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现代校本教研 构建优质高效课堂
开展现代校本教研 构建优质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需要人们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用新的思想、新的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便成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为积极有效地推进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打造“三名”工程,提高全区教育质量,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教育体育局在学习山西太古、山东杜郎口、洋思中学等名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全区开展“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2012年春季启动构建高效课堂建设工作,贵在交流经验,重在寻找差距,意在准确定位,旨在反思提高。在此,课题组以“高效课堂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教研创新模式”为研究专题,在实施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将优质高效课堂的研究作为重要突破口,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不断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大胆创新教学管理机制的同时,总结出基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认真开展以“教学型、研究型、学习型”为主的三种类型的现代校本教研模式,目前发展态势良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高效课堂背景下
校本教研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高效课堂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教学型教研。教学型教研以教为着眼点,该研究直接服从、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这种研究一般以“课例”为载体,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而展开,研究渗透或融入教学过程,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活动方式以同伴成员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样式为文本的教案和案例式的课堂教学。其内容主要包括:课堂研究、课例研究(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案例研究;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课例(教学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说课、听课、评课。
二是研究型教研。研究型教研以研为着眼点,这种研究一般以“课题”为载体,围绕一个科学问题而展开,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和基本规范,研究课题及其所形成的研究报告是研究活动的主线,发现、创新是研究的重要途径和产生研究成果的依据。活动方式以课题研究小组为主,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样式为课题研究报告。与教学型教研相比,研究型教研具有更深入、更规范、更科学、更具针对性等特点。
三是学习型教研。学习型教研以学为着眼点,旨在通过学习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证,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基础。研究表现为一种学习――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不是去掌握一些理论术语和时髦名词,而是理解和领会理论的内在实质,学习理论所蕴含的反思和研究精神;不仅仅是运用理论来解决自己的实践问题,而是利用理论来对自己的实践加以思考。读书和思考是研究的主线,观摩和交流是研究的途径。读书笔记、读后感、观后感是研究结果的主要呈现样式。
二、立足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培训学习。考察交流。促进观念解放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不冲破传统陈旧思想的束缚,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革故鼎新。为此,2013年2月18日至19日,教体局“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专题培训会,邀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高万祥、张四保、李炳亭作专题讲座。2月20日,召开由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学区校长、教研员参加的全区高效课堂建设推进暨分析通报会,会上对六模块“3+x”教学模式进行了详细的解读,确定“公园路中学、交通路中学、大城小学、东关小学、西巩驿中心小学、内官营中心小学”6所学校为“区级高效课堂建设实验基地”。
2.制订方案,确定目标,明确工作思路
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我区教育教学实际,我们制定了《全区高效课堂建设实施方案》,该方案确立了“先行试点,由点到面,骨干带动,有效辐射,城乡互动,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提出利用2~3年时间,积极探索和实践“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各学科教学策略、方法和措施,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普遍提升,具有区域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形成,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3.校本研修,课题跟进,找准工作重点
为了积极有效地进行跟进培训,教体局组织编写了《走进高效课堂――和高效课堂建设者对话》的校本培训教材,使广大校长、教师走出逆反心理和无意识的朦胧状态,获得系统的理论支撑、经验分享和实践智慧。为充分发挥网络的便捷性与互动性优势,创设浓郁的网上教研氛围,为全区广大教师搭建高效课堂背景下沟通对话、互动交流的教研平台。
5月份,继安定教育信息网之后开通了高效课堂论坛,分学科、分类别地设立了高效课堂研讨区、安定教育社区、论坛管理区等三大版块共41个栏目,论坛主题丰富,交流渠道畅通。区教研室通过论坛,引领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交流,教师参与高效课堂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提高。同时,还编印了《高效课堂工作简报》,设立了教育新视点、工作新体验、研究新成果、管理新突破、建设新动态等板块,以达到发现典型、推广经验的目的。为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切实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效益,教体局成立了课题评审鉴定委员会,今年共推荐上报了省、市级课题168项,创历史新高,并且,由局班子成员主持,教研室全体人员参与的三项课题被确立为省级课题,这也有力地推进了高效课堂的建设。
4.强力推进,突显特色,促进均衡发展
在高效课堂建设工作中,局班子成员和教研室人员及时进学校、进课堂,现场听课,督查指导,与教师座谈,让教师找准高效课堂的关键点,探寻学生学习的最佳点。和校长交流,帮助学校领导解除思想顾虑,破除“怀疑论”、“担心论”,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搞建设,鼓励校长全身心投入到高效课堂创建工作之中。
?f口学区提出的高效课堂“四轮驱动”、“五子登科”渐进式建设思路,为破解课堂教学难题,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交通路中学实行校委会、年级、学科和班级四级管理体制,并制定五项制度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教案、学案双案并举,打造常态高效课堂。内官营中学采取“立字当头、不立不破、先立后破、有立有破”的策略,通过“五个一”助推“三变化”,实现“一体两翼”共同推进提高。
总之,校本教研就是立足学校实际,针对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通过对其他学校的学习,结合我区的实际,安定区大胆创新,找准工作重点,迎着课改的春风,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稳步前行。
(责任编辑 杨晶晶)
第二篇:深化校本教研构建高效课堂
未经允许请否擅自转载
深化校本教研构建高效课堂
活动实施方案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研究决定,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学校内涵提高为宗旨,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以广泛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保障,坚持“全面分析、准确定位、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更新教学理念,规范教学行为,优化教学过程,为师生健康成长和学校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要求
1.构建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认真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做到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积极建立民主平等、充满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构建宽松和谐、友好公平的课堂氛围,关注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尊重,获得自信,获得成功。适当拓展课程资源,开放教材内容,开放学习形式,开放学习时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
2.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以高效课堂教学环境为依托,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着力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努力使课堂达到“轻负、优质、高效”。
3.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以创建高效课堂为契机,未经允许请否擅自转载
未经允许请否擅自转载
材,课堂向社会生活延伸。4.活力课堂,即能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创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切实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现实要求,对于推进我市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各校要在领会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提高对创建高效课堂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文件精神上来。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细心做好工作安排,广泛深入宣传动员,精心周密组织实施,努力形成校校、人人、课课追求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培训,提高能力
一节高效课,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教师的素质和学生的配合意识都是决定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高效课堂实施之前一定要加强师生的培训工作。教师的培训我校准备从四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通过教师教学理论的自学,提高专业素养,为高效课堂的有效实施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二是通过讲座、观摩精品课等方式进行培训,为高效课堂的准确实施奠定行动基础。三是通过教研,实现大范围的联动,为高效课堂实施提供研究平台。四是通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普通教师上达标课,较弱教师上过关课,整改教师上提高课等形式,增强教师们的自觉约束意识。学生的培训要采取合理的办法,指导学生如何自学、提问、讨论、合作、交流、发言、展示、小结,如何使用纠错本,如何使用双色笔,如何做好自学笔记等,要让学生多体验、多模拟、多交流,明确操作要领,清楚操作步骤,知晓操作策略,遵
未经允许请否擅自转载
未经允许请否擅自转载
清自己的设计意图,全组教师针对预案中无效或低效的教学环节(包括练习的设置和作业的布置),研究相关的教学策略,讨论解决问题的途径,形成优质的课堂教学设计。(4)课案生成。由主备教师完成规范的课案制作。(5)彰显个性。每位教师拿到“共案”后,可以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共案”进行适当的增补、删减,确保因班施教,个性发展。(6)课后反思。上课结束后,教师要写出高质量的教学反思,便于课案的进一步成熟。学校要高度重视集体备课工作,要创造集体备课的环境,强化集体备课的实施措施,加大对集体备课的过程性督查,确保集体备课的质量。
3.变革学习方式,增强参与意识
要牢固树立“为学而教”、“以学定教”的思想,确立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严格控制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要积极推行小组互助学习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差异、心理特点,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对于班额较大的班级,一个学习小组为7-9人;对于班额较小的班级,一个学习小组为2-3人,每个学习小组由一名优秀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小老师”作用,达到合作提高的目的。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要控制好课堂中的探究、展示活动,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课堂活动要做到放手但不放任,自主却不自流。要让活动成为学生内化知识的载体,成为
未经允许请否擅自转载
未经允许请否擅自转载
持了“学生中心”;是否关注了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是否进行了当堂检测;是否遵循了教学模式和导学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多采用激励性评价、即时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对教学质量的评价,除了按照“三率一分”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之外,还要评价学生的行为习惯、动作语言、意志品质、学习能力、思维方法、合作态度等。
6.优化训练方式,促进知识内化
教师要把握作业的巩固和检查功能、深化和提高功能、体验和发展功能,精心地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作业设置要遵循“三布置三不布置” 的原则,即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努力提高作业的科学性,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7.营造文化氛围,激发实践热情
学校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楼道、走廊、橱窗等空间。宣传高效课堂的理念,让高效课堂的理念占领学生的视线,把学生“浸泡”在高效课堂的优质文化里。特别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教室里要有增强学生学习信心的激励性语言,要有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文化小知识,要有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警示制度,更要基于学生“责任”的建设,从真正的班规入手,努力形成自主、平等、尊重、合作、温暖的班级文化。通过氛围的营造和文化的打造,让高效课堂更有行动基础,更有实施动力,更有发展方向。
8.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熟练掌握和科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师必须
未经允许请否擅自转载
未经允许请否擅自转载
3.要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制定方案,认真实施。要建立与之配套的质检组、考评组等组织,加强每天的日常过程监控。
校长把“创建高效课堂”列为教学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学习和思考,提高课程管理和指导能力;要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策略和方法;要创设良好的高效课堂建设环境;要经常参加教研组活动,深入课堂听课,解决创建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在创建活动中要始终坚持“五不”:一不急功近利;二不求全责备;三不闭关自守;四不见异思迁;五不半途而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在过程中注意总结、反思和调整,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际效果,确保创建工作健康发展。
四、实施步骤
(一)组织动员阶段(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坚定信念,达成构建高效课堂的共识。
2.健全组织,制定方案。一是各学校要成立创建高效课堂活动领导小组;二是制定学校《创建高效课堂活动实施方案》、确立高效课堂的学科实施模式、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或细则。
(二)试点探索阶段(2011年3月3—7月)
1.广泛开展“同课异构”观摩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探索创建高效课堂的新路子。
2.组织开展“高效课堂”“同课异构”赛教活动,选出优秀选手。进行表彰奖励。
3.加强研究反思。学校要围绕高效课堂实施策略开展扎实的校本研究活动,要将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变成校本研究主题,注重研究的过程,注重研究的深度,确保
未经允许请否擅自转载
第三篇:小学英语汇报材料:深化校本教研构建高效课堂
小学英语汇报材料:深化校本教研 构建高效课堂
小学是莱西市唯一一个山区乡镇的一处普通小学,地处莱西的最西北角,现有568名在校学生,14个教学班,5名英语教师。这5名英语教师的后续学历虽然都是本科,但没有一个人是英语专业,他们的第一学历也都只是普师。
近年来,作为一处山区小学,一个不专业的英语教师团队,学校先后三次承办了莱西市小学英语教学会议现场,“青岛市小学英语有效性实验与研究”研讨会于去年在我校召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校英语教学质量一直居莱西市一流行列。
一流的教学质量源于高效的英语课堂,高效的英语课堂源于不断深化的校本教研。
回顾我校校本教研工作,走过了一个由自发到主动、松散到规范的路程,经历了自主研究、强化研究、规范研究三个不断深化的阶段。
自主研究阶段。多年前,英语教师教学中的第一大难题是发音不准。教师已经养成的发音习惯非常难改,不经意间就教给了学生错误发音,这让教师们非常苦恼。为了让学生学会准确发音,几位英语教师聚在一起探讨,决定用录音机代替教师教学生读单词、读句子,最大程度发挥录音机的作用。这种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近几年莱西市组织的学生口语大赛中,我校代表镇教委参赛,每次都获得市团体一等奖。类似成功的个案还有很多,老师们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自主开展针对性的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应用的效果都比较理
想,有效地改善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这给了学校深刻的启示:基于课堂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开展教研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研活动,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强化研究阶段。借鉴教师的研究做法,学校转变了教研思路,提出了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标,立足于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的对象,开展课题小、周期短、见效快的教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实际操作中,开展了“反思教学,汇集教学问题”、“定期展示研究成果”、“研究方法辅导”等工作。在经历课改等多方面培训和参与各级教学活动后,逐渐对校本教研所包含的“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 的含义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为促进研究深入开展,我校制定了《小学关于广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意见》,从多方面加强了管理,对构建高校课堂起到了更积极的作用。
规范研究阶段。在不断加强校本教研理论学习、加强经验总结,特别是承担了“青岛市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性研究的子课题-----提高课堂操练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经常获得专家指导的有利条件下,校本教研不断深化,教研层次大幅提升,教研管理日趋规范,对于构建高效课堂的作用日益凸显。具体做法是:
一、科学全面地定位校本教研目标
校本教研的目标是构建高效的课堂。起始阶段,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就是用最少的时间、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大幅提高教学成绩。这一点我们做到了:07年前,各年级统考平均成绩都在96分以上,稳居全市前列。
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尤其是课堂有效性研究的推进,我们逐渐形成了高效课堂的全新标准——真正的高效课堂应该让学生和教师都得到发展。学生方面,包括使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的知识目标,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目标,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人文素养不断提高的目标。教师方面,教学素养不断提高,课堂调控评价能力逐渐增强,学法指导更具针对性,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能力的策略更具效力。
这个标准成为校本教研实际意义上的目标定位,对于校本教研的内容范畴、组织形式、管理与评价机制,起到了指南针的作用。
二、找准切入点,不断丰富校本教研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熟视无睹、当局者迷的现象比较突出,自己的问题自己不容易发现,没有问题的教学肯定有问题。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基于此认识,我校努力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找准校本研究的切入点。为此,根据校本教研的目标指向和构建高效课堂需要,制订了一个动态(所谓动态,指评价表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不断更新评价内容和标准)的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教研组和学校进行课堂教学管理评价,通过反思与评价发现问题。另外,定期组织的常规教学阶段总结研讨会,帮助教师从一般层面上发现普遍性的问题。这样双管齐下,教师找准了研究切入点。
在研究中,我们将研究内容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微观内容指来自于教师个体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难题,包括知识、方法、技能等多方面。宏观内容指英语教研组普遍存在的问题、不足、困惑等。
纵观校本教研,内容呈现出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的明显趋势。自主阶段是诸如教学生准确发音等知识层面的问题;强化阶段是怎样创设情景等教材教法方面的问题;现阶段是学生参与心理引导、兴趣激发、学习方式转变等观念策略问题。越来越丰富的内容,几乎涵盖了教学的各个方面,同教材、学生和教师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获得了不少阶段性研究成果,如设置奥运英语口语学校课程等,对优化英语学习环境、培养学习兴趣起到很大作用。
三、校本教研形式更加多样化
我们采取的教研形式主要有:
1、集体备课。我们认为,集体备课是目前进行教学资源整合,做到教师优势互补的最有效的研究途径。做法是: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分析、分工;依据分工,教师精心准备指定的内容,包括组织材料,查找资料,课件的制作;教案在备课组内讨论,由其中一位教师负责统编,整理成形,分发给每位教师;上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对教案进行适当调整并再创造。多年来,我校一直坚持超前一单元集体备课,较好的下足了课前的功夫。
2、自我反思。即教师参照新课程理念和课堂教学评价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确定研究课题,进行探索研究。并结合专业发展需要,依据校培训计划内容,自定专业学习计划,自行学习。我校提倡教师主动反思,反思内容自定,形式自由,可以写在教案上,也可写教学随笔,可长可短,自己建立自己的专业成长档案。
3、案例剖析
这是为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所采取的研究方式。通常组织全体教师,将所听某一节课作为个案,分析常态课存在的普遍问题,集体寻求解决办法。或由多名教师同上关于某问题的课,汇集同一问题案例,评课剖析对比,获取最佳解决方案,如在研究“学生合作学习重形式,轻方法,表面热闹,但收效甚微”的问题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我校通常每月进行一次案例剖析,力求剖析一个案例,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个问题。
4、先行课。在集体备课基础上,由骨干教师先讲,其他教师调课听课,于当日及时进行评课,发现只有在实施过程中才会发现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弥补缺陷和不足。之后,听课教师扬长避短,在自己的班级中进行教学。这种方式既能发挥骨干的引领作用,又能使后来者未雨绸缪。
5、一课多上。现在叫同课异构。通常在进行教学评比时采用,目的是构建教师展示平台和开放学习的平台。这种形式分为同教材和同教法两种,最能调动教师能动性,展现教师教学个性,使教学异彩纷呈,引发参与者的智慧碰撞,可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6、专题研究
课题无论大小,一定要来自于课堂教学。能够与教育科研相融合的,着力研究教学过程中比较复杂或具有前沿性的问题,因周期长难度大,需做具体的研究方案。如,我校承担的“提高课堂操练有效性的研究”这一子课题的研究,包容了我校部分研究专题。实践证明,加入高级别的课题实验,能对校本教研起到加速器的作用,使研究获得质的飞跃。
7、专业引领
由于受教师专业素养、研究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完全局限于本校内的研究基本是低水平的研究。校本教研离不开专业引领。在实际操作中,我校积极依托课题试验、教研室、区域教研活动,并采取走出去等策略,多渠道获得专家指导、教研室支持,区域骨干教师引领,使校本教研走上捷径。
四、教师培训先于校本教研
我校把教师培训作为常规工作来抓,做到了常规化制度化,先于校本教研,为开展校本教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训计划目的之一就是为校本教研超前积淀,内容宽泛于校本教研内容。一般采用专题讲座、参与互动、案例研讨、自学等多种方式,做到三个结合:定期集中培训与教师自学相结合,与经典阅读等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主要开展了课程理念、课程标准、研究方法、获取与处理信息等培训,使教师转变了观念,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和质量意识。在请进来方面,仅08年就先后4次邀请莱西教研室王立平主任、省特级教师李茂春老师等为教师做了专题讲座。
五、强化措施,确保校本教研规范运行
在进一步完善《小学关于广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意见》的基础上,建全了《教师培训制度》、《课题研究制度》、《教研奖励制度》、《校本研究资源管理制度》等制度,制订实施校本教研计划,将校本教研融入教育教学管理与考核中,引领研究有序进行,保证了实施和管理的规范。
校本教研的不断深化,构建了高效的课堂,取得了较突出的效益,教师与学生同步成长,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5名教师中,3人出示了青岛研究课、莱西市公开课,4人获青岛市、莱西市优质课奖,3人获青岛市专业技术人才和莱西市教学能手称号,多次获得省市论文评选一等奖。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与困惑,如校本教研与科研不能很好相融合等,亟待进一步探索。总的来说,我校的校本教研,只是做了肤浅的探讨,未来,还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我们将引入更先进的理论,在你们的专业引领下,争取为农村小学探索出一条有效地校本教研之路。
第四篇:构建高效课堂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构建高效课堂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板城联小 徐小民
我参加了师校组织的构建高效课堂的教研活动。这次教研收获很多,也很充实。下面将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切实加强预习环节的教学
以前我们在教学中也曾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但我们对预习这一环节重视不够,只有要求没有落实,或流于形式,甚至根本就没有用到这一环节。另一方面是我们也没有充分利用这一环节的应有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我们在布置预习任务时不明确,没有分解学习任务,没有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没有对学生的预习能力进行专门的培养。高效课堂必须高度重视预习环节,要加强对预习环节的具体要求、效果检测等方面的落实,保证预习的效果。
二、狠抓展示的精彩
每位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每位学生在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都会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信心,都会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都会有新的收获,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让学生在展示中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展示自己生成的东西,同学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产生激情的火花,小组之间、个人之间形成知识的对抗。加强展示的精彩和课堂的生气。
三、加强课前检测和当堂反馈
课前检测和当堂反馈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那么,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既能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又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预习,去拓展知识面,去自主探索……
四、引导学生加强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理与提炼
整理、加工、提炼知识结构既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又是巩固提高学习效果的必然环节。在过去的教学中,很容易忽视这一点,结果学生学习的都一些零乱的知识点。这样的学习结果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不利于学生认识学习内容的实质与核心,不利于学生对知识之间进行联系,不利于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因此,在高效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理由,归纳,概括、提炼的意识,要给学生总结概括的时间与空间,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从而让总结成为学生每一节课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有价值、最有效的一个环节。
第五篇:立足高效课堂,提升校本教研
立足高效课堂,提升校本教研
[摘要]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强有力的校本教研为依托。通过集体备课,达成共识,形成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方案,体现在高效课堂上;同时课堂上反馈的问题带到集体备课中交流,充实校本教研,使校本教研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从而实现高效课堂与校本教研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关键词] 高效课堂集体备课核心引领
自2005年起,教研中心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切入点,积极开展了“集体备课,满分过关”校本教研活动。五年来,我们的教研稳步推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自去年规范办学行为以来,我们开展了“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大讨论,并着力打造高效课堂。目前基本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过,前期的校本教研、高效课堂还是低层次、较肤浅的。集体备课程式化,对课堂教学的指导意义有限;课堂上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手段花哨,但不实用;课堂上学生反馈训练时间不足。时至今日,诸多问题困绕着校本教研的深层次推进。如何进一步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使教研成果更好地体现在高效课堂中?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目前的高效课堂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如何做到校本教研与高效课堂联姻,并实现相互促进,有机结合?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根据平时校本教研的积累,总结经验,反思过程,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嫁接先进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而课堂能否高效,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对于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这是为学生终身的发展着想。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组织高效课堂时要把握两点:一是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二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月初,我们到山东杜郎口中学观摩学习高效课堂模式,感受颇深。他们的高效课堂主要按照“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来落实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课堂结构模式为:(1)师生交流;(2)解读目标;(3)交流准备;(4)展示质疑;(5)达标检测。课堂上教师单向讲授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生活动时间不少于25分钟,当堂检测时间不少于5分钟,多媒体展示仅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课堂教学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倡导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鼓励学生动脑预习,动手展示,动口交流。实现课堂知识学会、会学、会用。课堂评价主要从教学目标、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三大方面进行:(1)目标定位是否符合学情特点;(2)小组讨论是否任
务明确,全员参与;(3)能否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推进教学,能否留给学生足够的讨论、展示时间,是否留有合理的当堂检测时间。通过这样的课堂评价,引导教师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交流、展示,给学生活动的空间,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对照杜郎口中学的高效课堂模式,反思自己,我认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有迫待解决的三大问题:(1)如何打破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让课堂动起来?(2)如何设计有争议性的问题,留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组织合作学习、课堂辩论?(3)如何更新教师理念,引导教师自发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驾驭灵动课堂?以上问题的解决除了要培养学生提前预习、学会预习之外,更重要的是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提升教师的集体备课质量,扎扎实实地搞好校本教研。具体改进措施有:(1)设计灵活的课堂结构模式,注重学生活动,注重反馈训练,为教师的实际教学过程提供依据;(2)强化教师集体备课,制订教案、学案、反馈案三案合一的导学案;(3)做实听课、评课活动,强化评课环节,实施专业引领,引导学法交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立足高效课堂,提升校本教研。
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强有力的校本教研为依托。通过集体备课,达成共识,形成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方案,体现在高效课堂上;同时课堂上反馈的问题带到集体备课中交流,充实
校本教研,使校本教研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从而实现高效课堂与校本教研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审视我们的校本教研,尽管踏踏实实搞了5年,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的集体备课方式还是低层次、较肤浅的。教研形式单一,教研过程程式化,没有深入到课堂教学的实质中来。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突破,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没有落到实处。集体备课没有很好地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质问题。跳不出这个圈子,我们的校本教研就不能走向深入。
因此,在今后的集体备课中,我们应该重新定位和把握学科中心组的建设方向,实施专业引领,促进教师成长。专业的工作需要进入专业的研究状态。潜心于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更多的体现在认真扎实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上。为此,我们应树立“磨课”理念,通过规范教学环节,在集体备课时重点研究教法、学法,并提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平时的说课要改变原来的“课前说课”为“课前课后说课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反馈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夯实校本教研。同时集体备课的核心——备课人应具有很高的专业素质,在每个教研团队中应有一到两个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做核心引领。教研中讨论的问题应是课堂上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的出发点和立意应高屋建瓴,对实际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三、整合各种资源,服务校本教研。
彼此和乐,才有得力的同伴互助。教研中心各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彼此尊重,精诚团结,坦诚相见,集体备课畅所欲言,听课评课客观评价,个人心得能互相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样的同伴互助必然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校本教研中,同事之间互相帮助,不再封闭自守,相互取长补短,大家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互相交流教学心得,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共同研究的氛围。
另外,学校创造条件给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汲取新课程改革中成功的做法为我所用,改进课堂教学。平时的教学中,有效利用互联网了解学科动态,把握课堂教学深度;利用QQ群等网络工具实现在线教研,资源共享。
总之,高效课堂的构建,校本教研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作为校本教研第一要素的个人,只有保持平和的心态,回顾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客观审视教研中的每一个得失,才能形成深入持久的反思能力,为校本教研的提升提供动力支撑。相信我们的校本教研会依托高效课堂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新教育》.朱永新.漓江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
2、《在传统形式中寻求校本教研的突破》.蒋卫山
立足高效课堂,提升校本教研
逯鹏博
巩义市新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