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
谦宁小学
刘若雪
近几年,我校注重把环境教育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在“环境保护教育”方面办出了自己的特色,使保护环境成了全校每个师生的共识。这里我想结合数学教学,谈谈对小学生渗透环境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环境教育因素
由于小学生无论在生理或心理方面都处在逐步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的认识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体直观。所以新编小学数学教材图文并茂,有80%以上的插图都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准确地把握插图中环境教育因素,能使学生更易理解、接受。如:一年级小朋友从进学校第一天第一堂数学课,就要受到良好的环境教育。在“准备课”第2页上就看到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1座大桥、2只蝴蝶、3幢楼房、4只彩球、5位小朋友、6朵白云、7棵松树、8个字(请您爱护花草树木)、9只小鸟、10朵鲜花„„在学生练习数数的同时教育学生要爱护我们周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爱护公共设施,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杂物等,使我们生活的环境多姿多彩,生气勃勃。第一册第10页和第17页的“校园一角”插图,让学生知道美好的校园环境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营造,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校舍、操场、游泳池„„是我们每个小朋友义不容辞的责任。结合熊猫、羚羊、松鼠、企鹅、白鹭、猴子等动物的插图,使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地球上不能只有人类,野生动物灭绝之时,就是我们人类灭亡之日,所以我们要爱护身边的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同时知道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东北虎、亚洲象、中华鲟等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目前 它们濒临绝迹。随着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知识的拓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也逐步抽象、充实,从居住环境到校园环境,从自然环境到人工环境,从水、大气、土地到动、植物,从资源、人口 到地球、宇宙,教材中有50%以上的应用题都作了一定的反映。
如:
1.每个窗台放2盆花,5个窗台一共放多少盆花?
2.同学们采集标本,捕到9只蜻蜓,捕到蝴蝶的只数是蜻蜓的3倍,捕到蝴蝶多少只?
3.一条蚕吐丝1500米,5条蚕大约吐丝多少米?
4.大林有55张风景邮票,动物邮票比风景邮票少29张,两种邮票一共有多少张?
5.沿海堤有一条防风林带,宽是48米,东港村境内的防风林带占地8640平方米,这段防风林带的长是多少 米?
6.一个自然保护区天鹅的只数是丹顶鹤的3倍,已知天鹅和丹顶鹤共96只,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
7.1996年江苏省海水产品量达79.5万吨,淡水产品大约是海水产品产量的2.09倍,1996年江苏省水产品产 量大约有多少万吨?
8.园林工人铺草坪,第一组6人铺了37平方米,第二组7人铺了43平方米,哪个小组铺得多?
9.在比例尺是1:25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4.21厘米,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大约 是多少千米?
类似以上题目,虽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没有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要求,但它们已内在显示了环境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解答好这样的题目,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二、要善于搜集环境教育的统计数据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信息量和信息传递的速度是按指数规律增长的,但教科书由于编写时间和容量的限制,一些对儿童有影响的信息不可能都反映出来,因此,要在数学教学中自觉地、有目的地进行有效的环境教育,善于搜取当代社会与数学紧密联系的新颖信息,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广泛阅读书报,时时留心有关数据,以便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提供环境教育的数据。如:
1.一个人平均每天呼吸14千克空气,是一天食物重量的10倍或饮水重量的4倍。
2.一只燕子在6个月里可以吃掉50万只害虫,一头猫头鹰一年中会吃掉1000只田鼠,而1000只田鼠一年要吃掉2吨粮食,一只灰喜鹊可以保护1300平方米的松林免遭松毛虫的侵害。
3.最近,新疆罗布泊地区打出了第一口淡水井,井深465米,日出水量达452立方米,为当地矿产、旅游业 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1997年,宁波市共接待境外游客10.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7%,旅游创汇6.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4%。
5.1997年12月中旬,急剧排放的烟尘和有毒气体使沈阳4天内有2000多人急性中毒。
6.1支烟产生的烟雾需一个房间的空气来混合,人才不会受伤害。
7.去年北京市洗车用水就洗掉了13个昆明湖,造成首都饮用水紧张。
8.目前太空有2000个废弃卫星,1400个用过的火简助推器和1100个游弋的小型物体,这些太空垃圾随时会 撞坏卫星。
如此等等,教者向学生提供这些数据信息时,要正确处理好智育与环境教育的关系;要有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要将有意识的教育寓于无意识的受教育之中,做到自然、贴切、力求渗透,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切忌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三、要善于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适时、适量地渗透环境教育内容
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经历着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年龄阶段都表现出与其它年龄阶段相区别的一些典型的特征。所以,教者就应该依据学生不同年龄特征,向学生渗透不同的环境 教育内容。如:“地球上最大的洋是太平洋,它的平均深度是4028米,最小的洋是北冰洋,它的平均深度比太平洋少2718米。北冰洋平均深度多少米?”。二年级的学生练习后,只须让学生知道海洋可向人类提供丰富的海产品,我们要爱护它。“黄海盐场每块盐田长100米,宽80米,500块这样的盐田占地多少公顷?”这时针对中年级学生求知欲强的特点,可适当向学生介绍海洋是全球气候的调节者,是动植物的故乡,是资源的宝库,它需要全人类以最大的爱心去关心它、保护它。“地球表面的总面积有5.1忆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有3.61亿平方千米,海洋的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几?”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这时可告诉他们:海洋是“21世纪人类的第二粮仓”,我们要开发和利用海洋生物、矿产资源,但在开发海洋的同时,又要特别注意保护和改善海洋资源和环境,让浩瀚蔚蓝的海洋千秋万代,为人类造福,否则,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健康。如今年4月香港发生的一次赤潮,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港元。所以我们要与自然建立和谐 的生活关系。
第二篇:数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2012-2013第二学期
三年级数学环保渗透教案
《数据世界》课堂教学课例
韦 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体会“将整体化为大致相等的部分,通过部分的数量估算整体的数量”的估算策略,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了解收集数据常用的方法,并尝试收集一些数据。
(3)综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目标:
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通过熟悉的事物从多个角度感受大数,能够了解较大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发展数感。
3.情感目标:
(1)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
(2)通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分析,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做环境保护的小小宣传员,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1.重点:
体会“将整体化为大致相等的部分,通过部分的数量估算整体的数量”的估算策略,能进行简单的估算。根据要求收集、整理、概括资料的能力。
2.难点: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关键:
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体会估算方法。
三、教学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大家好,老师今天想知道“你们平时都喜欢做什么”?通过学生回答。师出示自己看过的一条新闻(师出大屏幕——关于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的强烈地震,并引发的海啸的图片资料)。
师:指大屏幕在这条新闻中出现的数字,我们把它叫做数据。师:数据也有数据的世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数据世界——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看到这样的新闻和这些庞大的数据,你有什么感受。(思考)谁来谈一谈?(生谈)
师:不但说的好,而且还很有爱心,老师真的很喜欢你们,在当今社会最需要的就是爱心。是啊,为遇难者们的生存而担心,他们吃什么呢?师出示大屏幕,假如平均每人每天需要0.5千克的大米,这500万灾民每天大约需要250万千克大米,250万千克大米到底是多少呢?怎样来说明这个较大的数据呢?老师可以给你个提示(我们平时买的一袋米是25千克)(用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相当于多少间教室、桌子?„„)
师: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
师:小结:理解较大数据应把整体分成部分或与身边的事物去比较,这样你理解的会更好。
师;这些灾民每天要吃250万千克的大米,(板书250万)光有吃的不行,还需要„„生答(水)呀。
师:水是生命之源吗?师板书水。你如何得到这个数据?(没有告诉你一人一天要喝多少水?)你怎么办,通过什么方法收集?
师:请你来说一说(指生说)查资料、访问他人、做调查等。师:说的非常好,有这么多收集数据的方法,你打算如何得到每人每
天喝多少水的数据呢?(生答)。
师:我们已经知道每人每天需要2.5升水,那么500万人每天大约需要(1250万)升水。生答。
师: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水龙头没有拧紧,水一滴滴的往下滴(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如果每分漏30滴,10分钟大约是1毫升,那么1小时会浪费(180)毫升水,大约(14)时浪费的水就够一个人一天维持生命的用水。一个月按30天计算,大约浪费(130)升水或供一个人维持生命约(52)天。
师:我国北方相对南方是缺水的,因此,我国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南水北调,有的同学对南水北调不太了解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出示大屏幕)指生读。
师:太了不起了,可见我国的科技现在是多么的发达,所以说好好学习是可以让我们心想事成的。同时我们要节约用水,要珍惜每一滴水,要保护环境。
师;如果让你把这250万千克大米运往灾区的话,你还应考虑哪些问题?谁来说一说。(1.装多少箱 2.用多少辆车 3.需要多少仓库。)
师:这么大的一个数据是非常精确的吗?(生:不是,估计的)师:是用什么方法估计得到的,(小组讨论)
师:非常好,同学们的方法还真的很多,不论你解决书本上的问题,还是生活中的问题,都要去开动脑筋,选择最好的方法去解决,收到最佳的效果。
(三)巩固拓展 激发情感
1.树木就像空调机一样,每平方米的树木每天向空中散发6千克的水分,这样水分吸热而降低气温,那么100平方米的树木可向空中散发(600)千克的水分。
2.你们知道一平方米树木每天可以释放多少氧气,吸收多少二氧化碳?(700克氧气,900克二氧化碳)
3.一个人平均每天要消耗250克氧气,呼出900克二氧化碳。假设一
个人一天呼吸所需要的氧气都是由植物提供的。那么,一个人一天大约需要1平方米的树木来提供氧气? 按照这样计算,如果一幢楼有居民120人。那么,大约需要120平方米的树木。
4.制造1吨纸需要砍伐17棵树,如果12亿人每人浪费一张纸(150张纸约重500克),需要毁掉多少棵参天大树?(68000棵)
5.谈一谈周围的绿化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做?(植树造林,保护环境,节约用水)
(四)全课小结 升华情感
师:数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它能够把要说明的事物表述的更准确。
师:通过这节课的交流,谈谈你的感受?(生谈)
师:大家的思维很活跃,表现得不错。老师感到非常的幸福,因为遇到了你们,你们一个个是充满朝气,充满憧憬,充满爱心的你,保护绿色的你,节约用水的你,保护环境的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植树造林,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愿我们都是环保守护者、宣传员!
教学小结:本节课通过部分的数量估算整体的数量的估算策略,进行简单的估算的教学,使学生学会了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大数据的估算。同时也渗透了环境教育于课堂教学,使得这节课教学事半功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有效的,使课堂教学鲜活起来,使每个学生都喜爱上数学,在少年儿童的心灵中播下环境保护的种子,使其终身受益,也为培养有良好环保意识的社会公民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第三篇:数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三年级数学环保渗透教案
(2014—2015学第一学期)
----《数据世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体会“将整体化为大致相等的部分,通过部分的数量估算整体的数量”的估算策略,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了解收集数据常用的方法,并尝试收集一些数据。
(3)综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目标:
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通过熟悉的事物从多个角度感受大数,能够了解较大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发展数感。
3、情感目标:
(1)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2)通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分析,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做环境保护的小小宣传员,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1、重点:
体会“将整体化为大致相等的部分,通过部分的数量估算整体的数量”的估算策略,能进行简单的估算。根据要求收集、整理、概括资料的能力。
2、难点: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关键:
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体会估算方法。
三、教学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
四、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一台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大家好,老师今天想知道“你们平时都喜欢做什么”?通过学生回答。师出示自己看过的一条新闻(师出大屏幕——关于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的强烈地震,并引发的海啸的图片资料)。
师:指大屏幕在这条新闻中出现的数字,我们把它叫做数据。
师:数据也有数据的世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数据世界——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看到这样的新闻和这些庞大的数据,你有什么感受。(思考)谁来谈一谈?(生谈)
师:不但说的好,而且还很有爱心,老师真的很喜欢你们,在当今社会最需要的就是爱心。是啊,为遇难者们的生存而担心,他们吃什么呢?师出示大屏幕(1)假如平均每人每天需要 0.5 千克的大米,这 500 万灾民每天大约需要 250 万千克大米,250 万千克大米到底是多少呢?怎样来说明这个较大的数据呢?老师可以给你个提示(我们平时买的一袋米是 25 千克)(用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相当于多少间教室、桌子?„„)
师: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
师: 小结:理解较大数据应把整体分成部分或与身边的事物去比较,这样你理解的会更好。
师;这些灾民每天要吃 250 万千克的大米,(板书 250 万)光有吃的不行,还需要„„生答(水)呀。
师:水是生命之源吗?师板书水。你如何得到这个数据?(没有告诉你一人一天要喝多少水?)你怎么办,通过什么方法收集?
师:请你来说一说(指生说)查资料、访问他人、做调查等。
师:说的非常好,有这么多收集数据的方法,你打算如何得到每人每天喝多少水的数据呢? 生答。
师: 2.5 升水大约是多少呢?
师:我们已经知道每人每天需要 2.5 升水,那么 500 万人每天大约需要(1250万)升水。生答。
师: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水龙头没有拧紧,水一滴滴的往下滴(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如果每分漏 30 滴,10 分钟大约是 1 毫升,那么 1 小时会浪费(180)毫升水,大约(14)时浪费的水就够一个人一天维持生命的用水。一个月按 30 天计算,大约浪费(130)升水或供一个人维持生命约(52)天。
师:请大家自由讨论解决,(同桌、自己、小组)(师巡视、指导)
师:有的同学已经坐好了,看来是已经解决了,那好,谁来说说。生汇报。
师:非常好,通过刚才同学们得到的数据,我们会得出一个什么结论?造成地震及海啸的原因是什么呢?生答。(上面的数据与水龙头拧得松紧有关;人类对环境破坏的结果。)
师:我国北方相对南方是缺水的,因此,我国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南水北调,有的同学对南水北调不太了解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出示大屏幕)指生读。
师:太了不起了,可见我国的科技现在是多么的发达,所以说好好学习是可以让我们心想事成的。同时我们要节约用水,要珍惜每一滴水,要保护环境。
师;如果让你把这 250万千克大米运往灾区的话,你还应考虑哪些问题?谁来说一说。(1、装多少箱 2、用多少辆车 3、需要多少仓库。)
师:下面,请大家把书翻到 69 页。
师:这么大的一个数据是非常精确的吗?(生:不是,估计的)
师:是用什么方法估计得到的,(小组讨论)
师:非常好,同学们的方法还真的很多,不论你解决书本上的问题,还是生活中的问题,都要去开动脑筋,选择最好的方法去解决,收到最佳的效果。
(三)巩固拓展 激发情感
师:下面同学们自己来完成这些练习。(出示大屏幕)
1、树木就像空调机一样,每平方米的树木每天向空中散发6千克的水分,这样水分吸热而降低气温,那么100平方米的树木可向空中散发(600)千克的水分。
2、你们知道一平方米树木每天可以释放多少氧气,吸收多少二氧化碳?(700克氧气,900克二氧化碳)
3、一个人平均每天要消耗250克氧气,呼出900克二氧化碳。假设一个人一天呼吸所需要的氧气都是由植物提供的。那么,一个人一天大约需要(1)平方米的树木来提供氧气? 按照这样计算,如果一幢楼有居民120人。那么,大约需要(120)平方米的树木。
3、一棵生长50年的树每年的生态价值——制造31250美元的氧气,2600美元的蛋白质,防止大气污染62500美元,涵养水源、促进水分在循环37500美元,防止土壤侵蚀、增加土壤肥力31250美元,为鸟类及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32150美元,综合价值197250美元≈20万美元≈180万人民币。
①如果建造一所希望小学需要40万元,180万元可以建造(4)所希望小学? ②如果培养一名大学生需要5万元,180万元可以培养(36)名大学生?
4、制造1吨纸需要砍伐17棵树,如果12亿人每人浪费一张纸(150张纸约重500克),需要毁掉多少棵参天大树?(68000棵)
5、谈一谈周围的绿化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做?(植树造林,保护环境,节约用水)
(四)全课小结 升华情感
师:数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它能够把要说明的事物表述的更准确。
师:通过这节课的交流,谈谈你的感受?(生谈)
师:大家的思维很活跃,表现得不错。老师感到非常的幸福,因为遇到了你们,你们一个个是充满朝气,充满憧憬,充满爱心的你,保护绿色的你,节约用水的你,保护环境的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植树造林,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愿我们都是环保守护者、宣传员!好,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第四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
广州市黄埔区荔园小学 刘文涛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保护和改善环境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存亡与兴衰,也取决于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 努力。不断培养和提高下一代的“绿色伦理”观念,是历史和社会赋予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义务和职责。近几年,我校注重把环境教育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在“环境保护教育”方面办出了自己的特色,使保护环 境成了全校每个师生的共识。这里我想结合数学教学,谈谈对小学生渗透环境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环境教育因素
由于小学生无论在生理或心理方面都处在逐步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 渡,他们的认识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体直观。所以新编小学数学教材图文并茂,有80%以上的插图都蕴含着 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准确地把握插图中环境教育因素,能使学生更易理解、接受。如:一年级小朋友从进学 校第一天第一堂数学课,就要受到良好的环境教育。在“准备课”第2页上就看到环境优美的生活环境:1座大桥、2只蝴蝶、3幢楼房、4只彩球、5位小朋友、6朵白云、7棵松树、8个字(请您爱护花草树木)、9只小鸟、10朵鲜花„„在学生练习数数的同时教育学生要爱护我们周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爱护公共设施,不随地 吐痰,不乱扔纸屑杂物等,使我们生活的环境多姿多彩,生气勃勃。第一册第10页和第17页的“校园一角”插 图,让学生知道美好的校园环境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营造,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校舍、操场、游泳池„„ 是我们每个小朋友义不容辞的责任。结合熊猫、羚羊、松鼠、企鹅、白鹭、猴子等动物的插图,使学生知道动 物是人类的朋友,地球上不能只有人类,野生动物灭绝之时,就是我们人类灭亡之日,所以我们要爱护身边的 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同时知道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东北虎、亚洲象、中华鲟等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它们濒临绝迹。
随着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知识的拓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也逐步 抽象、充实,从居住环境到校园环境,从自然环境到人工环境,从水、大气、土地到动、植物,从资源、人口到地球、宇宙,教材中有50%以上的应用题都作了一定的反映。如:
1.每个窗台放2盆花,5个窗台一共放多少盆花?(第三册)
2.同学们采集标本,捕到9只蜻蜓,捕到蝴蝶的只数是蜻蜓的3倍,捕到蝴蝶多少只?(第四册)
3.一条蚕吐丝1500米,5条蚕大约吐丝多少米?(第五册)
4.大林有55张风景邮票,动物邮票比风景邮票少29张,两种邮票一共有多少张?(第六册)
5.沿海堤有一条防风林带,宽是48米,东港村境内的防风林带占地8640平方米,这段防风林带的长是多少 米?(第七册)
6.一个自然保护区天鹅的只数是丹顶鹤的3倍,已知天鹅和丹顶鹤共96只,天鹅和丹顶鹤各有多少只?(第 八册)
7.1996年江苏省海水产品量达79.5万吨,淡水产品大约是海水产品产量的2.09倍,1996年江苏省水产品产 量大约有多少万吨?(第九册)
8.园林工人铺草坪,第一组6人铺了37平方米,第二组7人铺了43平方米,哪个小组铺得多?(第十册)
9.织女星每秒运行14千米,是牛郎星运行速度的—,牛郎星每秒运
13行多少千米?(第十一册)
10.在比例尺是1:25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北京到上海的距离是4.21厘米,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大约 是多少千米?(第十二册)
类似以上题目,虽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没有明确规定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要求,但它们已内在显 示了环境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解答好这样的题目,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二、要善于搜集环境教育的统计数据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信息量和信息传递的速度是按指数规律增长的,但教科书由于编写时间和容 量的限制,一些对儿童有影响的信息不可能都反映出来,因此,要在数学教学中自觉地、有目的地进行有效的 环境教育,善于搜取当代社会与数学紧密联系的新颖信息,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广泛阅读书报,时时留心有关数据,以便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提供环境教育的数据。如:
环境与生活:
1.一个人平均每天呼吸14千克空气,是一天食物重量的10倍或饮水重量的4倍。
2.血液里绝大部分是水,肌肉里有一半以上是水,骨头里—是水,人体是个“大水桶”。
3.一公顷生长旺盛的草坪,每天可以吸收900千克的二氧化碳,放出600千克氧气。一个人平均每天要消耗 250克氧气,呼出900克二氧化碳。照这样计算,一个人必须拥有一个教室大小的草坪,才能满足人体对氧气的 需求。
4.世界上一半以上的药物模仿天然植物合成,—的药物直接从植物中提取或以植物为原料。
环境与社会的经济发展:
1.我国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居世界第三位,但我国“地大人更多,物博人均少”,占世界陆地—的土 地却要养活超过世界—的人口。
2.一只燕子在6个月里可以吃掉50万只害虫,一头猫头鹰一年中会吃掉1000只田鼠,而1000只田鼠一年要吃 掉2吨粮食,一只灰喜鹊可以保护1300平方米的松林免遭松毛虫的侵害。
3.最近,新疆罗布泊地区打出了第一口淡水井,井深465米,日出水量达452立方米,为当地矿产、旅游业 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1997年,宁波市共接待境外游客10.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7%,旅游创汇6.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4%。
环境污染的危害:
1.1997年12月中旬,急剧排放的烟尘和有毒气体使沈阳4天内有2000多人急性中毒。
2.1支烟产生的烟雾需一个房间的空气来混合,人才不会受伤害。
3.去年北京市洗车用水就洗掉了13个昆明湖,造成首都饮用水紧张。
4.目前太空有2000个废弃卫星,1400个用过的火简助推器和1100个游弋的小型物体,这些太空垃圾随时会 撞坏卫星。
如此等等,教者向学生提供这些数据信息时,要正确处理好智育与环境教育的关系;要有助于学生“环保 ”意识的提高;要将有意识的教育寓于无意识的受教育之中,做到自然、贴切、力求渗透,以达到“随风潜入 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切忌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三、要善于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适时、适量地渗透环境教育内容
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经历着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年龄阶段都表现出 与其它年龄阶段相区别的一些典型的特征。所以,教者就应该依据学生不同年龄特征,向学生渗透不同的环境 教育内容。如:
“地球上最大的洋是太平洋,它的平均深度是4028米,最小的洋是北冰洋,它的平均深度比太平洋少2718 米。北冰洋平均深度多少米?”(第四册)。二年级的学生练习后,只须让学生知道海洋可向人类提供丰富的 海产品,我们要爱护它。“黄海盐场每块盐田长100米,宽80米,500块这样的盐田占地多少公顷?”(第八册)这时针对中年级学生求知欲强的特点,可适当向学生介绍海洋是全球气候的调节者,是动植物的故乡,是资 源的宝库,它需要全人类以最大的爱心去关心它、保护它。“地球表面的总面积有5.1忆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 积有3.61亿平方千米,海洋的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几?”(第十一册)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这时可告诉 他们:海洋是“21世纪人类的第二粮仓”,我们要开发和利用海洋生物、矿产资源,但在开发海洋的同时,又 要特别注意保护和改善海洋资源和环境,让浩瀚蔚蓝的海洋千秋万代,为人类造福,否则,会严重影响人们的 生产、生活和健康。如今年4月香港发生的一次赤潮,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港元。所以我们要与自然建立和谐 的生活关系。
总之,在环境保护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的今天,作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不断更新教育理论,增强 环境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要结合数学课的特点,在完成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 三种能力培养任务的同时,对学生渗透必要可行的环境教育,使每个学生知道“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地球,我们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她。”
第五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环境保护是关系到人类生死存亡的大事。保护和改善环境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存亡与兴衰,也取决于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环境教育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环境保护事业与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拓展了教育领域,而且也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1992年11月,国家环保局和国家教委联合召开了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思想。通过学校的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越来越被教育界人士所关注和重视,新课程的提出为环境教育的渗透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现在,各个学校都在开展环境保护的教育。这里我想结合数学教学,谈谈对小学生渗透环境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挖掘教材,精心设计,认识环保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美丽的星球,有着优美的环境,有着适合生物生存繁衍的空气、水„„新编小学数学教材图文并茂,有80%以上的插图都蕴含着 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对环境教育巧用匠心,从插图到例题,尤其是应用题等都蕴涵着教育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内容。由于小学生无论在生理或心理方面都处在逐步发展阶段,他们的思维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的认识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体直观。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已有的可以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自然渗透,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接受环境保护知识。准确地把握插图中环境教育因素,能使学生更易理解、接受。主要从解决问题中挖掘可渗透的内容,并找贴切的结合点,融于教学设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整理课有这样的一道题目:一块教室大小的草地,它一天产生的氧气够3个人用,我们三年级有120人,要多少块这样的草地产生氧气?针对这一题,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树木为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氧气,保护身边的树木,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环境保护是很重要的。
再如在教学完“笔算除法”一课时,例题设计的是三年级学生种树,教学时间正好是植树节左右,在教学完例题后,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植树造林有什么好处?学生汇报资料:(1)制造氧气;(2)保持水土;(3)消除噪声;(4)净化空气;(5)调节气候„„在这基础上,教师出示以下几个问题
(1)树木就像空调机一样,每平方米的树木每天向空中散发6千克的水分,这样水分吸热而降低气温,那么100平方米的树木可向空中散发()千克的水分。
(2)10棵树每天可以产生6000公斤的氧气,一星期可以产生多少公斤的氧气?合多少吨?
(3)一个人每小时需要氧气3公斤,10棵树产生的氧气能供一个人呼吸几小时?
通过问题,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环保科学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并培养学生养成“爱绿护绿”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从小爱护花草树木,不乱采摘花草的好习惯,培养学生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道德。
二、收集数据,增强意识,加强环保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创造一个教育的环境,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新教材在编写的时候,很注意环保知识的渗透、宣传,小学数学学科也不例外,在数学学科里,到处都能看到环保知识,但不管是介绍环境知识,还是做出环境保护的决策,都离不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教师应利用数学学科的特点,有意识的创设环境教育的情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小学数学中引进环境知识的实例,通过数据的呈现和处理,能够更加尖锐地反映环境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急迫性。例如, “根据我国有关部门对532条河流的监测,有436条河流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据推测每年排入海洋的污水和固体废物已超过1000亿吨。” “我国城市人口平均每人每天生产生活垃圾0.8~1.5千克,有的城市达2.5千克。全国年产垃圾8000万吨,北京年产430万吨,相当于两座景山。”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且意识到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三、参与实践,学以致用,提高环保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环保,关注环保,参与环保。在教学中注意融合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努力创造环保教育氛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理解和应用,据此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再如,教学完“简单的统计”之后,可让学生课后统计自己家里每个月的用水量,并绘制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在全班进行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投入到保护水资源的行列中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而且使学生真正做到“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总之,保护环境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国民工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有效的,也符合新课程改革和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形势需要。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善于捕捉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渗透环境教育,践行“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鲜活起来,使每个学生都喜爱上数学,在少年儿童的心灵中播下环境保护的种子,使其终身受益,为培养有良好环保意识的公民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