这样评价:你把k≠0这个条件漏了,不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但这样的评价显然缺少鼓励与启发,于是改为如下的评价:你已经得到了答案的一半,思路也很清楚,再想想,当k≤0.5时,能否k=0,为什么?这一评价内容的改变,既增添了鼓励的成份,又指出了回答的不足,暗示了思考的方向,显然较原来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5.画龙点睛,创设课堂小结情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固然重要,但课堂小结同样不可忽视。如果课堂小结恰到好处,可以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完美。

【案例5】在讲“垂直于弦的直径”第一课时,课堂小结只有两句话。即“本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定理(垂径定理),发现了一种方法(作垂直于弦的直径为辅助线来解有关弦的问题)。”这样的小结耐人寻味,只须寥寥数语,就归纳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便于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创设教学情境:比如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教学情境;利用类比联想创设知识迁移情境;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自主学习情境;通过游戏或竞赛的方式创设合作交流情境等等,让学生独立观察、比较,主动联想、归纳、类比,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地去感受、去发现、去交流、去评价,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教学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①创设的情境要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②创设的情境要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世界观。

③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目标和内容,凸现学习重点,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④情境创设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善于发现、挖掘、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⑤创设情境的内容要科学,难易要适度,时机要恰当;要有针对性、目的性,使学生思维清晰;要考虑多样性,追求情境的高效益。

三、结合趣味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生由于年纪普遍不大,因此他们对一些故事都非常感兴趣。为了打破数学课堂过于沉闷的氛围,我们数学教师可以适当的结合一些故事创设问题情境。这样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集中注意力。

例如,我在执教“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时候,为了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座原始森林里,有两只小松鼠在玩耍,玩着玩着它们发现了一棵结了很多松子的大松树,看到此种情况,两只松鼠快速的爬上了大松树。其中的一只松鼠先爬了4米,然后爬了3米终于摘到了很多松子;而另外一只松鼠先爬了5米,但是不小心又失足滑下了1.6米,结果晚了一步。”同学们听到这个故事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看到这种情况,我适时的抛出问题:“请大家算下这两只松鼠各爬了多少米,另外一只松鼠还要爬多高才能够到松子?”问题抛出之后,学生纷纷计算起来,得出了问题的正确答案。在我的引导之下,学生也逐步掌握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结合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方法之一,只要运用的合理就可以创设出高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数学知识是可以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例如,我在执教“轴对称图形”这个数学概念的时候,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这一数学概念,我创设了下面这样一个情境:“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请问同学们都会剪纸吗?”同学们有的表示会,有的表示不会。然后我出示了一段民间艺人剪纸的视频,学生看的都非常入神,纷纷对这些民间艺人的剪纸手艺表示惊叹。精美的蝴蝶、红双喜在艺人的手底下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不得不让人佩服。看到学生如此的羡慕,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们有没有发现艺人所剪出的图片都有什么共同特征吗?”听到这个问题,马上就有学生回答道:“这些剪纸都是对称的!”通过这名学生的回答,大家纷纷表示确实都是这样的。于是我顺势说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轴对称图形,下面我们进行对轴对称图形的学习。”

从上述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结合生活创设问题情境确实可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可以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五、结合教学重点创设问题情境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必须要把握住重点,不能在任何地方都创设问题情境,即必须要在课堂教学的重点问题上创设情境。这样可以避免创设问题情境时所产生的盲目性。重点问题事实上就是教学内容的关键部分。那么,究竟如何把握好在重点问题处创设问题情境呢?例如,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重点问题,我创设了下面这个问题情境:假如一元二次方程(k-1)x2+2x+1=0有实数解,那么此时k应该符合何种条件呢?李丽同学回答:“由于已知方程(k-1)x2+2x+1=0有实数解,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0,于是可以得出=4-4(k-1)≥0,由此解得k≤2”。李丽同学回答完之后,王刚则补充道:“此时还需要满足一个条件:k≠1,要不然这个过程就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了,正确答案应该是k≤2且k≠1”。接下来,我又将原题目改成:假如方程(k-1)x2+2x+1=0有实数解,那么,此时k应该符合何种条件?同学朱颜回答说:“一样!”沙娟同学则回答说:“ k=1时,方程有解,解是x=。所以k≤2。”

在同学们的一片质疑和讨论当中,他们发挥出集体的力量不仅完善了本题的解法,同时也培养了全体同学的合作交流意识。完成了本题的解法之后,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掌握也可以得到本质上的提升。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精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它有利于学生学会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创设问题情境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结合游戏创设问题情境、结合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结合角色表演创设问题情境等。在此就不一一赘述。希望本文可以对初中教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有所启发,引导更多的一线初中数学教师参与到该问题的研究当中来,不断提高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下载创设教学情境 演绎灵动课堂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设教学情境 演绎灵动课堂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设教学情境 提高课堂效率

    创设教学情境 提高课堂效率 扬州市邗江区瓜洲中学 吴 玲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

    创设教学情境 构建和谐课堂

    创设教学情境 构建和谐课堂 辽宁省抚顺市上马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王竹楠 【内容摘要】 课题对话,进入情境,以谈引和谐;个性朗读,渲染情境,以读导和谐;角色进入,体会情境,以演促和谐;智......

    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英语课堂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了对解决后进生的英语学习问题。提出了目前这些学生所面临的各种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沉重的学习压力和他们较重的心理负担,在......

    浅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模版]

    “浅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十一五课题研究实验报告 滕志林 关键词:十一五、教学情境研究、课题管理、成果。 摘 要:本文介绍了学校开展十一五扬州市规划课题“浅谈如何创设教......

    捕捉精彩的生成 演绎灵动的课堂

    捕捉精彩的生成 演绎灵动的课堂 《行道树》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迫切需要在语文学习中......

    创设课堂情境优化教学效果

    创设课堂情境 优化教学效果 [摘要]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它强调教学贵在引导,重在点拔,妙在开窍。它的引导是引之以情,导之以性;它的点拔是点起学生情感的火花,进而......

    灵动数学 演绎精彩

    灵动数学 演绎精彩 ——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最新成果展活动观摩会有感 3月9日至11日,全国“名师大课堂”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最新成果展活动在绿色之城——广西南宁......

    创设教学情境让历史课堂活起来

    创新教学设计 让历史课堂活起来 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汪村中学 黄勇飞 [摘要]:课程改革开始以来,几乎所有的历史教师都在考虑教学创新问题。创新教学设计是适应新课程要求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