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草船借箭》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阅读《草船借箭》文段,完成练习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漆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来,说∶“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办!”
鲁肃私自拨了二十条快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照诸葛亮说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诸葛亮调度。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鲁肃问∶“哪里去取?”诸葛亮说∶“不用问,去了就知道。”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yuâ lâ),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diào tiáo)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xiāng
xiàng)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dāng
dàng),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
》,其作者是__________,其它三部作品分别是
《
》、《
》、《
》。请你写出熟知的有关《三国演义》的其它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三国演义》中家喻户晓的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能写出与之相关的歇后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草船借箭》以“__________”为主线,按_______________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________;接着写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__________;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_________;最后写了事情的________
第 1 页
共 2 页 ──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
2、“援”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呐”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__,再查________画。
3、把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读音划掉。
4、在文中找出一对近义词和一对反义词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
)——()
5、请将句子“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将句子“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是________句,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
7、鲁肃吃惊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曹操为什么不敢派兵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与“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一句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联系上下文句子理解。
句子①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枝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这是诸葛亮为借箭所做的准备。______和_________,是诸葛亮借箭的基本条件,“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这是__________,“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这是为了____________。诸葛亮特意向鲁肃借船,是因为诸葛亮知道鲁肃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从这五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有胆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
句子②“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
第 2 页
共 2 页 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a、“这时候大雾漫天”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______、_______,预测准确。
b、曹操不敢“轻易出动”,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
c、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不留空当,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③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这一笑,是诸葛亮自信的小,笑出了诸葛亮的_____________,笑出了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笑出了诸葛亮的_______________。(填两个成语)
句子④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样既能_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__,也便于受满箭后顺水顺风返回,省去调头的时间。可见诸葛亮过人的智慧。
敢“逼近曹操水寨受箭”,进一步说明诸葛亮对曹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了如指掌。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不仅显示出诸葛亮丰富的天文知识,也体现了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感受人物形象。
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3 页
共 2 页
第二篇:课文片段集锦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儿空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花和人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装满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那清澈湖水中的每一个倒影反映了我们的经历和记忆,那潺潺的流水声,回荡着我们祖辈的亲切呼唤。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养育我们的子子孙孙。河水运载我们的木舟,木舟在永流不息的河水上穿行,木舟上满载着我们的希望。
第三篇:《草船借箭》阅读理解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 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延迟,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1、督字的音节是()部首是()。
2、误的意思有:(1)错误(2)耽误(3)使受损害(4)不是故意;
文中误取意思()
我不小心误伤了这只小鸟中,误取的意思()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推却()
惩罚()
4、周瑜是一个阴险狡猾的人。他表面上对诸葛亮很客气,内心却暗藏杀机。客气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暗藏杀机的具体表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________ 线画出文中的反问句,并改为陈述句。第6小题、我认为诸葛亮具有()的特点。第7小题、文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的影响最深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课文草船借箭读后感500字
课文草船借箭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草船借箭》,我被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所折服。
《草船借箭》这篇文章出自《三国演义》,讲的是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曹操带着八十三万大军南下,准备一举吞并吴、蜀两国,两国组成联军,互相派出了周瑜、诸葛亮抗曹。可是,周瑜嫉贤妒能,假借军需,逼诸葛亮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枝箭。但是诸葛亮早就算好第三天有大雾,于是,在第三天,他在二十条船上扎满草人,一边让兵士擂鼓呐喊,一边靠近曹军水寨。曹操不知道虚实,只叫弓箭手朝他们射箭。就这样,诸葛亮不费吃灰之力就有了十万枝箭,让周瑜自叹不如。
我看完这篇文章,主要佩服诸葛亮以下几点:
首先,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懂得观察天象,推测出三天后有大雾,他才敢允诺在三天内交出十万支箭。他也知道他借完箭回来顺风顺水,才敢去借箭。
其次,他了解人心。他知道鲁肃忠厚老实,不会将他借船的事告诉周瑜。他也知道曹操生性多疑,不弄清虚实绝不出兵,诸葛亮正是知道他的心理,才敢用这条计。
最后,他识大局,顾大体。他明知周瑜再设计陷害他,可是,他知道推却会使孙、刘产生猜忌,从而使联盟瓦解,最终两国都不能逃脱被曹军消灭的命运。所以,在两国的利益面前,他选择了接受。
总之,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与识大局顾大体太值得我学习了!
第五篇:草船借箭课文简析
《草船借箭》
写作背景:
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来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权和刘备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人物特征:
诸葛亮:神机妙算、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鲁肃:守口如瓶、忠厚老实。
周瑜:心胸狭窄
曹操:生性多疑,奸诈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汉族,山东东原人(今山东东平县)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代表作《三国演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