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作业--从实践角度出发,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善美及其关系[大全5篇]

时间:2019-05-13 01:1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原作业--从实践角度出发,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善美及其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原作业--从实践角度出发,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善美及其关系》。

第一篇:马原作业--从实践角度出发,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善美及其关系

从实践角度出发,理解马克思主义真善美及其关系

摘要: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真善美的涵义从古发展至今,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和完善。当今社会,真善美作为一种认识,已经发展为一种意识文化,人们弘扬真善美,也是对社会实践的一种指导。由此可见,真善美从实践中产生,与实践相辅相成,并指导实践。

关键字:实践

真善美

认识

一、真善美的涵义和意义

关于真善美的定义,一种普遍的解释是,原始的本质的真实的真诚的,利他的良好品行,美好的言行事物,多用来形容人的德操和具备良好品质的事物。

根据我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社会的实践来看,真一般解释为真实,真心,真诚,能准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人物的认识感受可以称之为真。善可延伸为善良,和善,善行,多是用来对人的一种评价。美,可以联想到美丽,唯美,美好,美味,是从感知和情感出发,包括艺术,美食,美景等带给人的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人们称之为美。

真善美,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优秀文化,它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作用。柏拉图曾说:“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出美对人的鼓舞和激励作用,对人的引导作用。这应该是真善美能够长久弘扬的原因之一。莎士比亚戏剧集中写道,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

将它流传到遥远的后世。的确,从古至今,很多人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复存在,而有一些人,我们至今依旧铭记着他们,他们影响我们最深的是其身上的闪光点――真善美。所以,我们学习真善美,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德行。我们弘扬真善美,因为它能够让这个世界更和善。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开篇设问并自答,“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这个问答寥寥数语,却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是关于人的认识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可见,正确的认识对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作用。

总的来说,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是认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客观过程。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实践的一些特性。

第一,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即实践可以把人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真善美从无形的认识和文化,转化为有形的行动,来改造世界,让世界有更多善意的举动,让世界充满真善美的行为。第二,实践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体现了自觉能动性。人的活动总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在人的实践活动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作为目的在实践着头脑中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着,决定着实践者的行为。我们弘扬真善美,我们传承真善美,目的就是希望,可以把真善美用实践的方式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用实际行动,来发扬真善美的精神,来向世人展现这种美德,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是善,美,和真。

第三,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的内容,性质,范围,水平都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随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实践又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实践。从简单易懂的方面来理解,古时候,劫富济贫,帮助孤寡老人,流落街头的儿童吃饱穿暖就是善,不隐瞒真相就是真,举止优雅大方就是美。而现在,善不再是只从物质上帮助别人,更多的是从心灵上让别人感到温暖,真更注重于真心诚意地对待别人,美,更延伸出了心灵美。这些体现真善美的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形式更加丰富,内容更有意义。

三、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准确把握对象的属性,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的认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真善美,作为一种文化方面的认识,它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反复的实践,总结提炼出的美德,没有人们真诚美好善意的行动,就不会有真善美的文化。

其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类的思想进步和理论创新。实践改造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人们在实践的推动下,不断打破认识上的旧框框,突破头脑中的旧思想,引起认识上的新飞跃,从而不断有发现,有所前进。人们就是由于构建美好社会的需要,不断增加对真善美的认识,从而让真善美从一种美德发展为一种优秀文化。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通过实践获得的某种认识,不是为认识而认识,最终目的还是为实践服务,指导实践,满足人们某种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也就是说,人们弘扬真善美,并不只是为了让社会大众了解这种文化,最终还是希望通过这种文化,指导实践,通过人们的各种善行,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和谐。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客观的社会实践,绝不是主观感受。从古至今,人们通过自己的行为,传承并发扬着真善美。通过自己的实践,来检验真善美是否是一种正确的认识。几千年实践的检验,真善美是一种优秀的行为和实践,这个认识的真理性已经得到验证并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

四、实践对真善美的传承和发扬作用

认识不但来源于实践,而且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就是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就像真善美,一开始通过实践体现,人们认识到它是一个充满善意行为。而后,它才逐渐发展为一个理论的认识,一种文化。

从认识到实践,就是从精神到物质的阶段,或者说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一方面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另一方面,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关于真善美的文化,家喻户晓,而把它从认识转变成实践,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这就需要我们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理论转化为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只有这样,理论才能真正发挥指导作用。真善美存在的意义,不是作为一幅风景画高高挂在那里供人们欣赏,而是作为一面旗帜,引领人们去传承,去实践,让它体现在社会的每个角落。

很多时候,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受着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制约。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人们只有按照真理办事,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标。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两种尺度的共同制约下进行的。成功的实践都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传承真善美的实践,它的真理性体现在,这是一个经过几千年检验而依旧焕发生机的行为。另一方面,它的价值体现在,这一种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是一种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的行为。

从不同角度来看,真善美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认识,它看不见摸不着,而你在生活中,却能处处感受到它的存在。当你帮助一个迷路的孩子找回了家,当你把地上的香蕉皮放回了垃圾箱,当你攒钱给山区的孩子送去了棉鞋,当你在灾难发生时义无反顾投身救援,你会看到真善美的光芒照耀着你,指引着你,让你成为更优秀的人,让你成为一个值得人们尊敬的人。真善美,不是一本书,不是一幅画,我们无法触摸它,唯一的方法就是通过实践,通过我们的行动,让它发扬并传承下去,让它充满社会的每个角落。

从马克思实践角度分析,真善美是一种认识,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所以可以理解为,实践是真善美的关键部分,是真善美传扬下去的根本动力,实践和真善美是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的两个部分。没有实践,真善美无法体现,没有真善美,有些实践也就变得没有意义。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把真善美和实践结合,以实践的方式,把真善美融入社会大众的心中,让社会处处闪耀着真善美的光芒。

第二篇:马原课实践作业

2017-2018学年第1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平时成绩安排

本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共56个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0学时,实践学时16学时。

一、成绩分布:期末考核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平时成绩分布:课外实践占40%;考勤、学习态度及其他占60%。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教学环节安排

(一)进行社会调研,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调研问题,撰写调研报告。(占平时总成绩的25%)

每个自然班分为4个调研小组,每个小组根据选题开展社会调研活动,并撰写一篇调研报告。

1.调研报告要求:

(1)格式参考正式发表论文格式,包含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字数在3000字以上。

(2)要求A4纸打印,内容摘要、关键词宋体五号,正文、参考文献宋体小四。

(3)加封面。封面上写明题目、班级、组长、小组成员姓名及学号(由小到大排列)及分工。(见附件1)

(4)要求每组上交调查问卷模板及统计数据、访谈提纲等等,装订在调研报告后面。

(5)调研报告纸质版及电子版一并上交,上交日期由任课教师自定。2.调研参考题目

(1)天津市共享单车发展状况及政策建议(2)大学生校园贷状况调查

(3)智能手机文化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等方面的影响。(4)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状况调查(5)在校大学生创业状况调查(6)大学生职业理想调查(7)大学生读书状况调查

(8)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状况调查(9)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认知状况调查(10)天津市养老机构状况调查(11)天津市社会组织发展状况调查(12)天津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调查

(二)读书感悟、案例搜集(任选一项,占平时总成绩的15%)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以下活动之一 1.读书感悟

阅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制作、上交读后感PPT,每个班选取学生代表在课堂上交流读后感。

2.案例搜集

选取《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内容作为案例,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关理论进行案例分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制作、上交PPT,每个班选取学生代表在课堂进行案例展示。

PPT制作要求:

PPT不少于15张,首页标明题目、班级、组长、小组成员及学号;图文并茂,文字不少于800字,内容充实,结构清晰;整体界面美观,布局合理;形式新颖,设计精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

2017年9月28日

第三篇:马原实践教学作业

问卷调查:

网络时代的正能量传递

〖你好,非常感谢你参与我们的问卷调查,请你耐心回答这份问卷。本次调查所得数据仅用于研究之用,请放心填写。〗

1.大学以来,游戏和睡觉占掉你大部分时间吗? A 是 B 否

2.你眼中的大学生活中是否充满了正能量? A 是 B 否 C 一般般 D 说不清

3.在你的生活周围,哪种情况出现的比较频繁?(可多选)A 打牌游戏 B 讨论小说 C 疯狂追剧 D 认真学习

E 一无聊就睡觉 F 其他___(请注明)4.你所理解的正能量是什么? A 给人内心上的感动 B 较广义的积极品质 C 使奋进的精神力量 D 不太清楚

E 其他___(请注明)

5.在生活中,你是否需要正能量来激发自己? A 是,经常需要 B 有时候需要 C 不需要

6.你觉得生活中哪些人可以给你正能量? A 同学 B 朋友 C 老师 D 家人 E 其他___(请注明)

7.你觉得学校可以给人以正能量的鼓舞和启迪吗? A 能 B 不能 C 一般般

8.你所认为的正能量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A 助人为乐,不求回报 B 慈善活动,希望工程 C 关爱环境,服务地球 D 社会活动,争取权益

9.你认为哪方面的正能量对自己的发展较有宜?(可多选)A 学习B 管理 C 文体 D 志愿 E 科研 F 创业 G 其他___(请注明)

10.日常生活中,正能量给你带来了哪些影响? A 提高工作激情,让生活更有意义 B 短时间内有一点积极作用 C 基本上没有任何作用 11.面对不平时,你是会选择? A 立即反击 B 犹豫 C 漠视 D 无感 F 其他___(请注明)12.你觉得应该怎样捍卫正能量? A 相信主流媒体 B 提高自我修养 C 正视见义勇为 D 投身公益活动 E 其他___(请注明)

13.如果没有综测加分,你愿意去做志愿者吗? A 会 B 不会 C 看情况

14.你愿意传递正能量吗? A 一定会 B 尽力吧 C 也许会 D 不会的

15.作为大学生,你倾向于如何传播正能量? A 关心他人 B 先做好自己 C 宣传积极向上的行为 D 不想传播正能量 E 其他___

〖感谢你参与我们的调查,祝你生活愉快,学业有成。〗

第四篇:2016考研政治 马原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全国高校报录比汇总

考研政治马原复习需要掌握几大重要的原理及其相关方法论,这是考研答题的理论依据。7.8月份暑期复习,希望大家能够好好把握,加强政治重要知识点的总结和记忆。下面中公考研政治老师分享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及其方法论。

实践与认识(理论)的关系(易考分析题)

原理: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活动对认识起决定作用,表现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活动最终的目的(二)认识对实践的能动指导作用

认识对实践活动起反作用,尤其是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能够对实践活动起重要的指导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具体表现在:

(1)正确的理性认识,能够正确的指导实践活动,促进实践活动目标的实现。

(2)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活动,妨碍实践目标的实现。

方法论: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

第二,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

全国高校报录比汇总 全国高校报录比汇总

第三,只有充分尊重实践,才能有力的反对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克服主观主义。

全国高校报录比汇总

第五篇:马原:关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几点深入理解

马原:关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几点深入理解

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实践与认识的相互关系

(一)实践决定认识

(二)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实践与认识的相互关系总体上是以上两条,但是如果出现在考题中会细致的考察大家,所以我们具体来看:

(一)实践决定认识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注:在这四点中要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两点进行有效的区分,做好出选择题的准备。

(二)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包括以下几点:

1.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

(1).正确认识指导实践,会使实践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

(2).错误认识误导实践,会对实践产生消极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2.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1).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可以而且应该走在实践的前头,指导实践的进程。

(2).科学理论能预见未来,端正实践的方向。

(3)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

关于实践是认识来源有两点需要补充,需要大家注意:

1.不否定人的大脑和感官在生理素质上的差异对认识的影响。

(1)生理素质是人们进行实践和认识的一种物质条件,并不是人们的实践和认识本身。

(2)生理素质对于形成人们在认识和才能上的差别并不起决定性的作用,造成人们认 识和才能差别的决定性原因是后天的社会实践。

2.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

人的知识,包含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把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结合起来,才能有 比较完全的知识。

(1)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间接经验归根到底也是来源于前人或他人的实 践,人们接受间接经验也要或多或少地以某种直接经验为基础。

(2)人的生命和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身实践,通过读书或传授等方法来获取 间接经验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

政治学科究竟该怎样对待?无论你的基础怎样,都应该尽早开始政治的复习,做到胸中有数。建议考生首先要掌握科学系统的复习方法,对整体复习屡清思路。

下载马原作业--从实践角度出发,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善美及其关系[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原作业--从实践角度出发,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善美及其关系[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