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提高党校教学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几点认识
对提高党校教学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几点认识
农四师党校 谢伊苹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指出:党校教育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要求,尊重和研究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针对干部成长的特点和需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培养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党校工作是党的建设中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因此,党校不仅要深入研究和积极传授党的建设科学化问题,而且也应该认真研究党校自身建设的科学化问题。特别是围绕教学中心工作,认真研究、准确把握自觉运用党校教育规律,真正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提高党校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提高党校教学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提出:“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党校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教学工作进行,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党校教学布局要坚持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中心,着眼于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领导素质和执政能力,以掌握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为重点夯实学员的理论基础,以把握时代特征和国际经济政治形势为重点拓展学员的世界眼光,以强化大局意识和应对复杂局面为重点培养学员的战略思维,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和改进作风为重点加强学员的党性修养。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不断充实和创新教学内容,优化党校教学布局。”,“党校要切实加强教学的组织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教学实施和运行机制”,“党校要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教员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这些要求的提出,即反映了党校在教学改革中总结出的新经验,也反映出提高党校教学管理水平,发挥党校在党员领导干部培训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意义重大。
二、镇江市委党校教学管理之成功经验
1、各级部门高度重视
李源潮部长指出,要让我们的干部成为“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领导干部”。眼界宽,才能看得远、想得深,才能懂大局、顾大局,才能宽思路,宽胸襟。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让党校教学更加有开放度,讲台不仅需要有高端的专家来传道,更需要有高层次领导来解惑。
“十二五”期间,镇江市委提出了“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镇江市“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强市富民”的目标。要完成这些目标和规划,急需各类优秀的人才。在这种大背景下,镇江市委市政府对市委党校主体班培训给予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市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等,围绕镇江发展要求准备不同的课题,到党校授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走进党校课堂,反映的是市委对干部培训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党校教学思路的新拓展,更易于实现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使学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高度,理解镇江市委提出的发展目标,凝聚人心,形成动力。在培训过程中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全程跟班,多次听取有关情况汇报,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参与到教学中。
2、培训目标十分明确
镇江市委党校培训目标很明确,即不仅要授学员以鱼,在有限的时间内丰富学员的知识,开拓学员的视野。同时,也要授学员以渔,传授学习的方法,增强学员转型发展的能力,助推学员在推进镇江跨越发展上有新作为。为了达到培训目标,学校在总结“十一五”培训经验的基础上,重新优化设置课程,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强市富民”主题,在理论教育、主题教育、党性教育、能力培养四大板块中紧密结合镇江发展实际组织教学,改善学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学员转型发展的能力,更加符合推进镇江发展新跨越的需要。
3、精心组织教学环节
培训班在开班前,镇江市委党校会同组织部干部教育处、青干处多次就办班进行协商,在广泛征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新的教学计划。在专题设置上,围绕镇江经济转型升级、园区建设与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镇江文化产业的发展等,制定出紧贴镇江发展实际,有很强针对性的专题。同时,联合市委研究室,精心设计调研课题,将镇江跨越发展的热点、难点梳理出来,为学员调研提供方向。在教学模式上,采用“1+1”的教学模式,在市委党校完成理论教育和主题教育,在异地(清华、天津海滨新区)培训完成党性教育和能力培养。在师资上,邀请上级党校、各大院校知名教授和各领域的专家,省政协、省发改委、市政协等众多单位的领导干部来校授课。在班级管理上,配备优秀的组织管理人员采用双辅导员、双联络员制度。班主任和辅导员以及联络员,共同协作,为学员圆满完成学习任务提供保障。党校的各个部门密切配合,图书电子信息中心、后勤管理处、行政处安排专人负责,全程提供优质服务。
4、营造良好的培训环境
镇江市委党校通过强化学员管理、创新党性教育方式、建立良性互动机制、突出服务理念、优化教学硬件等一系列举措,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培训工作质量。一是强调学风建设,使学员尽快完成“三个转变”(即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学员、从工作到学习、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转变),做到“五个自觉”(即自觉参加学员党支部的活动;自觉参加学员研讨、论坛;自觉参加小组讨论和发言;自觉完成小组布置的调研考察论文;自觉完成规定的读书任务和读书笔记);二是创新党性教育方式,通过现场教学,促进领导干部不断提高党性修养、道德品行和精神境界;三是教管结合,形成良性互动机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贯穿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综合运用研究式、案例式、情景模拟和现场教学等方法,加强与学员课堂互动。四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强化班主任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使班主任成为教学计划的执行者、教学秩序的维护者和党校办学宗旨的体现者。五是加强沟通,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注重加强与上级各部门的联系,及时通报学员入学报到和在党校学习的情况。注重与本校相关部门的联系,各司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启示
1、构筑“内联外援”的教学管理架构
开放合作是最鲜明的当今时代特征,也是提升党校教学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必由之路。这种“借船出海、借梯登高、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办学方式,对于四师党校拓宽视野、提升层次、培养人才、锻炼队伍、扩大影响等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镇江市委党校的实践启示我们,提高党校教学工作科学化水平,一定要勇于打破“就党校抓党校工作”的局限,树立开放包容的理念,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开拓的思路、更务实的措施,推动系统外的开放联合、系统内的有机联动,构筑“内联外援”的教学管理架构,在扩大开放中赢得更多的机遇,在加强合作中获得更广的空间。形成一批品学兼优的名师、受学员欢迎的精品课、具有发展潜力的教研新秀、具有典型意义的现场教学基地,来调动学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加强与上级党政机关、大院名校和知名培训机构、基层实战经验丰富领导和专家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健全有效激励机制,积极推动和鼓励上派下挂、项目合作、学科联手,整合各级党校的教学、师资、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党校系统的整体优势,力求合作多赢、共同发展。
2、强化服务意识,提升管理水平
服务意识是企业全体员工在与一切企业利益相关的人或企业的交往中所体现的为其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的欲望和意识。即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它发自服务人员的内心。今天的社会,已经进入一个服务的大网络中。管理的过程就是服务的过程,管理与服务相辅相成。管理要有权威,服务要放下架子;管理要求协调资源,服务重在理解沟通;管理要求整齐划一,服务要求尊重个性;管理要的是命令,服务要的是倾听;管理是整体,服务是细节。管理要求提供高水平的服务,高水平的服务能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党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同样强调管理中的服务理念。首先,党校的教学管理,就是教学服务,各部门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员,教师服务于学员。党校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管理人员是否具有为学员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的欲望和意识。其次,细节决定成败,服务的细节体现在课程设计、班级管理,课堂理论讲授和现场教学活动等一系列活动中。第三,教辅人员的服务意识和部门之间的协调意识,细致入微,环环紧扣,是保证每一次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基本要求。
3、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强培训吸引力
党校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效性,体现在教学内容的设置和体现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上。在教学内容上,要在理论教育、主题教育、党性教育、能力培养中应突出上级党委做出的本地区发展规划主题,具体体现在马列经典理论、党史、社会主义运动、民生、政府公共服务、公共礼仪、社会建设、应对突发事件、文化、创新思维、心理等内容上。在教学方式上,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选择和采取能最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和最有利于表现教学内容的方法,才是我们要去探索、创新和总结的。丰富教学内容,设置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内容,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展示内容,是增强党校培训吸引力的有效选择。党校只有从培训理念、内容、方法、手段和管理等方面革故鼎新,才能应对面临的各种挑战,真正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培养和造就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第二篇:提高学员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党校学员
提高学员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
新形势下,怎样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校主体班学员管理工作,提高学员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主体班学员管理工作怎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实效,是许多省级党校都在思考探索的一个新课题。宁夏自治区党校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出台实施了《关于创新发展主体班次学员管理工作的意见》,自觉坚持党校姓党、以学员为本和从严治校、从严管理的基本原则,努力实现学员管理、教育、服务的相统一、相融合,积极探索创新学员管理工作的新路子,从创新制度、搭建载体、强化实践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以强化制度建设为抓手,推动学员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积极构建“十制四化”学员管理运行模式,注重提高学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十制”是指入学教育三级联动制、签到制、请假制、座签制、全程跟班制、文艺汇演制、公示制、安全责任制、外出活动审批制、重要事项报告制等十项制度。“四化”就是四项规范。一是教育基地化。截止目前,我们已建立了两个学员警示教育基地、四个党性教育基地,为学员党性锻炼提供了方便。二是管理制度化。要求各个主体班次严格落实《主体班次学员管理工作暂行条例》,不断完善、健全和创新制度;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统一按制度管理班级。三是服务标准化。要求班主任在入学报到、教材发放、作业收缴、表格填写等为学员提供服务时,要认真仔细,统一格式;言谈举止要文明礼貌。四是方法科学化。学员管理是一门科学。坚持将党性教育、学习管理、组织管理、生活管理统筹安排,管理、教育、服务有机统一,严之有度、严之有据、严之有情,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要以人为本,讲求工作方式方法,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爱护学员,多鼓励,少指责;班级工作既要创新,又要追求实效。
建立廉洁自律制度,不断优化学员良好校风。在校委的支持下,培训部创建了《学员廉洁自律“五不”规定》,并要求学员在入学时签订《廉洁自律“五项承诺”书》。规定学员在参加党校培训进修期间,不带公车参训;不用公款相互宴请;不用公款公物相互送礼;不向工作人员馈赠贵重礼品;不参加用公款支付的高消费娱乐活动。通过制度的落实,效果十分明显,近两年来,学员认真听课、自觉学习、积极研讨的风气十分浓厚。
创建班主任廉洁自律“四不准、四公开”制度,规范班主任工作行为。班主任“四不准、四公开”规定要求,在带班期间,不准参加学员用公款支付的宴请;不准参加学员用公款支付的高消费娱乐活动;不准接受学员馈赠的礼品;不准参与赌博活动。对学员的党性锻炼量化考核结果要公开;对班级考察费的收缴和使用情况要公开;对学员的考勤情况要公开;对班级评选“优秀学员”和“优秀学员班干部”要公开。“四不准四公开”制度实施后,班主任首先带头执行规章制度,没有出现违规违纪现象;同时,学员也能自觉遵守规定,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和党性锻炼上。
适时推出“五不一提前”制度,着力加强课堂纪律。“五不一提前”制度规定:不迟到早退;不在教室开打手机;不在听课期间打开水;不在课堂喧哗;不在室内吸烟;上课提前15分钟签到、入座。通过制度严格管理,课堂纪律明显好转、教学秩序井然。
创建学员跟踪回访制,建立训、管、用的长效机制。“十制四化”是学员在校期间的一套管理模式,那么学员结业后回到单位,培训的效果如何,学员管理工作怎样能延伸到校外?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组织班主任去石嘴山市,对其所辖单位的11名已结业学员进行了跟踪回访。当地组织部门十分重视,学员反映也十分强烈,一致认为,通过党校的培训学习,理论基础得到了提升,开拓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尤其是在党性修养方面,党校的教学及管理,校风和学风使他们深受感染,潜移默化中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一些学员回到单位后,还经常用党校精神教育激励职工、破解难题。同时,学员们还纷纷诚恳地为党校事业发展建言献策。通过跟踪回访,也密切了党校同学员、调训单位的关系,对当地组织人事部门使用干部和学员成长进步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同时也看到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今后不断改进和创新管理工作找到了着力点。初步探索到了一条主体班学员学风建设和党性锻炼、建立训、管、用长效机制的新途径。
以强化载体建设为抓手,不断实现学员党性教育水平的提升
广泛深入地开展学员党课大讲堂活动,着力提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党校学工委出台了《关于广泛深入地开展学员党课大讲堂活动的意见》,在2009年春季学期部分主体班次率先开展了“学员党性教育大讲堂”试讲活动,并在2010年正式将试讲活动纳入了秋季主体班次的教学计划中。大讲堂活动采取自我教育、互相教育、讲评结合的方式方法进行。意见要求“学员党性教育大讲堂”活动分为“组级、班级、校级”三个阶段,贯穿于主体班学员学习培训管理的全过程。在组级“大讲堂”中,人人都是主讲者,人人都是点评者,这是基础;在班级“大讲堂”中,由组级“大讲堂”推荐出若干名优秀学员参加班级的主讲和点评,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各班次再选拔优秀主讲和优秀点评学员,参加校级“大讲堂”演讲和交叉点评,这是最终成果展示。通过这种活动形式,使人人主讲,人人点评,人人受锻炼,人人受教育,最终达到了学员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鞭策、自我提高的目的。“学员党性教育大讲堂”为学员的党性锻炼搭建了一个平台。活动开展以来,受到了各方广泛关注。《人民日报》、《学习时报》、《宁夏日报》、宁夏电视台、《宁夏党校报》和宁夏党校网站进行了报道宣传。
围绕研读《共产党宣言》,广泛开展主体班学员集体读书活动。为了引导学员自觉强化党性观念和理想信念,从去年秋季学期开始,我们在主体班开展了集体读书活动。为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指示精神,2011年秋季学期,学工委下发了《关于广泛开展集体读书活动的通知》文件,明确了开展集体读书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共产党宣言》,主要对象是两个月以上的主体班。文件还规定了开展活动的形式是以班为单位,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集体研读。各班利用自学时间组织学员到图书馆集体阅读。第二阶段:分组讨论交流。在集体阅读基础上,学员撰写心得体会,分组交流。要求每位学员把学习《共产党宣言》作为自己的必修课。把阅读宣言与学习《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一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贯通起来,提高理论素养。二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同对当代世界的深刻观察贯通起来,树立世界眼光。三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同对我国改革和发展大局的深刻分析贯通起来,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四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同党的建设的全面推进贯通起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性修养。
以强化社会实践为抓手,不断增强学员党性锻炼的实效性
深化中青班学员“三同”社会实践活动。在第33期和第34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三同”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结合班次特点,发挥学员特长,创新活动方式,丰富活动内容。一是开展了送法律、送科技、送文化下乡的“三送活动”,免费向群众发放科技、卫生、法律等宣传资料,免费为群众进行政策讲解和咨询,邀请区内文艺团体送戏下乡,向当地小学捐赠书包、文具、作业本等学习用品和图书,帮助学校拉水80多吨,解决师生吃水问题。二是开展农技下乡活动,邀请农技专家为农民现场讲解病虫害防治、农作物栽培知识,传授科学种田技术,同时,学员们还向村里捐赠了青储饲料、地膜、铡草机、冰柜等,为农民科学种田提供物资援助。三是开展便民义诊活动,组织医务人员进村免费为群众体检、进行健康咨询服务。四是开展扶贫助困活动,学员们为当地贫困家庭送去大米、牛羊肉、食用油、蔬菜等生活物品,还为其子女购置了大量的学习用品;一些学员还与贫困户建立了长期联系,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五是开展政策宣传活动。学员们利用劳动间隙和休息时间,深入农户,与农民兄弟促膝谈心,宣传党和国家的民生政策,讲解西部大开发的意义,鼓励群众树立信心,勤劳致富,尽快摆脱贫困。“三同”期间,学员们喝窖水,吃萝卜土豆菜,住土炕,体验到了群众的疾苦,学到了山区干部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密切了与群众的联系,加深了同人民的感情。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社会实践活动,坚定学员理想信念。一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学员参观同心县和固原市的红军西征纪念馆、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任山河烈士陵园、“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旧址,徒步登攀六盘山,重走红军长征路。通过了解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体验红军长征精神,使学员直观地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二是开展区情教育。组织学员参观考察彭阳县阳洼流域综合治理成就、固原市原州区生态移民工程、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马园村农业设施建设以及彭阳县陡坡村和固原市原州区杨郎村的党建工作。进一步深化学员对宁夏区情的了解,激发学员开拓创新、抢抓机遇、真抓实干的热情。
创建学员党性教育考察基地,拓宽学员党性锻炼渠道。为了给学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党性锻炼平台,除了开展“学员党性教育大讲堂”外,我们经过实地了解考察,在石嘴山市廉政教育基地、盐池县烈士陵园、西夏葡萄酒基地等单位挂牌,建立了学员党性教育考察基地,每期的主体班次学员都要组织到这些基地考察,接受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锤炼党性,净化心灵。
第三篇:提高科协工作科学化水平
提高科协工作科学化水平
提高科协工作科学化水平
2016年10月13日 16:41:12
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期召开,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发出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召,把科技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把科协工作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科协组织要“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就必须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使科协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
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科协工作
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必须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政治性是灵魂,先进性是关键,群众性是基础,根本在于有科学的指导思想作引领。科协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确保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牢牢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总书记指出:“要按照已经认识到的规律办,在实践中再加深对规律的认识,而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要深入学习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科协工作的基本理论,把探索科协工作规律与总结科协工作经验结合起来,增强掌握规律、运用规律的本领,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创新道路,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发挥好科协组织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坚持以科学定位布局科协工作
科学和鲜明的职责定位,具有定向导航的作用。总书记指出:“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这是党中央和总书记交付给科协的光荣任务,是对科协组织新时期功能职责的丰富拓展。提高科协工作科学化水平,要求科协所有组织和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个职责定位来布局展开。因此,首要的是把承载和履行这个职责定位的主体,真正建成“科技工作者之家”。按照总书记提出的“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的要求,着力变封闭型科协组织为开放型科协组织,加快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统筹网上和网下科协组织建设,增强科协组织的覆盖面、代表性和开放度,促进各类科协组织、科技工作者之间的创新协同;着力变单一型科协组织为枢纽型科协组织,加快建立各类创新要素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集散机制,把各类科协组织和科技工作者纵横交织集合起来,把产学研等创新主体连接起来,聚焦主攻方向精准发力;着力变活动型科协组织为平台型科协组织,加快建好学术交流、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科学普及、决策服务的平台,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主战场,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
坚持以科学精神支撑科协工作
现在科协工作环境、服务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科协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形成有利于科协事业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积极倡导良好的科研伦理和学术道德,努力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必须大力弘扬“想事干、创新招、强协调、重实效”的进取精神。在新形势下,要在科技工作者中组织开展以“凝心聚魂争创一流、前沿探索争相领跑、短板攻坚争先突破、转化创业争当先锋、普及服务争做贡献”为主要内容的创新争先行动,在科协机关干部中组织开展以“苦练内功增长本领、优质服务增进感情、真抓实干增强效能、革故鼎新增强动力、和谐共进增大影响”为主要内容的提质增效行动。以此精神动力支撑和创新环境滋养,科协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就会更加突出,科协工作就会永葆生机与活力。
坚持以科学方法推进科协工作
“处心有道,行己有方”,“奉上以诚,率下有方”。科协组织的职能职责和服务对象,决定着推进科协工作必须讲究方式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科协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总书记倡导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战略定力,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能力,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发扬钉钉子精神,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等等。这些科学思想和工作方法,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钥匙”。要善于把这些方法“钥匙”运用到科协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坚持从实际出发,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丰富内容形式,拓展渠道载体,使科协工作真正符合基层实际、符合科技工作者愿望、符合党和人民期盼。特别是,要积极适应现代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学习其他领域其他部门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的有益做法,善用政治引导的方法、多用精准服务的方法、会用民主沟通的方法、重用制度管理的方法,不断增强科协组织对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
坚持以科学制度保障科协工作
法规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特点。科协组织要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团结服务科技工作者、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完善推进科协工作的法规制度体系。具体讲,要建立党委领导和政府支持科协工作的制度,完善科协章程体系和工作条例,健全科协代表、委员、常委和兼职副主席履职机制,形成法定的科协机关机构编制方案,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科技工作者培养举荐、选拔任用、激励保障机制,健全科协系统党建工作机制等。科协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法规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从法规制度上保障科协组织更有效地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不移跟党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勇挑重担、奋发有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重庆市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第四篇: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科学论断和重大命题,这是我们党对党的建设和理论体系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科学内涵,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对全面加强和推进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科学内涵
什么是党的建设科学化?或者说怎样才能称得上是党的建设科学化?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建立健全并不断完善一个科学的制度体系、通过一定的程序、规范,使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的过程。要衡量党的建设是否科学化,应当把握以下五条。第一,是否坚持并做到了如下六条原则,即:
1、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
2、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
3、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
4、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5、改革创新;
6、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六条原则既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又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第二,是否坚持并做到了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紧密结合起来,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改革、发展、和谐、稳定紧密结合起来。第三,是否坚持并做到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实现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三者之间的紧密结合。第四,是否坚持并正确处理领导和执政的关系以及党和国家、政府、人大、政协(也包括群团组织、民间组织、行业协会等)之间的关系。第五,是否坚持并做到了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执政党和建设马克思主义创新型执政党紧密结合起来。上述五条就是衡量党的建设是否科学化的标准。坚持并做到了这五条,就说明党的建设实现了科学化。
二、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大意义
1、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由之路。
党的建设是一项宏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怎样建设党,怎样加强党的建设,这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始终高度重视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加强党的建设,可以说是千头万绪,有大量工作要做。我们是两点论者,因此我们只能统筹兼顾,抓住要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只有努力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才能全面加强和推进党的建设。
2、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推进党的各项建设的客观需要。
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党内民主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就必须做到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并且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核心,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为原则,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根本目的。只有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才能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把党的各项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3、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全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实现科学发展,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而绝不能不分轻重缓急、顾此失彼。做到党的建设科学化,就能确保科学发展,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基本路径
1、推进党的建设民主化。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他把民主看作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些论述充分说明了民主对于社会主义制度和我们党的重要性。要推进党的建设,就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推进党的建设,还要求我们做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这也是党的建设民主化的基本要求。党的建设民主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
2、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
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是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新观点、新要求、新任务。正因为党的建设是一项宏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制度建设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所以党的建设必须做到制度化,必须用一整套系统、具体、合理、完备的规章制度,例如党内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决策失误纠错改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以及其它方方面面的制度,来加强党的建设,保证党的建设顺利地进行。党的建设制度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基础和制度保障。
3、推进党的建设程序化和规范化。
党的建设的内容十分丰富广泛,形式多种多样,牵涉方方面面及其各个环节。推进党的建设,必须分清轻重缓急,而不能齐头并进;要抓住要害,突出重点,破解难点。不同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任务和重点以及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是不同的,因此一定要根据不同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任务和重点去开展工作,解决突出问题,从而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推进党的建设,还必须根据一定的程序,而不能随心所欲,想当然。党内选举、决策、监督、管理以及干部教育培训、选拔任用等,都必须符合一定的程序。党的建设程序化也是党的建设具有可操作性的要求和体现。假如没有一定的程序,开展党的建设就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推进党的建设规范化也是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新观点、新要求、新任务。党的建设规范化,就是指党的建设要系统化,要有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规律,要有条不紊地开展和推进,而不能具有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党的建设程序化和规范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要求。
4、推进党的建设法制化和法治化。
党的建设法制化是指党的建设必须遵守党内的根本大法即《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党内的其它一系列办法、规定、法规、条例,例如《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纪律处分条例》等。这一系列办法、规定、法规、条例的制定和不断完善,为党的建设法制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党的建设法治化是指党的建设要实行法治,要依法管党治党,而不能实行人治。要始终如
一、坚持不懈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决不能因领导人的变更或注意力的改变而忽视或放松党的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党的建设法制化和法治化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根本保证。
总之,只有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建设科学化的科学内涵,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大意义,并且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才能全面加强和推进党的建设,把党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五篇: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创新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办学治校能力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马维敏
(2015年11月)
当前,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正迅速展开,这一轮改革更加注重由单项改革转向综合配套改革,既有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治理改革、更有高校内部的改革问题。这一轮改革是高等教育扩大规模后一次深刻的变革,高校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增强改革意识,主动融入改革大局,不断的提升办学治校能力。
当前,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在办学治校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干部和教职工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不强,学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效果还不明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联系不密切,不能满足产业发展、企业用工的需求。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是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能力上的不适应,机制上的不完善。我认为,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治校能力主要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切实转变发展理念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既是职业院校学院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今后,职业院校要按照“市场所需,学生所盼,学院所能”的原则,不断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方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与市场对接,做到学校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目标相适应。要紧紧跟上产业振兴、1
调整、升级、发展的步伐,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术技能人才需要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主动对接产业和行业需求,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加强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实现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体现终身教育理念。
2014年,我院经过广泛的调研,确定了学院发展的基本思路:坚持“两心”地位(以党建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保证学院正确办学方向,切实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加强“两级”管理(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院系两级工作新机制,提升办学水平),强化“四个转变”(按照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求,进一步转变办学思路,转变专业设置、转变教学模式、转变行政职能,促进内涵建设),实施四大工程(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提升学院内涵品质;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增强学院发展动力;实施项目建设工程,夯实学院发展基础;实施信息化建设工程,促进学院发展现代化),建设“两个基地”(建设“中国(吴忠)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人才高地——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基地”、“中国(吴忠)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人才高地——对阿经贸服务人才培训基地”),实现“三个提升”(实现“学院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有新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有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有新提升”)。到2020年,努力将学院打造成为“机制一流、特色鲜明,在西部地区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现代民族高职院校”。这个思路符合我院今后发展的实际。
二、探索创新发展模式
职业院校创新发展的核心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着力缓解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够高、人才培养质量不够好等问题。综合来讲,要实现以下四个创新
一是推进办学机制创新。深化多元化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完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要积极联合各级有关行政部门、行业企业、各工业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及各中职学校,成立由学院、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共同组建的“职业教育联盟”,进一步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融合,搭建全市中高职衔接的直通车。学院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实验实训平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力争使恒丰纺织、吴忠仪表等大企业都成为学生实训基地。逐步实现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员主体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
要借力办学,学院要紧紧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国家加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善民族地区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的机遇,积极争取各级各项财政支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学过程。今年,我院抢抓机遇,争取到“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民族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项目”,总投资5.24亿元,计划建筑面积9.15万平方米。项目将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进社会资本投入,放大贷款资金的杠杆作用。
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十八届三中 3
全会对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出的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本着“学校即工厂,工厂即学校”的原则,与企业共同制订详细的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企业招收职员,学院招收学员的“两员”模式试点工作,将课堂搬到企业,实行订单培养。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现代学徒制中“半工半读、边学习边实践”的要求,进一步细化校企师资对接、理论与实践课程对接、实验实训设备对接、职业资格对接、技术要求对接等内容,充分让学生用理论指导技术操作,让企业师傅的传帮带深化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和提升,从而不断增强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达到“进校即进厂、毕业即就业、进厂即操作”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专业教学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注重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评价,推行学制和学分制,实行“双证书”制,鼓励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生获得专科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取得其他的资格证书。
三是转变教学模式。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宗旨,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改革教学内容,把以理论教学为主转向以实践教学为主。创新教学模式,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等教学模式,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围绕产业发展的要求,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技能及职业习惯的养成,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在“做中学、学中做”。学院与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确保相 4
关专业学生1年以上顶岗实习的工作经历,使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零适应期”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坚持特色发展道路
一是突出专业特色。建立动态调控机制,重点发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积极拓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的新兴专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专业,调整市场需求过剩的专业,力求实现“三对接”,即“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需求对接”、“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对我院来说,施行“市场主导型专业设置模式”,紧密围绕吴忠市产业和企业人才需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经济产业规划来设置专业,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要结合民族地区特点,顺应全市清真产业发展趋势,开发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阿拉伯经济贸易等民族特色专业群。采取措施,先行先试 “两员”教育模式,大力开拓职业教育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办学渠道。
二是设置特色课程。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实施以“导向化、企业化、职业化”为主题的课程内容改革,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推进校本教材建设,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技术规范纳入课程体系,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制定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实验实训建设标准,积极探索建立技能与学分的转换机制,把企业、行业、社会用人标准与教育 5
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积极与企业行业合作开发课程。
三是推进国际合作。依托民族地区优势,借助中阿博览会、中阿校长论坛、回商大会等平台,深入开展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国家高等院校建立全面、务实的教育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和已经签订合作协议的约旦的阿杰隆国家大学、苏丹的蓝尼罗河大学、《古兰经》大学、卡萨拉大学、阿尔及利亚第二大学、摩洛哥拉巴特穆罕默德五世大学深层次合作,就学校领导互访,推动合作交流,教师互访互学,大力推进师生互换、学位等值、学者互访、联合办学、合作研究、联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促进教育资源的互补和援助。面向迪拜等中阿合作重点区域,义乌、广州与阿拉伯地区经贸合作等领域,大力培养阿语+商贸的高端复合型人才,逐步提升学院办学档次。
三、实现和谐发展目标
要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校、科学治校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保证学校科学发展。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办学治校能力。“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就高等学校来说,必须按照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标准,以提高办学治校能力为重点,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要以学习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重点,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领导班子领导科学发展的本领、谋划发展和改革创新的能 6
力。加强领导班子廉政建设,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领导班子成员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落实“两个责任”,落实一把手“五个不直接分管”(不分管财务、人事工作、工程项目建设、行政审批事项、物资采购工作),坚持做好“一岗双责”,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向上的环境,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是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工作,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决定学校重大问题,监督重大决议执行,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保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完成。结合学院实际,明确党委会议、院长办公会议事范围、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持民主集中制,凡属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事项都由学院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做出决定。
三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严格依法治校。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办学,规范办学,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着力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依据法律和《章程》,制定完善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学生管理、后勤等方面的制度规范,建立健全各种办事程序、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实现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机制。
四是推行院系两级管理,理顺集权与分权的关系。积极推动管理重心由学院向系部下移,管理方式由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过渡,学院从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经费划拨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7
把相关的权力和日常运行经费下放到院系,同时也要把相关目标任务和责任落实到院系,并确定事后评价体系和方式,实行效能目标考核,确保院系恰当地使用权力和资源,完成工作任务,真正把系部一级的办学活力激发起来。
五是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建立多层次工作研讨论证机制。围绕学校的重要决策和重要部署,坚持事先以教代会、学术委员会、系部党政联席会议等为载体,开展多层次的深入论证和征求意见。将重点任务分解,明确完成时限并向全院公布。成立了行政、教学和学生管理三个督察组,定期对决定事项进行督查。学校领导班子还通过年终述职述廉会、教代会会等多种途径自觉接受监督。把公开透明作为学院的基本制度,完善各类信息公开制度,建立了公开台账,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