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写人作文之神态,动作描写
写人作文之神态,动作描写
父爱有声
父亲老了„„
再不是能把我举在头上、让我咿咿呀呀跟他疯的大帅哥;再不是能为我梳小辫送我上学的大小伙儿;再不是一手抓着后坐、一手握着前把让我歪歪扭扭学着驾驭自行车的壮汉子;再不是送我上大学时同学们羡慕地议论的那个矫健的身影;以至不再是我能够随便发泻和倾诉工作烦恼、事业挫折的听众了。
中秋之夜,当放下远在千里之遥向父母问候的电话,心里总觉得有点儿什么东西堵着,爸爸那听着平淡的话语连同那几个月来一直萦绕在脑海的声音,再一次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四十岁以前、我对节日不能与父母团聚几乎已经习以为常。大学毕业后结婚、生孩子,到北京闯荡。在不知不觉中随着一代人一起走进了中年、走进了记忆里父母亲的年龄。这时才突然发现对家的牵挂、对亲情的依赖逐渐浓郁起来,于是、这两年常常寻找或创造机会、打点一份温情回家跟父母聚一聚。但每次又都有些不同的触动和伤感。
严格的说,爸爸的老比他的同龄人要显得缓慢得多,这是我们一家人的福气。七十有三了,依然耳聪目明,说起来连我都羡慕不已的是,他至今也没带老花镜。腿脚利落地整天闲不下来。也许是部队保留下来的生活习惯,每天的生活很有节奏、也很严谨。他有一个最大的健身之道就是一年四季洗冷水藻。记得爸爸在我眼里还是大帅哥的时候,隆冬的南方、屋里屋外都冷得人没处躲没处藏的时候,他还一边哆哆嗦嗦地唱着歌儿一边铺被子,然后一溜烟儿钻进洗澡房又一溜烟儿地蹿出来。常常把我们乐得直拿他打趣儿。现在看来爸爸的健康还真得益于这一招呢。他还很注意跟潮流,上次回家给他买了电脑,这次回家看他已经操作得很熟练了,接下来他还让我教他发手机短信,说是跟我们联系可以省钱。正因为爸爸的种种不服老、不落伍的好处,我的许多想法和观念总是能够、也比较容易跟他沟通。
但是这一次就大不相同了。我发现爸爸的心理承受力明显地不如从前。一件很小的事情就可以搅乱他的正常饮食以至生活起居。敏感、脆弱、和硬撑着的那份家长制的尊严,常常会让我在窒息中心痛。特别是当母亲告诉我爸爸背着我们时的那些生理反映,比如:手发抖、整夜的睡不着、甚至早已治愈的胃病也卷土重来,我就更是自责得很。怎么办?不说吧,他都能猜到,也驾不住他的过问。说了吧,现在许多事情不是他们那个时代的思维方式、对于利弊得失的权衡也被物欲横流的浮燥所颠覆。特别是对待第三代的教、养问题;前途的选择问题;爸爸那种强烈的参与和主宰意识几乎成为我们之间的“雷区”。虽然很多时候他嘴上总是欲擒故纵地说:我不管你们的事了,也管不了啦。其实、会以更大的精力去投入和关注。然后给你提出一套周密的方案,那诚恳中不可更改的态度、是我最害怕面对的。
爸爸是太在乎我了,这我从小就知道。由于是军人出身,他在乎的方式是更加的严厉:幼时、拳脚之后他会把我揽进怀中;大了、斥责之后总是他来打破僵局;后来、当我的叛逆与他的正统发生激烈冲突的时候,好几次我看到心目中刚强、专制的父亲向我投来妥协的目光„„
现在爸爸把这份感情放到了外孙女的身上,只是少了激烈、多了许多婉转的温和。我知道这依然是为了我。由于长期在外工作,爸爸妈妈总觉得身为母亲的我亏欠孩子的太多,于是时时事事都以这为前提、对孩子百般呵护与照顾,结果、孩子在外边儿挺会关心人、照顾人的,可回到家对二老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就不是滋味。我真不知道怎样劝导才能让两位老人对自己好些、自私些。
与亲人相聚的时间总是“火上房”的快。行程确定后、爸爸显得更加忙碌和话少。平时闲谈中随便说到的对家乡的念想:什么辣椒酱、萝卜干儿、甜玉米、老友面„„爸爸都不声不响地买了回来,要么、在餐桌上让我过足了瘾,要么、和妈妈精心地为我打好了包装。七月的南宁暑气蒸人,可爸爸就这样一趟一趟地往外跑。
临别那天,吃完晚饭我和妈妈、姐姐又坐在一块儿聊着家常,可我老是听到爸妈休息的屋里传来“唦唦、唦唦”的响声。因为电视开着,妈妈和姐姐大概都没注意。声音持续了好长时间,我挺好奇便特不经意地向那间屋子走去。是爸爸!他抬头冲我笑了笑,又继续忙着手中的事儿。“唦唦、唦唦”„„爸爸看我还站着,便像是告诉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说:这是好朋友从国外给我和你妈妈寄来的“深海鱼油”,非常纯,我吃了一段时间感觉很有效果。第二天、我在我的行李箱里看到了那两个装满了鱼油的瓶子,上面用处方的格式写着每天服用的时间和量;右下角还分别标着180粒。我脑子嗡的一下,眼泪夺眶而出。此时、昨天爸爸抬头冲我那一笑像蒙太奇定格在我的眼前,那是我很不熟悉的笑容——单纯、憨厚、甚至带着孩子般的傻气。在去机场的路上,我的耳边始终是那“唦唦、唦唦”的倒药声;我的眼前也始终是爸爸那令我鼻子酸酸的笑容。几个月过去了,这感觉却每每挥之不去„„
爸爸老了,老得对我的爱也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平淡。然而、却让我更加难以承受这份生命的挚爱之“轻”。
第二篇:写人作文之神态、动作描写
一、神态描写
人物的表情总是很丰富的,其中欢乐和喜悦的表情是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有一句俗话说得好:“笑一笑,——十年少”。今天呀,就让我们一同起进笑的世界吧!
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 神态描写——脸上的表情。
描写人物神态(表情)的成语: 大惊小怪 大惊失色 大惑不解 从容不迫 毛骨悚然 心不在焉 六神无主 泰然自若 心平气和平心静气 目瞪口呆 处之泰然 半信半疑 毕恭毕敬 自言自语 喃喃自语 全神贯注 兴致勃勃 兴高采烈
精彩段落赏析:
晚上,弟弟拿了一张讽刺画进了房间。大家看了,都笑起来。爸爸推了推眼镜,靠在沙发上,皮笑肉不笑地笑了笑,一会儿又随手拿起一张报纸,翘起二郎腿,倚在皮沙发上,看起了报纸。奶奶则笑成了一朵菊花,她满面笑容的伸出粗糙的手,摸了摸弟弟的头:“ 我的宝贝孙子,你是从哪里弄来的画呀,瞧把我们大家笑得!”可不是吗,妈妈竟笑出了眼泪,这会儿,她用左手小心翼翼地抬起眼镜,右手轻轻的揉了揉眼睛。而我更夸张,一手拍了下大腿,一手捂住肚子,头低下去了,样子像个肚子疼的小孩子,可那雷声般响亮的笑声暴雨般降临到他们头上,大家大笑之余,都用双手捂住了耳朵,只有姐姐,带着清脆的笑声小碎步跑回了房间。我悄悄跟上——姐姐躺在床上又忍不住笑了,她用双手紧紧的按住肚子,身体一卷,像一个怕冷的小女孩,可那银铃般的笑声却没有停止,为这个充满凉气的家带来了温暖。
揭示以下写法规律:
(1)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自己理想中的人来写。
(2)人物描写要有鲜明的个性,必须运用对话与神态、动作、心理描写相结合。
二、动作描写
心理学家:人的内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动作才是真实可靠的。高尔基: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老舍: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
动作描写是水里追逐的浪花。那么,什么是动作描写呢?
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叫做动作描写。
A、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走一步,再走一步》
B、他(闻一多)“做”了,在情况紧急的关头,他走到游行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选取动作描写的文段例子注意了典型原则,一个揭示了人物心理,一个表现了人物品质特点,从而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动词,总结出动作描写的作用:
揭示人物心理活动; 表现人物个性特点。
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病例分析:
今年夏天,爸爸带我到南湖去学游泳,到了南湖,我从自行车上面跳下来,脱下衣服,下水后,就开始游泳。刚开始我真不会,我使劲学。吃力了,休息一会儿,再游。过了一个小时,终于会游了。我们就回家了。游泳真开心。—— 《学游泳》片段 思考:问题在哪? 具体实施为:
第1步,让学生讨明确,这段文字也使用了动词,但内容不具体,描写的目的不明确,动词也不生动。应该针对“下水后,就开始游泳。刚开始我真不会,我使劲学。吃力了,休息一会儿,再游。过了一个小时,终于会游了”的叙述进行改写。第2步,让学生明确学游泳过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和动作特点,为改写做准备。心理变化过程可概括为:紧张——紧张与轻松交替——轻松。
第3步,动笔改写并交流。这里特意将中间环节的改写展出,并动笔前将学生交流出的可采用的关键动词写出,意在降低难度,如:
下水后, 爸爸说:“别害怕,慢慢来!”他托着我,让我找找感觉。我试了一会儿,觉得没事,便胆子大了起来,请求自己游。可他刚一松手,我就灌了一口水,吓得我直喊“救命”,我忘了用脚了。
我会游了!
可用词:沉、抱住、抓住、伸缩、拨、划、手脚并用,浮
第4步,写完后,交流,评价是否目的明确,动词是否准确、生动。最后打出老师下水文让学生能够对照。
展示为:
下水后,我只觉得身体往下沉,急忙紧紧抱住爸爸的脖子。爸爸说:“别害怕,慢慢来!”他托着我,让我找找感觉。我试了一会儿,觉得没事,便胆子大了起来,请求自己游。可他刚一松手,我就灌了一口水,吓得我直喊“救命”,我忘了用脚了。我便练习两腿向后伸缩,两手向旁拨水。慢慢地,我学会了手脚并用。我体会了好久,感觉能浮起来了。我终于找到了感觉!我心里那个兴奋啊!我会游了!第二个训练片段是欣赏视频,结合图片捕捉精彩镜头。这一个是对学生动作描写能力的综合演练题。基本上让学生自行解决,培养、检查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写作能力。步骤为:
第1步,欣赏视频和图片。选播姚明大赛的一段视频,随后展示一组姚明运球、起跳投球、进球欢呼的一组照片。目的是激起学生对体育活动有关经验的回忆,培养观察能力,激发写作灵感和兴趣。
第2步,再让学生用“他刚一接过球”开头续写一个片段,把姚明一次成功突破、得分的精彩镜头捕捉下来。
第3步,学生自己想想描写的目的和可选用的动词。让学生牢固树立意在笔先的意识,也能够动笔。
第4步,动笔写作,并交流、评价。及时肯定写的成功之处,使学生获得成功感。
第5步,出示老师下水文,让学生参照、评价。展示为:
他刚一接过球,马上将身子一侧,晃过了对方,运球向篮下飞了过去。又趁对方立足未稳,将身子一沉,随机凌空飞起,左手向前护驾,右手就托球砸向蓝筐。在观众掌声的伴奏下,球进了!他不禁握紧了拳头连连向观众致意。
布置作业,巩固成果
(一)描写一个人物活动场面,注意动作描写。
第三篇:写人作文之神态、动作描写
一、神态描写
1、不同表情:
好开心啊!
乐呵呵„„
见到明星了!
好多钱啊!
我也要吃
哼,鄙视你!
刚才飘过的是什么?
好感动啊!
欲哭无泪
你伤了我的心!
噶„„
人物的表情总是很丰富的,其中欢乐和喜悦的表情是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有一句俗话说得好:“笑一笑,——十年少”。今天呀,就让我们一同起进笑的世界吧!
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 神态描写——脸上的表情。
描写人物神态(表情)的成语: 大惊小怪 大惊失色 大惑不解 从容不迫 毛骨悚然 心不在焉 六神无主 泰然自若 心平气和平心静气 目瞪口呆 处之泰然 半信半疑 毕恭毕敬 自言自语 喃喃自语 全神贯注 兴致勃勃 兴高采烈
精彩段落赏析:
晚上,弟弟拿了一张讽刺画进了房间。大家看了,都笑起来。爸爸推了推眼镜,靠在沙发上,皮笑肉不笑地笑了笑,一会儿又随手拿起一张报纸,翘起二郎腿,倚在皮沙发上,看起了报纸。奶奶则笑成了一朵菊花,她满面笑容的伸出粗糙的手,摸了摸弟弟的头:“ 我的宝贝孙子,你是从哪里弄来的画呀,瞧把我们大家笑得!”可不是吗,妈妈竟笑出了眼泪,这会儿,她用左手小心翼翼地抬起眼镜,右手轻轻的揉了揉眼睛。而我更夸张,一手拍了下大腿,一手捂住肚子,头低下去了,样子像个肚子疼的小孩子,可那雷声般响亮的笑声暴雨般降临到他们头上,大家大笑之余,都用双手捂住了耳朵,只有姐姐,带着清脆的笑声小碎步跑回了房间。我悄悄跟上——姐姐躺在床上又忍不住笑了,她用双手紧紧的按住肚子,身体一卷,像一个怕冷的小女孩,可那银铃般的笑声却没有停止,为这个充满凉气的家带来了温暖。
揭示以下写法规律:
(1)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自己理想中的人来写。
(2)人物描写要有鲜明的个性,必须运用对话与神态、动作、心理描写相结合。
二、动作描写
心理学家:人的内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动作才是真实可靠的。
高尔基: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老舍: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
动作描写是水里追逐的浪花。那么,什么是动作描写呢?
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叫做动作描写。
A、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走一步,再走一步》
B、他(闻一多)“做”了,在情况紧急的关头,他走到游行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选取动作描写的文段例子注意了典型原则,一个揭示了人物心理,一个表现了人物品质特点,从而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动词,总结出动作描写的作用:
揭示人物心理活动; 表现人物个性特点。
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病例分析:
今年夏天,爸爸带我到南湖去学游泳,到了南湖,我从自行车上面跳下来,脱下衣服,下水后,就开始游泳。刚开始我真不会,我使劲学。吃力了,休息一会儿,再游。过了一个小时,终于会游了。我们就回家了。游泳真开心。—— 《学游泳》片段 思考:问题在哪? 具体实施为:
第1步,让学生讨明确,这段文字也使用了动词,但内容不具体,描写的目的不明确,动词也不生动。应该针对“下水后,就开始游泳。刚开始我真不会,我使劲学。吃力了,休息一会儿,再游。过了一个小时,终于会游了”的叙述进行改写。第2步,让学生明确学游泳过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和动作特点,为改写做准备。心理变化过程可概括为:紧张——紧张与轻松交替——轻松。
第3步,动笔改写并交流。这里特意将中间环节的改写展出,并动笔前将学生交流出的可采用的关键动词写出,意在降低难度,如:
下水后, 爸爸说:“别害怕,慢慢来!”他托着我,让我找找感觉。我试了一会儿,觉得没事,便胆子大了起来,请求自己游。可他刚一松手,我就灌了一口水,吓得我直喊“救命”,我忘了用脚了。
我会游了!
可用词:沉、抱住、抓住、伸缩、拨、划、手脚并用,浮
第4步,写完后,交流,评价是否目的明确,动词是否准确、生动。最后打出老师下水文让学生能够对照。
展示为: 下水后,我只觉得身体往下沉,急忙紧紧抱住爸爸的脖子。爸爸说:“别害怕,慢慢来!”他托着我,让我找找感觉。我试了一会儿,觉得没事,便胆子大了起来,请求自己游。可他刚一松手,我就灌了一口水,吓得我直喊“救命”,我忘了用脚了。我便练习两腿向后伸缩,两手向旁拨水。慢慢地,我学会了手脚并用。我体会了好久,感觉能浮起来了。我终于找到了感觉!我心里那个兴奋啊!我会游了!第二个训练片段是欣赏视频,结合图片捕捉精彩镜头。这一个是对学生动作描写能力的综合演练题。基本上让学生自行解决,培养、检查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写作能力。步骤为:
第1步,欣赏视频和图片。选播姚明大赛的一段视频,随后展示一组姚明运球、起跳投球、进球欢呼的一组照片。目的是激起学生对体育活动有关经验的回忆,培养观察能力,激发写作灵感和兴趣。
第2步,再让学生用“他刚一接过球”开头续写一个片段,把姚明一次成功突破、得分的精彩镜头捕捉下来。
第3步,学生自己想想描写的目的和可选用的动词。让学生牢固树立意在笔先的意识,也能够动笔。
第4步,动笔写作,并交流、评价。及时肯定写的成功之处,使学生获得成功感。
第5步,出示老师下水文,让学生参照、评价。展示为:
他刚一接过球,马上将身子一侧,晃过了对方,运球向篮下飞了过去。又趁对方立足未稳,将身子一沉,随机凌空飞起,左手向前护驾,右手就托球砸向蓝筐。在观众掌声的伴奏下,球进了!他不禁握紧了拳头连连向观众致意。
布置作业,巩固成果
(一)描写一个人物活动场面,注意动作描写。
第四篇:人物动作 神态 语言 心理描写
一、动作描写:只见+人物+部位+修饰词+动作+修辞
二、神态描写:器官+动作+修辞
三、语言描写:说话三变
(一)、说话人位置变化:
开头式:xx说:“________。”
结尾式:“_______。”
中间式:“________”,xx说,“________”。
(二)、说前加入动作和表情
例如:
1、老师拍着桌子大声吼道:“你给我出去!”
2、妈妈抚摸着我的头温柔地说:“你真是妈妈的好孩子啊”!
(三)、把说换成其它动词(吼。喊、叫、嚷……)
四、心理描写
1、自我内心独白式,含有“想、冒号”等标志。
2、第三人称旁白式,含有“我觉得、我认为”等标志。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来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五篇:写人作文动作描写教学设计
通过动作把人写活
执教人:李和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通过动作写人要注意以下三点:
(1)、写好连续动作
(2)、动词前加修饰语
(3)、精选动词
2、让学生体验掌握通过动作把人写活技巧的成功喜悦。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通过动作写人要注意以下三点:
1、写好连续动作
2、动词前加修饰语
3、精选动词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指导学生回忆写人作文的基本步骤。
(1)确定要写的人是谁。(选题)
(2)明确所写的人是什么样的人。(选调:精神风貌、思想品质、性格特点)
(3)用2件具体的事例证明写作对象。(选材:事实胜于雄辩)
2、发动作描写的片段,要求学生划出表示动作的词,并说说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教师做引导。
二、动作描写的教学
1、教师个人表演,提示所有同学注意观察教师表演时动作速度的快慢、力度的轻重、发出的部位以及语言和表情等。
2、分组讨论
(1)、分组讨论刚才老师表演是都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以及表情变化等。
(2)、小组中心发言人发言并展示
(3)、学生互相评价,哪组讨论的最棒,棒在什么地方。
三、教师分析板书
1、让学生了解通过动作把人写活要注意:(齐读)
(1)、写好连续动作
(2)、动词前加修饰语
(3)、精选动词
2、要求学生作笔记
四、结合学生所写片段进行分析
五、教师设计动作表演的场景,学生结合所写知识进行描写。
六、作业布置:用2--3件事写一个人,注意动作描写
板书设计:
通过动作把人写活
1、写好连续动作
2、动词前加修饰语
3、精选动词
他发现塘边的狗尾草上,正停着一只红色的蜻蜓。只见弟弟瞪着眼,猫着腰,身子向前倾斜着,极慢极慢地向前移动着脚步,突然他把手一伸,两个手指一掐就把蜻蜓捉住了。蜻蜓拼命挣扎着,弟弟乐得又蹦又跳。他用一根细线扎住蜻蜓的长尾巴,一手掐住细线的另一端,放开蜻蜓,蜻蜓就飞起来了。他跟着蜻蜓飞跑,口里还大声嚷道:“我坐飞机了,我坐飞机了。”
爷爷把鱼放在菜板上,左手按鱼头,右手握刀柄,逆着鱼鳞迅速刮去,接着敏捷低剖开鱼腹,掏出内脏,把鱼肉片开,裹上芡糊。
他跑到竿前,脚用力一蹬,右腿一跨,划出一道弧线,奋
力一跃,轻巧地过了横竿。
张婆婆颤抖着,把钱数了又数,用就布包了一层又一层,放到枕头下。(生活无靠时)
张婆婆提着满蓝李子,挨家挨户 送去,请大家“常新”。(老有所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