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指导方案大全

时间:2019-05-13 00:5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指导方案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指导方案大全》。

第一篇: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指导方案大全

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铁西实验小学 田家林

【摘要】 实验学校领导力量很强,是极好的前提条件。学校教师整体素质较好,有一批肯钻研、悟性高的年轻教师。实验中将任务落实到人,定期、不定期地对学校实验教师进行跟踪听课,尽量帮助学校做到:对实验教师承担的实验任务,事先有布置,过程中有指导,事后有检查与评价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探索出读写一体化模式。

【关键词】模式 目标观 双向互动

一、本人对该课题的理解与研究方向的把握:

1、什么是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所谓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以探索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素质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的基本观点为指导思想,立足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运用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手段来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正确处理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计算机(亦包括其他媒体)等要素的关系,把小学语文教学与计算机教育、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融为一体,对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系列、多层次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语文读写一体化新型教学系统结构和教学模式。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在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支持系统的教学环境下,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实现阅读与作文一体化的新型教学模式。

2、该模式的主要特征:该教学模式顺应了信息时代对未来人才的要求,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持系统,以探索语文教学如何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宗旨,培养的是一种全新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能力,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能力,在与电子资料库对话中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能力。

● 全面发展、注重个性的目标观

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即在实验中,不仅要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在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中贯彻人文精神;不仅要重视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还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

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能够凭借多媒体计算机,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当的阅读内容进行大量阅读;能创造性地将阅读中所学到的知识、观点和方法运用于自己的语言表达中,在语言表达上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及风格;阅读中善于联想、比较、鉴别,有个人独到的心得,并能利用计算机及时将自己的心得、感受、见解恰当地表达出来;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对所调阅的资料进行重新组合与再创作,实现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探索质疑、双向互动的学习观

在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学习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学生主动探索、质疑问难的过程,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互动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要特别强调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自然的质疑,在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自由自在的学习交流。这种交流体现出建构主义所强调的协作学习的特征,交流是协作学习的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在交流和协作的过程中,亦即探索质疑、双向互动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达到意义的建构。

● 能动发展、开发潜能的学生观

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的学生观,首先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对象,也是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体,他们不会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影响,而是凭借自己的主体意识,有选择地接受教育的影响。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利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激活学生内在积极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开发学生的自身潜能。

二、该课题实验学校力量分析:

该实验学校领导力量很强,是极好的前提条件。学校教师整体素质较好,有一批肯钻研、悟性高的年轻教师。

虽然学校知名度高,作为窗口学校,各种社会活动十分频繁,领导与主要骨干教师常常被纠缠于繁杂的事务于活动中。但在该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投入了较大的关注以及人力、物力和财力。不过,由于实验组成员在对该课题的理解和把握上,表现不一,在实验研究进展上也就有所不同。

三、主要指导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本人打算与学校领导进行沟通,规划好实验研究目标,将实验任务落实到人,定期、不定期地对学校实验教师进行跟踪听课,尽量帮助学校做到:对实验教师承担的实验任务,事先有布置,过程中有指导,事后有检查与评价。

1、把住方案、计划、总结质量关,帮助实验校修订目标检测指标。建议实验校加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实验课例的探讨与研究,特别要充分发挥原用于《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教学的数据库的作用,提高网络教学课例的广泛性和深入性。

2、抓好实验数据检测、收集、分析工作,指导实验校分类整理收集课题研究资料。如:实验班学生情况记载、成绩检测数据、学生电子作品集、实验课教案、实验课录像课资料等。

3、不定期下校跟踪实验校每学期实验活动,听实验研究课,争取每个月下实验学校一至两个半天。要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实验班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有提高,能利用网上资源或校园网资源库进行检索阅读,并对阅读材料进行重组和再创作;

4、帮助实验校每学期做一个实验案例,要求该案例包括案例设计方案、课程教学资源、教师设计思想、学生电子作品等内容。本学期计划在四、五年级教材中选择一个单元进行案例设计,并争取在适当的时候能将该案例的有关设计方案、录像或其他材料送交相关的学术会议、交流活动参加有关观摩、比赛或推荐到有关杂志上发表。

5、坚持带头写有关该课题的实验体会、论文、教学设计、课件脚本设计、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本学期计划再写一篇有关该课题的论文,拟在该课题教学模式的实践操作方面进行一些探索。

6、创造一切条件,指导实验教师每学期都能撰写论文、编写教学设计或课件脚本设计,争取能将实验教师尝试编写的用于“读写一体化”实验教学的多媒体素材脚本编成小册子,作为实验研究的成果,推荐到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报刊杂志上发表,并制作部分课例素材,作为学校特色资源分库的素材资源。

7、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实施提出建议,建议学校先行一步,在多数教师基本掌握了计算机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率先开展“融技术于课程”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题目: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单位:铁西实验小学 研究人员: 田家林 联系电话:2617810

第二篇:小学语文—网络环境下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初探

网络环境下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初探 教育在线提供www.xiexiebang.com网站上,欢迎浏览、指导。

(二)中年级试验班的同学已经能够运用汉字输入和编辑排版工具,以电子文稿的形式创作作品,能够自己学会运用搜索引擎搜索网站,并具有初步的判断信息的能力。会浏览网站,收集和下载与主题有关的信息资料。他们的习作比同龄人的习作更具有丰富的内容,新颖的主题。试验班较优秀学生10%能够流畅地写出800—1000字的文章,其余学生能够较流畅地写出200-500字的文章,文章的语言通顺,内容清楚,而且他们的习作比同龄人的习作更具有丰富的内容,新颖的主题。如三年级六班张煜同学写的《 大象学本领 》和熊韦华的《龟兔赛跑续集》,文笔清新活泼又蕴意深远,眼光独到。竟有几分小寓言的味道;李光远同学的《故乡的枣树》文笔细腻,感情真挚,颇有王鲁彦的文风;郭斯涛的《思念奶奶》闪烁着孩子幼小的心灵里那浓浓的人间情结。

(三)高年级试验班的同学在此基础上,会借用E-mail、BBS、聊天室等网络通讯工具参加对话、协商、讨论等活动。还能运用flash、PowerPoint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图文并茂的再创造。会运用Microsoft FrontPage 制作网页。试验班20%的较优秀学生能写出1000以上的文章,其余同学能够写出500——1000字的文章。文章大多选材新颖,思维活跃,富创新性。如五年级四班学生写《穷人》剧本,有的从神话角度,让渔夫带领他的七个孩子们与邪恶的海底巫婆决斗,最后正义取得胜利。有的紧扣时代背景,描写了在沙皇统治下善良穷人的悲惨生活和悲剧结局。有的描写了七个兄弟长大后投入革命中,推翻沙皇统治的故事。这些文章有的极富想象力,有的文笔优美,特别善于描写景物和对人物进行刻画。还有的结构严谨,使整个剧本立体感很强。

(四)2001年5月,由陈丹妮老师执教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语文录像课获全国语文“四结合”课题重庆年会一等奖。论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后感,获全国二等奖。2001年12月,李真老师设计制作的语文课件《动物过冬》获省一等奖。2001年第十二届全国电教年会录像课评比中,杨舸上的语文课《只有一个地球》获一等奖,本节课已送往中央电教馆参赛,获得小学组一等奖并制作成光盘在全国发行。六.结论

“以读带写”的网络语文活动课在局域网络环境支持下,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向课外、向校外、向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延伸、拓展。以读为基础,以写为自我需要,再以读带写,以写创新,完成了由读到写的迁移,实现读写一体化。

“以读带写”的网络阅读课教学模式在internet 网络环境下,强调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观。由课外、校外、社会、网络世界这一更广阔的天地回到语文课中来,让学生阅读、收集、处理的信息来促进语文课的学习,突出了语文课的特点。

“以写促读”网络作文课在internet 网络环境下,通过“思维练习——情境导入——自拟习作要求——寻找合作伙伴,确立主题——上网收集资料——完成习作——评价习作”这一以写促读的教学过程来实现读写一体化的。

三个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在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实现读写一体化的途径。走出了一条属于学校课题特色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之路。参考文献:

1.李克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方法》 2.施虹冰

《读写结合试验方案》 3.杨舸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4.陈丹妮

《南昌——我们的花园城市》网上作文设计思想 5.陈丹妮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后感

第三篇:小学语文单元主题式读写结合教学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单元主题式读写结合教学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背景:

2011版《语文新课标》中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其中特别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叶圣陶先生说:“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因此,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广东的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进行了“读写结合”研究,形成了独有的读写结合导练教学新体系和“读写结合教学法”,给了我们借鉴。阅读与写作是相通的,读与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而本课题着重于“主题单元式”对读写结合训练进行研究,对于三年级习作起始年级,更具实际意义。

(二)现状:

随着孩子们升入三年级,我发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孩子们发言积极,阅读理解的能力也还不错。但一到习作课,孩子们就一个个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段话来,即使能写出来的,也大多是错别字连篇,前言不搭后语。为什么在阅读课上能言善道的学生,一到了习作课就没内容可写了呢?细细想来,我认为传统课堂教学重分析理解,轻积累运用。有的老师虽然注重积累,但仅仅局限于优美词句,这只是一些消极语言。课堂上没有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将消极语言转化为积极语言。

(三)基础:

其实教材的许多课文都文质兼美,既有着非常优美的文学语言、精巧的作品构思,也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体验,凝聚着编写老师的一片心血。何不让写作训练以课文为依托,从“读”悟“写”,以“写”促“读”,进行“读写结合”呢?这样,学生有本可依,有感而发,有内容可写,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学生的写作有两大源泉,一个是直接生活,一个是间接生活。直接生活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间接生活是学生通过阅读得来的生活。进行读写结合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一种教学策略。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课题界定

“读写结合”——是指在阅读和写作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遵循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规律,按照系统、有效教学的原则,建构起来的有利于读写沟通、从读学写、读写互促的具有操作性、引领性的教学基本框架或结构。读和写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作用。我们在教学中要读写并重,训练为主。以课文为基础,了解其表达上的特点,学以致用,模仿练习,随堂练笔。在读写结合时,围绕着几篇课内、课外一组文章,进行练笔训练。

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训练,指以单元为单位,根据单元主题的内容、文章的表达特点以及训练的要求指导学生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安排“练笔”。阅读训练指导,具有阅读指导性,是单元阅读的整体性指导。习作训练指导,具有写作指导性,是单元写作的整体性指导。练笔设计,具有学习综合性,强调整体读写,可与口语交际及语文综合性学习等相结合。

(二)课题价值: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主题单元读写结合”以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指导学生把在文本阅读、拓展阅读中学到的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能,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1.顺应课程改革要求

本课题实际上是顺应了2011版新课标中的新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的研究课题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在学生读通、读懂,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迁移训练。由于是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此时的学生也有话可说,能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就养成了。同时注重了对写作方法的指导,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这将是受益终身的。2.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课文是作者情感抒发、心理升华的产物,是反复锤炼的语言艺术;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阅读的继续和深化,读写结合是学用一致在语文教学中的表现;如果让“写”的活动进入课堂,将读、学、写贯穿到阅读教学中去,促进知识的迁移,那么,将会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是强调写作与阅读的关系:阅读积累对表达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研究,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丰富有效的读写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论据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作文的总目标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2.心理学提供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研究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以说,阅读与作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1.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何谓兴奋点?即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这些兴奋处可以成为读写训练点。简而言之,即:情动笔动——品美写美——妙趣横生——别出“新”裁。

2.通过学习、探索、研究、实践,得出一种从内容上更具开放性、借鉴性;方法上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思维上更具自主性、创新性的读写结合训练方式。3.这种读写结合训练方式缘于“读”,但又不拘泥于“读”,打破传统阅读教学只“读”不“写”的定式,以课文(文本)为凭借,以积累、理解、运用为前提,以对话、揣摩、品味、体验、感悟、探究为手段,用师生自己的心智和独特视角去积极发掘课文(文本)中的“写”(说)的因素,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写”(说)的拓展、迁移与辐射,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升华情感,历练思维,学会阅读,乐于表达,从而达到读写结合、读中悟写、读中导写、以读促写的教学效果。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开展方式和实施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搜集、阅读、分析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界定出本课题中的有关概念,形成对本课题的认识与思考。通过理论学习,为本课题寻求理论支持,构建出理论层面的框架,站在理论的高度调整思想,研究策略。2.行动研究法

根据课题的研究内容制定出研究方案,根据研究方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观察、实践和反思,在自我探究、公开教学、评议交流中总结、归纳、提炼、完善“读写结合”的概念,探索其功能。在课堂实践中开展研究,归纳出运用“读写结合”读写内化的规律对学生进行训练的途径和方法。3.案例研究法

在“读写结合”实践课的基础上,积累、收集、整理研究资料,筛选出磨砺得相对成熟、效果比较显著的课例和反思。结合理论的高度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由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更好地整理出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

(二)实验研究的步骤 课题实验研究分三个阶段: A.准备阶段(2016年6月——2016年9月)1.问卷调查分析,关于《新课标》“每节课不少于10分钟的写字时间。”这一精神的落实。收集国内外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尤其是读写结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拟写课题实验方案。

2.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增进对课题的理解和把握,明确研究目标和任务,掌握进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式和方法,提高科研能力。B.实验阶段(2016年10月—2017年3月)

1.在整个单元主题的背景下,从单元导语入手,结合课后题,结合语文园地的“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习作”,努力挖掘每篇课文的读写训练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在教案中有所体现。

2.研究读写结合形式、读写结合途径、读写切入点、读写结合策略。课堂上,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孩子们完成“读写训练表”,请孩子们准备读写训练本,将自己的读写训练表整理成册。

3.以随笔、反思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教学中关于“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训练的思考。(为结题报告积累素材)

5.结合学校“经典诵读活动”,开展晨诵(三字经,弟子规),午读(课外阅读),将课外阅读引入课堂,力求课外阅读课程化,“精读挖掘教材读写结合、略读带动群文阅读”。

C.总结阶段(2016年4月—2016年6月)

1.总结课题实验的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发表有关论文。2.成熟的课内阅读课、课外阅读课案例。3.将孩子们的读写训练表、习作整理成册。4.结合学校经典诵读活动,全班进行晨诵表演。

四、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学校教研的主题是“读写结合的训练”。同时学校里有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可以对课题的研究进行指导。

五、预期结果与成果提供形式 1.课题结题报告; 2.课题研究论文;

3.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视频; 4.学生优秀习作选集。

第四篇: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研究课题实施方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发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课本上一篇篇精彩的美文,老师和学生都能被深深地打动,学生发言积极,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但一到习作课的时候,学生就一个个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段话来,即使能写出来的,也大多是错别字连篇,前言不搭后语。为什么在阅读课上能言善道的学生,一到了习作课就没内容可写了呢?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一是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数量有限,内容单一。匮乏的课外阅读量直接导致了学生肚子里没有“墨水”。第二是新课改后的习作课,有些内容远离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无法亲身实践,自然写不出好文章来。其实新教材的许多课文都文质兼美,既有着非常优美的文学语言、精巧的作品构思,也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体验,凝聚着编写老师的一片心血。何不让写作训练以课文为依托,从“读”悟“写”,以“写”促“读”,进行“读写结合”呢?这样,学生有感而发,有内容可写,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学生的写作有两大源泉,一个是直接生活,一个是间接生活。直接生活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间接生活是学生通过阅读得来的生活。在农村这一特定的环境下,信息相对闭塞,学生的见闻有限,阅读质和量又都不高,进行读写结合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一种教学策略。读写结合是是指在语文教学情境中阅读和写作的相互作用和紧密联系。我们的任务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吃透教材,认真地利用我们的教材,扎扎实实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这一思想。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素材有了,写作兴趣也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让农村学生的作文真正有感而发,有话可写,有情可抒,而不再是生搬硬造,空洞无物的文章。

二、课题界定

“读写结合”——是指在阅读和写作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遵循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规律,按照系统、有效教学的原则,建构起来的有利于读写沟通、从读学写、读写互促的具有操作性、引领性的教学基本框架或结构。读和写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作用。我们在教学中要读写并重,训练为主。以课文为基础,了解其表达上的特点,学以致用,模仿练习,随堂练笔。在读写结合时,围绕着几篇课内、课外一组文章,进行练笔训练。

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训练,指以单元为单位,根据单元主题的内容、文章的表达特点以及训练的要求指导学生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安排“练笔”。阅读训练指导,具有阅读指导性,是单元阅读的整体性指导。习作训练指导,具有写作指导性,是单元写作的整体性指导。练笔设计,具有学习综合性,强调整体读写,可与口语交际及语文综合性学习等相结合。

三、课题价值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主题单元读写结合”以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指导学生把在文本阅读、拓展阅读中学到的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能,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顺应课程改革要求

本课题实际上是顺应了2011版新课标中的新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的研究课题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在学生读通、读懂,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迁移训练。由于是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此时的学生也有话可说,能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就养成了。同时注重了对写作方法的指导,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这将是受益终身的。

2、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课文是作者情感抒发、心理升华的产物,是反复锤炼的语言艺术;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阅读的继续和深化,读写结合是学用一致在语文教学中的表现;如果让“写”的活动进入课堂,将读、学、写贯穿到阅读教学中去,促进知识的迁移,那么,将会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是强调写作与阅读的关系:阅读积累对表达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研究,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丰富有效的读写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研究与实践,引领本校的广大语文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师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的持续的发展。

4、促进学校语文教学的发展

开展“读写结合”课题研究,必然会将学校的教育科研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从而创建起语文学科品牌,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这对于学校的又快又好发展,老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都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我们需要认清的是,国家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立项课题——“小学语文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的校本研究”对于我们而言,只是处于实验摸索阶段,在研究的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和困惑有待我们深入的去研究。但不可否认的是,小学语文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的校本研究为我们的教师专业化成长打开了一扇大门,让我们教师带着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走进课堂,引领我们教师从研究的角度从事教学,用研究的理念指导教学,真正让我们教师走上专业化的发展之路。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论据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作文的总目标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2、心理学提供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研究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这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以说,阅读与作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

3、专家观点

叶圣陶先生说:“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写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因此,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4、国内前期的的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 广东的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用了近三十年的时间进行了“读写结合”研究,形成了独有的读写结合导练教学新体系和“读写结合教学法”,给了我们借鉴。上海吴立岗教授“素描作文”实验、南京市重点课题《体验性阅读与探究性写作》也证明了阅读与写作是相通的,读与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1、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何谓兴奋点?即文本中的描写动情处、词句优美处、生动有趣处、思维创新处。这些兴奋处可以成为读写训练点。简而言之,即:情动笔动——品美写美——妙趣横生——别出“新”裁。

2、通过学习、探索、研究、实践,得出一种从内容上更具开放性、借鉴性;方法上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思维上更具自主性、创新性的读写结合训练方式。

3、这种读写结合训练方式缘于“读”,但又不拘泥于“读”,打破传统阅读教学只“读”不“写”的定式,以课文(文本)为凭借,以积累、理解、运用为前提,以对话、揣摩、品味、体验、感悟、探究为手段,用师生自己的心智和独特视角去积极发掘课文(文本)中的“写”(说)的因素,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写”(说)的拓展、迁移与辐射,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升华情感,历练思维,学会阅读,乐于表达,从而达到读写结合、读中悟写、读中导写、以读促写的教学效果。

六、研究对象

中心小学三、四、五、六年级十四个班的语文教学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边实践边研究,以研究提高实践效果,将教育研究直接注入教育实践之中。

在研究前期运用“调查分析法”,了解我校当前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以及小学生表达能力的现状和积累的相关情况。研究过程中运用“观察法”,随时对研究对象的变化进行观察,从而筛选出有效的方法途径,同时运用“个案研究法”,记录分析典型个案,从中寻找规律。在研究总结阶段运用“经验总结法”,撰写结题报告,汇编各项成果专辑。

八、实验研究的步骤 课题实验研究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3年9月——10月)

1、分析中心小学三、四、五、六年级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收集国内外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尤其是读写结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拟写课题实验方案。

2、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增进对课题的理解和把握,明确研究目标和任务,掌握进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式和方法,提高科研能力。

3、总结学习阅读方法与习作方法,并写出报告作专题引领。

(二)实验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5月)进行课题研究,并及时进行研讨、交流、总结。

(三)总结阶段(2013年6月—2013年7月)

总结课题实验的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发表有关论文。

九、预期的成果:

1、课题结题报告;

2、课题研究论文;

3、优秀教学设计;

4、学生优秀习作选集。

第五篇: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绝大多数学生怕作文,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学生最怕作文。而怕作文的重要原因就是课外阅读少,没有素材积累;没有生活底蕴,缺乏写作热情。“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子可以终生享用它的‘利息’。所以对小学生而言,要想真正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必须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只有读中有写,写中带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作好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这篇文章。

为此,我校语文组特提出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的课题研究项目。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小学作文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主要是通过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最早提出读写结合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

2、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而后运用的阶段。

3、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的”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4、心理学研究还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以说,阅读与作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1、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认读方法,增强学生的认读兴趣,为阅读积累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索出一系列课堂阅读指导方法,使学生乐于读书,善于读书,并学会从读书中积累有利于写作的素材。

3、以读促写,以写带读。加强对学生的课内阅读指导,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将刻文字的语言、章法、写作技巧自觉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的课堂授课技巧,从而达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四、研究对象:

1—6年级共12个教学班的语文教学。

五、研究人员的分工及子课题。

研究分工:共分为三个研究小组,各小组的负责人安排本小组的研究进程,并定期召集本小组成员交流研究心得。

子课题

1、调查法

以问卷、访谈、听课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2、观察法

以听课、检查、交往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经验总结法

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教学模式和研究经验。

4、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本课题的有关概念的认识与思考,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构建理论框架。

5、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及时总结反思,对实验过程进行修正完善。

七、实验研究的步骤

课题实验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8月5月——2008年6月,制定课题实验方案,成立课题组,第二阶段:2008年7月——2009年9月,进行课题研究,并及时进行研讨、交流、总结。

第三阶段:2008年9月­­——2009年10月,总结课题实验的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发表有关论文,课题提供有关材料,进行结题鉴定。

八、课题实验研究的组织领导

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的背景

众所周知,语文课程的任务之一就是积累词汇、运用语言。因为“丰富的积累,灵活的运用”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积累的重要性无人不晓,但目前对如何进行实效性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缺乏必要的研究。具体表现在:

1、记忆机械,不重情趣。

以前,积累的主要方式是抄抄写写,切断了记忆储存与理解、感悟、鉴赏的联系,使积累变成了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很大一部分都变成了无效积累,读与写联系不够密切,有的学生书读了不少,但写作能力没有相应的提高。

2、注重内容,忽视方法。

积累指导偏重内容的扩充,忽视了自主积累意识、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更缺乏方法的引导。读书面太窄,大多是比较浅显的童话故事,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读的较少;读书缺乏思考和体会;读书缺乏积累。

3、读写严重脱节,只为读而读,或只为写而写,读写两张皮。

针对读写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找到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迫在眉睫。《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课程总目标。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能吟”,那么如何在学生读书与写作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读与写能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习写呢?为开辟一条省时、快捷、易行的训练渠道,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让学生的作文达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目的,我校语文教研组确立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研课题,希望通过课题研究,实现学生“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课程总目标,在阅读写作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小学作文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主要是通过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最早提出读写结合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

2、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而后运用的阶段。

3、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的”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4、心理学研究还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以说,阅读与作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

三、研究方法

1、调查法

以问卷、访谈、听课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2、观察法

以听课、检查、交往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经验总结法

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教学模式和研究经验。

4、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本课题的有关概念的认识与思考,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构建理论框架。

5、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及时总结反思,对实验过程进行修正完善。

四、研究的目标

1、通过学习、探索、研究、实践,得出一种从内容上更具开放性、借鉴性;方法上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思维上更具自主性、创新性的读写结合训练方式。

2、这种读写结合训练方式缘于“读”,但又不拘泥于“读”,打破传统阅读教学只“读”不“写”的定式,以课文(文本)为凭借,以积累、理解、运用为前提,以对话、揣摩、品味、体验、感悟、探究为手段,用师生自己的心智和独特视角去积极发掘课文(文本)中的“写”(说)的因素,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写”(说)的拓展、迁移与辐射,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升华情感,历练思维,学会阅读,乐于表达,从而达到读写结合、读中悟写、读中导写、以读促写的教学效果。

五、课题研究具体实施过程:

本课题研究时间从

(一)课题研究的前期工作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当前我校学生的认读兴趣、阅读习惯、以及写作兴趣状况,深入课堂,掌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阅读和写作的渗透情况,经过深入的分析和反复的讨论,确定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作为研究课题。

(二)、课题启动阶段 针对我校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及问卷调查的实际情况,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增进他们对课题的理解和把握,明确各自的研究目标和任务,掌握进行课题研究的基本方式和方法,提高实验人员的科研能力。然后课题组人员广泛收集国内外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尤其是读写结合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论,分析课题研究的意义及预期目标,成立课题组,落实课题研究责任,拟写课题实验方案,作好课题申报工作。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1.根据总课题的精神和要求,各年级成立相应的子课题研究小组,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工作。

2.选择对课题理解透彻、工作开展到位的老师和班级作为试点,组织好教学观摩和经验交流活动,取得以点带面的效果,推进课题工作的开展。

3.及时收集过程性材料,及时总结实验工作经验,认真做好阶段性小结,及时矫正实验行为

(四)总结阶段

1.整理实验过程性资料,分析实验过程所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归纳总结成功作法和经验,撰写课题实验报告。

2.收集整理实验当中所产生的优秀课题研究论文、优秀教学设计和优秀课堂实录,形成相应的文集和光盘。

3.做好校本教材《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课题研究的的校正、出版工作,推广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策略

1、调查分析,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

我们的学生到底在读写结合方面是一个什么状况呢?我们做了关于认读、阅读、写作三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是我校三至五年级的学生。调查结果表明:低年级学生识字阅读的兴趣不浓,坚持学习的意志不强,识字量小,教师指导方法不多;中年级学生自觉阅读兴趣不浓,学生的阅读习惯、态度、方法不容乐观,使学生读的书不多;高年级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浓,觉得无话可写,无从表达。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们课题组成员做了一些思考:我们的教师吃透教材了吗?我们是否把教材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了呢?是我们教师没有充分挖掘教材的资源,还是教材没有给我们提供这种资源呢?通过认真地研读,我们发现不管是哪个版本的教材都很好地体现了“读写合编”的思想。以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为例。第19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后第4题“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写一写。”第20课《穷人》课后题“续编《穷人》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写下来。”教材中“读写合编”的例子很多,不胜枚举。既然学生在读写方面的实际情况如此不容乐观,而教材又给我们提供了如此丰富的“读写结合”的资源。认真地利用我们的教材,扎扎实实地在课堂上渗透这一思想,并以此为契机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多读多写,努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成了我们课题研究的重点。全体课题组成员经过讨论、分析,制定了相应的研究范围。低年级组围绕从识字入手,培养学生的认读兴趣,为阅读做积淀;中年级组从阅读入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做好阅读指导,为写作做好积累;高年级组从写作兴趣、写作习惯、写作方法指导入手,让学生懂得写什么,怎样写。

2、优化管理,提高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1)优化学生管理。

加强学生的理想与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品质;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认读、阅读、写作兴趣;强化激励机制,创造愉悦的学习情境;开展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乐学、活学,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优化教学管理。

严格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手段,讲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让学生在认读、品读、体验、感悟、探究中掌握阅读与写作的知识与技能,陶冶情趣与发展思维。实验教学做到学习、研究、运用、发展相结合,形象性、审美性、整体性、创造性相统一。

(3)优化科研管理。

把阶段性研究与探索课、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等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深入调查研究与请“行家里手”指点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创造与集体创造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出优秀的课堂教学范例,起到以点带面、全面推广的作用。注重阶段研讨活动,通过课例观摩、经验交流、问题探讨,及时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实验方案,并搞好优秀教学论文、优秀教案及反思的收集工作。注重个案跟踪,细致做好某种读写结合方式、某一课型或某个子课题的研究探讨工作。

3、深入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操作性

(1)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题组成员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识字入手,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子课题研究成员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总结出:①、利用猜谜语识字法;②、换偏旁识字法;③、儿歌识字法;④、创设情境识字法等多种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认读兴趣,为读写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子课题组通过:①、举办读书活动,深化阅读;②、创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③、优化教学方法激化阅读兴趣(A、分角色朗读课文;B、表演课本剧;C导课时创造生动的导语。)为以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解决怎样写,写什么的问题”子课题研究小组通过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利用漂亮的课文插图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利用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思考,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既提高了说话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深入课堂实践,结合教材、活用教材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

“从识字入手,培养学生的认读兴趣”子课题研究小组通过课堂实践探究出了:①、猜谜语识字法。如:全永红老师在教学三年级语文《雪儿》一课时巧用猜谜语的办法出示“一口真奇怪,躲在衣中间”学生心领神会很快记住了“哀”字,使课堂充满了乐趣。②、换偏旁识字法。如:赵芳老师在教学《跟踪台风的卫星》一课时让学生给“盯”字换偏旁,学生争先恐后的说出了“顶”、“订”、“钉”、“叮”……这样学生不仅记住了“盯”字而且记住了它的形近字使课堂效果更加明显。③、游戏识字法。如:奚成枝老师在教学中采用“打牌”、“抓特务”、“开火车”等游戏以玩激趣、以趣识字。④、实物形象识字法。如:翁芳老师在教学“鸟”字时,让学生观察鸟的图片,学生的思绪一下就打开了,“鸟”字的那一点多像鸟的眼睛,“鸟”字的那一撇多像鸟头上的那一簇羽毛,那一横多像鸟站在树枝上。⑤、利用联想识字法。如:周凤珍老师在教学《劳动的开端》一课时,在教学“筐”字时,引导学生回忆“筐”是有竹子编成的,所以是“⺮”字头,“账”字与钱有关,钱就是宝贝所以是“贝”字旁。学生利用想象迁移就会更好的识记一些抽象的字。⑥、儿歌识字法。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特别容易记住孩子们也很喜欢,如:郝静老师在教学“泡”、“苞”、“炮”字时,编出了“鱼儿水中吐泡泡,有花才有‘苞’、有火才有‘炮’”,学生兴趣浓烈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达到了识字的效果。⑦、自主识字法。五六年级老师主要以课前预习为手段、课堂检查为途径,关注学生学习需求,自主识字。这些识字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学生的识字量增加了,阅读能力也就相应的提高了,为写作积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子课题研究小组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总结出有效的阅读方法。①、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奚成枝老师在教授《小动物过冬》一课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让学生分别扮演小燕子、小蜜蜂、小青蛙分角色朗读,学生兴趣高涨,读得入情入境。②、表演课本剧。加深内心体验激发阅读兴趣。陈锋老师在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公仪休的品格,就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根据自身体验表演课本剧。学生在表演过程当中体验到了人物鲜明的个性。③、朗读与默读相结合。朗读把目视和口读结合起来,听读并举,声情并茂有利于理解体验和记忆,便于培养语感。全昌伟老师在教学养花一课时,先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然后在采取分段朗读的方式,学生就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及各段的意思,这样朗读与默读相结合,有效的促进了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课文。④、看图与读文相结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文中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中画的是什么,然后图文结合,通过朗读在现文中故事情节,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⑤、精读与速读相结合。在课堂上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边读边想便批注,对理解文章的内容有很大的帮助,李凤鸽老师的语文教学中注重精读与速读相结合。在教学《唯一的听众》一课时,抓住描写老妇人神态的关键词“平静”及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引导学生进行品词品句,反复诵读。达到欣赏语言、熏陶情感的教学目的。⑥、加强词句训练,培养阅读能力。只有加强词句训练,才能更好的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掌握一定的词语和句子知识,才能为阅读和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十分重要。如全永红老师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一课时,先引导学生找一找文中描写云的颜色、形状的词,再让学生充分朗读描写云的句子,体味其中比喻的修辞方法,然后再让学生展开想象云的其它特点,这样在加强词句训练的同时积累了相关的词语、句子。⑦、启发学生读中质疑,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如赵芳老师在教学《槐乡五月》一课时,她引导质疑“为什么说槐乡五月是孩子们的季节?”“为什么说孩子们躺在槐树底下,不想回家?”孩子们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的读书,对他们理解感悟课文有很大的帮助。⑧、边读书边做旁注。常言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边读书边做旁注不但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赵芳老师在教学《狼和鹿》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自渎课文,将自己读懂的内容和不懂的内容分别做上标记,在理解课文时,学生目的性强、针对性强很容易就明白了文中讲述的道理。⑨、写好读书笔记。文中富有哲理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丰富资源。课题组成员要求每班学生都有一本专用的积累本,用来积累好词好句,在空闲时拿出来诵读,以加深记忆,这样循序渐进,不仅阅读能力提高了,也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真正解决怎么写、写什么的问题”子课题组经过细致周密的分析研究,用智慧的心灵钓出创造的火花,探究出写作训练的新方法。①、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以说促写。主要方法是:A、兴趣引路创设说话的情境。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必须首先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让学生入情入境。如全昌伟老师在教学《刻舟求剑》时,先让学生观看刻舟求剑的视频,学生被楚人的行为逗的哈哈大笑,教师借机询问你们为什么笑呀?楚人能否找到剑?你能说明原因吗?一边表演一边给大家解释一下吧!孩子们兴趣很高,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既提高了说话能力,又活跃了课堂。B、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练习有条理的说话。练习说话,观察是最直观最有效的手段。如奚成枝老师在教学《秋游》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插图,再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话,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依次表达,是说话训练变得简单有序。C、结合教材、活用教材,教材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练习说话、写话,到写作的最好模板。结合教材、活用教材会让我们的课堂说话练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在课堂探究中总结出:a、通过续写故事、补写课文空白处培养想象思维。这种训练,既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又培养他们的想象思维。b、通过扩写、缩写训练培养散敛思维。让学生将文中写得简略概括的地方根据他们己有的生活素材加以扩充,使其详细完整。或者让他们把一篇或一段写得很详细、生动的文章,摘其主要内容,去粗留精,去枝留干。交替进行这种训练,不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容,而且使他们的扩散思维能力和聚敛思维能力得到训练。②、读写结合,以读促写。A、注重平时积累。

学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并非一日功夫,必须经过常年博览与积累。为此,我们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阅读与写读书笔记的具体目标。课内交给学生读书方法,引导他们在课外精选读物,运用学到的方法阅读赏析,并作好书笔记。校内精心营造给学生展示读书所得的机会,激发学生大量阅读与作读书笔记的兴趣,达到大量阅读,大量积累的目的。B、注意仿写训练。a、仿写句子。

句子是课文的基本构件,是课文主题的基本载体,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对那些用词准确、描述生动、形式特殊的句子进行仿写,是引导学生积累词句、锤炼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文佳句,及时加以揣摩、仿造,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的特点,有效建立句子的概念,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小学阶段重点仿写的句子有:用词准确、刻画生动、描绘形象的句子,比喻恰当的句子,比拟形象的句子,排比手法运用恰如其分的句子,关联词使用得当的句子等。如周凤珍在教学《陈毅探母》时,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学生能根据句式联系生活说出了不同的句子,生动有趣。b、仿写段落。在教学中遇到一些描写精彩生动,或与学生写作结合紧密、有代表意义的结构段,尤其是课文的开头、结尾、人物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描写等精彩段落,都可以用来进行仿写。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了解按事情发展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先总结后分述、按先分述后总结、按并列段式等段的构成方式,逐步形成段的概念。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积累应用人物肖像、心理、动作、对话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描写的词语,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掌握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写景状物、渲染气氛等作文开头形式。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掌握篇末点题、提升思想,反照前文、首尾呼应,提出问题、发人深思,戛然而止、令人回味的结题技巧。c、仿写课文。就是模仿课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首先,可以进行课文结构的仿写,构筑文章骨架。如王皓老师在教学《桂林的山水》后,让学生学会运用排比、比喻等手法写一处景点,将文章写生动写形象。C、注重扩写训练。

主要进行扩写词串练习。词串为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教师可以利用词串让学生发挥想象,把词语串连成句子。这样,既加深了对韵文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翁芳老师在教学《识字5》的词串时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用排比句式描绘了天气、水果、花卉、动物等景物,突出了夏天雨后凉爽的特点,朗朗上口。D、进行续写练习。那么怎样续写呢?首先,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以原文的结局为起点,写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其次,要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做到合情合理、真实生动。再次,要在主要人物思想行为、性格特点、语言特点和风格上与原文保持一致。续写可分为片断续写和全篇续写。阅读课上的续写以全篇续写为主,即学完课文后,根据原文的体裁、中心、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再续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来。如教学《凡卡》一课时,引导学生想象写出:凡卡梦到了什么?梦醒之后又发生了什么?……③、习作训练形式多样,符合儿童年龄特征。课题组成员根据形式年龄段的不同、兴趣的不同,设计形式多样的习作训练,如:看图作文、想象作文、写实作文……④、注重“听”、“说”、“读”、“写”四步训练形式语言表达能力。⑤积极开展各种朗读和作文竞赛活动或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征文活动,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竞赛和征文等活动中体验作文所带来的成功喜悦,使他们乐于写作文。

六、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一)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1、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习作

学生怕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跟我们教师对作文的重视程度和引导方法有关。按教材安排中高年级学生一学期只需完成八篇大作文,再加上八次小练笔,一学期充其量才中有16次习作的机会,语文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阅读教学上的。这样从客观上无意识地造成了语文教学重“读”轻“写”的局面,学生的作文兴趣自然得不到激发和培养。“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研究课题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地一起,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教师必须熟读课文,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写”的因素,并以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阅读,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的迁移。由于是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此时的学生对“作文”也能“夸夸其谈”,也能“下笔有神”,也能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就养成了。

2、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让学生善于组材

以往写起作文,学生常常总会搜肠刮肚,总是“无话可写”。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生活体验不深,可写的素材少之外,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作文思路没有打开,不懂得审题,不懂得立意,不懂得根据作文的要求去搜集题材。“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研究课题注重以课文为凭借,以某一读写结合点为契机,先对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训练,再进行“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被激活后,作文的思路自然而然就宽了。只要给一个作文题目,学生的头脑就能快速运转,诸如“写什么”,“表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什么事来表现”,“我亲历的哪件事最典型,最有说服力”,“事件的哪个环节应该重点写”等问题一一闪现。通过仔细推敲,整个作文的框架就清楚,脉络就清晰。

3、夯实了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精于表达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研究课题更重要的在于立足教材,倚重阅读,充分发挥每篇课文的作用,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语段让学生品读、理解、揣摩、赏析,体验和感悟祖国文字之精妙,景物之丰美,人情之伟大。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续写、扩写等训练,夯实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流畅、形象、生动,从而解决了学生“有话不懂得写”的缺憾。

一年多来,在课题的引领下,我校的作文教学成绩斐然,学生作文水平大幅度提高。在商洛市青少年书信大赛中,我校杨隆洋、周瑞同学分别获得了市级三等奖;此外,尚新林、吴京、刘晓玉、刘宗龙四位同学获得“建国六十周年”县演讲比赛优秀奖;在校内组织的诗歌朗诵活动中陈培育、凌天泽、李萌、杨月等同学获一等奖。

(二)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1、有苦有乐,丰富了教师的精神生活的内涵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课题研究,让全体课题组老师亲历了一个有汗有泪,有苦有甜,有欢有悲的过程。在一个个埋头书籍,陷身网络查找资料的日子里;在一组组解读教材,设计读写结合点的备课单元中;在一节节不留瑕疵,追求完美的公开教学课上;在一本本构思巧妙,字字珠玑的学生作文本上,老师们更多的是感受到学习带给自己的充实,研究带给自己的进步,工作带给自己的快乐。课题研究既磨练了老师们的意志,也丰富了老师们的精神生活。

2、又读又写,提高了教师的运用教材的能力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研究课题重在挖掘语文教材隐性的功能,在阅读教学中读写并驾齐驱,打破以往读写脱离的陋习,撑起读中悟写、读中导写、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的一片蓝天。要在阅读教学中寓写于读,就要做到将教材“一课两用”,就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实验研究,课题组教师基本上初步掌握了独立分析教材、处理教材、寻找教材中读写迁移点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能力。

3、边教边研,增强了教师的校本教研的意识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研究课题是一个实践性研究课题,主要采用的是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为改进实际工作服务的研究方式。它的最大优点是在自然状态下的研究,边研究边工作,边工作边研究,工作就研究,研究就是工作。通过研究,老师们不仅寻到了一些读写迁移训练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方式,努力实践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读写迁移的“有效”性,也提出了“优差生发展不均衡”,“理论积淀不够深厚”,“没有走出前人研究的窠臼”的问题,这说明了老师们的校本教研意识正在增强,科研能力也正在提高。

在2008至2009第二学期期末检测中周凤珍老师的一年级语文获县抽测科目第四名;李凤鸽、全昌伟老师的六年级语文位居县统测科目中居县均分上游;奚成枝、赵芳、蔺瑶、陶秀丽等同志在镇检测中位居第一。在2008年校优质课赛讲活动中,全永红老师执教的阅读课《小露珠》获一等奖;陶秀丽老师执教的阅读课《成吉思汗和鹰》获三等奖。在 2008年4月5日校示范课活动上,全永红执教的作文课《美丽的地方》,李凤鸽老师执教的语文综合活动课《如何商量》都能适机拓展说话、习作训练,赢得了听课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同样我们课题组老师们用课堂实践总结的一篇篇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育故事也纷纷发表、获奖。附:教师课题研究成果表

(三)学校办学水平得到提高

1、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我校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正处大幅度发展的最佳时期,从校园环境到办学条件,从师资结构到学生来源,从教学质量到社会反响,都悄然发生着变化。“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研究课题正激发着一大批教师走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也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成了我校发展的智力保障。

2、使学校的课改工作不断深化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研究课题,帮助语文教师树立了先进的教育观、教学观和教材观;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注重读写结合、课内课外相联;重视学以致用,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修养,使我校语文教育更加开放更加有效,使我校的课改工作更加深入。

3、发挥了教育科研的辐射作用

我校是赵川镇中心校,是全镇小学的窗口示范学校,肩负着教育管理和教育科研的示范、辐射作用的重担。“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研究课题,使我校在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上率先进行了探究和实践,并通过“送课下乡”活动向全镇小学教师进行传输,有力地促进了全镇语文教学的改革。

七、课题研究的反思

课题研究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

(一)本课题虽致力于“读”到“写”的拓展,致力于“创新”,但从第一阶段研究的方向与所取得的成果来看,未走出前人研究的窠臼,仍在寻找读写联结点上下功夫,在迁移训练的方法上打转,在原文的写作方法上机械的模仿。下一阶段将重心移到学生思维的拓展训练上,除低年级以好词佳句的积累和创造性模仿外,中高年级重拟题、立题、选材、谋篇上的训练,并要求通过一篇或数篇课本的学习、迁移训练,能得出一般的规律来。也就是尝试着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方面开展子课题研究,从“读”中找出“写”的带普遍性的规律。

(二)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客观差异,无论在哪一个班级总存在着相应的且数量不在少数的“学困生”。“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一个练习范围相对扩大的训练。而“学困生”在以往较为单一的阅读或作文教学中都存在学习困难,在这相对综合的读写结合训练中其学习困难可想而知。相反,学优生通过读的铺垫,写的延伸和写的反哺作用,其读写能力都有更大的进步。班级内的优差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如何抓好“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是下一阶段的重点研究工作,尝试运用“分层教学”的策略,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给予更多的关照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三)我们的课题虽然经过了不少理论学习和研究探讨活动,但是总觉得缺少专家、学者高层次的指导和点拨。今后,我们将加强理论学习,加大向专家、学者请教,向教科研工作卓有成效的兄弟学校讨教的力度。通过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寻求阅读教学中“读”与“写”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结合方式,努力实现读中悟写、读中导写的“有效”性。

下载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指导方案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指导方案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阅读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最为重要的环节。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小学老师更加注重小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读写能力是衡......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 应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作文难写,小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改作文,是因为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窄,阅读能力差,习作水平低下。如何让学生喜欢习作,提高习作水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读写结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读写结合 XXXX小学XX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在这里和大家探讨、交流的主题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读写结合,谈不上是经验交流,下......

    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方案

    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方案 一、研究背景 1、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而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用书面形式保存下来的文献资料,要利用这些资料,就......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

    小学作文指导教学模式

    小学作文指导教学模式 当我们语文教师在批改作文的时候,往往发现这样的问题: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写人题材的作文基本都是千人一面,写事题材的作文往往都是同类事情,文章内容空洞,......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运用(精选五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运用 小学阶段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有利于小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提升,让小学生在开展阅读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目前,有些小学教师......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交往模式的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交往模式的研究 课题方案 辛店学校 数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严峻的现实问题 生存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生存之道、生活之道光靠书本知识的传授是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