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方案

时间:2019-05-15 02:5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方案》。

第一篇: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方案

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方案

一、研究背景

1、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而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用书面形式保存下来的文献资料,要利用这些资料,就必须克服语言文字的困难。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增进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批判地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使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2、《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负载和传承着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语文教育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提高辨别能力的基础上提升文化品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

4、当前文言文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是两条:一是教学目的定位不当,“为考试而学,为升学而学”成为文言文教学主要甚至唯一的目的,以至教学内容无限向艰深、琐碎、偏僻延伸;二是教学策略失准,串讲、串译被视为文言文教学的不二法门,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心理,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教得辛苦、教得无奈,学生更是学得艰难、学得疲惫,以至视文言文学习为畏途。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探索研究文言文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既适应新课程的标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现状(一)选题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是针对语文学科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和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进行的。结合我校语文教学改革实际,主张通过“教学改革,培养能力,拓展深化,提高素养”的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在阅读文言文中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提高个人素养,吸取文言文的精华;同时提高现代汉语水平的发展价值和教育价值。

(二)研究现状

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相对于“现代文”和“写作”等几块园地,关于文言文应如何进行教学改革的观点和论述还是比较零散的,缺乏具体、系统的阐述与论著。文言文教学改革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近期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而如何将文言文教学改革和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结合起来,却很少有研究者涉及。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及主要观点(一)基本思路

1、课题的界定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从大到小,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分三个层次来研究教育模式。本研究课题就是把教师课堂教学情况作为研究的重点,从微观的角度把握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与需求,探寻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突破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恐惧心理,消除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隔阂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

2、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研究

(1)导入: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2)诵读:通过积累文言语感,初识文言常用字,大致了解文言文诵读的基本技巧和规律。采用通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掌握句读、语气、停顿、重音、语速)与精读(字斟句酌、质疑释疑)相结合;美读(读出韵味、读出情感)与品读(听其言、入其境、品其味、动其情)相结合。

(3)理解: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有计划地识记和分辨文言常用词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理解相关的文言、文学和文化常识。品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美丑,探究课文中蕴含的思想美和情感美。

(4)拓展: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下逐步增多自学的因素,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著作拓展;以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

(5)评价:通过试卷检测,朗读比赛,短剧表演赛,文言知识比赛等形式来建立学生“亲近文言文”成绩卡,记载学生各项成绩,参加活动次数和态度等。评估的工作主要由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组长负责,教师监督指导,并向家长通报。

3、提高学生文言能力的研究

通过构建文言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研究,改变条块分割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文言作品内容中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熏陶、感染学生,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理解、鉴赏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并使他们有意识、有目的、主动地通过课外阅读拓展深化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如:课堂学习某文言作品的片段,课外阅读整部作品,课堂学习某作者的某篇作品,进而课外阅读此作者的其他作品),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二)主要观点和目的

1、通过文言文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

2、通过文言文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深刻涵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文化水平,促进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3、通过文言文的教学使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古人的文化底缊,传承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精髓,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爱好,了解古文的“知、情、意、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品质和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情操。

4、通过文言文的教学弘扬新时代的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新的人文教育,达到“以先进的文化的教育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文化创新的目的。

5、通过文言文的教学,使古文化的经典作品永恒的留在学生的思想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坚定的爱国热情,使中华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在东方大地上闪烁永久的绚丽光彩。

(三)研究的内容

1、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以及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相关理论文献。了解全国新课改情况,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寻找更多的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通过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特点以及水平等。学习心理学发面的理论,研究了解初中学生身心特点,记忆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

2、以课堂为核心,以课改的新理念指导文言文教学,改变现有的教学状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文言的阅读理解能力。

①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原有的单纯教学手段。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丰富文言的教学内容,活化教学手段,使课堂声色结合,图文并茂,更直观更形象,触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联想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巧妙借助问题,构建学生与文言读本的桥梁。教师可开拓创新,发展问的形式。改变原有的教学形式,发展提问的模式,变教师一人发问、一问到底,为教师提问与学生质疑提出问题相结合。以“本”为本,把语文教材、文章本身作为立足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挖掘文本的内涵,用问题敲开对文本探究的大门,学会思考学会做人,汲取精神的营养。

③寻求文言教学的探究点,建立文言文教学的模式。改变固有的文言文教学的先导入,后字词,再作者介绍,然后朗读逐句翻译等模式,可创见性的将教学模式的五要素即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组合、操作程序等五个因素互相联系,有机的组合。以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体现自主创新合作的理念,以探究点为突破,拔出萝卜带出泥,牵一发而动全身,点面结合的教学模式。

④不断尝试各种学习形式,开展各种活动。依据新课标精神,可以把文言文教学与活动实践课相结合,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如开展讲文言故事、文化常识竞赛、课本剧表演、古诗文吟诵、文言课本剧创作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达到自主积累记诵文言文的目的。

(四)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的研究上我们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本课题将参考国内文言文教学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演绎归纳分析。

2、问卷调查法。用问卷的方法,调查分析目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学生厌学的原因。研究原因,探讨改变现状的有效途径。

3、个案研究法。借助课堂实录和教师的日志资料进行个案研究,了解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教学效果。

4、行动研究法: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及时调整研究策略,改进研究方法,创新探索文言文教学新方法新模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5、经验总结法:通过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研究,寻找出符合新课改理念与精神的的有效的文言文微观教学模式。

四、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内容,七年级(1)、(2))班为实验班。

五、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白西婷

1、负责课题的整体研究动向,组员分工及与相关部门的协调。

2、定期召开课题组教研会,总结前期研究成果,布置下一阶段研究工作

3、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组成员:

梁秋盈:负责资料统计分析、实验班各阶段的问卷调查及知识掌握情况和技能的测试;

赵孝杰:负责资料统计分析、资料收集整理及实验班的教学;

白丽婷:责参考资料的收集及实验班的教学、解决现代信息技术。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本课题自2013年03月——2013年12月结题。

2、本课题采取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办法,每学期结束前检测实施效果,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下一阶段的实施研究的侧重点。

3、本课题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03――2013.04①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实验班;②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③培训实验教师,学习相关理论。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3.04――2013.11①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检测,了解学生状况,建立前期档案;②做好实验课例、课件、论文等研究资料的积累和整理;③定期研讨、交流;④撰写实验报告、总结等。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11――2013.12 ①对研究过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②总结成果,申报课题结题。

七、实验预期成果

(一)成果形式:

1、实验研究报告、论文等;

2、教学设计方案、课件课例等;

3、学生作品、展示课等

(二)结果预测:优化教学方法,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取得一批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第二篇: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文言文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民族精魂的载体,是我们精神的家园。文言文的教与学应当是自豪而神圣的,充满着诗意般的美感与快乐。然而现实却非如此,一直以来,初中文言文教学,都是采取“教师讲、学生背”的注入式教学。这种把原本鲜美的食物嚼得稀粑烂,然后再灌给学生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造成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学心理。

随着课改的推行与实施,现在的初中语文新教材以全新的面目展现在我们面前:现代文中一些沿用多年的陈腐篇目多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时文佳作。在整套教材中文言文就几乎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毫无疑问新教材中所选的诗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好这些诗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这要求教师重视古诗文教学,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在古诗文教学中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近年来,笔者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不断地尝试、摸索,收到了一点收获,在此抛砖引玉,与同行们共同商榷。

一、重诵读,培养语感。

初中课本中的古诗文,几乎遍涉古文经典。从先秦诸子到唐宋散文;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虽只是浩瀚的文学海洋的点滴,却是中华文化的沉沉载体,它们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脉脉相承,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教读古诗词应在指导学生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古诗词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词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如何让学生喝了这一瓢而喜爱那浩瀚的大海?如何让学生在品味这些脍炙人口、悲壮激扬的佳句时,得到最真切的美的享受、情的熏陶?如何拉近今人与古人的距离,更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呢?我觉得有些课可以把课堂教学以教师串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吟咏诗文,逐步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意思是说读得多了就自然而然懂得句子所说的意思了。苏轼也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可见诵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句的意思,品味文字的优美,体会文章的感情,领悟文章的奥妙,积累词汇,逐步掌握文言文用词造句的一些特点和规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从而提高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诵读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功,熟读直至能背诵,牢记于心才能增强语感,获得感性认识,理解文章的内容。对文章内容先要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对一时还不能读懂的句段,不必急于求解,暂且放在一边,借助工具书,帮助疏通词义,求得大致的含义,或者自已进行猜测,以意会之,等日后求得老师的指点.再进一步求得理解。朗读过程中只需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轮廓。

二、重积累,夯实基础。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有计划地进行积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古汉语的语言材料和知识,使之形成 系统,而且也能转化为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我们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建立“文言知识库”,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以及重要的实词和虚词等知识点要进行整理,这样的整理积累不能局限于该篇,要回顾、翻查从前学过的意

义和用法,并随着新课的学习去丰富,即做到纵向积累和横向积累相结合。此外,进行积累不是机械地照搬照抄,而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归类、比较。例如在一次复习课上,教师列出这样一系列词——之、至、致、往、如、造、诣,让学生比较异同。经过讨论,学生将这些词归为“到”的系列词,教师接着启发学生回忆、整理出其他的系列词,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一下子整理了不少。有:“ 走 ”系列词——步、趋、行、走、奔;“洗”系列词——沐、浴、盥、浣、涤;官吏升降系 列词——除、拜、擢、拔、迁、贬、谪、黜、左迁。通过比较归类,学生提高了在文言文 阅读中的词语辨析能力,让课文这个“例子”真正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体现了学会积累带来的极大益处。

三、重讨论,把握要旨。

新大纲、新课改要求: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方法上,应废除以教师过多讲解而取代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讲读”式教学模式,建立班级阅读教学中在教师导读下以学生自读为主的“议读”机制。“文言文讨论式阅读教学”就是一种能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的兴趣的新型文言文教学模式。

所谓“文言文讨论式阅读教学”就是按照“见仁见智”的阅读原理,实行“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先让学生各抒已见,再由教师相机点拨,从而让学生在“读读议议”中撞击阅读心得的火花的一种新型文言文阅读教学方法。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要鼓励学生学而思,思而疑,在阅读时划出对诗文不理解的地方并提出疑问来,再通过独立探究形成初步结论,最后让学习协作小组讨论、筛选,把难以解答的问题输入电脑,在全班交流、评议。从重点字词到整首诗意的理解以及诗文的写作技法赏析等都让学生在“自助、互动”中训练,在交流中质疑研讨,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结论。真正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只起“适时点拨,相机诱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质疑,就是为了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潜能。众所周知,教育的本义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利用计算机网络功能,通过人机对话,让学生在教师帮助下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最后互相补充,集思广益,得出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这种协作学习方式无疑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重构。

四、重品味,感受美感。

孔子曰“言而无文,行而不远”。从这句话来理解,“言”指内容。“文”指文采。在把握了文章的内容的前提下,接下来就是深入体味语言的魅力。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是“字字落实”的教法,翻译和语法的讲解便成了文言文教学的两大支柱。老师只顾“填”,而学生又不是“鸭”,怎能不生厌恶之情?把一篇篇充满着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充满着动人的诗情画意的古诗文支离破碎了,还谈什么去体味挖掘古文的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呢?其实,美好的东西谁不喜欢,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好的文章同样也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青睐,华丽非凡的辞藻,精美短炼的小品,韵味十足的古文无不是语文学科中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无不吸引着学生们一颗颗好奇的心,只是,作为教师的我们,该如何将这种“美好”真正渗透在学生的思想和意识当中,关键在于教法。

教读古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我们在教古文时,应该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让其

从艺术的各个领域、在愉悦中体会古诗词的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文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五、重延伸,提升能力。

文言文教学应该大胆鼓励学生自学。目前,广大的语文教师对教材所选的文言文还是相当重视的,而且花费大量的精力精讲细练,学生也因此对课内文言文很熟悉,尤其是大纲中所规定的基本篇目。这固然是好事,但是否就意味着学生已经具备了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了呢?我并不这样认为。

课堂文言文教学是整个文言文教学的核心部分,它与整个语文教学的要求是一致的,不管教师采用什么方法教学,终极目标应达到——“教为不教”,所以教学文言文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将会终身受益。

“立足课内,向外延伸”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良好的文言文教学形式。在设计教学形式时,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力为宗旨,设计多变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他们不仅能真正学懂大纲要求的文言知识,还能迁移所学知识,阅读课外文言文文段。学生要获得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光靠课内教材上为数不多的文言文来练习是不够的。所以教师一方面应鼓励学生自己阅读课外文言文,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需选择一些与课文有关的、难易适度的课外文言文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的目的。在现在的考试考查中,这种延伸式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给块蓝天,学生就能飞翔”。总之,对文言文的教学,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在新课程改革中,迈出我们最坚实的步伐。

第三篇:3321课堂教学模式行动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3321”课堂教学模式行动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试行稿)

针对目前我校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效率不高的现状,为了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旗教育局、教研室的指示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乌一中《“3321”有效课堂模式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为指导,以深化教育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目标,以大力开展教改、教研活动为载体,全面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堂现状分析

1、陈旧的教学方式,落后的成绩。

目前,我校的教学方式比较陈旧,满堂灌现象仍存在,以教师为中心,加大学习负担和延长学习时间,依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近几年我校市直中学上线人数稳中有增,与全市 64 所完全初中学校中考生均成绩相比,虽然优分学生不少,但低分学生过多,就导致教学质量排名位次靠后。再加上周边地区学校招生的冲击,学生和教师不断流失,如果这样下去,就会造成恶性循环,因此课改刻不容缓。

2、辛苦的教师和学生,低效的课堂。

我们许多教师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每项工作认真完成。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教学理念做指导,课堂依然是低效的。我们听了许多课,尽管教师很卖力,准备充分,讲解精彩,但是许多学生表情木然,没有跟着教师的引导学习,反而昏昏欲睡。教师认为该讲的都讲了,但是学生收获甚微。这样看来,学生没有学会知识,更没有进行探索,只能说教师完成了教学进度,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课堂不是我们需要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目的:

通过行动研究,构建可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引导教师苦练基本功;提高教师的课堂组织和调控能力,特别是对中差生的引导、点拨的能力。

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意义:

通过课题研究,转变教师观念,确立“尊重主体,面向全体,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改变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

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即:尊重学生,关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1、尊重是办好教育的前提。师生之间人格是平等的,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相互友爱、相互信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尊重差生,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教师要承认差异,因材施教,立足现实,改差变优,促优求进。尊重个性,每个学生的内心和精神世界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解疑,学生要敢于挑战课本、老师,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2、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相信学生,发动学生,组织学生,发展学生。恰当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学生人人参与的教学情景,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符合学生求知的心理,并能尊重个性,因而有利于把学生推向主动学习的位置,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

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都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都愿意成为本班不可缺少的主角。洋思中学和杜郎口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

3、展示和交流。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交流是主体间的相互活动,在交流过程中能相互认同和理解,并形成共识,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相互交流,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可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师生在合作中共同成长。所以,教学过程是师生共生的过程,是师生平等参与的过程。

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的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四、新课堂模式的基本理念与“3321”的含义

(一)基本理念

有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有效益——追求在有限时间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智慧的共同成长;

有效课堂的价值取向在于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效课堂需要不断的反思与创新——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主体意识、富有创新精神,并能进行持续的反思探究,不断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最终向高效课堂过渡;

有效课堂的形式在于执教者心中的时间分配——授课时间不得超过每节课的四分之一,参与师生互动的学生面不得少于二分之一,每节课至少有四分之三的学生受益明显,让每个学生有所发展。

(二)“3321”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

“3”指三个学习阶段:课前预习---课堂自主学习--课后限时作业。“3”指三个精讲和三个不讲: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能掌握的内容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掌握不了的内容不讲。

“2”指课堂上必须遵守“两个不”即:教师连续讲课不超过10分钟;每节

课学生练习不少于10分钟。

“1”指师生共用一个教学案。

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一)、课前预习:预习是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条件。预习可以是单独的自习课、辅导课,也可以是课外作业。一般分为三个环节。

1、教师提出预习要求和方法:如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独立完成,师生交流等。

2、教师出示预习指导:一般以问题为线索,把本课学习目标串联起来,让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探究,获取新知。

3、及时检查预习结果:检查方式可采用小组长查、老师查、抽查或以练习题的方式呈现在导学案上等。

(二)、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呈现目标——自主学习——展示交流——点拨归纳——课堂训练——拓展延伸。

1、呈现目标:首先要向学生呈现三维学习目标,使学生能了解目标、领会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达成目标。

2、自主学习:包括学生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展示交流:检查学习效果,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师生共同纠正和解决问题。同时也能满足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心理诉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点拨归纳:在学习和交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给予点拨,对于学生不能归纳出的规律性知识或知识链接教师要给予归纳。

5、课堂训练:主要考查学生是否完成学习目标。习题要出自课本和配套练习册,考查基本概念、原理、公式的理解和运用。中等

以下难度,85%以上学生掌握。重点班100%学生掌握。

6、拓展延伸:起提高、拓宽的作用。老师要精心选择问题和试题。中等以上难度,60%以上的人掌握即可,重点班85%以上学生掌握。

(三)、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重灵活性:不同课型、不同内容、不同学情,课堂程序不一定完全一样,不一定每个问题都要小组合作学习,有的课型或有些内容讲授法可能更适合。

2、强调科学性:

(1)紧扣教材和课程标准,做到学生手不离书;避免只依靠学案,脱离课本。

(2)要有问题化理念,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生成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问题设计要精心,做到科学、适度、适量。

(3)时间安排要合理、紧凑。既保证学生有自学和思考的空间,又不拖沓;既完成学习任务,又完成教学进度。

3、体现主导性:教师绝不能只成为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和无法得出的结论教师一定要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4、突出创新性:避免程式化和照搬、照用或一成不变。要根据课型、内容、学情的不同及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创新和完善。每节课后都要有反思,以期改进。

(四)、关于使用导学案的指导意见:

1、课前认真准备:

1)、钻研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备课组统揽本学期教材,列出本学期知识点和考点。严格执行课程标准,明确每一章节的三维目标,课标要求删掉的坚决不讲,课标要求理解的绝不要求运用。

2)、集体备课,轮流主讲:提前一周备课,备课组集体备课,轮流主讲,确

立导学案。每位教师都要精心研读教材,确立教学目标和和重点、难点。根据上周教学的得失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过程,研究学生自学可能遇到哪些疑难问题,怎么解决;设计哪些课堂训练和课后限时作业更有实效。有一位教师主讲,备课组集体研讨,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形成主案。其他教师根据所教班级的学情和和自己的教学风格补充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办法。

2、课堂强调时效性:

合理安排时间,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都要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各个环节要衔接紧凑、自然,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完成教学进度。一般学生自学和交流的时间15分钟左右,教师点拨10分钟左右,课堂训练和教师批改、矫正15分钟左右。比如:看书第几页用时几分钟,做第几题到第几题用时几分钟。要把激励机制引入课堂,激励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完成课堂训练的时候教师要不断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共同问题要在全班讲解。

3、课后强化训练:

1)、课后作业要限时限量:每科作业每次不超过30分钟。语文、数学、英语每周不超过4次,物理每周不超过3次,化学每周不超过2次,其他学科每周1次。作业要及时批改。对于没有完成课堂和课外作业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及时辅导,可以是教师辅导也可以是小组辅导。

2)、每周一次考试:考试时间和试卷容量视学科而定,小课可两周考一次。推行校本试卷,杜绝照抄照搬原卷。备课组根据教材和学情,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前提下精选精编试卷。争取在一年时间形成乌一中校本试卷库。试卷要分层,有必做题(面向全体)和选做题(针对优秀生)。考后教师要及时批改和讲评。共同存在的问题再针对性的出一份小卷,可以是错题再现,最好是把错题加以改编或选同类试题。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教师要再批改或单独辅导,确保做一题会一类。

(五)如何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体验学习,能促进学生高水平的思维,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和竞争意识,强调合作精神和个人责任。

1、怎样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1)、严密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严密组织,明确分工,严格纪律的学习形式。

分组时应在班主任的主持下,召开任课教师会,在认真分析学生学习差异和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广泛征求任课老师的意见,科学的安排座位,确定学习小组成员。

要制定小组合作的规则:(1)、小组要有明确的分工,强化责任意识。比如组长的组织管理职责,不同成员分别担任不同学科组长,谁负责做讨论记录等。(2)讨论和发言也要有明确的规定。讨论前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讨论时先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倾听后再讨论,形成集体意见。汇报结果时也应在成员间轮流进行,让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避免好学生抢风头,差生没机会。

2)、科学确定学习内容:不是什么样的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看书能找到答案、独立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不需要小组讨论。

3)、充分发挥老师的作用:老师要在课前认真准备讨论题,并充分考虑学生讨论时会出现几种可能的答案或质疑,怎么解决。讨论时老师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讨论的进程、焦点,适时的点拨,灵活的的调整教学,并管理和督促学生。

4)、健全学习评价机制:采取多样化评价策略,把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随机评价和定期评价,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成绩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学习成绩评价采用小组成绩评价和个人成绩评价双轨制。努力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因,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帮助、学会倾听、学会竞争、学会展示。

2、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准备不充分,流于形式,讨论不值得讨论的问题。2)、分组不合理,分工不明确,组内管理松散。

3)、教师教学策略简单,采取一对多的提问方式与学生单向交流和对话。4)、只依靠组长和学习好的同学,造成差生陪太子读书,导致两极分化。

5)、缺乏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因才施教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最直接的关注。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知识的实际水平、学习能力和内心需求的基础上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层。

1、学生分层:教师要认真分析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把学生分为A、B、C三类。并始终呈现动态势头。除优秀生名单公布外,其余不宜公布,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即可。

2、目标分层:切合学生实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也可以是成绩目标。

A类:在不脱离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适当加宽、加深知识面,适当提高难度,注意能力的培养。

B类:加强双基训练和培养,不降低难度.

C类: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完成即可.

3、提问分层:教学过程的提问应有难易、分层次、有针对性,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有创新和思考的空间。

A类:运用类,有挑战性,答案不唯一的问题。更多考虑综合性、周密性。把有争议、有创意的问题留给他们,教师要注意点拨和引导。

B类:理解的问题居多。提问要考虑通过独立思考能得出答案,又要有检测性。要以大部分学生掌握了没有为标准。

C类:记忆类问题居多。一问一答,在书上能找到答案。采取低层次、模仿性。让他们有信心继续学习,感到学习的快乐,有成功的体验。

4、作业分层:设计分层作业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

A类:除做必做题和选做题外,再做拔高和拓展题。试题由教师提供或在教师指导下购买有价值的教辅资料。定期布置,要求完成并注重落实。

B类:完成必做题和选做题。

C类:完成必做题,以书本基础训练题为主(个别沟通)。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2年11月前)

1、派骨干教师到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等名校考察学习,领会有效课堂精髓。作好宣传动员工作,召开行政领导、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旨在动员、讨论形成共识(2011年3月----6月)。

2、收集整理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等先进学校的教学经验材料,并印发给全体一线任课教师,对学校课堂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教研组整理反馈,研讨适合学校实际的新课堂模式(2011年9月)。

3、学校教科室整理各教研组提供的资料,制定试行方案。召开全体教师大会讨论试行方案,提高认识,统一思想(2011年10月)。

4、物理、语文组部分老师开始实验,积累经验为全面实验做准备。(2011年11月——2012年7月)。

5、科研室确定课题方案,成立课题组,确定实验班(2012年9月)。

6、课题组学习研讨会(2012年10月上旬)。

7、教研组结合本学科特点,制定可行性实施方案(2012年10月中旬)。

8、实验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流程(2012年11月)。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2年11月——2014年7月)

1、上报自治区教科所,申请立项(2012年11月下旬)。

2、组织开题报告,启动实验(2012年12月)。

3、课题组成员公开课(2013年3月)。

4、组织教育论坛,开展专题研讨(2013年5月)。

5、阶段性总结(2013年7月):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修改、完善方案.

6、深入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4年1月):学校教科室做好常规检查和指导工作;请自治区教科所专家指导;组织实验汇报课和教改经验交流会。

7、反思提高阶段(2014年3月----2014年7月)

建立有效的教学反思机制。积极引导并大力推行教后反思,要求每个教师每节课、每单元教学结束后写《教学反思笔记》,每学期写一份教学反思报告;学校科研室及教研组、备课组层面都要写反思总结;通过多层面的反思、整改达到升华,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构建比较成熟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4年7——8月)

各学科课题组写出学科实验报告,课题组完成实验结题报告;召开结题工作会;上报自治区教科所申请结题。

第四阶段:成果推广阶段:2014年9月以后。召开成果推广会,在全校推广该课堂教学模式。

六、成果形式:结题报告;课题组教改实验论文集;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七、新课堂构建的保障措施

构建有效课堂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也是我们学校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生产力的三要素是劳动者、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果构建有效课堂和提高教学质量就是教育教学的生产力,那么,教师和领导就是劳动者,学生和课堂就是我们的劳动对象和范围,教学资源和电教化手段就是我们的劳动工具,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就是科学技术。构建有效课堂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那我们就从以上三个方面来采取措施。

1、吸纳、研究、改造劳动对象。

学生是我们的劳动对象。一所学校没有了学生,教育、教学、质量,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首先要稳定生源,控制学生外流。要挖掘学校特色,打造品牌,展示学校的风采,让学生喜欢来;要以构建有效课堂为主,辅以精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喜欢学;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的沟通渠道,召开家长会、进行家访、保持家校校信通联系等,把家长和学生的需求作为办学的追求,让学生喜欢学校,喜欢课堂,并且在学校里愉快的生活。其次,要研究学生。学生是我们的劳动对象,只有研究他们,才能更好的教育他们,改造他们。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按照规律来教育学生成长,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研究学生怎么学要成为我们教师研究的重点,学情分析要成为备课的重点,备课上一定要体现备学生这一环节。再次要改造学生。我们的劳动对象就是这些普通的学生,虽然没有选择的余地,但是我们能够改造他们,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进步:学习好的学生,培养他们成为优等生;有特长的学生,使其特长得到展示,显示其价值;学习落后的学生,提

高他们的及格率,让他们感到进步的喜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评价,让学生感到在学校有自己的特有价值。

2、充分发挥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

学校领导和教师是教学上的劳动者,是最活跃的因素,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校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第一,领导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主动任课,在展示课中能做出示范;要深入第一线,对课堂教学进行指导,做出点评分析;学习和宣传先进的教学理念,用集体的力量推进教学改革。第二,开展教研活动,发现课堂教学优秀的教师;充分利用教育局组织的教师技能大赛,开展练兵活动,让每一个教师得到锻炼,发现和树立一批先进,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的提升。第三,教研活动量身定做。除了研究“怎么教”外,还要研究“怎么管理学生”,“怎么指导学生学”,把研究的方向转到研究学生和学生的学习上来。组织有课题的教师完成课题研究工作,引导课题研究和教学实际相结合。第四,关心教师。要设身处地的为教师提供服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改革中去,让每个教师都有进步的机会。第五,完善教学巡导机制。学校将继续完善并坚持师生过程性评价机制,促进学校的发展。

3、不断改进管理和教学方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方法的改进就是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第一,加强教学质量检测。质量检测是考核师生教学成绩的有效措施,学校除了迎接全市中考外,每一学期都要按时组织期中、期末考试,年级组组织月考,科任教师组织单元过关考试等,以此来考查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改变教学评价标准。改变以往的评教为主,课堂教学以评学为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如进步名次、学习习惯改变等。对教师进行全面评价,主要看课堂教学情况、学生认可程度和教学质量。对教学质量的分析,除了进行平均分、综合率的排名外,还要对及格率、优分率、低分率进行分析。多几个评价参数,更能全面衡量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奖惩的办法,将采用团体奖,以年级组为单位,对教师进行集体评价。如果课堂教学可以针对教师个人的话,那是教师个人的水平。但是教学质量的提高绝对不是单兵作战,而是各科教师协同配合才能完成的。所以,同一年级组同一科目的老师同进同退,荣辱与共,1

1才能更好的沟通,才能互相帮助,才能形成合力提高学生的成绩。

八、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组长:高春莲; 常务副组长:项建军 宋海平方案起草: 张如意 课题申报: 项建军 资料收集存档:郭红梅

结题报告和结题工作:项建军 李平

语文组: 组长:郭 翼 组员:武晶 白丽珍 白永锋 罗永梅

数学组: 组长:曹 军 组员:余向英 徐美秀 刘耀情 樊锦绣 英语组: 组长:邵子梅 组员:边蓉 赵华萍 刘熙 张生霞 李雪梅 理化生组:组长:王世轶 组员:马锁 韩峰

政史地组:组长:周 洁 组员:刘文慧 刘艳 赵茂军

九、实验班和对照班:

实验班: 260班 261班 262班 263班 264班 265班

对照班 :266班 271班272班 273班274班

十、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检查督导考核小组成员和职责:

为了搞好课改的研究与实施,学校专门成立课改实施领导考核小组,对课改教师的实验课进行检查督导和考核。组 长: 郑永平

常务副组长: 高春莲 宋海平项建军 李平成 员: 谢治平高彦峰 樊利军 边宇庆 谢文斌

曹汉飞 王 敏 白利梅 郭 翼 哈斯吉日嘎 各教研组组长

职责:

1、跟踪备考组集体备课,每位领导深入一一备课组,参与和督促备课组集体备课。

2、跟踪课堂,调查走访师生,为课改提出建设性意见。

123、值日领导做好实验年级任课教师上课情况登记。

4、评价实验年级任课教师“3321”课堂教学效果。

5、组织阶段性检查和验收。

附:乌一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课堂教学评价新标准包含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可以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方式、学习品质和学习效果来评价学生的学;评教师的教可以从教学准备、调控与指导、课堂氛围、教学基本功四个方面入手。具体标准为:评学(50分)

1、学习状态:(10分)

学生兴趣浓厚、精神集中、积极主动,处于主体地位,5分。学生全面、全程参与学习,过程活而有序,师生关系和谐民主,5分。

2、学习方式:(10分)学习方法得当,灵活多样,教师有学法指导,5分。学习形式自主、合作、探究结合,表现形式多样,5分。

3、学习品质:(10分)相互尊重,遵守规则,5分。敢于表现,质疑创新,5分。

4、学习效果:(20分)

学生学会了知识,会用知识解决问题,5分。学生会学,掌握了学习方法和相应能力,5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5分。学生在不同层次上获得进步,教学相长,5分。评教:(50分)

5、教学准备:(15分)灵活创造地处理和使用教材,教学目标符合实际,5分。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具并能熟练使用,5分。

3学案规范,教师能够熟记,并能灵活调整,5分。

6、调控与指导:(10分)

引导有效、指导有方、调控有度,5分。组织教学合理灵活有效,为学生提供机会,5分。

7、过程评价:(10分)

信息反馈及时、评价及时恰当,5分。

教师与学生互动,能及时恰当点拨和总结,5分。

8、教学基本功:(15分)

教学语言得体有感染力、教态自然,5分。

板书规范,设计科学美观,先进的教学手段操作熟练,5分。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5分。

乌审旗第一中学“ 3321”课堂教学模式实验课题组

2012年11月

第四篇:初中文言文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效率

一、研究背景

1、伟大的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有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批判地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遗产中最主要最大量的部分是用书面形式保存下来的文献资料,要利用这些文献资料,就必须克服语言文字的困难。文言阅读教学基本目的就是为了增进我们阅读古书的能力,批判地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使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2、《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负载和传承着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语文教育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提高辨别能力的基础上提升文化品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

3、语文新课程凸现了文言文教学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文言教学基本任务。学好文言文有助于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有助于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于国于家于个人都是很重要的。在这种社会要求下,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更应该引起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4、当前文言文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很多,我们认为但归根结底是两条:一是教学目的定位不当,“为考试而学,为升学而学”成为文言文教学主要甚至唯一的目的,以至教学内容无限向艰深、琐碎、偏僻延伸;二是教学策略失准,串讲、串译被视为文言文教学的不二法门,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心理,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教得辛苦、教得无奈,学生更是学得艰难、学得疲惫,以至视文言文学习为畏途。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探索研究文言文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既适应新课程的标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现状

(一)选题意义

文言文是打开古代文化宝库的钥匙,是承载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养人们审美情趣与鉴赏能力的工具。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文言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提高,可以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人文素质得到提高。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痛感语文教学不尽人意,强烈呼吁国家教委和有关部门加大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文言文比重,提高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本课题的研究是针对语文学科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和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进行的。结合我校语文教学改革实际,主张通过“教学改革,培养能力,拓展深化,提高素养”的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在阅读文言文中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提高个人素养,吸取文言文的精华;同时提高现代汉语水平的发展价值和教育价值。

(二)研究现状

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呈现万马奔腾、欣欣向荣的景象,相对于“现代文”和“写作”等几块园地,关于文言文应如何进行教学改革的观点和论述还是比较零散的,缺乏具体、系统的阐述与论著。文言文教学的探究与改革还不够热烈与深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近期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而如何将文言文教学改革和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结合起来,研究者涉及却很少。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及主要观点

(一)基本思路

1、课题的界定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从大到小,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分三个层次来研究教育模式。本研究课题就是把教师课堂教学情况作为研究的重点,从微观的角度把握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与需求,探寻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突破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恐惧心理,消除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隔阂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

2、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研究

(1)导入: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2)诵读:通过积累文言语感,初识文言常用字,大致了解文言文诵读的基本技巧和规律。采用通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掌握句读、语气、停顿、重音、语速)与精读(字斟句酌、质疑释疑)相结合;美读(读出韵味、读出情感)与品读(听其言、入其境、品其味、动其情)相结合。

(3)理解: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有计划地识记和分辨文言常用词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理解相关的文言、文学和文化常识。品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美丑,探究课文中蕴含的思想美和情感美。

(4)拓展: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下逐步增多自学的因素,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著作拓展;以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

(5)评价:通过试卷检测,朗读比赛,短剧表演赛,文言知识比赛等形式来建立学生“亲近文言文”成绩卡,记载学生各项成绩,参加活动次数和态度等。评估的工作主要由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组长负责,教师监督指导,并向家长通报。

3、提高学生文言能力的研究

通过构建文言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研究,改变条块分割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文言作品内容中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熏陶、感染学生,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理解、鉴赏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并使他们有意识、有目的、主动地通过课外阅读拓展深化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如:课堂学习某文言作品的片段,课外阅读整部作品,课堂学习某作者的某篇作品,进而课外阅读此作者的其他作品),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二)主要观点和目的

1、通过文言文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

2、通过文言文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深刻涵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文化水平,促进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3、通过文言文的教学使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古人的文化底缊,传承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精髓,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爱好,了解古文的“知、情、意、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品质和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情操。

4、通过文言文的教学弘扬新时代的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新的人文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达到“以先进的文化的教育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文化创新的目的。

5、通过文言文的教学,使古代的经典作品永恒的留在学生的思想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坚定的爱国热情,使中华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在东方大地上闪烁永久的绚丽光彩。

(三)研究的内容

1、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以及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相关理论文献。了解全国新课改情况,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寻找更多的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通过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特点以及水平等。学习心理学发面的理论,研究了解初中学生身心特点,记忆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

2、以课堂为核心,以课改的新理念指导文言文教学,改变现有的教学状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文言的阅读理解能力。

①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原有的单纯教学手段。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丰富文言的教学内容,活化教学手段,使课堂声色结合,图文并茂,更直观更形象,触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联想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巧妙借助问题,构建学生与文言读本的桥梁。教师可开拓创新,发展问的形式。改变原有的教学形式,发展提问的模式,变教师一人发问、一问到底,为教师提问与学生质疑提出问题相结合。以“本”为本,把语文教材、文章本身作为立足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挖掘文本的内涵,用问题敲开对文本探究的大门,学会思考学会做人,汲取精神的营养。

③寻求文言教学的探究点,建立文言文教学的模式。改变固有的文言文教学的先导入,后字词,再作者介绍,然后朗读逐句翻译等模式,可创见性的将教学模式的五要素即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组合、操作程序等五个因素互相联系,有机的组合。以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体现自主创新合作的理念,以探究点为突破,拔出萝卜带出泥,牵一发而动全身,点面结合的教学模式。

④不断尝试各种学习形式,开展各种活动。依据新课标精神,可以把文言文教学与活动实践课相结合,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如开展讲文言故事、文化常识竞赛、课本剧表演、古诗文吟诵、文言课本剧创作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达到自主积累记诵文言文的目的。

(四)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的研究上我们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本课题将参考国内文言文教学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演绎归纳分析。

2、问卷调查法。用问卷的方法,调查分析目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学生厌学的原因。研究原因,探讨改变现状的有效途径。

3、个案研究法。借助课堂实录和教师的日志资料进行个案研究,了解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教学效果。

4、行动研究法: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及时调整研究策略,改进研究方法,创新探索文言文教学新方法新模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5、经验总结法:通过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研究,寻找出符合新课改理念与精神的的有效的文言文微观教学模式。

四、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内容,八年级为实验年级。

五、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吕耀峰(一级语文教师)

1、负责课题的整体研究动向,组员分工及与相关部门的协调。

2、定期召开课题组教研会,总结前期研究成果,布置下一阶段研究工作

3、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组成员:

张瑜:负责资料统计分析、实验年级各阶段的问卷调查及知识掌握情况和技能的测试;

郭娜:负责资料统计分析、资料收集整理及实验年级的教学;

曹艳斌:负责参考资料的收集及实验年级的教学、解决现代信息技术。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本课题自2015年02月——2016年03月结题。

2、本课题采取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办法,每学期结束前检测实施效果,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下一阶段的实施研究的侧重点。

3、本课题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03――2015.05①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实验年级;②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③培训实验教师,学习相关理论。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5.06――2016.01①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检测,了解学生状况,建立前期档案;②做好实验课例、课件、论文等研究资料的积累和整理;③定期研讨、交流;④撰写实验报告、总结等。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6.01――2015.03 ①对研究过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②总结成果,申报结题。

七、实验预期成果

(一)成果形式:

1、实验研究报告、论文等;

2、教学设计方案、课件课例等;

3、学生作品、展示课等

(二)结果预测:优化教学方法,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取得一批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第五篇:高一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高一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文言文历来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文言文教学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难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高一阶段是学习高中语文的基础阶段,文言文在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何教好文言文,让学生学会学习文言文呢?我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特别在高一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方面,我做了一定的摸索、探讨,现做一总结。

初期:教师精讲,学生跟记式。

学生初上高中,学的第一、二课便是传统的文言篇目《劝学》、《师说》,在初中,学生学习的是浅易文言文,基本上是老师念翻译,学生记翻译,没有接触过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这些较深一层的内容,更有甚者,实词、虚词分不清,最常见的“而”“之”“以”的用法都不明白,怎么办?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肯定不行,当时我很着急、困惑,为了引导学生理清并记牢最基本的文言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下定决心,从最基本的抓起,教师精讲,学生跟记。基本上采用这一步骤:

1、指名学生读课文。

2、师生正音。

3、教师精讲,学生跟记。

4、学生读课文,如有疑问,再问老师。

这种模式与传统的串讲式文言文教学无大异,只不过我面临的是一帮初上高中的学生,要使他们听得懂,记得准、牢,需要我讲得更慢、更精、更细,并且要时时提醒学生跟上老师的节奏,认真记笔记,复习时认真复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优点:对于文言知识,学生听得清,记得准。

不足:显而易见,这种模式与新课程标准下的现代理念上的文言文教学格格不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挥得不够。

适用对象:初上高中的学生,为他们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更好地学习文言文起一个领路作用,讲一课、两课行,但绝不可长期采用。发展期:学生质疑,教师解疑、导学点拨式和诵读式。

讲了《劝学》、《师说》,我想,学生刚入学,讲两课,对文言文学习起一个领路作用还行,但如果长此以往,学生会兴趣全无,激发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怎么办?又不能一下子放手让他们自己做。我想,新课程标准下的现代教学理念要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让学生勇于质疑,敢于展示,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这一点,教授必修一第四单元的《石钟山记》时,我决定采用“学生质疑,教师解疑、导学点拨式”。在这之前,我让学生认真复习了《劝学》、《师说》,回顾总结了有关文言知识。上课时,每一小部分内容,我采用这一步骤:

1、指名学生读课文。

2、师生正音。

3、学生质疑。

4、师生解疑。

5、学生翻译剩余内容。

6、教师订正翻译,点拨重点、难点。

7、学生读课文。

8、教师点拨写作思路。刚开始,学生还不太适应,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逐渐适应了这一模式。在教授必修二的《鸿门宴》、《赤壁之战》、《殽之战》这三篇文言文时,我基本上采用了这一模式。鉴于学生基础,不适宜拿出一大段让学生质疑,适宜于小步子质疑,论课本内容上的行数的话,我一般每六行让学生质疑。再加上课下复习我抓得比较紧,又从《文言助读》上找了简短的文言语段让学生读,这样,一学期下来,学生初步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知识,为更好地学习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奠定了基础。

优点:学生质疑,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点拨,使文言文重点、难点突出。不足: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不到位。

适用对象:经历了初上高中文言文学习的初级阶段之后,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文言知识的学生。诵读式:

诵读法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是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感情,理解内容,同时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训练读书技巧,以增强语言的感受力和记忆力的教学方法”。①这种方法对文言文的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尤其适用于“辞”、“赋”、“骚”、“歌”、“行”这些文体。这些文章课下注释较详细,读之朗朗上口,在教授必修一的《琵琶行》,第一册读本的《归去来兮辞》、《前赤壁赋》,必修二的《离骚》、《兵车行》时,我采用了诵读式,主要步骤如下:

1、指名学生读课文。

2、师生正音。

3、教师范读。

4、学生跟读。

5、学生质疑。

6、教师解疑。

7、采用教师范背、男女生分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反复熟读,体会文章思想内容。

8、教师抓重点加以讲解,明确文章内涵。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背过了这几篇文章,并且都已落实默写。

优点:增强了语感,体会了古人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之妙,提高了文言文阅读水平。

不足:有些文言知识点落实得不是很到位。

适用对象:尤适用于“辞”、“赋”、“骚”、“歌”、“行”体。成熟期:自主、合作、探究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在实行“学生质疑,教师解疑、导学点拨式”时,我就一直在思考,学生经过学习,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知识,初步形成了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能否放手让他们自己做,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现代教学理念呢?恰好在今年三月中旬,我们学校组织了语文组全体老师到杜郎口中学考察,杜郎口中学的“预习、展示、反馈”式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深深触动了我,我想,为了学生更好的学习,我何不尝试一下借鉴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呢?

从杜郎口中学回来的第二天下午的语文课上,我教授《兰亭集序》最后两段时(必修三第一课《报任安书》较难,我们备课组统一从第三单元开始学),采用这一模式:

1、全班分成十四个小组,每五人一组,有一位组长。

2、学生借助《现代汉语词典》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自主学习,不会的小组内合作、探究解决。

3、课本内容每人分三行,翻译给小组内成员听。

4、每一小组分两行课本内容,组里推荐一名成员为代表在班上讲,其余同学可质疑。

5、教师归纳总结。这一次课堂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学习气氛高涨,收到了不错的学习效果。班里的梁鹏鹏同学在周记中记叙了这一学习过程,他写到:“那天下午的收获异常多,学得也非常起劲!有一种动力感!再加上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成员都会为自己小组的表现好坏而努力!我感到老师给我们的这种方式学习很有效果,虽然慢了点儿,但是收获多多!好处多多!”

课后,我对这一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针对讨论过程慢与需要达到的教学进度相矛盾这一问题,在教授《报任安书》和《苏武传》时,我又做了调整,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营造讨论、探究的氛围,授完《兰亭集序》,我给班里固定每五人一组,这五名成员学习好坏搭配,对着桌子坐在一起,有一名组长,我给他们编了号,组长是五号,其余四人分一到四号。具体采用以下步骤:

1、指名学生读课文。

2、师生正音。

3、教师点出重点、难点的实词、虚词,但不说意义。

4、学生借助《现代汉语词典》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边读边口头翻译,不会的小组长领着合作、讨论、探究,据授课内容有一定时间限制。

5、学生质疑。

6、师生解疑。

7、学生翻译剩余内容,指出重点实词、虚词之意。

8、师生订正。学生自己找重点、难点不是很到位,第三步是让他们明确重点、难点,避免了讨论学习的无目的性。第四步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边读边口头翻译,体现了诵读教学,有一定时间限制,避免了讨论的随意性。我校特级教师石险峰老师指导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在听了我采用这一模式授《报任安书》

三、四段和《苏武传》

六、七段后,评课时给我指出两大优点:

1、重点突出,落实到位。

2、与新课程标准下的现代教学理念相适应,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真正动了起来。也指出了不足之处,除个别文言知识落实不透彻外,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方面还应仔细研究一番。

优点:重点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不足:讨论过程慢与需要达到的教学进度相矛盾。

适用对象: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知识的高一学生。

总之,在高一的文言文教学中,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为理论指导,遵循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我努力探讨一条适合高一文言文教学的路子,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学生初上高中,学习《劝学》、《师说》,教师可采用“教师精讲,学生跟记式”,渐渐的,可采用“学生质疑,教师解疑、导学点拨式”和“诵读式”,最后由量变到质变,学生初步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知识,可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我将继续探讨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文言文的水平。以上是我教高一在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方面的一点探讨,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方家指正。参考文献:

下载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课题方案

    “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课题方案2009-04-16 21:55:55| 分类: 3、课题研究|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泽州一中学研处 常光明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时代背景 21世......

    文言文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培养中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研究》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言文更是古人的呕心沥血之作,是历经千锤百炼流传下来的古代文化中的经典。为了传承中......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方案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 研究实施方案 中牟县第四初级中学 2013年10月30日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 研究实施方案 教育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

    义务教育阶段文言文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义务教育阶段文言文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目前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学都在改革----“高效”课堂。语文教学改革正推崇探究式教学。它要求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

    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方案

    “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 究 方 案一、指导思想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按照“典型引路,分类推进,全面实施,整体提高”的工作思路,促进有效教学向纵深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方案7.3

    余字中心校高效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着力打造具有生命活力、适合教育教学协调发展的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方案7.3

    临泽二中高效课堂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着力打造具有生命活力、适合教育教学协调发展的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学效率,现结合市教育局《关于推进全市......

    文言文教学模式

    文言文教学模式 一、导入: 二、板题、示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联系上下文解词,翻译课文。 3、能正确书写n个生字。4、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主旨。 三、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