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时间:2019-05-15 02:1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第一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张帮胜

《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指出:“要根据大、中、小学的不同特点开展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使环境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也是国家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需要。同时,环境教育是德育和科技教育的交叉部分,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方面。可是我们今天的教育对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却还做得不够。只要留心看一看运动会之后和野炊之后的草地,以及栖息在河边树丛上的各色各样的塑料袋就可以知道。环境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就中学阶段而言,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水平、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行为能力,在中学阶段实施有效的环境教育,对帮助学生们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培养良好的环境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环保教育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环境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现有的学科教学中具有许多“环境教育”方面的教育资源,它不仅体现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而且也体现在语文教学中。从教材上看,有些增删就反映了编者的环保意识,比如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语教材中增加了诸如《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这样的课文,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教材也将《猎户》这样的文章删去了。这样做有利于教师从正面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但是还有一种方式我们也不能忽视,即从课文与现实的对比中,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从而激发起他们保护环境的热情和行动。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学科渗透教育的作用,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并使学生参与各种环保活动,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境教育,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环境教育渗透应遵循的原则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笔者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紧紧围绕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环境教育。

教师应将环境教育巧妙地、恰当地插入我们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 们在学习语文 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环境教育,而不是刻意地把它上成环保课。

2、充分利用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从多方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环境教育。

语文教学的内容有阅读、写作、口语等,在这些教学过程中,都可以穿插环境教育的内容。例如,我们可以在讲解课文时,利用一些游记、散文、说明文中的片断,很自然地谈及生态方面的知识。

3、正确把握中学阶段环境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我们在进行基础环境知识教育的同时,可以在深度和广度上作适当提高。不仅仅局限于环境常识,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热点问题,如可持续发展以及沙尘暴的成因、白色污染、酸雨以及赤潮等。

二、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

笔者认为,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应加强以下几个意识的培养和教育: 一是忧患意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类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诸如人口膨胀、环境恶化和资源匮乏就是当今世界令人头疼的三大难题。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收有孙犁的《荷花淀》一文,此文有对白洋淀的精彩描写:白洋淀的苇子——“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白洋淀的荷花——“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来,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如今的白洋淀还有这么美吗?据《人民政协报》2003年7月15日《白洋淀又一次陷入困境》一文中说,由于50年代盲目地围湖造田和上游多处水库的建立,白洋淀淤积严重,来水不畅,自1984年以来,已多次出现干淀现象,“昔日滔滔大淀,如今只余经脉”,“不光鱼踪难觅,随着水的减少,白洋淀就像一位供血不足的老人一样,身体的各种机能都在退化,或者我们叫它生物多样性的减退。从前很多叫不上名字的水鸟和水生植物现在更是难得一见”。孙犁笔下的苇子呢?“王家寨村从前人均有1亩多苇子地,自从旅游等项目占地后,目前,人均只有3分苇子地。因为水少,苇子的长势也大不如前,苇子的收入人均只有一二百元”。想一想,当年多少抗日英雄为了保卫家乡白洋淀而浴血奋战,甚至不惜牺牲了生命。如今这块养育了一代代人的鱼米之乡,正面临着“水乡干涸,鱼乡无鱼”的困境,这不是很值得我们从环保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吗? 二是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意识。

有关资料表明,美丽的长江有变成第二条黄河的危险,被誉为国宝的大熊猫已濒临绝种,某些城市的风沙日益严重„„所有这些,既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也是大自然给人类的警告。触目惊心的环境公害的事实告诉我们,“地球不属于我们,相反,我们属于地球。”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应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而应是互相适应和协调的关系,人类与大自然应该谋取的是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同繁荣。三是节约意识。

我们应从提倡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块煤饼这些小事做起。因为地球只有一个,资源有限,节约能源从某种角度讲是最好的生态保护。四是参与意识。

环境保护人人可为,且人人该为。要培养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鼓励学生种一棵树,养一盆花,不随意抛弃垃圾,摒弃使用泡沫饭盒和一次性木筷,实行垃圾分类投放,收捡废旧电池等。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环境渗透教育,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利用语文的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挖掘潜在的环境教育材料,有机地与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

1、根据教学实际及中学阶段环境教育的要求,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分解环境教育内容,将有关知识点分配到教学的不同阶段;结合环境教育要求,充分考虑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2、在各个教学内容中进行环境渗透教育。

一是在课文教学中穿插环境教育。教材中有大量可以应用在环境教育方面的素材。例如,学生可以在语文课中欣赏到天山的美丽多姿、黄山奇观、日月星辰和草木鸟兽之美,这些赏心悦目的自然美能够从正面强化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也可利用课文中提供的反面例子,向学生说明过度砍伐树木、破坏森林的危害性。如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人类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就有了记载:“蜀山兀,阿房出。”秦始皇为了建造阿房宫,大肆砍伐蜀地山上的树木,使得山岭光秃秃的,植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才建成了阿房宫,供他自己享受。然而“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最终被一把大火烧成了一片焦土,环境再次受到严重破坏。学了说明文《向沙漠进军》,可以结合近年来沙尘暴侵袭日趋严重的现象,进一步认识沙荒的危害,明确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的重要性、紧迫性。又如,《包身工》一文中讲到:“纱厂工人的三大威胁,就是音响、尘埃和湿气。”我们可以让学生谈谈在环境保护领域关于音响(噪声)、尘埃(粉尘)的定义,湿气(潮湿气体)的含义,以及对人体有什么危害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了解噪声、粉尘等的危害,也加深了对文中包身工们所处恶劣环境的认识,更加同情包身工们的处境,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二是在写作训练时渗透环境教育。如每年举办一次“世界环境日”或“地球日”的征文活动;开展“只有一个地球”、“环境与居住”、“警惕全球变暖”、“儿童与环境”、“只有一个地球——齐关心、共分享”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可供写作练习的环境教育题材很多。可以在调查周围环境状况后进行专项写作竞赛,撰写有关环保宣传的文章。比如,某印染厂的污水排入厂旁河流,严重污染该河段,河水时紫时红,水体散发出恶臭。我们可以让学生到受污染的河段看看,让他们亲身体验工业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再让他们查资料、向环保人士请教,写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的作文。结果,学生写出了《小河在哭泣》或《鱼儿的抗议》等习作。这样,学生们在写作训练的同时也受到了良好的环境教育。

三是在听说训练中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能力是中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我们可以在即兴发言、课前演讲、辩论比赛中加入环境教育内容。如,举行一场论题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的演讲比赛;开展“环境保护更需要加强道德教育/环境保护更需要加强法制建设”的辩论赛等;开展以环保为内容的语文游艺会、灯谜晚会等。

3、开展兴趣小组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除了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外,第二课堂活动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好场所。在利用好课堂教育进行环境教育渗透的同时,应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时候,进行环境教育。初中阶段可结合教材内容,开设兴趣小组,活动内容就是围绕环保教育进行,可结合自然学科的知识进行校园植物种类调查,调查校园附近的植物种类或到公园、植物保护区进行参观考察活动等。可开展环境调查活动,到学校附近工厂进行参观,了解环保工作现状等。高中阶段可结合研究性学习,设立环境研究小组,参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等,让学生参与环境监测活动,并在活动中得到教育。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搞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走向大自然,认识大自然,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并要求写出社会环境调查报告。每年搞一次“环境教育”宣传周,每学期一次环保知识讲座,一次废旧物品雕塑赛或科技制作展等。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环境教育。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结合授课的实际,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环境知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教学《一次大型的泥石流》一文,教者可以利用多媒体设施,从网上获取有关泥石流的资料,制成多媒体教学课件,让学生通过图片、声音、动画等感受泥石流的形成原因以及造成的严重危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总之,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环境的优劣,关系到人类生活质量的高低。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环境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而且也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内涵,使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当然,环境教育的渗透要注意适时、适量。所谓适时,就是要在适当的时候才渗透,也就是讲到相关要点时才渗透,并非每堂课都要渗透。适量也就是度的问题。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把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因此,渗透环境教育要适时、适量,切忌本末倒置。

第二篇: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闽南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年级/学号研究

生论文题目所在院系专

业研究方向指导教师入学年月开题报告日

: : : : : : : :

:目录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

(一)课题来源„„„„„„„„„„„„„„„„„„„„„„„„3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3

二、国内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3

三、写作大纲及创新点„„„„„„„„„„„„„„„„„„„„„„6

(一)写作大纲„„„„„„„„„„„„„„„„„„„„„„„„6

(二)创新点„„„„„„„„„„„„„„„„„„„„„„„„„7

四、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7

(一)研究方案„„„„„„„„„„„„„„„„„„„„„„„„7

(二)研究进度„„„„„„„„„„„„„„„„„„„„„„„„7

五、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7

(一)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8

(二)解决方案„„„„„„„„„„„„„„„„„„„„„„„„8

六、参考文献„„„„„„„„„„„„„„„„„„„„„„„„„„„8

(一)著作类„„„„„„„„„„„„„„„„„„„„„„„„„8

(二)期刊„„„„„„„„„„„„„„„„„„„„„„„„„„9(三)学位论文„„„„„„„„„„„„„„„„„„„„„„„„9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来源

在我国,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和教育教学评价体制的影响,教育者往往过分注重学生的认知教育,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导致学生的学业和人生未来不能和谐的发展。本文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以心理学、德育理论为基础,提出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理论与创新的突破口的观点,从而将情感教育提升到与认知教育并列的高度,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进入 21 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精神危机却日益凸显。人们在新的社会转型期普遍感到失落。长期以来,在“唯理智论”的影响下,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播和智力的培养,忽视了情感教育在塑造人的个性,促使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情感教育的忽视造成了人精神世界的荒芜、心灵的扭曲、个性的不完整,学生综合素质普遍偏低。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论文试图透过分析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让人们认识到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缺陷。情感教育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情感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积极健康的情感倾向和高尚的情操,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塑造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而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特殊的独立的教育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既符合语文课程改革目标的基本理念,又为语文学科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也为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弊端提供了新思路与方法。

二、国内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这一方面的资料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一)关于论述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论著主要有以下:《语文教学艺术论》(韦志成:广西教育出版社)本书肯定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强调语文要注重学生情感教育的渗透,认为情感性是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而语文教材是一篇篇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语文情感教育的实质,就是在审美情感参与下,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 素,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鲜明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地。《语文教育美学研究》(杨道麟,北京: 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11.),语文教育美学研究就是以推动语文学科有效地在语文中达到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理想目标与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为宗旨,在该书中作者对语文情感教育提出了更细致的解读。作者在论著中尤其善于将学界一错乱的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真”“善”“美”的关系予以“梳理”,既从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梳理智育的“真”,又从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梳理德育的“善”,还从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梳理美育的“美”,以期推进“语文智育”“语文德育”“语文美育”的和谐发展,从而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真善美融合”并促使他们的自由心灵的建构。杨道麟博士的论著力求构建一个以美学为中心的语文教育体系,其蓝图是恢宏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落到实处。《田野上的花朵 对话:情境教学的萌发》(李吉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李吉林老师所创的情境教学是指运用教师的语言和情感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的气氛造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达到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如: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诵读和精读,品尝语感,体会意境,利用学生的实际感受,引导学生比比,读读,想想,在情境教学的探索中摸索出带入情境读全篇,强化情境抓重点,凭借情境品语感,达到初读-读通-弄清作者思路,细读-读懂-理解关键词句段,精读-读深-学会欣赏课文精华。这是顺应学习生活的,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能力及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影响到儿童思维品质和情感素养的培养。在语文的教学中还要注意要善于利用教材渲染气氛,激起学生的情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中强调语文教学:课堂要包含情意,充满人文关怀。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之间更是情意绵绵,教师上课热情洋溢,激情似火,就能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辛弃疾《贺新郎》)课堂教学达到这样的境界,师生对文本的深入探讨,心灵之间的沟通,就会畅通无阻。“情”忌加外,忌矫揉造作,忌滥。“情”是文章内在的、固有的,贵在咀嚼语言文字,对它们所传递的情和意深有领悟:教师只有自己真正动情,才能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感染学生。这种情是真挚的、高尚的,学生会耳濡目染,就会受到熏陶。教师将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就可激发情感。本书指出了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情感教育渗透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目标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 个维度来确定。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学习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由此可见,情感教育是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语文教育的题中之义。语文课程作为中学课程的核心课程之一,相对于其他的自然学科具有其独特的人文优势,对人的精神领域有着深广的影响。而相对于其他人文学科而言,语文也具有其独特性,其理由就是因为它更强调情感性。郭沫若在《文艺论集》中描述道:“立在海边,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起吼来的时候,我们不禁要血跳腕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听节奏有力的涛声,能引发人的情思,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自然能引起审美情感。国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在《散文的朗诵》一文中说:诗不仅供阅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吟,这样才能陶冶性情。吟也就是朗诵。吟咏背诵,不但能博闻强记,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受到文章情感的熏陶和感染。这些都是在强调语文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密不可分。

以上著作都在论述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问题,他们都或多或少的从各个方面来论述语文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没有形成系统,还不够深化,还需进一步的挖掘和探讨使之更具有现实可行性。

(二)学位期刊论文方面,在前人论著的基础的上,笔者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的文献,发现主题包含“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文献很多,如《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毛爱军,华中师范大学,2006);朱小蔓:《情境教育与人的情感素质》,《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1期。马笑霞《论阅读情感的培养》,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7期。邓嗣明《”情知对称”理论与语文素质教育》,《语文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4期。卢家媚《以情优教》,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10期。等等,这些文献系统阐述了情感教育的内涵、特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及实施等相关内容,从科学的角度探讨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可能性。虽然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看,目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研究成果较多,理论比较成熟,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推进素质教育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从我国的教育实践来看,教育研究的对象大多数集中在小学。因而不少学者认为情感教育只适用于小学儿童,而初高中生的思想由于相对比较成熟,情感不易外露和激发。我搜索近年的中文期刊及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发现也有一些情感教育在初中或高中学科渗透方面的研究,但就目前国内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一方面迫于升学压力,许多一线的语文教师对情感教育都不甚重视,在实际教学中并未真正将情感教育落到实处,从而造成理论学家们的情感教育理论与初中语文 教学实际中的理论推行相互脱节。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忽视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播,因此本论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教育的探索和依托情感教育挖掘实施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材料,促进学生知识获取、技能习得、文化积淀、情感陶冶、品格养成诸方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写作大纲及创新点

(一)写作大纲

浅论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 绪论

一、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情感教育的概述

(一)情感教育的涵义

(二)情感教育的内容

1、道德与爱的教育

2、审美教育

3、理智教育

第二章: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现状

(一)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不够

(二)应试教育忽视学生情感漠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三)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

第三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一)情感教育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有其天然的优势

(三)利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促进素质教育

(四)依托情感教育深挖语文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 第四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语文素养,定期进行教师培训

(二)有效利用和挖掘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促进素质教育

1、阅读教学是进行情感教育的良好时机

2、作文教学需要广泛的情感教育

3、通过教学语言来实施情感教育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建立正确的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目标体系及评估体系

(四)语文情感教育的课外拓展

1、开设文化专题讲座,陶冶学生情感

2、增设随笔周记训练,提升学生情感

3、开展语文主题活动,丰富学生情感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二)创新点

本论文在语文教学中站在现代人的角度,以现代眼光阐释传统文化,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在光大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四、研究方案及其进度

(一)研究方案

本论文将尽可能多的、全面地搜集论题的相关资料,从初中视野里来探究情感教育在语文中的教学问题,力求在初中这一学段对情感教育的教学探究能做一个较为准确的概述,在保证资料的完整方面以及自己的充分消化后,从初中生的具体学情出发而探讨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及其策略。

(二)进度安排

2016年5月---2016年7月 收集有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16年9月---2016年12月 完成论文初稿写作

2017年4月---答辩前 修改及定稿

四、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受自身理论基础不扎实及相关著作阅读量不够的限制,可能会造成在构思论文布局时不够细致和严谨。

2、受自身研究视野的局限,知识量不够丰富,不够成熟的研究思路可能会导致研究方向有所偏移。

3、研究方法简单划一,研究的方法和视野还应进一步充实到论文的整体布局和内容的安排上。

4、收集的资料不够丰富对论文的展开和深入有一定限制作用。

(二)解决方案

1、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量,多阅读与自己论题相关的书籍,同时也拓宽自己的阅读面,为论文写作视野的开阔、研究的深入及创新点的挖掘奠定坚实基础。

2、多与自己的导师沟通,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论文布局和框架,使论文结构合理、内容清晰。

3、在本论题的研究视域下,对研究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进一步修正自己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为观点的论证提供有力的方法指导。

4、加强资料的搜集与阅读,注重资料的开发和使用,力图使论文资料的引证做到客观、真实、多样。

五、参考文献

(一)著作

[1]夸美纽斯著:《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年版,第 3 页。[2]卢家楣著:《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版,第 19 页。[3]鱼霞,《情感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4]施良方主编,《中学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2月第1版。[5]乔桂英主编,《语文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11月第一版。[6]卞金祥主编,《名师最受欢迎的特色教学艺术》,2008年2月第一版。[7]张定远,《阅读教学论集》,新蕾出版社,1983年3月第1版。

[8]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9]金马,《情感智慧论》,北京出版社,1989年第1版。[10]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南京出版社,1993年第1版。[11]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二)期刊

[1]马笑霞.论阅读情感的培养[A].杭州师范学院院报,1997(7).[2]杨传达.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设计[J].现代语文 2009(2).[3]朱小蔓:情感教育的意识及其特殊机制[J].教育研究,1993(7)[4]钟启泉:“情意教育论”述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5)[5]崔建惠.情感教育是打开语文教学大门的钥匙.林区教学,2003(12)47.[6]朋春香.情感教育: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杨宝华.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4(3)84~85.[8]吴爱萍.浅谈情感教育的层次和实施方法.语文教学通讯,1998(5)7~8.[9]邢焕玲.浅议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黑河教育,18.(三)学位论文

[1]格根塔娜.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中的渗透[D].2004.5.[2]海波.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D].2014.5.[3]朱娜.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D].2007.4.[4]王荣华.初中生情感教育初探[D].2006.4.[5]张鑫蕊.论情感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D].2008.4.[6]王娥.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方法[D].2011.4.[7]张淑艳.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的现实思考[D].2008.5.[8]陈敏华.试论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2006.5 [9]杨莉.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问题研究[D].2009.4

第三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跨世纪的人才必须符合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的要求,把我们的接班人培养成具有现代意识的人,而环保意识是现代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环保教育是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是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强调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数学课程解读》中明确指出:这次课程改革突出思想品德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科学教育、环境教育、艺术教育以及综合性实践活动等;而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环境意识在内)的基本手段之一。数学课程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有着极强的逻辑性、科学性和知识性。它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者应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数学课程中的环境因素,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进行环境教育,实现数学课程与环境教育的整合,使学生不仅在数学学科中学到数学知识,而且受到环境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确定教育目标,更新教育观念

1、目标是努力和前进的方向。在小学阶段,环境教育应注重环保意识的起步培养,教育学生从生活的点滴做起,通过感知、体验自然培养起朴素的、根深蒂固的环境意识,因此我确立的教育目标是:关心——知识——意识——实践。具体来说,关心:要深化个人对社会环境问题的关心,并对其具有一定的感受性;知识:对社会总体环境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有基本的了解,特别是对自己家乡海洋环境状况的认识;意识:明确个人对保护社会环境的重要性,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强烈意识;实践:能为解决个人和社会的环境问题而采取适当的实践行动,深化对环境问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观念是教育行动的航标。教师的环境教育观念须具备以下几点:

(1)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新课程改革中提到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其实就是要求教育要以人为本,当然环境教育也不例外。环境教育以人为本,是要全面认识环境教育的价值。它不仅要按照社会的要求培养人,将社会需要的环境道德、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而且要注意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2)确立综合发展观念。环境教育的着眼点不仅看学生的环境道德发展,而且要通过环境教育促使全面发展;不只看他一时环境道德的提高,而且要着眼于他长远的发展。

(3)确立系统教育观念。我们要把环境教育看作一项系统工程,全方位地实施环境教育。从教育者方面看,学校的每一个教职工都是环境教育工作者,人人肩负起环境教育使命;从环境教育内容方面看,要求教育的内容从低到高,由浅入深,使学生的环境道德水平在不断提高、深化。

(4)确立自身环保意识。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明确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要求,使之具有计划性;挖掘教材中内在的教育因素,把教育和数学有机结合,使之具有整合性;结合教学实际引入国际国内环保新成就,增加教育信息量,使之具有开放性;制定教案时,考虑到与知识能力同步进行的环保教育,使之具有协调性。

二、充分挖掘教材,渗透环境教育

1、环境教育内容了然于胸,环境教育契机适时把握

在某种意义上讲,课本、教材已不再是我们老师上课时所局限的内容。我们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挖掘教材,使教材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所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并不是提倡每堂课都要进行环境教育,只有适用于环境教育的内容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要想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地渗透环境教育,就要求我们教师细心研究教材内容,对其中的环保内容做到了然于胸,这样才能灵活有效地抓住时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发现每册教材中都安排了保护生态平衡和热爱自然的教育内容,现整理如下: 可进行环保教育的项目 主要内容

环境意识 爱护植物意识

1、学校花坛里有多少盆花?

2、同学们种向日葵,棵数和幼苗叶子数量的计算

3、同学们植树,求树的棵数

4、计算草地面积的计算

5、森林里树的棵数

6、我国花卉品种的计算

保护动物意识

1、有关动物只数的计算

2、动物寿命的计算

3、动物消灭害虫数量的计算

4、动物在自然界中玩耍的图 保护水源意识

1、小猫钓鱼

2、动物在水中嬉戏图

3、计算水中鱼的条数

4、桂林山水

保护耕地意识 有关耕地的问题解决

节约能源意识

1、家庭节约用水、用电的问题解决

2、节约用纸的问题解决

环境知识

1、世界上的鸟及动物之最

2、中国部分濒危和受威胁动物数种

3、植树节(3月12日)世界环境日(6月25日)

4、世界部分国家首都人均绿地面积(中国8.18,德国50.0)

5、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从建国初期的0.167公顷减至现在的0.08公顷,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位居世界第60位之后。

6、全球人口、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及各省人口

7、地球陆地、海洋总面积

8、我国每年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达四百五十亿双,需要砍伐二千五百万棵树

9、一公顷森林,一年可滞尘约32吨,一天可从地下吸出约85吨水

10、生产2000张贺卡要消耗一棵3米高的树;据调查,北京市每年圣诞节至春节的贺卡量达3000多万张,相当于砍伐10年生树木1万多棵 环境行为

1、以春游为背景的解决问题

2、以打扫教室卫生为背景的解决问题

3、以参观自然博物馆为背景的解决问题

4、以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为背景的计算和解决问题

5、以学生收集易拉罐和矿泉水瓶为背景的解决问题

6、以统计方法调查各地降水量、家庭用电用水的解决问题

7、以收集废电池为内容的计算和数的认识

8、以环保小队进行环保大行动的计算及解决问题

9、以节约用水为内容的解决问题

10、以节约用纸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2、环境意识培养重中之重,良好环保习惯从小养成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材中所渗透的环境内容可以分为环境意识、环境知识和环境行为,而环境意识所占的比例稍大些,这说明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多进行环境意识的培养,良好环境的熏陶,以便帮助学生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新教材图文并茂,大部分插图都包含着环境教育内容,如“我们的校园”,让学生看到校园里整洁、优美的环境,在让学生数数的同时,教育学生要爱护我们周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爱护公共设施,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杂物等,使我们生活的环境多姿多彩,生气勃勃;让学生知道美好的校园环境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营造,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校舍、操场、游泳池„„是我们每个小朋友义不容辞的责任。

又如,新教材中呈现了许多动物的图片,第五册还出示了中国部分濒危和受威胁动物数种统计表,从这些数据当中激发了学生保护动物的情感,使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地球上不能只有人类,野生动物灭绝之时,就是我们人类灭亡之日,所以我们要爱护身边的动物,特别是野生动物,同时知道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东北虎、亚洲象、中华鲟等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它们濒临绝迹,使学生树立爱护动植物的意识。

3、“解决问题”模式有效应用,节约资源意识逐步渗透

从表中还可以看出,以环境保护为背景的“解决问题”题型所占的比重较大,这也是因为这种题型表述性强,所包含的信息量大。这说明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注意多结合应用题的教学进行环境教育。在学生当中浪费水和纸张的现象很普遍,通过应用题教学渗透节约意识,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他们误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通过环境教育使他们认识到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此外,还可结合应用题教学进行节约用纸以保护森林资源教育、海洋资源、保护耕地、节约能源和控制人口意识的教育。在教学应用题时通过合理改编穿插进一些环保知识:一棵树一天的氧气排放量、一个家用水龙头一天的流水量、近年来二氧化碳的增长量„„具体内容表格中已列举。

4、依据年龄特征合理安排,环境教育目标分步实施

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经历着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年龄阶段都表现出与其它年龄阶段相区别的一些典型的特征。所以,在进行环境教育时应针对儿童年龄特点采取在不同年级确定不同目标,分步实施环境教育,逐步提高要求。低年级通过渗透,让学生粗浅地认识和了解保护环境的基本知识,体会大自然的美丽,能自觉地爱护花草树木,激发美感,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可采用游戏等方法渗透;中年级可结合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必要的环境知识,培养较强的环境意识,参与一些爱护和保护环境的简单实践活动,可采用数据渗透、编题渗透;对高年级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对环境进行初步观测、统计和分析,为解决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可采用实践活动和小课题研究的方法渗透。

四、加强实践活动,提高环保能力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境关系有关的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的能力。

1、与环境节日相结合。借助6月5日世界环境日、3月12日植树节等纪念日开展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实现了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提高了环保意识,增强了热爱环境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数学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

2、与动手操作相结合。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让环境教育的内容尽量贴进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使学生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如:让学生了解我们每天产生多少废物,如何减少废物;让学生知道我们产生的废物哪些是可再利用的,哪些是不可再利用的,可再利用的应反复使用。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利用废弃物制作一些学具,变废为宝,既提高教学效率,又寓环境教育于数学课中。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拼组》之后,可以在练习拼摆组合图形这个环节中,让学生用火柴、废纸板和旧台历纸来制作各种图形并进行拼组;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课前可让学生搜集一些废弃的各种长方体药盒、牙膏盒、饮料盒、火柴盒等作为学具使用;在教学《圆柱体体积的认识》时,还可让学生收集废弃的圆柱形易拉罐作为学具使用;在第七册教材《你寄过贺卡吗?》一课中,让学生知道了少寄贺卡的好处后,可以让学生用旧台历和废弃报纸、杂志做环保贺卡,让学生知道节约用纸,拯救树林!

3、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在学习《年月日》后,让学生说出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国家为什么要定3月12日是植树节,植树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这些问题以后,再追问学生:“你能说出与环境有关的节日吗?如果现在你不知道,课后可以查阅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在下一堂课进行交流。”课后学生通过翻查日历、报纸等知道了与环境有关的节日除了植树节还有爱鸟周、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学生通过课外查阅,扩大了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环保意识。《统计》这块内容在新教材中分好几个阶段来完成:统计动物的数量(第三册)——某地区1994年到2003年沙尘天气情况(第六册)——城乡人口统计、由于绿化程度不同而导致各地降水量不均统计表(第七册)„„所以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布置不同的调查统计任务,如调查家里每月水、电、煤气使用情况并制成统计表、调查家里每天垃圾数量、调查舟山海洋资源和海水污染状况等等。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提高了能力,从而诱发了学生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良好动机,增强了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保护环境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国民工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有效的,也符合陶行知先生的课程观,符合新课程改革和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形势需要。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立足生活教育、绿色教育,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善于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第四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研究

杨 冬 梅

当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许多国家在中小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培养出具有环境意识,懂得基本环境知识,能采取适宜行为保护环境,力争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地球公民”。我国义务教育法也明确提出要重视环境教育。目前,各国实施环境教育主要有三种课程模式:一是单独设立环境教育课;二是在学校各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而不是单独设课;三是在一些实施“综合主题”课程模式而不是分科课程模式的学校,以环境教育的若干主题为线索,将各学科或各领域教育内容综合在一起设计和组织教育活动。环境教育采用何种课程模式,要受国家及学校现行课程模式及教学体制的制约。

我国义务教育大纲规定,中小学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部分。根据这两类课程的特点,在活动课程体系中可以进行一些综合主题式的环境教育活动,但这类课程在小学课程所占课时相对很小。在所占课时数明显居多的学科课程体系下,比较适于进行渗透式的环境教育。虽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的只有“要重视在小学自然和社会学科中进行环境教育”,对其他学科的环境教育功能没有作明确说明,但这并不意味着小学其他学科没有渗透环境教育的可能。关于在小学各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问题,我们“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课程组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仅就小学语文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若干问题谈谈我们的研究和观点。

首先,从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看,它“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它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国家教委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工具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学科特点,决定语文学科在环境教育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其次,国家教育部为将素质教育的实施落到实处,于今年提出了对小学部分学科教学进行改革的意见。语文学科教学的改革举措和其他一些学科一样,主要是删减部分教材内容,降低部分教学要求,以保证实施素质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改革趋势也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提供了现实的条件。

语文是语言文学形式和思想感情内容的整合。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学习语言文学形式,如词语、句子、文章结构等,而且要了解语言文学形式和它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学习或练习各种口语及书面语技能时,总不免接触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各种思想感情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是关于道德行为和修养的,也可以是关于环境知识或观念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为学生提供以环境教育主题为内容的听说读写教材,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学知识,练习语言文学技能的同时接受环境知识或环境道德的感染和影响,这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要想在不影响语文教学目标又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首先必须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并根据这些教材的特点,将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适当结合。为此,我们对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如下:

一、现行语文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相当数量的课文,课后练习,以及单元训练等,与环境教育主题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二、各类型教材的教学要点

1.第一类教材

主要是用于阅读教学的课文,涉及风景名胜、动物、植物等。其教学目标除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通过对词句分析理解课文主要意思之外,环境教育方面的目标主要指向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或人文环境,愿意并乐于善待其他生命体的情感和意识。

只有当学生对自然、对人文景观、对非人生命体产生接受或喜爱之情时,他们才能对环境或其他生物遭受的破坏或伤害产生强烈的同情,并进而对造成这些破坏或伤害的人或行为自觉加以抵制。这类教材的教学重点在“情”而不在“理”。因此,切忌在学生阅读欣赏之后,“画蛇添足”地要求学生明确说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比较适宜的做法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和欣赏大自然及人文景观的美丽和伟大,体验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语言文字进行分析、理解和品评,可以借助图片、录像等直观影像帮助学生理解词句,鼓励学生围绕课文词句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或复述课文等。

此外,在其他学科或综合性的环境教育活动中,可以借助这类教材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特别是围绕现实环境问题展开的调查、写作活动等,可以指导学生将这类文章所描绘的美好情境与严峻的现实状况加以对比,从而加深他们对环境问题危害性和严峻性的认识。例如,在组织学生游览趵突泉后,引导他们比较《趵突泉》课文所描写的情境和参观时见到的情境,讨论是什么原因导致二者有如此巨大的差别。其他如有关芦沟桥、小兴安岭、海底世界、鸟岛等课文,均可以以这种方式运用于其他形式的环境教育活动。

2.第二类教材

主要是用于阅读教学的课文,文体多为说明文。其在环境教育方面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环境科学术语,并在分析和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中掌握有关的环境科学知识,了解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及适度利用环境和有效保护环境的科学方法。

这类教材的个别篇目直接以环境问题为主题,如“黄河怎样变化的”、“只有一个地球”等。围绕这些课文可进行一些扩展性的环境教育活动,如启发学生根据课文所揭示的环境问题,联系生活实际,找找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相关问题或类似问题。探索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并思考自己是否可以为解决问题采取一些行动。

例如,“黄河怎样变化的”一文主要介绍黄河怎样从一条滋养两岸人民的“母亲河”逐渐演变成泥沙滚滚、洪水泛滥的“坏”河。对这篇课文,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可以组织不同的扩展活动。

地处中原大地,黄河两岸的学校可以引导学生考察今天黄河的主要问题,并与课文描写的状况进行对比。黄河今天的问题恐怕已不再是“水太多”而是“水太少”。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查资料或实地调查讨论以下问题:为什么短短几十年,黄河就从一条经常有洪水发生的河流变成了今天的“季节性河流”,每年断流200多天?黄河断流对两岸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有哪些影响?人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教训,应采取什么对策?

地处长江两岸的学校则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课文所介绍的黄河变化的原因同长江有没有联系;今天的长江是不是已经变成了课文中的黄河;长江今年发生如此严重的洪涝灾害,其根源是否与黄河当初的变化原因一致;人们对此应该采取哪些对策,等等。

3.第三类教材

主要是一些记叙文和听说读写练习。与前两类教材相经,这类教材比较容易对学生的环境行为和环境道德认识产生直接的影响。

对其中与环境教育目标相符合的教材内容(如不许摘花、不许捉蜻蜓,节约用水、植树造林,等),除根据语文训练目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外,可引导学生把教材所反映的行为与自己的行为及认识进行比较,检验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环境教育的要求;同时,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这些教材内容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实践良好行为,并在要求自己的基础上努力向其他人宣传这些教材内容。对与环境教育目标有所背离的教材内容(如喜欢鸟就要捉鸟、郊游途中摘花捉鸟、鼓励人去做大森林的主人,等等),最理想的做法是尽可能删减或修改相关的插图、词句甚至文章,因为这些教材可能使学生在无意之间受到不良的影响。当然,我们不可能因噎废食,等到教材修改完后再组织教学,因此,目前我们能做的是在正常教学之中或之后,提醒学生加以辨别,以免学生在潜移默化影响下形成与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宜的认识或态度。

虽然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已经蕴含了相当数据的环境教育内容,但其深度和广度还远远达不到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的要求。特别是直接反映环境问题的第二类教材,无论是数量、体载,还是涉及的环境问题,都非常不够。以体载为例,揭示环境问题,不一定非说明文不可;儿童非常喜爱的文学体载,如故事、图画等,也可以用来反映环境问题;故事或连环画可以通过现实的或虚构的情节向学生揭示环境的变化过程,通过生动的语言或平面图象向学生展示各种非人生命体或非生命体由于人类活动而受到的冲击(包括生活条件和心理感受的变化),激发学生对遭受破坏的事物的同情情感,使他们能理解和关注人类以外的环境事物,感受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有必要在课本之外为学生补充一些以环境问题为内容的视听材料,如广播录音、影视录像、书籍、图表、新闻报道等,让学生围绕这些材料进行课内外的听说读写训练。如让学生就这些教材所反映的环境知识展开讨论;根据自己从自然或社会课中了解到的环境知识,编写故事、公益广告词,给家长或社区成员写建议书、对他们进行游说;记叙自己或他人的环境行为;记叙自己参加的环境调查或环境保护活动,等等。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加深他们对文体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环境意识状况,引导学生实践积极的环境行为,并对家庭和社区环境的改善带来一些积极影响。

第五篇:数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2012-2013第二学期

三年级数学环保渗透教案

《数据世界》课堂教学课例

韦 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体会“将整体化为大致相等的部分,通过部分的数量估算整体的数量”的估算策略,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了解收集数据常用的方法,并尝试收集一些数据。

(3)综合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目标:

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通过熟悉的事物从多个角度感受大数,能够了解较大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发展数感。

3.情感目标:

(1)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

(2)通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分析,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做环境保护的小小宣传员,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1.重点:

体会“将整体化为大致相等的部分,通过部分的数量估算整体的数量”的估算策略,能进行简单的估算。根据要求收集、整理、概括资料的能力。

2.难点: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关键:

结合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体会估算方法。

三、教学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大家好,老师今天想知道“你们平时都喜欢做什么”?通过学生回答。师出示自己看过的一条新闻(师出大屏幕——关于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的强烈地震,并引发的海啸的图片资料)。

师:指大屏幕在这条新闻中出现的数字,我们把它叫做数据。师:数据也有数据的世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数据世界——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看到这样的新闻和这些庞大的数据,你有什么感受。(思考)谁来谈一谈?(生谈)

师:不但说的好,而且还很有爱心,老师真的很喜欢你们,在当今社会最需要的就是爱心。是啊,为遇难者们的生存而担心,他们吃什么呢?师出示大屏幕,假如平均每人每天需要0.5千克的大米,这500万灾民每天大约需要250万千克大米,250万千克大米到底是多少呢?怎样来说明这个较大的数据呢?老师可以给你个提示(我们平时买的一袋米是25千克)(用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相当于多少间教室、桌子?„„)

师: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

师:小结:理解较大数据应把整体分成部分或与身边的事物去比较,这样你理解的会更好。

师;这些灾民每天要吃250万千克的大米,(板书250万)光有吃的不行,还需要„„生答(水)呀。

师:水是生命之源吗?师板书水。你如何得到这个数据?(没有告诉你一人一天要喝多少水?)你怎么办,通过什么方法收集?

师:请你来说一说(指生说)查资料、访问他人、做调查等。师:说的非常好,有这么多收集数据的方法,你打算如何得到每人每

天喝多少水的数据呢?(生答)。

师:我们已经知道每人每天需要2.5升水,那么500万人每天大约需要(1250万)升水。生答。

师:我们经常会看到有的水龙头没有拧紧,水一滴滴的往下滴(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如果每分漏30滴,10分钟大约是1毫升,那么1小时会浪费(180)毫升水,大约(14)时浪费的水就够一个人一天维持生命的用水。一个月按30天计算,大约浪费(130)升水或供一个人维持生命约(52)天。

师:我国北方相对南方是缺水的,因此,我国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南水北调,有的同学对南水北调不太了解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出示大屏幕)指生读。

师:太了不起了,可见我国的科技现在是多么的发达,所以说好好学习是可以让我们心想事成的。同时我们要节约用水,要珍惜每一滴水,要保护环境。

师;如果让你把这250万千克大米运往灾区的话,你还应考虑哪些问题?谁来说一说。(1.装多少箱 2.用多少辆车 3.需要多少仓库。)

师:这么大的一个数据是非常精确的吗?(生:不是,估计的)师:是用什么方法估计得到的,(小组讨论)

师:非常好,同学们的方法还真的很多,不论你解决书本上的问题,还是生活中的问题,都要去开动脑筋,选择最好的方法去解决,收到最佳的效果。

(三)巩固拓展 激发情感

1.树木就像空调机一样,每平方米的树木每天向空中散发6千克的水分,这样水分吸热而降低气温,那么100平方米的树木可向空中散发(600)千克的水分。

2.你们知道一平方米树木每天可以释放多少氧气,吸收多少二氧化碳?(700克氧气,900克二氧化碳)

3.一个人平均每天要消耗250克氧气,呼出900克二氧化碳。假设一

个人一天呼吸所需要的氧气都是由植物提供的。那么,一个人一天大约需要1平方米的树木来提供氧气? 按照这样计算,如果一幢楼有居民120人。那么,大约需要120平方米的树木。

4.制造1吨纸需要砍伐17棵树,如果12亿人每人浪费一张纸(150张纸约重500克),需要毁掉多少棵参天大树?(68000棵)

5.谈一谈周围的绿化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做?(植树造林,保护环境,节约用水)

(四)全课小结 升华情感

师:数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它能够把要说明的事物表述的更准确。

师:通过这节课的交流,谈谈你的感受?(生谈)

师:大家的思维很活跃,表现得不错。老师感到非常的幸福,因为遇到了你们,你们一个个是充满朝气,充满憧憬,充满爱心的你,保护绿色的你,节约用水的你,保护环境的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植树造林,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愿我们都是环保守护者、宣传员!

教学小结:本节课通过部分的数量估算整体的数量的估算策略,进行简单的估算的教学,使学生学会了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大数据的估算。同时也渗透了环境教育于课堂教学,使得这节课教学事半功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非常有效的,使课堂教学鲜活起来,使每个学生都喜爱上数学,在少年儿童的心灵中播下环境保护的种子,使其终身受益,也为培养有良好环保意识的社会公民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下载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数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三年级数学环保渗透教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数据世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体会“将整体化为大致相等的部分,通过部分的数量估算整体的数量”的估......

    在区域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区域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一、体现主题教学内容 区域活动的核心就是体现近期活动的目标,重视环境潜能的发挥,让幼儿通过直接接触玩具和各种材料,发展各种感觉器官和观察力,认识......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创新的精神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创新的精神安徽省滁州市黄泥中学李向东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精神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

    历史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指出:“要根据......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 贵州省兴仁县大山中学黄国超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源远流长。提到传统文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渗透环境教育(范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渗透环境教育 长生小学刘庆立 对小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学校教育面临的不容忽视的新任务。今天的小学生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未来的环境质量如何,很......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壶瓶山镇完小饶银银内容摘要: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环境的优劣,关系到人类生活质量的高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意识的......

    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

    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 内容摘要:日本核电站泄漏,其放射性物质泄漏,我国多个省份检测到微量的放射物,引起了人们的担忧。环境问题已是当今世界的五大社会问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