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音乐课程中的运用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音乐课程中的运用
第一步:组织教学,发声练习。第二步:设疑自探。
教师要运用各种手段,如故事引入、图片或影像引入等情景创设,达到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吸引学生关注、调动其主动参与的目的。在学生反复聆听作品产生并提出疑问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归纳梳理出自探问题,学生围绕自探问题独立自学,钻研教材,自主探究,探求答案。
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依靠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经验,搜集、选用与问题有关的材料,从感知和知识结构上进行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办法、原理等。
〔操作步骤〕
1、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2、听录音,自学自探
A、初听,思:这首歌给你的感觉怎样?
B、再听,从乐句、乐理符号、节奏型、旋律等方面设疑自探。 C、学生自探,教师巡视。 〔目的〕
通过本环节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注意事项〕
1、本环节中可采用分散自学和集中自学,独立或分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灵活进行。设疑要尽可能地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2、重要知识点、概念要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形成较为正确、明晰的思路,节奏、旋律应初步能击打或唱。
3、学生自探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巡视、了解各层次学生自探的效果,特别是学困生的自探情况,从而确定合探的重点。
第三步:解疑合探。
在学生自主探究基础上,教师检查自学情况,进行疑难解答,点拨指导。充分发挥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小组讨论、同桌对话),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在了解学情之后,可以先用几分钟时间把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综合,然后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形式可采取:生生讨论探究,小组讨论探究,整班集体讨论探究(包括师生间互相探究)。发挥学生的学探优势,利用他们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问题的结论更清楚、更准确。教师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引导、点拨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操作步骤〕
1、多种形式交流,讨论自探问题。
2、检查自探效果,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
3、模唱旋律。
4、学唱歌词。以学生自学、感悟为主。 〔目的〕
通过解疑合探的协作学习,从而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本节的主要学习内容,初步解决本节主要问题。
〔注意事项〕
1、第一步和第二步可以结合运用,根椐不同课型、不同内容采用一疑一探整体把握教材或多疑多探分步解决问题。
2、本环节中教师的点拔指导,要点拔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学生对某一问题或乐句理解、掌握有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启发、诱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理解知识,切忌包办。
3、问题解决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歌曲整体的理解、感悟。
第四步:质疑再探。
教师诱导学生针对已学知识提出深层次、具有挑战性、独创性的问题,深入领会教材内容,探究更全面更深刻的问题答案。探究式教学不只是以让学生基本掌握歌曲为目的,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问题教学为平台,使学生能从力度、速度等方面理解、诠释歌曲。同时要善待学生个性差异,对于学生的猜想和质疑,无论有无实际意义,老师都要及时加以肯定,称赞和鼓励,应着力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目的〕
在于使学生敢于突破教材追根溯源,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问难,达到求异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注意事项〕
1、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说出自己心中有价值的疑问。以对歌曲力度、速度等方面的理解、处理为主。
2、学生提出的疑问不属于本节学习范围内的,教师要进行恰当的、合理的鼓励、疏导,避免挫伤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敢于探究、勇于质疑的精神。
第五步:运用拓展。
教师指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用于巩固新知、拓展延伸的过程,是知识反馈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加以拓展和延伸,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举一反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创新能力.
第二篇:如何正确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如何更好地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开 展 课 堂 教 学
三疑三探的概述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主要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公民出发,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 知规律,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合作探究问题,学会归纳创新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 良好品质和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想学、会学、学好,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真切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和创新的快乐。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但就整个课堂操作步骤来说还应包括对知识的运用拓展环节,所以用八个字更能全面地涵盖这一教学模式的全部过程,即“三疑三探,运用拓展”。?
第一步:“设疑自探”。是指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围绕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共同归纳梳理问题,从而形成需要解决的“主干”问题(即自学提纲),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其它方式独立自学探究问题,并尝试解答问题。?
第二步:“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对于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合作解决。?
第三步:“质疑再探”。是指在基本完成本节主要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勇于向课本、教师以及其他权威挑战,针对本节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再次进行深入探究解答,从而达到查漏补缺、深化知识、发散思维、求异创新的目的。?
第四步:“运用拓展”。是指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的“新知”,围绕学习目标,尝试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和拓展性习题,展示出来供全体学生训练运用,如果学生编题达不到目标要求,教师要进行补充,在检查运用情
况的基础上予以订正、反思和归纳
如何正确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主要通过疑问与探究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设疑自探: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具体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
这一环节主要涉及三个步骤:一是创设问题情境。二是设置具体自探问题。根据学科特点,自探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如果问题还没有达到目标的要求,教师再补充提出。自探问题的“主干”就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三是学生自探。这里的自探是学生完全独立意义上的自探。自探前,教师一般要适当进行方法的提示、信心的鼓励和时间的要求。自探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热切关注和期望。无论关注的形式怎样变,有一个底线不能变,那就是不能打断或干扰学生独立学习的思路。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设置自探问题层次不清,不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问题太碎、太杂,或太大、太空。要么一看就会,课本上有直观的答案,要么思维跨度太大,缺乏递进性,学生难以接受。二是自探走过场,时间安排不足。三是在学生自探过程中教师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唠唠叨叨,使学生不能专心思考,要么漠然视之,认为学生自探与己无关。
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
合探的形式包括三种:一是提问与评价。操作的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二是讨论。如果中等生也难以解决,则需要讨论,教师在学生自探的过程中巡视发现的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也要讨论。
讨论要建立在学生充分自探的基础上进行,难度小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三是讲解。如果通过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则予以讲解。讲解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抛开设疑自探中的问题,重新设置几个所谓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学生没有思考的情况下,直接让学生讨论。二是教师怕学生自学解决不了问题,按自探提纲从头到尾重新讲解一遍,换汤不换药。三是提问回避学困生,怕浪费课堂时间,仅让中等以上举手要求发言的学生回答一遍了事,掩盖学情。四是试图烘托气氛,搞形式主义,很简单的问题也要进行讨论。五是小组讨论人员不固定,发言无序,时间没保证。
质疑再探:让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
在具体的实践中,对于中等以下学生质疑的问题,有可能还是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范畴,只是从不同侧面去提,这时让其他学生回答,实际上是起到了深化学习目标的作用。对于优等生质疑的问题,有可能超出书本知识,但教师还应先让其他学生思考解答,提出种种不同的解决办法,然后教师再解答。如果连教师也解答不了,应坦诚说出,师生课后通过查资料等其他途径共同解决。
如果开始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完成情况进行示范引领性质疑,启发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待学生养成习惯之后,教师考虑更多的应是如何应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而不是再给学生预设问题。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学生无疑可“质”,教师即转入下个环节。二是教师质疑代替学生质疑。三是学生一问,教师一答。四是教师课前对学生可能质疑的问题没有充分的估计和预测。
拓展运用: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习题,让学生训练运用。在此基础上,予以反思和归纳。
此环节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教师拟题训练运用。教师首先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情况。检查反馈的原则是学困生展示,中等生评价。如果发现错误,还要让学困生本人说出错误的原因并纠正。基础性习题解决之后,教师再出示带有拓展性质的习题。检查反馈原则是中等生展示,中、优等生评价。如果发现错误,还要让答错者本人说说错误的原因并纠正。二是学生拟题训练运用。如果学生所编习题达不到学习目标的要求,教师则进行必要的补充。三是反思和归纳,具体操作是学生先说,教师后评。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编拟习题不能牢牢把握学习目标的“底线”,关注拔高题,忽视基础题。二是怕学生编题编不到“点子”上,浪费时间,干脆不让学生编。三是不给学生反思的时间和充分表达的机会,反思归纳都是教师“一言堂”。
另外,根据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还可以增删或调换某个具体环节,进行灵活运用。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初探
[导读] 经验+ 反思= 成长。通过反思,教师能更好地结合“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运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在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推广、实施与深化中,赤土店中学积极组织带动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开展教学研究,及时反思交流,进行专题研讨,多方位、多渠道地促使全体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实施“洗脑工程”,促进观念和行动的转变
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开发,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知识、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了让全体教师积极地认识、接纳,灵活自如地运用这一教学模式,赤土店中学采取多种形式实施“洗脑工程”:一是组织教师进行业务理论学习,启动“读书富脑工程”。制订了教师业务学习方案,就教师的读书范围、读书方法、笔记、时间数量等做了具体要求,使教师在自学的过程中走进新课程、学习新理念、掌握新模式。二是借助课堂观摩,使教师亲眼目睹新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结构,以及新模式给教师、学生、课堂教学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三是立足校情,充分挖掘校内资源,组织学校业务领导、骨干教师分专题办讲座,开展讲学活动,从不同侧面将新的教育理念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相结合,变抽象为具体,使广大教师找到学习实践的方法。
二、实施集体备课制度,促进共同进步
为了能让教师有更充足的时间去揣摩、实验和实施“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赤土店中学提出了淡化形式、注重过程,有形备课与无形备课相结合的三轮备课制:即个人自主备课———教研组集体备课———课前自我加减。通过三轮备课,让教师充分体验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精妙之处,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教师的共同进步。
三、开展观摩研讨活动,在课例研究中共同成长
为了加快教学改革,推进“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运用与发展,赤土店中学建立了精品课机制,开展了“多人同上一节课”和“一人一课上多班”的观摩研讨活动。
“多人同上一节课”,即在同级、同科里统一教学内容,同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设计教学,通过听评课,真切感受同事的教育智慧,以弥补自己在使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共同探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实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人一课上多班”,即选定一位教师经历“独立备课———说课———修改教学设计———上研讨课———进行交流———写教后反思”这一研讨历程,使其掌握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更加科学灵活地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这样以具体的课堂实例进行研讨,就人人有话说,有问题谈,教学中的问题容易被发现,个人的智慧也容易被激发,“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也自然地结合了起来。最终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打开课堂大门,看别人的课堂,说别人的课堂;看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走进别人的课堂,改进自己的课堂。
四、在不断反思中逐步提高
经验+ 反思= 成长。通过反思,教师能更好地结合“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运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独立性思考和创造性见解。城区一小规定教师在教前、教中、教后都要进行及时反思。教学前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在集备教案中增设个性设计;教学中要根据课堂上的实际状况及时作出调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真正让学生学得活、学得实;课后要及时在教案上写下教的反思和学的反思。同时,还鼓励教师写个案研究、教学心得和案例分析,使教师在分析解剖自己时,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愉悦。
五、在课题带动下促进发展
“教而不研则枯,研而不教则浅”。为使每个教师都积极投身于“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研究中,使教研课题化,以教研促课改,学校以实施“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切入点,立足教学实际,倡导“问题———突破———反思———提炼”的小课题研究模式,即结合“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实践提出问题,在同学中将问题进行梳理以形成一个个小课题。如中高年级语文第一学期四个月的教研小课题依次是:1.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2.课堂上怎样引导学生学会质疑?3.课堂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评价?4.怎样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有创造性的思维?然后在一个月的教学实践中进行问题解决,并加以提炼,形成教研论文,在校级教研活动中进行经验交流。这样的小课题研究,立足于教学实际,来源于教学实践,形成于教学反思的过程,使群体优势和个人智慧相结合,形成了“人人在实验、人人有课题、人人搞教研”的良好氛围。
立足校情,借“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运用与推广这一东风,有效地促使了赤土店中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两年来,赤土店中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位居全县同类学校前列。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浅析
新课程提倡的“三疑三探”学习方法,给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清新空气,使课堂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
设疑——解疑——质疑不仅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是一个不断深化学习教材、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
首先,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指导下,教师进一步改变了教学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进行主动探究,打开学生逆向的、发散的思维闸门,初步实现了由传统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发展促进者、学习的组织者和活动的规范者的转变。
其次,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使课堂的主角由教师变为学生,使学生获得了真正的“解放”。学生便能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逐步养成了爱问、善问的习惯。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交流、会评价,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于是,学生便能够自主设疑、自读批注、自编习题,感到讲台是舞台,课堂是乐园,洋溢着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
第三,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三疑三探”的实践中,学生争着表现、展示自我,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向老师质疑,学生在课堂上互相评价,甚至评价老师。然后老师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客观地、科学地进行评价。
总之,“三疑三探”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课堂改革的基本要求,它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合作能力。
第三篇:如何正确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主要通过疑问与探究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设疑自探: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具体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
这一环节主要涉及三个步骤:一是创设问题情境。二是设置具体自探问题。根据学科特点,自探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如果问题还没有达到目标的要求,教师再补充提出。自探问题的“主干”就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三是学生自探。这里的自探是学生完全独立意义上的自探。自探前,教师一般要适当进行方法的提示、信心的鼓励和时间的要求。自探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热切关注和期望。无论关注的形式怎样变,有一个底线不能变,那就是不能打断或干扰学生独立学习的思路。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设置自探问题层次不清,不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问题太碎、太杂,或太大、太空。要么一看就会,课本上有直观的答案,要么思维跨度太大,缺乏递进性,学生难以接受。二是自探走过场,时间安排不足。三是在学生自探过程中教师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唠唠叨叨,使学生不能专心思考,要么漠然视之,认为学生自探与己无关。
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
合探的形式包括三种:一是提问与评价。操作的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二是讨论。如果中等生也难以解决,则需要讨论,教师在学生自探的过程中巡视发现的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也要讨论。
讨论要建立在学生充分自探的基础上进行,难度小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三是讲解。如果通过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则予以讲解。讲解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抛开设疑自探中的问题,重新设置几个所谓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学生没有思考的情况下,直接让学生讨论。二是教师怕学生自学解决不了问题,按自探提纲从头到尾重新讲解一遍,换汤不换药。三是提问回避学困生,怕浪费课堂时间,仅让中等以上举手要求发言的学生回答一遍了事,掩盖学情。四是试图烘托气氛,搞形式主义,很简单的问题也要进行讨论。五是小组讨论人员不固定,发言无序,时间没保证。
质疑再探:让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如何正确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
在具体的实践中,对于中等以下学生质疑的问题,有可能还是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范畴,只是从不同侧面去提,这时让其他学生回答,实际上是起到了深化学习目标的作用。对于优等生质疑的问题,有可能超出书本知识,但教师还应先让其他学生思考解答,提出种种不同的解决办法,然后教师再解答。如果连教师也解答不了,应坦诚说出,师生课后通过查资料等其他途径共同解决。
如果开始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完成情况进行示范引领性质疑,启发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待学生养成习惯之后,教师考虑更多的应是如何应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而不是再给学生预设问题。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学生无疑可“质”,教师即转入下个环节。二是教师质疑代替学生质疑。三是学生一问,教师一答。四是教师课前对学生可能质疑的问题没有充分的估计和预测。
拓展运用: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习题,让学生训练运用。在此基础上,予以反思和归纳。
此环节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教师拟题训练运用。教师首先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情况。检查反馈的原则是学困生展示,中等生评价。如果发现错误,还要让学困生本人说出错误的原因并纠正。基础性习题解决之后,教师再出示带有拓展性质的习题。检查反馈原则是中等生展示,中、优等生评价。如果发现错误,还要让答错者本人说说错误的原因并纠正。二是学生拟题训练运用。如果学生所编习题达不到学习目标的要求,教师则进行必要的补充。三是反思和归纳,具体操作是学生先说,教师后评。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编拟习题不能牢牢把握学习目标的“底线”,关注拔高题,忽视基础题。二是怕学生编题编不到“点子”上,浪费时间,干脆不让学生编。三是不给学生反思的时间和充分表达的机会,反思归纳都是教师“一言堂”。
另外,根据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还可以增删或调换某个具体环节,进行灵活运用。
备注:
最常见的问题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本节课你对你的表现有什么感受?”、“你还有什么疑问吗?”、“你从同学身上学到了什么?”、“你对老师在本节课中的教学有什么评价和建议?”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多问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你想怎样解答这道题?”“你们有什么问题和想法需要讨论交流的?”“你想听一听其他同学是怎样想的吗?”“你敢解答这道难题吗?”“关于这道题(这节课)你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能力培养:1.会展示。2.会倾听、会评价、会总结。3.会讨论。“三疑三探”学生展示和评价要求
展示和评价的要求:
1、书面展示要展示结果,注意书写规范,清晰,迅速,注意总结方法规律。
2、非展示同学要展示结果,认真思考,深入思考,及时总结方法规律,注意变式和拓展,为质疑和补充作准备。
3、点评同学对展示内容从版书规范,内容正确性及步骤规范上点评,讲错的知识点要指出来,并发言自己不同的观点,并打分(声音洪亮,说普通话,语言简练,优缺点及方法规律)。
4、其他同学做好笔记,认真思考,提出疑问,设计变式训练。
小组讨论要求
1、组内展示,小组长协调,确保人人参与。
2、找出组内最佳答案,做好方法步骤的归纳总结。
3、注意展示点评要求。
第四篇: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如何更好地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开 展 课 堂 教 学
赤土店镇初级中学 课研组
三疑三探的概述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主要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公民出发,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 知规律,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合作探究问题,学会归纳创新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 良好品质和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想学、会学、学好,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真切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和创新的快乐。
所谓“三疑三探”是指课堂教学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即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但就整个课堂操作步骤来说还应包括对知识的运用拓展环节,所以用八个字更能全面地涵盖这一教学模式的全部过程,即“三疑三探,运用拓展”。?
第一步:“设疑自探”。是指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围绕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共同归纳梳理问题,从而形成需要解决的“主干”问题(即自学提纲),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其它方式独立自学探究问题,并尝试解答问题。?
第二步:“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对于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合作解决。?
第三步:“质疑再探”。是指在基本完成本节主要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勇于向课本、教师以及其他权威挑战,针对本节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再次进行深入探究解答,从而达到查漏补缺、深化知识、发散思维、求异创新的目的。?
第四步:“运用拓展”。是指学生针对本节所学的“新知”,围绕学习目标,尝试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和拓展性习题,展示出来供全体学生训练运用,如果学生编题达不到目标要求,教师要进行补充,在检查运用情
况的基础上予以订正、反思和归纳 如何正确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主要通过疑问与探究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设疑自探: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具体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
这一环节主要涉及三个步骤:一是创设问题情境。二是设置具体自探问题。根据学科特点,自探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如果问题还没有达到目标的要求,教师再补充提出。自探问题的“主干”就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三是学生自探。这里的自探是学生完全独立意义上的自探。自探前,教师一般要适当进行方法的提示、信心的鼓励和时间的要求。自探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热切关注和期望。无论关注的形式怎样变,有一个底线不能变,那就是不能打断或干扰学生独立学习的思路。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设置自探问题层次不清,不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问题太碎、太杂,或太大、太空。要么一看就会,课本上有直观的答案,要么思维跨度太大,缺乏递进性,学生难以接受。二是自探走过场,时间安排不足。三是在学生自探过程中教师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唠唠叨叨,使学生不能专心思考,要么漠然视之,认为学生自探与己无关。
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
合探的形式包括三种:一是提问与评价。操作的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二是讨论。如果中等生也难以解决,则需要讨论,教师在学生自探的过程中巡视发现的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也要讨论。
讨论要建立在学生充分自探的基础上进行,难度小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三是讲解。如果通过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则予以讲解。讲解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抛开设疑自探中的问题,重新设置几个所谓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学生没有思考的情况下,直接让学生讨论。二是教师怕学 生自学解决不了问题,按自探提纲从头到尾重新讲解一遍,换汤不换药。三是提问回避学困生,怕浪费课堂时间,仅让中等以上举手要求发言的学生回答一遍了事,掩盖学情。四是试图烘托气氛,搞形式主义,很简单的问题也要进行讨论。五是小组讨论人员不固定,发言无序,时间没保证。
质疑再探:让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
在具体的实践中,对于中等以下学生质疑的问题,有可能还是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范畴,只是从不同侧面去提,这时让其他学生回答,实际上是起到了深化学习目标的作用。对于优等生质疑的问题,有可能超出书本知识,但教师还应先让其他学生思考解答,提出种种不同的解决办法,然后教师再解答。如果连教师也解答不了,应坦诚说出,师生课后通过查资料等其他途径共同解决。
如果开始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完成情况进行示范引领性质疑,启发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待学生养成习惯之后,教师考虑更多的应是如何应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而不是再给学生预设问题。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学生无疑可“质”,教师即转入下个环节。二是教师质疑代替学生质疑。三是学生一问,教师一答。四是教师课前对学生可能质疑的问题没有充分的估计和预测。
拓展运用: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习题,让学生训练运用。在此基础上,予以反思和归纳。
此环节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教师拟题训练运用。教师首先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情况。检查反馈的原则是学困生展示,中等生评价。如果发现错误,还要让学困生本人说出错误的原因并纠正。基础性习题解决之后,教师再出示带有拓展性质的习题。检查反馈原则是中等生展示,中、优等生评价。如果发现错误,还要让答错者本人说说错误的原因并纠正。二是学生拟题训练运用。如果学生所编习题达不到学习目标的要求,教师则进行必要的补充。三是反思和归纳,具体操作是学生先说,教师后评。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编拟习题不能牢牢把握学习目标的“底线”,关注拔高题,忽视基础题。二是怕学生编题编不到“点子”上,浪费时间,干脆不让学生编。三是不给学生反思的时间和充分表达的机会,反思归纳都是教师“一言堂”。
另外,根据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还可以增删或调换某个具体环节,进行灵活运用。
第五篇:如何正确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如何正确运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主要通过疑问与探究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设疑自探: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具体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
这一环节主要涉及三个步骤:一是创设问题情境。二是设置具体自探问题。根据学科特点,自探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如果问题还没有达到目标的要求,教师再补充提出。自探问题的“主干”就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三是学生自探。这里的自探是学生完全独立意义上的自探。自探前,教师一般要适当进行方法的提示、信心的鼓励和时间的要求。自探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热切关注和期望。无论关注的形式怎样变,有一个底线不能变,那就是不能打断或干扰学生独立学习的思路。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设置自探问题层次不清,不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问题太碎、太杂,或太大、太空。要么一看就会,课本上有直观的答案,要么思维跨度太大,缺乏递进性,学生难以接受。二是自探走过场,时间安排不足。三是在学生自探过程中教师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唠唠叨叨,使学生不能专心思考,要么漠然视之,认为学生自探与己无关。
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
合探的形式包括三种:一是提问与评价。操作的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二是讨论。如果中等生也难以解决,则需要讨论,教师在学生自探的过程中巡视发现的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也要讨论。
讨论要建立在学生充分自探的基础上进行,难度小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三是讲解。如果通过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则予以讲解。讲解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抛开设疑自探中的问题,重新设置几个所谓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学生没有思考的情况下,直接让学生讨论。二是教师怕学生自学解决不了问题,按自探提纲从头到尾重新讲解一遍,换汤不换药。三是提问回避学困生,怕浪费课堂时间,仅让中等以上举手要求发言的学生回答一遍了事,掩盖学情。四是试图烘托气氛,搞形式主义,很简单的问题也要进行讨论。五是小组讨论人员不固定,发言无序,时间没保证。
质疑再探:让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
在具体的实践中,对于中等以下学生质疑的问题,有可能还是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范畴,只是从不同侧面去提,这时让其他学生回答,实际上是起到了深化学习目标的作用。对于优等生质疑的问题,有可能超出书本知识,但教师还应先让其他学生思考解答,提出种种不同的解决办法,然后教师再解答。如果连教师也解答不了,应坦诚说出,师生课后通过查资料等其他途径共同解决。
如果开始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完成情况进行示范引领性质疑,启发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待学生养成习惯之后,教师考虑更多的应是如何应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而不是再给学生预设问题。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学生无疑可“质”,教师即转入下个环节。二是教师质疑代替学生质疑。三是学生一问,教师一答。四是教师课前对学生可能质疑的问题没有充分的估计和预测。
拓展运用: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习题,让学生训练运用。在此基础上,予以反思和归纳。
此环节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教师拟题训练运用。教师首先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情况。检查反馈的原则是学困生展示,中等生评价。如果发现错误,还要让学困生本人说出错误的原因并纠正。基础性习题解决之后,教师再出示带有拓展性质的习题。检查反馈原则是中等生展示,中、优等生评价。如果发现错误,还要让答错者本人说说错误的原因并纠正。二是学生拟题训练运用。如果学生所编习题达不到学习目标的要求,教师则进行必要的补充。三是反思和归纳,具体操作是学生先说,教师后评。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编拟习题不能牢牢把握学习目标的“底线”,关注拔高题,忽视基础题。二是怕学生编题编不到“点子”上,浪费时间,干脆不让学生编。三是不给学生反思的时间和充分表达的机会,反思归纳都是教师“一言堂”。
“三疑三探”通过疑探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合作探究问题,学会归纳创新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想学、会学、学好,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真切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感和成就感。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创新体现在如下几点:
1.学习目标来自学生,是生成的,而非教师课前预设的。在“三疑三探”课堂上,学习目标的出示与很多课堂不同,当很多学校的课堂目标是教学目标的时候,这里的目标首先定位于学习目标,当很多学校把学习目标直接出示给学生时,这里则是让学生讨论、质疑、生成目标。目标是用来定位的,当学习目标生成后,不是“一笔带过”,而是重视对目标的使用,始终围绕目标推进学习。
2.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个性的学习提纲。导学案是当下很多课堂上普遍使用的一种学习工具,导学案的出现打通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通道,使学生有了清晰的学习路线图,但是仅仅由教师集体备课形成的导学案,忽视了学生思考的过程。“三疑三探”课堂教学模式则主张,通过学生的先学,提出问题,组长收集问题,进而形成兼顾个性和共性的学习提纲,实现了“先学后问,先问后教”。3.课堂结尾的检测环节。大多数学校的练习检测是教师出示精选的试题,教师是选题的机器,学生是练题的机器,而这里的检测打破了以往由教师出题检测的格局,更注重让学生出题互测,采取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出题、互测互评的形式,效果更佳。学生编题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提炼与升华,会解题与能编题毕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能力层级。从“做题”到“编题”,变“被动”为“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学生角色变成了“小老师”,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学生编题成为一种常态学习方式。除了“运用拓展,自编习题”这一环节外,“三疑三探”课堂还实现了学生作业的“变脸”。以往每到双休日都是做试卷,现在则从原来的做试卷变成了出试卷,并且要自制标准答案。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像教师那样研究考纲,才能编制一份高质量的试卷。西峡一高每次考试有20%的试题出自学生,试题被采用的学生或小组,会在试题后标注出题人或出题小组的名字。
5.质疑和追问成为一种课堂文化。在“三疑三探”课堂上,学生以追问的方式完成思考,教师以追问的方式完成点拨。尤其是教师,当学生提出疑问时,不是直接告诉答案或者给予提示、点拨,而是要有意识地进行追问,通过追问让学生的思考指向更深处,让学生学会科学的思考方法,突破难点。追问有两种重要的价值取向:一是指向学生思维的的深度,要求知其一,又能知其二;二是指向学生思维的过程,要求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课堂追问能使学生保持注意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6.“三疑三探”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思想,还是一种管理思想、生活方式。在西峡一高,“三疑三探”已经上升为学校的一种精神和思想战略。他们把“三疑三探”延伸到了学校管理领域,比如,后勤管理的工作方式就是通过“三疑三探”的流程来完成的,工作效率比以往更高了。他们还在全校教职工中征集影响学校发展的问题,征集解决问题的金点子,问题来源于一线,又回到一线去解决,充分调动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从“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本身来看,其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反复推进过程,是一个培养创新能力、步步升华的过程。从设疑、解疑、质疑,到最后的编题,四个环节实际是一个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和解决深层次问题、用问题创新问题的思维递进过程,学生能编拟习题,说明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创新。从自探、合探、再探到最后的边用边探,同样是一个解决问题、步步提升的过程,从开始的想知道“为什么”而探,到最后的为“怎么用”而探,标志着创新能力的形成。
另外,根据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还可以增删或调换某个具体环节,进行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