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做好新课程时期农村学校的教学管理
如何做好新课程时期农村学校的教学管理
孙万祥
梨树县万发镇学校
村小主任
小学高级教师
1963年9月21日出生
管理是所有行业的生命线,教学管理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有力保障。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城乡建设的加快,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农村生源外流现象的出现;农村学校想要长远的存在和发展,当下势在必行的是不断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挖掘内部潜力;用科学发展观管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此,结合自己的实践及体会和感悟,对农村学校教学管理谈几点看法: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管理必须人本化 1.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作为管理者必须充分调动所有教师的积极性。因为,教师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主导和教学管理的主体,脱离教师或者教师的作用发挥不够,学校的一切不堪设想。所以作为管理者首先要尊重教师、理解教师,树立为教师服务的思想意识,与教师保持零距离,避免唯我独尊。其次,要关心教师。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困难,体谅教师的苦衷,时刻为教师着想。这样,教师将带着敬重和感恩之情会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还有一环必不可缺,那就是精神和物质的奖励。教师也是自然人,工作的动力依然需要外来力的激发;因此,物质需求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无可非议的客观动力,要尽力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正常需要。对学校微不足道的物质、奖金刺激,尽量做到公平、公正,确实体现多劳多得,有付出就有回报。教师的职业特征决定了教师更注重精神上的满足和追求。工作中实行各种有效的精神奖励,多表扬少批评,对教师不断加强教育,培养他们敬业奉献的精神,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把诸如评选先进、提职、晋级等与教师的业绩挂钩,建立平等公正的竞争机制。
2.帮助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思想是先导,有了思想才能指导行动,有了先进的教学思想,才能保证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我们虽然经过几年的新课改实验,但是还存在着教学思想落后,教学观念陈旧,不注重学生活动、能力培养和课堂封闭的现象。因此,管理者必须把教师的教学思想认识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作为加强教学管理、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工作的切入点。
二.常规教学管理和指导
1.对教师个人的备讲、练、批、辅、研等方面的要求和规范 这是教师天天面对的日常工作,更是保证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但是,不能过分依赖制度,而淡化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强调教师进入文本,加强教师对教材重新加工处理的过程,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情分析,教学预案的设置指导;指导课堂教学落实新课程理念,优化教师教学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2.创设学习机会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教师经常到知名的学校参观学习,或者邀请名师到学校讲学,教师写出自己的感想和体会,让广大教师感受到新课程的理念,感受到课堂教学的动态变化。
3.鼓励教师博览群书
新课程指出:教育的主旨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的智慧和能力渊博精深,博览群书能增加教师的智慧。尤其现在是知识更新的信息时代,要培养出创造性人才,教师原有的知识水平根本满足不了现代教学的发展。因此,鼓励教师多读教育杂志,教学名著,学习现代课堂教学的特点,基本观点和操作模式,让广大教师闯过时空的隧道,进入信息时代,是广大教师掌握教育思想的动态变化。
4.构建教研平台
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群体力量,组建学科优秀群体。大力开展集体备课,一课多教,案例分析的形式。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充分利用每周教研时间,积极开展有时效性的教研活动。强调同伴互助,推动共同提高,为教师构建学习、研讨、提高的平台。
5.书写反思 增强内化效果
叶圣陶:“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为此,鼓励教师写教学反思、后记,教育随笔,教学论文。用笔记录新课程的点点滴滴,记载自己课改的探索之路,让新课程理念占领教师的精神圣地。
总之,教学管理上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它需要的是科学、客观、理性的管理与指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的需要,学校要存在和发展,需要管理者的科学操作最终通过教师来实现。只有管理科学化、人性化,在动态中寻找管理办法,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我们的农村学校才有可能长远的存在和发展。
第二篇:新课程教学管理暂行办法
英德市第二中学
新课程教学管理暂行办法
一、指导思想
我校课程改革工作要按照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精神和《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的要求进行。要坚持把先行地区的课程改革先进经验和我校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实事求是,积极探索,稳步推进。我校要抓住新课程改革的契机,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创新,从而使学校获得更大、更高、更快的发展。
二、组织保障
为了更好地推动新课程改革工作顺利进行,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各项要求,我校成立三级组织:
(一)成立新课程改革委员会 课程改革委员会: 主任:邓北平
副主任:张鸿飞、马穗勤、李小兵、罗晓虹、委员:杨育康、邓东梅、何建鸣、莫四广、黄振雄、兰小军、李霞英、李海珍
职能:第一、全面领导和指挥新课程改革工作。
第二、有组织、有计划的宣传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把握我校课改的方向,统一全校教职工对课改工作的认识。
第三、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对课改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和决策。第四、对新课程实施实行动态管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第五、领导课程改革办公室的工作。
(二)成立新课程改革办公室 负责人:马穗勤 执行单位:教导处 职责:
第一、贯彻执行课程改革委员会的各项决议。
第二、收集、分析、整理各地区、各学校课程改革前沿的经验和信息,为课程改革委员会的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有步骤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培训工作,宣传新课程相关的新理念、新思想。
第四、开展对外交流,考察课改试验地区相关学校的课改情况,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借鉴一些与我校存在共同点的学校的课改模式。
第五、根据我校实际和国家课改精神,制定二中课改行动方案、二中新课程培训方案、二中设置及学分评定方案、二中分管理制度、二中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等
第六、编制学生选修课指导手册。第七、编制二中 “学生成长手册”。
第八、完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课题研究制定工作。第九、发布课改信息,编制课改材料。
(三)成立新课程改革专家咨询组 组长:张鸿飞 组员:学科带头人
专家组要对我校新课程的设置、学生选课、学分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等提出意见,对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将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调研,提出解决措施。带头进行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科研工作,对我校课改工作进行理论指导。
三、工作目标
(一)学校制定新课程改革的各项制度和方案
(二)完成学校新课程的培训工作,力争全员培训和重点培训相结合、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相结合。
(三)完成学校新课程的设置工作,科学安排必修课和选修课程,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利用社区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按国家课程改革要求,努力开出丰富多彩的课程供学生选择。
(四)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实行学生学习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五)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构建以教学研究、选课指导、学分管理与课程实施等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
(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优秀师资队伍。
(七)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人生规划能力。
四、具体工作
(一)学校要把课程改革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要在全校范围内,对新课程改革的意义等进行宣传,统一全校职工思想认识,步调一致,迎接新课程,坚定不移地推进新课程。
(二)要在校课改委员会的领导下,使新课程培训工作有步骤、有计划、分阶段、分批次、分内容地开展起来,力争在新课程实施之前做到全员培训、重点培训、全面培训。真正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要组织新课程培训考试,成绩合格者发合格证书,持证上岗。培训工作如何开展见“二中新课程培训方案”。
(三)要坚持在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精神的指导下,把外地课改的先进经验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形成适合我校的课程设置方案、选课指导制度、学分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师管理与考核制度等。
(四)要形成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我校教师根据新课程下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探索和研究新课程实验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与水平。新课程改革专家咨询组成员,要对我校新课程实施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和总结,要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关意见,保证课改工和的顺利开展。
(五)要进行评价制度的改革,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个体差异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实践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互评等多种方式,形成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学校要统一印发学生成长手册。严格实行学分制,建立适合我校的学分管理制度。通过对学生学分的认定,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六)按照国家课改精神开设必修课与选修课,特别是要为学生开设适合学生发展需要和我校实际情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为学生发展服务。建立学生选课程制度,编制学生选课指导手册,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课程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实行行政班与教学 3
班相结合、以行政班为主的班级管理制度,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意识、合作意识。
(七)努力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要实现角色的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
((八)加强课改的宣传工作,对我校课程改革的重大活动和进程、对我校实施新课程的有关制度和方案进行宣传和报导,争取家长、社区以及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九)保证课改所需经费充足到位。努力为新课程改革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体育馆、体育场、电子阅览室、校园网、印刷室等设施已经得到完善,将为实施新课程提供有力的硬件支持。
(十)研究制定新课程表。
(十一)根据省基教处和市教育局的指导意见,选择适合我校特点的教材。
(十二)以上各项工作将分阶段、有层次、有步骤地向前推进。
第三篇:农村学校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管理策略
农村学校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管理策略
银丰学校
韩冬梅
摘要:
我区于2006年参加了河北省的远程教育工程,各样的信息技术装备得到的极大的改善,但在应用、管理上还存在摸索经验的初级阶段。作为我校是全区乃至全省的信息化实验校,我校决定从2007年10起成立“完善人员保障机制,极大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课题小组集中我区优秀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调查调查研究,力求得出一套成功的保障远程教育设备运行的管理、使用经验。我有幸参加这一课题小组,在2007年的调查中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一、宣传与示范相结合,激起应用的热情。
二、培训与操作相结合,树立应用的信心。
三、观摩与研讨相结合,规范教师应用的方法。
四、任务与考核相结合,驱动应用的动力。从教学实践看取得了一定的结果。关键字:
现代远程教育
人员保障机制
陌生状态
空中课堂 前言:
2007年10月,我校成立了以校长钱洪涛为组长,信息主任付伟民为副组长,高贵秋、王志文、韩冬梅、唐洪岭、王春华、郑威、韩爱华为成员的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专题研究,寻找更加有效的管理方案。方案:
为七个阶段进行,调查阶段以实地调研为主,找相关管理人员和使用教师面谈,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和见议,问卷调查为辅,采用网络调查和集中聚会时随机调查。调查对象:
有同阶段调查对象各不相同,第一阶段以全区中小学管理人员为主;第二阶段以我校管理人员为主;第三阶段以我校教学一线授课教师为主;第四至第六阶段以我校教师和教务主任为主。调查分析:
2006年以来我区广大中小学陆续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小学信息技术装备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极大 改变了我区农村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落后的局面。但是,从我区的实际情况看,在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和应用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重建轻管、重装备轻应用的现象,设备的效益远没有发挥出来,其主要原因在于“人员保障机制”尚没有完善,即设备到位,人员及其观念缺乏。因此我校决定从2007年10起成立“完善人员保障机制,极大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课题小组集中我区优秀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调查调查研究,力求得出一套成功的保障远程教育设备运行的管理、使用经验。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作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的实施,让农村学校的教师和孩子们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农村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这一项目的实施,为农村学校教育吹来了教学改革前沿的动态信息,带来了新课标下的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带来了先进的教学方式。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犹如“信息高速公路”,让农村学校的教师和孩子们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农村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这一项目,为农村教师打开了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扇窗户。然而,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初始阶段,还存在着两大障碍:一是学科教师对远教资源不熟悉所导致的无从应用;二是学科教师信息技术的匮乏所带来的种种困惑,个别教师干脆从不和远程教育打交道。如何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结合农村实际情况不断推进应用,有效解决在农村学校应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让设备真正用起来,真正出效果,是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宣传与示范相结合,激起应用的热情
远程教育网中“同步课堂、示范课、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教育动态、课程改革、精品推荐、古诗词欣赏”等资源,内容极其丰富、新颖、贴近实际而且具有权威性。如课改培训都是由全国课程改革核心专家讲解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涵盖小学各学科,每个学科都编排有极具学科特点的不同栏目,主要包括视频、动画、POWERPOINT演示文稿等,为教师提供了可以直接借用的备课、授课素材和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及课程案例、教学方案、教学建议、典型例题等教育可用资源。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学科教师与这些优质教育资源往往处于“陌生状态”,更无从谈起对资源的应用。但是,新鲜、新奇的事物总是容易被人注意的。为了教师广泛应用资源,一方面校长对此项工作要高度的重视和支持,二是采取信息管理员座谈。讲解远程教育的意义、重要性、使教师认识到“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并操作演示等多种方式,主动向教师介绍远程教育资源所提供的丰富素材。对远教资源的利用,不仅仅是收集、整理,更主要的是让其走进课堂,服务教学。可以采取不同的途径让资源走进课堂:一是利用学校微机室,利用学生上机的时间,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查阅各类下载整理好的教学资料,通过这一方式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利用网络获取知识;二是利用多媒体教学室、微机室,让教师精心选接收的远教资源引导学生学习、观摩,利用多媒体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三是利用收集刻录的光盘,通过远教播放设备,让学生观看优质课、示范课,达到师生共同学习名师名校教学方法的效果;四是充分利用空中课堂实录,让学生享受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指导。
二、培训与操作相结合,树立应用的信心。
我认为,对于培训工作,从学校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训:①校级领导的培训。对于校级领导的培训主要是思想上的培训,让他们转变观念,重视远程教育工作,同时加大对校级领导的考核力度;②网络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让他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类及应用、国内国际网、教育资源网的接入、发送电子邮件、查询信息、获取网上资源及网络维护。③卫星接收站管理人员培训,主要让他们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多媒体技术,教育资源网接入,资源下载,查询信息,获取网上资源。④光盘播放点人员培训,主要培训他们掌握设备的使用、维护、播放的方法等。⑤骨干教师培训,让他们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能选择与评估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能编写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脚本,并应用制作简单的软件能辅导其他教师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⑥学科教师培训,重点是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教育资源融入。其次,在操作方面,大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下的教育教学在思想和技能上都准备不足,而对于我们学校的教师来说,应从最基本的知识开始操作,例如学习如何打字和进行文字编辑,然后再进行IE操作和具体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培训工作,如演示文稿的操作,flash动画的操作,媒体播放程序的操作。在培训中充分利用远教IP接收的资源,能结合教学的科学理论使用网络资源库进行信息的搜索、获取、分析、加工、处理、传播。能结合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设计与自己的所任学科相整合的CAI网络课件。能使用投影和多媒体演播系统。积极推进教师信息化建设步伐,对全体学科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普及与提高并重,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对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能力,要让熟练运用远教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成为教师的基本技能。我们在安排培训内容时要采取学以致用的策略。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需要,把现代远程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每次培训的目标是完成一项任务,学了就可以用。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使不少教师日积月累,学完了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操作系统,werd、powerpiont、excel、用flash制作课件,使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Internet浏览、下载文件、收发邮件等。
在培训中充分利用中国教育教育电视台和空中课堂上的资源,积极推进教师信息化建设步伐,凭借接收系统下载的《信息技术教育与培训》、《计算机基本操作》、《个人网页的制作》、《演示文档制作》等对全体学科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开展教师综合运用计算机的培训工作,改变过去低水平重复培训的现象,普及与提高并重,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和远教资源的应用能力,树立应用远教资源的信心。
三、观摩与研讨相结合,规范教师应用的方法
应用在远教资源与学科整合,加快教改步伐。让远教资源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并与学科教育整合,加快教改步伐。①推动广大教师运用远教资源上获取的先进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应于到课堂教学中去,积极推进多样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与新型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主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实现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②利用远教资源举办的各种公开课教学,播放专家对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讨论及从卫星教育平台,教育网站刻录的教研教改、课程改革的信息资源,使广大教师,特别是课程改革实验教师对新课程体系、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教法和学法,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③教育行政部门要整合教研、电教、技术装备等方面的力量,拟定出教改项目和课题,进行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教与学的研究。通过观摩教学、专题培训、优质电教课评比、课件制作竞赛等多种形式,推广好的经验与做法。通过学习交流和课题研究推动学校的信息化进程,扩大远程教育的应用范围,推动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跨越式发展。
观摩教学是有效培训教师教学素养的实践活动。让教师听、看远程教育的《示范课》、《空中课堂》和其他教师的课以及互相上课,在观摩中学习新的教学观念、方法,在观摩中培养教师的创新教学。要求每位教师每天必须上远程教育网浏览资源,并收集、分析、整理成适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素材和资料。通过浏览远程教育资源,对《示范课》、《空中课堂》、教学资源、教研论文、课程改革的观摩和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掌握了适应课程改革的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使其在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的独特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相信学生的能力,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互动中生成知识,在体验中感受知识,在生活中寻找知识,在探索中获取知识。教师在远教资源的应用中,不是死搬硬套、形式化、而是借助观摩课,逐渐完善自己新的教学方式,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独特的教学风格。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反映费了很大的力气,但效果不佳,学生也认为学得似懂非懂。授课教师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中的教学设计和课件上相关的内容,做到“声、文、图、像”一体化,使图形世界变得生动形象,平移和旋转都具体可感,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课堂生动活泼,以改过去的不良局面。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四、任务与考核相结合,驱动应用的动力
制定教师应用远教资源的具体要求,完善教师应用远教资源的评价体系,是驱动教师应用远教资源的强大动力。项目学校定时检查或随机抽查教师利用网上资料辅助教学情况,每两周对任课教师检查一次,做好记录,评价结果计入任课教师考核成绩。任课教师借用资料并用于教学面达到100%,用远程教育资料教学达到总课时的15%以上。任课教师每学期网上观摩优质课10节以上。各学科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讲课,每天安排四节以上。各学科每学期上优质课2节以上。以农村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研究、现代远程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等为主题,准备开展课题申报、立项,研究工作。现在我校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尽心教学研究,以研促用,以研促教,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规范管理,促进远程资源的应用。调查结论
总之,要实现远程教育资源的吸取和共享,必须领导重视,上下齐心。一个思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二个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三个落实:管理制度的落实,师资培训的落实,设备使用的落实。扫清教师在资源应用中的障碍,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学资源、用资源、研究资源、开发资源的良好局面,让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真正走进课堂,服务教学,面向学生。
第四篇:学校教学管理浅谈
学校教学管理浅谈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学校的重点工作。在新时期如何把学校教学管理好,经营好,是每位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学校教学的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学校的经营水准。纵观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以科学发展观为准绳,我认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应该把握一下两点。
1、学校的教学管理,应该坚持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快乐的成长,有利于学生全 面的发展。学校的教学工作应该以实现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为目标。在教学管理过程,时时为学生着想,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过于的强调时间和成绩,用死的方法去管理教学,终究得不到好的成绩,更会影响学生的发展。现在有些专家提出创新教育,不给学生留作业,不考试,解放学生,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获得全面的发展。学校的教学管理,若不能使学生快乐学习,甚至厌烦学习,这样的管理是失败的。在教学管理中,不能给学生过多的压力,要让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更多的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健康,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学活动要能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不能使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这与新课改的要求不相符,更不能满足教育的发展,这样培养出的人缺乏创新精神,不会有多大的作用。这样的教学管理是失败的。所以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要紧紧围绕学生,要有“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发展思想,这样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祖国也会更有希望。
2、学校的教学管理,要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创新,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这点,在教学管理中,可能考虑太少,大多考虑是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学校的发展、崛起,依赖与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提升的保证,是品牌的效应。教师的专业素质,课堂教学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是在学校的培训中学来的。所以,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要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发展,着眼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有利于教师的发展,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要有利于教师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没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学校将是一团死水。教学管理不能使教师每天疲于奔命,为了应付各种检查,制约教师的发展,这样最终把学校带入深渊中。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反映了学校的教学管理能力。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所开展的教学活动,都要从教师的专业成长,创新能力的培养出发。这样的管理才是成功的,才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教学管理要从“实”字入手。作为管理者要有务实的作风,教师岗位练兵要真抓实干,课效才能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的能动性有利于教师的成长。
第五篇: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做好农村学校的数学教学
教学论文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做好农村学校的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教材图文并茂、版式新颖。对于这样一本教材,对于我们乡镇农村学校,对于农村学校学生的素质来说,无疑是一本不错的课本。如何领会新教材,把握新教材,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达到完美统一,对于我们教师就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以及学生反馈信息后,我认为,在新教材教学中我们应在教师“角色”的转变、新教材的使用方法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探讨和研究。初中数学学习,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地、持续地听课,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特别短;没有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往往用的都是简单的模仿、识记;上课时,学习思维迟延,跟不上老师的思路,造成不再思维,不再学习的倾向。还有就是学生缺少预习这一环节,也没有及时的总结,就更谈不上对知识的运用。如想解决好农村学校的教育工作,我认为最好做好以下几方面: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通过对新课程的认真学习,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同时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实现一些“角色”转变:一是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二是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三是由“导师”向“学友”转变: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四是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五是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六是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新的课堂中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七是由“园丁”向“人生的引路人”转变:“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的缺点存在,应该允许奇才、偏才、怪才、狂才的发展。应该给学生的成长引路,给学生的人生导向,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
新的课程改革,使初中数学新教材走进了课堂,在理念、体系、形式和内容等方面,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都有了巨大的转变,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宗旨。给广大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当务之急是教师应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用心钻研新教材。
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优越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同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重视。因此,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执行者,我们应该对此加以强化。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要挖掘绚丽多姿而又深的数学美,给学生以美好的精神享受,善于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景,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陪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我们应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大家感受到数学中充满了美。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无形中营造了一个活泼热烈、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氛围。
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拓展学生的能力。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如新教材中安排的“读一读”、“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等内容。“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虽抽象但也实在,感觉到学习数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做一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利用“试一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利用多媒体与新教材整合,提高教学效果。新教材的实施中,我们应积极参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间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想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帮助学生理解、识记,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推广和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真正起到了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提高教师素质,驾驭新教材、新课堂。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为此我们的教师必须不断继续学习,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丰富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教学技能,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
总之,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改变“角色”,合理使用新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出可行的教育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在新课程理念下更好地把农村学校的初中数学教学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