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导式”课堂教学结构

时间:2019-05-13 04:26: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学导式”课堂教学结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学导式”课堂教学结构》。

第一篇:浅谈“学导式”课堂教学结构

浅谈“学导式”课堂教学结构

江苏省苏州市湘城中学

施建新

邮编:215138

本学期以来,我根据教改要求和高三学生的实际,进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实践,我所尝试的课堂教学模式,可称之为“学导式”模式.

所谓“学导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学入手,以开发学生智力和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我在学生自学辅导和教师适当启发的基础上形成的,下面就谈一点对此模式的浅见。

一、实行这一模式的要求

1、学生在导前,自学为主,把学习质疑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师的“教”集中在“导”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使每个学生的智能都得发展,“教”要为“学”服务。

3、学、导结合,“教”“学”相长。教学中强调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统 一,做到及时反馈,力求实效。

二、“学”“导”式课堂教学结构的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因为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是确定的,每节课的45分钟也是固定的。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效果,真正发挥“学导”功能,只有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合理安排课堂结构的各环节,尽可能做到规定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

“学导式”教学的课堂结构通常分四个环节,即:自学——质疑——精讲——演练,其中演练是“学导式”综合开发学生智能的主要环节。以上各环节既密切联系,又有区别,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环环相加,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自学是基础,精讲是条件,演练是综合发展。

当然,在每一节课中四个环节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内容及教材深度的不同,可以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以真正达到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完成教书育人这一任务的目的。

三、“学导式”教学模式的优点

“学导式”教学形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比较符合学生和教材实际,因此,在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优化组合课堂45分钟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我以往课堂教学模式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l、“学导式”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它以自学、思考和讨论为主,学生自 己观察、辩认和分析,作出判断或结论。如我在讲“社会主义民主”这一节时,我把学习的自主权充分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把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特点、本质、内容等与资本主义民主相比较,从而自己得出社会主义民主优越于资本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和广泛性的结论。“学”以后马上“导”,我从书本内容出发指出:在现实生活中,还有滥用职权、压制民主的现象,还存在官僚主义,民主生活中还有形式主义的东西存在,会不会影响到我们新型民主的本质?这样就又引出了民主的本质与民主的发展程度的关系问题,使学生更深一层了解到我们的民主尽管还不完善、还不成熟,但随着民主发展程度的提高,这种最高类型的民主终究会成为现实,这些不健康的现象,也终将会随民主制度的日趋完善而消失,而资本主义民主尽管已发展到相当完备的程度,但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的本质,它仍是资产阶级专政。

2、“学导式”的重点放在开发优化学生的智能结构上,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发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综合开发和普遍发展,实行教书育人统一,教学过程和教育过程有机渗透,使知识、能力、提高觉悟得到综合效应。《教学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有两类因素在起作用,一类是智力因素;一类是非智力因素。它包括情感、意志、性格、气质、兴趣等个性心理品质,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发展的动力因素,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发起者和推动者,所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就是情感这种非智力因素活动巨大影响的表现。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利用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把一些基础理论灌输给学生,然后针对现实的政治生活,政治现象,自己领悟,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目的。

3、“学导式”是学在导前,因而能把教师从重复叙述的简单劳动中解脱出来。把导的效能转化到学生能动地开发自己智能上去,从而使差的跟得上,好的吃得饱,获得大面积提高。

“学导式”教学是我为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进行的一次教改尝试。由于实践时间短,且在摸索中进行,因此,还有待于完善。

第二篇:浅谈“问题驱动式”课堂教学结构

浅谈“问题驱动式”课堂教学结构 ——以“长方体的体积”教学为例

大连金州新区高城山小学 范庆朝

【摘要】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推进,数学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让数学课堂生动有效,是每一个教者思考的问题。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实现这些目标,以问题为驱动是一个有力的契机,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数学教学离开问题的“驱动”,新课改就成了一句空话。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怎样才能摆脱这种被动灌输和机械训练呢?怎样才能让数学中冰冷的美丽化为火热的思考?笔者认为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

提出问题

问题驱动

著名科学方法论学者源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 数学家们无一不强调问题在整个数学发展以及个人创造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是问题驱使数学家付出毕生的精力去追求答案,如哥德巴赫猜想、黎曼猜想、希尔伯特23个问题都是推动数学前进的著名数学问题。

同样,问题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也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推动课堂教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可以通过“问题驱动式”的课堂教学,打造高品质数学课堂。下面以“长方体的体积“教学为例,谈一下 “问题驱动式”课堂教学结构。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学生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身心卷入课堂,必须通过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数学内容各章节之间并不是孤立的,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学习新知时,也可通过问题“驱动”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回忆思考,为教学埋下伏笔。在新旧知识点的衔接处设计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感受新知识的同时既有思想准备,又有知识基础,做到了“温故而知新”。

[教学片段一]

1、(出示“数数”)谁能读一下这个词?数来源于数。

2、(出示“量量”)这个词怎么读,量来源于……

3、(出示一条线段)要想测量这条线段,要用到什么单位? 假设这是1厘米(出示1厘米长的线段),我是不是这样量这条线段的长度,(课件在长线段上依次显示1厘米),这样就产生了尺子。(课件配合演示)

4、要测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要用到什么单位?

假设这是1平方厘米(出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我是不是这样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课件在长方形上依次显示1平方厘米),由此我们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5、出示一个立体图形,要量出它的体积,要用到什么单位?假设这是1立方厘米,我们是不是这样量(在立体图形上依次显示1立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6、再出示一个立体图形(全部显示1立方厘米),谁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

7、你发现了什么?(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体积就是多少)

1、出示(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高为2厘米)长方体透明盒子实物,我们把它的厚度忽略不计,你能量出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吗?

二、合作交流 研究问题

合作交流,研究问题,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为了较好地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除了采用接受学习方式外,还应采用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有了问题,就需要让学生去尝试解决问题,探索问题背后的答案。学生在自主学习、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将自己的疑惑的问题或自主探究的成果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教学片段二]

1、老师为同桌每人提供了一些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16个)。下面请你利用这些小正方体量出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它的体积并展示。(只汇报装满盒子要用30个小正方体的那种情况)

4、出示(长为10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盒子,你能量出它的体积吗?(每四个人发一个),学生动手量。

5、你们遇到问题了吗?遇到什么问题?(小正方体不够)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6、学生汇报展示。(先让铺满一层,再摆出高的来汇报)(再让只摆长宽高的来汇报)通过的刚才的量,你能知道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多少吗?

7、看大屏幕,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呢?刚才动手摆,现在不让你动手摆,你能想出这个长方体是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摆的吗?它的体积是多少?

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说完汇报。

8、(再出示一个长方体)你能快速说出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吗?

9、你发现了什么?师小结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板书)

三、思维碰撞 升华问题

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在知识学习上走得快,更需要在人生道路上走得远。

“让人走得远”的教学不把传授系统知识视为教学的本质,而是创造条件,让人在知识探究中产生自己的思想、体验和理解。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其思维一定会得到拓展,探究的问题也将得到升华,随之也会产生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处理好课前预设与课堂动态生成的关系。问题探究重视课堂上动态的生成,但同样重视课前的精心预设。没有充分的预设,不可能抓住课堂生成的精彩瞬间。[教学片段三]

1、是不是长×宽×高得出的就一定等于长方体的体积呢?(通过长可以知道一排有摆几个,通过宽能知道摆几排,长×宽得出一层摆多少个,高就是几层,乘积就是体积单位的个数,也就是长方体的体积)

2、如果长方体的体积用字母“V”表示,长用a,宽用b,高用h,你能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吗?(板书字母公式)

3、现在要求长方体的体积你还用体积单位量吗?为什么?那量什么?

四、巩固反馈 分享问题

学生解决了应该解决的问题,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了解了新知识,理解了新知识,掌握了新知识,要想使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去分享问题成果,并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并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信心。

[教学片段四] 小练习。(出示图)长宽高量好了,你会求它的体积吗?(依次出示1-3小题)(1)一个长方体,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4厘米。(2)一个长方体,长是5厘米,宽和高都是3厘米。(课件配合把1题的图缩成2题的图)

(3)正方体,棱长是3厘米。(课件配合把2题的图缩成3题的图)

你们发现了什么?正方体的体积怎么求?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

(3)如果正方体的棱长用字母a表示,你能用字母公式表示正方体的体积吗

(V= a×a×a=a3)(4)a3表示什么意思?

五、总结归纳 生成问题

总结归纳是数学思维活动延续和不断创新的过程,没有这一环节,学生获得的知识就很难形成系统,思维能力就不会得到创新,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可能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因此每当一节课结尾时,教师要及时总结,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不做解答,以造成悬念,预示新课,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产生“且听下回分解”的渴盼。

[教学片段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个长方体,底面积是60平方厘米,高7厘米,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为下节课做准备)

让学生说一下想法。

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在于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实现学习效益最大化,让学生会学、学会,在课堂上享受成长的快乐。通过“问题驱动式”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质疑探究,进而互动生成,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教与学的有效性。当然一堂课的课堂教学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及不同的学习对象灵活处理。

第三篇:“探究导学式”课堂教学思路初探

“探究导学式”课堂教学思路初探

山东省费县第一中学李健全

简介“探究导学式”教学思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体验与学习兴趣,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研究去获取结论、“发现”规律,建立“目标-探究-结论-训练”的教学基本程序,改变那种先给出结论,再进行说明性分析、印证性训练的传统做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思路探究导学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主渠道是学科教学。为了引导广大高中教师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提出如下课堂教学思路。

1“探究导学式”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

(1)面向全体学生。落实因材施教,促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均有所提高,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面向少数尖子生,大部分学生的发展得不到重视的问题。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堂教学目标,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忽视品德教育的问题。

(3)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当堂完成教学任务,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解决当前较普遍存在的“课上讲、课下练,”,“课上灌输、课后消化”,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解决当前存在的教师的教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问题。

2“探究导学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

根据现代教学理论的要求和学校高中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确定“探究导学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为:探究诱思、学导结合、优化训练、当堂达标(简称为“探究导学式”课堂教学思路)。其基本含义如下

2.1探究诱思

“探究”意为“探索”、“研究”,是对学生学法的要求。探索是满足学生本人的求知欲望,试图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它是人们试图发现、寻求、追究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的行为。研究就是研讨问题,类似于科学家那样,制定目标,试探采取各种有效措

第 1 页

施与方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诱思”意为“诱导思维”,是对教师课堂角色的定位和对其教学方法的要求. “探究诱思”有如下四个含义: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应首先建立主动探究的学习心向,主动探索,注重体验,努力改变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模式。

(2)教师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其任务主要是为学生的探索、研究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善于向学生展示精心准备的具有矛盾和冲突的观察对象,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引导学生的探究方向,指导学生的探究方法。

(3)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始终伴随着思维训练,并与“讲”和“练”有机结合。

(4)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始终伴随着思维活动。

2.2学导结合“学”指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导”指教师的引导作用、指导作用。“学导结合”表明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它有如下两层含义:

(1)学生是演员,处于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导演,在课堂教学中起引导作用、指导作用。

(2)学生先学,教师的“导”为学生的“学”服务,重点在于为“学”指明方向、指导方法、铺路搭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2.3优化训练

“训练”指的是有计划、有步骤地使人具有某种特长和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的自我活动,方为课堂训练。训练是发展之源,发展是训练之果;再者,通过训练可使师生获得反思信息,进而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强化,并成为以后教学过程改进的依据,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训练的基本形式有:动手做;动眼看;动情读;动口议;动耳听;动笔写,其中均贯穿动脑思,充分体现着思维训练的精神。这种训练决不是应试教育模式下的“题海式”训练,而是全方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训练。“优化训练”包含三层含义:

(1)训练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训练量不足就难以巩固,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

(2)通过系统、适时、科学的训练,学生能够将知识及时转化为能力。

(3)训练需在内容、方法、时间、时机、程序等方面进行整体优化,并实现与“讲”和“思”的有机结合。

2.4当堂达标

“标”指的是教学目标,它是教师教的目标和学生学的目标的统一。“当堂达标”包含下列五层含义:

(1)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要进一步突出能力培养目标的落实。

(2)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和新课标的要求。

(3)教学目标(认知领域)要力求明确、具体、科学、表述准确,可测性强(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弹性)。

(4)学生是否达成目标,是评价一堂课优劣的根本标志;因此,要加强教学反馈和教学反思,及时解决教学问题。

(5)师生均要把功夫花在课前,提高课堂效率,当堂完成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该教学思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体验与学习兴趣,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研究去获取结论、“发现”规律,建立“目标-探究-结论-训练”的教学基本程序,改变那种先给出结论,再进行说明性分析、印证性训练的传统做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好教师“导”的作用,实现学生“学”与教师“导”的最佳结合,教师的作用是对“学”的过程实行科学的调控、激励、点拨、指导,而不是包办代替;树立没有训练就没有落实的思想,优化训练的材料、时机、方法、手段,通过训练促进学生巩固知识、深化理解、培养能力,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补偿教学,当堂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作者联系方式:

邮箱fxyzljq@126.com

第四篇:“学导式”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关于构建“学导式学习化”数学课堂的几点思考

一、理念:

学为主体,先学后教,教学合一

二、要求:

1.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导学性(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3.探究性(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 4.层次性(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 5.开放性(有可供学生思考拓展的“留白处”); 6.创新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备课:

基本操作流程:

教师个人备个案——→集体研讨制定——→课堂组织实践——→ 课后反思补充。

四、上课:

基本环节(五环节):

“明确目标—→尝试自学—→展示交流—→合作探究—→达标拓展”

(教师围绕学生的活动,相应地做好明确目标、问题助学、诊断指导、点拨提升、总结评价五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目标 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事先把新的学习内容,按照其在单元或整册书的地位、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的有任务地参与课堂学习。

(二)尝试自学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完成老师出示的自主学习问题,同时生成整理新问题。自学中,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能归纳的规律自己归纳,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合作小组内讨论寻求解决。鼓励学生通过圈点标记深入钻研,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教师指导自学,同时根据掌握的自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尝试自学这一环节的目的有三个: 一是通过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完全能解决的问题,培养自主学习习惯、能力;二是为课堂上的展示做充分准备;三是为教师下一步的引导点拨提供起点。

(三)展示交流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情况在教师的组织下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一般问题的展示交流有两个层次,组内展示和组间展示。知识性、基础性的问题可以在组内展示、互相评价,稍难的问题在小组内展示后整理出小组的意见在班内展示交流。

展示的时机要跟教学的流程相和谐,要恰如其分的根据学习目标的落实来展示,不能为展示交流而展示交流,为活动而活动。教师在

学生展示交流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确定“讲”与“不讲”的黄金分割点,以便及时进行点拨。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能学会的,都不需要讲。所谓的“讲”,实际上就是一种有效点拨,择机指导。

展示交流环节是课堂非常有生命力的一个环节,它至少有这样几方面的效益:

一是展示交流促进了尝试自学。要想展示精彩,必须深入自学。先自学后展示能有效地启动学生进一步求知的内因,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得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是两个层次的展示交流保证了学生参与的广度,使更多的学生拥有机会受到关注。

三是展示交流生成了新的课程资源。学生个体拥有的信息是一种潜在的力量,而信息的交流使潜在的力量显性化,形成真正的力量。课堂上的展示即是一种信息交流,在参与中,在倾听中,使得学生不断地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使其思考的思路赖以延长,将思想的触角伸向更为深远的领域。

四是展示能暴露学情,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找准教学的起点,以此作为教学的依据,这也是教学成功的基本保证。

五是展示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快乐程度。形式多样的展示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增加自信。“展示交流”这一教学环节理想的教学状态应 3

该是将“学路”和“教路” 有机地融合在一体。“教”是贴着学情而进行的有效的点拨,“学”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的智慧成长。

(四)合作探究 学生依照教师的提示进行探究性学习。这一环节是针对前两个环节解决不了的内容而设置的,合作探究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究性、思想性,需要集体的智慧才能完成。合作探究的方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来提出问题或者根据学生的发现情况提出问题,然后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小组讨论,在班内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这个环节是灵活机动的,应根据教学内容的深浅、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来取舍。

(五)达标拓展 围绕本课时学习目标,进行巩固训练或达标检测或拓展提高,以达到巩固、总结、检测所学内容的目的。达标检测题目的设置,要求有层次有梯度,能体现知识能力重点,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用。教师或小组长现场批阅学生练习,收集反馈信息,当堂矫正补救。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小结梳理知识框架、规律、方法,并对合作小组当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以上五个环节既密切联系又互相制约,形成一个统一的动态的流程,将“学路” “教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其中“学路”是最基本的。这五个环节既可以在一节课中体现,也可以在一个课题的教学中通过两节课、三节课来体现。教学中应根据数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等不同情况,对教学环节进行取舍。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要价值取向是让全体学生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让学生资源对教学效益提供最大化 的贡献,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可持 续发展奠定基础。

五、注意事项

(一)优化集体备课流程,保障备课质量

集体备课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课堂活动的质量和课堂教学的效率,集体备课总结起来有如下方面:

(1)三定:集体备课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集体备课内容明确)。(2)五备:

①个人初备,形成个案。个人初备时,要求教师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及相关材料,突出抓“八 点”(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同时,教师还要查阅学生档案、了解学生学情,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初备时每位教师都要尽力提出自己有独到的设计方案和有疑问的地方,以便会诊,排除困难。

②集体研讨,形成初案。备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首先由主备人将个人设计的个案,以说课的形式进行交流,备课组其他教师在认真听讲、及时记录的基础上,分别陈述各自的观点和想法,进行比较,把对教材的处理、目标的制定、教法的选用、学法的指导、过程的设计等,调整到最佳程度,形成“初案”

③完善整理,形成定案。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对形成的初案进一步完善、整理,形成规范的教学设计,完成对定案的编制。

④教后反思,形成补案。课后交流,就是对备课的总结阶段。备课组教师在集体备课情况下授课,要进行交流,对教学进行反思,写出较为详细的教后记,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对教学设计进一步修订完善,形成补案。促进今后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二)强化学导预设,提高课时效益

教师要在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充分预设,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观察、参与、指导的紧张度和针对性,以确保 课堂每一个环节的效率。

预设的内容包括:

(1)尝试自学阶段:教师要预设学生的自学方式、自学时间、自学要求、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的疑难问题,自学巡视需要个别指导的同学。

(2)展示交流阶段:教师要预设展示的方式(自主展示还是提问展示)、展示的时机、展示的策略、展示的学生层次、展示时可能会暴露的问题、展示时的点拨角度方法等。

(3)合作探究阶段:教师要预设探究方式、探究角度、探究可能达到的深度;集体或个别指导的合作小组或个体,点拨讲解 的起点、内容。

(4)达标拓展阶段:教师要预设不同学生的不同达标度、达标反馈的方法、个别指导帮扶的对象,评价激励的方案,总结梳理的方法、内容等。

(三)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主动学习成为习惯

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以往单一的、机械的“听讲—练习”的被动状态转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展示”的积极主动学习状态,除了教学模式本身所起的作用外,教师还应该在课上或课下有意识的教会学生学习、合作、展示、倾听、评价。

(1)教会学生展示:能自然自觉、仪态大方的在组内或班内围绕一个话题或重点发表自己的看法、阐明道理、抒发感情并能跟同学、老师交换意见。

(2)教会学生倾听:一方面,既要会倾听教师的课堂讲解,又要会倾听同学的课堂发言;另一方面,既要听得进,听清楚,听完整,又要听得懂,听出实质,听出问题。

(3)教会学生评价:在合作小组或班级内能公允真诚的评价同学的观点,能质疑、批判、改正、补充、完善别人的意见。

(4)教会学生合作:在合作小组内,能以宽宏大量的心态主动借鉴他人的智慧优势为我所用,也能够积极主动地贡献分享自己的智慧优势。不互相排斥、不互相嫉妒、不互相拆台、不互相封锁信息。

第五篇:学案导学式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浅析学案导学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五中学 甘肃 武威 姜秀萍 摘要:“学案导学”法就是借助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在这个定义中,我们不仅规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学习,也指出了学生知识获得的一般规律,就是知识不能通过被动灌输和传递获得,而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建构实现。

关建词:“学案导学”;初中生物;生物教学; “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它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尝试着运用“学案导学”模式进行生物教学,运用这种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实现了教师教学高效和学生学习高效的双目标。

“学案导学式” 也可以看做“ 三段六环节教学模式”,三段是指课堂教学依据教师和学生活动主要分为三段,即学生自学练习、教师课堂精讲、随堂检测评价。课堂教学分三段的目的和依据是:第一段,通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初步的感受新知,并掌握其中一些简单的、基础的、常识性的知识,然后,通过自主练习进一步强化自学所得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第二段,教师依据教学设计进行课堂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渗透热点和考点,使学生理清知识脉络;第三段,进行随堂检测与评价,题目不一定多,但一定要是经典题目,既要检查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又要贯穿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六环节的一般步骤为

编制学案、提出自学要求、交流讨论、精讲深化、练习巩固、反馈总结六个环节。第一环节是编制复习学案一般包括课标要求、思考讨论、考点要点聚焦、综合能力提升等几个方面。第二环节是抓学生自学练习,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第三环节是预设问题,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第四环节是教师课堂精讲释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渗透热点和考点;第五环节是组织随堂检测,检查学习效果,并进行答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第六环节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课所学内容,理清知识层次与脉络,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课知识。其中心环节是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把握,思考讨论就是根据课标的要求设立的问题情境,从而引导学生合作讨论,解决问题。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围绕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形成信息的多面传递,充分发挥思维的共振效应,以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通过思考讨论,学生的思维条理越来越清晰,结论越来越明确,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到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上。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环境,师生间、生生间有效地互动,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得到共享,共同完成对复习知识的建构。教师的精讲深化,学生的交流讨论应成为学案的要点。“学案导学式”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上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法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转换。课改深处是模式,“学案导学式”

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诱导上,编导“学案”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性的活动,它需要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有层次安排学习内容。它还要求教师有创新精神,提出的问题要从教学大纲出发,但又不拘泥于大纲,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局限,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把主演位置让给学生,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

结语:

“学案导学式” 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当然,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内容也可以有不同的教学手段。“学案导学式”不是教条,也不是教案的翻版,我们只有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的教学情境下灵活运用,才能让“学案导学式”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这是我们作为教育者的真正追求。

参考文献:

[1]杨加好.学案导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6(17)[2]吴根旺.论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26):228-229.[3]赵秀平.初中生物教学中“学案导学+小组评价”教学模式的应用[J].课外阅读:中下,2012(14):256.

下载浅谈“学导式”课堂教学结构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学导式”课堂教学结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使用导学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摘 要: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对于教师全面、深刻地掌握教学过程中的内容讲解、举例示范、课前排练、课后总结、情境制造及调整课堂教学......

    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全文5篇)

    “学案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阐 述 沙里寨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二0一二年九月十二日 1 一、实施背景 新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关注学生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课堂教学是课程改......

    “三段六环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乌兰中学“三段六环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变讲堂为学堂,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之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

    学导式教学法

    (十)学导式教学法 这是近年来在中国教学改革中涌现出的一种以启发学生智能、引导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它不只注重教师的“教法”,更要求注重学生的“学法”。教师的作用在于......

    学导式心得

    “学导式”教学阶段性研修心得体会 齐镇中学 吴 黎 多半学期以来, 通过校本培训以、自主学习以及教学实践,我们对“学导式”教学模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学导式学教学模......

    学导式理论

    构建“学导式学习化课堂”第一期理论培训班“学导式学习化课堂”理论与实验设计余坚一、选题的缘由 • 课程是什么?怎样的课程才是“创造课程”? • 课堂是什么?怎样的课堂才是......

    运用“学导式”教学方法探索科学课堂教学规律

    运用“学导式”教学方法探索科学课堂教学规律近年来,我们运用“学导式”教学方法,不断探索科学课堂教学规律,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调动了学生主动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较好地实......

    例谈“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设计1

    例谈“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设计 作者:王涛 摘要: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的提问设计环节中,问题设计的是否必要,指向性是否精准,表述是否清晰,问题与问题之间是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将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