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斌)初探参与式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
初探“参与式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
楚雄州元谋县物茂乡小学 张斌
参与式教学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利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进行知识探究的过程,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这个问题值得大家共同深思。学生学习的需要是参与的前提,问题是参与的灵魂。为了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教学应当把学生置身于问题的情景当中,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操作、思考过程,完成学生自己的建构。问题的情景如何创设,是教师组织教学不可回避的首要问题。关于问题情景的创设,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究。
一、把问题变成故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教师把教材中的问题变成小故事,就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四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到西天起经,一天在路上走得又累又渴,孙悟空驾起筋斗云找来了一兜西瓜,看见猪八戒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说:“猪师弟我们来分西瓜吃吧”老猪留着口水说:“好啊,我渴极了”孙悟空说“我把西瓜分成一个一盘的、两个一盘的、四分之一个一盘的,你要哪一盘?”老猪暗暗的想:一个、两个、四分之
一个、四更多„„。连忙大声说:“我要四分之一个那一盘”孙悟空拿出西瓜刀“咔、咔”两刀,把一个西瓜平均花成四块,拿了一块给猪八戒说:“这就是四分之一个”老猪接过西瓜傻了眼说:“哎,上了猴哥的当„„”。台下学生早以激动不已大声说:连四分之一就是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老猪都不知道、真笨!”议论纷纷。
教学《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又设计:一天在路上走得又累又渴,孙悟空又驾起筋斗云找来了一兜西瓜,看见猪八戒眉头一皱又计上心来,说:“猪师弟我们来分西瓜吃吧”“这次我把西瓜分成四分之一个一盘的、四分之二个一盘的、四分之三个一盘的,你要哪一盘?”老猪暗暗的想:上次我选数字大的上当了,这次我选数字小的。连忙说:“四分之一那盘„„”孙悟空拿出西瓜刀“咔、咔”两刀,把一个西瓜平均花成四块,拿了一块给猪八戒。把另外三块放到了自己的盘中。猪八戒大声说:“我又上了猴哥的当”。经过这样的设计,在学生的欢笑声中就完成了教学。
二、把问题变成活动
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把问题情景设计成一序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活动,在玩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是一种理想的教学设计。教学“退位减法36-7=?时,首先引导学生摆小棒,想办法看谁能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学生通过摆小棒想出了三个办法:第一种是拆开一捆和三根和起来再减;第二种是拆开一捆,先从中拿出六根,再合并剩余;第三种是先去掉3
根,再拆开一捆去掉3根,最后合并剩余。教师再让学生讨论那一种方法最简便。通过操作,学生明白了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的道理。
三、把问题与生活密切联系。
与现实生活有联系的问题,学生更容易理解。所以教师要树立问题情景生活化的教学设计观,把“问题情景”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例如,二年级教学《厘米的认识》,设计让儿童做一个小小测量员,量一量同桌的铅笔,小刀、文具盒有几厘米,自己的身高、步长有几厘米。教学《位置与方向》的知识,要求学生画一个自己家与学校方位图。学习了面积计算知识让学生回到家里测量并计算出书房、客厅、卧室的面积。学习了《年、月、日》的知识后,要求学生制作一个年历。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把问题变成问题组
学生的思维、分析、综合能力比起成人是有差距的,如果在教学设计中,总认为自己问什么学生就能答什么,那是一种不切合实际的设计,人为的给学生设置难题。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创设问题情景要有易有难,有单一有综合,做到“低起点、小坡度、多层次”。把问题设计成递进有序的问题组。如:知道圆的周长,如何求它的面积。可以问学生:“要求圆的面积,必须先求出什么?(半径)你知道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吗?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中,知道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半径呢?”这样一问,实际上相当于引导学生说出了解题思路,学生很快就完成了。
五、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让学生主动学习。
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怕提问题。一怕问题简单被同学嘲笑;二怕自己表达不清,让老师和同学难以理解。针对这种心理,无论他们提出怎样的问题,教师都要乐意解答,不打击他们问“为什么”的积极性。当他们言不达意时,教师耐心听完,并帮他们把问题重新整理,让大家都听懂。如果问题提得好,教师应及时鼓励,让学生获得成就感爱提问题。有了爱问“为什么?”的良好氛围,课堂上的问题也就多了起来。如果教师一一解答,有时就会喧宾夺主,影响课堂教学,但学生课堂上动脑筋思考出的问题,如果连续几次失去解答的机会,他们的兴趣就会减弱。教师可以在班上挂一本问题簿,让同学们提问,教师及时口头或书面解决。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达到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卷入度”的目的。
总之,问题的情景如何创设,是教师组织教学不可回避的首要问题。只有创设了科学、合理、积极、有趣的问题情景,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附作者简介:
张斌,男,傈僳族,1977年9月生于云南元谋,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本科文凭,小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元谋县物茂小学。联系电话:***,姓名:张斌 性别:男 职称:小学一级
学历:本科(汉语言文学)
单位: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物茂乡小学
电话:***
通讯地址: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物茂乡小学 邮编:651311
第二篇:(张斌)浅谈参与式教学
浅谈“参与式教学”
楚雄州元谋县物茂乡小学 张斌
2008年12月,参与式教学法在我县正式启动、实施,至今已三年。现将我实施参与式教学的成长过程及我对参与式教学的理解与体会叙述如下。
一、参与式教学的涵义
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合作式的教学或协作式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刚实施参与式教学之初,许多老师都是一知半解,抬起半截就跑。我也不例外,刚开始采用参与式教学发教学时,效果甚微,有时候我机械地运用参与式教学的模式,把学生弄得乱糟糟的:小组工作调控得不好,有不少学生忙于玩、乐,有一部分学生忙于自由讲话,还有一部分学生忙于做小动作„„尽管各小组长和纪律监督员不时对这层学生进行提醒,甚至批评,但是起不到多大效果,我经过整改后,随意讲话、玩乐的现象没有了,但还是事与愿违,因为近一半的学生,他们只是表面上的参与,如游戏、活动、动手实践等,他们似乎是很主动,事实上,有相当一层学生根本不动脑筋,只知道为了游戏而游戏,为了活动而活动,为了动手而动手,他们不会倾听老师的要求和提示,不会倾听同学的发言,一堂课下来,玩得挺开心,知识 却不知多少,预设的教学内容完不成。有时候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又恢复原样:近乎“满堂灌”的老方法。
后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向别人请教,不断地取长补短,终于逐渐进入了角色。为了达到参与,首先就大班学生而言,我将全班学生根据需要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少至3至4人,有时6至7名学生不等,各小组内又进行角色分工:小组长、计时员、监督员、记录员、管理员、汇报员等,适当时候角色互换;就坐位而言,各小组环绕而坐,有时候根据需要也面对黑板正向而坐;另外就学习氛围而言,我努力设计有趣的学习情景,努力营造一些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就教师角色而言,我尽量只充当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旁听(观)者等的身份;就教学手段而言,我也是想尽办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教学激励机制而言,我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方法,尤其是在教师的评价上,我对学生的评价都是尽量赞美、夸奖、激励,也有对学生的批评,但是都是采用期望性语言、提示性语言和委婉的批评行语言„„实施下来,效果一年比一年好。现在,我已理解了参与式教学的真正内涵。“参与”是指全体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行动和思维的共同投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参与式教学的整个过程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发展为中心展开的,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习和交流的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还是学习活动的旁观者。教师虽然设计了学习活动及学习过程,但学习的“答案”却是开放的,是由参与 者的自由行为、自主精神与合作态度等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它是发散的,是多元的,体现了一定程度的创造价值。参与式教学活动,凸现了“以全体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体现教育公平,承认个体差异,协同发展认知与非认知因素,以促进个性发展为支撑点。
二、如何有效的引领学生参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过程的内在品而言的,它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的学习,简单地说就是“我要学”,合作学习相对的是个体的学习,独自的学习,是一种学习的组织形式,简单地说就是“小组互助性学习”;探究学习是就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而言的,它相对的是接受学习。简单地说就是探索,研究问题的过程三者常常相互渗透在一起的。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如何选好“切入点”,也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切入点在内容上应该是那‘牵动全身的发’,在形式上应该能激发学生思考,能搭建文本和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之间关系的“桥”。
三、认识参与式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的整合,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培训教师、教学研究、教师教育、自我修炬为一体,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地,以本校教师为主体,紧密结合本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实现为本校办学目标服务的一种研修活动,教师的自我发展包括自我反思,同伴帮助,专业引领。对于我们这些刚踏上讲台的新教师来说,在我们身上,还有很多地方要有待加强和提升。这就要求我们要多向经验丰富的教 师们虚心学习,这样才能不断进取。
四、以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开发推进参与式教学
课程资源是具有多样性和多质性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进入课程,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可成为课程资源。对于农村地区,课程资源也占有一定的优势:有村镇文化环境优势,有民俗风情活动资源优势,有真实的自然社会生产活动资源优势。总之,农村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我们广大教师善于去开发和利用,并积极实现各学科甚至是各学校间的资源整合和共享,以此继续推进参与式教学。
总之,通过三年多的参与、体验,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向别人请教,不断地取长补短,我的参与式教学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好。但我还会继续研究、学习和探索,继续向别人请教,继续刻苦钻研,在教育的堤砍中不断向上攀登。
附作者简介:
张斌,男,傈僳族,1977年9月生于云南元谋,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本科文凭,小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元谋县物茂小学。联系电话:***,姓名:张斌 性别:男 职称:小学一级 学历:本科(汉语言文学)
单位: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物茂乡小学
电话:***
通讯地址: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物茂乡小学 邮编:651311
第三篇:浅谈化学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
浅谈化学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
苏瑞琴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566-(2006)11-0047-01
[摘要] 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方法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问题情景
策略
方法
“问题情景”是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
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心理困境,也就是说学生现在接触的内容用原有的知识不能解决时的一种心理状态。创设问题情景实质是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动摇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以激起学生急于获取新知识的愿望和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在化学教学中通过的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装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使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学好化学。
1.创设问题情景的策略
通过问题情景进行创新教学是一个重过程,重探索,重能力的课堂教学活动,它具有操作简单,师生交流频繁,课堂自由度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教师应该遵循以下策略:
1.1方向性策略:要求教师通过情景要把问题问到“点子上”,所提问题要能反映“干什么”。从而使教学目标明确,教师意图清楚,学生成竹在胸,整个课堂有的放矢。
1.2科学性策略:要求教师通过情景要把问题问到“关节眼”上,即所提问提要反映“为什么这样提”。问题情景设计要充分暴露教材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及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框架结构。问题提出必须科学、正确、清楚、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面可。
1.3层次性策略:问题情景的设置要有合理的程序和阶梯性,不同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问题情景设计时,应该随学生的思维水平而有所区别。如:概念的理解层次,例题的要求分层次,练习完成分层次,从而使问题的提出,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1.4“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策略:在问题的提出解决,始终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归纳,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教师是这场戏的导演,学生是演员,切忌将知识奉送给学生。
2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2.1运用实验现象创设问题情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是化学本质的特征。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问题教学情境,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惊奇、诧异和不解。它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渴望对新知识的获得和探究。
如:在学习物质“燃烧的条件”,通过红磷与白磷在不同条件下燃烧现象的对比,设计如下问题情境:(1)温度是磷燃烧的必要条件吗?(2)氧气存在是磷燃烧的唯一条件吗?(3)研究物质燃烧条件对我们认识物质的性质有什么意义?学生通过动脑思考,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做实验,观察现象最后得出结论。这个过程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都是通过集中和优化学生的方案,共同总结出物质燃烧的条件,再利用其规律性来解决其他问题,达到知识的升华和迁移。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从中感悟学习的乐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2以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背景,创设问题情景
用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现象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更有利于学生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和注意力的集中。如:利用饮用酒的成分了解假酒害人的原因;利用食品包装袋的说明认识物质的组成成分„这些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易被学生所接受,促动其思考。更利于学生认识生活处处有化学,认识学好化学的重要性。
2.3通过收集信息,创设问题情景。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学生通过电视、广播、看书、上网能够获得和了解到许多的知识和信息。教师注重捕捉和收集其中的化学问题,势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意识,提高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如从煤及其产品的应用,引出化石燃料燃烧的环保问题;从空气污染指数,看空气的组成问题;从水的污染看富营养问题,这些问题的创设,不但从中学习化学知识,也可渗透对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价值观的教育,从而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2.4利用“谜语”“诗句”创设问题情景
利用“化学谜语”和包括化学原理的“诗句 ”引入研究课题,可以使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强,例如,在学习氧化钙、氢氧化钙时,通过吟诵“石灰吟”的诗句,提出你知道诗句中包含了哪些化学变化求知和物理变化吗?在学习“空气”时,利用“一物东西南北飘,睁开双眼看不到,动物植物需要它,没它人也活不了”引入课题。
2.5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景
多媒体课件既有图像、文字,又有配音和背景音乐,能充分调动学生用多种器官进行学习,从而能大大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我在上“水分子的运动”时,在课一开始,在屏幕上就出现了公园中白花盛开的画面,游人陶醉在花香之中,在美妙轻音乐伴奏下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能闻到花的香味?”这样的提问很容易让学生进入学习求知的状态中。
2.6利用化学时事来创设问题情景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一些时事来创设问题情境。在讲授“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时,由新闻“2006年元月一日起,汽车燃料改为乙醇汽油”为情景,提出:换用乙醇汽油有什么好处?这种问题情景的设置不仅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极大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2.7引用“化学史料”或“故事”创设问题情景
在学习“分子和原子”时介绍科学家道尔顿、啊佛加德罗、门捷列夫等科学家,在学习“常见金属”一单元时,给学生讲解居里夫人的故事,以啬学生的情感体验。
2.8由知识的实际应用创设问题情景
根据生活和生产实际提出问题,创设实际问题情景,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学习的现实意义,认识到化学知识的价值。例如:讲铁锅是什么颜色的?使用一段时间后的铁锅又是什么颜色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学完这一知识后,你会自己找到答案的….这种由实际应用创设的问题情境,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会感到化学是有用的,化学就在身边,接下来学生的学习一定是兴趣盎然。
2.9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变化规律创设问题情景 根据需要查找数据,有目的的锻炼学生查找资料、搜索信息的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学会利用参考书、工具书、文献、网络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增强概念原理的说服力,使学生更容易掌握。
例如:气体摩尔体积一节的教学,我是让学生查找各种物质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并将这些数据罗列,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分析自己发现标准状况下相同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都是相同的地,而液体、固体、体积不同,从而产生想解释这种现象的原因。问题来源于学生自己的观察,学生具有强烈的研究欲望,因而具有可发展性的生命力。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通过多种方式努力创设问题情景,优化课堂结构。其次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优化问题,问在知识关键处;选准时机,问在教学当问处;掌握分寸、问在难易适中处;使用机智,问在情况变化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2]王云生《新课程化学教与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9 [3]郑长龙,王磊《初中化学新课程的设计与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第四篇:浅议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浅议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在高中教学中的实施,课堂教学要求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其中“情景教学”作为新兴的有效教学手段应该得到教师的重视。高中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容易造成学生厌学、提不起学习兴趣等情况。高中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转折点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根据“情境”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让学生深入课堂教学,从而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素质教育要求通过多种教学手段锻炼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根据“人本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从而在教师引导下提高成绩。根据高中化学实践性强、理论性强和科学性强的特点我们可以得知,只有善于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合适的情景教学,才能让学生在感受趣味性的同时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 有效课堂 探究性学习
“情境创设”作为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应该以学生的学习基础作为条件,以发挥课堂学习的活跃性作为手段,以实现高效学习作为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高中化学课堂要想与时俱进就要改变以往的“灌输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启发式、合作式、自主式”的教学。
一、开展情景化导入,实现有效化学课堂
好的课堂教学是在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交流中实现的,首先教师要十分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运用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主动引导下实现自我学习和发展,在具有情境性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所在。
1.引入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深入课堂内容。由于高中化学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需要转换成其他模式。首先教师要根据学习的主要内容进行整合、分析,进而根据生活经验搜寻实例,通过在课堂中对实例和知识的相互融合让学生感受到“化学融入生活”的贴切感。例如在知识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学习中,教师先根据这一知识存在的特性向学生提出基本思考问题:“随着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加,同分异构体数目增多,我们如何在常用名不够的情况下命名呢?”在学生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生活导入法进行解释:“例如居民身份证,每个公民只有一个合法的身份证号码可以使用,有机物的名称也具有这种单一性和不可重复性。”
2.引入实验化教学,让学生根据实验的科学性融入课堂情境教学。高中化学本就是实验性较强的科目,因此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开展课堂情境教学。实验作为趣味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活动能够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情境课堂的主动性。例如在“酚”这一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准备相关实验材料,先通过向学生展示奇妙的实验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毛笔蘸取苯酚溶液在白纸上进行涂画,把纸晾干后放在木架上,然后用三氯化铁使用喷雾器喷在白纸上,白纸上就会出现紫色的绘画,教师根据学生对这一实验的兴趣引出课堂教学内容,使其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二、开展问题情境教学,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
问题情境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需要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然后为学生设计出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深入问题情境的过程实现自我学习及发展,从而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合作学习能力的进步。
1.注重问题在课堂导入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的习惯。课堂导入作为重要的课堂教学环节需要教师的合理利用。教师要通过合理科学的问题情境导入课堂教学,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况下引导他们进入课堂。教师对于问题情境的使用可以通过“任务教学法”进行,通过课堂导入时的问题设计给学生布置课堂任务。例如在“硝酸”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本节课的自主探究学习:(1)硝酸泄漏后会出现什么现象?(2)对装运的运输车的制作材料都有什么要求?(3)消防员在处理硝酸泄露情况时应该准备哪些措施?(4)在泄漏后应该做哪些紧急处理?(5)通过知识的阅读总结硝酸的物理性和化学性,等等。
2.合理发挥问题情境的教学使用,促进学生多种学习能力的发展。教师要根据课堂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对学生布置分组学习的任务,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合作共赢这一优势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学习特点进行互补划分,将5―6人分为一组,通过课堂内容的主题进行共同合作完成任务。例如在“氯化氢”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化学知识设计喷泉试验,由于实验器材有限,教师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较多,因此小组内要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位成员都可以深入课堂活动中。通过取一烧瓶氯化氢气体,用滴管压进去少量的水然后将烧瓶倒置在石蕊溶液中观察,根据实验前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仔细分析实验现象,进而达到完成问题情境教学的目标。
三、创设故事情境教学,促进趣味化学课堂
化学知识所具有的微观性和抽象性是教学难点之一,因此要充分利用教学手段将化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故事情境教学”作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通过活跃的故事气氛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记忆和学习。很多化学知识都是化学史上一些伟人经历过一些生活、知识和思想的碰撞发现的,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名人逸事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巩固学习知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中,有些元素的名称不容易记忆,教师可以根据元素背后的故事加深学生的记忆,比如元素发现故事:门捷列夫在1871年时宣称一定存在一种“类铝”的元素,但并没有引起别人的太大注意,直到1875年布瓦博德朗对铝和铊进行光谱性质研究时发现了两道紫色光线谱,最后通过门捷列夫的帮助完成了这一新元素单质的性质实验。学生通过这种人文故事会更好地融入课堂,从而提高教师教学效率,也提高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通过对高中化学中情境教学的设计我们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要立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学生的持久性全面发展为基础,从而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打造高效课堂,进而促进高中化学课堂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裕峰.情景创设的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探析[J].才智,2010,(16):75.[2]曾华芳.高中化学教学情景创设对教师的要求[J].文理导航(下旬),2010,(06):40.
第五篇: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
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
石狮市第一中学
王 巍
摘要:在高中阶段实行的新课改,要求老师将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全面的改变,要从学生角度重新看待教学内容,多研究并创设教学情景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的进行学习,并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关键词:问题情景、创设情景、创设情景的途径
所谓问题情景,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种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又是教学过程发展的动力。简言之,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通过努力去克服,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景。实践证明,任何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只有具有这种问题性的情景,对学生才能有强大的吸引力,而对学习需要才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并且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学习,可提高注意力。只有把知识和情景结合起来,才有学习的积极性,即使知识带有情绪色彩。但是创设问题情景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并且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及智能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从已知到未知、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原则,才能有力地创设问题的情景。
创设情景,即教师将化学问题或事实镶嵌在一种模仿或真实的环境中,呈现给学生。情景主要的作用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动机,是整个教学的起点和成败的关键。情景的创立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知识能力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将需要研究的问题渗和到自然现象、生活现象和社会现象、夹塞在课堂实验,化学故事、史料中,以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其次是发现问题,在教师引导下,问题情景激发着学生去掉非化学因素的情景,关注情景中的化学知识和学生不能解决的化学现象,从而主动感觉问题、提出问题,即情景问题化。所谓问题是能引起学生关注和思索的,对学生来说是无法解决或者说没有完全解决好的矛盾或困惑。利用各种方法、媒体给学生展示情景,让学生充分感受情景,使学生在情景的刺激下产生兴趣、好奇,从而深入情景,分析情景,去表及里,从错综复杂的情景中发现事物的本质的东西,这就是发现问题,然后交流提出问题,确立研究探索的方向和目标。
在合适、恰当的问题情境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解决的第一环节是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创设合适恰当的问题情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本人着重探讨了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合理、恰当的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有以下几条途径:(1)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展示化学现象,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是化学课堂教学中经常用到的,在化学探究性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实验顺序,改进或增补实验等方法创设探究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Na2O2的性质教学中,教师可先做一个”棉花滴水着火”的实验,学生看到实验现象后,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老师究竟加了什么物质? 师生共同分析:棉花着火是因为反应放出了热量,然后老师告诉学生所加物质是Na2O2, 教师引导:那么Na2O2和H2O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如何来检验?这样一系列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展开讨论 ,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在Cu与稀HNO3实验的教学中,为了明显的观察到NO无色气体,我们可引导学生进行如下的改进实验:取一个U型管,在合适的橡皮塞上扎入一根螺旋状的铜条塞在U型管一端,往U型管的另一端加入稀HNO3, 至 U型管的左侧完全淹没铜丝.可观察到在铜丝附近有一段无色气 体柱.U行管左侧产生液面下降,产生蓝色液体.U型管右侧液面上升,这种新鲜的现象就引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因此,教学中如果教师能通过一些新颖有趣的实验来创设问题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回变的浓厚,而且探究问题的欲望会更加强烈。
(2)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回归生活意味着新课程内容直接面向社会,与学生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既使新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实际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又使实践和生活成为新课程内容的基本来源。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联系现实生活,在鲜活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教学情境的资源,把化学带到生活中去,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化学教学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让学生以社会生活为背景学习化学知识,并使他们了解化学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如在讲甲烷的性质时,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情境:在澳大利亚的一个农庄,一头牛好几天没吃东西,可牛的肚子还是鼓鼓的,这可急坏了农场主,牛不吃东西会不会嘴里有什么东西?于是他叫人把牛嘴巴撬开,点了一支火把想看个究竟,谁知当火把一接近牛的嘴巴,就从牛嘴巴里射出一条长长的火焰。为什么牛嘴巴里会射出一条长长的火焰呢?这样在故事情境中就导入甲烷新课,使学生的学习状态处于内在需要。
如油脂的性质情境教学设计:(1)家里烧的菜上面浮着一层油;(2)油瓶里有少许油时只能很缓慢地流下来,并且有明显的油腻感;(3)粘有油渍的衣服水洗不干净,但用汽油可洗净;(4)少吃肥肉减肥;(5)正常情况下每人每天进食50~60克脂肪,能提供日需要总热量20%~25%;(6)实验探究肥皂的制取;等等。
在讲糖类的性质时设计情境:(1)当人生病或体虚时,一般会注射葡萄糖水溶液,这是为什么?(2)有一个糖尿病患者去医院检验病情。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较多的葡萄糖,根据含糖量可以确定病情轻重。那么如何检验葡萄糖?等等。设计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学生有争议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在化学学习中,学生对所遇到的问题产生争议是难免的,争议是学生的认知思维发生冲突的结果,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教师在化学课堂上应该有意创设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来进行探究教学.例如:探究乙烯的性质时将乙烯通入溴水后,溴水褪色。于是大多数同学认为是乙烯的作用而使溴水褪色,但少数同学回答却是不一定。原因是制取乙烯时产生的副产物SO2也可溴水褪色。这种有争议的问题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到底乙烯能不能使溴水褪色,怎样才能检验乙烯?在课堂上,只有争议不断的产生才能真正体现探究的价值和意义。
(4)通过对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的讨论创设问题情境;
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和自由发挥的机会,能满足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更好地促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是,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又应该考虑学习内容特点、学生水平与学习资源条件,如果一味追求开放,不仅难以实施,最终也会损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Fe2+与Fe3+的相互转化”
请你根据所学的氧化还原知识推测:Fe2+能否转化为与Fe3+?若能转化,需3+2+要什么条件?Fe又能否转化为与Fe呢?若能转化,又需要什么条件?请你提出假设并分别设计实验证明你的推测。此案例的实验方案是开放性的。学生可运 用已学知识,推测加入氧化剂可使Fe2+转化为与Fe3+,而加入还原剂可使Fe3+转2+化为Fe。但是,又能通过什么实验去分别证明它们之间确实可以相互转化,而又怎么证明它们确实转化了呢?这就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
(5)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我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而少直观,形缺数难入微。”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和理性认识的升华。因此,教学情境设计首先应是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华;其次教学情境设计应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既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动发展。
如在讲晶体结构时,给学生展示NaCl模型,结合模型提出问题: 1个Na+周围距离最近的Na+有几个? 1个Na+周围距离最近的Cl-有几个?解决这一问题后,再提出问题:真正属于这个晶胞的Na+和Cl-有几个?这时学生表现出异样的表情,通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得出晶胞抽取的原则。
再如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情境设计:(1)投影展示Fe、Al、Pb、H2O、H2SO4、H2、CO2、O2等物质的密度,分组计算1mol上述各物质的体积;(2)分析数据,讨论并总结有关规律;(3)多媒体课件展示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堆积图,并类比篮球和乒乓球,分析影响物质体积的微观因素;等等。
通过学生自身体验活动和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将微观过程可视化,将抽象内容形象化,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为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供有效的素材,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顿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自主自觉的活动。
总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掌握创设情景的目的,努力挖掘学习内容所蕴涵的创造性因素,把握学生个方面的素质和水平,创造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情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营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良好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