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记事、小说)类课文基本教学流程

时间:2019-05-13 01:2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写人(记事、小说)类课文基本教学流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写人(记事、小说)类课文基本教学流程》。

第一篇:写人(记事、小说)类课文基本教学流程

写人(记事、小小说)类课文基本教学流程

一、简单介绍人物(事件)背景,导入新课(初步了解人物,为体会人物特点 作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人物事件(随之完成认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理清课 文主要脉络任务,为部分精读作好铺垫)

三、部分精读,引领体会人物特点。(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及 心理品质,掌握读书方法)

四、自由读书,自主体会人物特点。(组织交流读书收获,加深对人物特点理解,练习运用读书方法)

五、总结课文、完善人物形象特点,揭示记叙方法。(在总结完善人物特点的基 础上,引发学生领悟发现写人的方法与技巧,这读写结合作好铺垫)

六、质疑问难,深化理解。(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扎实读书的好习惯,加深理解 人物特点)

七、诵读积累,激发共鸣。(对优美的人物描写片断进行感情诵读直至成诵,激发学 生与课文人物内心共鸣,同时为模仿写人作好铺垫)

八、巩固练习,拓展应用。(完成写字任务及重点词句练习任务,人物或事情细节描 写小练笔,培养写人技能,实现读写结合)

备注:八个环节一般可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前五个环节,第二课时完成后三个环节,拓展应用可安排课后练习,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节

第二篇:写人叙事类课文

安徽省“省培”淮北师大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送培送教讲稿之二

中年级写人叙事类课文:教什么,怎么教

今天上午,我与老师们交流的话题是:中年级写人叙事类课文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问题。应该说,我们经过这么多年的课标学习与培训,这个话题不是什么新鲜的内容。这个话题让哪位老师谈,都能谈出一二,谈出个人的看法。我今天谈这个话题,一是当前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当前的课堂教学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切合课标精神的现象;二是根据老师的经验思维、教学习惯,以及实际的需要,再明确一些认识,提出一些建议。首先谈第一个问题:我对研讨主题的一些思考。

一、我对研讨主题的一些思考

今天我与老师们共同研讨的主题,是小学中年级写人叙事类课文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问题。为了提高研讨的效果,我对这个研讨主题,有几点思考。

㈠写人叙事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主体。

写人叙事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大家知道,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写人叙事类课文,写景状物类课文,有说明性的文章,还有诗歌,以及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即图文结合的课文)。以上这几类课文中,写人叙事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写人叙事类课文既有写实性的(一般性的记叙文),也有虚构性的(童话、寓言、故事、神话等)。仅以三年级上册来看,全册32 1 课,就有18课是写人叙事的。这18课分别是:《爬天都峰》、《槐乡的孩子》、《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风筝》、《玩出的名堂》、《找骆驼》、《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科利亚的木匣》、《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好汉查理》。三年级下册32篇课文有20课,四年级上下册64篇课文有29课。中年级共有课文128课,其中写人叙事类课文就有67课,占中段课文总数的52%。

从统计数字来看,小学生在课堂上学的课文半数以上是写人叙事类课文。学生学习这类课文,可以从中学到最基本的、最常用的写人叙事的方法,因此,他们写的作文也大都是写人叙事的。实践证明,孩子们也喜欢写这类作文。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写人叙事类课文,而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也应该以此作为重点。这样看来,今天我们研讨写人叙事类课文教什么,怎么教,是很有教学现实意义的,是十分必要的。小学语文教师的研修,抓住了写人叙事类课文,也就抓住了小学语文教学最主要的内容。

㈡写人叙事类课文一般具有记叙的性质。

写人叙事类课文,不论是写实的(如一般性的记叙文),还是虚构的(童话、寓言、故事、神话等),大都以记事的形式,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寓情感和道理于事件之中。写人叙事类课文,以记事为依托,通过记事而写人。有的是以记事为主,有的是以写人为主。记事讲究一定的顺序,写人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外貌等,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写人叙事类课文既要让学生读懂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弄 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又要让学生通过事件本身体会作者写了一个什么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明白作者阐述的道理。以记事为主的文章,主要是品读事件,明白道理;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主要是品读人物,把握形象。学生通过这类课文的学习,能够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思想上的启迪,提升人生的境界。当然,这些还仅是人文的东西,学习这类课文,更主要的还是学习作者写人叙事的方法,学习作者遣词造句构段的方法,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㈢从两个方面研讨今天的主题。

今天,我与老师们共同研讨写人叙事类课文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打算重点讲两个方面。第一,首先要让老师们明白,中年级写人叙事类课文,到底应该教哪些内容,教学中注意什么。第二,老师们把握了主要内容以后,我带领大家再重温一下语文课标的核心理念,让老师们了解当前语文教学的前沿动态。重温核心理念,了解前沿动态,一定会有助于大家把握今天研讨的主题,会有助于老师们今后的语文教学。

㈣从三个方面提高研讨的效果。

为了提高研讨的效果,我与老师们交流今天的主题,尽量注意三点。一是注意把中年级与低年级、高年级区别开来,让大家在区别的对比中,更易把握。二是紧扣语文课标,根据课标的年段要求,向老师们详细解读、具体讲清中年级写人叙事类课文,到底应该教哪些内容,应该如何教。三是因为写人叙事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主体,因此课标上提出的年段当中的主要要求,我们今天一般都会涉及。即 课表中凡是与写人叙事类课文教学有关的,我一般都会讲到。在课标的年段要求中,与写人叙事类课文教学有关的,中年级提了7条,在三个年段中最多,而低年级是5条,高年级是6条。不过,我会比课标要讲得更具体,更明确,更便于老师们在教学中操作。

二、中年级写人叙事类课文:应该教什么,怎么教 A、关于教什么?

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关于朗读课文,低、中、高年级都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低年级是“学习用”;中年级是“用”,高年级是“能用”。怎样区别呢?——低年级偏重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熟练,这是个保底工程。下要得底,上不封顶。“有感情”是理想目标,不论目标能达到多少,首先要保证让每个孩子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熟练。少数朗读水平好的学生能读得有感情,应该予以表扬、鼓励。中年级除了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开始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到了四年级,学生应该能够把课文读得比较有感情。到了五年级,学生应该完全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六年级老师教学的重点是默读课文,独立思考,理解体会。当前,学生能把课文真正读得有感情的,是极少数。多数学生能把课文读得很快,很熟,但没有感情,还有很多丢字添字错读现象。

㈡初步学会默读,不出声,不指读。

二年级下学期学习默读;三年级继续学习;四年级能正确熟练地默读;高年级提出速度的要求(五年级每分钟200字、六年级每分 钟300字)。学习默读,关键是:不出声,会动笔,会思考,有发现,能交流。

㈢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借助工具书、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关于词句,理解的方法是联系上下文,即课文的具体语言环境。三个年段是有区别的:低年级为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大意。中年级是“理解”,联系上下文弄清楚,准确把握。高年级是推想,可借助上下文语境,自己的直觉,即语感,还有自己的经验和积累。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了,有了一定的能力了,所以自己可以推想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目前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掌握。三个学段的不同是:了解词句大意——理解词句意思——揣摩词句意味。

㈣认识意义段,理解意义段的主要内容。

关于段落教学,低年级是初步学习理解自然段;中年级继续理解自然段,重点把握意义段;高年级把握篇章结构。中年级应把握:

1、认识自然段与意义段的区别;

2、区别意义段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

3、理解意义段的主要内容;

4、用摘句法理解意义段的主要内容;

5、用段意归并法理解意义段的主要内容;

6、认识并列、承接、总分,概括与具体等常见构段方式。目前的语文教学,比较重视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段的教学,目前有些忽视,高年级忽视篇的教学。段,是词句向篇章过渡的桥梁,不可忽视,应引起重视。低年级为认识自然段、理解自然段;中年级为认识意义段,理解意义段;高年级进入篇的教学,把握文章的结构顺序(时间、事情发展、地点转换、事物的几个方面、总分等)。

㈤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低年级在这方面没提出要求,只要学生能把课文读好,读得正确、流利、烂熟,联系上下文了解了文中的一些重点词句的意思,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可把握了。中年级,这方面提出了要求,尤其是四年级更为明显。高年级阅读理解的重点,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看中年级。

1、阅读时有抓文章主要内容的意识;

2、能分辨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

3、抓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领会主要内容;

4、用段意归并法理解主要内容;

5、抓住关键词句领会主要内容。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低年级没提出要求,中年级是学习体会,高年级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我们看中年级。

阅读浅析的童话、寓言、故事,能用感情朗读的方法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并对文中的人物和事件发表自己的想法。阅读这些作品,还要能复述作品大意。

1、抓重点词句;

2、反复诵读;

3、走进作品,设身处地,与人物产生情感共鸣;

4、联系生活,展示想象。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是学生能否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要引导学生品味词句段的言外之意,体会思想感情。

㈦关于文章的表达形式。

中年级,学习哪些文章的表达形式呢?

1、理清思路,知晓事件。把握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同时弄清叙事的目的,明白通过事件写了一个什么人。

2、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及其表达效果;

3、结合语境体会句子的准确表达、感情色彩及表达效果;

4、在具体语境中认识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人物描写方法,并体会表达效果;

5、在具体的语境中,认识作者叙事的方法,如叙事顺序、详写略写、首尾照应等。

6、体会名句、格言、比喻句、拟人句等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学习文章的表达形式,是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做的很不够。学习文章的表达形式,中年级与高年级是有区别的。中年级主要在词句段方面,在叙事写人方面,主要是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而高年级主题是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人称变 换、顺序倒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㈧关于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从中年级开始培养。中高年级培养阅读习惯都是这三条,只不过含义有不同。中年级,主要培养学生哪些阅读习惯呢?一是质疑提问;二是阅读积累;三是“课外阅读”。目前这三项习惯,学生都缺乏。比如培养学生的质疑提问习惯,中年级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有提问意识。能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段落等内容提出疑问,通过交流研讨或查阅资料进行解决。高年级则要求学生,阅读时有意地从文章的表达形式方面(遣词造句、构段谋篇、写作方法、标点符号)提出疑问,做出判断。提问交流和讨论时,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阅读中的疑问。

B、关于怎么教? ㈠朗读。

关于朗读,根据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注意激励,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2、教给孩子正确读书的方法,坚持去做。

3、把朗读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主要方法、重要手段、主要目标、主任任务。

4、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低年级主要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中年级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强调朗读实践,迈向习惯。中年级孩 子年龄还小,感悟、理解能力不够强,老师的示范、巧妙地引导不可少。教师备课要备朗读。教师能把课文朗读好,才能让学生把课文朗读好,才知道在哪些地方进行有重点的指导。一个朗读好的教师,才能教出朗读好的学生。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充分读书,深入体会,展开想象,教给技巧——停顿、轻重、疾徐、语气、节奏、连贯、基调等。

这里特别提出一点:

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要从部分再回归整体,把握基调,感情朗读全文。只有全文朗读好了,才算真正读好了课文。目前感情朗读全文的工作,做得不够。

㈡默读。

当前的语文课,默读教学不被重视。课堂上,老师讲有余,学生学不足;课堂热闹有余,安静不足。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有耐心,给学生留出充分地默读思考的时间。教师千万不要用问答追赶学生。教师心态不浮躁了,课堂才不浮躁,才会给学生留出充分地自读时间,让学生静静地读书、思考、体会。注意以下八点:

教给方法;以问促读;耐心等待;安心阅读;紧张思维;组织语言;大胆交流;培养习惯。

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1、要教会学生能找到课文中的重要词句——认真阅读,把握全文大意;找出重点段;在重点段中找到重点的句、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在重点句子里面,抓住重点的词;弄清这个词在词典里有几个义项,从这几个义项里面选择一个义项,作为该词语在上下文语境下的基本义项;有了这个基本义项,然后再联系上下文语境,思考这个词在上下文的语境下,生动而丰富的情境意味;让学生习得相应的语文学习方法。

㈣意义段的教学。

如何让学生认识意义段、理解意义段呢?——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段,理清课文顺序,学习归纳段意。分段和归纳段意,是语文学习的一种传统方法。从中年级开始,对一些段落比较多、结构比较复杂的长课文,可以让学生借助此法。实践证明,运用这种方法能够更深入地、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许多学生对课文理解的之所以浮浅,正是因为一刀切地不引导学生进行分段和概括段意。

建议从三年级开始,引导学生进行分段和概括段意。现在不要以为课标上不提分段了。只要我们不是为分段而分段,不是课课必分段,而是因为理解课文的实际意义,因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实际需要,对语文学习有好处。这种好的学习方法但不可丢弃。

㈤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有摘句法、段意归并法、抓住关键词语法、标题扩展法。注意四点: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不是概括主要内容,不能拔高要求;

2、要在学生充分读书,对全文有了全面地了解和透彻地认识,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做这项工作;

3、不同的文体和文章的特点有所不同,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也应该不同;

4、教师应有方法的引领和点拨。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主要方法: 抓主要事件; 抓关键语句; 抓关键段落; 抓课文题目; 考虑文体特点。

2、注意四点。扣住语言,多读多悟; 联系实际,展开想象; 教师少讲,学生多读; 从局部到整体,从整体到局部。㈦文章的表达形式。

认识了表达形式,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一篇课文三步走: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即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最后学生收获的是语言文字,学习的是表达方法。当前的语文课只走了前两步,就停下了,没走到头。

2、一篇课文学习语言表达要集中,一课一得。既要教过,更要教会。许多语文课,面面俱到,像撤胡椒面。什么都教了,蜻蜓点水,什么都未教会。

3、要给学生创设语言形式运用的情境,让学生课堂上运用,读写结合。语词的运用,句式的运用,叙述顺序的运用,人物描写方法的运用,景物描写方法的运用等。可以当堂运用,也可以作为语文书面作业布置,要认真检查。

㈧关于阅读习惯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可以成就一生。实践证明,三个星期可以形成一项阅读习惯。如何培养呢?方法正确;严格要求;坚持去做;进行鼓励。关键在教师。

三、家常课应自觉走出过去思维的定势

走出过去思维的定势,即从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为主要任务,转变为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主要任务,这是个教学习惯的改变问题。

㈠从语文课程标的核心理念看。

课程标准给语文的定性是: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由此可知,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其学习的方法应该是听说读写的结合、理解运用的结合、课内课外的结合,以及工具与人文的结合。语文学习还应该是以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亲自读写为主,而不是以老师的讲解告诉为主。语文课以学习语言文字、积累语文学习方法、提升语文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学习语言的运用,是语文课主责;关注表达形式,是语文课独当之任。当前的语文课,在这个方面做得很不够。

㈡从顶层要求看。

我说的顶从要求,即全国小语会提出的要求。

今年6月4~5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培训会在广州举行。会上,全国小语会理事长陈先云先生作了重要讲话。讲话中,他提出两点要求。

第一,当前语文教学需要从人文主题的教学习惯中走出来。以往各版本的语文教材,基本上是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内容。材料中,人文教育加强了,但语言文字训练弱化了。老师们的语文课,也主要是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了一篇篇课文,留下的印象主要是人文的东西,至于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学习的能力、语言的理解、运用与积累等,都极为弱化,是零星的、浮浅的、一知半解的。学生缺乏相应的语文能力,缺乏理解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真正的写作能力。课堂效率极低,怎么办?课内损失课外补,课外让学生做大量的作业。几年下来,学生学会了做作业的能力,应付考试的能力,但真正的语文能力并没有学到手。许多学生升到了中学,便没有了后劲,到了八年级,不少学生的成绩明显下滑!

因此,陈先云理事长提出当前的语文课要走出人文教学的习惯,以引导学生学习语言为主要目的。教育部根据2011年版新课标编写 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已经看不到人文的主题了,主要是将语文训练贯穿教科书的始终,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策略、语文习惯等。

第二,语文教学要注重“一课一得”。

我们目前仍使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仍然是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内容。我们应该怎么改变过去偏重人文教学的习惯呢?陈先生提出“一课一得”。得,即学习一篇课文收获最大的那一块,那一方面,应该是语言方面,是语文方法、语文能力,而并非人文的东西。当然,得了“语文”的东西,“人文”的东西也包含其中了。我们该怎么“一课一得”呢?

1、树立语用观。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阅读和写作的方法,提升读写能力,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天津师范大学田本娜教授认为,阅读教学应该为读写教学。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也认为,讲文本,不能不讲文章之道,不能不讲文章之法。他认为语文教学的最大任务,是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都是最重要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2、因文而异。

因文而异,从文体的角度来说,主要指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写人叙事的文章、写景状物类文章、说明性文章、以及诗歌等。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表达特点。表达特点不同,语文教学也应该体现出不同。教叙事性作品与教说明文完全不一样,教记实性作品与教文学性作品也不会一样。这个“不一样”,包括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方法不 同。关注文体,即关注表达。目前语文教学关注文体、因文而异,还做得很不够。许多老师在语文教学中,缺乏文体意识。

3、突出重点。

突出重点,主要弄清学生学习语文欠缺什么,容易产生什么错误,哪些方面需要提升。语文教学要从课文中挖掘学生的读写训练点,致力于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总之,老师们,走出思维定势,改变教学习惯,是课标要求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但是,走出定势,改掉习惯,并非易事。教师们要自觉,要有勇气,不怕阵痛,坚持到底,就能成功。

第三篇:写人记事

“写人记事”作文训练

2013-1-8

作文题目1:血浓于水的亲情,是与生俱来的,无法抗拒的。在人生之路上,我们能够幸福快乐地成长,是因为有亲人在默默地、不图回报地爱着我们。写自己的一位亲人,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写作导思:要写好此题,最重要的是运用多种描写手段,通过细致刻画,来突出这位亲人的形象;内容上要着重写亲人对自己的重要影响,让亲人的关爱和帮助成为一生中鞭策自己的重要力量。

作文题目2:班主任不在的时候,大家会有怎样的表现呢?教室里又会是怎样的一番场景呢?请以《班主任不在的时候》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写作导思:当班主任不在的时候,没有了学习的“监督者”,总会有人露出“本来”面目。这其中,又有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在略写其他人物的基础上,重点刻画这几个“突出分子”吧!

作文题目3:有人说我们的生活是由一道道风景组成的,而生命中不经意间触动你心弦的人则是心中最美丽的风景。请以“心弦上不逝的风景”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写作导思:要写好这篇文章,要抓住三个关键词:①“心弦”,一定是内心深处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和事,而不是过眼烟云的记忆;②“不逝”,是触及灵魂,值得永远珍藏的感动;③“风景”,不是自然风景,而是人!当然。如果能在文章中巧妙地描写自然风景,把自然风景和心弦上的“风景”有机结合起来,就更好了。

作文题目4:翻开自己的成长日记,每个人都会回忆起珍藏在心中的那份感动:也许是孤独时得到的一个问候,也许是沮丧时得到的一个鼓励,也许是跌倒时得到的一个搀扶,也许是迷路时得到的一个指点„„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得到来自父母、亲友、老师、同学乃至陌生人的关心和帮助,这点点滴滴的关爱,就象一颗颗爱的种子播撒在我们的心田。有那么一天,我们也会把爱的花朵传遍到整个世界。

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因为有了他(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作文题目5: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给人类奉献宝贵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他们对后人的教育意义无疑是巨大的,许多后人正是在他们的引领下取得成绩、走向成功的。那么在你的成长道路上,相信你肯定也被这些名人感动过,激励过,从而一步步走向成熟。

请以“我在 的引领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2.所填人物可以是古今中外名人。3.内容具体,要有真情实感,4.600字左右。别忽视这几种写人的方法

一、人物复杂的心理变化

二、侧面衬托

如别人的反映、议沦,事件造成的影响。【举例】

我抱着练习本向任老师的办公室走去。刚走到门口,就听到里面在议论任老师,我忍不住停下脚步。只听一个粗嗓门的老师说:“她向校领导申谕再教一届,说特区急需人才,自己不能退下来。”另一位女老师接着说:“今天下午,她的病又发作了,但她硬撑着上完课.手捂着嘴回到办公室。一进来就吐了几口苦水,黑色的脸白得像蜡一样,叫人都不忍心看!”

【分析】

借另外老师的口,写任老师抱病工作、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

三、背景衬托

人都离不开社会和生活大背景,而人的性格、品质等也不是无缘无故形成的。

【举例】

朝霞铺满了整个海面,远处的小山、脚下的渔舍都笼罩在一片灿烂的光晕里,好似泼墨山水画大帅的巨幅鼎力之作。这次全国少儿国画大赛的一等奖获得者林坊就生活在这里。

【分析】

生活在“泼墨山水画大师的巨幅品力之作”之中.在“全国少儿国闷大赛”中获个一等奖当然是手到擒来。

四、人物反衬

第四篇:写人记事

如何写好写人作文

写人的作文,就是通过记叙人物的具体活动,来表现人物特点、性格、道德品质、精神风貌及思想感情。要想写好写人的作文,必须学会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方法。

一、抓住特点。有的同学爱学习、有的同学爱帮助别人,有的同学爱做小手工,有的同学爱吃零食,等等。这“爱学习”“爱帮助别人”“爱做小手工”“爱吃零食”就是这些人的主要特点。写人的作文就是要抓住这些特点,通过特点反映出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思想品质,等等。这些特点抓得越准确,事例写得越具体,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越深刻。如《胆小的我》,就是抓住了“我”胆小的事,写出了“我”胆小的性格特点。

二、选好事例。写人的文章,也要写事例,通过一个或几个事例来表现出这个人的特点(最好用两、三件事来写一个人)。选择事例时,要选那些能打动人、影响人、感染人,给人印象深刻的事例,也就是要选择典型、新颖的事例。作文时,你第一个想到的事例不要用,第二个想到的事例也不要用,第三个甚至是第四、第五个想到的事例,你用在作文中一般容易吸引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因为你容易想到,别人也容易想到,大家都把这样的事写在作文中,作文就成了人云亦云的“大路货”,得不到高分或老师的好评。所选的事例要能充分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当你读完《胆小的我》后,你对“我”就有了深刻的印象了,作文就成功了。

三、运用描写。要想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就要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神态、肖像等多种描写方法。如《胆小的我》中“吓得我大叫一声,赶忙把眼睛蒙住,心„怦怦‟地跳个不停。”这句动作描写,把“我”胆小的性格写得惟妙惟肖。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和职业。对同一个事物,一个小学生说的话肯定同大学教授说的话不一样。

四、写出细节。要把人物细微的动作及其变化,写具体,写生动。如《胆小的我》中“把礼物放在了一个明显的地方”,第二天“故意给„忘了‟”。一“放”一“忘”,把“我”胆小的性格特征,给写活了。

五、善用对比。对比是写人作文经常用到的写作方法。可以拿自己的某一方面特点、爱好、特长和他人的对比,即横向对比;也可以写自己现在在某一方面怎么样和过去自己在某一方面如何进行对比,即纵向对比。通过横、纵对比,能把一个人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主要特点给突出形象地表现出来。运用对比描写,不应该勉强凑合,适合采用对比写法就用,不适合采用对比写法的就不要用。

优美词语整理:

1、令人惊讶的是,四个陌生人长的都是同样的脸膛,真象同一家工厂的同一样产品:黑黑的眼窝前面都戴着一副墨镜,薄薄的嘴唇都叼着烟卷,头上的帽檐一律垂下来,上衣的颜色完全一样。

2、老人瘫了,整天恹恹的躺在床上,他的脸象是迟暮的黄昏,笼罩着浓重的不散的愁云,他浑浊昏花的老眼里一片茫然无际的黄色沙漠。

3、他转过身来,我看到一张清晰的面庞,上面刀刻一样的皱纹象条理分明的叶脉,向人们显示着他饱经沧桑的阅历,一双明亮的眼睛闪着慈祥的光,显得格外亲切。

4、她笑了,圆圆的脸庞就象一盘盛开的金葵花。

5、我特别爱看妈妈的脸,乌黑发亮的秀发下一张端庄秀丽的脸,脸色泛着红润。

6、他那充满稚气的椭圆形的面孔,在夕阳的余晖中呈现着很健康的琥珀色。

7、他的脸蛋鼓鼓的、红红的,就象刚刚开放的桃花。

8、不大会儿她又破涕为笑了,红扑扑的脸蛋上还挂着两滴泪珠,格外逗人。

9、离我不远的花园边上,蹲着一个老农民,他那饱经风霜的脸布满了深深的皱纹。

10、我有一个表弟,还不到十岁,长得虎头虎脑,脸蛋又胖又圆,两只大眼睛又圆又亮。

11、伯伯原先的红脸膛变得灰白,一点血色也没有了,憔悴得很难看。

12、看着老师的笑脸,我心理甜滋滋的,象喝了蜜糖水一样。

13、一张圆脸庞,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总爱一眨一眨的、闪耀着欢乐温和的光,那小巧玲珑的鼻子,微微向上翘着,一张不大不小的嘴,长在圆圆的小脸上,说起话来有条有理,使人心悦诚服。

14、她长的很纤弱。脸是鹅蛋形的,加上一双明净的眼睛,眼睛上面是弓形的,象是画上去的眉毛。一个小巧笔直的鼻子,一个圆圆的、象生气似的嘟着的小嘴。她的气色不太好,总是有些苍白。

【例文】

胆小的我我是一个胆小的女孩。说起我胆子小,那事可多了。

我非常喜欢看动画片,可是遇到可怕的镜头时,我都不敢看。有一次,我看《多拉A梦》,里面有一只大鳄鱼张着大大的嘴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从水中冒出来,要吃一个小女孩,吓得我大叫一声,赶忙把眼睛蒙住,心“怦、怦”地跳个不停。就连晚上睡觉也梦见了那条可怕的大鳄鱼,我只好把妈妈喊来陪我睡到天亮。

去年教师节,我给老师准备了一份精美的礼物。晚上睡觉前,我怕第二天忘记带礼物,把礼物放在了一个明显的地方。可第二天早上,我又不敢送了,就故意给“忘了”。到了学校看见很多同学高高兴兴地把礼物送给老师,老师高高兴兴地接过同学送的礼物。看到这些,我非常后悔,也非常羡慕他们的勇敢,心里想下次教师节我也一定送老师一个礼物。

我一定要改掉胆小的毛病,变得勇敢些!

【点评】

读完这个文章,一个胆小的小姑娘的形象,立即跃然纸上。文中有两处笔墨非常真实地写出了“我”胆小的情形:“吓得我大叫一声,赶忙把眼睛蒙住,心„怦、怦‟地跳个不停”,使人替小作者胆小而捏了一把汗;“怕忘记带礼物”“晚上睡觉前把礼物放在了一个明显的地方”,但因为作者胆小“第二天早上,我又不赶送了,就故意„忘了‟”,使人感觉到胆小是多么的误事!好在作者能够认识道胆小的害处,决心勇敢起来,给了我们安慰。

记事作文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

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一、要交代清楚六要素。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一、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二、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有些小朋友看见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一、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二、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一、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二、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三、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四、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一般来说,插叙内容写完以后要注意与原来的叙事线索衔接。

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

一、文题照应。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

二、首尾呼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三、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

总之,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作文时千万不能忽视。

写文章应该怎样开头?怎么结尾?谁也不会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警察,因为警察不是教语文的,跟他关系不大。然而有一则外国幽默,却说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而这个警察终于谈出“门道”来了。全文摘抄如下:

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警察说:“作报告时,首先要有信心,报告的开头要像逮捕犯人一样,富于戏剧性;报告中间要像审讯犯人一样有条不紊;报告的结尾要像宣判一样简洁明快。”看了这则幽默,同学们可能会捧腹大笑,其实,那位外国警察谈的作报告的诀窍也一样适用于写文章,所谓开头要“富于戏剧性”,就是说开头要漂亮;所谓结尾要“简洁明快”,就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

做到“开头漂亮”的主要途径是:

一、叙述好事件的起因。如《边线》作文,开头这样写道:“大扫除刚结束,不知哪个‘缺德 鬼’把一小团废纸扔在五年级的走廊上。”文章的开头便是军军和牛牛争吵这件事的起因,具有夺人眼目的力量。

二、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如《风》作文,作者一开头就描写了风的猛烈:“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唰唰’的响声„„”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上学路上的恶劣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感染力。

三、激人兴趣,引人入胜。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课》,作者开头就写道:“清脆的上课铃声刚止住,马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子、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室。”马老师究竟要干什么?难道你不想看下去吗?

四、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如《“雷锋”来到运动场》作文,作者开头写道:“学校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结束了。在总结会上,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赞扬一位不知名的‘雷锋’。”这样直截了当,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做到“结尾有力”的主要途径是:

一、把事件的结局交代清楚,自热而然结尾。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课》,是这样结局的: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这种顺着情节的发展,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事情结束,文章也就结束了。

二、语言含蓄,发人深思。在记叙文中,作者以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写下深刻含蓄的结语,力求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三、结尾同开头呼应。结尾照应开头,能使文章结构谨严,浑然一体。

四、篇末点题,突出中心。篇末点题,尤如画龙点睛,这“睛”点得好,会使全篇顿生光彩。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能帮助读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一、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我的一次新尝试》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四、“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拾到皮夹子交公,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一、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读《出彩作文》——《背上的纸条》

三、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在巴掌中长大》

四、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另外,写文章时还要围绕中心安排详略,重点突出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歌诀

(一):

掌握记事六要素,能把事情写清楚。

动笔之前定顺序,顺叙倒叙和插叙。

事情经过写具体,细节描写莫忘记。

真情实感要表达,真人真事说真话。

做个生活有心人,随手可得好文章。

歌诀

(二)写事之前细审题,明确要求脑中现。

开头结尾宜简洁,事情经过写具体。

随感联想不能忘,故事情节要精炼。

围绕中心事意明,起因结果交代全。

第五篇:散文阅读(二)——写人记事类

散文阅读(二)——写人记事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桃花源记 汪曾祺

汽车开进桃花源,我在车中一眼就看见一棵桃树上还开着花,只有一枝,四五朵,通红的,如同胭脂。十一月的天气,还开桃花!这四五朵桃花似乎想努力地证明:这里确实是桃花源。

有一位原来也想和我们一同来看桃花源的同志,听说这个桃花源是假的,就没有多大兴趣,不来了。这位同志真是太天真了。桃花源怎么可能是真的呢?《桃花源记》是一篇寓言。中国有几处桃花源,都是后人根据《桃花源记》附会出来的。是先有《桃花源记》,然后才有桃花源的。

刚放下旅行包,文化局的同志就来招呼我去吃擂茶。闻擂茶之名久矣,此来一半为擂茶,没想到下车后第一个节目便是吃擂茶,我当然很高兴。茶叶、老姜、芝麻、米,加上盐,放在一个擂钵里,用硬杂木做的擂棒“擂”成细末,用开水冲开,便是擂茶。桃源人都爱喝擂茶。有的农民家,夏天中午不吃饭,就是喝一顿擂茶。据说擂茶的来历与诸葛亮有关,是诸葛亮带兵到这里,士兵们得了瘟疫,一位民间老婆婆用擂茶治好了士兵们的病。但这一说法也是无可稽考的。

喝完擂茶后,我们上午去山上桃花观里看了看。桃花观进门是一正殿,往后高处是“古隐君子之堂”。两侧各有一座楼,一名“蹑风”,用陶渊明“愿言蹑轻风”诗意;一名“玩月”,取自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楼皆三面开窗,后为墙壁,颇小巧,不俗气。观里的建筑都不甚高大,疏疏朗朗,虽为道观,却无甚道士气,既没有三清的坐像,也没有伸着手掌放掌心雷降妖的张天师。观内楹联颇多,联语多隐括《桃花源记》词句,也与道教无关。这些联匾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一看山的老人摘下藏了起来,没有交给“破四旧”的红卫兵,故能完整地重新挂出来,也算万幸了。

下午下山,去钻了“秦人洞”。洞口倒是有点像《桃花源记》中所写的那样,“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洞里有小小流水,深不过人脚面,然而源源不竭,蜿蜒流至山下。走了十几步,豁然开朗了,但并不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后面有一点平地,也有一块稻田,田中插一木牌,写着“千丘田”,实际上只有两间房子那样大,是特意开出来种了稻子应景的。有两个水池子,山上有一个擂茶馆,再后就又是山了。不少人来看了,都觉得失望,说“不像”。这些同志也真是天真。他们大概还想遇见几个避乱的秦人,请到家里,设酒杀鸡来招待他们一番,这才满意。

看了秦人洞,我们便下山。山下有方竹亭,亭极古拙,四面有门而无窗,墙甚厚,拱顶,无梁柱,有人说是明时所筑,似可信。亭后旧有方竹,为国民党士兵所砍尽。竹子这个东西,每隔三年,须修砍一次,不然则挤死;然亦不能砍尽,砍尽则不复长。现在方竹亭后仍有一丛细竹,导游的说明牌上说:这种竹子看起来是圆的,摸起来是方的。我摸了摸,竹子似乎有点棱。这一丛细竹是补种来应景的,和我在成都薛涛井旁所见的方竹不同——那是真正四四方方的。方竹亭前原来有很多碑,文化大革命中都被红卫兵打碎了,剩下一些石头乌龟昂着头空空地伏在那里。据说有一块明朝的碑,字写得很好,不知还能不能找到拓本。

旧的碑毁掉了,新的碑正在造出来。就在旧碑残骸不远处,有几个石工正在刻制新的石碑。一个小伙子在一块桃源石的巨碑上浇了水,用一块油石在慢慢地磨着。碑石绿如艾叶,很好看。桃源石很硬,磨起来很不容易。我问:“磨这样一块碑得用多少工夫?”——“好多工啊?哪晓得呢!反正磨光了算!”这回答真有点无怀氏之民的风度。

晚饭后,管理处的同志摆出了纸墨笔砚,请求我写几个字。我把上午吃擂茶时想出的四句诗写给了他们:

红桃曾照秦时月,黄菊重开陶令花。大乱十年成一梦,与君安坐吃擂茶。

晚宿观旁的小招待所,栏杆外面,竹树萧然,极为幽静。桃花源虽无真正的方竹,但种的竹子都可看。竹子都长得很高,节子也长,竹叶细碎,姗姗可爱,真是所谓修竹。桃花源中的树都不粗壮,而都甚高。大概树都是从谷底长上来的,为了够得着日光,就把自己拉长了。竹叶间有小鸟穿来穿去,绿如竹叶,才一寸多长。

修竹姗姗节子长,山中高树已经霜。经霜竹树皆无语,小鸟啾啾为底忙?

晨起,至桃花观门外闲眺,下起了小雨。

山下鸡鸣相应答,林间鸟语自高低。芭蕉叶响知来雨,已觉清流涨小溪。

做了一日武陵人,临去,看那个小伙子磨的石碑,似乎进展不大,而门口的桃花还在开着。

(有删改)

1.“无怀氏之民的风度”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二段和第五段分别提到了“这位同志真是太天真了”“这些同志也真是天真”,请分析作者说这两句话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八段引用了作者写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联系全文进行探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我受苦受难的兄弟呀

叶倾城

我是“外地来京务工人员”,初到北京,一切都有“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狂喜。在车上一直凭窗张望,一会儿看到一大堆金发外国人,又一会儿留意遥遥的过山车,突然我大叫:“马,马,活的马,马在走路。”满车人大笑。的确,我是来了北京,才能想象城市里还有马车。时常是卖水果的,夏天是西瓜香瓜,其他季节什么都有,但都是廉贱的,绝对没有卖火龙果的。摊主不怎么吆喝,只是坐在车帮上,手里玩弄着一根系了很多七彩化纤绳子的鞭子。而他的马,就在车前站着,有时候啃一点儿干草。我观察了很久,才确定马不能像骆驼或者大象那样跪下来,草在地上,它就把双腿分开,脖子探得长长的,头控得低低地,默默咀嚼。人和马,都很安静。我喜欢马,觉得它美丽,颈背的线条既柔又矫健。拉车的马大概没什么名种,灰白、黄褐、泥色,杂色斑驳,马尾偶尔摆荡一下——我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电影,因为有个执著的知识分子,不管其他人如何打扰他,都要讲完“马尾巴的功能”。马儿们都有明亮的大眼睛,眼皮垂着,有一种良人处子般的温驯。我想去轻触它的鬃毛,但我不敢。

“马,咬人吗?”我终于忍不住问。摊主哗地笑开:“不咬,它可听话呢。”“那,我能喂它点东西吃吗?”

我找到一颗巧克力,手欲伸不敢伸地,给它。马是闻到了食物的味道吗?或者出于本能

判断,知道那是一个喂食动物?它低头来俯就,滚热的鼻息喷在我手心,像火车的汽笛。我害怕,手越压越低,都快“低到尘埃里,从尘埃里开出花来”,马突然一个猛低头,卷走了巧克力,它的舌头,粗糙而热湿,令人印象深刻。

因为有一匹马吃过我的巧克力,我觉得我与全世界的马都交上了朋友。每次在路上遇到马,我都会多看几眼。夏天时,马的鬃毛被剪得极短,齐齐整整,像时髦男孩子的板寸。我看着就想笑,也觉得心里很暖,农业社会人与牲口的情,还留存着。

下午时分,我在三环上,车少人稀,对面车道却突发混乱,几辆车紧急刹车、避让,带出一片刺耳的摩擦声。而一辆马车,正逆行疾驰,车主策马扬鞭,马蹄在柏油路上打出一片“答答”声。我正错愕,身边的的士司机说:“得,遇到城管了。”我忧心忡忡地问:“抓到会罚多少呀?”“咳,这一车果子,都不够罚的。”

很久我都忘不掉那在三环上逆向狂跑的马,四蹄如此惊惶。我问朋友:“如果一辆车和一匹马撞上了,谁会赢?”他大笑不已:“你居然还是理工科出身,”然后才说,“你忘了马力这个词吗?捷达的马力最高可以达到300多。”那么这场PK,一旦发生,车会完胜。刹那间我想到了悲嘶、血肉横飞、粉身碎骨„„

我当然知道北京是一座城市,而马属于乡村。我完全承认马不应该进来,但是,谁有头发愿意装秃子?谁开得起宝马会自驾一辆马车?报上有这样的新闻,为了躲避城管的追捕——他们一定是开着车的,咆哮的机器怪兽——着急的马车主用小刀刺马:马儿你快点跑呀快点跑„„血,点点滴滴,洒了一路。那是同一只手同一把刀吧,为它剪鬃的,以及刺向它身体的。

我想起很多年前,尼采在路上,看到一个农夫在鞭打自己的驴,尼采不顾一切上前救护,抱着驴头失声痛哭:我受苦受难的兄弟呀„„

(有删改)5.就文中“我受苦受难的兄弟呀”一句话,回答问题。

(1)“兄弟”在全文中的具体对象指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受苦受难”在文中包含哪些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着力叙写给马喂巧克力和马车逆行疾驰这两件事的意图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对马车进城现象持怎样的观点和态度?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这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原题为“马在走路”,你认为原来的题目和现在的题目哪一个更好一些?请说明理

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淳朴自由,随意自然,率性而为,不受外物的束缚。

2.以小雨渲染一种澄澈清新、宁静幽雅的氛围,笼罩全文,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 整。

3.这两句话表现了作者对他们委婉的批评。先有《桃花源记》,然后有桃花源,桃花源是后人根据《桃花源记》附会出来的。所以“秦人洞”里面的情形也肯定不像《桃花源记》里所描绘的那样,我们不能拘泥于古文。

4.表达了作者游览桃花源后的高兴的心情。因为**的年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可以到处游览,能“安坐吃擂茶”,也可以随意写文章,不必再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了。5.(1)明指拉车的马,尼采救护的驴;暗指进城做小本生意的农民。

(2)对牲畜而言,指逆向疾驰有着血肉横飞、粉身碎骨的危险,以及被主人鞭打甚至刀刺,血洒一路;对人而言指为生计辛苦劳碌,甚至为躲避城管不惜拿性命相搏。6.(1)写给马喂巧克力是为了表现马的温驯,以及“我”对马的喜爱,并为后文作铺垫,与后面的悲剧性场面形成对比。(2)写马车逆行疾驰是为了表现进城做小本生意的农民这一弱势群体的可悲可怜的处境,表达对这一群体的哀悯和同情。

7.(1)作者认为马不应该进城,但也对这种现象表示极大的同情和理解。(2)略。(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即可)8.(示例)现在的题目更好一些。理由:意思更明白,更能彰显文章主旨;语意双关,更有韵味;更有情感性,更具冲击力。

下载写人(记事、小说)类课文基本教学流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写人(记事、小说)类课文基本教学流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写人记事类文章阅读入门

    写人记事类文章阅读入门除了前面说的写景、状物类文章,小学生常接触到的还有一些描写活生生的人物、记叙一件或几件事情的文章,我们称做写人记事类文章。例如语文课本(人教版)中......

    写人记事类作文大赛方案

    2013-2014学年上期学生活动系列 2013-2014学年上期跃龙小学“写人记事类” 作文大赛方案一、比赛目的: 通过比赛,激发学生读书和写作的兴趣,养成学生爱读、爱写的习惯,促进学生......

    写人记事类习作指导(六年级)

    写人记事类习作指导 写人类文章知识要点: (1)写好外貌,注意选择能表现人物特点和文章中心的方面去写;(2)写好动作,选择能突出表现中心和人物特点的方面去写,用词要简洁、准确;(3)写好心......

    写人记事散文鉴赏基本方法

    写人记事散文鉴赏基本方法 ——谈谈《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肖像描写 文章通过对伟大音乐家贝多芬细致真实的描写,展示了贝多芬巨大的人格魅力和宏伟的精神图画。 贝多芬陈旧朴......

    写人记事类散文的基本特点及阅读对策(共五则)

    写人记事类散文的基本特点及阅读对策(原创) 散文阅读是高考的重头戏,得分率一般在60%以下,谁抓住了正确的阅读方法,谁就抓住了高考的主动权,而写人记事类散文文本在高考中选用比率......

    写人记事类作文写作指导二

    三,如何选材刻画人物往往需要选取两三件事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选材时,就要选用几件事或者表现一个人某一方面的个性特点和本质,或者从不同侧面来表现人物的几个方面的个性品质和......

    写人记事类作文写作指导一

    写人记事类作文写作指导—— 第一讲 刻画人物独特鲜明的个性是写人记叙文的重中之重 一训练目标 用细节表现人物的个性 记叙人物二三事 二写作指导中学生作文从写作的内容看......

    写人记事作文

    作文范文 父 亲 父亲的爱,时时刻刻包围着我。 十七年的关怀与疼爱,也让我在心中永记。 父亲的路,为我,而奋斗! 暑假里,闲来无事,我跟着父亲,体验了他一天的辛历。 一大早,父亲就把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