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课题方案

时间:2019-05-13 04:3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课题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课题方案》。

第一篇:“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课题方案

“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课题方案

2009-04-16 21:55:55| 分类:

3、课题研究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泽州一中学研处

常光明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时代背景

21世纪是人类对教育充满期望的世纪:期望有新型的学校,期望有新的高质量的教育,期望培养出适应和推进社会发展的新人。显然,为实现这些期望,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和课堂改革,打破现行课堂教学的“以教为中心”,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教学手段,采用新的教学策略,建立新的与新课程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这几乎成为全世界各国的通识,也是我们中国教育界的共识。

2009年秋季开始,山西普通高中全面推行新课程实验。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在全省普通高中进行新课程实验,是我省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的延伸。进行新课程实验对于普通高中学校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等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改变,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发挥普通高中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和推进广大中小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改革和人才素质的各方面需要,提高我

省人口素质和综合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培养对象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成为新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

(二)、现实背景

目前的我校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的很累,学生学的很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

1、教师方面,凭陈旧的教学模式施教,开拓进取、改革创新不够,教学目标以应试为中心;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接受轻体验,重结果轻过程,重智能发展轻情商培养。

2、学生方面,对自己的学习行为缺少自主控制,缺乏个性意识,缺乏参与意识,缺少自主探究和积极思考。苦学、倦学、厌学的现象普遍存在。

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建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关键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改革是学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新课程呼唤新课堂,新课堂促进新课程。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如何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如何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如何推进新课程改革,这些都成为广大学校和身处课改第一线工作的教师关注且急需解决的课题。为此,我校大胆进行课堂改革,积极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了“学——习——悟”三环节的“学导式”课堂教学新模式。经过近三个月的新课程实践,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新课堂实施和课堂教

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新课程改革只有走进新课堂,才是走进了新课程。那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是个什么样?如何追寻理想的课堂教学?当前的课堂教学都有些什么问题?这就需要在行动中探索,在实践中研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形成一种适合泽州一中可持续发展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本课题主要涉及的关键词是:学导式、教学模式研究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实施新课程以来,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我校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在落实课改精神实施新课程计划工作中,很重要的是优化教学过程。为此,就必须批判地对待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做指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有利于学生潜能开发、能力养成与素质培养为出发点,去设计课堂教学,去积极探索、构建、掌握与运用新型教学模式,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提供平台与空间。而我校探索构建的“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恰恰体现了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们的教学观和各科的教学实践应该“从关注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从注重学生的外在变化到注重学生内在变化的转变;从强调学生的学习结果到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转变;从单一的教师讲授的教学方法到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的转变;从封闭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到开放式的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这一根本要求。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以推进新课程为核心,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为目标,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组织全体教师,积极探讨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进行大量的实践与多次的研讨,对课堂教学如何改革取得了较为深切的认识与体会。在广泛实践的基础上,以现代教育理论与教学论

为指南,以丰富的实验结果为依据,提炼形成了切合我校校情、具有我校特点的、适用于学科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为了深化“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推动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工作,形成校本课堂教学理论体系,让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教育反思与专业成长紧密结合不,断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我们又以此模式拟定了《“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校本科研课题,更加切实有效地加强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并具体有效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深人进行。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采取常态下的行动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同时运用观察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数理统计法、思辨方法进行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任务:

(一)科研目标:

1、探索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课堂教学的实质,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2、研究总结达到新课程要求,保证课堂教学实效取得的方式方法。

(二)具体目标:

1、探索转变教师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实效性要求相一致的途径。

2、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学校办学理念,创新教师教育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

3、总结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课堂教学主要成果,形成比较成熟的适应新课程 的课堂管理体系。

(三)总体目标

推动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终生受益。

推动教师的发展。

推动学校发展。

(四)研究内容

1、“学道”编写的研究 1.“学道”中“启学”编写的研究 2.“学道”中“验学”编写的研究 3.“学道”中“固学”编写的研究 4.“学道”中“复学”编写的研究 5.“学道”的形式和内容的研究

2、“导学策划”的研究

6.“导学策划”中“导学目标”的确定及对策研究 7.“导学策划”中“导学流程”的研究 8.“导学策划”中设计与应用研究

3、“学道导学”的研究

9.学生提前完成学道的方法研究

10.“学道”在引深学生文本阅读作用的研究 11.“学道”在“学导式”教学模式的功能研究 12.“学道”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13.学生完成“学道”情况的调查

4、“学导式”教学模式中“学”的研究 14.培养学生生成问题的方法研究 15.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方法研究 16.学道展现方法方式的研究 17.落实生成问题的有效性研究

18.学生学习(自主、合作、探究)活动研究

5、“学导式”教学模式中“习”的研究 19.互动探究方式方法的研究 20.“习”环节中导与学关系处理的研究 21.检测中方法与效果的研究 22.对话式互动的研究 23.学生自我评价研究 24.学生同伴评价研究

6、“学导式”教学模式中“悟”的研究

25.建构知识的方法研究

26.思维导图对深度学习影响的研究 27.思维导图对知识建构影响的研究

7、其他研究

28.应用“学导式”教学模式前后比较的研究 29.“学导式”教学模式应用中学生心理变化的研究 30.“学导式”教学模式应用中学生行为变化研究 31.“学导式”教学模式应用中教师备课方式的研究 32.“学导式”教学模式应用中教师教学行为变化的研究 33.“学导式”教学模式与当代教育教学理论结合与应用的研究 34.“学导式”教学模式中各教学环节衔接的研究 35.“学导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体系的研究 36.多媒体在各环节中整合的研究 37.导学策划范例研究 38.课堂观察点的研究 39.课堂教学情感研究 40.学生实验操作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现代建构主义者都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一过程是其他任何人不可替代的。建构主义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成学生主体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要给学生控制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权和学习机会。

2、多元智能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在智力观、教学观、评价观、学生观等方面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我国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结合我国学校教育与教育改革的现状和问题深入思考和研究。多元智能理论指出,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注重学生7种不同类型智力的发展,重建管理机制和评价体系,努力创设学生全面发展的空间,突出多元化和个别化,构建“适合学生的教育”。

3、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其特有的批判、反思精神成为21世纪学术界和文化界的显学,对教育领域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后现代主义观指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不应该是“教师中心”,也不应该是“学生中心”,而是一种动态的、平等的对话关系,即一种互动的平等交流关系。后现代主义教学的“去中心化”(学科选择、教学权威、学校地位),提倡对话与交流,崇尚差异性。教育应该是不同声音的倾听者、不同文化的聚集者、文化矛盾的协调者。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是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是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交换意见的参考者、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要集中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有创造性的活动。

4、发现学习理论。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布鲁纳,引领20世纪60年代教育改革,构建了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而认知—发现学习理论是布鲁纳学习理论的核心,对我们今天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策略学习有着深刻的启示。“发

现学习”建立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和认知能力的培养。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积极的主动过程,学生是主动参与知识获得过程的人,教学过程看作学生的发现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在人格和智力上是平等的,是互相合作的关系,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学生才是真正的发现者、探索者。发现学习在某种意义上一定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让学生自由地发挥他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冲动,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解读文本,参与文本的意义重建。

5、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都对我国教育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掌握学习”是一种以“时间中心”的教学模式,学习达成度=f(实际学习时间/必要学习时间)。这给我们的启示: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信任、鼓励每一个学生,实现差生转化。

6、思维导图(Mind Map)。托尼·布赞于19世纪60年代发明了思维导图(Mind Map)这一风靡世界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简单却又极其有效!增强使用者的超强记忆能力;增强使用者的立体思维能力(思维的层次性与联想性);增强使用者的总体规划能力。通过思维导图的使用,可以让我们的思考更加的清晰,计划更加周详,分析问题更加慎密,可以让我们更加有智慧和更加聪明!

五、课题研究基础

(一)学校开展该项研究的现实基础

学校始终把“科研兴校”作为一种战略方针,专门成立了学研处,具体负责学校情况教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结题、推广等工作。承担了山西省“13150”工程的子课题——“高中新课程学科资源库创建”、晋城市《学校校园文化与学生行为习惯之研究》等课题。为了进一步规范教科研工作,我校特与中央教育科学研

究所联系,申报了“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研究”国家级科研课题的子课题——“高中有效课堂教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并成功立项,我校成为中央教科所的课题试验基地。聘请专家多次到我校进行科研理论和科研方法的培训与指导,使我校科研工作走上了科学规范的轨道。结合学校的年度工作计划,每学期都制定有科研计划,学期末都有科研工作总结,教师人人承担有课题,在学研处总体安排下,各大课题组都制定了相应的科研方案和科研工作计划,并认真实施。学期末,学研处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评估,课题研究结束后,进行结题报告、总结,优秀的科研课题成果进行表彰推广。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教科研工作扎实有效地展开,形成了制度化、经常化,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曾承担的国家级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在中国教育学会上获得集体一等奖,其中语文教师张前亮等人撰写的论文获一等奖7人,二等奖7人,三等奖5人;承担的省级课题《班主任工作魅力之研究》在山西省德育教育工作会议上获一等奖的论文5人,二等奖的论文8人;省级课题《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校教师发表、交流论文百余篇,对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省级课题《电教媒体在各科教学中的应用》也有数篇论文获奖。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末,为进一步深化“学导式”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真正变化,推动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工作,学校组织开展了“学导式”课堂教学科研论文评比。全校教师,除两名请婚假外,其余148名代课教师全部参加了本次论文评比,最终评出了论文一等奖5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15篇,优秀奖20篇,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学导式”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二)、主要参考文献

1.韩立福,《当代国际教育理论基础导读》,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2.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3.陈旭远,《推进新课程》,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4.顾明远.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5.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6.叶澜.教育概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18.六、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步骤和预期成果

以本校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实验周期为2年半(2009.02------2011.08)

1、准备阶段(2009年2月至2009年7月)

----制定课题方案:由学校学研处牵头,组织学校各学科主任,充分讨论,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申报课题:由学校学研处组织课题申报资料,与中央教科所联系,完成课题申报,立项和审批;

----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落实成员;

----准备工作:A、做好课题研究准备工作;

B、制定课题管理制度及课题实施管理办法;

C、制定具体的课题研究措施。

预期成果:教师优秀课例、实录、2、实施阶段(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

----组织全体课题人员进行课题实施基础知识培训;

----邀请专家或优秀教师对全体教师进行专业知识讲座,力争质量高,内容全面,使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都有长足进步。

----结合校本研修,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素养,获得更为专业的知识理论,提高专业技术能力。

本阶段做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对实验研究过程进行了全程记录。

预期成果:教师优秀课例、实录、专题网站,建立教师专业化成长电子档案。

3、总结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

----整理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做好实验结论的总结、实验报告和论文的撰写和自检等工作。并进行反思,以备以后继续深入研究。

预期成果:

预期成果及成果形式(包括阶段实验成果):

总结本课题研究开展所得各子课题的有关论文,最终可获得《“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综合性论文。

1、课题研究报告

2、子课题经验总结

3、典型案例集

4、优秀论文集

5、研究过程实况录像和照片集

6、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荣誉成果集

7、教师专业化成长个人电子档案

七、课题组人员

1、课题顾问:陈有瑛(原城区教育局长)

刘玉新(原县教育局长)赵元龙(原县教研室主任)

2、课题领导小组

长:李海勇校长

副组长:张前亮副校长

成文荣副校长

3、课题研究小组

长:常光明(课题具体实施常规管理)

成员

焦晋霞(语文学科主任)

冯彦表(数学学科主任)

刘瑞琴(英语学科主任)

宋志胜(生物学科主任)

赵静美(化学学科主任)

陈爱梅(物理学科主任)

刘国萍(历史学科主任)原陈霞(地理学科主任))都先梅(政治学科主任)蔚人权(体育学科主任)白丽敏(艺术学科主任)董

研(信息技术学科主任)马雪琴(通用技术学科主任)赵元龙(综合实践学科主任)(课题所涉及各学科具体实施管理)

八、成果形式

阶段性成果:优质课、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经验总结、中期总结报告。

终结性成果:课题研究报告及《“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专著。

九、保障条件

人力保障:以课题组为核心,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与校内外教师一起开展合作研究,形成优势互补的研究队伍。

组织保障:以校长为领导,以学校教研中心为基础,以学科组为实施单

位,建立上下一体、内外结合、协作攻关的研究组织;选定课题研究协调人,代表总课题组对课题研究活动进行策划和直接管理;设立课题研究指导组,加强对课题研究过程的监测和指导,保证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物力保障:学校为课题研究自筹经费,并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信息资料、实验研究对象等。

各位课题组成员,本课题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只要大家扎实工作,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开拓创新,我们一定能够按照预期的目标圆满完成研究任务,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为推动我校教科研作出应有的贡献,为新课程的推行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

第二篇: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方案

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方案

一、研究背景

1、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拥有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而其中最主要的部分是用书面形式保存下来的文献资料,要利用这些资料,就必须克服语言文字的困难。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增进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批判地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使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2、《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负载和传承着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语文教育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提高辨别能力的基础上提升文化品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

4、当前文言文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是两条:一是教学目的定位不当,“为考试而学,为升学而学”成为文言文教学主要甚至唯一的目的,以至教学内容无限向艰深、琐碎、偏僻延伸;二是教学策略失准,串讲、串译被视为文言文教学的不二法门,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心理,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教得辛苦、教得无奈,学生更是学得艰难、学得疲惫,以至视文言文学习为畏途。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探索研究文言文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既适应新课程的标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现状(一)选题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是针对语文学科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和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进行的。结合我校语文教学改革实际,主张通过“教学改革,培养能力,拓展深化,提高素养”的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在阅读文言文中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提高个人素养,吸取文言文的精华;同时提高现代汉语水平的发展价值和教育价值。

(二)研究现状

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相对于“现代文”和“写作”等几块园地,关于文言文应如何进行教学改革的观点和论述还是比较零散的,缺乏具体、系统的阐述与论著。文言文教学改革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近期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而如何将文言文教学改革和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结合起来,却很少有研究者涉及。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及主要观点(一)基本思路

1、课题的界定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从大到小,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分三个层次来研究教育模式。本研究课题就是把教师课堂教学情况作为研究的重点,从微观的角度把握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与需求,探寻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突破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恐惧心理,消除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隔阂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

2、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研究

(1)导入: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2)诵读:通过积累文言语感,初识文言常用字,大致了解文言文诵读的基本技巧和规律。采用通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掌握句读、语气、停顿、重音、语速)与精读(字斟句酌、质疑释疑)相结合;美读(读出韵味、读出情感)与品读(听其言、入其境、品其味、动其情)相结合。

(3)理解: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有计划地识记和分辨文言常用词语(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理解相关的文言、文学和文化常识。品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美丑,探究课文中蕴含的思想美和情感美。

(4)拓展: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下逐步增多自学的因素,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著作拓展;以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

(5)评价:通过试卷检测,朗读比赛,短剧表演赛,文言知识比赛等形式来建立学生“亲近文言文”成绩卡,记载学生各项成绩,参加活动次数和态度等。评估的工作主要由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组长负责,教师监督指导,并向家长通报。

3、提高学生文言能力的研究

通过构建文言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研究,改变条块分割的传统教学模式,以文言作品内容中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熏陶、感染学生,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理解、鉴赏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并使他们有意识、有目的、主动地通过课外阅读拓展深化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如:课堂学习某文言作品的片段,课外阅读整部作品,课堂学习某作者的某篇作品,进而课外阅读此作者的其他作品),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二)主要观点和目的

1、通过文言文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

2、通过文言文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深刻涵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文化水平,促进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3、通过文言文的教学使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古人的文化底缊,传承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精髓,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爱好,了解古文的“知、情、意、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品质和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情操。

4、通过文言文的教学弘扬新时代的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新的人文教育,达到“以先进的文化的教育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文化创新的目的。

5、通过文言文的教学,使古文化的经典作品永恒的留在学生的思想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坚定的爱国热情,使中华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在东方大地上闪烁永久的绚丽光彩。

(三)研究的内容

1、充分理解新课程标准以及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相关理论文献。了解全国新课改情况,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寻找更多的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通过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特点以及水平等。学习心理学发面的理论,研究了解初中学生身心特点,记忆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

2、以课堂为核心,以课改的新理念指导文言文教学,改变现有的教学状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文言的阅读理解能力。

①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原有的单纯教学手段。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丰富文言的教学内容,活化教学手段,使课堂声色结合,图文并茂,更直观更形象,触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联想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②巧妙借助问题,构建学生与文言读本的桥梁。教师可开拓创新,发展问的形式。改变原有的教学形式,发展提问的模式,变教师一人发问、一问到底,为教师提问与学生质疑提出问题相结合。以“本”为本,把语文教材、文章本身作为立足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挖掘文本的内涵,用问题敲开对文本探究的大门,学会思考学会做人,汲取精神的营养。

③寻求文言教学的探究点,建立文言文教学的模式。改变固有的文言文教学的先导入,后字词,再作者介绍,然后朗读逐句翻译等模式,可创见性的将教学模式的五要素即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组合、操作程序等五个因素互相联系,有机的组合。以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体现自主创新合作的理念,以探究点为突破,拔出萝卜带出泥,牵一发而动全身,点面结合的教学模式。

④不断尝试各种学习形式,开展各种活动。依据新课标精神,可以把文言文教学与活动实践课相结合,丰富课堂形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如开展讲文言故事、文化常识竞赛、课本剧表演、古诗文吟诵、文言课本剧创作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达到自主积累记诵文言文的目的。

(四)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的研究上我们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本课题将参考国内文言文教学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演绎归纳分析。

2、问卷调查法。用问卷的方法,调查分析目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学生厌学的原因。研究原因,探讨改变现状的有效途径。

3、个案研究法。借助课堂实录和教师的日志资料进行个案研究,了解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教学效果。

4、行动研究法: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及时调整研究策略,改进研究方法,创新探索文言文教学新方法新模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5、经验总结法:通过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研究,寻找出符合新课改理念与精神的的有效的文言文微观教学模式。

四、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内容,七年级(1)、(2))班为实验班。

五、课题组成员分工

课题负责人:白西婷

1、负责课题的整体研究动向,组员分工及与相关部门的协调。

2、定期召开课题组教研会,总结前期研究成果,布置下一阶段研究工作

3、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组成员:

梁秋盈:负责资料统计分析、实验班各阶段的问卷调查及知识掌握情况和技能的测试;

赵孝杰:负责资料统计分析、资料收集整理及实验班的教学;

白丽婷:责参考资料的收集及实验班的教学、解决现代信息技术。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本课题自2013年03月——2013年12月结题。

2、本课题采取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办法,每学期结束前检测实施效果,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下一阶段的实施研究的侧重点。

3、本课题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03――2013.04①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实验班;②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③培训实验教师,学习相关理论。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3.04――2013.11①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检测,了解学生状况,建立前期档案;②做好实验课例、课件、论文等研究资料的积累和整理;③定期研讨、交流;④撰写实验报告、总结等。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11――2013.12 ①对研究过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②总结成果,申报课题结题。

七、实验预期成果

(一)成果形式:

1、实验研究报告、论文等;

2、教学设计方案、课件课例等;

3、学生作品、展示课等

(二)结果预测:优化教学方法,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取得一批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第三篇:学案导学式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浅析学案导学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五中学 甘肃 武威 姜秀萍 摘要:“学案导学”法就是借助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在这个定义中,我们不仅规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学习,也指出了学生知识获得的一般规律,就是知识不能通过被动灌输和传递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实现。

关建词:“学案导学”;初中生物;生物教学; “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它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尝试着运用“学案导学”模式进行生物教学,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了教师教学高效和学生学习高效的双目标。

“学案导学式” 也可以看做“ 三段六环节教学模式”,三段是指课堂教学依据教师和学生活动主要分为三段,即学生自学练习、教师课堂精讲、随堂检测评价。课堂教学分三段的目的和依据是:第一段,通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初步的感受新知,并掌握其中一些简单的、基础的、常识性的知识,然后,通过自主练习进一步强化自学所得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第二段,教师依据教学设计进行课堂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渗透热点和考点,使学生理清知识脉络;第三段,进行随堂检测与评价,题目不一定多,但一定要是经典题目,既要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又要贯穿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六环节的一般步骤为

编制学案、提出自学要求、交流讨论、精讲深化、练习巩固、反馈总结六个环节。第一环节是编制复习学案一般包括课标要求、思考讨论、考点要点聚焦、综合能力提升等几个方面。第二环节是抓学生自学练习,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第三环节是预设问题,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第四环节是教师课堂精讲释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渗透热点和考点;第五环节是组织随堂检测,检查学习效果,并进行答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第六环节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课所学内容,理清知识层次与脉络,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课知识。其中心环节是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思考讨论就是根据课标的要求设立的问题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合作讨论,解决问题。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围绕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形成信息的多面传递,充分发挥思维的共振效应,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通过思考讨论,学生的思维条理越来越清晰,结论越来越明确,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到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上。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环境,师生间、生生间有效地互动,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得到共享,共同完成对复习知识的建构。教师的精讲深化,学生的交流讨论应成为学案的要点。“学案导学式”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课改深处是模式,“学案导学式”

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诱导上,编导“学案”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性的活动,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安排学习内容。它还要求教师有创新精神,提出的问题要从教学大纲出发,但又不拘泥于大纲,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局限,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把主演位置让给学生,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

结语:

“学案导学式” 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当然,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内容也可以有不同的教学手段。“学案导学式”不是教条,也不是教案的翻版,我们只有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教学情境下灵活运用,才能让“学案导学式”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这是我们作为教育者的真正追求。

参考文献:

[1]杨加好.学案导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6(17)[2]吴根旺.论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26):228-229.[3]赵秀平.初中生物教学中“学案导学+小组评价”教学模式的应用[J].课外阅读:中下,2012(14):256.

第四篇: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

阐 述

沙里寨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二0一二年九月十二日

一、实施背景

新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关注学生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通过对我校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有些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陈旧,课堂教学效益低下,制约着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为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益推进素质教育,在综合分析了我校的课堂教学的现状,参考了其他学校成功的经验,结合我校实际,决定推行“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

二、“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

“学案”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发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模式。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导学导练、当堂达标。概括起来说,这一模式主要包含五个构成要素,即:“学案、导学、探究、点拨、自测”。1.“学案”由目标导学、讨论质疑、自测互结和盘点得失四个要素组成。教师设计学案时,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内容,着力点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要准确、具体,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水平的高低,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达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2.“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问题,也包括对教学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教师的“导”是为学生的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3.“四个环节”是指:(1)目标导学(2)讨论质疑(3)自测互结(4)盘点得失

三、推行“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总体要求: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在中小学认真组织落实以教学为中心,以课堂为关键,以质量为生命,以效率为灵魂的要求。借鉴大兴学校的经验,深入开展“学案导学式” 高效课堂教学 活动。学案导学式模式: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 “学案”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为目的,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从师本课堂向生本课堂转变。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学的需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严格执行“三讲三不讲”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立足于“导”来解决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学有所得。“高效课堂”就要讲在课堂,练在课堂,反馈矫正在课堂,完成作业在课堂,所有学习任务基本在课堂解决。要加强“有效课外---预习与作业”的研究与实践。

2、学案导学要体现教学目标管理,教师要从讲授技能向管理技能转变。现代教学目标管理要求:教材目标化、目标问题化,问题要点化,要点练习化,练习应用化。教师是手持创造思维金钥匙的指导者,教师最重要的作用是教会学生思维,特别是创造思维,使学生在自己的思维实践中学到教师没有讲授的知识,甚至创造新知识,这样的学生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要让“亲历探究”取代“讲授深究”。要加强课堂诊断,区分课堂的有效和无效劳动,学生的有效和无效学习,引导教师从讲授技能向管理技能转变,备课重学情、重设计;上课重引导、重调控、重评价、重矫正、重生成、重总结升华、重学的效果。课堂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

3、学案导学要体现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要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新教法是教师指路学生走路,最先进的教法应该是引导学生自己找到自己要走的路。以培育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基础,以创造条件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成功机会为主要原则,以引导学生走自学之路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手段,以鼓励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为教学思想的核心。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发挥好主导作用,导思维、方法、规律、能力、创新、兴趣、意志、目标、理想。高度重视学生自主

学习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方法改革的永恒目标,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的方法规律,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4、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加强“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有效课堂教学问题的研究,把如何设计教案、学案,提高学案导学作用;教师如何利用学案进行 “导学”,发挥主导作用;怎样利用“学案导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等内容作为教研的重要课题,加强教学研究,深化课程改革,力争拿出成果。

5、教师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要按“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教学活动要求,个人备课教案学案要分开,集体备课主要抓好单元备课和重点课时备课,在主备人备精备细基础上,充分发挥备课组全体教师作用,进行修改完善,设计出更有效的教案、学案,真正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学效益的提高。

四“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

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既要减轻教师过重的负担,又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合作性,激发学生的自学潜能,杜绝课堂上虚假的表演,不搞花架子,做到基础知识当堂会,不但“堂堂清”,还要“人人清“。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从而获得大面积丰收。所以,将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结合起来,构建此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基本三维程序是:目标导学——讨论质疑——自测互结——盘点得失。下面以新授课为例,具体说明如何操作。

1、目标导学:分为“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两部分内容。“学习目标”是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的三维目标,教师引入新课后,向学生展示说明本课的三维(知识、能力、思想)目标及重、难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明确了方向“自学指导”是整个学生自学过程的一个缩影,是教师用文字的形式直接呈现对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学生依照老师提供的“导学案”自主学习。学生要深入研读文本,熟悉教材,对重点、难点、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这个过程中老师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自学。对于学生在自学中不会的问题也不要急于解答,可在合作交流中通过互相帮助来解决。自主学习结束后,以为单位互相检查自学的情况,不会的问题再相互帮助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可由全班讨论解决,教师要退到最后一步。在这个过程中,老

师的作用主要是不断观察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极力引导学生交流形式,在这一环节教师要体现四个“明确”即明确自学内容,明确自学要求,明确自学方法,明确自学时间。在这个环节不同学科还可以设置“自学检测”这一小环节,检测学生自学效果,这会对学生的自学起到积极地引导作用。

2、讨论质疑:指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将疑难问题带到小组中讨论后仍然解决不了的再进行归纳整理,向教师求教。教师精讲点拨,进行针对性的答疑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出知识的规律性,完善知识的系统性。其中,教师要规范学生的专业用语和书写习惯,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一环节在学案中没有预设,只留有空白,通过讨论质疑,学生在空白处体现疑难问题及总结出的知识体系。

3、自测互结:是指学生对本课所学的只是进行自我检测,目的是要通过变式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形式上采取同桌互批,小组串批,教师校批等不同形式。其中教师尤其要关注“弱势群体”,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要充分运用“兵带兵”的战略,鼓励优等生帮扶学困生。要注意“堂堂清”和“人人清”,对于一些学生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一定要强调学生当堂掌握。教师设计的自测习题,一定要分清层次,一般分为基础部分,提高部分和拓展部分,各科据此并结合学科特点设计的栏目和规定不一。但必须要用于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使他们在不同的层次上得到相应的提高,在坚决避免一刀切和一锅煮的现象出现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展材料,给学生补充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使“优等生”更“优”。学生在完成各自的习题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点评,从而掌握学生的知识目标的完成情况,没有达标的一定要“清”,进而实现全面丰收。

4、盘点得失:这一环节是指教师和学生针对本课“教”和“学”的深刻的体味和反思。主要回味一下本课的得和失,以求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和学习。就教师而言,教师要在课后总结一下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和优点以及改进的措施;就学生而言,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创与所用,甚至是教师的所教,借助于书面语言真诚、真实、真情的再现出来。即回顾本节课教和学的过程并结合“自测互结”的结果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有针对性的诊断,找出差距和不足,制定改进的措施,以利于课后及时弥补,内容大致有“记学、记教、记做”三方面;可以写出得失、缺陷、困惑、创见等。可当堂完成也可

课后完成。

“学案导学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课堂上师生都以学案为中心线索开展活动,使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方法更加清晰,师生双边活动更加默契,自主学习能力更加提高,使得各种层次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和提高,同时又极大地调动师生反思的自觉性。

五、导学案的管理和评价

(一)学案的基本内容有:

1、每课时设计一个学案,一个学案设计成一张8K纸,最好是一张8K正反两面设计一个导学案。

2、每个导学案都要有课题,课题下面注明年级、主备人、学案、序号、审核人、使用日期(第 周星期)。

3、导学案基本框架使用班级学案,首先设计成电子档,在统一学案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加工。

4、不能设计课后练习,课后巩固练习另外布置。

(二)学生课堂学习小组的建立

每个学习小组以4-6人为宜,全班不超过10个小组,班主任将每个小组的学生编排在一起;每个小组都要选出分学科组长。(该小组该学科能力最强或较强的学生担任);任课老师掌握分组名单及组长名单。任课教师课堂上要有小组奖励机制,班主任老师要制定评比制度。

(三)导学案集体备课要求

1、导学案编写应以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为主。每一份导学案的设计,每一个题目的设置,每个问题的提出,最好由备课组全体老师集体讨论,由一人执笔定稿。如由每个老师分别设计导学案,初稿完成后也要由备课组老师集体讨论后再定稿。如由备课组分工编制导学案,则将分工编写的导学案,发至每个成员,备课组教师在此基础上形成符合自己和自己学生的个性化导学案,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既遵循一般,又体现特色。

2、每周各备课组必须集中研讨;每次研讨不少于两节课。集体备课时,要解决以下问题:

(1)备课组长对下一周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以及学案导学的编写、审核、油印、发放做出明确安排。

(2)备课组内每位老师总结反思上一周学案导学情况,总结经验,反思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3)研究解决下一周学案导学中的难点问题。(4)明确下一周学案导学的课后练习或小考。

(四)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1、教师应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好“学案”,课后必须抽查并批改部分“学案”以了解学情。

2、教学中要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3、教学中要拓展学生思维。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思维来获得知识,另一方面寻找学生思维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拓展。

4、要做到“四精”。精选教学方法、内容、习题、例题和提出的问题,这些都落实在备课上。精讲,指学生可自学的不讲,让学生自己理解的问题可不讲,不要满堂灌,落实在启发解惑上。精练,指课上多练,集体训练,落实在以练助讲的课堂教学上。精批,经过批改发现学生共性的错误,及时弥补教学中的不足。

5、教师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知识上、重点、难点上下功夫。根据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状态,使他们处于一种亢奋状态中。

6、教师每隔一定时间后,要求将“学案”进行分科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教师也要将自己手中的“学案”进行整理,利于今后的改进和检查。

(五)、“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范围及管理

1.使用范围:小学部四、五、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中学部七、八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学科,其他学科也可以按照“学案导学式”的基本思想、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

2、抓实过程。一是抓好二次备课。通过集体备课,进一步明确课标要求、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研究学案内容、修订教学环节,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学情进行二次备课,做到成竹在胸;二是抓好对学生的培训。让学生了解学案,熟悉“学案导学”的一般过程,重点掌握学案的预习、自学、互动交流等环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抓好过程性培训。定期组织

教师互听、互评,上公开课、研讨课,研讨交流“学案导学”操作的方法步骤,推进“学案导学”的优化;四是抓好“导学案”的使用。课前保证两检查:年级安排主管领导(学年组长、备课组长)检查教师的二次备课;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保证四到位:教师引导点拨到位;学生研讨交流到位;师生互动到位;巩固训练到位。课后保证两反馈:教师的自我反馈要落实到学案上,学生的自我反馈要落实在学案上。

(六)学案导学教学课堂评价标准 导学案教学课堂评价从六个方面入手:

1、看是否体现了“先学后教、精讲精练”的教学理念。导学案教学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以实现有效教学为根本目的。它能养成教师的研究能力、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在课堂教与学中是否体现了“先学后教、精讲精练”的教学理念是评价导学案课堂的首要标准。

2、看是否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教师是否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3、看教师是否“导”得得法。课堂教学体现的是教师在恰当地“导”的前提下,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不能去抢学生的活,要善于把“皮球”踢给学生,教师要在课堂上实施“主动撤离”和“适时登场”,做好主持人。教师是否“导”得得法是评价导学案课堂成功与否的显著标志。

4、看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强调教师教学发扬民主,要把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选择,是否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是否与学生商量着进行,是否根据学情灵活使用教学案,作为评价导学案课堂的关键指标。

5、看教师是否关注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强调教师要尊重、理解、信任、欣赏、关爱、宽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健全的人格。这是我们评价教师能否实现成功教育教学的重要标准。

6、看教师是否有开拓创新意识。强调教师要知道使用的教材只是一种版本、一个范例,我们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拓展创新有明确的三个导向:一要直通考试,让学生学有成绩,体验成功,增强自信;二要揭示通法,加强“双基”,建构思想方法,形成迁移能力;三是考虑联系生活实践和育人,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实践与创新能力。

第五篇:“三段六环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乌兰中学“三段六环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变讲堂为学堂,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之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乐学会学,学会学懂,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促进全体学生的有效学习,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改目标

学得愉快,导得有效,考得满意,发展全面。

三、组织形式和教学改革范围:

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由教导处牵头制定改革方案,并会同备课组长一起负责改革方案的落实。除体育、艺术类学科外,其余学科均参与这次改革。

四、课堂教学的的基本流程

(一)基本模式

课堂教学分为三个学段六个环节,概括为两句话:“课堂推进分三段,教学全程设六环”。

第一学段【自学新知】不学不讲。独学群学相结合,自学检测找疑难。包括三个环节:复习导入(3分钟)、设问导读(10分钟)、自学检测(6分钟)。

第二学段【交流点拨】不议不讲。一般问题“生教生”,共性问题师讲清。包括两个环节:交流释疑(8分钟)、展示点拨(10分钟)。

第三学段【巩固训练】不练不讲。精选题型分层练,巩固拓展抓关键。包括最后一个环节:巩固训练(8分钟)。

(二)基本流程: 第一学段:自学新知 1.复习导入(3分钟)

(1)温故互查,复习旧知。二人小组内互问互查,教师抽查。互查提问的内容为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以及和本节课有关的知识,让学生由旧知复习自然转入新知学习。

(2)导入新课,出示目标。教师以简单的谈话或适当的情境引入新课,灵活、直接了当地亮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第一时间清楚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需要达到的要求。要求:用时要短,节省时间,老师尽可能少说话,节省一分一秒的时间留给学生学习用。(注:出示目标视情况而定,有时也可省去。)

2.设问导读(10分钟)

独学新知,发现疑难。分“四步”,即一读二看三填四测(安排在下一环节)。一读,阅读课本,把握梗概。学生在导学问题引领下完成教材自学,通过在教材上“读、画、注、做(动手操作)、想、说”,初步理解教材内容。二看,精看教 辅,知识提炼,由厚到薄。学生阅读教辅资料,理清知识点、重难点,建立基本的知识框架和体系。三填,填写学案,边填边记。学生尝试解决学案中的问题,完成学案中的习题。这一环节教师不做讲解和指导,巡回检查各小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自学中存在的困难,以补充和修正原教学计划。

3.自学检测(6分钟)

达标检测,尝试训练。新知学习的第四步,这一环节是发现问题的环节。学生完成自学后,直接进入第一组自我检测练习,以暴露自学中的不足,检测观察自学成果。这组练习以基础知识点组题,难度低于例题和习题。教师仍然不做讲解,参与到每个小组中,通过观察、倾听、提问的方式来了解每个小组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哪些学生自学时存在问题,哪些问题没有学懂,哪些问题需要讲解。以上三个环节中,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要组织学生做好六件事。①静悄悄。②不辅导。③看学生干啥。④发现什么问题必须要讲。⑤让谁来替你讲。⑥把不懂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第三学段:交流点拨 4.交流释疑(8分钟)

小组合作,互解疑难。学生以组为单位,4人小组合作交流,对学、群学,“生教生,生帮生”,会的教不会的,组长教组员,解决中差生学不懂的问题,统一答案,释疑解难。学生的问题先由2人学习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4人学习大组解决,4人学习大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汇集整理后写在黑板上。

5.展示点拨(10分钟)(1)展示讲解。各学习小组根据讨论情况由本组代表面向全体学生公开展示讨论结果,交流设问导学或自学检测中的问题,可以口头回答、板演、画图、表演、出示实物。主张由学力较弱的学生多展示,强者让、弱者上,正确让、错误上,让这些同学不断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一个学生也不要交流多个问题,要给更多同学展示的机会。展示讲解中应包括四段:个体展示、组内补充、思维碰撞、教师点评。展示交流后学生应做好错误更正、方法提炼、自我反思。

教师仍然不要多讲,让学生替教师讲。教师做四件事。一是认真的听学生说话。二要指导学生说话。三是不重复学生说话,不当扩音器。特别重要的学习内容,也要把说话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重复说。四是学生讲后教师一定要表扬。启发学生的思路,教师归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指导方法,补充知识规律,实现整合和升华。(2)点拨诱导。学生共性的问题或学生难以理解掌握的问题先全班交流讨论,如果还不能解决,教师再适时引导、点拨、修正,让学生再讨论,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学生能讲清楚的问题教师不讲。

教师在点拨时要着眼于以下四个方面:①重点知识,②难点知识,③易错易混淆的知识,④思维拓展之处。教师对学生发言中的亮点进行鼓励和表扬。把握点拨的五个时机:学生出现观点对立、无法说服对方时;学生生成了新的问题、与预设不符时;学生思维不严谨、方法不系统,需要矫正升华时;问题似懂非懂,想说却又说不清楚,需要老师解惑时;学生展示非常精彩,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时。

教师讲解有三种形式,以练代讲,学生代讲,教师精讲。在知识的关键点、学生思维的关键处及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不惜时间重锤敲打,想方设法让学生理解掌握,真正做到让学生“解惑”,决不让学生留下疑难,使学生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各小组认真倾听、质疑、追问、争辩,展示各自的不同观点和见解,规范学生的站姿、站位、表达、术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打破陈规,敢于异想天开,向书本挑战,向教师挑战,向权威挑战,以让学生的展示更加有效,真正让课堂成为学堂。教师要体现一名导演、主持人的素质,关注个体差异,调控各类学生展示的机会,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灵活调整课堂新情况,不断地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第三学段:训练拓展 6.巩固训练(8分钟)

(1)分层练习,迁移训练,根据学情把学生分A、B、C三层,设定基础题(体现基础教育的统一性要求)人人要做,加深题(是对教材内容的纵向开掘)为A层学生的选答题和B、C层学生的必答题,拓展题(是对教材内容的横向拓展)为B层学生的选答题,C层学生的必答题。基础题型兼具达标训练和巩固训练功能,加深题和拓展题则着眼于思维训练和能力提升,设置学习的“超市”和“阶梯”,鼓励学生在达到本层次目标情况下,选做高一层的题目,改变“一刀切”造成的“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弊端。

学生进行巩固训练时,应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互检,互讲、互纠、互帮,教师抓住共性问题,重难点、易错点、易混点,精讲点拨,借题上楼,透析方法,拓展思维,形成解题思路。

题组练习的设计要科学合理。常用形式:(1)紧扣概念、公式基础训练;(2)例题变式练习;(3)进行错解剖析训练;(4)根据要求进行命题,相互考察。(2)拓展训练,提高能力。设计综合性题目进行拓展训练,目的有二,第一是要把本堂课的知识拓展到生活实践中,看能解决哪些生活中的问题,做到学有所用,第二是要把所学知识和本学科后面的知识链衔接起来,为下一节上新课做好铺垫和准备。

五、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教师要内化的八项基本理念:

1.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以学为本,学案导学,先学后导,全面发展。2.高效课堂教学的抓手“学案式导学”,它是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成名、教育成功的助推器。

3.“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学习设计的课堂学习活动的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课堂知识结构体 系的呈现表。

4.教师的教永远代替不了学生的学;知识是学会的,不是讲会的;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听出来的。

5.“注入式满堂灌”是教师“偷懒”的表现,干扰好学生制作差等生,讲得越多,差生越多。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就是误人子弟。

6.靠“抢时间,压作业”来提高成绩的教师是不合格教师;发现不了学生问题的教师不是好教师。

7.有效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课堂是学堂,我的课堂我做主”,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把课堂的空间与时间尽可能还给学生。面向全体一视同仁,人人参与,关注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乐学会学,学会学懂,实现“水涨船高”。

8.中差生靠教师一个人是教不会的,培养“教师小助手,学科小老师”,搭建小组合作学习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平台。

(二)教师要明确的八项基本要素:

1.教学模式。学案导学,先学后导。坚决废止“满堂灌”的落后教法,积极推进“学导式”教学模式。教学就是在学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教师指导下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2.教师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支持者、评价者,课堂学习活动的“总导演”、学生思维展示的总教练。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点拨,含而不露,引而不发,拨云见日。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寻找、搜集、利用有效的信息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3.组织形式。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对学群学,全班交流释疑,教师引导点拨。教学中最好的手段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人人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变教为学,以导促学。

4.时间分配。“三分”课堂,一节45分钟的课堂,时间分配:15+10+10。学生独学、对学、群学、交流时间不少于15分钟,教师精讲点拨时间不超过10少分钟,学生检测训练时间至少10少分钟。

5.教师讲授。“四不讲”。学生不自学教师不讲,不发现学生的问题教师不讲,学生不互帮互助解决问题教师不讲,不是关键问题教师不讲。

6.学习小组。学生交流互助的平台,“小班化”教学的载体,大面积消除中差生的灵丹妙药。

7.学生减负。防止教师题海战术。要求教师精选习题,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保障学生有时间对新课内容的预习,确保“先学后导”模式的顺利推进。

8.好课标志。不再单纯看教师讲的如何,而看学生学的状态是否已入境生情,快乐主动,是否能自主探究、合作探究问题,是否能互动参与高效学习,是否能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绩效,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靖远县乌兰中学 2012年5月25日

下载“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课题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课题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例谈探究式实验课堂教学模式

    谈探究式实验课堂教学模式 物理新课程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物理新课内容大多为定理、定律和规律的证明、验证和推导,需要通过实验再现科学家探究过......

    浅谈“学导式”课堂教学结构

    浅谈“学导式”课堂教学结构 江苏省苏州市湘城中学施建新邮编:215138 本学期以来,我根据教改要求和高三学生的实际,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实践, 我所尝试的课堂教学模式,可称......

    三学三导式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精选五篇]

    "三学三导式"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邯郸市第二十七中学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首要资源,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根本大计。课堂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

    “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简介 “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一、“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1、基本理念:落实“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学案的编制,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案的作用、发挥学案本身的价值......

    “导学案”及“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及“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学案”与“导学案”: “教学案”与“导学案”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师生公用的一种文本。“讲”字面上停留在传统教法上,而“导”重......

    “探究导学式”课堂教学思路初探

    “探究导学式”课堂教学思路初探山东省费县第一中学李健全简介“探究导学式”教学思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体验与学习兴趣,注重引导学......

    3321课堂教学模式行动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3321”课堂教学模式行动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试行稿) 针对目前我校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效率不高的现状,为了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旗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