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悟命题趋势 深思备考方略
学生的发展,对知识的获取,经验的积累,乃至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身体力行之上,教学只是学生发生这种作用或变化的“催化剂”。立足一个“透”字、注重一个“练”字(08绍兴学业考试)问题背景 学完“几何的回顾”一章后,老师布置了一道思考题: 如图1,在正三角形ABC中,M、N分别是AC、AB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若∠BON 60°,则BM CN.如图2,在正方形ABCD中,M、N分别是CD、AD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若∠BON 90°,则BM CN.然后运用类比的思想提出了如下的命题: 如图3,在正五边形ABCDE中,M、N分别是CD、DE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若∠BON 108°,则BM CN.问题的整合(3)对压轴题的展望及解题策略 应对3: 动态几何问题常见类型及解题基本策略 把握图形的运动规律,寻求图形运动中的一般与特殊位置关系;在“动”中求“静”,在“静”中探求“动”的一般规律。通过探索、归纳、猜想,获得图形在运动过程中的规律。当求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建立函数模型求解;在求特殊位置、关系和值时,常结合图形特征建立方程模型求解。例1 例2(3)对压轴题的展望及解题策略 应对3: 动态几何问题常见类型及解题基本策略 图形运动中的函数问题 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中,探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进而在一般性的基础上探求符合条件的特殊性,探求符合条件的特殊性和一般性的关系。如,海南省07年第24题;08年第23题;09年第24题;10年第24题(2)①。(3)对压轴题的展望及解题策略 应对3: 动态几何问题常见类型及解题基本策略 坐标平面内图形运动中的函数问题 解决此类问题先借用坐标系给出图形,由图形中的动点引出两个新的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而探求新的函数在最值情况下动点的坐标,或者图形在符合某个条件时动点的坐标。如,海南省05年第24题;06年第24题。(3)对压轴题的展望及解题策略 应对3: 动态几何问题常见类型及解题基本策略 函数图象中的图形问题 解决此类问题先求函数解析式,然后在函数图象上探求符合几何条件的点。此类题目常利用特定系数法和数形结合思想求函数的解析式,有可能解析式中也有待定字母,这个字母可以通过题目中明确的数量关系求解。如,海南省06年第24题;08年第24题;10年第24题(2)②。(3)对压轴题的展望及解题策略 应对4: 建议教师平时复习(或专题复习)时要注意启发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几何图形,引导学生多进行变式题的训练。注重探索、开放性试题的改进与研究,引导自主探索。教给他们变式的方法,如题设,结论互换,或某些线点由特殊到一般的变换等,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学会逆向思维问题,鼓励他们动中求静,分析比较图形的变化,揭示图形间的内在联系。(3)对压轴题的展望及解题策略 应对5: 信心; 扎实的基础,熟练的基本技能; 掌握常用的解题策略。以坐标系为桥梁,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以直线或抛物线知识为载体,运用函数与方程思想。利用条件或结论的多变性,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综合多个知识点,运用等价转换思想。分析结构理清关系。(各小题是“平列”还是“递进” 关系)加强审题,分题得分,分段得分。24 23 应对6: 应对中考压轴题,要根据实际,盲目追“新”求“难”,忽视基础,用大量的复习时间去应付只占整卷10%的压轴题,结果必然是得不偿失。实际上压轴题的失分,并不是没有解题思路,而是错在非常基本的概念和简单的计算上,或是输在“审题”上,因此在最后总复习阶段,还是应当把功夫花在夯实基础、总结归纳上,帮助学生打通思路,掌握方法,指导他们灵活运用知识。综合题的解题能力不能靠一时一日的“拔苗助长”而要靠日积月累的培养和训练。在总复习阶段,对大部分学生而言,放弃一些难题和大题,多做一些中档的变式题和小题,反而能使他们得益。(1)研究课标,明晰“考什么”(2)研究走向,明确“如何考”(3)研究学生,明白“教什么”(4)研究手段,明确“如何教”(5)研究学法指导,让学生知道“如何学”、“如何应考” 6.2011年中考复习策略 课堂教学是复习的主阵地。要充分利用每节课的时间,少讲、精讲,让学生多练习。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在原有的基础上实行分类教学。正确处理好基础与提高的关系 全面复习与重点练习的关系 联系与反思的关系 做题数量和质量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复习中的几个关系 案例1:“一次函数复习”教学设计 案例2:提高中考数学复习课效率方法 抓住一个“基”字、追求一个“效”字 提高中考数学复习课效率方法一:(1)知识基础化,问题系列化(2)设置问题串,知识连成片
1、请研究二次函数y x2+4x+3的图象及其性质,并尽可能多地写出有关结论。解(1)图象的开口方向:(2)顶点坐标:(3)对称轴:(4)图象与x轴的交点为:(5)图象与y轴的交点为:(6)图象与y轴的交点关于 对称轴的对称点坐标为:(7)最大值或最小值:(8)y的正负性:(9)图象的平移:(10)图象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 向上(-2,-1)直线x-2(-3,0),(-1,0)(0,3)(-4,3)当x-2时,y最小值-1; 当x-3或-1时,y 0;当-3 x-1时y 0;当x-1或x-3时,y 0 抛物线y x2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得到抛物线y x2+4x+3 为2(11)对称抛物线: 抛物线y x2+4x+3关于x轴对称的抛物线为y-(x+3)(x+1)串 “知识点” 通过这道题目的学习,已经基本上把二次函数的知识点都复习了一遍。构建数学知识结构网络,能使学生的知识更条理化,系统化。设计意图:
2、根据中考试题串联题目 已知: ②若买2支圆珠笔、1本日记本需4元;买1支圆珠笔、2本日记本需5元,则买4支圆珠笔、4本日记本需 元. ③如图,已知函数y x+b和y ax+3的图象交点为P,则不等式x+b ax+3的解集为 . 1 求方程(组)或不等式的解 2 x 1-2 x O x y 1 P y x+b y ax+3 2 根据方程组的解,求4x+4y的值 3 根据图像解不等式 串“题目” 这样串题目是我有时分析试卷的一种方法,供同行参考。分析试卷,不能大手一挥说 “请同学们看到试卷,从第几题到第几题”,要重在引导学生多总结方法,使学生做一题明一路。设计意图:(2)链条一环环,题目变变变(1)以题带知识,应用促理解 强化一个“精”字、兼顾一个“层”字 提高中考数学复习课堂效率方法二: 3 等腰梯形改为矩形 一图多换 4 等腰梯形改为正三角形,边长为6 一图多换 如图,长方形ABCD中有一个小正方形AEFG,点E、G分别在AB、AD上,点F在正方形ABCD的内部,试说明线段BE与DG之间的关系.BE⊥DG BE DG A B C D E G F A B C D E G F 2 1 M 一图多变 一图多变 BE⊥DG BE DG A B C D E G A B C D E G A B C D E G A B C D E G F F F G A B C D E F G A B C D E F G H P Q R 一图多变(08义乌)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G是CD边上的一个动点 点G与C、D不重合,以CG为一边在正方形ABCD外作正方形CEFG,连结BG,DE.我们探究下列图中线段BG、线段DE的长度关系及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1)①猜想如图1中线段BG、线段DE的长度关系及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 ②将图1中的正方形CEFG绕着点C按顺时针 或逆时针 方向旋转任意角度,得到如图
2、如图3情形.请你通过观察、测量等方法判断①中得到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选取图2证明你的判断. 问题的突破(2)将原题中正方形改为矩形(如图4―6),且AB a,BC b,CE ka,CG kb a≠b,k>0,第 1 题①中得到的结论哪些成立,哪些不成立?若成立,以图5为例简要说明理由.(3)在第 2 题图5中,连结DG、BE,且a 3,b 2,k,求 的值. 真正不会学习的人,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设计意图:
心得体会: 在复习中最忌教法单一,本来数学就抽象,加上复习又常走老路,吃倒饭。因此,教师要善于将教材中的试题、九年级学业考试试题进行变式、归纳,让学生感到数学复习内容“旧貌变新颜”。强化一个“精”字、兼顾一个“层”字 提高中考数学复习课堂效率方法三:(2)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1)多一些指导,少一些灌输 如图1,在等边△ABC中,P为BC上一点,D为AC上一点,且∠APD 60°,BP 1,CD,求△ABC的边长.一法多用 △ABP∽△PCD 3 ① 将等边三角形拓展为等腰三角形
1、如图2 1,在△ABC中,AB AC,D、E分 别在BC、AC边上,且∠ADE ∠B,AD DE。求证:△ADB≌△DEC 图2 一法多用 ② 将三角形拓展为四边形
2、如图3(1),等腰梯形ABCD中,AD‖BC,AD 3cm,BC 7cm,∠B 60°,P为下底BC上一点(不与B、C重合),连接AP,过P点作PE交DC于E,使得∠APE ∠B。(1)求证:∴△ABP∽△PCE;(2)求等腰梯形的腰AB的长;(3)在底边BC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DE:EC 5:3?如果存在,求出BP的长;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3 一法多用 3、如图4 1 ,AB⊥BC,DC⊥BC,垂足分别为B,C.(1)当AB 4,DC 1,BC 4时,在线段BC上是否存在点P,使AP⊥PD?如果存在,求线段BP的长;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当AB a,BC b,AD c,那么当a、b、c之间满足什么关系时,在直线BC上存在点P,使AP⊥PD? 图4
4、如图5,正多边形A1A2A3„An ,只要当∠A1PQ ∠A2时,总有△A1A2P∽△PA3Q ③ 把三角形推广到正多边形
* * 感悟命题趋势 深思备考方略 2011年3月30 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 林 宇 海口市初中数学2011年中考备考在线研讨活动 研讨主题:初中数学中考的有效复习研讨时间:第八周,4月13日晚上,8:00 其他时间自愿参与评论、留言、跟贴交流讨论 研讨地点: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初中数学 my.hersp/611686/blog.aspx 网络教研:在“研讨交流”栏目进行。各学校及个人把中考备考的计划、备考中的一些做法、论文等上传到此栏目中。参与人员:各区教研员,直属、区属各初中学校九年级全体数学老师,七、八年级备课组长。届时欢迎全体初中数学老师积极参与,各抒己见!
一、课改形势下数学中考的发展趋势分析
二、海南省2011年中考数学试题展望与
复习策略
二、海南省2011年中考数学试题展望与
复习策略 1.中考的性质 2.命题思想 4.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回顾 5.2011年中考数学试题的展望及应对 6.2011年中考复习策略 3.命题要求 1.中考的性质 性质――初中学业的终结性评价。功能――“一考两用”,即水平考试和选拔考试。2.命题思想 以《标准》为依据,结合《考试说明》。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设计考查问题。重视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考查。重视数学活动过程和数学综合能力的考查。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中考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以进一步推动基教育课程改革。3.命题要求 从学生实际出发,正确反映时代对数学教育改革的要求。立足学生发展需要,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加强对基本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应用性试题应体现时代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科学地设置开放性试题、动态探究性试题、阅读理解题等新题型,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考查。加强对数学活动、数学知识发生过程的考查。防止编造人为的、繁难的证明题;杜绝非数学本质的、似是而非的题目。4.我省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回顾 整卷难度 0.48 0.5 0.43 0.39 0.49 0.57 0 0.1 0.2 0.3 0.4 0.5 0.6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难度 难度 得分率 年 2005年―2010年海南省中考数学试题整卷难度变化情况 难度结构 4.我省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回顾 70% 20% 10% 较难题 难度在0.3以下 中档题 难度在0.4~0.6 容易题 难度在0.6以上 三类试题分值所占百分比 4.我省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回顾 内容结构 考查内容领域所占比例 数与代数(50分)统计与概率(14分)空间与图形(46分)45% 40% 15% 题型结构 4.我省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回顾 56分 6 56分 6 56分 6
三、解答题 110分 24 110分 24 110分 24 整卷 12分 4 18分 6 24分 8
二、填空题 42分 14 36分 12 30分 10
一、选择题 分值 题量 分值 题量 分值 题量 2011―― 2009―2010 2005―2008 选择题的功能重在判断和辨析,编题的取向包括概念的理解、性质的运用、公式的变形、数值的计算、思维的切换、方法的灵巧等方面; 适合编为填空题的内容为:较简单的推理运算问题、容易作出判断而严格的演绎出结果却很难的问题、运用概念或性质容易提示出某些数量关系的问题; 解答题是要求完整地写出解题过程的试题,它的特点是容量大,能考查多个知识点,同时能综合考查多种数学方法和数学能力。题型比例的合理配置,为的是发挥试题的整体效应,既可使各种题型的考查功能得以互补,相辅相成,又可使各种题型的不足得到抑制,达到题型组合的最佳化。压轴题难度 4.我省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回顾 2005年―2010年海南省中考数学23、24题难度变化情况 0.5 0.21 0.22 0.25 0.35 0.17 0.19 0.23 0.08 0.13 0.14 0.16 0 0.1 0.2 0.3 0.4 0.5 0.6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3题 24题 难度 得分率 年 5.2011年中考数学试题的展望及应对(1)2011年中考数学科考试说明解读(2)2011年调研试题传递的信息(3)对压轴题的展望及解题策略(1)2011年中考数学科考试说明解读 命题的指导思想不变 狠抓基础,注重过程,渗透思想,突出能力,强调应用,着重创新 稳定中渗透新理念,稳定中体现区分度 在命题的时希望提高及格率的同时又有较好的区分度 整卷难度:0.6左右 预计: 命题原则基本不变(1)2011年中考数学科考试说明解读 遵循《课标》和《考试说明》。重视 “双基”,突出主干知识。注重知识和技能,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关注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坚持“起点低,坡度缓,尾巴翘”的原则。重视各版本教材的差异,关注学生可持续性发展。(1)2011年中考数学科考试说明解读 各部分内容知识点的命题趋势 计算器的使用暂不作为考试内容。“数与代数”――侧重考查函数思想、方程思想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考查学生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代数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的数学建模思想,突出对代数思维方式方法、抽象思维水平考查。代数建模主要表现为:建立方程(组)、不等式(组)、函数等。代数更多地考查探究意识类、规律意识类、应用意识类试题。三个领域中各部分知识点的考查目标与《课程标准》中相应内容的教学目标相同(详见《课程标准》)。(1)2011年中考数学科考试说明解读 各部分内容知识点的命题趋势 “空间与图形”――关注空间观念和操作能力的考查,强调推理能力的考查。但与以往强调(经典)几何证明的要求和侧重点有所改变,几何试题由论证转变为以观察、实验、猜测、发现、推理、验证和探究为主线的新式几何试题。加大从运动变化方面命制几何试题的频率。开放性几何、动态几何题等重在研究图形的对称性、图形变化的规律性的几何题出现的频率在增大。(1)2011年中考数学科考试说明解读 各部分内容知识点的命题趋势 “统计与概率”――关键是考查统计的一些重要思想方法,让学生明确统计的作用,学会用统计量进行分析,真正把统计作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工具。统计逐步向考查对统计量的意义、统计过程及做出合理的解释和决策方向发展。其实,学习统计的关键就是如何收集整理统计量并做出合理的解释和决策。图表信息问题、应用性问题仍然是今后中考命题的热点,要使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技能。考查要求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这四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A.了解;B.理解;C.掌握;D.灵活运用。以“了解(知道、认识)”层次的知识为考查目标的试题,只到容易题的难度要求;以“理解”层次的知识为考查目标的试题最难到中档题的难度要求;以“掌握(会、能、能够、探索)”、“灵活运用”层次的知识为考查目标的试题最难到难题的难度要求。重视从整体上把握数学新试题的设计。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对数学的基本认识等。重点内容知识点重点考;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关注获取信息能力,数学交流能力。不会出现旧题、偏题,怪题。应对1: 梳理主干知识提升整合能力。依课标 扣教材 梳理与整合知识 内容归类 总结方法 整理笔记 目标:理解概念的含义;明确核心知识点。梳理与整合数学基础的过程,是一个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重新组织所学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建立联系、深化理解的过程,更是一个把书由厚变薄的过程。注意控制所讲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对数学的基本思想及方法运用要多加引导灵活运用。(2)2011年调研试题传递的信息 题型结构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同时有微调。整体框架、风格不变,各题难度与我省历年难度持平。贯彻 “起点低、坡度缓、尾巴翘”的原则。设置了能体现不同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领悟及数学思维能力在客观上存在差异的“区分题”。仍然重视“双基”,突出主干知识地位。让大多数学生在基础题上更容易得分。不回避常规题型―加强通性通法(常规方法)的考查; 不回避容易的考点―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不回避重要的考点―突出对核心内容的考查 不回避联系生活的考点―重视对生活实际的考查 主要考查四个方面内容 a.知识与技能 试题来源:课标、教材例题,或练习题或中考题的变式题,或是源于课本适度延拓的引申题.b.数学活动过程 试题可以设置: 设计一个“做数学”的活动 猜测与证明一个数学规律 设计一个解释现象 问题 特征的数学模型 寻找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案 设计一个多层次的探究问题 主要考查四个方面内容 c.数学思考能力 数感与符号感,统计意识,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方法.d.解决问题能力 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反思意识和初步的反思能力.预测: 2011年海南省中考数学调研试题主要体现卷面样式、题量、题型、(填空、选择、解答)各大题的分值设置。2011年中考数学试题将沿袭这份调研试题模式,低、中档题是试卷的主体,综合性、灵活性较强的难题控制在两三道小题上。整体难度求稳定试卷的整体难度相比去年没有太大的变化。应对2: 综合能力的训练重在反思。数学复习应是一个反思性学习的过程,既要对所学知识、技能进行反思,如本章、本单元涉及哪些知识,自己有没有达到所要求的程度;又要对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在复习过程中,用好反思方法。技能性的东西要按照“程序”通过训练得到强化。但要培养能力,仅“练”不够。教师要有目的、经过思考地选取训练的材料。学生完成练习后要反思,想出“程序”,这样才能“练”到位。在解这道题后反思―― 1.解题结构;2.解题过程方法;3.步骤分析; 4.拓展与延伸; 24 23 中考要取得高分,攻克最后两道压轴题是关键。(3)对压轴题的展望及解题策略 “压轴题”的基本标准: 具有较强的探索性 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也就是说,应有利于学生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从而就不应该是所谓的“偏题”、“怪题”. 具有多种不同的解法,或多种可能的解答.具有一定的发展余地,是一个问题类.也就是说,由此可以引出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从而可以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有意义的活动,即逐步认识数学的价值.(注:按评价要求,不应出现得分率低于0.15的试题)(3)对压轴题的展望及解题策略 图形中引入动点以后,随着点的移动,便会引起其他相关量的变化,这样就会出现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而动点在运动过程中,也会引起相关图形的变化,这样就可能产生特定形状、特定位置或特定关系的图形,这些问题就需要借助方程来解决。这正好考查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尤其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适当的试题难度和试卷的位置难度的前提下,通过设置运动变化的试题考查学生对有关数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有助于实现考查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目的,使试题的选拔功能得以实现。几何代数综合性问题(3)对压轴题的展望及解题策略 我省历年压轴题重视在知识网络交汇点上设计试题,强调知识间的综合与灵活运用;重视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如,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价转化 化归 思想的考查。题目设计若干递进层次的小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表现。即设计“多问把关”,第一问“上手容易”,第二问中等难度,但第三问的设计,对学生的读题、理解、画图、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它能区分学生是否具有分类讨论思想、是否能运用思维的灵活性和严谨性画出图形,完成正确的讨论,学生具有多大的学习潜力,能通过该问题的解决过程很好地鉴别出来。(3)对压轴题的展望及解题策略 预测: 中考选拔功能压轴题保持原来的设计思路,体现良好的区分度,结构上仍旧涉及了代数、几何中函数等诸多知识点及能力要求,融入了动态几何的变与不变特性,方法上也是体现解决动态几何问题的常见思路。试题的“难度”不反映在对某个具体技巧的掌握及熟练程度、或者问题本身的复杂程度上,而是反映在对学生数学思维水平如抽象程度、多样化、逻辑性、形象化等 和对数学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如能否洞察较为深刻的数学关系、数学特征,用数学解决问题时的策略有效性等 等方面的考查上。* *(1)研究课标,明晰“考什么” 核心知识,主干内容 5.2011年中考复习策略 * *(2)研究走向,明确“如何考” 研究命题 研究中考 研究题型 5.2011年中考复习策略 * * 在知识断裂处教,理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建立知识的网络 在思维障碍处教,查漏补缺,优化思维 在解题过程不规范处教, 规范表达(3)研究学生,明白“教什么” 5.2011年中考复习策略 * * 追本求源,重视过程 精心设计问题(4)研究手段,明确“如何教” 5.2011年中考复习策略 * * 正视压轴题,拿你能拿到的分 容易题、中档题不能丢分 综合能力的训练重在反思 梳理主干知识提升整合能力(5)研究学法指导,让学生知道“如何学”、“如何应考” 要有信心,难题也能拿到分 5.2011年中考复习策略
第二篇:2012年高考作文命题预测与备考方略
2012年高考作文命题预测与备考方略
一、命题预测
1.一个中心
2012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仍将充分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新课标精神,可以预见,高考作文命题坚持着作文命题的“一个中心”不动摇,这就是抒写“我”的真情实感为中心,在这一中心的统帅下写“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议。
2.两种情思
2012年高考作文的命意取材,预测为“两种情思”,即“哲思”与“情趣”。“哲思”就是考生对自然、社会、人生、民族、国家的种种思考。这种思考表现在社会国家方面的就是接力传统、和谐生活、创新发展等,表现在人声方面就是思考青春、思索幸福、思辨智慧、平凡与高尚等,表现在自然方面就是诗意的栖居(清纯之美、恬淡之美、闲适之美、高洁之美)、绿色生活等。
而“情趣”就是抒写“我”与自然、社会、家庭、他人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抒写亲情、“爱”情(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爱自然、爱社会、爱邻里)、友情等。这些情思都是有可能成为2012年高考作文命意的热点的。
3.三样题型
2012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可以预测为“三样题型”,即新材料作文、标题作文、材料+标题作文。同时可能会兼顾半命题的作文,而话题作文出现的可能性不会太高。这种格局可能延续多年。
新材料作文重点是培养自己的阅读、归纳能力,能够准确、快速地从所给材料中提炼出一个适合自己写作视角,包括立意、写作素材的使用、文章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等。考生审题时要抓住材料的关键语句,找准材料的主体对象,理清材料的逻辑关系,合理联想,推广到社会其他领域,不能就事论事。
标题作文不存在拟题的问题,主要应该在审题与题材的新鲜度上做文章,日常加强审题训练,注重典型事例、名人名言的积累、记忆,还可以多借鉴课本与报刊上优秀作家、知名人士的文章,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不提写作时,可以用深刻的思想、浓烈的感情、不凡的构思、精美的语言打动阅卷老师。
材料+命题型的作文,写作时不能仅仅看到标题,更应兼顾材料,不能将材料舍弃,否则将可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而话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考生应该抓住话题或者半命题的提示或限制,加以联想,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材料加以发挥,这样就不至于脱离话题或半命题的范围。
二、备考策略
1.四个意识
第一,“明确”意识。即准确审题,巧妙拟题,快速入题,试试扣题。
首先,审题是作文的第一关,只有清楚命题者的意图,才能更好地作文。要做到准确审题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能偏离题旨。
即对题目提供的概念内涵和外延要有周密的界定。例如标题作文“脸”。可以就其基本义写某人的脸,父母的脸、老师的脸、刘翔的脸„„以脸写人。可以就其比喻义写脸,如城市的脸、乡村的脸、地球的脸等,突出环保意识。可以就其引申义写脸,如写面子,包括正面写尊严,反面写爱面子、图虚荣等。如果把“脸”写成一双慧眼、一对聪耳就离题了,如果写成“笑对人生”也就离题了,因为,“笑对人生”其实是“乐观”的代名词。
(2)不能否认命题的题旨。写文章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可以反弹琵琶,但命题者的意图不可以否定,如果否定命题者的意图,否定其价值取向的意义,就是游离于题旨之外。
(3)设置一个明确的中心。也就是确定、设置一个中心词进行联想。例如标题作文“节奏”。首先应该明确何为节奏,节奏指的是音乐或诗歌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也比喻均匀的、有规律的进程。这样的话,自然地、社会的、人生的现象均有节奏。进而可以联想到:自然——“雨的节奏”。“天街小雨润如酥”,那是一种春雨来到人间的微笑;“春潮带雨晚来急”,那是雨对于春天的一种豪放;“清明时节雨纷纷”,那是一种细雨愁绪绵绵、哀思纷纷的悲伤。又或是:人生——“生命的节奏”。新生:就像花苞绽放时的微鸣,嫩芽吐出时的低颤,雏鸟破壳时的啾啾叫声;成长:像唐古拉山流出的圣水长江,在平静宁和的上游结束后,开始激起了点点浪花;中年:来自青藏的长江在流经高耸的横断山,与汹涌的雅鲁藏布江擦身而过之后,步伐平缓了许多;老年:生命的乐音急转而下,因为变得庄重、艰难、停顿„„
其次,随着新材料作文的增多,巧妙拟题就更加不容忽视,因为“题好一半文”。
巧妙拟题要求做到:
巧用修辞来装饰标题。2011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和优秀作文即是巧拟标题的典范。例如“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梦想为帆,工作为浆”等;湖南优秀作文的拟题同样如此,例如“向日葵没有眼泪”“低姿态的高贵”等,这些标题的拟制,或比喻,或拟人,或对比,可谓“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再次,考场作文如题一定要快,不要在题外绕圈子。入题之后还得时时扣题,也就是开篇点题,段中明题,结尾应题。段中明题可以叙述扣题、议论扣题、描写扣题、抒情扣题。例如2011年浙江满分作文《我的时间》中的一段文字即是如此:
“正值盛年却高位截瘫的史铁生也曾抱怨命运不公,也曾在地坛公园终日无所事事。然而,当不幸的阴霾逐渐散去,当母爱的光辉照亮一颗阴暗的心,当人生的道路在远方断断续续地延伸,他终于握住了‘我的时间’,选择写作,既完善自己生命的年轮,又润泽着他人的心灵。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将生命的苦难转为满眼的明朗和快乐,他用睿智的言辞着凉了世人日益幽暗的心,也照亮了自己前进的道路。当他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用完了‘人生的时间’时,他又捐出了自己全部器官,这不就是他‘做好该做的事’的一生最好总结吗?”
第二,“明白”意识。
此点容易理解,但提醒一句就是考场作文不好太含蓄,意义一定要显豁。
第三,“明晰”意识
就是要求文体鲜明,结构清晰。考生考场作文的文体意识一定要鲜明,与论文就是议论文的样子,记叙文就是记叙文的样子,不要弄成四不像,导致问题不明。
考生一定要记住,记叙文主“情”,要注重细节的构建;议论文主“理”,要注重逻辑推理。
结构明晰,要求注意四点:
(1)运用对立比照结构,体现思维的辩证性,论证力度的深刻性。
(2)运用并列铺排的结构,体现思维的发散性,显示取材的丰富性。
(3)结构逻辑要合理,逻辑关系顺畅,思路流向通达。古今中外,由中而外;由物而人,由人而己;由表及里,由实而虚。不能语无伦次,不能颠倒错乱。
(4)段落构建要灵活。就是段落要短,层次要多;善用独立段抒情,善用排比段论理;反对长段落,反对三段论;反对“松鼠式”结构,反对“蝌蚪式”篇章。
第四,“明丽”意识
就是卷面漂亮,材料鲜活,语言亮丽。卷面书写工整,字体运城,整洁美观。卷面字体一致,字迹清楚,大小适中,墨迹统一。
2.五“点”训练
第一,道理说得辩证一点。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相当重视思辨色彩,注重反思意识,注重哲学思考。因此在平时的备考训练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训练比较思维,二是训练哲学思维。
比较思维就是运用集合思考法,对多种信息或材料加以比较,进而进行筛选,以求得一个比较准确的方案的思维方法。它的本质就是通过聚合思考而求真。
哲学思维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些基本原理来分析生活现象或寓言故事,以求得事物内部规律的一种思维方式。考生可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分三步走:
一是回忆和记住以下哲学原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评论人、事、物,要全面地看问题,切忌片面;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应有发展的观点;质变需要量变的积累;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把握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理论源于实践,但反过来指导实践等等。
二是经常分析一些成语、警句中包含的哲学道理。譬如:居安思危——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事物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按图索骥——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纲举目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矛盾的特殊性。
三是多写一些具有哲学思考的高考作文题。
第二,材料运用新颖一些。
首先,围绕题目的旨意来概括材料,就能出新。例如,刘邦说过这么一句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子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研究这则材料的角度至少有四方面:一是从人尽其才的角度;二是自知之明的角度;三是从了解下属的角度;四是从知人善任的角度等。研究透了,就能左右逢源。
其次,运用材料能张扬自己的阅读个性,能出新意。2011年各省市优秀作文为例:
无独有偶,著名的印象派大师雷阿诺以“美会留下”为立志名言,决心通过自己的一切努力去创造奇迹。他坚守自己的诺言,致力于自己的信念,甚至在疾病产生之际,仍百折不挠地在画架前作画,最终倒在画架旁。因为有梦想的牵引,一切的付出和辛劳都是值得的,一番执著的工作受到世人的肯定。(福建《梦想为帆,工作为浆》)
于是想起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尽管在那个人云亦云的年代,多少学者为苟全学说已放下知识分子的尊严,但马老依然保持着不屈的姿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造反者说他已丢掉立场的原点,我却谓马老回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原点,“绝不向以力服人,不以理服人的人低头”。这个原点如此厚重而神圣,承载了人性的光辉和一个知识分子最倔强的底线。(广东《回到原点》)
第三,语言选择灵动一点。
语言是长期训练甚至是锤炼、铸练的结果。考生备考时对语言的追求和选择时:
(1)流畅美。语言流畅,没有语病,读起来朗朗上口。
(2)形象美。语言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比喻、拟人、拈连、通感等修辞手法,使描摹的事物栩栩如生。例如:
盛夏的夜晚蝉声聒噪,仿佛永无休止地宣泄着对热气的不满。(广东《回到原点》)
“总把自己当珍珠,便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不如安心地做泥土,让众人把你踩成坦途。”诗人鲁藜如是说。(湖南《把自己看淡》)
模糊记忆里存留有那个露水沾湿衣襟的清晨。(湖南《向日葵没有眼泪》)
夜深了,我走在归家的路上,岁月在耳畔静谧地流淌,手上一松,一片落叶无声地回归尘土。(北京《沉默的丰碑》)
(3)意蕴美。引用古典诗文,化用诗词意境,铺排对仗,点石成金,铺衍成章。例如: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弘一法师如是说。若春天只有华枝一脉,那春天岂非荒芜?若天心只有夜月一轮,那日夜岂非孤寂?把自己看淡,把眼界放宽,世界和心,便同时大了。冰心曾说:“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正在此理。(湖南《把自己看淡》)
从先哲们“民贵君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的观点,到唐太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舟之辩,再到孙中山先生“耕者有其田”的三民主义大同思想,以及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无不点明了原点所在、根本所在——以民为本。(广东《回到原点》)
以上两个例子或援引,或化用,或点化诗意,使得文章意蕴丰赡。
第四,表达方式灵活一点。
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是对高中生作文的基本,即便是同一种表达方式,为了行文的灵动,高明的考生也是善于变化的。例如北京卷《谁与争锋》:
试问,如果缺少了这个对手,思想的火花如何碰撞?正是这个对手给了他们彼此无限的发展空间。体育竞技亦是如此。林丹正因为有李宗伟这样强大的对手的紧逼才不断磨练,取得苏杯胜利;李娜正因为有了红土上那些实力深厚的对手的激励,不断超越自己才在法网一举夺冠。世间人事亦如此,对手的力量能激发出我们无限的潜能。
国家缺少了对手,将使社会发展萎靡不振,自取灭亡也未可知。那一日,大唐盛世犹在眼前,可缺少了竞争的他们开始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结果断送了大好山河。那一月,1927年7月中共领导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就此铺开,星星之火点燃了莽漾之野。若没有国民党的逼迫,这一创举是否存在也未可知。那一年,中国用自己的实力说话是美国孤立政策失败,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那一世,中国在列强的压迫中重生。在对手的冲床之下崛起。若没有这强大对手的威胁,我们怎能复兴的如此之快。
前一段的用例子分析是因果分析法,后一段的用例分析是假设分析法。运用不同的分析使得文章更加活泼灵动了。第五,课文知识致用一点。
阅卷老师特别钟爱能够学以致用的考生,如果考生在高考作文中能将所学的材料和知识运用到作文之中,一定会得到青睐。我们的课文其实是一个材料的大金库,名言如珍珠散落,史实如家珍可数,作者如明星闪耀,形象如画卷长轴,材料俯拾即是,就看平时如何积淀。通过联想,我们可以将一些历史名人放入高贵的品格之中,概括成鲜活的素材:
有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追求理想的执着,文天祥用“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精神,书写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动人篇章。
有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坚韧不拔的精神,谭嗣同用“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无畏,发出了,“但得兆民醒百世,何憾人生三十三”的强国呐喊。
有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责任担当的勇气,韩愈凭着政治家、思想家的胆略,冒死犯谏,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戴罪之身,把先进文化带到岭南,被百姓奉为神明。
有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殉道大义的品格,海瑞忠心耿耿,直言敢谏,自备棺材,冒死上疏。“海刚峰,不怕死,不要钱,不吐刚茹柔”就是百姓对他最大的爱戴。
再入,《滕王阁序》中的典故比比皆是,其实这就是我们作文最好的素材。如果平时注意梳理,都可以用到考场作文中。例如:
酌贪泉而觉爽——清廉正直,品行纯洁。
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立志报国,理想归属。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谦逊为人、学习他人。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孝顺父母,感恩父母。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知遇知己,心心相印。
这些鲜活的素材,用到考场中,必能熠熠生辉。
第三篇:中考作文命题预测与备考方略
中考作文命题预测与备考方略
2010年中考作文的硝烟虽早已散去,但留给人们的却是无尽的思索与回味。笔者品读了2010年全国各地108道中考作文题,发现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命题形式渐趋明朗,偏重全命题作文。2010年中考作文命题虽然仍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四种形式并存,但话题作文再次“降温”,约占14%;半命题作文仍在“升温”,约占26%;全命题作文继续“走俏”,约占59%。可以这样说,全命题作文的考查形式坐稳了“考坛”。二是命题内容关注生活,贴近实际。与往年相比,2010年的作文命题内容出现了从以往的关注人生、自然等大的角度向“生活”、“生命”转向,更切合同学们实际,让同学们有东西可写。具体表现在:一是关注自我发展,审视青春价值。2010年的中考作文命题的设置较多的是以“我”为开头,引出有一个相对完整和形象的故事情境。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命题和半命题文题中出现“我”这个字眼的约占53%。二是关注现实,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主要有三类:一是直接而客观地提供一年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以此为题展开记叙和议论,譬如温州题《做一个“行者”》等。二是借助某一时尚理念或见解引导考生反映现实,譬如盐城题《书香作伴》等。三是通过图片或小故事引导同学们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思考,譬如浙江宁波题,命题者提供了四幅图片,要求考生以《一个 的微笑》为题作文。三是鼓励个性表达,让心灵感悟折射理性光辉。譬如江苏南通题《让我悄悄地告诉你》、安徽芜湖题《心中有话对你说》、山东滨州的话题作文“心声”、山东济南题《几分___ 在心头》等都符合当代初中生展现个性特征、表现自我、追求理想、实现愿望的特点,让心灵感悟折射理性光辉。四是凸显人文关怀,启迪人生哲理。譬如江苏苏州题《总有属于我的季节》、山东淄博题《幸亏有你》、山东日照题《_________的滋味》等,充分体现了“观察、体验、感悟”的新课标精神,或要求同学们写“感悟”、“感想”与“感受”,或要求同学们谈“看法”与“认识”,人情味浓郁了,文化味加重了,凸显了人文关怀。
反思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不仅能看出2010年作文教学的导向与追求,而且能找出作文命题的规律与特点,预测2011年中考作文的命题趋势与走向。
其二,命题内容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根据对近三年特别是2010年中考作文命题内容的综合分析,2011年中考作文在内容上会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体现以下四个方向:
一是关注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近几年中考作文题更加关注人生体验,更加突出对学生自身成长思考的引领:或关注学生的真情实感,或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或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或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或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或关注学生的价值取向,或关注学生的人文思想,或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特别是2010年部分中考作文命题思路呈现出一种“换位”思考的趋势,从强调关注自我这一角度,转向于要学会关注他人,譬如山东烟台题《总想对你唱支歌》、江苏泰州题《他(她,它)也很重要》等。当然这并不是说只关注他人而已不注重自我了,也没有绝对化,而是一种思维的转变,但这种转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希望同学们重点强化这方面训练。
二是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场地,大自然对人类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大自然给了人类生存的物质能源,带给人类心灵上真正的舒坦,带给人类视觉上的和谐,无论今天和未来,人类需要清澈的江河湖海,需要茂密的森林、草原,需要头顶上挂着朵朵白云的蓝天。不仅如此,人类最初接受的启蒙教育也是来自于大自然。对于人类而言,大自然的赐予太多太多,惟有时时感恩,不断反思,才会有更加美好的生活。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就是中考命题的方向,2010年不少省市的作文题目都很明显地打上“自然”的烙印。二者强调的是,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而不是一味地向自然索取,掠夺!在自然中保有心灵的清纯和快意。那么,对2011年考生来说,这是应该值得注意的问题。
三是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生活,人是社会中的一份子,人类的活动是离不开社会的。所谓文以载道,文章合为时而作,那么,中考作文命题方向亦如此。关注社会,关注热点时事,必然在作文中体现出来。近年来有关留守儿童、农民工问题、独生子女问题等一直都是热点,一直深受关注。譬如2010年温州题《做一个“行者”》就体现了这一命题意图。平时关注现实、关注生活的考生都知道,温总理2009年考察同济大学时提及“仰望星空”,2010年“五四青年节”到北大考察时提到了“当代大学生应当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理念。如果考生知道这个背景,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如果考生不知道背景,但能了解中国当前唱高调的人有,脚踏实 2 地的“行者”也有的现实状况,也能写出不错的文章。由此可打开思路,写一些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关于“行”的亲身经历或动人的故事,也可写一些关于“行”的社会现象。2011年我国发生的重大事情也很多,譬如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国“入世”十周年、神舟八号飞船升空、京沪高铁建成通车等为世人瞩目。可以大胆地预测,命题者是不会远离现实,出一些比较虚的题目。
四是关注继承与借鉴的关系。中考作文的命题总是相互借鉴的:或借鉴其它省市或地区的命题经验,或借鉴高考作文的命题经验。在继承中借鉴,在借鉴中出新,是2011中考作文命题的一大走向。同时,各地的作文题将更具地方特色:或命题体现了本地的教育教学改革和考生群体的实际水平,或命题内容反映了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所以,借鉴创新,凸现特色将成为2011年作文命题的又一趋势。
其三,命题的考查思路趋于综合。作文是最能体现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试题,这主要是因为在作文过程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到多种语文知识和能力。从这一点看,评卷者对学生作文的评判过程其实也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评判过程,因而一篇作文的得分也就不可能是学生某一个方面语文知识或能力的体现,而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了。但从近几年各地中考作文试题来看,中考作文试题对学生语文综合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的整体思路曾在一些省市出现了不应有的“多元化”表现。如2009年南京市中考作文试题的总分值为50分,其中就有3分的专门考查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分值。又如2008年陕西省(课改区)中考作文试题的总分值为50分,其中就有5分是专为考查学生评价自己的作文能力安排的。而从2010年的中考作文试题中笔者发现,包括南京市和陕西省在内的绝大多数省市已一改中考作文试题考查思路上不应有的“多元化”表现,转而从语文综合素质的整体思路出发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判了,也就是说,作文分值中一般再也没有专门考查学生某一个方面的语文知识或能力的分值了。故笔者大胆预测,在2011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试题中,你肯定很难看到有作文试题附带考查学生某个单项语文知识或能力的表述了。从语文综合素质的整体思路出发,对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评判,符合作文本质的特点,也是中考作文试题在命制上越来越科学和规范的体现。
其四,命题设计的背景理性回归教材。中考作文命题跟初中生的学习尤其是课堂学习过程相关联,这是中学生生活实际的一个必然反映,也是一个必然选择。2010年中考命题者对此进行了有效的尝试。譬如,浙江杭州题由初中教材中宋濂少时苦学、丑小鸭逆境成长、海伦·凯勒“再塑生命”三个故事引出文题《成长路上无捷径》;浙江温州题《做一个“行者”》,文题前的一段提示材料来自鲁迅《朝花夕拾》;浙江义乌题《我不只是一个角色》,导语选用了已学课文《散步》中的“我”既是“妈妈的儿子”,也是“儿子的爸爸”的材料,等等。返璞归真,走向并彻底地融入生活,强化社会生活实践,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可以预测,2011年中考命题者在关注生活之外,将题目设计的背景对着“课文”,进一步理性回归教材,这是对事实的尊重,也是现实的作文命题的必由之路。
近3年特别是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当前作文中考命题的趋势和特点,自然对2011年中考作文复习备考具有一定的启示。
首先,要吃透课标,明确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作文复习效率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文课程标准》就是中考作文的“器”。“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吃透课标精神,复习便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其次,要关注自我,思考生活,提高审美素养。根据中考作文发展趋势,侧重“自我”和对生活独特的发现、独特的感悟的命题会成为2011年中考主流。平时要注意积累成长中经历的点滴,抒写心灵,做到“我手写我心”。只有叙写出自己的生活,展示生活细节,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才能写出感动自己、打动他人的文章。关注社会,对社会问题能有自己的判断与评析。关注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审美素养。初中阶段正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通过创作表现思想变化的轨迹有很重要的意义。再次,要加大阅读量,积累丰富素材。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缺少丰厚的积累,我们是无法写出文质兼美、大气磅礴的考场佳作的。积累素材训练应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之中。笔者建议大家应重点积累如下八个方面的素材:一是关注现实生活的热点的;二是热爱有品位的文化艺术的;三是历练人生观念、思想方法的;四是省察价值取向、4 道德情操的;五是铺叙美好的亲情和友情的;六是描摹美丽的景物和感人的场面的;七是展望、预测美好的未来的;八是了解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同时还要明确素材积累的多种途径。如对“借”这一素材就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积累:一是从名人名言角度:譬如牛顿说:“我之所以比笛卡儿看得远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二是从生活角度:船要远航,离不开帆和桨,帆使船借助风力,桨使船产生动力。三是从自然角度:譬如紫藤萝和牵牛花,虽然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丽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又如月亮本来是不发光的,它借助太阳光才有了自己的阴晴圆缺。四是从历史角度:譬如诸葛亮巧借东风,萧规曹随等等。希望同学们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坚持不懈地强化素材积累之训练,为写好考场作文提供真实而典型、新颖而生动的“源头活水”。
最后,要扎实进行作文规范训练。笔者认为,没有充分的入“格”训练,是很难实现作文的出“格”,更难做到升“格”,写出有鲜活独特的内容、有独特新巧的构思、有新颖绝妙的切入视角和与众不同的语言的考场佳作。建议同学们首先注重题型之训练,就是要根据本地考区的常用题型(至少两种),研究它们的应对方法,认真训练。譬如,应对全命题作文,一定要对题目(包括导语部分)进行仔细分析,对组成题目的各个语素和词语,都要明确其意思,从而准确把握题目规定的写作范围和内容。应对半命题作文,要认真研究文题中的引言和要求,吃透已经给出的题目词语的含义,补出合乎语法规范的短语作为题目。补题时,要根据自己的人生体验和生活积累,打破思维定势,补出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把握的、感悟最深的、最容易写出新意的题目。只有这样,才能扬己所长,掌握主动。应对选题作文,要在较短的时间里确定写作试题,为自己的考试赢得主动。挑选的原则应该是选熟不选生、选易不选难。如果选择的是材料作文,要读懂材料的内涵(涉及的主题和相关内容),找准材料的关键点写感想;发挥联想,结合现实生活谈感悟;挖掘材料深意,提出深刻观点。其次注重方法之训练。一是强化全程训练。可以按照老师的复习计划,从作文评分的若干方面(如审题、构思、立意、选材、表达、修改等),逐一进行训练,每一项都要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二是强化局部训练。主要是列提纲、开头、结尾等影响中考作文评分的关键部 5 位和个人劣势方面,不妨重点训练几次。三是强化创新训练。平时要加强对 “精”“深”“活”“新”等方面的训练,以闪亮的标题“煽起”阅卷老师的情,以靓丽的“凤头”激起阅卷老师的趣,以精彩的“豹尾”勾住阅卷老师的魂,以优美的文笔打动阅卷老师的心,以漂亮的卷面“迷住”阅卷老师的眼,以便收到平中见奇、同中见异之效。四是强化速度训练。这是为了避免在考场上因时间不够而导致无法完卷的遗憾。平时应训练自己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快速行文、快速修改的能力,养成“快”的习惯。
第四篇:2011国家公务员《申论》命题趋势解读备考重点
2011国家公务员《申论》命题趋势解读备考重点-国家公务员网各地网址 北京 | 天津 | 河北 | 山西 | 内蒙古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上海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四川 | 重庆 | 贵州 | 云南 | 黑龙江 | 辽宁 | 吉林 | 广东 | 广西 | 海南 | 陕西 | 甘肃 | 新疆 | 青海 | 宁夏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网站首页 新闻时政 考试政策 招考公告 申论资料 行测资料 常识资料 面试相关 试题中心 考试咨询 报名查分 教材中心 考试论坛 职位查询
2010职位表 [去年] 学历: 学历 大专 本科 硕士 博士 专业: 部门: 面貌: 政治面貌 不限 共青团员 中共党员 查看所有>> 当前位置:主页 >> 申论资料 >> 申论指导 申论指导2011国家公务员《申论》命题趋势解读备考重点http://www.xiexiebang.com 2010-07-15 来源:国家公务员网 【字体:大 中 小】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备考已开始,如何才能抓住备考方向与重点,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题型特点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实行省部级职位和地市级职位分卷考试,其中省部级职位的题分别是:第一大题两道小题均为语义类分析题,第二大题为启示类分析题,第三大题为公文报告的内容要点,最后一道为大作文。地市级职位的题分别为:第一大题两小题是概括题和语义分析题,第二大题是直接对策题,第三大题是公文宣传纲要,最后一道为大作文。以此,可以分析概括出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题型主要有以下特点:
1、首次采用分卷考试,侧重点和难度略有不同。省级以上职位的更侧重于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体现领导能力和全局管理能力;地市级更侧重于考查考生的贯彻执行能力,体现在具体的题中则表现在省级以上的第一、二大题均为综合分析题,而地市级的第一题有概括题并且第二题体现为传统的对策提,难度系数相比较更低一些。
2、综合分析题占的比重与往年相比直线上升。通过分析题来间接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传统的概括题和直接对策提的考试比重逐年下降,尤其是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部级职位的申论题中已经找不到直接的概括题和对策题了,地市级的题还出现了概括题和对策题,但分值已逐渐减少。由此看出,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难度也在逐年的增大。
3、公文题卷土重来。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省部级职位和地市级职位申论考试均考了一道公务写作,虽然对公文格式没有做严格要求,但由于考生对公文格式和内容都不了解,加大了考试的难度。
公文写作在200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以演讲稿的形式出现过,2004年则是关于交通拥堵的报告,直到2010年又卷土重来,这无疑给广大考生提了个醒,也指明了方向——公文题型必须重视。
二、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趋势
从上述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题型特点可以预测以下几点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命题趋势:
1、直接概括题和对策题作为传统基本题型仍然有其可考性。对广大考生来说,这两类题型的难度较小,比较容易得分。因此需作为基础来复习。从命题上来说,虽然考试的比重下降,但在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出现的可能是还很大的,尤其是对于报考地市级的考生来说,这两类题型考查的可能性更大。
2、综合分析题必然是重点题型。从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命题趋势可以看出,综合分析题已经愈来愈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不管是省级还是地市级申论题中都明显的加大了对于分析题的考查,传统的直接概括题和对策提比率逐年下降,这也就提醒广大考生,复习的重点应该放到综合分析题上。
对考生来说,分析题是得分率最低,难度较大的题型。其主要因为分析的的问题设置比较多变,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要求高。建议考生从现在开始做历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从中把握分析的的方法和套路。
3、公文题依然会受到命题者的青睐。从客观上来说,公文更能考查考生的政策理论水平、综合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和公文式语言的运用能力,考查的更深更有高度,也是作为一名公务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具有考查的必要性,因此,在2011年以及以后的申论考试中,公文题都会成为考查的重点和趋势,值得广大考生的重视。相关链接
2011年国家《行测》备考技巧及模拟试卷2010-03-17 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随时更新]2010-03-15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本通》重点用书简介2010-03-15 2010年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备考重难点2010-09-24 申论热点天天读:环保“黑名单”2010-09-24 2010辽宁公考申论:快速提高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2010-09-24 2011年国考行测资料分析每日一练(15)2010-09-24 国家公务员网定义判断习题精解(18)2010-09-24 国家公务员网言语理解与表达习题精解(68)2010-09-24 2011年公务员考试复习备考指南2010-06-23 2011年公务员考试复习备考指南2010-09-23 2011年公务员考试复习备考指南2010-09-23 2010年9月18日公务员联考数量关系考试趋势2010-09-23 申论热点天天读:灰霾天气2010-09-23 2010辽宁公考申论:三方法应对变化
掌握主动权2010-09-23 典型问题
请问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的分值是如何分布的啊,怎么上面都..2010-09-20 公务员考试总成绩的计算方法?2010-09-16 公务员考试什么教材比较好?应该如何选择教材?2010-09-16 公务员招录体检标准是什么样的?2010-09-16 我想请问一下政法干警总成绩是怎样查询的,电脑上算的跟我自己..2010-09-16 您好,我是2010年苏北计划志愿者,我可以报考2011的苏北计划的..2010-09-16 答题卡为什么要2B铅笔,为什么不能用其他型号的铅笔呢?2010-09-16 基层工作经历如何计算?2010-09-16 2010年以及2011年国家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如何计算最终的分数的..2010-09-16 您好,我是2010届的大学生村官,如果要报考今年的国家公务员,..2010-09-16 友情链接: 国家公务员网 江苏公务员网 山东公务员网 浙江公务员网 国家公考网 网站主办:江苏公务员网 网站承办:江苏公务员网信息服务中心 法律声明:严禁转载本站格式或内容《知识产权法》 苏ICP备08108841号
第五篇:2019年高考语文命题趋势与备考攻略
2019高考语文命题趋势与备考攻略
一、2018 试题 分析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考查内容遵循《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核心素养内容进行命题。在总结以往命题经验的基础上,更加体现时代性、更加重视思想性,更加重视学生素养与能力考查。试题整体呈现出稳中有变的特点。
“稳”,是指高考内容稳定,各题型分值稳定,没有较大变化。考查内容按照考试大纲对高考语文科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一点没有变化。从题型看,包括论述类阅读、文学类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作文五部分组成,各题型和分值除了个别题型有微调外,基本保持稳定。
“变”,是指试题在稳定中又呈现出几个新的变化:
首先,从分值上看,有细微调整。诗歌鉴赏试题有变化,试题从去年的一道五选二的选择题变为四选一的题目,分值从5分降为3分,主观题分值增加了1分,诗歌鉴赏总分变为10分,比去年减少了2分。小说阅读由14分变为15分,增加1分;默写由5分变为6分,增加1分。
其次,从阅读量来看,有所提升。全国卷Ⅰ为8800字,全国卷Ⅱ8250字,全国卷Ⅲ7900字,平均约为8300字,比去年提高了几百字。
再次,从题型上看,部分题型发生较大变化。语言文字应用题一改去年成语、病句和得体分开设题的命题特点,将成语、病句修改和句子衔接试题巧妙设置在一个语段当中,既强调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考查考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一改以往连续几年设置的句子填充题,改为启事、书信等文段的修改,指向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引导考生关注语言的具体应用。同时出现了以前从未出现的流程图,从看图写话转向对语言综合使用能力的考查。文学类文本试题,全国卷三套试题的选文由去年的“二篇散文+一篇小说”形式变为三篇小说。三篇小说新变较为明显,既有现代小说,又有当代小说,既有常规小说,也有回忆性小说、科幻小说等有创新写法的小说。
作文试题的变化也较为明显。其一,新材料作文又重新杀回高考,以“幸存者偏差”为内容的全国Ⅱ卷试题,立意较为宽泛,可写性较强,同时也能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对前几年对审题立意限制较多的材料作文命题的一种改进性尝试。其二,全国卷Ⅰ“给2035年的的18岁的学生写一封信”和卷Ⅲ“三个标语”为内容的试题,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自我、关注自我和社会的关系。这种与时俱进的作文命题方式,也是一个显著变化。
题型和分值的变化属于显性、表象的变化,隐藏在这显性和表象之下的,是2018高考隐性和实质的变化:更加重视考查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能力,思维方法与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它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素养既包括知识,更包括能力,还包括思维。加强对核心素养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联系社会生活,突出实际应用。以往的语言运用题单纯就考点设置题目,试题灵活性与应用性不强,考查的知识性内容过多,对能力考查不够充分。今年语用题的一系列变化加强了对语言实际使用能力和语感的考查。有些平时做题很顺手的同学,遇到今年的试题,感到不适应和措手不及。
二是加大对思维的考查力度。在去年考查逻辑推断的基础上,今年的试题直接在赋分最多的作文题对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进行考查。作文试题虽立意多元,但也有深浅高低之分,能写出有深度的作文必须具备较好的思维品质。诗歌鉴赏探究题设置开放性答案,鼓励考生主动思考,积极思考,多元思考,激发发散思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设置问答题,考查思维的条理性和清晰性。语言运用的框图题通过描述图形,考查思维建模能力,也是对思维的一种考查形式。
三是加强对阅读能力考查。全国卷通过论述类文本的第二题考查对文章整体构思和结构的深入理解。小说阅读通过探究题考查阅读鉴赏评价能力。实用类阅读通过图文方式,考查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重点是信息的提炼、概括、整合、分析能力和跳读、浏览等能力。试题对阅读能力的考查更趋全面。
四是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考查力度。近几年的试题,一直在做这样的探索。今年的力度也很大。一是提高默写分值,考查内容都是课本名篇中的名句,有深广的文化内涵。二是联系课本内容,考查文化常识。如全国卷中的“豪右”“京师”等词语,均来自必修教材。三是重视汉语文化,加强对书面语准确表述、谦词敬辞规范用法、文段语体风格一致的考查,要求考生必须具备基本的理解语言文字文化内涵的能力。
二、2019 备考 策略
(一)命题趋势
1、试卷阅读量会进一步提升,难度稳定中有增加趋势。从2016年到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的阅读量,以全国卷为例,已经从7000多增加到8000以上。预计到2019年,阅读量仍会进一步提升,达到或接近9000字。根据高考对核心素养考查的要求与命题趋势,预计试卷会在以下几个板块增加阅读量:
一是增加论述类阅读的文字量。论述类阅读的文本内容由于以往对字数的限制,常常要压缩删减,不能呈现原貌。随着高考论述类阅读试题的改革,今后的论述类阅读势必要呈现完整的文本,通过加长文本,增加试题难度。这种改革其实已在悄然进行,今年全国卷Ⅰ的论述类文本已经达到934字。预计明年的字数将超过1000字。二是增加文学类阅读的文字量。文学类文本由于字数所限,以小说为例,所选文本要么常常删减很多内容,要么直接选择微型小说。字数增加之后,很有可能会变为长篇的节选内容。
三是增加语言运用试题的文字量。通过呈现更生动鲜活的语言素材,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灵活应用能力。
2、试卷题型的变化会进一步加强,考查能力的力度进一步加大。高考题型一般比较固定,但局部不排除作修改的可能。如今年语言运用题型的变化,默写分值的增加,都是在考纲范围之内的微调。语文高考近几年处在较大的变化之中,预计2019年仍然会有不小的变化与调整。变化的点主要应在:
1、论述类阅读。阅读选材和试题形式很有可能都有大的变化,主观题也有出现的可能。
2、语言运用。语言运用一直以来都是高考语文改革的试验田,新题型也会不断涌现,旧题型改头换面也可能会出现。
3、作文。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式作文、漫画作文都有轮流出现的可能。
4、文言文试题。多年未考的实词意义推断、断句主观题、信息筛选概括有出现可能。
5、实用类阅读。几年未考的人物传记题有出现可能。从能力角度看,对知识性考查的试题会以综合性形式出现,单纯考查死记硬背性的知识性题目会越来越少。考查能力和思维的试题会越来越多。对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进行考查的试题会逐渐增加。对鉴赏、评价、应用能力考查的试题会逐渐增加。
3、对中华文化的考查会进一步加强,与社会现实联系程度会进一步扩大。这里所说的中华文化,既包括古代传统文化,又包括当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考查是近几年的趋势,如文学文化常识、名句默写、文段修改、谦敬词语修改、成语等内容。但诸如对文学文化(如对联)、思想文化(如先秦诸子思想)、制度文化、器物文化的考查都还是空白并有很大空间,题型也会更加多样。除了关注传统文化,还要关注当代社会思想文化。2018年的作文试题,与时俱进,让学生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思考问题,进行写作,考查学生对社会的关注程度、对时代精神和当下理念的认识程度,是对以往高考备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做法的有效纠偏。这也提醒考生,时代精神、社会热点、理论前沿就是高考内容,需要关注,还需要思考,更需要认真准备。
(三)备考策略
1、提升阅读能力,改善阅读品质。试卷阅读量的提升,对考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方法与阅读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说到底,是对考生的阅读品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必须努力改善自身阅读品质。首先是提升阅读速度,提升阅读速度的关键不是单纯提升读速,而是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根据不同文本确定合理的阅读方法。如非连续性文本要跳读、浏览和精读相结合,在阅读时可以先看后面的题目,并且带着题目的要求,在文中圈点勾画关键词和句子,重在筛选信息。文学类文本要精读细读和扫读要结合。小说文本要首先从宏观把握整体结构和写作手法,重在揣摩人物形象,学会分析鉴赏。文言文要学会把握文体特点,筛选有效信息,注意关键词语。
2、扎实复习课本,提升迁移能力。课本的复习一般在第一轮复习时进行。在以往的复习中,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不够重视,认为高考不会直接考查书上的知识,所以复习时也就会草率和应付。这样的观点是完全不对的。高考试题虽然不会对课本知识进行直接原封不动式地考查,但一定会变换考查方式,通过某种合适方式进行考查。近几年语文试题加强了对课本知识的考查力度,我们以今年全国卷Ⅱ的文言文试题举例分析: 【全国卷Ⅱ第11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这道题是文言文阅读中的第二题,主要考查文化常识。由于该文段选自《后汉书》,联系必修四学过的《后汉书》选文《张衡传》,不难发现,其中的A选项和D选项都是课本底下的注释内容。这属于直接对课本知识进行考查的一种题型。再以文言文翻译题为例:
【全国卷Ⅱ第13题】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第一个句子中的关键词是“荐”,根据语境其实不难判断。王涣已经去世,人民吃饭的时候弹弦唱歌的目的应该是为了“祭奠”。如果判断不了的话,再联系必修四《窦娥冤》一课中窦娥行刑前的唱词“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这个“荐”的意思就是“祭奠”和“超度亡灵”之意。
第二个句子的关键词是“狱”,联系课文《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句,即可迅速获得“案件”之意。
由此可见,高考非常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只不过方式不是那么直接,而是较为隐晦。在复习时,一定要高度重视课本知识,尤其是文言文中的重要实词、文学文化常识、重要句式、思维经典结构等内容,要烂熟于心,随时取用。二是努力做到在微观复习的同时,积极从宏观上建构知识体系,把细小的知识点放在大的知识网络里去建构坐标,进一步培养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能力。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预测与备考要点
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预测与备考要点 一、侧重人文性、思想性,突出理性思辨与文化传承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
高三下学期备考方略
高考是一场拼杀激烈的战斗,要取得胜利,策略是关键。没有科学的备考策略,就不可能取得备考实战的胜利。如何与时俱进,根据不同的高考背景,从宏观层面上和微观层面上制定具有战略意......
2013高考作文命题趋势解析
2013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显著特色:时事素材不直接诉诸材料,而是从各个侧面或者点到即止。例如莫言获奖,并未就此出题,但是关于莫言的时事在2013北京卷、山东卷中都有体现;雅安地震虽......
话题作文命题趋势
完全式话题 作文题目的结构与作用 四川省资阳中学李政邮编 641300 从2000年以来全国高考已连续四年出现话题作文,这种“三自式” (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作文命题自诞生起......
2014年中高考命题趋势
2014年中高考命题趋势 全方面解读中、高考教育改革风向标,不难看出中高考命题大趋势--- 难度降低,卷面上80%分数为“核心考点”。150分的试题中,有110分是考查基础知识、基本原......
2013中考作文命题趋势
2013年陕西中考作文的命题趋势是什么?作文命题形式主要有四种:命题、半命题、材料、话题。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早已经淡出人们视野,这几年中考命题主要是半命题形式,直接给出作文......
2013中考英语命题趋势
文件简介:: 2007年5月27日,我参加了由市教科院牵头组织的中考命题小组进行了为期23天的命题工 作。 在整个命题过程中,我看到了教育局、教科院领导、教研员以及各位老师对命题......
2011年安徽省中考语文备考策略与命题趋势
2011年安徽省中考语文备考策略与命题趋势 (讲座提纲) 一、课标引路 吃透考纲 关注变化 各学科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规定了该学科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