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35”课堂教学模式解析
锦州市高效课程改革阶段成果汇编
“135”课堂教学模式解析
锦州市黑山县胡家镇中心小学
王晶平朱立春
一、课改的背景
胡家小学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学,现有一所中心校和一所基层小学,共有九百多名学生,生源来自乡镇的二十多个自然屯,十年前,我们与其他兄弟学校一样高举着课程改革的大旗,喊着“走进新课程,树立新理念”的口号走进新课程改革,可以说课改气氛很浓厚,确实也转变了一些观念,取得了一些成果,十年来,我们越来越发现,我们对课改的理念认识不够深刻,很多方面仍浮于表面,虽然我们在课堂中倡导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可是我们的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又有多少的体现呢?虽然我们倡导着在课堂教学中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是我们课堂中这种学习方式有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呢?我们的教师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劳动,起早贪黑,在三尺讲台上挥汗如雨,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而我们的教学质量在全县中仍居于中下游,我们困惑,我们茫然,课改究竟还要怎样改?如何才能提高我们这样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呢?正在我们为此一愁莫展的时候,教育局于学期初召开了构建“兴趣、活跃、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动员大会,会上走在实验前列的兄弟学校及专家向我们介绍了自主高效课堂的经验,令我们豁然开朗,从2013年3月份起我校就正式启动了“兴趣、活跃、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工作,至今已有近一年的时间了。
二、模式的研究与实施
我校自2013年3月启动了“兴趣、活跃、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工作,至今已有近一年的时间了,一年来,我校围绕县教育局提出的课改精神,提出了“全员参与,人人快乐,生生合作,共同成长”的教学思想,全面开展了“自主、合作、交流”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究活动,积极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传统教学方法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在模式的研究与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采名校之长——借他山之石以攻玉
我们胡家小学是一所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学,教师思想观念比较滞后,如何进行课改,如何转变教师多年来墨守成规的陈旧教育思想?要想让老师接受改革,必须给予强烈的冲击。于是我校在制定好实施方案、选定好实验班、实验科目、开好改革动员大会的基础上,组织全体班主任和英语老师于3月22日带着自己心里的问题和困惑来到阜新市海州区铁路小学参观学习,半天的听课与参观学习令每位老师感慨万千,大家回来后谈认识、谈体会,讨论热烈,感慨颇多,一致认为教改势在必行。于是我们尝试着分组,尝试着对小组长、组员进行培训,但改革进行了一个阶段,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困惑渐渐显现出来,教师工作量的逐渐增加,使教师开始对教改有了抵触情绪,有的教师仍然以自己为主体,以讲为主;有的教师试着放手,但放得不够,稍放即收,流于形式,效果不佳;有的老师完全放手,结果课堂变得放任自流,课堂很热闹,收效甚微。面对面这些困难我们于是静下心来,发觉我们在课改初期虽然投注了很多的热情,但仍缺乏理论的支撑,于是我们采
锦州市高效课程改革阶段成果汇编
取了集中与自学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师学习了县局下发的文件、教改的理念、教师角色的转换、课堂操控的策略、语数导学案的开发、学习小组的创建、班级文化建设的改变、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探索等方面的理论,同时我校的宋校长也多次随局领导去杜郎口、沈阳、彰武、凤城一些课改名校学习,每一次学习回来他都及时召开班子会、教师会,将外地的优秀经验及时与大家进行交流。通过学习从理念上完成了课改的理论支撑,在汲取名校成功的经验的同时,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与名校的课堂教学进行对比、总结、提炼,借他山之石以达到攻玉的目的。
(二)建章立制,硬性推进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我校的课改小组在已有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又经过仔细研究制订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如《高效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课堂学生评价细则》、《课堂教学基本流程及具体要求》、《课堂教学评估细则》等,同时加大了检查力度,严格控制教师讲的时间,检查小组随时进课堂进行检查,随时进行指导。积极开展评价工作,及时成立了以教务主任为组长的周清月清检测小组,每一周、每一个月都对各班的学生进行检测。以制度约束、硬性地督促教师进行课改。
(三)建构课堂评价体系 以评促发展促成长 评价是引领高效课堂的法宝。为了使课堂上学生能长期的保持“善于交流,勇于展示,敢于质疑”的积极状态,就必须要做好评价工作。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自主高效预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个体潜力,发挥学习小组的最大动能,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形成个体之间、团队之间良性竞争的最大化,为此我校特建构制定了“兴趣、活跃、自主、高效”课堂学生评价标准及赋分细则的评价体系,采取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形式,从课前预习准备及板书、合作学习、站立交流、课堂展示、对抗质疑、学案完成、课堂学习的其它方面等各个方面对每一学习小组和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行之有效的评价。学校也为此投资上万元优化了各班的环境建设,前后两面黑板,每班都有评价展板,并将评价结果以展板的形式公布,每周每月都有统计,每月的月底学校对于每个班的优秀小组、优秀组长、展示名星、质疑名星、高效学习名星进行表奖。切实实现了以评促发展,以评促成长的目的。
(四)优化备课形式,自主研发语文学案——两案并举
为保证“全员参与,生生合作”这一教学理念的落实,我校在课改伊始就与八道壕小学联合网上备课,这种备课方式的改革,充分了发挥了集体教研的作用,又减轻了教师过重的劳动负担,每位教师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自己又进行二次备课,充分体现自己个性化设计。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我们越来越发现,自主高效课堂的关键是先学后教,如何指导学生在课前能够很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呢?为此,我校又着手进行了语文学生学习学案的开发工作。我们把这项工作当成课改研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程,学案对于我们学校的每一个领导及教师都是陌生的,为了能够做好这项工作,学校统一对教师进行了有关学案方面知识的培训,要求每一位教师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做到“五清”:知识底清,认知心理清,学习态度清,可接受程度清,环境影响清。其次要做到“四个吃透”、“四个把握”:一是吃透教材内容所占的地位、整体结构、主要线索、纵横联系,把握住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二是吃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把握住重点、难点、训练点,实现学用
锦州市高效课程改革阶段成果汇编
结合;三是吃透教材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把握住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实现“因材施教”、“差异教育”;四是吃透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全部过程,把握住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增长点、思维的激发点,以解决学生思维、探索的问题。在做好了充分理论准备的基础上,我校的年轻骨干教师开始了研发学案的工作,大家都利用业余时间来做这项工作,每天晚上最热闹的就是学校的教师群,大家在群里互相讨论如何编写,编写中遇到了困难也在群中共同研究,往往已经深夜,可是我们的老师仍坐在电脑前工作着。历时一个月的时间,我们自主研发了三到六年级下册教材的学生语文学习导案。又于暑假研发了上册的语文学习导案。现在全县共有八个乡镇正在试行我们的语文学习导案。经过近一年的使用,我们越来越觉得学案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学案能够充分引导学生“先学”。这种先学不是那种漫无目的的学,学生要根据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学习方法,采取自学的方式自主学习教材并完成相应的课堂练习。学生在学案导学的引领下单独自学教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同化”教材知识,通过“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学案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使用过程也彰显出来,比如学习目标确立的不够准备,个别问题设置还不够准确等等问题,虽然学案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仍然是我们胡家小学全体领导与教师心血的结晶,它不仅仅是一本薄薄的学案,更是我们胡家小学全体领导与教师课改的信心和决心的体现,也是我们课改中取得的一项显著成绩,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将继续完善这项工作,通过教育教学实践,进一步修订,使学案越来越适合学生学习的需要。
(五)以活动为依托,初建模式
众所周知,再先进的教育理念要想发挥其效益都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加以落实。近一年来我们围绕着“兴趣、活跃、自主、高效”这一改革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如:从阜新回来后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兴趣、活跃、自主、高效”教学模式初探、与无梁殿小学互相听课的联谊活动、本学期开展的各种观摩课,示范课,评优课等一系列活动,每一活动结束后,或者在听每一节课之后,我们都坐下来,针对这节课进行研讨,这些高密度的听评研讨,让所有的教师真正绷紧了课改这根弦,短时高效的听评课活动,为他们教学的成长搭建了平台,让我们走出了闭门造车的困境,开阔了老师的教学思路,老师们看到自己的课堂焕发了生机,孩子的展示变得自信,参与变得活跃,悟出了课堂处理的技巧,体验到小组合作给自己带来的超脱与从容,增强了改革的信心。我们在研讨中跋涉,终于初步建构了适合我校实情的课堂的“135”教学模式。即“导、学、研、检、结”,具体分为:
(一)创设情境,呈现目标
(二)自主合作,学会新知
(三)展示交流,适度拓展
(四)强化训练,反馈矫正
(五)总结评价,体验收获。
2013年10月22日,由县进修学校电教部组织开展的以“激发兴趣、启迪思维、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学研讨会于我校召开,会上我校的贾立、李翔宇两位老师向全县各校领导老师展示了两节课,课上教师充分地展现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课上生生间自主合作和谐,展示中学生侃侃而谈,教师适时点拨、评价,更好地实现了教与学的最优化,师生互动和谐,会场上不时爆发出一阵阵开心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这种教学模式得到了与会的领导与老师的好评。
(六)认真反思,及时调整
为了全面了解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情况 ,听取教师、学生、家长关于课改实验工
锦州市高效课程改革阶段成果汇编
作的心里话,为了使课改工作能够健康有序的进行,我校还在教师中开展了优秀教学随想、论文、日志、教学设计征集活动,教师依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了自己对自学校实施高效课堂以来自己的感受,这些随想、反思发表在我们学校网站上和黑山教育网上,同时我校还在11月18日,分别在教师、学生、家长中展开了问卷调查,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高效课堂”要经过独学、对学、群学三个阶段,其中独学是很关键的一步,这一步之所以重要,就在于这一步是接下来一切活动的基础,没有这一点,别的几点展开就很难达到预期目标。这就好比一座高楼大厦,没有牢靠的基础就撑不起整座楼,更甭说别的事情了。在整个独学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自制力很差的话,这一环节就完不成。要推行这一模式,我们的前提就是强化学生的自制力。
同时为了让我们的改革能够得到社会、家长的认可,我校于11月18日到22日开展了教学开放周活动,让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了解学校的管理与发展趋势,了解课堂教学和课改动向,缩短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向家长展示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展示师生风采,创设和谐育人的氛围。让家长亲历子女在校的学习和生活,走近孩子,倾听心声,走进教室,关注教育;走进学校,参与评价,从而更好地配合学校,共同关注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的成长。
至此,我校已初建了兴趣、活跃、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全校语数英三科中进行推广,此模式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停地改进和完善。
三、“135”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135”课堂教学模式,即“一个中心三个学段五大环节。”
“一个中心”指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根本,以教师的启发、引领、点拨为激活方式,以激励评价为手段,以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建为中心。
“三个学段”是指低、中、高三个学段。
一、二年学段学生年龄较小,我们仍以教师的“教”为主导,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学生能说一句完整的话,能用一段完整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四学段有意识地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培训学生的合作技巧、发言技巧、与人沟通交流的技巧,小组长的组织技巧等。课堂表现为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有组织地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展示交流。
五、六学段教师逐步放开,课堂表现为学生自主有序地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展示交流,教师只是适时点拨评价即可。
“五大环节”即“导、学、研、检、结。”具体表现为
(一)创设情境,呈现目标;
(二)自主合作,学会新知;
(三)交流展示,适度拓展;
(四)强化训练,反馈矫正;
(五)总结评价,体验收获。
“导”——创设情境,呈现目标。在这一环节中要求教师要用简捷的语言直接引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创设良好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及学习兴趣。充分展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这节课主要要学习什么,学生和教师适时的解读一下学习目标,然后教师进行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合作学习。
“学”——自主合作,学会新知。这一环节是教学的主旋律,学生能根据教师要求和指导,对照学习目标和导学案主动、独立地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基础上,小组内进行交流,在这环节中生生间,师生间主动合作学习,互助学习。还可采取对学与群学的形式,组长要对全组成员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后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锦州市高效课程改革阶段成果汇编
学案完成情况、学生自学、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研”——交流展示,适度拓展。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的重头戏。各组对自己学习的情况在班级内进行交流,针对自主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全班进行研讨,教师要适时点拨、纠偏。组与组之间要互相评价、质疑对抗。同时教师对学生板书、评讲时的声音、语言,学生的质疑进行评价。
“检”——强化训练,反馈矫正。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这环节中,教师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检测,练习要有梯度,有层次,对于共性问题教师要适时的点拨,强调,达到堂堂清,教师对每一个小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结”——总结评价,体验收获。这一环节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学生对一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体验自己在这课堂中的收获。教师对本节课每一组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
四、模式的操作——两个前置。
“135”模式呈现的特点是“两个前置”,即问题前置、学习前置。学生“课前”准备主动充分,“课上”互动精彩和谐,“课后”复习及时有效。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学生学习导案做为作业布置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
对预习的要求:教师可灵活采取课外预习、课内温习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学生预习;一般课上安排8——10分钟来组织预习,预习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组内进行交流,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小组探究,要求集中归纳出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
“135”教学模式的操作要求:前3——5分为导学部分,10分钟为自主学习部分,课堂中段15分,教师会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整理放在课上大家集体交流,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下课前8分钟为检测,及时反馈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最后3——5分,为学生迅速整理本节课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
五、“135”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
“135”教学模式首先要求教师要做“激励者”,教师尽可能多使用“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你真棒!”“比比看,哪一个小组办法多?”等等激励性语言。
其次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点拨”上,教师课堂上的语言要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的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等)。
第三,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体系的建构与学习能力的形成,更要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和精神成长,这些体现在课堂上对学生表情、语音语调、形体动作的关注。
课改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也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近一年的课改历程,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建构“兴趣、活跃、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我们这样的农村小学由弱变强的必由之路。我们深知我们构建模式意在打造高效课堂还只是刚刚起步,与“高效”还有很大的距离,还有很多问题、细节需要我们去研究,还有很多的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挖掘。我们将在改革中再次出发,对模式加以完善,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本校的特色,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篇: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
1、《在实验中寻找规律》课堂实录与分析
2、《有理数乘、除、乘方运算复习》课堂实录与分析
3、《勾股定理》(01)课堂实录与分析
4、《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课堂实录与分析
5、《课题学习调查“你怎样处理废电池”》课堂实录
6、《因式分解—提取公因式法》课堂实录
7、《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课堂实录
8、《概率的意义》课堂实录
比如说:《概率的意义》或者《勾股定理》的讲解,我会先在课前预习有关内容,在自己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课本和网络资源做好课件准备,在上课前,给上一节的知识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同时在上课时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言,这也就需要题目难度的设定应该是由易到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比如说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兴趣可以说说与这些知识有关的故事,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讲解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们与我一起思考,课后布置适度的作业,留一两个拔高题,引起兴趣。做好的作业应该及时批改。
第三篇: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三段八环节的应用
最初,和谐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分为三个阶段八个环节,即: 准备阶段,包括身心准备和知识准备两个环节;
导学阶段,包括明确目标、自学讨论、艺术精讲三个环节;
应用评价阶段,包括激活练习、达标测试、推荐作业三个环节。在准备阶段的“身心放松”环节是和谐教学的特色。常用的心理放松法有音乐放松法、诗词放松法、心理想象放松法等。
在导学阶段的“艺术精讲”也是和谐教学的一个特色,要求教师在精讲时不但要注意语言和手势的教学艺术,在板书时要运用纲要信号。艺术精讲还包括在课堂上适当地播放音乐。音乐如果用得好,能够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创造特定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应用评价阶段的“激活练习”是和谐教学的又一特色。这一环节要求教师把单调的课堂练习变得活泼多样,如可以采取做游戏、抽签问答、接力做题、表演课本小品、抢答竞赛等方式。
如何看待课堂教学模式?
在新一轮的课题实验中,王敏勤又提出了四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是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教师在导入新课后,要向学生出示或说明这堂课的学习目标。
二、是自学指导,整体感知。教师提出自学的要求,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在自学的过程中本着先整体后部分、先宏观后微观的原则,先整体感知、理解教材、直奔主题,不要在细节上下功夫。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时要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这样学生才能高效率地自学。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可借助知识结构图(纲要信号)来理清课文的主要结构和解决主要问题。
三、是检查点拨,探寻规律。教师在检查学生自学结果时,不仅要看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寻找教材的规律和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整体思维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练习达标,拓展提高。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包括教师的点拨),初步找到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规律和方法,然后运用这一规律和方法进一步理解和分析教材,完善和巩固学习的知识和方法。
通过教学实践“四环节”的教学模式,更便于教师操作,强调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原则,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适用于小学生的学习。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三个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
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反馈——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验,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六个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环节——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教师口述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
展示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
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别组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示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杜郎口中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研究:只有先学,有一定基础在课堂上才可能有话可说、有据可论。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习。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学生用双色笔做预习笔记,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预习环节是学生通过自学或组内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通过学生对文本的挖掘、思想内涵的体验,形成自己的作品:一题多解,不同角度、侧面观察分析问题;感悟情思,形成自己的观点;写诗作词,用歌声、相声、小品、舞蹈、图画等个性化的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经过充分预习,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意味着简单的“领地转让”,也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作为,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在各方面还显稚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绝对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
杜郎口中学的学习经验可以在小学使用。
课堂生成与思维活化的关系
课堂千变万化,需要接纳弹性、灵活的成分,接纳课堂中生命体的各种生命信息,所以生成又不能固于预设。否则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故而,要大力张扬学生富有生命力的个性,拓展其思维的活化,必须做到课堂中的散而不乱,高难度调控。
数学教学必须经历的几个步骤
第一问题引入。
任何一个知识点的教学都需要有实际应用作为背景。
第二导向思考。
一个问题的提出对于一群没有任何解决过相关问题的学生而言,要创设一套这样的工具除非这个学生是天才,否则是无论怎么样都做不好的。所以,引导学生朝着寻找和发现这门工具的方向去探究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导向思考是最重要的。也是整理学生凌乱的解决问题思考方式的最有效办法。非常有效,如果力使对了,效果异常明显。如果学生们像疯牛一样拼命朝着你给他们创设的方向跑。那么这一步就成功了。
第三提炼提升。也就是常说的归纳总结。
第四基本巩固
做些基本练习就好了。别做太多乱七八糟的题目。一节新授课,时间也就几十分钟。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搞拓展提高。要知道基本巩固不是说拼命的把新学知识变着法用,那叫做拓展提高。是留在练习课上用的。而且拓展提高也有必要与新授课遥相呼应。基本巩固是要把一节课的内容做个总结练习。例如基本知识点的练习等。
第四拓展提高
新开练习课时,专门拓展提高。教授知识点的提高练习。部分题目如果能把新授课中的那套寻找数学工具的方法用上,那就完美了。
以上的教学方法,个人前面的三部分用过,效果不错。能把一些本来不及格的学生都可以带到及格。这其实已经说明的确有效。只是第四步是我离开数学教学岗位以后才想到的。如果对其有所改进,那么或许效果会更加意想不到的好。
中小学课堂到底该教什么?
中小学学生到底该学什么?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交织着各种矛盾、利益与价值的冲突,同时也与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水平直接相关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有关调研情况表明,我国中小学部分教师在学科教学知识素养方面明显不足,离开了教材与教学参考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了习题集、测验试卷,就不知道让学生练什么;甚至离开了参考答案,就不知道如何解题。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知行合一
新课程从自己的目标定位出发,强调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环境,鼓励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合作交往与动手实践。文科教学更多地强调讨论、辩论、实践体验、对话、角色扮演;科学教学强调实验探究、野外考察,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标列出了学生必做的实验;数学要求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许多学科还要求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提高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能力。有个美国人创立了一家非营利性教育组织,主要利用网络进行免费授课。该项目最早给他亲戚的孩子在线视频授课,后来向周围蔓延。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它使教育活动游戏化,引入游戏中的满分过关理念;更好地因材施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进度在线学习;采取了反转式教学,儿童在家上网学习,到学校做作业、与同学讨论或接受教师辅导。
1.让学生入境,拉近学生和内容之间的距离
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很短,要在课的伊始或课中某个阶段后使学生快速聚焦到教学内容中来,创设情境是一个好的解决方式。
如教学一年级《平面图形的认识》时,老师说,在图形王国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朋友,快来和它们打个招呼吧!可以说,这个情境几乎不是情境,它的特点就是带了点感情。如果不带感情,有的老师会直接说,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立体图形,一起来看一看。对一年级小学生而言,王国、朋友、打个招呼这些词语都会发挥一些作用。学生上课的感觉不同了,带着对王国的期待,带着对朋友的期待,带着教师认为自己有礼貌的期待,学生会觉得数学课更有意思,学生会高高兴兴地盯着屏幕上要出现的图形,会和图形朋友在这节课里好好相处。学生在愉快而紧张的状态下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
所以,平凡的话换个说法,带了点情感色彩,学生多了点情感参与,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2.学生想要成功完成“它”
学生喜欢挑战性的任务,渴望成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只有渴望成功的人才能成功。我们每位老师都希望并帮助学生渴望成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体验自己渴望成功,并体验自己或自己小组、自己同学的成功。
如柏继明老师《统计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从北京城区到八达岭要经过南口大桥。过去总是堵车。一堵就能堵两个多小时,中外的游客都有意见。现在那里修了高速公路,张局长为学生提供了一分钟的录像,让学生帮助统计一下 1 分钟经过车的辆数,现在是否还堵车?老师介绍了车的种类,有小汽车、大客车、货车、摩托车四种。
学生被信任,得到“高级”任务后希望很好完成,马上投入地去统计各种车的数量。结果学生的统计结果五花八门,任务失败了。这时老师说,咱们跟张局长说吧,说这个任务咱们完成不了。学生此时更为集中,迫切地说不行。经历了被信任——任务失败——要接受失败之后,学生更为渴望成功。带着更高的积极性,学生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
①有的学生说让老师放四次录像,每次数一种车;
②用慢镜头放,过一辆数一辆;
③还有的学生说每四个人分为一组,一个人数一种车。大家一致认为四个人合作,每人数一种车的方法比较好。
1.适度简化的生活情境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学习对接,由情境承载学生对问题的研究,会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生活中的问题是复杂的,根据生活经验设计的情境,在生活情境之中学生更容易理解问题的背景、提出问题并运用模拟操作、角色扮演等方式直观解决问题。
(1)生活中有这种现象,从学生熟悉之处进入。学生有很多生活经验,学习数学时可以调动出他们的经验,使得数学更熟悉、更简单。如《平移和旋转》教学中,教师问学生,游乐园里面有好多好玩的游乐项目,想看吗?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并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
(2)在开放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在学完表内乘除法后,教师设计了“小小文具店”这一活动:展示一个文具店的情境,有各种文具,每种文具都有单价及序号、名称。一开始,让学生自由选购,并算出自己买的文具要用多少钱。接着,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给你 50 元,请选购一套文具。”学生在这个情境之下,自然地去思考关于乘除法解决的问题。
(3)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例如,《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说天天裁缝店接到订货单,要做 100 条红领巾,需要准备多少布料呢?要完成这个任务,就要将这个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找到数学模型,也就是三角形的面积问题。
(4)运用模拟操作或角色扮演的策略入情入境解决问题。如,在《相遇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容易理解相遇过程中时间、速度和路程的关系,通过直观的模拟操作,复杂的问题可以变得很容易理解。
(5)生活中的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内容。如《小数加减法》教学中,很多教师创设购物的情境,借助元、角、分的模型和小数加减法对接,学生更容易理解计数单位相同的要对齐,这时也就是几元和几元相加减,几角和几角相加减。
生活中的问题不一定是学生熟悉的,至少不是所有学生都熟悉的。例如地铁换乘的问题,有换乘经验的学生则更容易理解相关问题,未经历过换乘,甚至从没做过地铁或公交车的学生则较难理解相关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经验。并通过各种方式使学生加强对问题的理解。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通过大量深入一线的调研,并结合教育教学理论,从教学情境的相关理论、创设情境的目的和创设怎样的情境三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讲座中通过大量的实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创设情境的意义和方法。另外本专题中还通过具体的实例帮助一线教师认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通过此专题的学习将使教师对情境创设的理念产生更为理性的思考,对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处理好算理和具体计算方法的关系
谈到精确计算首先要弄清有关算理和算法的问题。一些教师认为,计算教学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学生只要把法则牢记于心,反复“演练”就可以达到正确、熟练的要求。显然这是一种简单而且错误的认识,我们不能想像一个连基本的计算原理和方法都模糊不清的学生能够灵活、简便地进行计算,会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一些教师认为,算理非常重要,在计算过程中让学生会说一整套的程序化的语言,以表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这样学生对于算理真的理解了吗?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1)什么是算理和算法?
到底什么是算理?什么是算法呢?这两个问题可能是许多老师经常思考,但却很少追根溯源,有的认识是浅显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计算中根据小数的意义,并利用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保证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这才是算理。而运算法则是人们进行计算的一个基本程序或方法,它是具有操作性的,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算理是四则运算的理论依据,它是由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等构成的;具体的计算方法(主要指计算法则)是四则运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运算是基于法则进行的,而法则又要满足运算定律。所以,算理为法则提供理论依据,法则又使算理具体化。
(2)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强调算理的重要性并不难被广大一线老师接受,然而从操作层面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却是一个棘手且极具技术含量的问题。新课程计算教学淡化了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和计算法则,重在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获得过程,重在展示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重在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在教学中,既要使学生知道怎么算,又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算。学生明确了算理和具体的方法,才能灵活、简便地进行计算。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看到强调算理的重要性并不难被广大一线老师接受,然而从操作层面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却是一个棘手且极具技术含量的问题。北京小学于萍老师执教的《小数加减法》时,让学生自主进行编题,其中一名学生编出了一道0.8+3.74=,这种类型将要揭示的“小数点对齐”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也是小数加减法总结算法的重要时机。但为了让学生有机会调动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认知经验,经历判断、推理、抽象的思维过程,此时老师采取的方式是让每个学生自己试做,并说明自己这样做的道理。
小数加减法在小学“数与代数”的学习领域中占有什么位置?如何把握它与整数加减法的关系?在这节课中又该如何呈现知识的本质,抓住核心概念进行教学?于萍老师的教学实践回答了上面的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始终抓住了本节课知识的“魂”实施教学,她没有满足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而是步步深入引导学生逼近数学本质的理解。引发学生对小数加减计算道理的深刻理解,即: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本质意义是一致的,即相同的计数单位相加减。像这样,将“讲理”与“明法”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总结算法,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核心概念,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的目标。
第四篇:课堂教学模式
清水九年制学校“336”课堂教学模式
“336”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校在《府谷县县深化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学习、借鉴绥德辛店中学先进课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加以总结、提炼而成的,目的是从尊重学生的地位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转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指导思想
以学为主,以导为辅,关注”学困生”。
二、改革目标
学生成为和谐而充满活力的学习共同体,人人想学、会学、学会,共同进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模式简述
基本理念:落实“先学后教,教学合一”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不使每一个学生掉队。
课堂模式:“336”教学模式是指三性(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三动(主动、互动、能动)加“六个学习环节”(课前预习、依标自学、互动交流、小组展示,质疑探究、达标检则)的课堂模式。
操作载体:师生共用“导学案”,教师围绕学生的活动,相应地做好明确目标、问题助学、诊断指导、点拨提升、总结评价五方面的工作。
四、课堂流程
(一)三个基本形式
一是“小组合作学习”。各班主任、科任教师配合,必须按照学生的性格、各科的基础、兴趣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5-6人(AABBCC制,同时要给每组学生编号,依次为1、2、3、4、5、6号),面对面坐。选定一个能关爱“学困生”,顾全大局、公道、正派、集体荣誉感强的本学科基础较好的学生任该组组长,这个组长很重要,是组内的核心。不同的学科组长可以不同。必要时可采取双向选择制,组员选组长,组长选组员。其目的是做到兵帮兵、兵练兵、兵强兵,好差结合,好帮差结对子。考试时看二人的平均分,组与组之间看小组平均分,有效的缩小好学生、学困生之间的差距,调动他们积极性。尤其充分关注后进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后进生出头露面,使他们逐步克服胆怯和自卑心理,慢慢树立自信,走向成功。
二是落实“10+30”。教师导学不能超过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不能少于30分钟。三是“课前预习”。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能上。课前预习主要解决基础知识问题。教师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指导预习方法,比如:阅读文本,复习旧知识,接通新旧知识的“焊接点”,准备学具,查阅资料,提出疑难,小疑难同伴互动解决,大疑难留到课堂解决。
(二)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课前预习:①预习检查。对课前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进行检查。方法灵活多样(本组自行检查,组与组互相检查,老师检查等)。②教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要具体可测,一节能达到,而且要学生大声读,让每个学生都明确。③出示本节课的“预习提纲”或“学习提纲”。这个提纲很关键,是教师备课时把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梳理、细化列出的具体问题或内容。它是学生自学交流的依据。必须重点突出,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不能平铺直叙,面面具到。要求设计精准,要点分明,层次清楚,循序渐进,具体可操作。教学生大声一条一条读,让学生明确。
2、依标(纲)自学: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不同,情趣、性格、爱好不同,因此,课堂个体自学时间应该得到有效的保障,留足独立的不受别人干扰的阅读时间,留足全神贯注的凝神思索的自我内化的时间。这一点主要是学生在自学前,教师把学习方法,注意事项,给学生讲清楚,中途不再插话,以免打乱学生的思维。要明确的告诉学生出声读课本的哪几页,哪部分,反复读,直到读通、读懂,边读边思考,不会的问,这时候不讨论,教师在教室巡回,个别指导,解决疑问。特别关注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切忌不看文本一窝蜂就讨论。
3、互动交流:各组对照“提纲”开始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讨论、释疑。
4、小组展示:组长按内容的难、中、易,派不同的学生展示,其它学生订正。需要写的展示在黑板上,需要说的记在本子上或勾画在课本上,需要动手做的用准备好的学具做。有的内容分块预习,分块展示,有的内容全部预习,分块展示。这一步视内容、科目不同,可以让全班各组都一一展示“提纲”所列的内容,也可以共同预习,各组重点展示不同的内容。
5、讲解、订正、质疑、解答:李镇西说:“最好的学习就是给别人讲。”由小组长派人讲解,组员随时补充完善,其它组订正,提出不同意见。对一些探索规律性的问题,一题多解的问题,生成性的问题,教师往往不可预料,所以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问题,这也正是这种课可能出现的亮点,教师要充分重视和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这一步,一是让学生大胆讲解自已展示的成果,其它组员补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集体荣誉感。二是必须站在自己组的黑板前,借助学具、例题、板书等,直观、具体、有理有据的讲,切忌学生站在座位上空对空讲解,其它学生听不懂他说了些什么。这时,教师画龙点睛,适时点拨,统一意见。
6、达标检测:教师和学生(最好是学生)用黑板或纸条出示该节课的练习题,测试学生达成目标的情况(这一步可能因时间问题,检测不成可放到辅导课上完成)。最后回过头来,看这节课学了什么,目标达到了没有。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导”:
1、帮助组长组织好本组的学生。首先要关注学困生,不能让学困生游离组外。其次,合作交流时要分工明确,人人有事干。
2、巡回各组,撑握学生自学的时间、进度、遇到的困难,随时点拨、疏通、引导,帮助学生过坎坎。
3、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问题的分析、讲解,可能不完备,不透彻,层次不清楚,要点不明确。解题不规范。教师要给学生留足思考讨论的时间,只要有学生会,教师就不要急忙讲,让学生讲。确实不会时,再统一叫停,统一指导、讲解。教师的“导”是贯穿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条主线,是“路标”、是“引桥”。
(三)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1、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尤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学困生参加活动。要求人人过关,要始终“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能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
2、课堂上过不了关的部分学困生,要通过“1+1”帮教结对进行“兵教兵”来解决,或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辅导解决,必须要求学生当日问题当日清并形成制度,要养成“今日事今日完成”的良好习惯。
3、教师要把竞争带进课堂,鼓励学生在学习上你追我赶,奋勇争先,培养学生拒绝平庸,超越自我的意识。
4、对学生的激励评价要贯穿课堂始终。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无论学生回答与讲解正确与否,只要学生敢于参与、敢于展示,都要给予学生精神上的鼓励;要把关心送给学生,把微笑和信任的眼光洒向每一位学生,用饱满的精神、积极的态度和温暖的话语羸得学生的热爱,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五、“336”模式下的导学案编写
“导学案”是“336”教学模式的主要载体,编制科学实用的导学案,是顺利实施“336”教学模式的首要因素和前提条件。
(一)导学案编写原则
编写导学案时应注意主体化、课时化、问题化、全员参与、学法指导、层次化、及时化七个原则。
1、主体化原则。学案必须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切忌把学案编写成从教师传授知识出发的教案。
2.课时化原则。在每个学科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问题化原则。问题化原则是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设计的问题:
①能启发学生思维;②不易太多,太碎;③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④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4、全员参与原则。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只有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发动学生,敢于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其学习潜能才会得到更有效的挖掘。
5、学法指导原则。导学案中应体现教师必要的指导和要求。教师指导既有学习内容的指导与要求,又有学习方法的指导。
如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学生看教材哪一页的哪一部分,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自学完成后教师将采取什么形式进行检查等。
6、层次化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
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7、及时化原则。“导学案”编写印制必须及时,最晚应在课前一天下发给学生,以保证学案导学各环节的逐一落实。
(二)编写导学案的具体要求
1、课题和课型。导学案的类型可有新授课和复习课之分,在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侧重点有所不同。
2、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2-3个为宜,不能太多;
(2)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可操作性要强,要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3、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精心设计课堂研讨的问题与学习任务,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完成学习目标。
4、学法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应逐渐渗透本学科的研究方法及普遍的学习方法,在导学案中要精心进行设计。
5、达标检测。这也是“导学案”的基本内容,可包含识记类、理解类、应用类、创新型、讨论型等多种多样的题目,能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也能作为课堂内容及例题讲解后的达标检测,以检验所学知识,培养多种能力。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是:
(1)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选择能覆盖本节课所学内容的题目,以考查知识的掌握及运用为主,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2)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
(3)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当然,每份导学案不一定全部包含以上内容,可以根据具体实际适当增减,不同课型的学案亦应有所不同。同时,在一些重要学习板块的设计上要多下气力,力求科学、有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活动,心理特点等实际情况设计问题,因材施教。
六、实施“336”模式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导学案”编制习题化。在设计“导学案”时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成一道道的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这并不是指抛开课本,而是要合理使用教材,回归课本),认为这就是“导学案”。教师如果按这样的“导学案”进行教学,结果就成了学生去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简单机械地寻找答案。整堂课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实现“导学案导学”教学的优势。
2、用“教学目标”充当“学习目标”。把教参上或其它资料上的“教学目标”照搬到学案上来充当“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该是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的指南针,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的,应该列举出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以及各知识的把握层次,最好能将本节知识与各节、各章内容联系起来,构建起知识网络,明确本节课在课本及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本节课的提纲挈领和核心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
3、自主学习等同于放任自流。安排学生自学时,课堂上多数时间采取 “放羊式”,该讲的也不讲,该引导的也放给学生去“死啃”,结果不仅效率低,更严重的是出现了很多知识缺陷和漏洞,学生不会的照样还是不会。
4、学生的“满堂灌”代替了老师的“满堂灌”。有些学生在课前预习十分充分,对知识的掌握非常到位,他们在展示讲解的时候,展示讲解非常具体到位,但是,他们往往只顾自己的尽情发挥,而忽视了与其他学生的交流,教师应该引导展示的学生注意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并且欢迎其他同学提出不同的见解和主张。
5、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缺乏有序的组织。在小组讨论,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时,出现组内学生讨论无序、随口乱说,都急于先表达自己的意见,造成混乱的场面,影响学习效率。教师必须要选出有组织能力的小组长,同时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具体分工,明确职责,并且要求组员有序的进行发言、交流,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合作。
6、为展示而展示。课堂展示只重形式,甚至进行与文本内容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无效拓展展示,既浪费时间,又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学生拓展展示时,要给予一定的引导或指导,要加深展示的方法、技巧,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如果展示内容与所学内容关系不大或无关,可以劝说学生放弃那种只重形式的无效展示。
总之,“336”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借助导学案,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兴趣,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当学生能够带着问题、矛盾、困惑、方法、理解走向自我、走向同伴、走向教师的时候,就意味着我校的“336”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充分彰显。
清水九年制学校 2012年4月15日
第五篇:271课堂教学模式
山东省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要求
学校依据素质教育要求和先进的教育理论,结合学生课堂学习内容与学生组成的实际,特拟定此方案:
一、总体要求
1、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教育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思考、质疑、合作、讨论、提高。
2、抓好学习小组建设:
1)每组六人,分上中下三层,首先分层一对一讨论,后分层解答疑问;
2)担任小组长得同学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热心、最有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最强的;
3)培训好组长,发挥学习小组长的管理、组织、检查作用;
4)创新小组评价机制,杜绝为评价而评价,用恰当的评价培养小组积极思考、深入研究、高效学习的学习精神,把评价变为一堂课的佐料,自然顺畅。
3、编好用好学案:
1)学案编制要符合新课标要求,重点突出,按“271高效课堂”要求,注意问题设置的层次性;
2)学案编制要走程序,提前一周确定好编制人,每周一编制人开始编制学案,周三与两位备课组长和包科领导研讨修改定稿,周四发给各位老师,每位老师要都做一遍,周六最后定稿印发给学生。周一集体备课最后再对学生的使用进行通研,对内容再修改。学校检查用红笔修改了的学案;
3)学案要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自学指导、相应练习、当堂检测等内容,其中自学指导部分尤为重要。学案设计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 4)每个学案都要有编制人、审核人、包科领导签字、日期、编号; 5)每个学案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4、认真备课:
按“271”课堂的五个环节,精心设计,确保课堂大容量、快节奏,围绕学习目标,加大课堂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每一个目标下的学习内容,老师都要对时间、方法、过程、结果有明确、具体、严格的要求,每堂课的容量和强度都要达到学生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
5、每节课都要板书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包括学习内容„„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设计科学、时间分配合理,切忌模棱两可。板书要认真、工整、醒目,写在黑板右上角,不能擦掉。学习目标要贯穿课堂始终,每个步骤都要围绕目标进行。
6、强化落实、注意整理:
当堂内容要当堂落实,每节课都要清出底子。每节课后要跟上巩固性练习,不怕重复,把知识和能力落实到学生身上作为唯一目标。
二、课堂步骤及具体要求:
1、预习自学、探究问题:
每位同学根据学习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静下心来、动起脑来,认真预习、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用红色笔标注出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
2、完成学案,训练应用:
在预习之后,由学生自主完成学案,学案中大部分内容,中等以上学生通过自学后都能完成,但一些综合思考性题目或答案不唯一的题目需讨论解决,要注意标记。做学案一定要强化思考和规范,二要书写认真、标注清楚,一定用红笔记出自己不会的问题,注意题型、思路、规律的总结。
3、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这是学生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不仅仅是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更是让全体同学把思路打开,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教师全面掌控,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围绕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甚至争论。首先在组内三个层次中分层一对一讨论,共同研究解决问题,仍然解决不了的向上一层同学请教,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解决问题。注意讨论时要控制好时间,进行有效讨论,要做好勾画记录。同时注意总结本组好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以便展示。老师要巡回收集学生讨论中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备针对性点拨。
(以上三个环节约占课堂30分钟时间,即“271”中的“7”)
4、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小组通过讨论交流,把自己构建的知识网络或提炼的典型解题思路,展示到黑板上,由一名学生讲解点评。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不能一一展示,每个组选一名代表,同时到黑板上展示,老师要充分利用好前后黑板和两块小黑板。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小组成员可以用其他颜色的笔对展示内容进行补充或修改,其他同学一律做学案,让所有学生在展示环节中都处于紧张状态,有事可做。同时也可以进行小组间的展示,未参加黑板展示的同学将自己的成果写在学案上,相邻两个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换并给对修改和批阅,在批阅的过程中既学习了其他同学的优秀创意和想法,又可以注意到容易出错的地方,这种展示方法可用于训练量较大的内容或拉练检测。然后老师在;进行点拨,老师点拨一是对学生的展示点评,肯定好的,指出出现的问题,二是对学生模糊不清的疑难,做出准确的答复,三是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点拨讲解,归纳方法、规律,老师的讲要语言简练,直奔问题,点深点透,四是针对展示点评情况科学评价各小组,激励到位。
(该环节约占10分钟,即“271”中的“2”)
5、清理过关,当堂检测:
学生经过激励的讨论,思维比较活跃,这时需要静心总结归纳,反刍消化,清理过关,使知识更加完善,掌握更加扎实。最后进行达标测试,检测方式:可以是口头检查,也可以是学生之间一对一的检查,可以用小纸条,还可以设计题目进行书面检测,总之要根据当堂内容灵活检测,注重实效。下课前让学生整理课堂所学内容,整理好典型题本。分层次布置适当的自习作业。
(该环节约占5分钟,即“271”中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