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研究(课题方案)

时间:2019-05-13 01:36: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研究(课题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研究(课题方案)》。

第一篇:教育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研究(课题方案)

《教育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武进区南塘桥小学 执笔:陆静

一、研究背景

1、现实背景。

(1)国际社会的信息化背景使学校教学背景产生了质的变化。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高新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正在越来越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样也正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的观念和行为。世界各国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政策和措施,以加快推进本国教育改革的步伐,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

美国联邦教育部部长理查德·赖利在1996年发表了题为《让美国学生为21世纪做好准备:迎接技术能力的挑战》的第一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展示了一个通过在中小学教学中有效利用技术,帮助下一代学校儿童得到更好的教育,做好更好的准备,以适应新的美国经济的新要求。1999年,美国联邦教育部对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进行了修改,提出了5个新的目标:所有教师和学生都要使用信息技术;所有的教师都将有效地运用技术帮助学生达到较高的学业标准;所有的学生都要具备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与技能;通过研究与评估,促进下一代技术在教与学中的应用;通过数字化的内容和网络的应用改革教与学。

我国也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政策措施。2001年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改变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不高的现状,教育部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计划,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新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通知》中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的焦点之一。全国各地教研部门和学校都在研究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摘自《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给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和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相比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给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使语文课堂具有了

鲜明的时代特征,语文课堂信息含量增多,学生学习内容日趋丰富,学生亲自体验、亲手操作的实践机会大大增加,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在信息技术的时代,我们的语文教学搭上了时代的快车。

(3)我校语文课堂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我校原来一直是村小,自05年,学校原地重建添置了多媒体教室和电脑房之后,近几年来,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局限,学校在信息化技术的硬件配备方面的缺乏制约了新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学校除教材外,可视化资源匮乏,影响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呈现,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学生与资源之间的互动受教师设计能力的限制,互动停留于表面,深层次互动不够。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关系并没有因此发生重大改变,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大多数教师以PPT呈现方式的应用,只起到了终端显示功能,它更象是录像,只能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东西,以此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作为信息源的功能,其“双向交互性”的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认可度、参与度不够,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等方面与预期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并没有形成现代信息技术真正融入其中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失去了其本质的意义。因此,在“十二五”期间,我校把《教育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研究》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旨在解决信息技术在应用中的一些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课堂效率。

2、国内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综述。

为了了解本课题在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其发展趋势,我们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加以整理与思考如下: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信息技术(计算机)广泛应用到各学科教学中,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率先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Al),不断研制计算机软件并应用到教学中去。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课题组从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教师培训、信息技术硬件、软件及评价五方面提出进一步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建议。并在现有课程标准和教材情况下,制定有关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求和建立新的课程标准,引入信息技术的有关课程目标,以及开发新的学科教材,教学内容引入信息技术的要求方面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盲目应用信息技术的现象,尤其是随着电子白板等新技术的出现,教学中,特别是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为了技术而技术,为了白板而白板,教师对新技术的应用停留在较浅的层次,先进技术的优势未能很好地凸显,巨大的功能和作用远还未被开发,过度和滥用、拒绝和被动的应用都不利于现代教学和时代的要求。

同时,将教育信息技术引入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多媒体的运用,而是要开拓更广的教学平台,扩大语文的课堂范围。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储存的大量信息,做到资源共享,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入语文教学,改变现有语文教学理念

落后,教学方式陈旧的局面。从以教师教为主转向以学生学为主,从线性的记忆性学习转到非线性的发现、探索和构建性学习,从通用的标准化“生产”转换为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教学,从教师单向灌输转换为交互性、协作性学习,从学生被动接受转换为主动学习。将真正有助于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这些,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所在。

二、理论思考

1、概念界定

教育信息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语文教学:即具有语文学科特点的教学活动。包括语文课堂教学和与之相关的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的一切实践活动。

有效应用:本课题研究的应用,是一个行动研究的范围。是指结合学校现有软硬件条件和师资水平,根据现代教育理论原理,运用最佳教学策略(包括媒体技术的选择),借鉴有价值的教育软件(课件、光盘、网络资料等),辅助小学语文的教学。有效应用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教育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其主体是语文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应以追求有效为目标,切勿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以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为代价。

2、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理论:这里之所以要特别强调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作指导,并非因为建构主义十全十美,而是因为它对于我国教育界的现状特别有针对性――它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对于多年来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课堂的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是极大的冲击。除此以外,还因为建构主义理论本身是在九十年代初期,伴随着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渐普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可以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也就是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这种理解在大脑中的长期存储形式就是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由于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学理论。如上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

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因而必然要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提出挑战,从而在形成新一代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新一代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

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然而也必须承认一种现状,由于制作出发点及制作技术等方面的局限,现有的一些多媒体课件在内容上还受教材的限制,不能将知识面拓展开来,甚至存在“为用而用”,盲目“拿来”,“以辅代主,忽视文本”等弊端;在网络环境下,学生面对五花八门、包罗万象的海量的知识资源,无从着手,在学习中也存在着交互性不强等倾向,因此,要高扬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就要努力克服信息技术的弊端保证教学效果。

三、研究目标

1、通过计算机教师和语文教师的携手,探索出教师教学资源和学生学习资源有效存储和应用的方式。

2、通过研究,寻找教育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最佳结合点与有效点,探索总结出教育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的有效应用的策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

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提高教学效率的能力,进一步改变教师的语文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从而促进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4、通过课题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究、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对语文信息进行处理与应用的能力,使语文实践能力得到充分提高。

四、研究内容

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科学理论指导下,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有效途径等进行研究,以求更加科学地认识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现象、总结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经验、分析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特点、探索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规律。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资源库建设的研究。发挥教师群体优势,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通过前拓后展和适度补充,形成厚重的教师教学资源和学生学习资源,逐步建立和完善语文教学资源库,达到资源共享。

2、研究教育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从而抽析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策略。如:了解技术应用的必要性,选择合适的技术;研究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时间应用长短、应用时机,以选择最佳应用点;信息技术有效应用内容的研究;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环节的研究。

3、教师的教学方式的研究。

(1)主要研究新技术、新媒体的功能。如:应用电子白板改变语文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利用课件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拓展性资源;利用视频资源提供可视化材料的支撑;利用互动练习提高语文学习活动的交互性。

(2)信息技术有效应用教学设计的研究。

4、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1)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优势进行项目化学习方式的研究。

(2)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优势进行探索性学习方式的研究。探索性学习方式,即教师先设计一些语文的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先做猜测或假设,学生借助计算机引导自己去发现、验证、总结出规律。

(3)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优势进行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4)网络环境下的学生阅读与习作的研究。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并辅以实验总结法、文献法、调查法。

行动研究法:充分调动广大干部教师的积极性,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使研究工作更符合实际。

六、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2 月——2011年4月)(1)选好课题,进行课题方案的撰写和方案论证。(2)建立课题研究的相关制度,保证课题的顺利开展。

(3)抓好培训。挑选那些热心教改、有扎实教学基本功、较高理论修养和甘于奉献的教师参加研究工作。要随着实验的进展,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和自学等多种形式,按需求搞好不同层次的培训。

(4)搞好硬件建设。硬件建设是本课题研究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都要认真规划,根据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改善学校信息技术的环境。除添置必要的设备设施外,要着力组建课题研究专题网站,为资源的学习和共享提供条件。

2、全面推进阶段(2011年4月——2012年6月)

(1)请有关教育行政领导、专家、学者莅临指导,对课题进行论证,提高全体教师研究的有效性,扩大课题的影响。

(2)学习理论、问卷调查、应用研究,确立各阶段研究专题,并不断总结、提炼,为中期报告的撰写提供依据。

(3)案例研究,每学期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结合教学案例,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探讨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4)举行一次中期研究成果报告会。

(5)撰写论文,每学期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课题论文,不断充实专题论文集,择优参加各类论文评比。

(6)分析数据、收集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总结推广活动。(7)撰写中期报告,并争取有一系列论文发表或获奖。

3、总结提高阶段(2012年6月——2013年1月)

(1)各成员进行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的全面整理,进行分析、总结,并在全校加以推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撰写结题报告,结题汇报,进行研究结论的最终论证,组织专家鉴定。(3)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

七、研究组织

1、成员分工

(1)课题指导组:戚伯萍(课题研究学术指导)吴霄锋(信息技术指导)(2)课题实施组:课题组长:陆静 朱艳 副 组 长:梁黎丽 蒋银慧

主研人员:杨莉萍 许亚萍 叶慧虹 沈亚娟

2、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1)组织保障

本课题所研究的有效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因而,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重视、支持。

本课题主要研究人员由本校教务人员、骨干教师组成,有助于课题按时保质地完成任务。

(2)制度保障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教科研制度。①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奖励对课题研究有贡献者。

②建立和完善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课题研究工作会议制度。

③建立教师反思性学习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反思意识,规范教学反思行为。④专家指导制度。(3)经费保障

学校在课题开展的几年中,将为教师开展本课题研究提供充分的时间、政策及其它条件的保证。保证所需的各项经费,包括专家咨询费、资料费、印刷费、上网费、研讨会议费等,提供所需的各种设备,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实施。

八、预期成果

1、总结出较高水平的研究报告。

2、积累优秀课、优秀课件、个案研究和讲座、学习的录像资料。设计出一批具有典型意义和创新价值的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阅读教学示范课,并进行拍摄与录制,制作成综合课例;编辑学校教师优秀论文,教学设计方案;收集整理出一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作的作品,包括小论文,小课件,报告的PPT文件,网页,创作的其它作品等。

3、建立起相对完善的语文教学资源库和学生学生学习资源库。

九、参考文献

李 坚 《课程整合,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 选自《中国教育报》2001年1月22日。

唐文和、刘向永、徐万胥 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王 跃 《数字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八大障碍与对策》选自《中国电化教育》。孙级友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素质》。牛庆云 《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曹 勤

《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课堂教学》。7

第二篇:论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效应

论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正安县芙蓉江镇中心小学:王巧云 邮编:563419 [内容摘要]: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通过理论分析和课堂教学操作,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影响。信息技术能增加语文教师的知识储备,信息技术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信息技术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有利工具,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无穷魅力,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供极为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优化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在心理学、学科教育学等教育理念和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设备和资源,提高小学生运用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识字和用字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并且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课文教学中如何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整合的优势呢?我认为: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曾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进行授课的首要环节。我们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多媒体计算机的声、光、色、形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激发兴趣。因此,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声情并茂、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二)丰富教学内容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所能使用的备课资料及展现给学生的学习资料少之甚少。而计算机网络可以给教师提供大量的备课资料:新的教学理念、教案设计、教学素材、习题资料等。而这些由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多媒体的文本、动画、影视等视频信息与解说、音乐等音频信息,经过教师的适当筛选与组合就可以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这些学习材料是文本内容的补充、延伸,大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如在执教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一课时,我将课文中雨前、雨中、雨后三个截然不同的自然现象,通过flash动画制作和视频编辑软件,将大自然的天气变化活灵活现的展示给学生观看。雷雨前的动画中加载了打雷下雨及

闪电的音效和画面。隆隆的雷声,狂风刮卷树枝的风声与动画画面,还有耀眼的闪电,视频动画无不在告诉学生,一场倾盆大雨即将上演,学生看了都大睁着圆眼,长大嘴巴,直呼好恐怖的雷电呀!犹如身临其境一样。跟课文里的描述一模一样。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观看“雨中”视频时,同学们看到狂风吹打着树枝,轰隆的雷声伴随着哗啦啦倾盆而下的大雨,情不自禁的发出“好大的雨呀!”动画场景模拟文字的描述,让学生感觉现在教室外好像真的就在下着雷阵雨一样,甚至还有学生下意识的看了看晴朗的窗外。

最精彩的当然要数“雨后”的视频影片,我收集了大量高清的雨后图片,有美丽的彩虹;有青翠的荷塘;有鼓着腮帮子的青蛙,还有躺着晒太阳的蜘蛛„„。通过会声会影视频编辑软件将这些美丽的图片整合成动态影片,再插入“森林狂想曲”这首特别符合该视频的轻音乐。真是一场雨后美丽天气的视觉盛宴。孩子看来都特别兴奋快乐,表情完全不同于观看前两个视频那种紧绷的神经。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大大提高。视频 的部分截图如下:

再如,在识字教学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创设生动的动画课件,利用动画将课中生字展现出来。在生动的情境、优美的音乐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为快乐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效果如图

(三)运用信息技术解疑化难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但这些方法费时又费力,效果不直观。科学测试表明: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而如果视听同时作用,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却可达到65%。而信息技术经常是画音同步,比较直观、形象,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帮助理解、推动思维、丰富想象,对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有较大作用。

如我在执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一课时,我在网上下载了充满了鸟语花香、绿意盎然的森林视频和洪水灾难、卷沙淹没房屋的视频给学生看,学生们被生动直观的视频所吸引,更深刻的了解森林树木对大自然防风固沙的作用,以及树林消失后森林变荒漠,导致洪水来袭带来的巨大灾难。借助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技术,可以达到很多传统手段达不到的教学效果,可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课文所讲内容,这对于课堂教学非常有利。

二、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它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主,综合面授、函授和自学等教学形式、采用多种媒体手段联系师生并承载课程内容。现代远程教育可以有效地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为各类教育的教育质量提高提供有力支持,为不同的学习对象提供方便的、快捷的、广泛的教育服

务。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丰富学生学习的知识,使课堂充满了情趣。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能够使声画并存,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通过听觉、视觉的协作作用,打开学生的思路。

目前我县各村小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教学点,就是非常好的远程教育教学资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旨在通过IP卫星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传输到全国6.7万个教学点,帮助农村边远地区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满足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要求。

例如,在教一年级a、o、e拼音的的教学中,我借助教学点“教师上课”中“学习发音”的动画教学,让学生观看“学”、“听”“说”、“写”、“四声”五个环节。他们是如此的带着欢乐与新奇,出色的完成了平时想都不敢想的教学效果,不仅课后准确无误的读出所学字母的读音,还能非常规整的背着书写在四线三格里面。逼真的图象、声音使学生对不同种类音乐有清楚的感知,学生听得专注,记得牢固。变抽象为具体,活生生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反复播放,学生对这一知识重难点有可能达到终生不忘的映象,这是原来传统教学过程无法达到的。

信息技术与教学点的数字教学结合,可大大提高语文课教学质量。远教资源共享使农村可享受城市中优秀的教学资源,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和教学水平,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总之,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而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也必然会将语文教学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中,我们追求的提高信息素养和提高学科教学效果。比

较二者的关系,应该明确,在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处于服务地位,在运用上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提倡要充分,要恰到好处。

信息技术,使资源更加丰富,使教学更加有效,使学生更好地发展。我们相信,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定会给语文教学开辟一个新的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①《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②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意义》,《教育研究》2002年4月

③温振祥,《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之结合》 ④张志纯,《浅谈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

第三篇: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用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用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信息技术已成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它将为语文教学的发展提高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特别是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大重要举措,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它以其多样的表现手段、丰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开放化的写作环境,对于学生作水平的提高具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指导学生的写作技巧,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

激发兴趣 积累素材 培养技巧

作文教学的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学生文字运用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但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教师教得辛苦 ,学生学得无趣,提起作文,往往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如何扭转这一局面是广大小学语 文教师所普遍关心与不懈探讨的重要课题。在作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在内容与方法、手段与模式上实现创新,利用多媒体的声光手段、动画技巧与音响效果可以有效地激发 学生写作兴趣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感悟,这将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大重要举措,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对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具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写作教学中何更好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结合自己教学经验,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小学生进行写作的强大动力是学生写作水平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条件。一旦我们的作文课使学生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会迸发出写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信息技术可融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于一体,以其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本”的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而运用多媒体再现生活情景,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开阔眼界,丰富作文内容,培养写作兴趣。如指导《当老师不在的时候》作文时,我事先把搜集到的学生各种表现做成课件。在指导习作时,我适时将课件在课堂上展示出来,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调皮的画面,一下就吸引了学生,引起了极浓厚的兴趣。在欣赏画面时,有的学生说:

“这不是某某同学的做法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都感叹,原来他们和我们一样呀,于是就有马上把这调皮场景写下来的欲望。

借信息技术创设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生活显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图画再现、文字诠释、电影片段等。只要教师根据作文的 教学目的,巧妙地加以利用,就可以激发学生写作欲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积累写作素材,课程标准提出:“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素材是写作的基础,而素材的来源就在于广泛的阅读和生活的积累。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积累空间。我鼓励学生们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来丰富个 人的积累,并把一些写人、记事、写景等等好的文章储存下来,同学间可以相互访问、查看、交流。在教习作《成长的烦恼》时,我采用传统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审题、讨论,可是生写出来的作文总是感觉不深刻,而且千篇一律,多数是根据我的例文来的。这主要还是学生阅历浅、经验少、知识相对贫瘠造成的。于是我改变方式让学生利用多媒体去查阅相对的作文题材,这下可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形形色色的烦恼都在学生脑海中再现了,“原来这样的烦恼也能写成作文”这是一个学生在后来和我的交谈中说道的。看来只有开阔了学生的视 野,丰富他们的积累,才能使他们左右逢源,洋洋洒洒。正如叶圣陶所言:“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合理利用网上资源,无疑为学生观察世界、了解生活打开了一扇神奇之门。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写作技巧

余秋雨说,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的训练。要表达生命,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技术手段,要沟通生命,又必须掌握能被别的生命理解的一些共通规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就 能恰如其分地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能力。学生有了想写的欲望,有 了丰富的写作材料,但是怎么写,怎样合理的选择材料,合理的组织材料,则是学生写作的难点。而多媒体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比如,怎样进行人物描写,我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片断,指导学生观看,并结合适当的讲解、点拔,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习作《当老师不在的时候》时,我以点到面的形式演示,学生对此场景,原本就熟悉,通过这样的演示,印象就更深刻了。然后,教师展示范文。引导学生比较中发现:“生动的细节描写” 可以使人物更加丰满、生动。接着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分析细节描写的方法: 分解动作,合理选择,摒弃滥俗,“舍本逐末”。之后通过网络用大量的资料加以佐证,由此学生深刻理解了含义,在此基础上进行训练。这样借助媒体,结合画面引导学生发现,通过学生亲自比较分析得出的写作方法,学生印象当然深刻,写作中也能自觉的运用。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还可以使学生在如同实地一样的环境中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展开想象或联想,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

总之,多媒体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为学生的作文引来了活水,给作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作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与学之间架起科学的桥梁,发挥语言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济南市商河县岳桥小学张召胜邮编251620

第四篇: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常见的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临洮县椒山初级中学李永忠740500

我们在大学里学习到的心理学主要是高深的理论,而教学中需要的是可操作的有效案例和成功经验,以下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中有很好的可操作性,以供同仁借鉴。

一、U型记忆——系列位置效应

例如“肥皂、氧、枫叶、蜘蛛、菊花、啤酒、舞蹈、雪茄烟、火星”。开头和最后的容易记住。系列位置效应表明,如果学习材料中各部分的位置不同,学习效果就不同。每个人的记忆能力都相差不大,不一样的是记忆的方法不同。

启示:

1.教师在课堂的开始和结尾要讲重要的内容,处理重要的事情。课堂中会发生很多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事情,但要记住,只有最重要的事情才占据最重要的时间。

2.学生要重视,一节课的开头和结尾。上课前准备好相关学习用具,不要让上课的前10分钟在找练习本的过程中度过,也不要让快下课的后10分钟在想象课后如何玩耍中度过。情景导入(问题生成)、归纳提升(解决问题)的两个环节非常重要。

3.背诵文章、单词时变换开始位置。背诵单词或文章,在正背之后适当的从中间开始背,克服正背时有系列位置效应引起的中间部分记忆率低的问题。

4.合理安排学习资料的顺序。同一学习资料的学习时间不要过长,前后两段时间学习的材料要不一样,这样可以避免材料之间的相互干扰。

二、联想记忆的神奇效应

我们常常被“神童”或记忆专家的神奇记忆术所感动。其实,他们神奇的记忆术主要没来源于联想记忆的合理运用。例如,“肥皂、氧、枫叶、蜘蛛、菊花、啤酒、舞蹈、雪茄烟、火星”。转换为“用肥皂吹氧气泡泡的儿子和一边喝啤酒、一边抽着冒火星的雪茄烟的父亲在落下枫叶的树下跳舞,一不小心他们踩着了蜘蛛和菊花”。例如英语banana(香蕉),用联想记忆的方法是爸(ba)拿(na)了又拿(na)(爱吃的)香蕉(本意)。

启示: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这是考验每个教师的智慧高低的。将抽象的内容变为形象的内容所产生的神奇记忆令人惊叹!

三、遗忘曲线—不要等墙倒塌再来造墙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初次记忆学习的内容,2个小时后遗忘60%左右,尤其1小时后遗忘最快,遗忘达50%.9小时以后遗忘速度减慢,但是记忆的内容只有20%左右。

俄国伟大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不要等墙倒塌了再来造墙。”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遗忘曲线应用的精髓。

启示:及时复习。例如“学案导学强调预习、听讲、自学、合作,展示、总结”,始终贯彻及时复习的这一概念。遗忘曲线规律要求我们学习之后要立即进行复习,多次复习。第一天后进行第一次复习,三天以后再复习一次,下次的复习复习则可安排在一周之后,以此类推。不管间隔时间多长,总之要在发生遗忘之前及时复习,克服遗忘。复习也有技巧:发现新问题、拓展延伸、归类总结、温故知新。

四、短时记忆72法则与过目不忘的专家记忆优势。

将一串识字摆放,看一遍一般能记住5到9个数字;或者将一把

+

钉子撒在地上,一下子能看得到的钉子大约是5到9个,这就是瞬间短时记忆。启发:优秀教师讲课妙趣横生,新的知识内容一般不超过7个,大多时候是5左右,学生易学易记、学习效率高。既然短时记忆量很小,可是专家过目能记住几十个数字。为什么?

启示: 知识组块与经验结合是专家的记忆优势。也就是说,如果能够找到将大量可用的信息组成少量的组块,自己的记忆的广度将会大大地增加:通过训练,人的短时记忆容量可以扩大。例如,我们记忆手机号码是采用3个或4个一组来记忆。或者,把记忆任务赋予一定的意义,例如,“7-4-7”可以记成波音747,1-1-4可以记成114查询台。

五、连锁塑造效应——小步子,大目标。

恩爱夫妻,妻子引导丈夫做家务。“学案导学”教学模式需要学生上台讲解、展示。这就需要学生有胆量,利用连锁塑造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胆量。

启示:后进学生由小步子走,到达大目标。

六、阳光效应——阳光与风的比赛。

《伊索寓言》中有一则寓言:寒冷的北风与太阳打赌,谁能把穿大衣的人衣服脱掉。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待“摘花的学生”。

启示:感人心者莫乎情,用惩罚和大声责备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错误,或者暂时改变,说必定学生那天又犯同样的错误。如果要让学生从根本上改正错误,“阳光温暖”是有效地方法。

七、罗森达尔效应——皮革马利翁效应(谎言成真)。

罗森塔尔实验:一个36人的班级,随机确定了18 个人,指出这18人聪明伶俐、前途无量。结果,一年之后,这些给予厚望的学生性

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与别人打交道,成绩进步大。

启示: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的内心有一种积极向上的自信心理和由此产生的力量在激发着不断努力,取得成功。自信心的树立需要别人的激励和赏识。

八、沉锚效应——美味“陷阱”

两个小吃店,其一对顾客说:“煎鸡蛋外黄里嫩,味道很好,您要一个还是要两个”,其二对顾客说:“煎鸡蛋外黄里嫩,味道很好,您要不要尝尝”。结果前者的顾客不是要一个就是两个,而后者要与不要各占一半。生意收入高低显然不同。

启示:作文范文,有利有弊。面对试题,要多角度分析,避免“先入为主”,防止沉锚陷阱。对于疑难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给个“锚”,也就是与这道难题相关或先类似的,但是又稍微容易一些的题,这样学生就容易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

九、学生教别人记住知识的95%——教师讲学生记住5%

教育心理研究:教师讲授时学生记住率5%,学生阅读的记住率10%,教师演示的记住率为30%,学生讨论的记住率为50%,学生实践的记住率为70%,学生教别人的记住率为95%,但是,实际的情况是教师讲授为95%,学生阅读为80%,教师演示为65%,学生讨论为45%,学生实践为20%,学生教别人5%。

启示:教学中要减少教师的“满堂灌”,充分发挥学生“兵教兵”的作用,只有这样才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最有效途径。

第五篇:信息技术在习作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思考.

信息技术在习作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思考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小学习作教学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恰当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与提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信息技术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对合理、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探讨有效习作教学的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信息技术;习作教学; 辅助作用 ;实效性 ;可操作性 纵观传统的习作教学,经常出现“师高耗,生低效”的现象。从审题、选材、布局谋篇到讲评,老师往往讲得口干舌燥,收效却甚微。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深入,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受到冲击,我们欣喜地看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与提高。但是,信息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对习作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用得不好,会适得其反。下面我就对如何在习作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有助突破难点,避免喧宾夺主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技术,扩展语文学习环境”。[1]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辅助工具,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习作教学难点迎刃而解。但是,信息技术只是工具,需要用时才用,不能喧宾夺主。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四,是看照片写作文。照片内容是1937年3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后,记者拍到的真实情景: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坐在被敌机炸毁的铁轨上,放声大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照片,联系照片的人和景,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这次习作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此时,应用信息技术无疑可以帮助学生走进那个特殊的年代,降低习作的难度。有关这张老照片的背景资料非常多,如果不加选择地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应用,课堂上又是交流资料,又是观看视频,看似热热闹闹,实则本末倒置。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掌握好时机。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学校局域网和全球互联网查找有关日军侵华的资料,为本次习作做最根本的铺垫。教学中,在出示照片前,我播放了1937年日军轰炸上海的一段视频。随着课件中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画面上到处火光冲天,到处都是残垣断壁„„视频最后定格在了这张老照片上,定格在了在废墟中嚎啕大哭的小男孩身上。震撼人心的场面加上声情并茂的解说,学生仿佛来到当时的情境中,身临其境地感受、体验战争的无情、人民的痛苦、孩子的无助„„随后出示拍摄这张照片的历史背景。时间掌控在两分钟以内。以上信息技术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习作的难点,使学生快速进入照片呈现的情境中去,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围绕教学目标,避免画蛇添足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音乐广泛地应用到习作教学中,作为一种辅助手段,音乐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导入是习作教学中最基本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在新课的导入环节时不少教师都使用了音乐。

特级教师闫学在执教习作《我的理想》时,就从欣赏歌曲《橄榄树》导入: 师:今天作文课的题目是“我的理想”。写之前,我们先稍微放松一下,听一首歌吧!这首歌叫做《橄榄树》。听的时候不仅要欣赏它的旋律,还要欣赏它的歌词。(播放歌曲《橄榄树》,师生凝神欣赏)师:孩子们,这首歌好听吗? 生:好听。我觉得这首歌抒发了演唱者的真情实感。

师:一首经典的歌曲,不仅要有动听的旋律,还要有优美的歌词。这诗一样的歌词是谁写的呢?(大屏幕显示三毛的照片)知道三毛吗?这首歌的歌词就是她写的。

“未成曲调先有情”,音乐的欣赏是为教学服务的,从《橄榄树》这首旋律优美的歌曲导入,引出台湾作家三毛,再让学生猜三毛小时候的理想,师生间亲切、自然的互动就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开始了。

音乐也用在学生写作的环节,在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四》时,学生通过观察、想象,交流了看到的人和景,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对照片中的小男孩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对日本侵略者的行径感到无比愤怒。课堂练笔时,我播放了背景音乐《神秘园之歌》,伤感的音乐在教室里回旋,再次把学生带入了当时的情境中,恰到好处地渲染了课堂气氛。

音乐适时适度地进入习作课堂,确实事半功倍。但习作课不是音乐课,并不 是任何一次习作,任何教学环节都要借助音乐进行的,我们要把握好分寸,避免画蛇添足,适得其反。

有一位教师在执教《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四》时,课前播放一首呼唤和平的歌曲,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激发,效果不错。在课末,又播放了这首歌曲,自己演唱这首歌,让全班同学跟唱,结果,学生不熟悉这首歌,应和者寥寥无几。这一环节的设计仅仅是为了展示教师的个人素质,和教学目标无关,显然是画蛇添足了。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要讲实在求高效,避免哗众取宠

现实中,有的教师过多地依赖信息技术,特别是公开课,简直成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天下,也不管课堂内是否有必要使用信息技术,更不顾信息技术的出现是否在恰当的时机,一味地追求信息技术的效应,结果事与愿违。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四》中“指导观察照片上的背景”这一环节为例,请看以下两个教学片断:

片段一:

师: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我们就能说得有条理,从画面的内容想开去,就能说得更具体。听一听作家是怎么描写战后的场面的?(出示音频文件)

“烟尘滚滚,那被炸的屋子,全是乱砖碎瓦的荒地,空洞洞的,一望半里路并没有房屋,其余偶然剩下两堵墙,都烧得红中带黄,远远就有一股热气熏人。满地全是瓦砾砖块,零碎木料正挡了去路。屋顶成了个空架子,瓦全飞散了。”

师:听了这个片段,你有何感受? 生:写得具体生动。

师:你们也可以试着像作家这样,把看到的场景描述得生动一些,使人身临其境。

片段二:

师: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说得有条理了。我们还可以把看到的景物描述得更生动一些。同学们还记得《夜莺的歌声》中的这个句子吗?一起读一读。

生:大道两旁全是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课件出示)

师: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生:拟人。

师:是啊,作者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战争后的惨状描写得特别生动。我们还学过那些修辞手法呢?你能不能也学学作者,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排比都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景物,说得生动一些呢?

在习作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会引导学生回忆分析与本次习作有关的例文,用有强烈视听效果的课件将其重点句子或片段显示出来,以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得到启发,提高写作水平。但在制作课件时,我们应该考虑课件使用的实效性。

在“教学片段一”中,学生的注意力全被课件中老师富有感染力的朗读吸引过去了,作家张恨水的文字对小学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有点深奥,不好学习模仿,因此学生忽略了语言文字本身,自然这段音频材料起不到例文的示范作用,而且浪费了不少时间。

“教学片断二”中,教师利用了本单元的教学资源——《夜莺的歌声》中的一个拟人句制成课件,引导学生用上修辞手法,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照片上的景物。简简单单的课件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学生的思路由此被打开,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启发,发言异彩纷呈。

可见,信息技术的运用要注重实效。要有实事求是之意,而无哗众取宠之心。不把现代信息技术当成教学表演、虚张声势的工具。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具有可操作性,避免流于形式

传统的作文评改,教师在台上读,学生在台下听,耳听为虚,学生的注意力得不到高度集中,往往是听了前言忘了后语,效果很不明显。即使是感觉到了语言表达上的问题,但动手修改却感到困难。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习作的评改环节后,效果立刻有了天壤之别,它以方便、快捷的接收信息并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高效的反馈能力,让学生“眼见为实”,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就让学生直接把片段打在电脑里发在网上,让全班都来看都来评,据说评改的效果很好。但是,评改的方式不管有多么先进,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网上评改,对第一课时的习作指导课来说,显然操作起来有较大的困难。首先会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其次,学生打字速度快慢不一,而且他们对好作文没有明显的概念,不懂正确地评价它们。况且利用现成的投影仪、展示台和大屏幕等设备足以提高习作评改的效率。如果生搬硬套,采用网上评改的 方式,那只会流于形式,适得其反。所以,这样的好方法还要运用在恰当的时候、恰当的学生身上才行。

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四》的教学中,学生当场练笔后,我选择两个优秀片断通过投影在屏幕上显现,片段一:被日军轰炸过后的火车南站面目全非。原本微笑的天空现在阴沉着脸,好像在无声地哭泣;远处的火车站台被炸得散了架,吃力地站在废墟上;人行天桥还在燃烧,痛苦地弯下了腰,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建筑物碎片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呻吟着;火车轨道扭曲着脸,愤怒地注视着远去的日军飞机。整个火车南站成了一个垃圾场。

欣赏了这个片段,学生不难发现片段的闪光点,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应用,生动再现了当时的场景。“我也补充了学生没发现的优点:“片段采用了总分总的句式,值得我们学习。”通过师生共评,集思广益,既使学生直观地感知了修改过程,又一步步地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片段二的评改也是如此,引导学生从“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对“一条废墟”、“搓搓眼睛”“磕磕绊绊地去找他的爸爸妈妈”等用词不当的地方引导学生自主修改。由于多媒体具有互动性强,修改便利的优势,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师生间的合作意识,同时又让学生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和技能。通过讨论分析,学生很容易明白自己作文的缺点和不足,激发了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在第二课时的习作讲评课上,我经常把写得好的文章制作成课件展示出来,进行范例讲评;也把典型的病句、病例投影出来,进行分析、推敲。引导学生点评,并广泛讨论,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每次修改完成后的作文,经全班学生共同推荐几篇优秀的习作进行网上投稿。还大胆鼓励学生在QQ空间、班级博客上发表作文,互评互改,此时的网上评改方式显然具有可操作性,从而也使习作从课堂延续到生活。

可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而又不完全依赖、不拘泥呆板,用得合理,用得有效,习作教学才能真正得到优化,学生的习作水平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下载教育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研究(课题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研究(课题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1

    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信息交流手段,在中职数学教学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中职学校,数学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 遂平县 和兴后楼小学 刘晓晓 通过这次学习,明确教师应充分、有效地运用现代技术,指导学生运用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并在学习过程......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南漳县武安镇白龙中心小学 尹松刚老师 内容摘要:运用多媒体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程内容,改变教学的呈现方式,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几种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几种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常感到力不从心、事倍功半,许多时候是因为没有把握学生的心理,没有采用正确的方式和有效的途径而造成的。为了把握学生......

    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研究(共五篇)

    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有效应用的研究 王玉梅宁夏青铜峡市第五中学邮编751600 摘 要: 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有效应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改善教学手段、突破教......

    教师资格政策解读:推动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

    中公宁夏教师考试网(nx.zgjsks.com) 教师资格政策解读:推动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 来源:宁夏教师招聘网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

    教师资格政策解读推动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

    教师资格政策解读|推动教师在教学中有效应用 信息技术 日前,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教育部教师......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运用(5篇)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伊川县鸦岭乡郑窑小学刘社魁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伊川县鸦岭乡郑窑小学刘社魁 【论文摘要】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