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维导图在历史一轮复习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历史一轮复习中的运用
泽州一中 马琴霞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它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简单却又极其有效。
新的学期开始了,高三历史该如何进行第一轮复习才能实现复习效果的最大化?这是每一位高三历史教师都在深入思考的问题。我在思维导图的运用方面做了一些探讨和尝试,希望与各位同仁分享。
首先,我们应该研究高考试题。综合考试是一种全新的考试模式,与单科试卷相比,文科综合卷历史试题在学科内综合题上注重考查知识体系上的框架结构。它常常在一个专题内容上连续发问,多方位、多角度考查一个历史事件的内涵及外延;试题更多的突出时代感,强调历史与现实的交融;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题目增多,大量热点问题的历史发展线索成为综合性命题的载体。因此,在一轮复习中,我们必须运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对高中阶段的学过知识,进行整体的回顾和梳理。这样就可以使学过的所有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清清楚楚的了解高中的三年究竟学了那些知识,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学过的知识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变得更加条理清晰,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的牢固。只有如此打下坚实的基础,才可以在考场上得到更好的发挥。
其次,具体到每一节历史课和自习上,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的原则是先学后教,方法是扎扎实实构建每一个章节的思维导图,为构建整座大厦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与教的关系看似简单,真正把两者的关系理顺,并非易事。学生们总是期待老师先给他们窜一遍线索,然后他们按照老师的思路记忆即可,这样既省时有省力,复习的速度也快。但这样做有两个缺点:其一学生养成了对老师依赖的习惯,变得越来越“懒”了,自己不想去主动“觅食”,老是“等”着老师来“喂”。大家都知道“用进废退”的道理,同学们的思维能力也就逐渐丧失了。其二老师自身的思维和理解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说也是有局限的。其三即便教师的知识很全面、经验很丰富,传授给学生的也仅仅是知识而已,而能力和方法是永远不能传授的,学生自己必须在实战中不断提高。所以,在教学中我坚持“先学后教”。
在“先学后教”这个前提之下,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首先自主学习课上给同学们充分的时间进行背诵课本、参看教辅资料、完成适量的练习题。在这个环节中老师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这些内容部分或者全部留到课下去完成,那么这个环节就会大打折扣。试想一下,高三的学生有多少课余时间?高三的学生又有多少们课程需要课下去完成?所以,老师决不能因为“心疼”有限的课堂而去“挤占”同学们的时间。其次,要求同学们在此基础上整理出本节课重点、难点、疑点和知识结构。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知识结构一定是在参看教辅资料、完成各种练习的基础上的整理,而不是简单的课本知识的罗列,否则大量的时间投入都将失去意义。第三,在簇展时,先在同簇内就各自的知识结构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质疑,互相查缺补漏,然后把簇内交流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以备室展;每节课最好留出五至十分钟进行异簇交流,互相解答疑难,完善本簇的知识结构。最后,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进行室展,就簇展时发现的问题、老师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以及个别同学们自己的见解进行精讲精练,做出本节课最完善的一个知识结构。
本节课是不是到此就结束了呢?如果这样的话只会事倍功半。知识的吸收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这个思维导图从提出到完善再到总结的过程中,没有学生课上的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亲身体验、没有学生课下的深入总结和反思、没有学生在以后学习中经常性的翻看复习、内化的过程,思维导图这个工具也不可能发挥它应有的革命性的作用。
诚然,我们在思维导图的运用方面还处在很浅的层次,如何进一步开发利用好这个工具,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不断求索的问题。
第二篇:思维导图在历史一轮复习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历史一轮复习中的运用
濂溪区一中车小燕
目前高三复习中通常采用三轮复习法。在三轮中第一轮的复习可以说是整个复习的奠基工程,至关重要!第一轮复习要为学生把整个高中阶段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强化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历史知识网络体系,要把平时大量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这一轮复习效果的好坏可以说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这表面看来是一个读和背,知识积累的过程,实质是一个知识整理思维训练的过程。为达到一轮复习的高效我借鉴了二十一世纪三大高效学习方式之一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利用人类大脑的放射性思考方式,将思维形象化的一种有效图形思维方法。它具有简单、形象、高效、具体等特点,是一种很好提高人们思维能力的工具。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三历史复习课中,能够改变传统复习策略,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点——线——面”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复习效率。
高中教材采用“模块+专题”形式,学生记忆时缺乏内在历史规律和历史意识的支持,知识点混乱,于是学生解题时缺少理性,没有思路。而思维导图仅用关键词、图形和连线等,可以把一个概念、一节课、一个专题甚至一本书的内容梳理并压缩成关键信息组成的一张图,删除了冗余杂乱的信息,保留了关键内容,这不仅便于加速知识的累积,更大大减轻了记忆的负担,而且将知识点依据彼此间的关联分层,分类管理,使知识的存储、管理及应用更加系统化。
以必修三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的复习为例,笔者运用思维导图复习过程如下:
首先,运用思维导图,解读历史概念,明确历史知识体系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的复习中,很多学生对于启蒙运启蒙运动的内涵和外延的了解不够清晰,全面,无法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因此,在复习这个概念时,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首先确定核心主题“启蒙运动”,由此将其内涵和外延扩散,如原因,性质,思想,代表,影响一一细化,落实到每个关键词的组织和归纳。其次,运用思维导图,解读历史发展基本线索,连成历史 知识的“线”。新课改后的高中历史课本,采用“模块+专题”式的结构尽管突出了教材内容的重点主题,但是导致跳跃性大,历史的基本线索被弱化,部分学生连基本的历史脉络都不清1
楚、不理解,无法真正认识历史。我们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 概念,就像是学生找到了茫茫史海中的一颗颗光彩夺目的珍珠,若单独存放,非常容易遗失。而且,高中历史课程在把握具体历史史实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对历史规律、历史线索等基本能力的考查。因此,借助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学生找到串联珍珠的线,即帮助学生从零散的书本知识中,发现历史线索,明确历史发展规律。如《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这一个专题,我们就可以帮助学生或由学生自主构建以下思维导图,来分析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基本发展线索。从思维导图中,学生可以非常敏本就能理解,不会混淆了。再次,运用思维导图,解读历史发展阶段特征,构建历史 知识的“面”。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历史网络体系中的“纬线”。历史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在空间上涉及世界各地;在内容上,涵盖政治、经济、民族、军事、文化等。而这些方面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这就使历史知识本身具有一种横向的网络结构,近代西方人文精神从起源到复兴再到发展到成熟,其人文精神的内容是不断变化并且充实和丰满起来的,智者运动强调人在自然界和社会中的中心地位,将人本身凸显出来,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则强调人性的解放,强调现世幸福,崇尚个性,要求把人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启蒙运动则强调人的彻底解放,包括人的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并且还在政治上提出了民主的诉求,高高举起理性主义的旗帜。整个专题的脉络在图中显得很清晰,学生对于人文精神在各个时期的内涵基本就能理解。
总之,利用思维导图工具把看似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使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按照“点——线——面”的原则进行历史的一轮复习,不仅能提高复习效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迁移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整合记忆能力,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篇:思维导图在整理知识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整理知识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是“世界大脑先生”托尼·巴赞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引入到世界的。你想知道在整理知识中如何运用思维导图?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思维导图在整理知识中运用方法。
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整理知识结构
对大多数教师来说,高质量备课是上课质量的重要保障,对于一些经验还不够丰富的新手教师尤其如此,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写教案备课。大部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都习惯于将上课要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提问、学生每一个可能的答案都以文字的形式写下来,往往一节40分钟的课所对应的教案内容竟多达数千字。
然而,课堂中有很多生成性的内容是不可预期的。不论是多么完整丰富的教案,其中一些环节也很难完全按照教师的预期展开。也就是说,教案中有很多内容是不确定的、冗余的,线性记录的备课稿的逻辑并不是一目了然的,知识结构并没有被显性化,一旦课堂有生成性的内容出现,就会脱离教师的预设,让教师难堪,学生困惑。
既然如此,教师应该如何备课,才能既保证教学设计的完整性,又保证教案的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呢?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教师心中有一张清晰直观的知识网络和结构图,那么即使在课堂上出现非预期的生成性内容,教师也能够迅速在知识网络图中找准它的位置,从而保证自己始终在知识网络中去组织知识,而不至于造成知识结构的混乱和课堂把控的失调。
思维导图是一个可以帮助教师梳理知识网络的简便易用的工具。应用思维导图备课,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本人对知识结构体系的理解,帮助教师理清思路,还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教师的焦虑。
教师不再需要时刻想着下一句话该怎么说、下一个问题该问什么,而是根据备课时绘制的知识网络和结构图来把握整堂课的知识主线,关注如何让课堂中的生成性内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用思维导图备课能够极大地解放教师,让备课过程成为一个思考的过程、一个零散知识点进行整合加工的过程。这样,教师在课前就能清晰把握一节课的知识点及其体系结构,在课堂上才能放开手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才能不被教案所困,才能不把课堂中每句话都按预设进行生搬硬套,这样的课堂才能促进学生的思维绽放,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思维导图在数学复习中的运用
(一)每日复习的思维导图。制作中通常以当天所学课的标题或知识点做中心主题,然后找关键词向外做主分支,然后再对每一个分支做发散小分支。绘制中可用颜色或符号等做知识重难点的标记。运用思维导图来复习当天知识,加强对未掌握知识的再次学习和记忆,帮助学生明确并巩固当天所学知识,理清思路,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单元知识的掌握及以后的学习做铺垫。
(二)每周复习的思维导图。一周数学知识的复习,是几节数学课的整理和总结。可以把这几节的课题作为主分支来呈现,也可将课题归类出关键词做主分支,然后再以主分支做小主题来做细分支,以此类推。理清数学概念及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性质、知识运用,区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清楚一周所学的知识脉络,也可相应配合着错题和典型题来做复习巩固。
(三)单元复习的思维导图。独立将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总结整理,以单元名为中心主题,利用课本章节目录中的课题来做思维导图的主分支,再以每课题为小主题再做分支。在单元思维导图做好后,以先前的课时思维导图为参考做补充和修改完善。学生也可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明确本单元的概念及相关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找准相关知识的关键词做主分支,然后再对相应知识做分支。单元复习的思维导图可以呈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强本单元知识内容的整体认识,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有效的知识网络,培养数学思维,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一)从一张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周围留出空白。
(二)用一幅图像或图画表达你的中心思想。
(三)在绘制过程中使用颜色。
(四)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把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三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此类推。
(五)让思维导图的分支自然弯曲而不是像一条直线。
(六)在每条线上使用一个关键词。
(七)自始至终使用图形。
第四篇: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牛津英语”“新世纪英语”等教材的陆续引进,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不断扩大,教学要求也不断提高。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扩大课堂容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将思维导图这一直观形象的思考和表达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是笔者在这方面所做的尝试。
一.关于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Mind Mapping)是英国学者Tony Buzan 在1970年代初期所创建一种将放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具体化的方法。它顺应了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以直观形象的方法让我们的各种观点自然地在图上表达出来,使我们的思维可视化,是一种帮助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有效的工具。传统思维导图的制作主要是使用纸和笔,但目前针对思维导图的特点而设计开发的软件有很多,例如:MindManager、Inspiration7.5、Personalbrain和Brainstorm等,通过它们能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思维导图的制作、交流及演示。
思维导图在国内的研究不多见,从掌握的资料来看,港台地区发展较快。在内地,对思维导图的研究发展还处于介绍、引进阶段。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提出思维导图到现在,相关的研究已经比较丰富和成熟。在西方国家,概念图是中小学教学中很常用的一个方法,有着很好的教学效果。随着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和网络学习的普及,思维导图的时代特征更为明显,推广思维导图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教育改革策略之一。
二.运用思维导图构建语法知识网络
在牛津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零星分布于各章节间的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固,特别是不能够形成知识网络,更不能够比较深刻的了解各知识点间的联系,这成为了学生学习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利用思维导图的相关软件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则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系统、科学、有效。首先,它能帮助师生形成整体观念,在头脑中构建出全景图,进一步加强对所学和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其次,它能帮助师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策略,更快更有效地进行课本知识的传授,促进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此外,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如何快速地阅读和整理信息内容。通过对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的查找可以更好地帮助老师和学生们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内容进一步深化。
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定语从句的教学是贯穿于整个高一年级的一个重点、难点。但由于知识点零散,教学周期长,学生难以形成知识网络,往往会出现边学边忘的现象,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在进行完定语从句的教学后,我们利用Mindmanager制作了下面的模版(如图2所示)带领学生根据模版总结回忆所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它们的关系,并在文本输入区将各个知识点的具体内容写出来。由于Mindmanager制作的思维导图可以方便地调整各知识点之间的层级关系和相对位置,因此复习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忆的内容自由输入文本,再根据需要进行整理,而不必拘泥于某一特定模式。另外,利用Mindmanager工具栏中的Notes按钮可以在任意一个知识点旁添加注释。这就有效地弥补了思维导图中简短的关键词信息量的不足。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功能补充较详细的讲解、例句和练习。使用时只需点击关键词旁的图标,其内容即可显示在屏幕上。在复习课中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有效地扩大了课堂容量,在复习知识点的同时帮助学生构建了语法知识的网络。运用同样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名词性从句,非谓语动词,虚拟语气等语法知识网络。由于电脑软件制成的思维导图具有便于修改、补充和保存的特性,因此可以在后续的教学中不断重复使用,定期进行复习,甚至将各个不同的语法点整合成一张更大的网。
实践表明,指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成就感。另外,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能促使学生认真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甚至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达到创新性的学习的目的。
三. 运用思维导图加强合作会话。
心理学研究认为,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人们的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强,灵感容易显现。所以在讨论中将大家的意见和观点及时地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必要的整理,便能够得到较好的思维成果。因而小组讨论也是日常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但在传统的讨论式教学中往往容易出现讨论偏离中心话题,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情况,而思维导图的使用则为及时记录讨论结果提供了便利,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从而使小组活动中合作会话的成效最大化。另外,在应用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天赋得到了充分发挥,成为教学的主体。而教师的作用主要是作积极正面的引导,指导并回答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这个过程加强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在进行有效学习的同时,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小组讨论是进行写作前的信息搜集,整理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在讨论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有话可说,并且言之有序不偏离话题,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如,在“介绍上海”一文的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采用头脑风暴(brainstorm)方式罗列出上海的不同侧面,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记录下来,作为下一步小组讨论清晰有效的提纲。记录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对导图做出必要的修改或补充。
在第一份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各自不同的兴趣及词汇积累进行分组,选择其中的某个或某几个主题进行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结果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录下来。由于有了提纲的制约,讨论紧紧围绕所选定的主题进行,提高了课堂效率。在讨论整理的过程中各小组可以通过局域网交流讨论结果,互相借鉴补充,扩大了课堂容量。在讨论进行的同时,教师可将各组的讨论成果和自己所做的补充整合为一个清晰全面的网络图,在讨论结束时及时地呈现在屏幕上(如图3)。同样,教师也可以利用Notes按钮添加一些常用句型及相关词语,为学生扫清语言障碍。这种学生间、小组间、师生间的及时交流则使得这一过程成为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教学相长的过程,师生都受益匪浅。显然,在经过这样的讨论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的不同(如:向外国朋友介绍上海,吸引外商投资,向旅游杂志投稿等),写作对象的不同(如:笔友,来访外宾,杂志读者等),写作体裁的不同(如:书信,演讲稿,散文等)进行创作,教学效果会更好。
四.实践反思
思维导图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是教学中一种有益的尝试,笔者认为在实践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1.注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的应用中,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较大,搜集整理信息的操作量大,耗时多,可能会影响正常教学任务的完成。为此可采用课堂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整合的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形成的初步成果(如学生自己整理制作的导图)组织交流、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使学生最终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成熟的研究成果
2.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思维导图制作过程中学生根据各自对知识的理解进行整理制作,因此制作的成果往往会因理解的不同而出现差异,在小组交流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分歧。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则十分重要。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筛选,在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求同存异。
转自:http://
第五篇:浅析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邮编:410300 单位名称:浏阳市新文学校 姓名:熊华英 职务:英语教师 职称:中学二级 联系电话:*** 详细地址:湖南省浏阳市新文学校 浅析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扩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英语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进行词汇、阅读和写作教学,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 初中英语教学 意义 原则 应用
思维导图(Mind Map)又叫思维脑图或心智图法,是由英国学者Tony Buzan 在1970年代初期所创建一种将放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具体化的思维模式,即是一个打开大脑潜能的强有力的图解工具。他同时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智能,包括词汇、图像、数字、逻辑、韵律、颜色和空间感知。它可以运用于生活的各个层面,帮助你更有效地学习,更清晰地思维,让你的大脑最佳表现。它用非常形象直观的方法将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用相互隶属与相关层级图表现出来,形成一个知识链,使我们的思维可视化,使知识直观化,是一种帮助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有效的工具。思维导图帮助我们从一个基点联想到很多相关的点,通过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使学习者一目了然。
一、运用思维导图的意义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不断扩大,教学要求也不断提高。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帮助我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扩大课堂容量。同时,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记忆可
以突破人一次记忆7个的黄金规律,让你打开记忆潜力之门。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 是在研究大脑的潜能和记忆规律时所发明的一种思维工具, 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 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
二、运用思维导图应遵循的原则
1、相关性原则
思维导图所归纳、总结的知识都是围绕某个主题而展开的。我们设想一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森林中的位置的时候,通常要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本知识的前驱知识体系,然后是本知识与其他知识的横向关联。也就是说知识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前驱、后继和横向联系,是不是还存在其他不同型的联系呢?
2、发散性原则
思维导图中的各个点之间都是层层发散,逐步推进的。每一个思维分支都是由总到分,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才能把握好知识发散性思维设计的深度,有利于突破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在思维导图教学设计的选材上,应尽量地选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能感受到、感兴趣或便于联系起来的东西,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3、实用性原则
笔者认为采取某种形式的方法,并不是为了实践方法本身,而是为了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在设计的同时应该预想到其可能产生的积极后果及使用价值。
三、运用思维导图在具体英语教学中的实际操作
(一)思维导图在教学各环节中的应用 1)、在教学上
1、制作教学计划
当我们要进行教学计划时,思维导图可帮助我们将所有的课程内容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编写成具有明确目标的教学计划。计划一目了然,使人很容易了解计划具体内容,同时也便于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2、撰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完成课堂教学的必备步骤,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预知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可以准备教具、预设练习,并且前瞻性地预定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归纳整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也可以充分运用思维导图在集体备课中共同讨论,完成教学设计。
3、教学展示
传统的展示教学内容方法都是通过板书设计罗列条款,这种方式不形象,容易使学生疲劳,也不容易直观地发现知识内容间的关系。思维导图则不然,它是教师对知识理解过程的可视化,学生既能直观地看到概念,又能了解到教师的思维过程。
2)、在学习上
1、笔记 在进行阅读、课堂上课、参加演讲等需要记录要点时,可用思维导图对接受到的信息作记录,将要点以词语记下,把相关的意念用线连上,加以组织,方便记忆。
2、温习在预备考试,预备演说及其进行需要加深记忆的工作时,可将已有的资料或储备的知识从记忆中以思维导图画出来,以便于理清思路,归纳知识,加深记忆。
3、小组学习小组共同创作思维导图,首先由个人自己画出自己已知的资料或意念,然后将各人的思维导图合并讨论,并决定哪些较为重要,再加入新意念,最后重组成一个共同的思维导图。
4、写作 在写作时,首先将所有环绕主题的信息都写下来,其次放开思路,然后编辑并重新调整思维导图,最后,根据思路设计把文章余下部分做完并加以润色。
(二)运用思维导图在教学内容中的应用
1、词汇教学
词中带有主要词汇信息的词素叫词根(root),学会这个词根,你将占领又一块语言阵地。思维导图均利用联想增加对同类词的学习效果。英语中的大多数单词都可以按照某种方式归类或拓展,而且在一篇文章里,同类词和拓展词汇同时出现的概率较大。对同类词或拓展词用联想方法学习、归纳、记忆,效果最佳。如学到动物(animal)类的词时,我们可采用以下图示:
2、阅读教学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用“图”概括出阅读材料的主要线索,同时用这种思维线索更好地理解材料,更方便地背诵阅读材料。如果在读书的同时用图画、表格、文字图示把文章的提纲提炼出来,阅读材料就显得容易接受多了。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起的就是这个作用。下列图示从课文导读和对课文进行复述方面给予了呈现:
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八年级上册《Unit 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进行A 部分新授内容前的导读:
Where
What/
activities How / feeling A Daywhere activities feeling When Who(图一)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 》九年级《Unit 8 Reading I’ll send you a photo of Lucky》对课文进行复述的导图:
(图二)
使用思维导图主要抓住阅读所学材料、整体理解阅读材料、制作思维导图、运用思维导图复述阅读材料、理解阅读材料的语言知识、运用思维导图背诵阅读材料这六个环节。按照不同顺序把它们进行组合,思维导图可以在阅读课的课前、Miss Li Animal Helpers Liz Smith Lucky donated money to trains helps wrote the letter to thank 课中、课后和课外随处使用。
3、写作教学 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小组讨论是进行写作前的信息搜集,整理一种常 用的教学方法。在讨论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有话可说,并且 言之有序,不偏离话题,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如在学习了 《新目标》 九年级 《Unit 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一单元后布置的 An Unforgettable Visit 的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采用头脑风暴(brainstorm)方式罗列出我们 所熟知的地点及描述事物的词汇,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记录下来,作为下一 步小组讨论的提纲。记录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
作用,对导图做出必要的修改或 补充。在第一份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各自不同的经历再次以思维导图 的形式记录下来,列出提纲。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需要添加一些常用句型 及相关词语,为学生扫清语言障碍。再引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写作 体裁的不同(如:书信、演讲稿、散文等)进行创作,教学效果会更好。Where when An Unforgettable Visit How What 四.教学实践所取得的成效 Who 思维导图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是重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这种形 式,让学生对已学知识及时进行分类总结并拓展应用,从而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 旁通的效果。为了检测思维导图运用于英语教学中的效果,我们在实验前、后将实验班和 对照班的成绩进行了对照。虽然两个班级的前测成绩基本相同,但根据数据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后测成绩发生了变化。经过一年多的思维导图教学训练,实验 班的成绩和对照班相比进步较大,实验班的平均分为 95.42 分,优秀率为 43.1 ℅。对照班的平均分是 87.53 分,优秀率为 31.3℅。和对照班相比,实验班的平均分和优秀率都有较大幅度提高。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来看,实验班的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表现的比较积 极、自信,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工作都做得相对较好,且课堂上表现更为活跃。五.结语 思维导图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它在我们的教学中已逐步并运用开来。思维 导图能帮助我们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系 统、科学有效。在帮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得到增 强,思维想象力得到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被激发出来,帮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 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增强。参考文献(1)东尼.博赞,2005 《思维导图提高语言智能的 10 种方法》,北京:外语教 学与研究出版社.(2)纪曼然,思维导图对于英语词汇教学的启发[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 年 01 期.(3)蒙旭芳,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方式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能力[J];黑龙江科技信 息,2011 年 24 期.(4)程晓章,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5)周凤敏.2013.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外语教 与学,(12):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