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12:4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第一篇:课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学会11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胆略。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重点段,认识诸葛亮神机妙算。

教学关键:教师善于激发学生提问题,凭借课文(文字、插图),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设计

教时

第一教时

时间

课业内容

2、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

借助课题把握课文的重点

课前准备

小黑板

录音

投影

环节

教学过程

方法与手段

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一)创设悬念,激发兴趣。

1、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2、你还想知道什么?

(师生一起梳理问题)

3、初读课文,认真思考上述问题。

4、反馈。

带着问题读课文,激发兴趣,提高读书的效率。

通过知道什么,还想象知道什么,把学生带进课文内容中。

(二)抓“借箭”读文,领悟大意。

1、字词反馈:指名认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在生字旁书写一遍)、初步理解字义。

2、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作者安排的材料补充完整。

(1)

(2)诸葛亮置备了草船,趁着大雾向曹操“借箭”。

(3)

出示小黑板

出示投影

落实基础知识

理清文章思路

(三)课后小结

教时

第二教时

时间

课业内容

2、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2、突破重点,明确文题。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认识诸葛亮借箭的主要原因

课前准备

录音

投影

环节

教学过程

方法与手段

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一)导读第2段,突破重点段

1、回忆课文内容及思路。

2、默读课文第3段,说说最感兴趣的内容。

3、分析诸葛亮在大雾掩护下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过程,剖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有感而发

这是在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重点内容。

(二)导读第一段

1、自由朗读第一段,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2、划出对话进行研读:理解语言的内涵,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如:“就要交战”(与造箭期限有关)

“用什么兵器最好”(引入圈套)

“这是公事”(要挟对方)

“军营里......”(借军令进逼,暗示要立军令状)

主动探究

体会语言的内涵,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三)指导朗读

1、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自由读,想想该用什么语气?

2、指名读,同学评议。

3、分角色朗读对话。

朗读

欣赏

评价

促进

在读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亲和力。

(四)课后小结

教时

第三教时

时间

课业内容

2、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听写词语。

2、品评朗读,总结全文。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

课前准备

小黑板

录音

环节

教学过程

方法与手段

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一)巩固

字词

1、听写词语:

奉命

撤退

崎岖

山涧

居高临下

斩钉截铁

昂首挺胸

热血沸腾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2、反馈:

小黑板出示词语,同桌互批,全班小结。

报词语、词语意思、同(近)义词、反义词……

通过这个环节来巩固字词。

(二)学习首尾两段

1、对比着读读首尾两段,有什么发现。

2、小黑板(或投影)出示

挺有才干——神机妙算

心里很妒忌——我真不如他

对比法

提示学生进一步理解“神机妙算”

(三)品评

总结

1、采用多种方法朗读课文,深刻地来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总结:《草船借箭》中的“借”能用“骗”来取代吗?为什么?

3、你还可以用别的顺序安排课文的内容吗?与课文的安排比,哪一种更合适。

自由读、分组读、领读、指名读、齐读

学习如何更好地安排材料

课堂

板书

草船借箭

邀请鲁肃

同去取箭

船近曹营

擂鼓呐喊

曹操惊疑

万箭齐发

草船借箭

满载而归

课后

小结

第二篇:课文《草船借箭》的教学反思

教学《草船借箭》这一课,临近尾声,在分析总结人物个特征时,我提问:同学们,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大部分同学都说喜欢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顾全大局,还有的说喜欢黄盖的忠诚、爱国……这些人物的鲜明个性在同学们的头脑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正当我要结束这个问题时,一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我喜欢课文中的周瑜”,这真是出乎意料的回答,同学们也惊讶地望着他。说实话,这篇课文我都教了好几遍了,每次都向同学提出同样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大同小异,可从来没有学生提过这样的问题,面对这与众不同的思维,作为教师,我应尽责任对他的创新思维加以呵护,想到此,我没有有马上下结论,而是鼓励他说出自己的理由,这位同学接着说:周瑜年少英才、武艺超群,他想干出一番大事业,出人头地,因为诸葛亮的才干超过了他,周瑜才忌嫉他,忌嫉的目的是想让自己成为天下第一的,这也是一种进取精神,忌嫉是一种挑战,是一种竞争,没有忌嫉,你就会自我满足,就会停止不前、他又例举了一个他曾经忌嫉过的一个同学的例子,他说正因为有忌嫉心的“激励”,才使他超过了这个同学,多么有理有据的发言呀,我立即对他的发言给予了肯定,同学们也对他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说真的,对于学生的这种逆向思维,我平时是很少见的,尤其没想到的是这个平时并不起眼的学生竟有这样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可见,学生的潜能是不可低估的呀!为此,我们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让他们的个性得到进一步张扬。

第三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顺序,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让学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教学难点

了解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成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学方法

谈话法、启发式 学法指导

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首歌好听吗?谁知道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2、师介绍《草船借箭》的背景资料。(课件)

《草船借箭》是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 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当时曹操实

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师:看到这课题你会想说什么?

生:谁借箭?为什么借箭?用什么借箭?借箭有没有成功?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二、初读课文(生默读课文,思考前面所提的问题,并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对白。我读提示语,一、二组读周瑜的话,三、四组读诸葛亮的话。想一想: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一段的语言交锋,句句紧扣,可画出两个人鲜明的性格特点。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表现了他心胸狭窄,凶狠狡诈。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初读课文后直接从文中找答案,重点引入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取得成功一问题,相机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三、精读课文,领悟“神机妙算”

教师引入:“请同学们自由读‘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师:“谁来说说,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生: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鲁肃会感到很害怕。那么大的雾,船要是误进了曹军的水寨怎么办?” 生:“鲁肃会大吃一惊:前两天还是好好的,怎么现在会有这样大的雾?”)师:“那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 生:诸葛亮会暗自高兴。这场大雾,我在三天之前就已料到。

(指导读句子)

2.师:“但是,光读这句话,就能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不能!为什么?因为这场大雾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所以,我们得再往前面读一读,联系上文看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生: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此句,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师:“不过,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啰嗦!前两天不是没动静嘛,没动静有什么可写的?完全可以写成这样嘛: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既清楚又简练,多好!改不改?为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

3.师:“只有这样写,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周瑜的一声叹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四、回读课文,领悟体验

师:“刚才,我们通过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同学们,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请大家用这种方法,再次研究‘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看看你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读懂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研读,教师巡视。读后组织交流。

1.以“识人心”为例,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谁来说说,你从哪两个句子的联系中读懂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生:①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②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师:“老师觉得诸葛亮的话并没有说完。‘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是话中有话、话后有话呀!你能把诸葛亮没说出来的话写出来吗?”(学生练笔,写后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交流例示: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箭一定会像下雨一样;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一定会叫弓弩手朝我们射箭,这10万枝箭我是借定了。

师:你们真是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课文为什么把这些话写出来呢?”

(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含蓄,留有回味的余地。)师:理解“虚实”,诸葛亮他们的内部实际情况怎样? 2.以“懂地利”为例,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1)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2)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放回20多里,追也来不及了。

(课件演示)(同学表演)

师:你们为何一字摆开?

生: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大。师:为什么擂鼓呐喊?

生: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

师:为什么开始船头朝西,后来船头朝东?

生:这样既能两面射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又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掉头的时间。

师:(抢答)这两句话里有一对近义词,看谁最先找出来? 生:靠近——逼近

师:这两个词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

生:不能,如果先逼近再靠近,曹军就会以为敌军已经被击退,射的箭就少了,诸葛亮“借”的箭就可能不够十万支。

五、总结

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 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课题《草船借箭》说“借”合适吗?是借的吗?为什么?

出示后人借这件事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

一夜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文中的诸葛亮不仅足智多谋,而且心胸宽广,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三十六岁时英年早逝,在临死前哀叹道“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说:既然有了这个智勇过人的周瑜,为什么还要有这个比他更为强大的诸葛亮呢?

六、课外拓展

展示与三国有关的歇后语

七、作业

1、班内开展三国故事会

2、课下阅读《三国演义》

板书设计

19、草船借箭

识天象

大雾弥漫

诸葛亮

周瑜

心胸狭窄

神机妙算

知人心

鲁肃

忠厚老实

曹操

谨慎多疑

晓地理

顺风顺水

2013-05-08

第四篇:草船借箭_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妒忌、都督、惩罚、推却、迟延、探听、调度、擂鼓、呐喊、丞相、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清文章顺序,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4.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学重点:

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教学难点:

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题激趣:

1、同学们,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四大名著便是文学宝库中璀璨的明星,你知道我们要学的这个故事出自?你能说说是哪三国吗?你熟悉其中哪些人物、哪些故事?(学生说说)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里的一个充满智慧的故事《草船借箭》。(板题、齐读)

3、《草船借箭》的背景资料。(课件)

《草船借箭》是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

二、检查预习

(一)、我会读

妒忌 都督 推却 迟延 探听 幔子 私自 调度 水寨 擂鼓 呐喊 支援 丞相 军令状 自有妙用 神机妙算

(二)、我能理解词语:军令状

(三)、我要提问

读了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谁借箭?为什么借箭?怎么借箭的?借箭有没有成功?

三、深入课文

(一)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其实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用简练的语言说清楚,就概括出了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谁来试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生:本文主要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陷害。(设计填空)

(二)自读自悟,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过渡:在这个故事中出现的人物里你最敬佩谁?为什么敬佩?文中哪一个成语最能说明诸葛亮的才干? 神机妙算。

1、(课件出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认为重要的地方可以画下来,感受深的地方可以在旁边写一写。

2、学生读书感悟。

3、小组交流,质疑问难。(教师相机小组间巡回指导点拨)

4、全班汇报交流 知天文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读出雾大②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晓地理

(1)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说说理由。

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识人心(1)识曹操

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2)识鲁肃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请同学们仔细的讨论一下。

(三)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特征

过渡:的确,草船借箭的前前后后尽显诸葛亮的杰出才干,难怪周瑜会长叹一声,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第二小节是一段精彩的对白。我读提示语,一、二组读周瑜的话,三、四组读诸葛亮的话。想一想: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个什么样的人? 重点: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什么是“军令状”?诸葛亮为什么要立军令状?在军队下的状书,不能做到就要受到军法处置。一是诸葛亮是为了顾全大局,二是诸葛知天天文、懂地理,已知道三天后必有大雾,可利用这一机会向曹操“借箭”,已“胸有成竹”。)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周瑜为什么高兴?妒忌诸葛亮挺有才干,暗藏杀机,下了军令状完不成那就要受到军法制裁。)

教师点拨、指导。针对学生回答情况,抓住有关语句指导朗读,帮助体会人物言外之意。

四、课堂总结

汇编诗歌,体味经典

草船借箭 不寻常,要论成败 有文章。

都督周瑜 欲陷害,孔明先生 巧应对。

妙算天文 雾漫天,通晓地利 蒙曹操。

洞悉人心 妙计成,箭如雨下 满载归。

神机妙算 诸葛亮,世世代代 美名扬。

其实,在《三国演义》中,我们可以通过更多的小故事来了解这四位人物的更多特点,当然除此我们还可以认识更多的英雄,如重情重意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浑身是胆的赵云等等,就让我们通过阅读走近这些大英雄吧。

五、布置作业

1、阅读主题丛书《龙门灵秀》第80页《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和第87页《诸葛亮舌战群儒》

2、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的成语、诗词、歇后语。

【板书设计】

草 船 借 箭

知天文

诸葛亮 神机妙算 晓地理

识人心

第五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写的著名长篇小说叫什么?(《三国演义》)

2、关于这部书中的很多人物,后人根据他们的名字制作了很多谜语,想猜猜吗? 出示谜语:鸟笼(关羽)油煎豆腐(黄盖)儿童体育(曹操)山东宁静(鲁肃)凿壁偷光(孔明)

3、孔明就是诸葛亮,你知道他的哪些故事?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诸葛亮的一个故事,出示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同桌讨论。思考: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检查自学:

都督 丞相 迟延 妒忌 布幔 水寨 擂鼓 弓弩手 翎毛(1)检查读音。

水寨:水边的用于防卫的栅栏、营垒。(学写“寨”)(2)学写:督、丞、延(在生字条上写)

3、交流: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让诸葛亮十天造出十万支箭。经过:诸葛亮神机妙算,草船借箭。结果: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

三、切入中心,领悟“神妙”

1、在文章的最后: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1)“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

(2)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课文的哪些地方得到了充分体现呢?自己默读课 文,找一找,画一画,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做一做批注。

2、学生自主学习,边读边画边体会。

3、交流、对话:

过渡: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有个小提醒,要说出妙在何处。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学语文,光有理解没有感受那是不行的,你要把自己读这句话的时候内心的感受读出来。你再试着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

老师: 这是一场非常大非常大的雾,大到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啊!同学们想啊,这时候诸葛亮和鲁肃都坐在船上,他俩都看到了这场大雾,你说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什么感受?读读这句话,你是鲁肃,你读读这段话,自己读,放开声音读。就读这句。鲁肃看到了这场大雾心里怎么样?

老师: 比较惊讶,比较吃惊,是不是?那你得表现出惊讶和吃惊呀,你再试试。老师: 对,就是这种感觉。谁再来读一读?

老师: 请坐下,我们都来做一次鲁肃,他是那样惊讶,那样吃惊,甚至还有一点点着急和害怕,这就是鲁肃。咱们一起来做做鲁肃,读一读这段话,预备:这时候大雾漫天——

老师: 这是鲁肃看到这场大雾时的反应。诸葛亮他看到了吗?

老师: 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什么感觉?什么心情?你别说,通过你的读告诉大家,自己读。

老师: 是 啊,如愿以偿,这场大雾啊,哈哈,我在三天之前早就算定了,是吧?但是,老师觉得你光抓住这句话,还不能够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啥?因为光凭这句 话,还不知道究竟是碰巧遇上了大雾呢还是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算准了大雾呢。所以,你还得往前面找,你得往前面找,前面有一句话,能够说明其是这场大雾早 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往前面找,把它找出来,读这句话,放开声音把它读出来。谁找出来了?

(2)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师:要说为什么?谁能帮他补充。周瑜听了觉得这是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指名读)

(什么是“军令状?):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意依军法治罪。

诸葛亮敢立军令状,可见他是„„

还有哪句话,也显出他对这件事很有把握。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这是补充。

谁能把这部分诸葛亮的语言读出来。(自己读,指名读)

(3)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老师: 谁来做诸葛亮,来读读这句话?请。

老师: 把诸葛亮的胸有成竹,把诸葛亮的运筹帷幄,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再读,心定气闲,像诸葛亮那样一点也不着急地读,预备开始。

老师:但是,老师觉得这句话写得太啰唆,什么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诸葛亮第一天第二天不都没动静吗?写它干嘛?完全可以改成这样: 诸葛亮到了第三天四更时候,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是不是啊?这样一写,又简洁又明了,不浪费笔墨,多好啊!改不改?把它改一下。

老师: 不能改?你说为啥不能改?

学生1:因为如果加上这两句话,能体现诸葛亮预测到第三天四更时候有大雾的,如果直接说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也许碰巧第三天四更时候来了大雾了,他一看,噢,来了大雾了,就今天了。

老师: 分析得不错。

学生2:第一天第二天虽然说没动静,其实他这边盘算着呐,第一天第二天说明他做事情不是非常得急,而是他沉着冷静。

老师: 你还注意了诸葛亮的沉着冷静、胸有成竹。

学生4:这样还能看出诸葛亮在立军令状的时候非常有把握。

老师: 非 常有把握。如果你作为一个旁观者,一个不知内情的人,一个和诸葛亮关系非常要好的人,这几天你有什么想法呢?

请把你的内心活动写下来。交流:

师:大家都为诸葛亮着急,因为军令状可不是随便立的。一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而这个时候,咱们这位仁厚老实的鲁肃,还不知道 诸葛亮把他请去干嘛呢。是不是?谁的谋略高?

学生:(齐答)诸葛亮。老师: 谁的智慧高?

学生:(齐答)诸葛亮。老师: 这就是诸葛亮!你们说诸葛亮他神不神? 学生:(齐答)神。老师: 妙不妙?

学生:(齐答)妙。

因为他算准了,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山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诸葛亮敢立军令状,是因为他的神机妙算,他神在“知天时”,妙在算出三天后江上必然“大雾漫天”(板书:知天时 大雾漫天)

老师: 难怪周瑜听了鲁肃的回答之后说—— 学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5、诸葛亮对作战时的天气十分了解,是他成功的一个因素。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诸葛亮的成功还源于他对当时作战的地形了如指掌。你发现了吗?

这一部分,我们下节课学习。现在请打开《钢笔字》开始练习今天所学的字。

诸葛亮对作战时的天气十分了解,是他成功的一个因素。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诸葛亮的成功还源于他对当时作战的地形了如指掌。你发现了吗?这一部分体现在诸葛亮的行船路线图。快速找找,诸葛亮指挥船只的部分,看看他神在何处?

课件直接出示:

(1)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2)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

(3)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

(4)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5)诸葛亮„„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

老师把这些句子都集中在上面了,看看你找的对吗?没有找到的赶紧画一画。画好的同学读一读,看看诸葛亮这样的行动安排,神在何处?

(1)便于统一行动。(2)趁天黑看不太清楚。

(3)(4)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最大。

你看,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了。当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引读)

这次的成功还因为诸葛亮对当时的作战地形非常了解,所以最后成功时船只才能顺风顺水,不被追上。(板书:顺风顺水)

老师: 难怪周瑜听了鲁肃的回答之后说—— 学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成功的因素还受到人的影响。在此次行动中,诸葛亮怎样做到识人心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一、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2、复习板书

二、诸葛亮识人心部分

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诸葛亮通晓天文,又懂得地利,诸葛亮借箭之所以成功还离不开他的“知人心”。

快速浏览课文,找找那些句子体现他的知人心。(1)诸葛亮说:“你借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由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2)“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3)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

(1)诸葛亮不让告诉都督,结果鲁肃果然就没有告诉借船的事,证明他事先已经预计好了。

老师: 这说明他对鲁肃的为人也是—— 学生: 了如指掌。

(2)“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 同学们,诸葛亮他是怎么说的? 学生: 笑着说。

老师: 他是笑着说的。我觉得这篇课文挺有意思,我发现这篇课文写诸葛亮说的地方一共有十一处,前面诸葛亮说‘水上交战用弓箭最好。’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诸葛亮说‘我怎么敢和都督开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愿受罚。’都是诸葛亮说诸葛亮说。但是我们发现,只有这个地方在诸葛亮说的前面加了一个‘笑’字,诸葛亮笑着说。咱们一起来读一读,诸葛亮笑着说——

老师: 是啊,你们研究研究看,你们觉得诸葛亮他在笑谁?自己读书,你们觉得诸葛亮他在笑谁?

学生:(自由读)

老师: 诸葛亮在笑谁?你说。

学生1:诸葛亮表面上是在笑曹操,因为雾这么大,笑曹操不敢出来迎战,其实应该深沉一点。同时他也是在笑鲁肃,前面说过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军出来怎么办?’诸葛亮认为曹兵不会出来,也是在笑鲁肃。老师: 诸葛亮是在笑曹操,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说明诸葛亮对曹操怎么样?

老师: 了如指掌,那是“识人心“(板书:“识人心”)他了解曹操是一个?

(板书:曹操 谨慎多疑)

是啊,这叫什么笑?这叫讽刺的笑、这叫轻蔑的笑。曹操,哼!我早就有数。来,你读,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老师: 他非常满足、非常自信,对草船借箭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对呀,这叫自信的笑,这叫胜利的笑。来,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学生3:他还在笑鲁肃,鲁肃前面问诸葛亮。

老师: 他是在——

学生4:解释。

老师: 在解释,是在宽慰鲁肃,是不是?鲁肃啊鲁肃,你真是个老实人,你怎么到现在还没明白我的用意呀!是吧?这是一种幽默的笑、一种宽厚的笑。来,读读看,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学生7:他应该是这样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 是啊,回去干嘛? 学生7:回去交差。

老师: 回去交箭,交了箭怎么样? 学生7:交了箭就自由了。

老师: 就自由了。我气死你,你不是要害我吗?诸葛亮心里默默地说:“周瑜、周公瑾呀,你要跟我斗,还嫩点儿!”是吧?这叫什么笑?这叫会心的笑,这叫自豪的笑。你再读读看,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学生7: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老师: 是啊,你看,诸葛亮算得多准呀!他说曹操不敢派兵出来,曹操果然就不敢派兵出来。曹操又是一个军事家,他又怎么可能让敌人攻打他的水寨呢?所以他一定会叫弓弩手放箭,而且一定会放箭如雨。这样,诸葛亮就一定能够借到十万支箭。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 学生:(齐答)神。老师: 妙不妙? 学生:(齐答)妙。

老师: 难怪周瑜听了鲁肃的回答以后长叹一声说—— 学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3)“谢谢曹丞相的箭”,他表面上是在气曹操,实际上是要动摇曹操的军心。曹操的兵士看到诸葛亮这么神机妙算、这么历害,而他们的主帅曹操却没有识别他的诡计,他们觉得对方十分强大,就觉得不是他们的对手了。

老师: 就是在没有交战之前,先挫挫他们的士气,是不是啊?尽管你的发言已经有点超过了那个范围,但是我觉得你的理解的确非常深刻,也看得出你的知识面非常的广,真不简单。

这篇文章当中反映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真是太多太多了,又是太精彩天精彩了。难怪鲁肃详详细细地把这一切告诉周瑜之后,周瑜不得不长叹一声说—— 学生:(齐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三、周瑜和诸葛亮比,有哪些地方不如?

老师: 同学们,你觉得周瑜和诸葛亮比,有哪些地方不如?

学生1:周瑜心胸太狭隘,诸葛亮心胸比较宽阔。老师: 心胸不如诸葛亮。

学生2:周瑜其实也挺聪明,就是没有把聪明用到正道上,老想害人。诸葛亮用到正道上,做大事。

老师: 这一点周瑜也不如诸葛亮。

学生3:周瑜他只想前不想后果,而诸葛亮想事情比较周密。学生4:周瑜做事没有诸葛亮周到。

学生5:周瑜做事欠冷静,就拿他想害诸葛亮这件事来说吧,他嫉妒诸葛亮比他有才干,他们现在是要联合抗曹,他却想害诸葛亮,是不是有点内讧的感觉。老师: 就是内讧。但诸葛亮显然比周瑜识大局。

学生6:周瑜有点自不量力,他一开始想害诸葛亮的时候,他也不想想诸葛亮是什么人,诸葛亮早就把曹操鲁肃这些人了如指掌了。

老师: 也包括对周瑜。

学生6:也包括对周瑜了如指掌,他也不探听探听诸葛亮有什么样的才干就轻易下手,所以说他这点不如诸葛亮。

学生7:周瑜做事非常着急,而诸葛亮做事非常冷静。

学生8:周瑜没有诸葛亮算得准,因为周瑜先说让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他想肯定造不好,肯定白给,可诸葛亮却说三天,三天确实造好箭了,说明诸葛亮比周瑜算得准。老师: 是啊,周瑜的气度、周瑜的为人、周瑜的才智、周瑜的智慧都不如诸葛亮,难怪鲁肃了解了整个借箭过程之后,对诸葛亮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先生真神人也。”然后就向诸葛亮讨教你这神机妙算是怎么来的,诸葛亮就对鲁肃说了。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 学生:(齐答)想。老师: 想知道? 学生:(齐答)想。老师: 一定想知道? 学生:(齐答)想。老师: 真的想知道? 学生:(齐答)想。

老师: 下课!下课以后请同学们自己去看《三国演义》的第四十六回,答案就在四十六回上。谢谢同学们。

板书设计:

知天时 大雾漫天

晓地利 顺风顺水

神机妙算 周瑜 妒贤嫉能

识人心 鲁肃 忠厚守信 曹操 谨慎多疑

教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诸葛亮是谁的军师? 学生: 刘备。

老师: 周瑜是谁的都督。学生: 孙权。

老师: 刘备和孙权可是两家呀,为什么他们现在——

学生3: 因为魏军当时非常强大,诸葛亮提出要东吴和蜀汉相联盟,来攻打魏军,这样才能获得胜利。因为这个时候需要箭,诸葛亮使计,如果把魏军的箭由我来使的话,魏 军的兵力就会大大减弱,而我军的兵力会大大增加,那我们就可以用箭和他们相对抗,这样的就可以使刘备的蜀汉、孙权的东吴取得胜利。老师:你讲的道理是对的,孙刘两家来联合抗曹,才可能战胜曹操。但是有一个小小的错误,指出来你不生气吧?那时三国还没有建立,东吴、蜀国、魏国还没有建立,孙权和刘备还是各地的一方霸主。请你继续读,诸葛亮说—— 学生3:既然要交战。

鲁肃自从见到刘备以后,就和诸葛亮的关系越来越好了,而且鲁肃也非常的仁慈,别人有求于他,一定会尽力去帮助他。以前有个故事,周瑜向鲁肃借粮,因为那时候鲁肃非常有钱,而周瑜不是很富,他没粮吃了就去向鲁肃借,鲁肃哪会有许许多多的粮食,但他就把一半的粮食借给周瑜了。

下载课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文《草船借箭》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背景介绍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互相讨伐。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儿帮忙......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 4、能抓注......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妒忌、擂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梳理文章结......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 感情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认识到借箭成功的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 紧扣课文语言,感悟周瑜、诸葛亮的特点,特别是通......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文章顺序,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点 1、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袁家小学鲁成海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商议、都督、委托、水寨、轻易、支援、甘受惩罚、大雾满天、饮酒取乐、......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彭争艳一、教材简析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是孙权、刘备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诸葛亮是文中着力赞美的人物,周瑜称其“神机妙算”。从本课内容来......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五个生字。掌握“商议、都督、委托、水寨、轻易、支援、甘受惩罚、大雾满天、饮酒取乐、神机妙算”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