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数学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应小于江敏
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小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品质。在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发展理念的今天,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特别是加强感恩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感恩意识是指人们感激他人对自己所施的恩惠并设法报答的内在的心理要求。感恩,不仅仅是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的一种尊重,更是社会道德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教育学家认为,感恩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强化物,还是一种传统美德。作为一种美德,感恩是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体验感恩的能力及表达感恩的能力。
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导入时出示故事式趣题,小强今年已经10岁,小强的妈妈从出生到今年只过了8个生日,请同学们想一想,小强的妈妈今年是几岁?这时学生就议论开了。正常情况下,过了8个生日就应该为8岁。但是,小强今年都已经10岁了,那么他的妈妈怎么可能是8岁呢?这时同学们顿生疑惑。于是我顺势接着说:“同学们想知道小强的妈妈究竟是几岁吗?学了这一堂课大家就明白了。”在最后揭示答案之后(闰年的2月29日出生的),我又问:“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妈妈的生日是哪天吗?”一句话顿生波澜,有的学生表示知道,有的表示不知道。最后自然而然的引出了对学生的感恩教育。评析:小学生只有理解感恩、认同感恩、学会感恩、实践感恩,才能真正建立起成熟的责任心,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多一些宽厚和快乐,减少抱怨和对抗,进而建立起和谐的个人发展理念。通过感恩教育,让广大小学生树立起知恩图报、施恩不图报的意识,进而促进整个社会风气的提高,促进小学生人格魅力、道德素质的提升。在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发展理念的今天,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感恩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第二篇:数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数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在更广阔的范围内,以空前的规模改造着自然创造出史无前例的人间奇迹和物质文明。但与此同时,人类的生存环境却日益恶化,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全人类刻不容缓的任务和义务。开展环境教育课题最终目标就是让学生时时刻刻接受保护环境的教育,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而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中学环保教育实施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是教育工作者,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是我们的责任。
中学数学是一门以描述数量关系为基础的学科,也是一门宣传环保知识、渗透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学科。在中学数学中渗透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对于帮助学生从小掌握环境知识,培养正确的环境态度,树立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发展环保技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不管是介绍环境知识还是做出环境决策,都离不开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以及其他的数学方法,例如,绘制统计图表、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等等。在其他学科中渗透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数学处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环境问题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环境污染已严重地影响人类生存,制约着社会的进步。所以,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数学教学看起来与环境保护关系不大,不象有些学科如化学、地理等涉及的环保问题多,但是,我们可以利用数学科本身特点,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作为教师,我们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做人。地球只有一个,需要我们全人类的爱护。
一、挖掘教材,精心设计
根据现行中学数学学科的特点,首先我从教材中找出蕴含有环境教育的内容进行分类,制订出相应的教学计划。为了把环境教育自然适度地渗透到教学中去,我主要从应用题中挖掘可渗透的内容,并找贴切的结合点,融于教学设计。教学时可近十年环境绿化面积的一些具体数字(包括校园绿化),出示相应的录像和挂图,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了解人与周围环境和谐的关系,了解环保的作用。从而唤起学生“爱绿护绿”的意识。例如,在教学一些有关植树造林内容的应用题后,我专门上了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植树与生活》。我先创设了问题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份有什么节吗?为什么要大量地植树造林呢?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植树对于我们有哪些益处?学生汇报资料:(1)制造氧气;(2)保持水土;(3)消除噪声;(4)净化空气;(5)调节气候。这时教师就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引入本节课的教学中去。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环保科学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并培养学生养成“爱绿护绿”的良好习惯。
从而培养学生从小爱护花草树木,不采摘花草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道德。
二、利用废物,制作学具
在教学中,我还十分注重让环境教育的内容尽量贴进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使学生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如:让学生了解我们每天产生多少废物,如何减少废物;让学生知道我们产生的废物哪些是可再利用的,哪些是不可再利用的,可再利用的应反复使用。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利用废弃物制作一些学具,变废为宝。既提高教学效率,又寓环境教育于数学课中。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课前可让学生搜集一些废
弃的各种长方体药盒、牙膏盒、饮料盒、火柴盒等作为学具使用;其次还可开展“环保对我们意味着什么的讨论,使学生惊奇地发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不自觉地在制造着污染,破坏环境,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约资源,减少垃圾,防止废弃物污染环境。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必然提高了教学教育的质量。
三、参加实践,发展才能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环保,关注环保,参与环保。在教学中我还十注意融合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努力创造环保教育氛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理解和应用,据此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教学“统计表”后,可让学生利用自己家里的2007年上半年每月水、电、煤气费的数据制成统计表,从节约资源、能源这个角度启发学生,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我还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搜集资料,让学生根据同学们实际调查的有关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制成统计表,并能根据所绘制的表说出有关问题,分析有关问题。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
总之,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有效的,也符合新课程改革和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形势需要。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善于捕捉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渗透环境教育,脚踏实地地践行“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使中学数学课堂教学鲜活起来,使每个学生都喜爱上数学,使其终身受益,也为培养有良好环保意识的社会公民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西宁市二十五中学保吉菊
2011年3月
第三篇:数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2012-2013第二学期
三年级数学环保渗透教案
《数据世界》课堂教学课例
韦 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体会“将整体化为大致相等的部分,通过部分的数量估算整体的数量”的估算策略,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了解收集数据常用的方法,并尝试收集一些数据。
(3)综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目标:
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通过熟悉的事物从多个角度感受大数,能够了解较大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发展数感。
3.情感目标:
(1)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
(2)通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分析,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做环境保护的小小宣传员,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1.重点:
体会“将整体化为大致相等的部分,通过部分的数量估算整体的数量”的估算策略,能进行简单的估算。根据要求收集、整理、概括资料的能力。
2.难点: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关键:
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体会估算方法。
三、教学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大家好,老师今天想知道“你们平时都喜欢做什么”?通过学生回答。师出示自己看过的一条新闻(师出大屏幕——关于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的强烈地震,并引发的海啸的图片资料)。
师:指大屏幕在这条新闻中出现的数字,我们把它叫做数据。师:数据也有数据的世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数据世界——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看到这样的新闻和这些庞大的数据,你有什么感受。(思考)谁来谈一谈?(生谈)
师:不但说的好,而且还很有爱心,老师真的很喜欢你们,在当今社会最需要的就是爱心。是啊,为遇难者们的生存而担心,他们吃什么呢?师出示大屏幕,假如平均每人每天需要0.5千克的大米,这500万灾民每天大约需要250万千克大米,250万千克大米到底是多少呢?怎样来说明这个较大的数据呢?老师可以给你个提示(我们平时买的一袋米是25千克)(用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相当于多少间教室、桌子?„„)
师: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
师:小结:理解较大数据应把整体分成部分或与身边的事物去比较,这样你理解的会更好。
师;这些灾民每天要吃250万千克的大米,(板书250万)光有吃的不行,还需要„„生答(水)呀。
师:水是生命之源吗?师板书水。你如何得到这个数据?(没有告诉你一人一天要喝多少水?)你怎么办,通过什么方法收集?
师:请你来说一说(指生说)查资料、访问他人、做调查等。师:说的非常好,有这么多收集数据的方法,你打算如何得到每人每
天喝多少水的数据呢?(生答)。
师:我们已经知道每人每天需要2.5升水,那么500万人每天大约需要(1250万)升水。生答。
师: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水龙头没有拧紧,水一滴滴的往下滴(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如果每分漏30滴,10分钟大约是1毫升,那么1小时会浪费(180)毫升水,大约(14)时浪费的水就够一个人一天维持生命的用水。一个月按30天计算,大约浪费(130)升水或供一个人维持生命约(52)天。
师:我国北方相对南方是缺水的,因此,我国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南水北调,有的同学对南水北调不太了解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出示大屏幕)指生读。
师:太了不起了,可见我国的科技现在是多么的发达,所以说好好学习是可以让我们心想事成的。同时我们要节约用水,要珍惜每一滴水,要保护环境。
师;如果让你把这250万千克大米运往灾区的话,你还应考虑哪些问题?谁来说一说。(1.装多少箱 2.用多少辆车 3.需要多少仓库。)
师:这么大的一个数据是非常精确的吗?(生:不是,估计的)师:是用什么方法估计得到的,(小组讨论)
师:非常好,同学们的方法还真的很多,不论你解决书本上的问题,还是生活中的问题,都要去开动脑筋,选择最好的方法去解决,收到最佳的效果。
(三)巩固拓展 激发情感
1.树木就像空调机一样,每平方米的树木每天向空中散发6千克的水分,这样水分吸热而降低气温,那么100平方米的树木可向空中散发(600)千克的水分。
2.你们知道一平方米树木每天可以释放多少氧气,吸收多少二氧化碳?(700克氧气,900克二氧化碳)
3.一个人平均每天要消耗250克氧气,呼出900克二氧化碳。假设一
个人一天呼吸所需要的氧气都是由植物提供的。那么,一个人一天大约需要1平方米的树木来提供氧气? 按照这样计算,如果一幢楼有居民120人。那么,大约需要120平方米的树木。
4.制造1吨纸需要砍伐17棵树,如果12亿人每人浪费一张纸(150张纸约重500克),需要毁掉多少棵参天大树?(68000棵)
5.谈一谈周围的绿化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做?(植树造林,保护环境,节约用水)
(四)全课小结 升华情感
师:数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它能够把要说明的事物表述的更准确。
师:通过这节课的交流,谈谈你的感受?(生谈)
师:大家的思维很活跃,表现得不错。老师感到非常的幸福,因为遇到了你们,你们一个个是充满朝气,充满憧憬,充满爱心的你,保护绿色的你,节约用水的你,保护环境的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植树造林,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愿我们都是环保守护者、宣传员!
教学小结:本节课通过部分的数量估算整体的数量的估算策略,进行简单的估算的教学,使学生学会了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大数据的估算。同时也渗透了环境教育于课堂教学,使得这节课教学事半功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有效的,使课堂教学鲜活起来,使每个学生都喜爱上数学,在少年儿童的心灵中播下环境保护的种子,使其终身受益,也为培养有良好环保意识的社会公民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第四篇:数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三年级数学环保渗透教案
(2014—2015学第一学期)
----《数据世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体会“将整体化为大致相等的部分,通过部分的数量估算整体的数量”的估算策略,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了解收集数据常用的方法,并尝试收集一些数据。
(3)综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目标:
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通过熟悉的事物从多个角度感受大数,能够了解较大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发展数感。
3、情感目标:
(1)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2)通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分析,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做环境保护的小小宣传员,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1、重点:
体会“将整体化为大致相等的部分,通过部分的数量估算整体的数量”的估算策略,能进行简单的估算。根据要求收集、整理、概括资料的能力。
2、难点: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关键:
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体会估算方法。
三、教学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
四、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一台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大家好,老师今天想知道“你们平时都喜欢做什么”?通过学生回答。师出示自己看过的一条新闻(师出大屏幕——关于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的强烈地震,并引发的海啸的图片资料)。
师:指大屏幕在这条新闻中出现的数字,我们把它叫做数据。
师:数据也有数据的世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数据世界——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看到这样的新闻和这些庞大的数据,你有什么感受。(思考)谁来谈一谈?(生谈)
师:不但说的好,而且还很有爱心,老师真的很喜欢你们,在当今社会最需要的就是爱心。是啊,为遇难者们的生存而担心,他们吃什么呢?师出示大屏幕(1)假如平均每人每天需要 0.5 千克的大米,这 500 万灾民每天大约需要 250 万千克大米,250 万千克大米到底是多少呢?怎样来说明这个较大的数据呢?老师可以给你个提示(我们平时买的一袋米是 25 千克)(用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相当于多少间教室、桌子?„„)
师: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
师: 小结:理解较大数据应把整体分成部分或与身边的事物去比较,这样你理解的会更好。
师;这些灾民每天要吃 250 万千克的大米,(板书 250 万)光有吃的不行,还需要„„生答(水)呀。
师:水是生命之源吗?师板书水。你如何得到这个数据?(没有告诉你一人一天要喝多少水?)你怎么办,通过什么方法收集?
师:请你来说一说(指生说)查资料、访问他人、做调查等。
师:说的非常好,有这么多收集数据的方法,你打算如何得到每人每天喝多少水的数据呢? 生答。
师: 2.5 升水大约是多少呢?
师:我们已经知道每人每天需要 2.5 升水,那么 500 万人每天大约需要(1250万)升水。生答。
师: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水龙头没有拧紧,水一滴滴的往下滴(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如果每分漏 30 滴,10 分钟大约是 1 毫升,那么 1 小时会浪费(180)毫升水,大约(14)时浪费的水就够一个人一天维持生命的用水。一个月按 30 天计算,大约浪费(130)升水或供一个人维持生命约(52)天。
师:请大家自由讨论解决,(同桌、自己、小组)(师巡视、指导)
师:有的同学已经坐好了,看来是已经解决了,那好,谁来说说。生汇报。
师:非常好,通过刚才同学们得到的数据,我们会得出一个什么结论?造成地震及海啸的原因是什么呢?生答。(上面的数据与水龙头拧得松紧有关;人类对环境破坏的结果。)
师:我国北方相对南方是缺水的,因此,我国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南水北调,有的同学对南水北调不太了解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出示大屏幕)指生读。
师:太了不起了,可见我国的科技现在是多么的发达,所以说好好学习是可以让我们心想事成的。同时我们要节约用水,要珍惜每一滴水,要保护环境。
师;如果让你把这 250万千克大米运往灾区的话,你还应考虑哪些问题?谁来说一说。(1、装多少箱 2、用多少辆车 3、需要多少仓库。)
师:下面,请大家把书翻到 69 页。
师:这么大的一个数据是非常精确的吗?(生:不是,估计的)
师:是用什么方法估计得到的,(小组讨论)
师:非常好,同学们的方法还真的很多,不论你解决书本上的问题,还是生活中的问题,都要去开动脑筋,选择最好的方法去解决,收到最佳的效果。
(三)巩固拓展 激发情感
师:下面同学们自己来完成这些练习。(出示大屏幕)
1、树木就像空调机一样,每平方米的树木每天向空中散发6千克的水分,这样水分吸热而降低气温,那么100平方米的树木可向空中散发(600)千克的水分。
2、你们知道一平方米树木每天可以释放多少氧气,吸收多少二氧化碳?(700克氧气,900克二氧化碳)
3、一个人平均每天要消耗250克氧气,呼出900克二氧化碳。假设一个人一天呼吸所需要的氧气都是由植物提供的。那么,一个人一天大约需要(1)平方米的树木来提供氧气? 按照这样计算,如果一幢楼有居民120人。那么,大约需要(120)平方米的树木。
3、一棵生长50年的树每年的生态价值——制造31250美元的氧气,2600美元的蛋白质,防止大气污染62500美元,涵养水源、促进水分在循环37500美元,防止土壤侵蚀、增加土壤肥力3125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32150美元,综合价值197250美元≈20万美元≈180万人民币。
①如果建造一所希望小学需要40万元,180万元可以建造(4)所希望小学? ②如果培养一名大学生需要5万元,180万元可以培养(36)名大学生?
4、制造1吨纸需要砍伐17棵树,如果12亿人每人浪费一张纸(150张纸约重500克),需要毁掉多少棵参天大树?(68000棵)
5、谈一谈周围的绿化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做?(植树造林,保护环境,节约用水)
(四)全课小结 升华情感
师:数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它能够把要说明的事物表述的更准确。
师:通过这节课的交流,谈谈你的感受?(生谈)
师:大家的思维很活跃,表现得不错。老师感到非常的幸福,因为遇到了你们,你们一个个是充满朝气,充满憧憬,充满爱心的你,保护绿色的你,节约用水的你,保护环境的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植树造林,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愿我们都是环保守护者、宣传员!好,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第五篇: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长期以来,由于生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常常得不到及时指导,对无法预料且时有发生的隐性伤害往往难于应对,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现象。因此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些问题不仅是我们文科类老师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的责任,同时它也是我们其他各科类老师共同的教育内容,我们老师可结合自己本学科的特点,把生命教育贯彻到平时的教学中,使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生命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重要性。
那么,数学教育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笔者经过多年的亲身实践,积累了点滴的收获:平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同时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具体操作如下:
一、营造气氛,深刻体悟。
应该让学生在社会生活文化,社会和谐发展中去习得和感悟生命的“真、善、美”。这就是当今所倡到的:从社会生活中学习,营造社会生活氛围。在数学教育中,五彩缤纷的世界、现实生活都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素材,但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研究并懂得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理解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例如在上九年级第二学期《统计初步》时,我们可以摒弃教材上生硬的例子,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收集本班每位同学双休日的主要活动。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的学生把双休日的时间花在看书、看电视、进行体育锻炼、游戏等方面,尤其以看电视为消遣的居多。根据调查的结果,先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 制成统计图后,然后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并让学生说出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有何感想,教师因势利导:在每个人的宝贵一生中,你是否经常在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的一生中取得了哪些收获,我又浪费了多少宝贵的光阴,让学生们懂得一个人活在世上的价值和意义,切不可在年少时虚度光阴,蹉跎岁月。另外,也可以让学生到几个繁忙的十字路口统计某一时段不遵守交通法规的人次,制成统计图,结合交通事故案例,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让他们牢记“交通法规,生命之友”的交通法则,从而珍爱生命,善待生命。或者请同学们到农田里去统计一下蟾蜍的只数,通过分析,教育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自然界的小生灵同样有生存的权利,我们人类应关爱它们、善待它们,应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建立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在课堂中通过这样的收集、整理、观察、分析后,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对生活应该有了更深的认识。
二、创设情景,课间渗透。
生命教育内容广泛,许多学科,特别文科类涉及的内容不少,关键是整合。但数学课程中,没有专门的内容,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例子来渗透生命教育。例如,在九年级语文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竹原高一丈,末折着地,去本三尺,问竹高还高几何?我在上课时,用这道题创设情景,在这节课中,除了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我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当竹子倒下时,站在竹旁的人有危险,从如何躲避这种危险,引伸到如果有一堵墙倒下来,你应当如何躲避。学生们可能提出很多方案,教师通过总结学生的方案后,指出最正确的方法是顺着墙角快速跑开,增强学生遇到危险时的自我保护、自我防范能力。再如,有许多同学看过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以这部电影作为情景,引出这个问题:一艘轮船以每小时20海里的速度由西向东航行,途中接到台风警报,台风中心正以每小时40海里的速度由南向北移动,距台风中心2010海里的圆形区域(包括边 2 界)都属于台风区。当轮船到A处时,测得台风中心移到位于点A正南方向的点B处,且AB=100海里。若这一艘轮船自A处按原来速度继续航行,在途中会不会遇到台风?若会,试求轮船最初遇到台风的时间,若不会,请说明理由。由此,我们感到,教师在教会学生解题方法的同时,更是教育学生要养成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让生命悲剧不再重演。
三、师生和谐互动、学生真情体验。
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教师有序的疏导学生,师生间建立融洽的关系,体现的是教师崇高的素养,教师的人格魅力,它同样也需要融合在教学中。无论是是课内与课外,关键是学生的情感,情绪,感悟,直觉等丰富多彩的生命冲动,千万不要被阻挡,要给予积极引导,否则我们的教育是无法真正进入他们的生命品格之中,更谈不上塑造他们的行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