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研究 》总结

时间:2019-05-13 01:11: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研究 》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研究 》总结》。

第一篇:《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研究 》总结

《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研究 》总结

在青少年的德育中,感恩教育是一个基点.尽管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施恩不忘报”的美德,但是还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既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又是缺乏人文关怀、情感冷漠、缺少人情味的表现.“感恩图报”,是我国人民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众所周知的古语:“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等都体现着一种知遇之恩、养育之恩、培养之恩、提携之恩、救命之恩。这些良好的道德文化,传承了千年,也熏陶和感染人类千年。所以,“感恩”其实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是一种工作与生活的态度,更是人类一种大智慧。现代社会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社会的主导。在家里,父母、亲人对他们的呵护与关爱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在学校,教师也总是以学生为本,注重鼓励与表扬,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张扬。按理说,在这种关爱和呵护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应当懂得父母和老师为他们所付出的辛勤和劳动。但是恰恰相反,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太阳”。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很多学生都缺乏感恩意识。

让学生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在帮助着我们,父母、师长、同学还有各行业的人,他们都有恩于我们,如何回报他们呢?作为我们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很有必要提醒、引导教育学生自小学会感恩,感谢祖国的培养,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感谢同学关心帮助,感谢一切为我们付出的人。

通过组织各种感恩活动,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激祖国之恩,培养热爱祖国的高尚道德情操;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道德品质;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在生活、学习中互相帮助,乐于助人;感激自然的赐予之恩,使“爱护环境,保护自然”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感激后有奉献之恩,唤醒学生对他人的爱心,学会重视、尊重和感激别人对自己的付出。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质是一种知恩图报的教育。“图报”的前提是“知恩”。感恩教育要让小学生认识到别人为他付出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无论是父母抚养他们,还是老师教给他们知识,还是朋友给予他们友情的帮助,这一切都是“恩情”。在“知恩”之后,即认识到从亲人、从他人、从社会那里得到多少恩惠,当以更大的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予回报,而这种回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情感方面的回报,如有时是一声简单的道谢。对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时,要善于帮助他们感受到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恩惠,并能从中挖掘出价值。要让小学生知道,并非报大恩大德的大举动才叫报恩,对父母的点滴孝行,对他人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对老师的尊敬,对环卫工人的一封信件也是一种报恩。

第二篇: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研究

《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来源:宁夏教研网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素质的提高,几乎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当然都是家庭的中心,在长辈的呵护下成长,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觉得别人对他们的好都是应该的。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从小加强德育教育,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尊重他人。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始终,使学生从小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记住那些有恩于他们的人,学会感恩,施恩与他人,用自己的爱心回报他人,回报社会,为以后能做一个服务于社会,关爱他人,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的思想打基础。

一、课题的提出

1、“感恩图报”,是我国人民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众所周知的古语:“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等都体现着一种知遇之恩、养育之恩、培养之恩、提携之恩、救命之恩。这些良好的道德文化,传承了千年,也熏陶和感染人类千年。所以,“感恩”其实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是一种工作与生活的态度,更是人类一种大智慧。

2、在青少年的德育中,感恩教育是一个基点.尽管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施恩不忘报”的美德,但是还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既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又是缺乏人文关怀、情感冷漠、缺少人情味的表现.3、人是教育与环境的产物,他是受着多种环境因素影响的,其深层原因,应该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感恩教育的整体缺失。在全民极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不再对和谐社会的有关理论做众所周知的阐释,在这我们提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感恩教育,和谐学校也需要感恩教育。

4、现代社会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社会的主导。在家里,父母、亲人对他们的呵护与关爱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在学校,教师也总是以学生为本,注重鼓励与表扬,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张扬。按理说,在这种关爱和呵护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应当懂得父母和老师为他们所付出的辛勤和劳动。但是恰恰相反,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太阳”。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很多学生都缺乏感恩意识。

让学生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在帮助着我们,父母、师长、同学还有各行业的人,他们都有恩于我们,如何回报他们呢?作为我们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很有必要提醒、引导教育学生自小学会感恩,感谢祖国的培养,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感谢同学关心帮助,感谢一切为我们付出的人。

二、课题的界定

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是大自然、是社会、是国家和他人的恩泽与奉献的结果,因而应当珍惜与感激。这意味着人们在享受恩泽的同时更要承担一份责任,并准备为回报而付出努力。因此,感恩其实是一种品德,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感恩教育就是通过情感教育,切入学生个体心理世界,激发个体心灵共鸣,促使学生对某些事件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强化他们的感恩心理,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发展和升华他们道德情感的教育方法。所以感恩教育对于个体,不仅是道德教育,也是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也是理想教育。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1、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学会一定的感恩方式,养成感恩的习惯。

2、通过组织各种感恩活动,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激祖国之恩,培养热爱祖国的高尚道德情操;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道德品质;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在生活、学习中互相帮助,乐于助人;感激自然的赐予之恩,使“爱护环境,保护自然”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感激后有奉献之恩,唤醒学生对他人的爱心,学会重视、尊重和感激别人对自己的付出。

本课题分各年级段具体任务如下:

低年级:吟诵《弟子规》,学会礼貌用语,不挑食,不挑衣。了解衣食的来源,记住父母生日,每周老师开德育教育故事会。

中年级:记背《弟子规》,写读书笔记,习惯用礼貌用语,不挑拣衣食,给父母帮做力所能及的事,给父母筹划过生日,体谅关心父母。完成爱心家庭作业,根据每学期节日特点、民俗风情、重大活动开展感恩的演讲、征文活动两次。

高年级:记背《弟子规》并按其内容做事,每2周写一篇心得体会,阅读感恩之类的文章,熟练用礼貌用语,不挑拣衣食,不乱花钱,体谅关心父母。上学之余帮父母做家务活,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每月上一节感恩主题班会课,交流感恩事例,互评感恩效果。完成爱心家庭作业,适当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根据每学期节日特点、民俗风情、重大活动开展感恩的演讲、征文活动两次,开主题辩论会班队会,交流对感恩教育的的理解。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知恩教育研究。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居多,父母亲太过于溺爱宝贝,认为孩子小,凡事替孩子包办,都是无条件的给予,没有培养小孩的回报意识,从而养成了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只顾一味地索取,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把一切都看作是理所当然,浑不知这是父母对他们的恩情。

(2)施恩对象研究。

很多家长与老师及社会有爱心的人已习惯了付出,不希望得到回报与感恩,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样做可能会误导孩子,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是道德教育中的不完善之处。因为知道别人的恩爱并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才会摈弃没有意义的怨天尤人。因此父母之恩、教师之恩、社会之恩、自然之恩、祖国之恩便成为施恩对象研究。

(3)感恩意识培养研究。

感恩是一种做人的道德,是一种处世哲学。人人都应常怀感恩之心,感激生育你的人,感激抚养你的人,感激教育你的人,感激关怀你的人,感激帮助你的人„„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性和人的高贵之所在。我们进行感恩教育,让感恩的意识深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

(4)感恩教育形式研究。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质是一种知恩图报的教育。“图报”的前提是“知恩”。感恩教育要让小学生认识到别人为他付出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无论是父母抚养他们,还是老师教给他们知识,还是朋友给予他们友情的帮助,这一切都是“恩情”。在“知恩”之后,即认识到从亲人、从他人、从社会那里得到多少恩惠,当以更大的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予回报,而这种回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情感方面的回报,如有时是一声简单的道谢。对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时,要善于帮助他们感受到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恩惠,并能从中挖掘出价值。要让小学生知道,并非报大恩大德的大举动才叫报恩,对父母的点滴孝行,对他人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对老师的尊敬,对环卫工人的一封信件也是一种报恩。

五、课题研究的时间及方法

1、参与对象:在学校教科室的指导下,全校教师参与研究,并确定实验教师。

2、研究时间:2010年——2013年

第一阶段:2010.9申报课题—2010、12组建课题组成员,收集文献资料。

第二阶段:2011.1——2012.7完成课题实施方案,分工进行研究实施阶段,每学期召开一次课题研讨会,推进课题的纵深发展,收集和整理研究成果,筹备结题。

第三阶段;2012.9——2012.12结题阶段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获取国内外大量的有关感恩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优秀成果及相关的背景材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现状,指导本课题的研究。

(2)活动展示法。通过系列活动教学生一些感恩的方法。培养学生感恩的情操。(3)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调查,走访学生家长、召开家长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等方式调查学生的感恩现状,了解学生感恩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每一学期问卷调查一次,召开家长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各一次。每一次调查都力争在自然状态中进行。调查的资料及时分类归纳,课题小组成员根据调查的数据,共同找寻原因或总结规律。

(4)观察法。经常观察小学生对父亲、母亲、同学的态度及态度发生改变的情境、背景。观察时既要用隐蔽观察法,又采用综合观察法,以了解学生真实心理状态。

(5)个案研究法。重视收集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典型忽视感恩的学生的情况,以及书、报、电视等媒体中典型的个案。对遇到的典型学生按设计的方案因材施教,认真观察典型学生感恩观的细微变化和发展,由若干个个案总结出一些规律或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6)教育经验总结法:在对学生感恩教育研究的过程中,要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

六、课题研究原则

1、先进性原则

感恩目标体系与传统教育目标相比,要与时俱进、体现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时代性原则

感恩教育目标体系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特别是与市场经济、法制社会、信息时代发展的结合。

3、道德性原则

感恩教育目标属于道德范畴,适用于人民普遍遵守的道德规范。

4、广泛性原则

感恩教育目标涉及学生、教育者、家长和社会层面,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5、继承性原则

感恩教育目标应继承原有道德、教育目标的有益内容,取其精华。

6、实践性原则

感恩教育目标要有较强的操作性。

七、研究途径

1建立健全研究机构、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2营造德育教育感恩氛围,选择传统读物《弟子规》。

3充分利用网络电教媒体资源,加强感恩的事实教育。

4定期布置学生做一件力所能及的感恩身边人的事,并从中筛选典型示范。

5资料的收集归档:收集并整理好文字材料、图片、录像典型事例等档案。找到有效的教育方法。

6评估。

八、实施策略:

1、树立净化社会风气,提升校园品味的自信心,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得到全面培养,人品素质,学习成绩自然会得到提高,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人。

2、在课堂中创设情景,首先让每位教师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把教育学生“做人”作为着力点。仅有开发学生的智力方面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健康的人格,丰富多彩的情感。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母,家人的优秀品质及家族的好传统,好风气。引导学生体会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和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所说不完的,这种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如果人类有爱,那么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如果一个人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可能去爱别人吗?又有谁愿意和他说打交道?通过具体活动,努力将学生的感恩教育,对家庭道德的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学习动力,实现知行统一。

3、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

(1)这个课题研究,旨在提升全体学生道德素质、净化校园和所涉及家庭风气,范围广,时间长,应督促,鼓励每位学生参与。

(2)学校组织各班每周星期二班会,让学生交流为父母,为家庭做的事,让学生民主评议,选出本周“感恩活动”模范、标兵。并记录在案,上交课题研究组。

(3)学校建立长效机制,由主管德育的校长任顾问,科研主任任组长,班主任任组员,由少先大队共同督促检查,引导学生从小事,力所能及的事做起。长期坚持下去,养成习惯,酿造品德,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把“感恩活动”典型事例作为学校长效制度坚持下去。把感恩教育作为校本课程坚持做下去。

(4)每周星期二下午班会学生互评一次,教师把典型事例点评、推广。让学生汲取典型,并付诸于自己的行动。

(5)每月让家长对孩子感恩行为评价一次,并把评价反馈学校。

4、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活动

(1)选择良好的文章、书籍和社会事实案例(地震、水灾、旱灾等)体会祖**亲的伟大。

(2)选择有教育意义的媒体报道。

(3)结合“三八”“母亲节”“感恩节”“劳动节”“建军节”等节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活动。

(4)为父母做一件事

(5)为父母过一个生日

(6)写感恩文章

(7)定期交流

知道感恩的原因,践行感恩的行为,坚持感恩的传统。

6、实施的办法(1)完善管理制度,有科研主任负责、班主任为骨干、教师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健全研究领导小组。

(2)把感恩教育融入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及其他学科的教学之中。

(3)以《弟子规》为校本课程的必修课程,培养学生感恩父母、感恩家乡的感恩意识。

(4)充分发挥少先队的重要作用,通过量化考评、“孝敬父母的好孩子”的评比来推动感恩教育研究的实施。

(5)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推出“德育目标周”,强化课题研究的落实。

(6)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采用展板,手抄报,演讲,讲座校园文化节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感恩教育研究氛围。

(7)加强感恩教育评价研究,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并重。

九、成果的表达形式及预算的来源:

本课题于2013年12研究结束时,撰写研究总结报告,收集整理研究论文,总结和推广课题研究成果,深入课题研究,努力提高我校小学生感恩

第三篇: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研究计划

《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研究 》计划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素质的提高,几乎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当然都是家庭的中心,在长辈的呵护下成长,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觉得别人对他们的好都是应该的。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从小加强德育教育,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尊重他人。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始终,使学生从小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记住那些有恩于他们的人,学会感恩,施恩与他人,用自己的爱心回报他人,回报社会,为以后能做一个服务于社会,关爱他人,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的思想打基础。

一、课题的提出

1、“感恩图报”,是我国人民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众所周知的古语:“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等都体现着一种知遇之恩、养育之恩、培养之恩、提携之恩、救命之恩。这些良好的道德文化,传承了千年,也熏陶和感染人类千年。所以,“感恩”其实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是一种工作与生活的态度,更是人类一种大智慧。

2、在青少年的德育中,感恩教育是一个基点.尽管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施恩不忘报”的美德,但是还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修养,也是人之常情.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既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又是缺乏人文关怀、情感冷漠、缺少人情味的表现.3、人是教育与环境的产物,他是受着多种环境因素影响的,其深层原因,应该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感恩教育的整体缺失。在全民极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不再对和谐社会的有关理论做众所周知的阐释,在这我们提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感恩教育,和谐学校也需要感恩教育。

4、现代社会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社会的主导。在家里,父母、亲人对他们的呵护与关爱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在学校,教师也总是以学生为本,注重鼓励与表扬,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张扬。按理说,在这种关爱和呵护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应当懂得父母和老师为他们所付出的辛勤和劳动。但是恰恰相反,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太阳”。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很多学生都缺乏感恩意识。

让学生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在帮助着我们,父母、师长、同学还有各行业的人,他们都有恩于我们,如何回报他们呢?作为我们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很有必要提醒、引导教育学生自小学会感恩,感谢祖国的培养,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感谢同学关心帮助,感谢一切为我们付出的人。

二、课题的界定 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是大自然、是社会、是国家和他人的恩泽与奉献的结果,因而应当珍惜与感激。这意味着人们在享受恩泽的同时更要承担一份责任,并准备为回报而付出努力。因此,感恩其实是一种品德,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感恩教育就是通过情感教育,切入学生个体心理世界,激发个体心灵共鸣,促使学生对某些事件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强化他们的感恩心理,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发展和升华他们道德情感的教育方法。所以感恩教育对于个体,不仅是道德教育,也是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也是理想教育。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1、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学会一定的感恩方式,养成感恩的习惯。

2、通过组织各种感恩活动,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激祖国之恩,培养热爱祖国的高尚道德情操;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道德品质;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在生活、学习中互相帮助,乐于助人;感激自然的赐予之恩,使“爱护环境,保护自然”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感激后有奉献之恩,唤醒学生对他人的爱心,学会重视、尊重和感激别人对自己的付出。

本课题具体任务如下:

记背《弟子规》并按其内容做事,每2周写一篇心得体会,阅读感恩之类的文章,熟练用礼貌用语,不挑拣衣食,不乱花钱,体谅关心父母。上学之余帮父母做家务活,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每月上一节感恩主题班会课,交流感恩事例,互评感恩效果。完成爱心家庭作业,适当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根据每学期节日特点、民俗风情、重大活动开展感恩的演讲、征文活动两次,开主题辩论会班队会,交流对感恩教育的的理解。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知恩教育研究。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居多,父母亲太过于溺爱宝贝,认为孩子小,凡事替孩子包办,都是无条件的给予,没有培养小孩的回报意识,从而养成了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只顾一味地索取,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把一切都看作是理所当然,浑不知这是父母对他们的恩情。

(2)施恩对象研究。

很多家长与老师及社会有爱心的人已习惯了付出,不希望得到回报与感恩,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这样做可能会误导孩子,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是道德教育中的不完善之处。因为知道别人的恩爱并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才会摈弃没有意义的怨天尤人。因此父母之恩、教师之恩、社会之恩、自然之恩、祖国之恩便成为施恩对象研究。

(3)感恩意识培养研究。

感恩是一种做人的道德,是一种处世哲学。人人都应常怀感恩之心,感激生育你的人,感激抚养你的人,感激教育你的人,感激关怀你的人,感激帮助你的人„„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人性和人的高贵之所在。我们进行感恩教育,让感恩的意识深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

(4)感恩教育形式研究。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质是一种知恩图报的教育。“图报”的前提是“知恩”。感恩教育要让小学生认识到别人为他付出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无论是父母抚养他们,还是老师教给他们知识,还是朋友给予他们友情的帮助,这一切都是“恩情”。在“知恩”之后,即认识到从亲人、从他人、从社会那里得到多少恩惠,当以更大的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予回报,而这种回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情感方面的回报,如有时是一声简单的道谢。对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时,要善于帮助他们感受到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恩惠,并能从中挖掘出价值。要让小学生知道,并非报大恩大德的大举动才叫报恩,对父母的点滴孝行,对他人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对老师的尊敬,对环卫工人的一封信件也是一种报恩。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获取国内外大量的有关感恩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优秀成果及相关的背景材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现状,指导本课题的研究。

2、活动展示法。通过系列活动教学生一些感恩的方法。培养学生感恩的情操。

3、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调查,走访学生家长、召开家长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等方式调查学生的感恩现状,了解学生感恩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每一学期问卷调查一次,召开家长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各一次。每一次调查都力争在自然状态中进行。调查的资料及时分类归纳,课题小组成员根据调查的数据,共同找寻原因或总结规律。

4、观察法。经常观察小学生对父亲、母亲、同学的态度及态度发生改变的情境、背景。观察时既要用隐蔽观察法,又采用综合观察法,以了解学生真实心理状态。

5、个案研究法。重视收集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典型忽视感恩的学生的情况,以及书、报、电视等媒体中典型的个案。对遇到的典型学生按设计的方案因材施教,认真观察典型学生感恩观的细微变化和发展,由若干个个案总结出一些规律或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6、教育经验总结法:在对学生感恩教育研究的过程中,要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

六、课题研究原则

1、先进性原则

感恩目标体系与传统教育目标相比,要与时俱进、体现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时代性原则

感恩教育目标体系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特别是与市场经济、法制社会、信息时代发展的结合。

3、道德性原则

感恩教育目标属于道德范畴,适用于人民普遍遵守的道德规范。

4、广泛性原则

感恩教育目标涉及学生、教育者、家长和社会层面,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5、继承性原则

感恩教育目标应继承原有道德、教育目标的有益内容,取其精华。

6、实践性原则

感恩教育目标要有较强的操作性。

七、研究途径

1建立健全研究机构、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2营造德育教育感恩氛围,选择传统读物《弟子规》。

3充分利用网络电教媒体资源,加强感恩的事实教育。

4定期布置学生做一件力所能及的感恩身边人的事,并从中筛选典型示范。

5资料的收集归档:收集并整理好文字材料、图片、录像典型事例等档案。找到有效的教育方法。

6评估。

八、实施策略:

1、树立净化社会风气,提升校园品味的自信心,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得到全面培养,人品素质,学习成绩自然会得到提高,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人。

2、在课堂中创设情景,首先让每位教师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把教育学生“做人”作为着力点。仅有开发学生的智力方面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健康的人格,丰富多彩的情感。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母,家人的优秀品质及家族的好传统,好风气。引导学生体会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和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所说不完的,这种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如果人类有爱,那么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如果一个人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可能去爱别人吗?又有谁愿意和他说打交道?通过具体活动,努力将学生的感恩教育,对家庭道德的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学习动力,实现知行统一。

3、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

(1)这个课题研究,旨在提升全体学生道德素质、净化校园和所涉及家庭风气,范围广,时间长,应督促,鼓励每位学生参与。

(2)学校组织各班每周星期二班会,让学生交流为父母,为家庭做的事,让学生民主评议,选出本周“感恩活动”模范、标兵。并记录在案,上交课题研究组。

(3)学校建立长效机制,由主管德育的校长任顾问,科研主任任组长,班主任任组员,由少先大队共同督促检查,引导学生从小事,力所能及的事做起。长期坚持下去,养成习惯,酿造品德,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把“感恩活动”典型事例作为学校长效制度坚持下去。把感恩教育作为校本课程坚持做下去。

(4)每周星期二下午班会学生互评一次,教师把典型事例点评、推广。让学生汲取典型,并付诸于自己的行动。

(5)每月让家长对孩子感恩行为评价一次,并把评价反馈学校。

4、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活动

(1)选择良好的文章、书籍和社会事实案例(地震、水灾、旱灾等)体会祖**亲的伟大。

(2)选择有教育意义的媒体报道。

(3)结合“三八”“母亲节”“感恩节”“劳动节”“建军节”等节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活动。

(4)为父母做一件事

(5)为父母过一个生日

(6)写感恩文章(7)定期交流

知道感恩的原因,践行感恩的行为,坚持感恩的传统。

5、实施的办法

(1)完善管理制度,有科研主任负责、班主任为骨干、教师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健全研究领导小组。

(2)把感恩教育融入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及其他学科的教学之中。

(3)以《弟子规》为校本课程的必修课程,培养学生感恩父母、感恩家乡的感恩意识。

(4)充分发挥少先队的重要作用,通过量化考评、“孝敬父母的好孩子”的评比来推动感恩教育研究的实施。

(5)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推出“德育目标周”,强化课题研究的落实。

(6)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采用展板,手抄报,演讲,讲座校园文化节等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感恩教育研究氛围。

(7)加强感恩教育评价研究,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并重。

九、成果的表达形式及预算的来源: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材中感恩素材的挖掘与运用研究》 ——阶段总结

感恩课题组

本课题自

月申报,经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领导小组批准立项以来。在区教育科学领导小组及学校教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在刘林和骆永两任校长的领导下,课题组积极采取行动措施,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推进,在开题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完成了前一阶段的研究任务,并于2013年

月以来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完成了中期部分研究任务,也收集了大量的一手资料。现在向各位领导和专家做前期和部分中期的阶段工作小结:

一、做好宣传工作、更新科研理念

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着课题研究的优劣,在课题启动时,课题组负责人就积极宣传让教师从心理上赞同和支持并有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想法,在做好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教科室利用教科研时间对课题组教师进行课题方面相关知识的培训,教师通过学习受益很深,对整个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以及整体框架,都有了深刻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后续的研究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组建课题组、理论学习培训

1、我校高度重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组建了老中青结构的研究队伍,成立了由原校长刘林,现校长骆永为总负责人、教科室主任叶德胜,成员由高级教师吴桂洪、一级教师詹兴联、毛西静、雷世强、职初教师杨星等组成的以老带新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研究和参研工作阶段目标和个人分工任务,确保课题研究工作的组织实施。制定了明确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定期开展课题培训与交流,学校将本课题研究工作列入学校的和学期工作计划,并提出具体工作要求。在学期末进行考核,考核分和绩效工资挂钩,这样激发了教师们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2、积极组织研究人员学习,不断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一年来,学校教科室主任叶德胜组织的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怎样撰写开题报告》《学与教的心理学》《新课程理念与教育策略》《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标准》《弟子规》等培训学习。学校还集体组织了三次学习研讨,靳月琴校长对课题组主研和参研人员作了《学校对各级课题研究工作的管理措施及对课题研究工作的要求》,在研讨会上讨论通过并完善了《城关二小科研制度和科研计划》。课题负责人做了以阶段性工作为主题的学习辅导报告,汇报了课题完成情况以及课题组的分工,明确了每一阶段的研究要求。

除了学校组织学习研讨以外,我们还积极进行对外交流,争取上级部门的广泛指导。2011年4月学校组织召开了课题开题论证会,会上石嘴山市课题专家王少元以及平罗县教研室主任沙瑞萍、副主任许月枝、课题负责人蔡凤琴等专家,对本课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使本课题的参研教师更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增强了工作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本课题负责人呼金玲带领课题组成员参加了平罗县和银川兴庆区联谊组织的课题交流会,让老师们学习和了解到了当前科研的发展趋势,为科研指明了方向,组织教师积极投入教学研究活动并初步进行了实践。在课题组长呼金玲的精心组织下,课题组按照计划顺利开展研究工作,完成了第一阶段性目标和第二阶段的部分任务,如:调查问卷共发放了200份问卷,收回189份,根据调查问卷撰写了调查报告一份,组织教师讨论修改实施方案,召开了开题论证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研究活动,取得了预期成效。

三、学校大力支持、取得经费保障

做好课题研究的物质保障工作,调动研究队伍积极性开展研究工作。学校在为本课题研究项目提供足够的研究创作空间和经费。在学校的支持下投入经费8000千多元购买配备了一套实用的打印设备和数码照相机设备。建立了课题研究过程性奖励方案。对在课题研究中完成某项任务、攻克某个难关、取得某项成果的老师,会根据其价值的大小,给予一定的奖励和大会表扬,以此鼓励更多老师参与课题研究。已实施的奖励经费和活动经费约3000元。人员培训及差旅费约3500元。课题中期前共计投入经费约1万多元,确保了课题研究的物质需要。

四、开展具体活动

创设感恩氛围

进行课题实施以来,依据开题实施方案中的研究目标和任务,学校积极为本课题创造感恩氛围,利用每天早晨的小喇叭广播时间,播放磁带《弟子规》的内容讲解,进行感恩宣传。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由于我们学校今年刚刚搬进新校区,在教学楼的连廊墙壁的两侧都张贴了《弟子规.》的图画和相关感恩方面的小故事,孩子在玩耍中观看有关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利用每周的升旗国旗下讲话以及每周的班队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结合语文教学的有关知识和课文内容把感恩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结合《思品》课的教学把《弟子规》的内容进行积累背诵并定期进行检查,成为一种任务纳入教学常规管理中。在课余时间还专门组织3-6年级学生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活动,学生在收集整理信息中对感恩教育的理解会更加深刻。结合每学期的政教活动内容,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开展二次“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学校教科室同时把《弟子规》也设置为校本课程,每个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人手一本。根据研究目标和任务,具体做法:

低年级:吟诵《弟子规》,学会礼貌用语,不挑食,不挑衣。了解衣食的来源,记住父母生日,每周老师开德育教育故事会。

中年级:记背《弟子规》,写读书笔记,习惯用礼貌用语,不挑拣衣食,给父母帮做力所能及的事,给父母筹划过生日,体谅关心父母。完成爱心家庭作业,根据每学期节日特点、民俗风情、重大活动开展感恩的演讲、征文活动两次。

高年级:记背《弟子规》并按其内容做事,每4周写一篇心得体会,阅读感恩之类的文章,熟练用礼貌用语,不挑拣衣食,不乱花钱,体谅关心父母。上学之余帮父母做家务活,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每月上一节感恩主题班会课,交流感恩事例,互评感恩效果。完成爱心家庭作业,适当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根据每学期节日特点、民俗风情、重大活动开展感恩的演讲、征文活动两次,开主题辩论会班队会,交流对感恩教育的的理解。

学校先后在3月和11月开展了“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评出了优秀讲稿18份,结合三月份的三八“妇女节”、五月份的“母亲节”“父亲节”、9月份的“教师节”、10月份的“国庆节”等节日教育学生做一件感恩的事情,并在班里交流评选出优秀的稿件上交。五月份结合感恩父母月,学校发出倡议,为父母做一件有意的事。低年级为父母倒一杯水,高年级学生为父母洗一次脚或其他能让父母高兴的事情。六月份在各班评选出爱父母、爱师长的优秀学生,“六一”儿童节的大会上进行表彰,9月份“教师节”10月份“国庆节”通过手抄报、黑板报、写信、短信息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用实际行动去体会感恩师长、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的活动。11月份,召开一次家长会,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问题了解,看孩子在家是否懂得体贴父母,关心长辈,一年来收效较好,家长对此很满意。在城关二小的校园里为学生创设浓厚的感恩氛围,让他们把这种感恩的意识带到家庭中带到社会上,去影响他们身边的人,对他们进行感恩意识熏陶从小教育学生懂得学校之恩、父母之恩、老师之恩、社会之恩、自然之恩、祖国之恩,从小培养他们有一种向善的感恩意识,将来他们才能珍爱生命健康快乐的成长。

五、取得的成绩

一年来,我们的实验教师感触很多,在实验中不仅教育了孩子同时也锻炼了自己,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学生一起参加活动自己也受到了教育。

1在课题实验的进程中每学期参研教师每人上交一份研究心得或成功案例或论文(因为每学期上交的材料要求不同)和个人分工负责的工作小结,由于分工明确参研教师各司其职,都能积极的完成研究任务。

2学校的经典诵读《弟子规》在县级经典诵读比赛中获一等奖。3大合唱《感恩的心》获得县级二等奖。

4《祖国在我心中》演讲获县级一等奖。

5收集优秀感恩论文23篇,写给父母的信65篇、手抄报58份国旗下讲话稿子10份、演讲稿62份、调查问卷189份、心得体会156份等。

五、问题、努力的方向。

本课题开题实施以来,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距课题目标和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怎样能坚持不懈把这些活动搞下去。

出现了活动多了冲击教学质量,影响教学成绩,教师对此有意见。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大力加强学习、培训。

通过积极参加上级培训,让课题组教师学到更多的知识,促进学校的发展;积极开展校内培训,以点带面,让每一位教师都能积极投入到课题的研究中来,正确处理好活动多和教学质量提升的矛盾,更好的完成下一阶段的研究任务。

2、坚决落实到位

结合学校开展的多种活动和德育教学狠抓落实,让学生勇于实践把感恩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通过观察、教育、纠正他们的行为,进一步使他们从小就懂得感恩于他人、感恩于父母、感恩于社会是自己的一份责任。

3、下一阶段的工作就是继续开展多种多样的感恩活动,把“感恩”活动推向家庭、推向社会,同时对我们评出来的“感恩小标兵” 的先进个人进行个案跟踪调查,看看这些孩子的行为是否辐射到他们身边的人,听听家长和他们周围的人对他们的评价,验证我们的研究实效,做到学校、家庭、社会结合起来,真正起到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目的。

总之,我们将不懈地努力探索、追求,把感恩教育落实好,使课题组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德育教学中渗透感恩的辅助下,在其他学科也能结出累累硕果。

平罗城关二小

2011.11

《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研究》

阶段总结

平罗 城 关 二 小

呼 金 玲

第五篇:小学各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总结

小学各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总结

图强一小

赵敏

一、德育渗透的途径

1.课堂讲授中渗透。课堂讲授是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主要方法,各科教学课前,必须深入备课,既要弄清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对教材内在的教育因索深入体味;授课时应力求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教育于一体。

2.课堂训练,作业和试题中渗透。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要接触大量的作业、练习、试题,这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各科教师在编选作业、练习和命题时,要注意增强思想性,发挥其教育功能。

3.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渗透。如有计划地开展“争做文明学生活动”“热爱家乡”等演讲比赛,自办小报展,书画展,学科知识竞赛等多样的学科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展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4.在教学的日常性活动中渗透。科任教师在课堂管理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以自己的仪表态度、言谈举止和处事待人,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意志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二、德育渗透的方法

1.语言熏陶法。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有声及无声语言的作用,透过教材内容的外壳,进行情的迁移,情的默化,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现行教材中具有丰富的德育因素,广阔的德育天地,如语文、品社教材中展示的西湖的明艳、泰岱的雄浑、天山的绮丽,山峡的雄壮,数学、科学教材中蕴含的正数与负数、正电与负电等对立统一观点,以及简练、齐整、和谐、对称的科学与形式美,所有这些,如果我们运用绘声绘色、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

2.讲授分析法。讲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手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德育目标的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人情人理的分析,来渗透思想品行教育。

3.解疑答难法。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他们愿意思考,脑子里有不少问号。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摸准他们的“疑点、难点、热点”,用数字,用事实,给他们答疑解难,就能帮他们解开思想疙瘩,提高思想认识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4.兴趣教学法。根据学生爱好,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如《草原》一课,运用热情,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大草原雄浑,绮丽的自然景色。教学时,如果运用语言自先介绍一下大草原的旖旎景色,或运用幻灯、录像、图画,直观地展示大草原的绮丽风光,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渗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5.榜样启迪法。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选择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科学家、时代伟人的事迹以及现实生活中好人好事为榜样,分析他们高尚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向英雄模范学习。

6.推荐读物法。根据教育目标的需要,依据教材内容推荐一定的优秀政治思想读物和国情教育读本,让学生阅读,从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开展活动法。配合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一些必要的活动,如全校性的各种活动和各种周会、班会等,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在热烈的活动气氛中受到教育。

8.审美教育法。现行小学教材很注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论是音乐、美术、语文展示的自然美,还有数学、科学展示的理性美,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9.参观教育法。根据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工矿企业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参观,通过回忆革命历程、缅怀革命烈士的事迹,使学生从思想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培养他们珍惜,热爱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学科德育渗透时注意事项

1.紧扣教材,注意渗透的自然性。

2.把握学科特点,注意渗透的生动性。3.寻求最佳结合点,增强针对性。4.有计划性,逐渐形成序列。

5.要注意效果,不断修订完善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尽量做到让学生接受。

总之,教学中传授知识、发展智能,是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而学科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又为完成学科知识、智能教育提供了内在的动力和思想合格证。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同他们学识、智能、意志、情感、品质的培养,必须得到同步发展,我们应再下一番苦功夫,探索出学科渗透德育的新路,开创出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2009-7-12

下载《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研究 》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研究 》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浅谈

    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浅谈 梅河口市牛心顶学校 潘国军 摘要: 本文通过对现代体育教学特点的分析,以及对学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内容的探讨,提出一些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

    关于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关于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问题的提示 指挥棒下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埋头钻研题海。而忽视自身心的健康成长于人格品德修养的修炼。我们的老师也在不断探求教学方式的改革,以......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摘 要 德育一直是国内外教育界共同关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语文学科具有母语教育的特殊性和优越性,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因此,如何充分发挥中学语文学科的道德教育......

    数学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数学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应小于江敏 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小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品质。在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发展理念的今天,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特别是加强感......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 摘要:德育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小学阶段是学生德育的启蒙阶段,搞好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

    小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占首要地位,无可非议,但多数老师认为德育只是在思想品德课、语文课的教学中进行,寓德于教,或在班队活动课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又是不可或缺的。小学数学大纲指出:“使学生在掌......

    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

    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 一、在新课导入中,生动形象地渗透德育。 教师授课,首先要抓好“导课”这一环节。在教学中,我用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和富有感情的语言,将学生的思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