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经验随笔交流(定稿)

时间:2019-05-13 01:3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教育经验随笔交流(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教育经验随笔交流(定稿)》。

第一篇:小学教育经验随笔交流(定稿)

观念

天津市大港区教研室 王德鹏

有一个真实的例子,欧共体成员在一起研制大型客机,试飞阶段时,一些国家的工作人员照例将“精心保养”、“小心爱护”的字样贴在机舱的醒目位置上,以提醒前来试坐的顾客们处处小心,这几乎是全世界的生产商们所惯用的“提议”。

而德国人却按照自己的观念,撕去了那些提醒人们如何小心,如何保护的字样,请前来试坐的每一位顾客,对机舱内的所有设施尽可能的折腾,比如厕所的门,你尽量地硬拉硬拽,甚至摔打;对你的座位,你尽可能地摇晃,甚至拆卸;凡是开关、按钮、能转动的地方,希望你用最大的力气去扭动;抽水马桶、餐具、顶灯开关„„你都可以以破坏式的方式使用,从而达到最高的使用极限。结果,凡是易损、易坏的部分都暴露了出来,最终得以加固完善。

改变我们的观念,有些事,便会在一夜之间被彻底改变。

以上内容摘自《读者》2006-24。

从上面例子想到课堂教学,我们的课堂缺少什么?我们不缺少规章制度,不缺少精心设计,不缺少活动讨论,但总感觉课堂不够活跃,学生参与度不高,原因是什么呢?可能就在于我们的观念。我们引导学生按照设计按部就班的学习、记忆,思考的问题都是来自教师预先的“设计”,探究的活动都是教师布置的,我们就是怕学生出现问题。然而,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没有认知冲突的参与,主体性发挥又有多大呢?

案例:长方体相对的棱有几条?

内容: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片段: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这一特征。

学生每人都有一个长方体的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盒子),教师手中也有一个长方体模型。

师:哪几条是长方体相对的棱呢?

学生说那两条。(每个学生都在说,也不知说的是哪两条。)

师:(举起模型,指着前面的两条边)是这两条吗?

生:对。

师:(把模型转了一下,原来的上面到了前面,指着对边)这两条是不是也是相对的?

生:嗯。

师:(再把模型转了一下,原来的后面到了前面,指着对边)这两条是不是也是相对的?

生:嗯。

从学生的口气中听出来,学生有点“转”晕了,似懂非懂。

师:长方体相对的棱有几条?是不是有4条?

生:嗯。

学生还是似懂非懂。

„„

认识长方体有4条相对的棱是知识难点,学生不好理解,教师这样按部就班的引导,学生的参与也是被动的,也只能是似懂非懂。我们如果换种观念,就让学生自己拿着模型上前来演示,找相对的棱,把学生的思维问题暴露出来,这样会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前面认识相对的面时,相对的面有两个,可能会对学生产生思维干扰,“相对”这个词就容易引起思维干扰,在潜意识中认为“相对”就是两个),这样的参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参与,学生的理解才是最深刻的。

教学中我们不妨尝试着换一种观念。

例谈小学数学复式课堂教学设计

——“认识半时”与“9的乘法口诀”复式教学设计谈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 齐胜利

新课程下如何上好复式班的课,是我们这次研讨的主题。围绕新课程的要求,我区周志福老师在他设计的一节复式教学的课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希望他的实践与思考能给大家提供一个深入思考的契机。现就他设计的一、二年级复式教学作一些介绍与说明。

一、根据复式教学的特点有效地整合教材

复式教学中老师们感到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时间不够用,特别是两个年级都是新授课时。周老师此次所上的教学内容,一年级为“认识半时”,二年级为“9的乘法口诀”,两个年级的教学内容都是新授课,如何处理这两个年级的教学呢?

经过比较分析,发现一年级的“认识半时”是学生认识时间这一单元中的一个难点内容,是学生认识时间上的一个突破口。而二年级的“9的乘法口诀”虽然也是一个新授的内容,但由于学生已学习了2~8乘法口诀,初步形成了相应的乘法口诀学习的思维模型,面对“9的乘法口诀”的学习,他们可以依据思维的惯性力量,借助在2~8的乘法口诀中形成的思维模型,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形式掌握“9的乘法口诀”。

基于这样的思考与分析,本节课把一年级的“认识半时”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来突破,二年级的“9的乘法口诀”主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达成学习目标。

二、围绕教学需要合理安排“动”“静”层次

复式教学中处理好课堂中的动静之间的搭配,既能有效地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又能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至于直接教学与自动作业轮换的次数以多少次为宜,我想还是根据学生、教学内容等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为好。为此,本节课在对教材分析与理解的基础上,每个年级各安排了两次直接教学与自动作业。

第一次直接教学安排在一年级。考虑到一年级学生“认识半时”是学生认识时间上的难点,上课伊始就安排了一个较长时间的直接教学的时间,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拨一拨等活动,初步建立起对半时的认识。此时,相对集中直接教学的时间,便于学生形成完整的认识半时的认知。

与此相对应的,此时的二年级有一段比较长的自动作业时间,怎么合理的安排学生的自动作业呢?首先,注重作业的层次性,即有相对简单的基本练习,又有引发新知学习的尝试练习,更有需要思考的想一想。通过层次性的练习,让学生人人有事做,又人人学会思考。

第二次直接教学安排在二年级。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尝试学习与思考,依据原有学习乘法口诀的思维模型,已初步感知了“9的乘法口诀”具体内涵。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9的乘法口诀”知识,此时安排一段时间进行必要的归纳与整理,可以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的认识水平都能得到一个提升。使他们形成完整的“9的乘法口诀”,为他们今后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奠定思维基础。

此时,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做一做及同桌之间的游戏活动,进一步巩固对半时的认识,使他们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清晰的“认识半时”数学模型。

第三次直接教学安排在一年级。一年级的学生通过自己的一些活动,逐步掌握了认半时的方法,此时的直接教学既有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之目的,又有拓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之目的。为后继进一步认识时间埋下伏笔。

而二年级的自动作业不仅仅是对“9的乘法口诀”的检查了,还安排了灵活运用“9的乘法口诀”的练习,这样安排不仅让学生熟练地掌握“9的乘法口诀”,更能拓展“9的乘法口诀”在数学中的重要意义。

第四次直接教学安排在二年级。主要是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总结全课学习。

一年级此时主要是完成相应的课后作业。

由于本节课面对的是一、二年级的复式教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学需要,在学生的长“动”中,适时安排一些短“静”,以便抽出稍短的时间巡视指导其他年级的自动作业,这样,既不影响直接教学的连续性,又照顾了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的间断性。

三、结合农村实际选择适宜的教学资源

开展复式教学的点大多地处偏远山区,办学条件都很差,能用的教学资源少的可怜。面对这样的现状,周老师是这样来选择与使用教学资源的。

一是用卡片自制了一些钟面图、五星图,借助这些可行的直观材料,让学生通过看一看,认一认,想一想,发现其中的数学思考与规律。相对于多媒体设备来说,小纸片简单、实用、切实可行,老师信手拈来,立等可用。同时,实际教学中的效果也不比课件差。

二是注重从生活中找材料。认识时间必然要接触钟表,钟表现在学生家家都有,既不会加重家庭的负担,又可重复使用。同时,来自于生活之中的资源,学生会感到更亲切与自然。

三是适时地使用了一些作业纸。考虑到异地教学的实际情况,为了便于教学,特意安排了一定量的作业纸,这既能节省学生抄题练习的时间,又便于教师集中检查。

四、恰当地发挥“小助手”的辅助作用

复式教学下的“小助手”,能帮助教师处理教学上的许多工作,解决教师在复式教学过程中的许多困难,对提高复式教学质量起着一定的作用。为此,很多复式班的老师都安排一些“小助手”帮助他们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此次上课如何安排“小助手”呢?周老师做了如下的考虑。

首先,明确“小助手”的职责。作为借班上课的教师,对学生不了解,选择小助手难度很大,再加上,复式教学中的“小助手”也不是一节课能培养起来的,需要一个过程。如果把平时自己在课堂交给“小助手”做的事完全交给上课班级的学生,肯定会出问题。因此,恰当发挥“小助手”的作用成为本节课的使用“小助手”的出发点。

其次,确定“小助手”的任务。一年级的“小助手”主要是帮助老师指点不会拨钟与看钟的同学,学会拨与看钟,及时检查与之相关的作业;二年级“小助手”主要帮助教师检查一些容易解决的作业,加快教学进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 齐胜利

新的课程改革已进行了三年,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堂离学生越来越近了,离生活越来越近了,课堂越来越有生气了。

然而,在欣喜之余,老师们也存在着许多的困惑,即有对教学的困惑,也有对改革的困惑。如何应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保障课堂教学改革顺利前行呢?概括起来说,即是保障有效、抓实基础、注重运用、综合发展。

一、保障有效

这里所说的有效,主要指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的有效性与学的有效性。

1、教的有效性。指的是教学方法不仅注重形式,更要注重内容,应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简单地说,就是你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方法要有教学效益,不能为了使用方法而使用方法,诸如当前的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都应为了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采用,而不是为了追求这一形式而运用。

因而,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是取决于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反思意识。即要求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不断地追问自己: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的教学哪些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2、学的有效性。

【镜头】

我在黑板上带领大家归纳、总结用小数表示的单、复名数之间的转换特点,随着总结的不断深入,一些原本还有些模糊的学生,思维逐渐地清晰起来了,慢慢地找到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抓手。此时,我一眼扫去,发现“M”也很认真地在听,在写,还时不时地皱皱眉,从他的学习情势上来看,他学的很认真,心想今天“M”或许掌握了一直没有掌握的名数互化的内容了。

可等到全班学生进行练习时,发现“M”的作业几乎还都是错的,并且,错的内容就是刚刚大家讨论过的错例。

【思考】

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学习,不讲话,是不是就能一定把学习搞好呢?通过M这个例子,最起码可以看出,所谓的专心听讲、不讲话、守纪律,不一定能达到真正的有效学习。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学习是否有效,并不与这个人的一些外在的表现相关联。只有当这种外面学习的表现是因为内在学习的动机的自然流露时,外在的表现才能显现出学习状态的某些特征。那什么样的学习是有效的学习呢?

一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里所说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然流露出来了,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而做作出来的,做作出来的积极性是被动的、应付式的,他不是学习者真实学习情感的流露。只有真正发自于学习者内心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促进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有效学习。

二是实实在在地体验学习过程。学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学习者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体验过程,学习者只有在实实在在地体验过程中,才能感受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与脉络,才能体味到学习的三味,才能把知识一点一滴地融化在自己的血液中。那些蜻蜓点水式地学习的人,是很难把握所要学习知识的核心。

三是掌握学习方法是学习的首要。学习知识的过程不只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的点对点的学习,而是借助对某一个有代表性的学习内容的学习,以期达到对点所在面上所有内容的全面把握,这就是要求学习者不仅仅把学习的内容作为学习重点,更要把学会学习的方法作为学习的重中之重。只有掌握了相应的学习方法,学习的效率才能提高,学习才能真正到学习的目的。

二、抓实基础

新课程改革以来,人们一直在回避传统教学中的“双基”问题,好像只要一谈到“双基”就不是新课改了,把传统教学中的“双基”训练与新课改对立起来。可以说这是对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曲解,正是由于当前存在着不同层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误读,形成了一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漂浮现象,不少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没有形成。

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不是对原有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它应是在保持传统教学中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只有这样,进行的改革才会有根,才会基础,才能脚踏实地。

因而,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不应忘记合作、探究的基础,如果失去了合作、探究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基础知识,那时的合作、探究只能成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形式而已,更何况,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自主、合作、探究都无法实现的。

为此,今后的教学中,应把“双基”训练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机的整合起来,让学生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双基”也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注重运用 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是当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如何有效地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关系,应成为我们教学中关注的一个重点。

原有的教材与生活实际也有联系,但相对来说,那种联系是间接,或很牵强的,甚至是造作的。同时,原有教材在知识运用时,大量出现的都是封闭式的练习内容,模式化的思维方式。这时的运用,与其说是运用,还不如说是在进行简单化的训练,它只单纯地考虑到了如何达成数学学科学习的需要,没有考虑到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让数学学习失去了生命的活力。这种枯燥的运用,时间一长,不仅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也割裂了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学生的思维的发展。

为此,在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处理好知识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当前的很多学习内容都是从生活中寻找来的素材,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解读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的眼光,使他们从纷繁的生活现象中把握住数学内容。

二是处理好封闭性与开放性的关系。通过一些开放性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会筛选、甄别、比较、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提升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三是处理好多样化与最优化的关系。学生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多样化与最优化是不可避免的一组问题,我们应在鼓励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走上最优化解决问题的轨道上来,引导学生的思维螺旋式的上升。

四、综合发展

从一些学生学习反馈情况来看,我们在日常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如何关注学生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当前的教学中,更多的教师关注的是眼前的、短期的发展目标。可能很多人会说,我这没有错呀,但如果你站在学生成长的角度来说,未免过于偏颇了。数学教学不应只关注到学生眼前一点发展,更要关注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需要。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中,不能仅仅只教几个知识点,让学生会做题,考高分就行了。而是要把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也就是要授“渔”,而不是授“鱼”。

因而,关注学生的发展,就是要引导学生掌握了相应的学习方法,这不仅能提升现有的学习效果,也能为他将来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把关注学生短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确保学生顺利成长。

放手,成就一片灿烂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 齐胜利

【片断】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不知道大家掌握怎么样?

生:(全班大声说)没问题。

师:哪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亿以内数读或写时应注意什么?

生1:从高位读起,万级按个级来读。

生2:中间不论几个零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生3:不对,不对,还有万级读好后要记得加“万”字。

师:嗬!看来我们同学对亿以内数的读法掌握的真不错。亿以内数的写法要注意些什么呀!

生4:与读法差不多,有些内容反过来。

师:哪位同学报个数让大家试试?

生5:六千零三十万零二百二十。

(完成后,集体检查,真没发现错误,看来学生掌握很不错。)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比原来还要大的数的读、写法,不知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6:有多大?

师:也就是含有亿级的数了。行吗?

生:(有个别学生说)我早就会了。

师: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那好,大家行自学P38~39页的内容,如果你会的话,就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如果你有问题,我们等会交流。

(学生很快进入了自学状态中,不时有孩子无意识地说出,切!这多容易。大约过了有七、八分钟的样子,我发现很多孩子都抬起了很满足的小脸,心想他们一定收获不小。)

师:怎么样,自己学习能理解吗?

生:(大声说)会。

生7:老师,与我们以前学的一模一样。

师:是吗?

生8:有点不一样,数大了许多。(笑着说)

生7:反正我认为是一样的,不就是数大一点吗?

师:大家同意生7的意见?

生:(声音不齐)是

师:哪位能结合自己的学习说说。

生9:老师,我发现读数时就增加了个亿级,但方法一样;写数时也一样。

师:例题下的习题会做吗?

生:早做好了。(同时,有学生抢着说出自己的答案。)

师:大家真了不起,自己都能学会新知识,看来我们班的同学会学习了,真佩服你们。

生10:老师,后面内容我都会了。

„„

【思考】

今天学习内容是有关多位数的读、写法,按照教参的安排,此节内容要三课时,读、写数一课时,改写用“亿”做单位的数一课时,练习一课时。由于前一段时间参加市里组织的教研活动,拉下了不少课时,再加上这学期学习时间又短,心里一直很急,但苦于干着急,教学进度跟不上。当上到这一节时,我发现,班上孩子在学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时,掌握很不错,为此,我想能不能在此节做一些实验,既能适当地加快教学进度,又能适时地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通过今天一节课下来,发现效果出奇的好。课堂上学生学习投入的劲头大了,学习效率高了。

通过今天的课堂学习,让我产生了许多感想。

其一,我们的课堂学习应尊重学生的经验基础,不应把学生看成一张白纸。虽然这句话大家都会说,但很多人在课堂上仍然把学生当成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孩子,忽视了他们的知识背景。这样组织的教学活动,看起来有板有眼,有条不紊,实际上是凌驾于孩子们鲜活个体生命之上的主宰意识在作怪。这样的课堂学生只能是适应、应付,再适应、再应付。很难有孩子能从中真正学习到学习知识所需要的方法、思想。

其二,组织的自主学习应有坚实的经验基础。如果让学生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内容,让他自己去独立学习,其效果一定不理想,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时,学生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探索后,无功而返,其原因,可能就是没有找准学生现有发展区与最近发展区之间恰当的“桥梁”。因而,我认为组织学生自学也好,探究也好,都能充分地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尽可能挖掘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的结果不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信心和意识。

其三,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应有层次性。刚开始时的自学更多的是一些现有发展区的拓展与延伸,帮助学生延长现有知识所能触及到的区域。在此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把学习触角延伸到最近发展区域内,逐步提升自学的难度与区域,慢慢地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触摸最近发展区的过程中,积累自学的经验,提高自学的能力,掌握基本的自学方法,学会自主地学习。片断集锦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 齐胜利2006、12、28

星期四

【片断一】

每天课前的五分钟,我都让两位课代表轮流出一些口答题让学生做一做,一则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一些基础知识,二则又可以把孩子们喧闹的心静下来。今天刚好轮到小亮出题,这孩子很认真,出的题考虑到刚学的内容,又考虑到将要学习的内容,只是在与大家交流答案时出了一点小花絮。

小亮:长方形的面积等于括号长加宽„„。

众生:啊!啊!哈哈!

小亮有点摸不着头脑,看看我又看看同学们,我只是笑了笑,没有言语,到是不少同学指指点点,这下可把我们的小亮闹懵了,头转了几转,又说了。

小亮: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加宽„„。

众生:(笑的声音更大了,并伴随着)错了!错了!不对!不对!这是面积,你说的是什么呀!

生1:小亮,你说的是长方形的周长。哈哈!

这时小亮一惊,好像发现了什么似的,脸腾地一下红了起来。马上说出了正确的答案。“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等小亮完成了所有内容,我随便插了一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也有说错了时候。没关系,呵呵!”

【片断二】

师:昨天我们通过测量,让大家算出自己一步大约有多长,再让你从小操场的大门走到教室门口,计算出这两地之间有长,有位同学算出是这么多。

66×132≈7000(米)生:(一部分人)有那么远?

生1:七千米,太远了,不会吧。

师:校门口到教室门口有这么远吗?大家发现他那儿出了问题?

生2:他单位用错了。

生3:他没有把单位进行转化。

师:哈哈!看来我们有些同学能喜欢舍“近”求“远”啊!这个笑话以后可要注意哟!

【片断三】

生1:求平均有多少步,我不用近似数的方法行吗?我不用约等于号。

师:最好用,这样方便些。

生1:我用等号在后面写上余数不就行了。

师:因为我们学了估算方法,这时完全可以用呀。

生1:计算时,上面都是等号,最后冒出一个约等于号,不好看。

师:哈哈!想不到我们生1同学做题时,还想的很多东西。不过为了方便,也为了更好地反映出题意的要求,我建议你如果最后除不尽,尽可能取近似值。

生1:不好看,我这么做又不错。

生2:你真麻烦哟!

„„

【片断四】

师:今天这节课作业两题,„„。

侃:啊也,这么多。(这是个不论做几题作业都嫌多的孩子)

旭:你真是,这还多。你不要做作业哟!

生1:就是,天天都听你叫。

侃:(边做边笑。)

师:侃每天不叫一次,怕大家记不住他了。

生2:老师,我们习惯了,呵呵!

„„

【随想】

整天与孩子们在一起,人活得轻松、自在。孩子们的一笑一颦,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构成了一副完美而又真实的成长画卷。它没有矫饰,也没有造作,没有老成,也没有城府,它只有稚嫩中透露出的纯真与可爱。

面对孩子们的纯真,我只能用心颤巍巍地呵护着,生怕因为自己的不慎而打碎了它。这样呵护久了,自己的心也与孩子们产生了些许的共振,面对偶尔出格的行为,也能用心把它包容起来。

或许孩子们也受到某些共振的影响吧,对我的一些出格他们也能做出“理解”的表现,上课时,无论我是随意发挥,还是紧追细究,抑或是插科打诨,他们都津津乐道,乐此不疲。

因而,每天数学课,变得就像正在拔节的春笋,我细心地呵护着它,静静地聆听成长的声音,用心享受着孩子带来的宁静与快乐。

流失的作业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 齐胜利2006、12、25

星期一

今天是星期一,早晨小组长来交家庭作业本时,一下说这个没有带作业本,一下又说那个作业没有做完,一会又有人说某某的作业少做了多少,一会又说谁的作业书写没办法看。

说实在说,早晨上班的时候心情很好,随着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汇报,情绪是一落再落,到上课时已是到了底谷了。仔细回想一下,难道是我布置的作业太多了,学生没法完成?不是呀,一般到周末我布置的作业大约都在两面左右(约十题左右),并且还与学生约定了,不要一天完成,星期

六、星期天每天做一面。认真完成,这样既可以保证质量,也可以让孩子不会因为长时间写作业而过于疲劳。

这种安排我从一年级接班时就这样进行的,孩子们都执行很不错,不知为什么,最近经常有人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总是不能及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只好让他在课间抽时间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早晨来补作业的人不是减少了,反而多了,看来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我得想想办法,找找原因。

于是,课间我随机地找了几个孩子聊了聊。

生1:他们下课就知道玩,一放学就玩,不做作业。

生2:作业太多,又是语文,又是数学,又是英语,星期

六、星期天还要学画画等。

生3:(此生时常作业忘了)做好了总是忘了带。

生4:你下次布置的少点。

生5:回家妈妈还有作业,真是太多了。

„„

从与孩子聊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的作业量是不少,单就数学而言,我可能布置的不算多,可如果把孩子们所有的作业都加起来的话,那就多了,难怪有孩子家长说,孩子作业要做到晚上十点,当时我都不相信,因为我每天布置作业的量完成的时间,以不超过二十分钟为限。现在如果把孩子所有功课的作业一加起来,那就不得了了。如果一个孩子做作业的速度又慢的话,每天晚上做到十点真有可能。

看来下一阶段在作业布置上要进行一些调整。

首先,尽可能加大孩子们在校完成作业的量,尽可能把作业安排在课堂上让孩子去完成,回家的作业尽量少一些。并且,每天家庭作业尽可能早一点布置,让孩子有空的话可以提前完成,便于他们统筹安排时间来进行学习。

其次,优化作业的内容。对于一些重复性的作业,进行一些必要的筛选,如果是一些可做可不做的,对孩子的学习影响不大的作业,尽可能不做了;如果是对不同人要求的作业,可以作为选学的内容进行安排。尽可能减少一些不必要重复练习的内容。

再次,组织好小组内的互助工作。有一些孩子可能对学习的内容一时无法完全消化,面对出现的作业时,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针对这样的孩子,要求各学习小组的小组长及时帮助他们,通过他们的帮助,既可以让那部分孩子消化学习内容,又可以提高作业的质量。

在碰撞中学习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 齐胜利2006、12、14

星期四

阴转多云

【案例】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怎样求吗?

生:知道,就是用它的长乘宽就行了。

师:老师现在量出黑板的长是4米,宽是1米,你能算出它的面积吗?

生:(很多学生都说)没问题,很容易。4×1=4(平方米)

师:如果是一个正方形,你能算出它的面积吗?

有部分学生说容易,但也有学生不知怎么办。我出示了一个边长为21厘米的正方形,让学生独立尝试。几分钟后陆续有学生完成了,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了一部分学生上黑板进行了板演。

师:如果你与他们的方法相同,就不上来了,如果不同,可以上来写出来。

学生写的如下几种算法。

方法一:21×21=427(平方米)

方法二:21×4=84(米)

方法三:21×2=42(平方米)

方法四:21×21=441(平方米)

方法五:21×4=84(平方米)

面对黑板上出现的上述算法,下面的学生议论开了,为了便于学生发现问题,也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意识地组织了集体讨论活动。

师:难道这么方法都行?

生1:不对,有的不对。

师:那好,我们就按次序一个一个分析一下,如果你有意见,及时提出来。

师:方法一有问题吗?

生2:他算的不对,想的没问题。

师:你怎么知道?

生2:因为根据昨天长方形面积公式来想,一排可以放21个“小正方形”,总共可以放21排,一共就是21个21,就是用21乘21啰。(注:小正方形指的是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师:那我们再看方法二。

生:(我话还未说完,很多孩子就抢着说了。)这个算式是求正方形周长的,不是面积的。

师:做这题的同学,你认为是吗?(该生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师:我们继续看方法三。这又是怎么回事,能不能请做题的同学说说。

夏:我是这样想的,长方形有长和宽,正方形只有边长,两个边长相乘,就写成了21乘2。

师:你现在认为怎么样,对吗?

夏:(不好意思地说)不对,不能这样。

师:是的,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因而,可以看成是长和宽都相等的长方形,但必须是边长乘边长,不能是边长乘2。

师:方法四大家有意见吗?

生:(不少学生抢着说)跟我一样,对的。

师:谁能说说怎么就对了呢?

生3:我是把它当成长方形来想的,把一条边想成长,一条边想成宽,所以就写成了21乘21了。

师:不错,你很聪明,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如果把用“小正方形”去量,我们也会量出与昨天长方形一样的结果,前面生2同学说得很清楚了,大家能理解吗?

生:知道了。

师:再看方法五,还需要讨论吗?

生4:老师,不需要讨论了,它看前面是求周长,但看单位又是求面积,根本就不对。

师:今天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发现了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谁能总结一下。

生5: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那下面我们就进行一些求正方形面积的练习。

„„

【思考】

一个班上学生之间必然存在着一些差异,如果你刻意的回避,那是一种不科学,也是不负责任的态度,如果你能够运用好这些差异,对你的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差异思考,能够充分地暴露不同层次孩子的思维。由于每一个个体之间的差异,每一个孩子面对出现的任何一个新问题时,都会有自己的各自不同的思考方式,此时如果能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能够实实在在地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交流碰撞,能够指明不同层次孩子思维方向。暴露学生的思维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促进不同层次孩子的思维都能得到发展,这种发展还必须是正确导向下的发展,因此,讨论、交流自然就成了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最好的方式,通过交流让有问题的孩子发现自己的问题,让有能力的孩子展现自己的能力。同时,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平等的互动过程,是一个以理服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容易达成对某一问题的共识,这些共识也就容易让学生接受。

三、引导归纳,固化探索的新知。当学生通过多层次初步形成对某一问题的共识后,如果不及时加以数学化的提升与引领,势必失去数学教学的目的,因此,此时的归纳应是水到渠成式的,是对学生心中想说又无法说明白事情的点化,是学生真正形成数学思考的需要。

第二篇:小学经验教育随笔

小学经验教育随笔

小学经验教育随笔1

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昼夜仅有24小时”。可还有人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是挤出来的。还有人说:时间就是生命。看来我的时间就是生活,抓住宝贵的生命,发展自我的未来。从苏霍姆林斯基或其他人的.话中,说明教师的工作是光荣的,职责是重大的,任务是艰辛的。所以教师们要充分掌握好时间,才不会与生活发生“摩擦起电”。

其实我认为,凡是会利用时间的人从来也不忙,他们做任何事情总是井井有条,办起事情也是高高兴兴的。而不会利用时间的人总会埋怨时间不足,或是工作任务繁重,弄得自我整天灰头土脸的。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只要有好的心境,一切皆有可能。

匆匆想起,年轻人为何心烦意乱呢?进入新环境后,对新工作无从下手呢?不明白是先从哪里下手,从何做起?我想这就是因为年轻人不会利用时间,像好多老教师一样,他们之所以从没有怨言,就是因为他们已经将自我的时间安排好了。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年轻教师的桌子太乱,他们为了赶一项工作而忽略了这个小问题。而好多老教师的桌子上却仅有一杯水,一支笔。以前我就是这样的一名年轻教师。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学生的作业,仅有很小的一个空间能够使用,如果又有了新的工作任务时,往往使我无从下手,只能千方百计的腾出一点空隙来继续工作。也正如猪一样:只要有自我睡觉的地方就足能够。

可是此刻好多了,桌子上的东西少了。如果说以前桌上的作业堆得是一座大山,那么此刻就是小丘。我想,以后我的桌子上就会成为平原。

那么教师的时间是从哪里来的呢?我认为:一是要挤时间,二就是会利用时间。

小学经验教育随笔2

人的一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学生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必须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更新知识结构,去吸收新东西。可见,学习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教给学生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因此现代教师的主角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潜力,使学生获得必须的终身学习的本领。而学生灵活运用传授的方法又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反复训练的过程,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

一、预习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潜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应对一篇新鲜生疏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趋动下,主动地去研读课文。

预习只需粗略的阅读,了解知识的梗概,以做到心中有数地去听讲,或者说带着问题去听讲。在课堂中,教师对新知识的传授,是在学生准备程度和此刻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进行的。问题的思考也是有较严格的时间限制,在这种状况下,理解者若对新的认识对象心中没数,往往就会紧张地“奔命”于老师设计的思维轨道中。这样一种心理不但影响对新知识的理解和理解,而且更不易用心思维,求疑思疑,触类旁通。这样,就一步不备,处处被动。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严重影响成绩的.提高和潜力的培养。

二、预习的方法

1、阅读法。

阅读是预习的主要方式之一,首先应把书本上有关资料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一遍,容易理解的能够“走马观花”。对于陌生的新知识,决不能仅看一遍,而要多看几遍,反复研读,可在重点和难点部位做记号,以引起自己足够的注意。

2、联想法。

联想是预习不可缺少的贯穿于全过程的重要方式。由于语文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预习时总会引起一些联想。联想的过程,实际也是将知识融汇贯通、初步掌握的过程。有了联想,就能使自己的想象力得以发展。想象力是人的潜力之一,对学好语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正如列宁所说:“想象是极其可贵的品质。”

3、设问法。

从某种角度讲,能对某物提出问题,说明对该事物是了解的,同样,若对预习的资料能提出几个为什么,则说明预习是成功的,不怕不会学,就怕没问题。在预习时,除了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外,还应逐步锻炼自己变换思维的角度,要一题多问,故设难关,以求甚解的自学潜力。可见预习时应个性避免的是那种表面无所不知,其实一无所知,头脑中一片混沌。勤于思考,多多设问,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4、整理法。

整理是预习全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透过预习,对新知识的掌握会做到心中有数,对已学会的知识自己会感到喜

三、预习的步骤

1、总览单元。现行中学语文课本都是以单元做为基本单位的,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除各具有特色外,尚有其共同的知识和规律。因此,对整个单元浏览一遍,预先构成一个知识系统,明确单元要点,高屋建瓴,可少走弯路,便于比较和总结。

2、分析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观察”美景的“窗口”,充分利用这个窗口,也就占据了“攻击”课文的有利地势。有的题目启人深思,

3、熟悉作者。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和思想观念往往影响他作品的风格。

4、了解背景。文章都是为时而作,有针对而写,有感而发的。对背景的了解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写作目的和中心资料,课文中选入的伟大作家鲁迅的文章,有些资料与背景有直接的联系。

5、思考练习。对课后的思考和练习,若能事先思考,就会做到心中有数,在老师讲授时,就会找到这些问题的思考角度或^解答。这样既提高了作业的质量,同时又节省了时间。

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对培养我们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及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帮忙,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针对学生基础差的特点,从基础入手到提高潜力直至学以致用,,使学生在不同资料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潜力。

小学经验教育随笔3

教师的鼓励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鼓励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

教师的鼓励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作为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各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一般情况下,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在班里有时似乎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我班也有这样的同学,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他们的看法,好象也改变了他自己。一次在餐厅吃饭时,吃完饭很多学生都去站队准备回教室,只有他在收拾同学们遗留在餐桌上的残羹剩饭,我带队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这位同学,并尽力赞美了他品德优良的好行为。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他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很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

在我的工作中,我开始注重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细心观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鼓励的语言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

实践使我懂得,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鼓励的手势……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师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鼓励,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满足其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动力。

小学经验教育随笔4

课堂教学都有一定的预设和生成,有人说,一节好课不仅在于课堂教学的顺利,更在于出现意外事件时教师的掌控和把握,是否能够生成些什么,很自然地过渡和整合。

比如看到这样一则教学案例,这是一场公开课,课题是小学数学《可能性》,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体验活动,把全班分成了10个小组,每个小组分给除了颜色区别的七个红球,三个白球,要求放进一个封闭的盒子里摸,每个小组每个成员都要参与,摸出之后看过重新放进盒子,摇一摇其他成员继续摸,总共摸十次,然后分别统计摸出红球和白球的次数。

按照可能性呈现结果,一般情况下应该摸出红球的次数应该比摸出白球的次数多。

但是,老师在让学生展示结果的时候,却出现了不一般的结果,有一个小组代表说,“我们小组摸出红球三次,摸出白球七次。”

有的老师和学生开始惊讶,有的老师很兴奋,觉得课的精彩就要出现了,课堂陷入了沉默,却听到当事教师这样说,“你是不是统计错了?!”“没有错!不信你问问他们。”孩子有些被愿望和困惑,多么期待老师接受自己答案的不同,多么期望老师安慰或解释些什么。

可是这个教师却没有说,只是以其他几个小组的数据继续了新课,当然对可能性的分析没有错,却让听课的教师和学生蓦然觉得少了些什么。

我首先分析一下这样一个结果,摸球的结果总的分布应该会呈现一定的比例结果,是需要一定案例统计的结果,但是对于每一次具体的结果,却是不确定的,出现这样的结果应该是没有错误的,这也是研究可能性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理解生活,更好地生活,特别是可以指导学生如何看待一些转盘游戏,更确定地生活,而不是游戏的'生活。

再回头看这样一个课堂以外,反映出一定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中不曾考虑过,似乎也未曾经历过,也缺乏相应的冷静分析与应变机智的,比如说可以把各组的统计数据加在一起,还可以告诉孩子再摸摸,或者发放的球并不是除了颜色一模一样,盒子的设计是否真正保证每一个球,学生都容易摸到,并且没有特别感觉,一摸到就拿出的……很多细节需要注意。

所以,遇到课堂中的意外,你会怎么办?从某种程度也折射出我们的教育机智和经历有什么,我们的备课是否以生为本,时刻尊重学生,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中生成些什么,还折射出我们的教育侧重的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融合。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会了什么,更是学生顿悟些什么,是教师从中也体悟到什么,一种教学共长的合作。

第三篇:教育随笔经验谈谈

教育随笔:

因为要写,所以要阅读;因为要写,所以要实践;因为要写,所以要思考。写作,是一种拉动自己读,做,思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作为教师的最好的教育研究,是教师行为研究的最好依托。

随笔是最适合教师创作使用的一种形式。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有其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烦闷。像朋友之间的抵膝而谈,不求全面,不求“客观”,不求严谨,甚至也不求理论的“公允”、命题的科学;只求遣一己之意趣,痛快淋漓的嬉笑怒骂。它不奢望成为重大决策的依据,也不企望成为学术积累的文献。它表达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追求。

教育生活五彩斑斓、多姿多彩,如何做个有心人将教育教学中不断演绎生成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记载下来呢?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教育随笔。目前教育教学研究面临的困境之一,就是理论越来越抽象,与教育实践的联系越来越少。而教育随笔就是一种倡导教师立足实践、及时整理和记录自身的实践感悟的教育叙事研究方式。

一、教育随笔的概念及其特点

什么是教育随笔?教育随笔有何特点?随,随便,有不加约束,不加限制的意思,也有随手、随时的意思;笔,笔录,记载。那么随笔就是指随手随时随性的笔录。是文学体裁中散文的一种,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短小活泼。它表达一种情怀,一种趣味,一种心境,一种追求。

教育随笔,顾名思义,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的随笔。也可以说“教学一得”,主要是写教育中某一点体会最深的心得、感悟等。它的题目小,篇幅短,层次和结构比较简单,内容单纯、涉及面比较小,写作材料便于收集、整理和使用。总而言之,它特点主要体现在“随”字上。

1.随手随时

教育随笔往往记录的是一些即时发生的事件或看到事件发生后当时产生的想法,那种想法也许如昙花一现,若不及时捕捉记录下来,就很有可能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被忘记。如随记《唐朝的对外交往》: “玄奘为何西游而不南游呢?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授课老师对此问题也没有深入的思考或研究过,因为从学生的反应看,学生并不认同老师的解释法。”这则随笔就是一位老师在一次随堂听课时随手记下,回来后翻看听课记录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于是在查阅了自汉到隋唐时期的不同史书里的历史记载,以及今人对这一段时期的研究,最后完成了《玄奘为何西游而不南游?》一文,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随性随心

随笔没有什么格式的要求,不需要有什么论点论据,文字也可长可短,从内容上看,有关于教学的、有关于教育的;从形式来看,或议论,或叙事,或抨击,抑或简单的随堂记录;从记录时间来看,有事后记,有及时记;从篇幅来看,有长有短。可见,教育随笔的写作可以随心所欲,不受约束。同时,教育随笔重在及时记录一刹那间的思想的火花,有没有理论支撑,有没有很深入的思考并不是最重要的。

二、为什么提倡教师写教育随笔

熟悉李镇西的老师也许了解,受苏霍姆林斯基的影响,李镇西一直坚持写教育日记、教育手记和教育随笔。不仅他如此,大凡在教育教学上略有所成的名家名师大多如此。可见教育随笔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何等重要。

1.培养自省精神

自省对于治学、修身、处世均十分重要,作为教师,更需要有自省、反思的精神。教育教学中常常会有一刹那间的思维火花,这些火花稍纵即逝的,如同流星一般。教育随笔中看似非常简单的自省、反思,但若真正每天坚持写,教师便可养成自省、反思的习惯,从而培养教师的自省精神。2.保持独立思考

保持对教育的热爱,保持人格的独立,追求精神的自由,这也许是很多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的原因所在。独立就是鲜明的个性,就是思维的创新,就是要在学习他人做法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我们知道,其他教育文体的选材较严格,组织结构也较严密,老师们往往难以坚持,而且为了写得深刻一些,往往会首先去网上查一查其他人对此问题的观点或看法,在借鉴他人思考的基础上再写。而教育随笔却没有文体的限制,又没有篇幅的限制,也不非得需要寻找什么理论依托,只要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值得一记的东西都可以及时记下,这对于一线老师们来说是属于“跳一跳就摘得到的桃子”,在这种情况记下来的东西往往都是老师们自己的思考。写教育随笔实际上是个思考与积累的过程。由于我们身在教育的第一线,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自觉地融入了自己的智慧,常常教有所感,倘若能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教育心路,这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无疑是有帮助的。3.提炼教学反思

“撰写教育随笔,记录个人成长的所感所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重温旧事,回想教育成效,教师常常会品尝理性的感受,对自己有更全面的认识,这有利于教师提高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引自:http://)要写就要去要阅读;要写就要去思考。写作,是一种拉动自己读和思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最贴合教师实际的最好的教育研究。而在这个撰写随笔的过程中,教师撰写教育论文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辛苦耕耘于教学一线的教师,常常掌握了大量教育教学的第一手资料,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常常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悟,若在教学之余及时把这些记录下来,边做边思、边思边写、边写边做,如此螺旋前进,相信每个老师必定大有所获。

三、写教育随笔要注意的问题

教育随笔,因其篇幅的短小,也无需上升到多高的理论层面,因而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要把教育随笔写好,应该要注意一些问题。1.要注意切入的角度

“劝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随笔要想写好,必须注意切入的角度要不同于以往,或是自己的观点不同于常俗。不仅自己觉得有新意,而且让别人看后也觉得耳目一新,教育现象是纷繁复杂的,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的眼睛,能及时准确的捕捉到教育活动中有价值的东西。只有要做到小中见大,平中见奇,才能诱人阅读。

比如,河北抚宁县教育局教研室的陈利国在研究小学语文教材时对《鸟的天堂》一文中“不可计数”的“数”字读音产生想法。他发现,小学生词语手册都认为“不可计数”的“数”应读“shù”。作者认为“不可计数”的“数”应读作“shǔ”,于是写成了一篇不足七百字的教学随笔,谈得有理有据,观点鲜明,严谨精当,体现了“以小见大”。2.要勤于思考并善于思考 勤思善悟方可得章法得学问。如果我们能时时留意教育教学中的每个细节与现象,并常常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它的背后还隐藏着什么教育规律?我和别人有什么不同的看法?自己的观点有没有轻易被人家左右?有思考的随笔才会让人觉得好看、耐看、值得一看。有感而发是随笔的主要特征。而发出的感想是否精华,则与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结构,理论素养,语言表达能力直接相关。有的人只追求随笔的数量,不关注随笔的质量,几十篇下来,风格一个样,语言一个样,甚至连描述的教学情节也差不多,每天坚持写这样雷同的教学随笔价值是不大的。写是一个人内在素养的外化过程,要使外化质量的提高必须有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把他人的观点,知识,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观点,知识,方法,才能不断地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随笔。3.要保持勤练笔的习惯

勤练笔是写好文章的不二法门,教育随笔同样如此。随笔长短不限,可以是三五句,也可是长篇巨论,所谓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三五句若是发现了教育教学中问题,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并提醒自己要改变,这样的随笔即有价值又容易写,对一线教师来说是很有裨益的,随笔越写越活,文章自然也是越写越好。很多人说,要我反思一下教学没问题,但要写成一篇反思随笔,则有了压力。其实也没有人规定过教学随笔的长短和是否深刻。如果是你深思熟虑后的五句话也是好随笔。

比如有一篇随笔是这样写的:今天的导入不够理想,因为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是选择的素材太陈旧了,时间也用的太多了,今后我得改变。

这是五句话的教学随笔,我觉得就是一篇好随笔,可能它不适合发表,但教师写教学随笔主要不是用于发表的,而是对自己教学的改变,是为了自己的提高。这随笔虽然是五句话,但发现了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并提醒自己要改变。而且这样的随笔对工作忙的教师来说,更符合实际。所以随笔的长短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时间则长无时间则短。等有时间了,有了更多的感悟,还可以不断地修改随笔和完善随笔。就拿上面那五句话的随笔来说吧。可以补充一下这样的内容:如何导入才能引发学生的注意力?什么样的素材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我第二堂课的导入是如何做的?这样使问题深入化,再加上正反的两个导入实例,不就形成了一篇好文章了吗?

4.要掌握写作的方法。

标题:教育随笔的标题为求新颖、传神、有趣,这样才能有吸引力。拟教学随笔标题的方法很多,主要依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和作者的风格。如果以议论教学问题为主,常把论点概括成短句或词组作标题,如《诗的节奏不容忽视》;如果以议论事件为主,则可把事件归结为标题,如《刮刮老师的鼻子》。你拟标题时既可以借修辞手法,如《对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冷思考》,又可以引用名言、警句、俗语,如《条条大道通罗马》,也别有韵味。

表达:教学随笔的语言质朴、洗练。不宜刻意雕琢,要尽量保持原滋原味。表达形式有3种。其一,先叙后议。把记叙教学事件放在前边,记完事再集中议论。如果侧重记事,则详细记叙事件发展过程,并有细节描写,议论可简要些,点击到观点即可。如果侧重对教学现象发议论,则简叙现象,如同写小议论文。其二,先议后叙。开篇即阐述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观点,然后再记叙现象,现象是对观点的印证,是由观点联想到的。所以先议论,是因为作者的某种观点是自己长期认识的积淀,不吐不快,只有快吐才尽兴。记叙完例证后再回到话题上来,以简要议论作结。其三,议叙融合。在典型事例记叙中融入议论。这种写法要求作者选准议论点。要有感而发,在哪个环节有感触就在那里发议论,议论后继续记叙。有时,还可夹入少量的抒情语言。5.注意保持持阅读的习惯 “腹有诗书气自华”,工作之余读一点书,比如含义深邃的哲理小品、文笔犀利的杂文短论,以及教育类的书刊杂志,以及众多教育大家的教育专著,你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你的见解和视野也才因此而更加开阔。读书滋养了你的底气和灵气,撰写教育随笔时也能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读李镇西、肖川等名家随笔我们常有口齿生香之感,这与他们平时的广博的阅读积累是分不开的。所谓“厚积方可薄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与其“临渊羡鱼”,羡慕他们的妙语连珠、智若泉涌,“不如退而结网”,开始自己的阅读人生。掌握写作的技巧。【案例1-4】

《将心比心,与学生交换位置----我的班主任随笔之三》(李镇西)早晨来到学校,学生们已经在操场集合了,许多学生陆陆续续朝操场走。我看到已经有一个班的男生站好了队列,心里想,那个班如此自觉呀?走近一看,嘿嘿,正是我班男生。我走到他们面前,没有说一句话,只是伸出手翘起大拇指朝他们扬了扬!他们都自豪地笑了!那天,我给学生说过这样一段话:“你们都说做李老师的学生很幸福,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说,你们做李老师的学生也很不幸。因为李老师太忙太忙,不可能时时守着你们。我除了教你们班的语文和做班主任,我有许多社会活动,比如在教师节前后,李老师要参加一些表彰活动,另外,我还承担了四川师大和四川省教育学院的新课程培训任务,市内一些学校还常常请李老师去做培训报告。我还承担了一些课题,这些课题都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做。等等等等。

因此,我不可能像其他班主任一样,时时守着你们。如果那样,我会很累很累。但是,如果你们自觉一些,我就不累了!因为你们不需要我时时守着你们,你们会自觉上好课,做好卫生,做好课间操,上好自习,等等。如果那样,我会很感谢你们!”昨晚上,我有意提前离开了学校。但从铁皮鼓发的短消息中,我了解到昨晚不少班的自习都闹哄哄的,我心想,学生毕竟是学生呀!

今天早晨我来到学校,碰到王晓丹老师,便问:“昨晚我班自习课怎样?”她说:“很好呀!”我心想,可能是她怕我操心吧!于是我专门去问铁皮鼓,他说的几个班都很闹包不包括我们班。铁皮鼓说不包括,因为他没有看到我们班晚自习的情况。

我还是有点不放心(呵呵,骨子里面还是对学生不够信任),正好这时,一位其他班的老师过来了,他风风火火地说:“哎呀呀,李校长,你班的娃儿就是乖!昨晚上自习课的时候我从你们班教室门口过,里面硬是安安静静的!” 我一阵感动:学生们实在是太可爱了!

根据学生的自荐,我班七位同学组成了临时班委。我对全班同学说:“这只是个‘临时政府’相当与伊拉克临管会。呵呵!”学生也笑了。“但是,我希望这七位同学也能非常认真地为同学服务,争取在一个后的大选中获胜!当然,其他同学在一个月后的选举中也可以参与竞争。” 课间,我召集临时班委的同学开了一个会,我强调了工作原则:第一,服务性。要随时想到,班委就是服务,而不是管人。第二,主动性。要在积极地动脑筋开展各种工作。第三,创造性。要想方设法是我们班的工作与其他班不一样,要在工作中体现出我们的智慧。

晚上自习开始了,我有意迟到了五分钟才到教室,因为我想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的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很自觉。结果到了教室一看,果然鸦雀无声。

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动。我悄悄地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呵呵,有点徐志摩的味道)我在心里说―― 谢谢你们,亲爱的懂事的同学们!

读李镇西老师的文章总会给人一些小小的感动和一些触动。

此文文笔也很朴实,既无华丽的辞藻,也无生动形象的描写,就如素描一般,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娓娓道来,而这平淡中却蕴藏着一个班主任老师的智慧。李老师讲述的事情很小,就是作为教师的你我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怎样才能让班上的学生更自觉?也许有人为此殚精竭虑,最后还一无所得;也许有人事必躬亲,却深感黔驴技穷。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既是管理的艺术,更是为人的艺术。“大象无形,大音稀声”,班主任最好的教育方式并不是居高临下的进行空洞说教,而是通过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李镇西老师正是深刻领会了这一点,一招组建“临时政府”便轻轻松松的化解了班主任工作中的一大难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充分的体现了一个班主任老师的教育智慧,而这一招折射的也正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入思考和深刻理解。

也许,我们老师中有更高明更智慧的招数。然而,再智慧再高明的招数一旦只能为自己所用,其价值必然大打折扣。李镇西老师愿意为解决班级管理中的问题想办法,更愿意把想到的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写随笔、写教育日记等方式记录下来,这种不断的累积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艺术,还能为他人所借鉴。处处留心皆学问,正是这种一点一滴的积累,才使李镇西成功成为一个智慧型班主任的典范。正如李镇西本人所说:“我曾想,如果我单纯搞写作,很难成为优秀的作家;如果我单纯搞教育,也未必成为优秀的教师。现在我当然也不能说我是‘优秀的作家’或‘优秀的教师’,但是,会点儿写作同时又懂点教育,我就成了作家中会教书的,也是教师中会写作的。”

第四篇:2017上半年教育经验较交流材料

2016-2017第二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我是一名历史兼思品老师,很高兴能够在这儿对我去年的教学工作做一个简单总结,与大家一起分享。我认为做好教学工作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我们都知道,初中阶段是学生一生的行为习惯、性格品德的重要形成期。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喜欢他们的活泼乱跳、童言无忌,包容他们的一些过错,莽撞行为,允许他们偶尔没有按时交作业,上课迟到一下,这都是可以的。现在的中学生自尊心都很强,他们都想获得别人的尊重。你尊重他们,他们就会听你的话。要相信学生,不要随便放弃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我们可以允许学生笨一点,但是不能随便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你的信任、鼓励,会使你的学生信心百倍、百折不饶,有时会创造奇迹的。

二、认真备课。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备教材,二是备学生。现在七八年级都使用的是新教材,这需要我们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备课,熟悉教材内容的变化,知识的编排等,同时要根据新课程标准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采取不同教法和学法。然后再具体备好某一课。这样讲课时,就能瞻前顾后、前后贯通、前呼后应。备学生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心里特点,了解学生对我们这门课的看法。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运用多媒体。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直观化、形象化,更便于学生理解知识。2.创设情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补充适当材料(视频、歌曲、影像资料等)、设计活动,让学生自己理解知识。3.引入生活中热点问题、焦点问题。比如说历史课讲的是过去的问题,有些学生不一定感兴趣,他们只对现实问题感兴趣。如果我们教师了解了这些热点焦点问题,再带入课堂结合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很容易引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

四、更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1.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合理分配教学内容。2.课堂上注意和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自由想象、自主思考,尤其是思想品德课。

4、教与学要相结合,缺一不可,同时还要练。

五、参加校内、校外的教研活动和培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当今时代,学生在变,教材在变,所以教师也要变。第一,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三课活动”,通过听课、上课、评课,学习了其他老师的经验,这对我们教学是有极大帮助的。第二,参加校外的培训,听专家讲座,我们可以吸收、借鉴他人优秀、独到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

第五篇:小学教育随笔

小学教育随笔

小学教育随笔1

站上讲台也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每节课我都会充满信心的走进教室,很想有激情的将这节课上好。可是每次都会上的乱起八糟,自从上次上完公开课,听完前辈老师们给我提出的建议,,我才突然意识到上课老师的提问竟然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都需要教师掌握好课堂提问的策略。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来发问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如何发问才能不让一年级的学生答非所问?那次上公开课上的是一年级的数学《认识钟表》,这节课我自我感觉准备的很充分,我也有信心能上好这几节课。可是就在我的第一个提问时,学生的回答完全不是我预期的效果。我的提问时“同学们你们早上几点在干吗?”学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门,以至于我无法控制住......课后我深刻的反思了一下,突然才意识到上课老师的发问是多么的重要。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使课堂提问产生一些误区,其表现形式如下:

1、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这样“一问一答”式一般是设计为师问众生答,如:“答案等于几?”“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这类问题的.提出,教师只关注结果是什么,而忽视对规律的揭示显然丧失了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机会。

2、提问离题遥远,脱离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启而不发。

3、提问无目的,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的教学。提问只求通法或标准答案,排斥求异思维。

通过各种学习,结合以上的反思,我对小学数学提问技巧有了新的、飞跃般的认识:

首先,提问要抓住关键提问要抓住关键提问要抓住关键提问要抓住关键所谓关键,是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的重点处提问,重点就会突出,在教材的难点处提问,难点就容易突破。只有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思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提问要抓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问要抓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问要抓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问要抓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每个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而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它们内在的共同因素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架起了桥梁,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促使学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转化为已知。

其次,提问要想抓住学生的年龄段所呈现出来的心里特点。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方式一般是由具体到抽象,所以我们提问时,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技巧,语言要生动、形象、具体,有一定的启

发性,同时要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和接受能力,不能太难或太易,否则会事倍功半。

再次,提问时,可以把教材的内容与一定的童话故事或实际事例有机的结合起来,适合一年级的学生的心里。这样学生就会轻松愉快地理解知识。

教师的职业人种而道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需要加倍的努力。

小学教育随笔2

一天下午放学,一位学困生没有走,但他早已把作业完成了,他想干什么呢?我很纳闷。

他在班里转悠了一会儿,很神秘地跑到我的身边,低声说:“老师,让我教教明明吧?”我有点惊讶,又有点好笑,心想:他刚学会一点,就想表现了!但我转念一想,或许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吧,何不利用这个机会,让他巩固一下刚刚学会的知识呢?于是,我低声跟他说:“行。不过你不能直接告诉她答案,要给她讲方法……”

我还想再说点什么,他已经风一般地跑到明明身边了。我出于好奇也跟了过去。“你这道题你是看错题目了,再认真读读,试试看,不用怕错,我会给你讲的……”你别说,他说得还头头是道。

明明不一会儿便完成了作业。我对这位学困生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心里确实为他感到骄傲,于是向他会心地笑笑。从这以后,他在学习中表现得总是很积极。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善于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别是一些学困生的心理,给他们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重新认识自耦,正确评价自我,不断地增强学习的动力和信息。

小学教育随笔3

晚上,跟同事一起吃饭,偶然间,接到儿子的一个电话:“妈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奖励给我一份卷子,全班同学都没有,就我有呃!”听到这段话时,我心里一阵偷笑,因为我深知这是怎么一回事。

儿子跟我一个学校,刚放学时,儿子班上的一位小朋友,回到办公室就开始对我嚷道,“阿姨,阿姨,今天王瑞昕多了一份卷子,而我都没有啊!”那种兴灾乐祸的表情不溢言表,但作为一年级的小朋友,这又是多么正常的事情啊!听到她说的话,我心里十分地奇怪:“儿子今天怎么了,犯错误了吗?为什么老师别的学生不发,唯独儿子多了一份试卷呢?”教师的职业敏感告诉自己,一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出于母亲对儿子的舐犊之心,我立马追问了一句:“王瑞昕为什么会多一份试卷呢?”这位小朋友告诉我,因为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能由于今天布置的作业比较少,孩子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大声地说了一句欢呼的语言,但之前老师已经强调过不许这样了,可他还是这样做了,所以老师就特别奖励给王瑞昕了一张卷子。听完之后,我终于轻松地吐了一口气,至少儿子不是因为犯错误才这样的。之后的事情就回到了故事的开头。

听到这里,我接着问了一句话:“为什么呀?是不是因为?”后面的,我没有接下去往下说,我想着儿子会用失望的语气告诉我答案的,然后我再进行安慰,没想到在电话的那头却兴高采烈回答了这样一句话:“因为我喜欢做卷子呀!我喜欢学习呀!”儿子的回答让我意外,让我吃惊!

此时此刻,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要揭穿他,我是要接着他的话说,还是把事实的真相在儿子的面前披露出来。最终我还是选择了没有戳穿它。当我回到家中看到孩子认真做卷子的那种表情时,那种态度时,此时的自己真的觉得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在这件事情中,让我明白了,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总以我们的观点来对待孩子。我们要俯下身子,始终站在孩子的身边,相信他们,相信他们的每一种行为都是美好的,都是善意的。在这样的.心境中,我们会互相鼓励,互相学习,向着正能量的方向不断向前。这也许就是爱的力量吧!

试想一下,假如今天的事情我揭穿了他,我相信他做卷子时的心情也一定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因为此时此刻他一定觉得妈妈在用“因为他爱做卷子,他爱学习”欣赏的态度在看着他,他也在用着我喜欢学习的态度来做着卷子。这样的情景不是很美好吗?所以,在生活中,如果孩子有了善意的谎言,请不要去揭穿他,相信他们,他们一定会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

小学教育随笔4

记得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当州长时,闲暇时做什么?答案是:陪着双胞胎女儿打电子游戏。小布什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MBA文凭的总统,而且是耶鲁大学的。

小布什不讳言,在耶鲁课堂上,他经常昏昏欲睡,所有功课都是C,在中国访问时,一次和大家聊起中国孩子压力太大时,他问:学习成绩真那么重要吗?为了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他冲着一个部下喊道:你在耶鲁时成绩是不是都是A?可你不还得听我的吗?

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教育观,成绩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玩好。

中国人重视考试,因为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社会资源靠考试来分配,所以家长们有紧张感。中国学生到了海外,往往能考入名校,“像中国人那样考试”已成美国俗语,如今,一些美国家长也开始逼孩子复习,陪他们做作业,请家教老师。

然而,更多美国家长坚持寓教于玩,为了让孩子玩好,几十万美国家庭甚至选择不让孩子上学,自己教育他们,或织成互助式的教学团队,他们认为,孩子们需要的不是课堂,他们需要的是玩。

为什么玩这么重要?

因为玩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必然方式,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规则的世界中,每天挤在拥堵的路上,在格子间里打拼,身心疲惫地听着领导与客户的训斥,这一切,真的有意义、有价值吗?它不就是一个游戏吗?

现代人人已很少能被大自然所感动了,已很少能体会到土地的芬芳了,因为我们被隔离在城市中,但我们能体察人际之间微妙的变化,能被一场电影所感动,为一段情感而沉醉。如果没有足够的社会训练与心理训练,我们如何把握这一切?我们怎么融入呢?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按剧本生活的,他给自己定制一个剧本,把欲望放置其中,这个剧本不断与外部世界磨合,当遭遇困境时,他会主动修改这个剧本。当剧本与外部世界完美契合时,那么,他就找到了生命的意义。而这个剧本的修改与写作,只能在玩中实现。

然而,有多少成人已经忘掉了内心的这个剧本?又有多少人为剧本与生活之间的'落差,而感到羞愧?生活是内心与世界之间的博弈,玩是最好的润滑剂。

充满游戏的童年,将塑造开放、温和、理性的人格,而缺乏游戏的童年,将形成专制、急躁、情绪化的人格,当这些性格聚合起来,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底色。

好世界从当下做起,从每一位父母做起。本书严谨、专业,逻辑致密,为读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

小学教育随笔5

从上周我得知一个星期后要讲公开课时开始,我心里就没有平静过,第一次代表学校去外校讲课,我压力有些大。

这个星期里,我每天都会抽一节课时间找一个班的孩子试课,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每个班里的孩子都被我分成两拨,一次又一次的试课。有次试课时,因为班里多媒体出故障,我不得不带领孩子们跑到三楼多媒体教室上课,由于三楼教师长时间没有人用,多媒体的钥匙不见了。上课铃已经响了,我很着急,赶紧打电话给正在上课的李主任和郭老师,他们没有因为那是我自己的事情而置之不理,以最快的速度给我找来了钥匙,讲课顺利开始了,多亏了热心的同事们。

每次试课,我对自己的课都会有新的认识,课后我自己反思,认真修改教案和课件。

讲课的前一天晚上,我自己一个人在一间空教室里,打开多媒体,一次又一次的试讲。

正式讲课那天,因为对讲课学校的'路不熟,学校的郭老师带着我们走了好多弯路才到目的地,一路上同行的老师放松的聊着天,我却怎么也融入不进去,一言不发,偶尔问一下郭老师什么时候才能到。

本以为自己站在陌生的讲台上时面对着陌生的孩子和听课老师,自己会很紧张,可是因为准备比较充分,状态比想象中得好多了。

讲课后,我和学校的老师们一起返校,我问给我录课的郭老师我讲得怎么样,“比在家里讲得好多了”,郭老师这样回答我,一个“家里”,让我的心一下子温暖了起来。

是啊,我们是一个大家庭,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可是我们在一起的时间比和任何一个亲人在一起的时间都长,尽管在工作中会有各种不如意,但我会在这个大家庭里成长、进步!

小学教育随笔6

我理解的高效课堂就是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要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是关键。课堂四十分钟的合理安排和使用,既是战略问题也是战术问题,它决定着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可是这四十分钟怎样规划,还真是个难题。

一、自我定位

自我分析一下,基本上我的课堂还是偏向于传统模式,采用的还是3P教学,即常说的五步教学法。由presentation到practice,最后production。这样的课堂过分注重教师的教,作为学习知识的主体即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的不够。

二、自我剖析

回想我的课堂,有时学生动起来了,不过大多数是机械练习形式上的花样翻新,而不是学生有意识的运用语言和内化。每当学生有疑问或学习困难的时候,明明知道教学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我还是担心怕完成不了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往往急于帮助学生解答,没有给时间、机会让学生自己探究,从而攻克难题。从这方面来看,我还是介于满堂灌和启发教学之间,当然启发做的略显不足。这样的课堂作为老师,一节一节课的讲,真是太累了,嗓子也吃不消,而且效果也不是很好;作为学生,还是被动的在学习,跟着老师走、跟着老师的教案走。

所以要尽快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才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捷径。一般讲课把握在十五分钟以内,做到精讲、学生看书、研讨、练习等有机穿插进行,力求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要学习哑巴精神,不要一味地给学生讲,让学生自己通过学习发现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只有他们本身感受到的才是印象最深的。彻底改变“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做到三讲三不讲。三个讲

小学教育随笔7

从教经历中,一定会遇到一些学习习惯差,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往往对待学习缺少激情,对待老师的引导教育,难以持续进步,最终无法真正转变。对于这样的学生,我认为应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经过持续激励来进行教育。

小Z平时听课不太认真,总是不自觉地走神,课下作业也总是拖拖拉拉,经常完不成,成绩也一直处于下层。一到五年级一直都是这样的状态,尝试过多种方式进行教育转化,效果却总是昙花一现。作为教育者,我没有任何理由不去用心教育转化这样的学生,如何真正改变他的这种不良习惯,还需要一个长效机制来真正改变他的习惯。

这天上语文课,板书课题后,我回头看到第二排的小Z正回头看向后面的同学,平时提醒过他多次上课要专心,此刻我不想再提醒。我对学生们说:“课堂上如果有同学发言,大家可以像小Z这样回头注视着发言的'同学,这样听课既有效,又能表现出对发言同学的尊重。”小Z有点脸红,马上转身做好,注意力一下子又回到了课堂,我向他投以赞许的目光。小Z心领神会,听课的状态明显提升了。课堂的一个简单的提问,我首先将目光投向了听课认真的小Z,在我的示意下,小Z缓缓举起了左手,我像发现了新大陆,马上指名让他回答。一句不太流畅的发言同样赢得了我的表扬:“今天小Z听课真认真,发言也很有自信,好样的!”一句中肯的评价好像一簇小火苗,一下点燃了小Z听课、发言的热情,一节课下来,小Z共举了7次手,我特意让他发了4次言。下课后,还能感觉到小Z的神采飞扬。

按说,这节课对于小Z来说是比较成功的,因为我通过鼓励成功激发了他的内在动力,课堂上表现足够积极,听课也足够认真,但对于他平时散漫的习惯,这还远远不够。要想改变一种习惯, 必须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持续反复的过程,才能得以稳固下来形成新的习惯。所以第二天一上课,我又特意提醒:“上节课小Z等几位同学表现积极,相信大家这节课能有更好的表现。”这节课,小Z举了5次手,发言3次,中间还有两次走神被我暗示,但总的来说听课的状态很好,发言质量和信心都有提高。课下正好和小Z走到一起,我又一次肯定了他课堂上的表现,并给他暗示作业也要积极去完成。这种鼓励我还在持续,而且要一直延续,在小Z没有真正形成积极的学习习惯之前,我会倍加小心地呵护他内在的那团小火苗,从课堂上蔓延到课堂外。

持续教育,就是要将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坚持做下去,直到学生形成好的、稳定的习惯。 我知道,小Z今后还会有很多次反复,还会有别的学生需要持续教育,那还需要更积极地去探索方法,用更执着的行动去面对。小学教育随笔小学教师教育随笔班主任教育随笔

小学教育随笔8

期末复习,有着明确的目的和使命,一方面是为了查漏补缺,让每个学生的所学趋向系统,为后续学习做好有效的保障,另一方面是为了考试,让学生都能绽放出做最好自己的热情,在评价中享受到一种最大程度的认同,以利于进一步学习和提升。

鉴于此,期末复习相对于常态化的课堂教学,不免显得时间紧,任务重,在课堂节奏以及容量上都有着大的提升,同时还要有所侧重,能够照顾到学生差异性,尽可能达到学生内心的唤醒。

所以有人说,期末复习如同“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一方面恢复和弥补学生学过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引领学生进行心态上的`调整,是一种顺应中的唤醒,期末复习时莫忘尊重。

首先是尊重学生对期末测试的期望,要通过《致孩子们的一封公开信》等途径,进行大范围的交心活动,还要尽可能分层进行一对一的复习计划与复习目标的设定,有机地发挥学习的期待效应,从而有利于复习中的和谐互动,任务的完成。

其次是尊重学生平时学习的成果和已造成的差异性,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复习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复习要有针对性,重在学生积累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复习内容的选择不妨先测后评,或者根据教师经验,平时积累的易错题等,重在一些核心知识与技能的厘清和梳理活动,同时结合复习导学案的应用,保障典型复习习题的使用,既注意到期末测试的适应,有利于学生对测试内容和测试规律,技巧的把控;还要注意习题的层次性、选择性,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和使用。

第三是尊重学生的参与性。尽管有些教师对期末测试试题和类型有较强的预见性和可操作性,但也不能变成“一言堂”的传递活动。因为班级授课中,难能整齐划一,不同的禀赋差异,情趣也略有不同。况且中小学的义务教育性,我们要照顾多数学生课程标准的达成。课堂就要注意小组合作的应用,发挥同伴互助功能,不妨使用一些课堂竞赛,一帮一等活动。

总之,期末复习时莫忘尊重,多一些对学生期末考试认同的唤醒,多一些对学生自信心重建的尊重,备课组教师间集思广益,有计划,有序,有趣地进行期末复习的组织和正向激励性评定,期末复习也就时时迸射出心向往之的心动。

小学教育随笔9

开学已经近两周了,放假时 的踌躇规划,现在已开始一一践行。

对于班级的日记,一直不太明确的方向。继续写下去,怕五年级了,学生 的作业负担太重,影响成绩,不写吧,已经坚持一学期了,学生也取得了一些进 步,又不甘心。最后还是狠下决心,课外阅读与写作两手同时抓,将其它的语文 作业尽可能地放在课堂上解决,因为班上的阅读写作都是弱项。

上学期能 想到的激励方法都用了,学生们都在坚持,一些写作很弱的学生也在苦苦支撑, 本学期我决定调整思路,改进方法。能写的写一篇,不能写的写一段,重质不重 量,不做硬性的一刀切。为了更能促进学生们的写作积极性,我接受了学校特级 教师张主任的建议:全班同写一本日记。学生们自己的日记本一天一篇的同时, 全班轮流写班级日记。班级日记对篇幅、文采的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求学生们平时的日记多认真积累,才能将自己最好的日记入选到班级日记中。对于写作能力 较强的,我就要求他们当天写作。为了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我特意买来装订精美 的本子,还特别邀请张校长进行了题词。孩子们看到精美的日记本,读到张校长 的题词,听我说要全班同写一本日记,个个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万事俱 备,为了能让这本日记能深入学生们的心,我请全体学生一起给这本班级日记取 个有意义的名字。经过一天的准备,今天语文课上,大家纷纷给出题目:《童年 》、《梦幻世界》、《五A班班级日记》、《流光溢彩》、《五彩斑斓的梦想》、《梦想美丽飞翔的翅膀》等二十多的名称,经过举手表决,最终只剩下《流光溢 彩》和《梦想美丽飞翔的翅膀》两个名称,经过一阵激烈的争论,最终决定融合 两个名称,定名为《流光溢彩的梦想》,还有学生联想到了当下最火爆的.节目《 中国好声音》,决定给日记加一个副标题——五A好日记,班级日记的名称终于定 型。我郑重的在日记本扉页提上了它的名字,隆重地将它交给了今天要写班级日 记的学生手中,全班掌声澎湃。相信明天能拿到一篇充满情感的真实习作。

愿我对学生们的梦想也能像这本日记的名称一样“流光溢彩”,使学生的写作在 我的指引与激励下有较大提高,让学生们能真正不再怕写作,爱上写作。

小学教育随笔10

记得我复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的班主任老师那刻薄的语言和令人不寒而栗的眼神至今仍留在我的记忆里,让人难以忘怀。在班上,我的学习成绩不太好,特别是数学,每次测验,分数都翻不过30 分的栏杠;且上课还经常搞小动作,打架、旷课、逃学是家常便饭。我成了班主任的眼中钉,肉中刺。 每次他都不愿意拿正眼瞧我。上课的时候,有时拿题去问他,他总是爱理不理,极不情愿地敷衍我。在他眼中,我是个十足的差生,一个彻头彻尾不思进取的家伙。而其他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拿题去向他请教,他总是一遍又一遍极有耐心地讲解,眼神是多么亲切、和蔼。那情形叫人看了,妒忌得直想哭。于是,我便从心底滋生出怨恨班主任的藤蔓,再也不认真听他讲课,行为也变得更加玩劣。开始他还严厉地骂过我几次,可到后来,索性就不理我,随我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任我自由发展。后来,升学考试的时候,我以全班倒数第三名的成绩还是升不了初中。第二年,我不得不又补习,才勉强考上初中。

初中毕业以后,我在我们村小学当起了一名代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我曾经不止一次地遇到过如当年的我一样不济事甚至比我还不如的学生。因为他们,有时我气得直想骂娘,恨不得狠揍他们一顿,让他们立刻在眼前消失。可是,每次,我都按捺住心中的怒火,我想起了在小学的时候班主任老师对待我时的情景,我的气顿时全消散了。我不能重蹈我班主任老师的前辙,不能用粗暴的方式来对待我的`学生。

静下心来之后,我将他们叫到办公室,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将我的经历讲给他们听,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相信他们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我努力摒去我的班主任老师的那些我认为不妥当的教育方法,对任何一个学生都努力做到一视同仁,不偏见,不歧视;对犯错的、调皮捣蛋的学生,加以引导,跟他们讲道理,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经常跟他们谈心、交流,努力使自己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跟他们一起玩,一起游戏。

渐渐地,我发觉,我的这种教育方法挺奏效,我教过的差生在学习和品行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最让我高兴的是,我教三年级的时候,被全校老师称之为调皮大王的屡教不改的姜水才同学居然奇迹般地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考试破天荒得了第四名,很多老师都认为这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有一次,我生病了,是水才同学号召全班同学拿鸡蛋和白砂糖到我家来看望我。那一次,我感动得哭了,自己的辛勤付出终于换来了学生们的真情回报,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满足。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对这句话我深信不疑。作为老师,只要真心为学生付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每一个学生着想,你就会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师,你就会为你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而感到骄傲。

小学教育随笔11

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情况,研究采取了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

1、“小目标”训练法。

学困生一般的情况都由于知识系统某项残缺,造成学习新知识的障碍,因而教师必需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从补缺补差着手,有效的进行个别学习指导和适当补课。采取“小目标、快反馈、速矫正”的方法,具体做法:

(1)要求放低,适当补“差”。掌握学困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一个“小目标”,使学困生能一次一得。

(2)实施单元达标教学,对学习本单元仍未达标的及时反馈,出现问题及时补救,不留“夹生饭”进入下单元的学习。

(3)实行分组教学,分层次提要求,分类指导,分层评价,快速反馈,使不同类型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

(4)采取课堂教学、小组学习与小组指导相结合教学方式,提供学困生表现的机会,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2、成功激励法。

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情感障碍,一方面由于学生每次以失败者的心态去学习,学习无兴趣,消极对待。另一方面,由于带上无形的学困生帽子,班级里的事都不能沾边,失去参与的机会。学困生与教师与班集体自然而然的形成了鸿沟,从而导致情感交流的中断,因而要改变学困生的学习状态,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教师要发现学困生的特长、优点和潜能。一旦发现就要创造条件,积极扶持,使其发展,激发学习兴趣,进而萌发获得成功的欲望。其次,教师要把爱生和知生结合起来,“用爱浇灌迟开的花蕾”,以真诚的爱去唤醒他们“沉睡的心”,打通情感障碍。只有这样,学困生才能敞开心扉,接受教育,去争取成功。

3、学习习惯矫正法。

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改变他们学习数学困难的比较关键的环节。教师要耐心指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对他们继续以后的学习终身受益。如有位同学,人机灵豪爽,办事说话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做数学作业丢三落四,学习静不下心来

小学教育随笔12

带俩孩子看《疯狂动物城》已经过去近半个月了,可俩孩子依然念念不忘的是剧中的一个配角----“树懒”,女儿就连照片都不忘用手将两只眼睛的上眼皮刻意拉下来做树懒状。小外甥女呢?老爱学树懒说剧中的那几句为数不多的台词:“尼----克----你-----好!”“我---给---你---讲---个----笑---话----吧”“尼---克---哈---哈”等等。她百学不厌,我们也是百听不厌,而且每次都招来我们的笑声,为可爱的树懒,为可爱的俩孩子。

我想:树懒如此招人待见,除了它模样可爱,还有它语言、动作的迟缓带给现代人对慢生活的一种连自己都察觉不到的内心渴求。现代人最爱的说的话是:“快点!快点!再快点!”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嘴上,落实在行动上,更多的是在心里反复出现,以至于满大街的步履匆匆,人心浮动。

读李欧梵的《人文六讲》,对他的一些观点很是有同感:现代人的的日常生活应该有快有慢,而不是一味地和时间竞赛,什么叫有快有慢?用音乐的'说话就是节奏。如果一首交响曲从头至尾快到底,听后一定喘不过气来,急躁万分。所以一般交响曲都有慢板节奏,而且每个乐章的速度也是有快有慢,日常生活的节奏和韵律也应该如此。因此,我们应该时常学学树懒。

米兰.昆德拉写了一本书名为《慢》的的小说。故事开始时,主人翁夫妇开车度假,看到车外一个少年骑了摩托车超速而过,不禁引起作者一连串的幻想。昆德拉以他一贯的叙述方式,把现实和虚构联在一起,营造了一个颇有意义的寓言,并以此批评现代人对于日常生活情趣的失落。他在小说中举了一个例子:18世纪贵族的调情方式是很慢的,现实在别墅或古堡中吃一顿丰富的晚餐,烛光下慢慢细语,培养情绪,饭后两人徐徐散步到屋后庭园------直到最后才是上床,这种调情真是调出来的。如果可以加一句评论的话,很明显,昆德拉的理想时代就是18世纪,那个时代的人(至少是贵族)比20世纪的人更加知道如何享受生活----同样的享乐主义,但有情趣得多!他的小说在暗示:不慢下来,就没有沉思和幻想。他甚至在评论中说:“我们这个时代迷失于忘却的欲望之中,就是为了达成这个欲望,所以,甘愿受制于速度的恶魔。”他把速度喻为恶魔,其实欲望何尝不也是一个恶魔,特别是速度的欲望。开车的人是不是对这样的一种心境很是熟悉:在红绿灯的路口,为了赶那点时间,在黄灯闪烁,红灯即将亮起的刹那,狠一踩油门,过了后所获得的貌似拣了个大便宜后的窃喜;被红灯阻止在路口的那一端时的焦躁不安与急不可耐-----

学着时常像树懒那样慢一下,听听自己的内心,清楚自己的感受,然后默默记在心里。如此这般,只不过是让自己对于每一天过的平常日子有点自觉而已。如此则可在日常生活中不随波逐流。

小学教育随笔13

理解儿童,站在儿童的立场来理解教材设计流程,是验证课堂是否属于儿童的唯一标准。

一节课是否合格要看学生是否有所成长,一个老师是否合格要看她是否理解学生,我从多问“为什么”开始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举个小例子,学校的不老泉边有一个大架,上面整齐的挂着两排一米长的大毛笔,是方便孩子们课下练字用的。可是,一年级的学生却经常下课拿着毛笔当武器玩,弄坏了好多个毛笔了,班会课上刚和孩子们约法三章,刚下课就有人报告:“老师,不好了,宏浩又去玩毛笔了。”我生气的急忙跑到操场,看到宏浩低着脑袋,满脸的委屈,就想问问这是为什么?“老师,我不是来破坏的,我只是好奇,想摸摸大毛笔是什么做的?”转念一想,其他的孩子是不是也是这么想的,一问,之前的好几个孩子都是好奇来摸摸毛笔而已。于是,课间我组织全班的小朋友排队来都摸了摸大毛笔,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之后,再也没有我们班的小朋友去“捣乱”了。看来,他们只是好奇而已,我们用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事实”,要蹲下来和孩子们聊聊,弄明白他们的真实想法,读懂孩子真的很重要。

另外,课堂上我还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有的时候孩子回答问题老师可能听不明白,但是班里的`其他同学却能听懂,看来同龄人之间是有一种认知默契的,所以,课堂是我就借助这一点,让孩子们再解读同伴的发言中,培养他们学会倾听,学会去赏析同伴。

和孩子们沟通是一门艺术,我们不能用自己的眼睛和思维去判断孩子的行为,除非你和他是同龄人,我们不妨先静一静,蹲下来,多问一句“为什么”,你会发现他还是可爱的他。

小学教育随笔14

记得有一节课没课,我在办公室改作业,对面的王老师拿着一本书给我看:“你猜这本书哪里来的?”我想,她平时很喜欢买书看,估计是她买的。但又仔细一看,是一本儿童读物,那还能是她买来奖励给她们班孩子的没等我想完,她说:“是我们班一位家长买的,让我奖励给他们家孩子,鼓励她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此话一出,立刻引起办公室老师的一阵好评。有这样的那么细心的`为自己孩子考虑,孩子怎么会不好呢?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和习惯很上心,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我们这样的家长也有。记得在上学期的学期末,我们班就有一位家长打电话给我,说让孩子带点棒棒糖和铅笔带学校来给我,我当时就不同意,可是家长的一句话让我犹豫“老师,请你配合我,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感恩。”感恩,这个词估计对于我们大人来说不陌生,但是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这个词他们知道吗?或者说理解吗?于是当时我决定支持家长工作,抱着奖励给孩子的作业本和家长提供的奖品进教室,或许说,家长对孩子的期待有时候必须得通过老师完成,但是只要家长对孩子上心,我想,无论我做什么都会开心的。

可是现在还有许多家长为了忙生意,孩子都不知道忘在哪里了的人,再多钱有什么用,孩子在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留给孩子的是身影,是责骂,是鞭打,是失望的眼神,这让孩子如何对自己有信心。

小学教育随笔15

与学生“套近乎”,能套出学生的信任和热情,套出一份亦师亦友的师生情。

索要礼物。学生玩三国人物卡片时,我会凑过去对他们说,老师也喜欢这些卡片,不过还有几个人物卡片没有收集齐,如果你们肯把这几张送给老师,老师会特别高兴。因为这些卡片很便宜,学生总是会慷慨赠送。学生玩自制手工时,我告诉他们这些手工很精美,如果你们肯将手工送给老师,老师会特别珍惜。因为是自己制作的,学生也会大方赠送。有时,我还会伸手去要学生吃的零食。索要学生礼物后,我会找个恰当的机会回赠学生一个小礼物,有时是一个鸡毛毽子,有时是一支中性笔,有时是一个小玩具,有时是一只纸折的千纸鹤。伴随着这些小礼物在师生间的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在孩子的'心中绽放出了绚丽的花朵,打开了学生心扉,师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攀扯关系。有的学生畏惧老师,有的学生疏远老师,有的学生抵触老师,对于这样的学生,我总是千方百计地与他们攀上关系。与我同姓的学生,我会告诉他,我们是同一祖先传下来的后人,因为同宗,所以老师最关心他。有的学生的父母我认识,我会告诉他,我和他的父母是特别要好的朋友,因为是朋友的孩子,所以老师最喜欢。实在扯不上半点关系的,我会告诉他,因为他聪明、重感情,所以老师一直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既然是老师的孩子,所以老师最疼爱。为了不让学生识破我的“计谋”,我与学生攀关系都是秘密进行的,只有当事人知道。同时,我也嘱咐当事人要保密。这样,能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偏爱”。当“关系生”出现不遵守纪律或在学习上有所懈怠等问题时,我总提醒他们,应该比其他学生更守纪,更热爱学习,因为我们的“关系”不一般。事实证明,这些学生也以不一般的表现来回报老师。

拜师学艺。老师不是完人,在许多方面,我们不如学生。有的学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有的学生精通天文地理,有的学生擅长玩电脑,我常以学某一领域的知识为由,拜他们为师。学生们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比较长,对班级的情况及每个同学的内心世界比较了解,他们往往能够想出很多管理班级的好办法。于是,我就以学班级管理为由,拜他们为师。有的学生会丢溜溜球,有的学生会跳花样绳,有的学生会变魔术……我就以学技术为由,拜学生为师。拜学生为师,老师居高临下的架子放下来了,与学生交往平等了,学生会觉得自己受到了老师的尊重,反过来会更尊重老师。

下载小学教育经验随笔交流(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教育经验随笔交流(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教育随笔

    《有多重》教学随笔 这是一堂真实的课。这堂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情趣。我认为有以下的原因: 1、在教学中,我能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产生猜想式探究学习心理......

    小学教育随笔

    小学教育随笔 刘红娟 常言道:“欲晓之以理,须先动人以情”。这句话道出了情感与教育的关系。这句话让我感受很深。班主任只有对学生倾注真诚的师爱,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小学教育随笔

    篇一:合作学习的魅力平寨乡纪德小学 杨代富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

    几篇小学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 1、差生的教育 作为一名教师,我爱班上的优等生,更爱班级的后进生.因为我明白一个道理:给学生一个机会,他会还你一个奇迹. 在我班有这样两位学生: 有一个叫顾晓媛的......

    托班教育经验随笔(实用8篇)

    篇1:托班教育随笔刚进入幼儿园的小托班宝宝自理能力有些差,所以宝宝们在玩完玩具后,我和刘老师会帮他们把玩具收好,就这样慢慢的剥夺了小宝宝自我锻炼的能力。久而久之,宝宝们也......

    小学语文教育随笔

    小学语文教育随笔 在我不到两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过困惑,有过思考,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把自己平时的一点心得拿出来“晒晒”,希望大家能给予指导与帮助。 在我个人认为,传......

    小学教育随笔(精选24篇)

    篇1:小学教育随笔黎平县平寨乡纪德小学 杨代富记得我复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的班主任老师那刻薄的语言和令人不寒而栗的眼神至今仍留在我的记忆里,让人难以忘怀。在班上,我的学......

    小学教育随笔集锦(集锦24篇)

    篇1:小学教育随笔黎平县平寨乡纪德小学 杨代富记得我复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的班主任老师那刻薄的语言和令人不寒而栗的眼神至今仍留在我的记忆里,让人难以忘怀。在班上,我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