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开题报告(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5 05:2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开题报告(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开题报告(范文模版)》。

第一篇: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开题报告(范文模版)

闽南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年级/学号 : 研究

生 :

论文题目 :

所在院系 : 专

业 :

研究方向 : 指导教师 : 入学年月 : 开题报告 日

: 期

目 录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

(一)课题来源„„„„„„„„„„„„„„„„„„„„„„„„3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3

二、国内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3

三、写作大纲及创新点„„„„„„„„„„„„„„„„„„„„„„6

(一)写作大纲„„„„„„„„„„„„„„„„„„„„„„„„6

(二)创新点„„„„„„„„„„„„„„„„„„„„„„„„„7

四、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7

(一)研究方案„„„„„„„„„„„„„„„„„„„„„„„„7

(二)研究进度„„„„„„„„„„„„„„„„„„„„„„„„7

五、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7

(一)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8

(二)解决方案„„„„„„„„„„„„„„„„„„„„„„„„8

六、参考文献„„„„„„„„„„„„„„„„„„„„„„„„„„„8

(一)著作类„„„„„„„„„„„„„„„„„„„„„„„„„8

(二)期刊„„„„„„„„„„„„„„„„„„„„„„„„„„9(三)学位论文„„„„„„„„„„„„„„„„„„„„„„„„9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来源

在我国,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和教育教学评价体制的影响,教育者往往过分注重学生的认知教育,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导致学生的学业和人生未来不能和谐的发展。本文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以心理学、德育理论为基础,提出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理论与创新的突破口的观点,从而将情感教育提升到与认知教育并列的高度,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进入 21 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精神危机却日益凸显。人们在新的社会转型期普遍感到失落。长期以来,在“唯理智论”的影响下,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播和智力的培养,忽视了情感教育在塑造人的个性,促使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情感教育的忽视造成了人精神世界的荒芜、心灵的扭曲、个性的不完整,学生综合素质普遍偏低。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论文试图透过分析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让人们认识到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缺陷。情感教育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情感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积极健康的情感倾向和高尚的情操,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塑造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而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特殊的独立的教育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既符合语文课程改革目标的基本理念,又为语文学科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也为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弊端提供了新思路与方法。

二、国内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这一方面的资料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一)关于论述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论著主要有以下:《语文教学艺术论》(韦志成:广西教育出版社)本书肯定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强调语文要注重学生情感教育的渗透,认为情感性是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而语文教材是一篇篇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语文情感教育的实质,就是在审美情感参与下,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鲜明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地。《语文教育美学研究》(杨道麟,北京: 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11.),语文教育美学研究就是以推动语文学科有效地在语文中达到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理想目标与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为宗旨,在该书中作者对语文情感教育提出了更细致的解读。作者在论著中尤其善于将学界一错乱的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真”“善”“美”的关系予以“梳理”,既从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梳理智育的“真”,又从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梳理德育的“善”,还从语 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梳理美育的“美”,以期推进“语文智育”“语文德育”“语文美育”的和谐发展,从而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真善美融合”并促使他们的自由心灵的建构。杨道麟博士的论著力求构建一个以美学为中心的语文教育体系,其蓝图是恢宏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落到实处。《田野上的花朵 对话:情境教学的萌发》(李吉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李吉林老师所创的情境教学是指运用教师的语言和情感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的气氛造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达到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如: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诵读和精读,品尝语感,体会意境,利用学生的实际感受,引导学生比比,读读,想想,在情境教学的探索中摸索出带入情境读全篇,强化情境抓重点,凭借情境品语感,达到初读-读通-弄清作者思路,细读-读懂-理解关键词句段,精读-读深-学会欣赏课文精华。这是顺应学习生活的,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能力及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影响到儿童思维品质和情感素养的培养。在语文的教学中还要注意要善于利用教材渲染气氛,激起学生的情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中强调语文教学:课堂要包含情意,充满人文关怀。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之间更是情意绵绵,教师上课热情洋溢,激情似火,就能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辛弃疾《贺新郎》)课堂教学达到这样的境界,师生对文本的深入探讨,心灵之间的沟通,就会畅通无阻。“情”忌加外,忌矫揉造作,忌滥。“情”是文章内在的、固有的,贵在咀嚼语言文字,对它们所传递的情和意深有领悟:教师只有自己真正动情,才能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感染学生。这种情是真挚的、高尚的,学生会耳濡目染,就会受到熏陶。教师将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就可激发情感。本书指出了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情感教育渗透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目标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学习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由此可见,情感教育是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语文教育的题中之义。语文课程作为中学课程的核心课程之一,相对于其他的自然学科具有其独特的人文优势,对人的精神领域有着深广的影响。而相对于其他人文学科而言,语文也具有其独特性,其理由就是因为它更强调情感性。郭沫若在《文艺论集》中描述道:“立在海边,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起吼来的时候,我们不禁要血跳腕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听节奏有力的涛声,能引发人的情思,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自然能引起审美 情感。国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在《散文的朗诵》一文中说:诗不仅供阅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吟,这样才能陶冶性情。吟也就是朗诵。吟咏背诵,不但能博闻强记,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受到文章情感的熏陶和感染。这些都是在强调语文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密不可分。

以上著作都在论述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问题,他们都或多或少的从各个方面来论述语文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没有形成系统,还不够深化,还需进一步的挖掘和探讨使之更具有现实可行性。

(二)学位期刊论文方面,在前人论著的基础的上,笔者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的文献,发现主题包含“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文献很多,如《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毛爱军,华中师范大学,2006);朱小蔓:《情境教育与人的情感素质》,《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1期。马笑霞《论阅读情感的培养》,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7期。邓嗣明《”情知对称”理论与语文素质教育》,《语文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4期。卢家媚《以情优教》,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10期。等等,这些文献系统阐述了情感教育的内涵、特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及实施等相关内容,从科学的角度探讨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可能性。虽然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看,目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研究成果较多,理论比较成熟,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推进素质教育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从我国的教育实践来看,教育研究的对象大多数集中在小学。因而不少学者认为情感教育只适用于小学儿童,而初高中生的思想由于相对比较成熟,情感不易外露和激发。我搜索近年的中文期刊及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发现也有一些情感教育在初中或高中学科渗透方面的研究,但就目前国内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一方面迫于升学压力,许多一线的语文教师对情感教育都不甚重视,在实际教学中并未真正将情感教育落到实处,从而造成理论学家们的情感教育理论与初中语文教学实际中的理论推行相互脱节。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忽视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播,因此本论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教育的探索和依托情感教育挖掘实施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材料,促进学生知识获取、技能习得、文化积淀、情感陶冶、品格养成诸方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写作大纲及创新点

(一)写作大纲

浅论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 绪论

一、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情感教育的概述

(一)情感教育的涵义

(二)情感教育的内容

1、道德与爱的教育

2、审美教育

3、理智教育

第二章: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现状

(一)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不够

(二)应试教育忽视学生情感漠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三)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

第三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一)情感教育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有其天然的优势

(三)利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促进素质教育

(四)依托情感教育深挖语文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 第四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语文素养,定期进行教师培训

(二)有效利用和挖掘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促进素质教育

1、阅读教学是进行情感教育的良好时机

2、作文教学需要广泛的情感教育

3、通过教学语言来实施情感教育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建立正确的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目标体系及评估体系

(四)语文情感教育的课外拓展

1、开设文化专题讲座,陶冶学生情感

2、增设随笔周记训练,提升学生情感

3、开展语文主题活动,丰富学生情感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二)创新点

本论文在语文教学中站在现代人的角度,以现代眼光阐释传统文化,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在光大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四、研究方案及其进度

(一)研究方案

本论文将尽可能多的、全面地搜集论题的相关资料,从初中视野里来探究情感教育在语文中的教学问题,力求在初中这一学段对情感教育的教学探究能做一个较为准确的概述,在保证资料的完整方面以及自己的充分消化后,从初中生的具体学情出发而探讨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及其策略。

(二)进度安排

2016年5月---2016年7月 收集有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16年9月---2016年12月 完成论文初稿写作

2017年4月---答辩前 修改及定稿

四、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受自身理论基础不扎实及相关著作阅读量不够的限制,可能会造成在构思论文布局时不够细致和严谨。

2、受自身研究视野的局限,知识量不够丰富,不够成熟的研究思路可能会导致研究方向有所偏移。

3、研究方法简单划一,研究的方法和视野还应进一步充实到论文的整体布局和内容的安排上。

4、收集的资料不够丰富对论文的展开和深入有一定限制作用。

(二)解决方案

1、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量,多阅读与自己论题相关的书籍,同时也拓宽自己的阅读面,为论文写作视野的开阔、研究的深入及创新点的挖掘奠定坚实基础。

2、多与自己的导师沟通,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论文布局和框架,使论文结构合理、内容清晰。

3、在本论题的研究视域下,对研究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进一步修正自己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为观点的论证提供有力的方法指导。

4、加强资料的搜集与阅读,注重资料的开发和使用,力图使论文资料的引证做到客观、真实、多样。

五、参考文献

第二篇: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闽南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年级/学号研究

生论文题目所在院系专

业研究方向指导教师入学年月开题报告日

: : : : : : : :

:目录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

(一)课题来源„„„„„„„„„„„„„„„„„„„„„„„„3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3

二、国内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3

三、写作大纲及创新点„„„„„„„„„„„„„„„„„„„„„„6

(一)写作大纲„„„„„„„„„„„„„„„„„„„„„„„„6

(二)创新点„„„„„„„„„„„„„„„„„„„„„„„„„7

四、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7

(一)研究方案„„„„„„„„„„„„„„„„„„„„„„„„7

(二)研究进度„„„„„„„„„„„„„„„„„„„„„„„„7

五、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7

(一)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8

(二)解决方案„„„„„„„„„„„„„„„„„„„„„„„„8

六、参考文献„„„„„„„„„„„„„„„„„„„„„„„„„„„8

(一)著作类„„„„„„„„„„„„„„„„„„„„„„„„„8

(二)期刊„„„„„„„„„„„„„„„„„„„„„„„„„„9(三)学位论文„„„„„„„„„„„„„„„„„„„„„„„„9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来源

在我国,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和教育教学评价体制的影响,教育者往往过分注重学生的认知教育,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导致学生的学业和人生未来不能和谐的发展。本文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背景下,以心理学、德育理论为基础,提出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理论与创新的突破口的观点,从而将情感教育提升到与认知教育并列的高度,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进入 21 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精神危机却日益凸显。人们在新的社会转型期普遍感到失落。长期以来,在“唯理智论”的影响下,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播和智力的培养,忽视了情感教育在塑造人的个性,促使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情感教育的忽视造成了人精神世界的荒芜、心灵的扭曲、个性的不完整,学生综合素质普遍偏低。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论文试图透过分析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让人们认识到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缺陷。情感教育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情感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积极健康的情感倾向和高尚的情操,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塑造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而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特殊的独立的教育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既符合语文课程改革目标的基本理念,又为语文学科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也为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弊端提供了新思路与方法。

二、国内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这一方面的资料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一)关于论述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论著主要有以下:《语文教学艺术论》(韦志成:广西教育出版社)本书肯定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强调语文要注重学生情感教育的渗透,认为情感性是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而语文教材是一篇篇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语文情感教育的实质,就是在审美情感参与下,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 素,把课程的理性内容与感性形式、抽象概念与鲜明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地。《语文教育美学研究》(杨道麟,北京: 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11.),语文教育美学研究就是以推动语文学科有效地在语文中达到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理想目标与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为宗旨,在该书中作者对语文情感教育提出了更细致的解读。作者在论著中尤其善于将学界一错乱的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真”“善”“美”的关系予以“梳理”,既从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梳理智育的“真”,又从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梳理德育的“善”,还从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梳理美育的“美”,以期推进“语文智育”“语文德育”“语文美育”的和谐发展,从而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真善美融合”并促使他们的自由心灵的建构。杨道麟博士的论著力求构建一个以美学为中心的语文教育体系,其蓝图是恢宏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落到实处。《田野上的花朵 对话:情境教学的萌发》(李吉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李吉林老师所创的情境教学是指运用教师的语言和情感教学的内容以及课堂的气氛造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达到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如: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诵读和精读,品尝语感,体会意境,利用学生的实际感受,引导学生比比,读读,想想,在情境教学的探索中摸索出带入情境读全篇,强化情境抓重点,凭借情境品语感,达到初读-读通-弄清作者思路,细读-读懂-理解关键词句段,精读-读深-学会欣赏课文精华。这是顺应学习生活的,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能力及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影响到儿童思维品质和情感素养的培养。在语文的教学中还要注意要善于利用教材渲染气氛,激起学生的情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中强调语文教学:课堂要包含情意,充满人文关怀。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之间更是情意绵绵,教师上课热情洋溢,激情似火,就能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辛弃疾《贺新郎》)课堂教学达到这样的境界,师生对文本的深入探讨,心灵之间的沟通,就会畅通无阻。“情”忌加外,忌矫揉造作,忌滥。“情”是文章内在的、固有的,贵在咀嚼语言文字,对它们所传递的情和意深有领悟:教师只有自己真正动情,才能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感染学生。这种情是真挚的、高尚的,学生会耳濡目染,就会受到熏陶。教师将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之中,就可激发情感。本书指出了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情感教育渗透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目标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 个维度来确定。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使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学习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由此可见,情感教育是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语文教育的题中之义。语文课程作为中学课程的核心课程之一,相对于其他的自然学科具有其独特的人文优势,对人的精神领域有着深广的影响。而相对于其他人文学科而言,语文也具有其独特性,其理由就是因为它更强调情感性。郭沫若在《文艺论集》中描述道:“立在海边,听着一种轰轰烈烈的怒涛卷起吼来的时候,我们不禁要血跳腕鸣,我们的精神便要生出一种勇于进取的气象。”听节奏有力的涛声,能引发人的情思,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自然能引起审美情感。国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在《散文的朗诵》一文中说:诗不仅供阅读,还要发出声音来吟,而且要拉长声音来吟,这样才能陶冶性情。吟也就是朗诵。吟咏背诵,不但能博闻强记,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能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受到文章情感的熏陶和感染。这些都是在强调语文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密不可分。

以上著作都在论述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问题,他们都或多或少的从各个方面来论述语文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没有形成系统,还不够深化,还需进一步的挖掘和探讨使之更具有现实可行性。

(二)学位期刊论文方面,在前人论著的基础的上,笔者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的文献,发现主题包含“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文献很多,如《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毛爱军,华中师范大学,2006);朱小蔓:《情境教育与人的情感素质》,《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1期。马笑霞《论阅读情感的培养》,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7期。邓嗣明《”情知对称”理论与语文素质教育》,《语文教学与研究》,1999年第4期。卢家媚《以情优教》,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10期。等等,这些文献系统阐述了情感教育的内涵、特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及实施等相关内容,从科学的角度探讨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可能性。虽然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看,目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研究成果较多,理论比较成熟,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推进素质教育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从我国的教育实践来看,教育研究的对象大多数集中在小学。因而不少学者认为情感教育只适用于小学儿童,而初高中生的思想由于相对比较成熟,情感不易外露和激发。我搜索近年的中文期刊及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发现也有一些情感教育在初中或高中学科渗透方面的研究,但就目前国内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一方面迫于升学压力,许多一线的语文教师对情感教育都不甚重视,在实际教学中并未真正将情感教育落到实处,从而造成理论学家们的情感教育理论与初中语文 教学实际中的理论推行相互脱节。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忽视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播,因此本论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教育的探索和依托情感教育挖掘实施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材料,促进学生知识获取、技能习得、文化积淀、情感陶冶、品格养成诸方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写作大纲及创新点

(一)写作大纲

浅论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 绪论

一、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情感教育的概述

(一)情感教育的涵义

(二)情感教育的内容

1、道德与爱的教育

2、审美教育

3、理智教育

第二章: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现状

(一)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不够

(二)应试教育忽视学生情感漠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三)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

第三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一)情感教育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有其天然的优势

(三)利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促进素质教育

(四)依托情感教育深挖语文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 第四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语文素养,定期进行教师培训

(二)有效利用和挖掘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促进素质教育

1、阅读教学是进行情感教育的良好时机

2、作文教学需要广泛的情感教育

3、通过教学语言来实施情感教育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建立正确的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目标体系及评估体系

(四)语文情感教育的课外拓展

1、开设文化专题讲座,陶冶学生情感

2、增设随笔周记训练,提升学生情感

3、开展语文主题活动,丰富学生情感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二)创新点

本论文在语文教学中站在现代人的角度,以现代眼光阐释传统文化,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在光大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四、研究方案及其进度

(一)研究方案

本论文将尽可能多的、全面地搜集论题的相关资料,从初中视野里来探究情感教育在语文中的教学问题,力求在初中这一学段对情感教育的教学探究能做一个较为准确的概述,在保证资料的完整方面以及自己的充分消化后,从初中生的具体学情出发而探讨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及其策略。

(二)进度安排

2016年5月---2016年7月 收集有关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16年9月---2016年12月 完成论文初稿写作

2017年4月---答辩前 修改及定稿

四、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受自身理论基础不扎实及相关著作阅读量不够的限制,可能会造成在构思论文布局时不够细致和严谨。

2、受自身研究视野的局限,知识量不够丰富,不够成熟的研究思路可能会导致研究方向有所偏移。

3、研究方法简单划一,研究的方法和视野还应进一步充实到论文的整体布局和内容的安排上。

4、收集的资料不够丰富对论文的展开和深入有一定限制作用。

(二)解决方案

1、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量,多阅读与自己论题相关的书籍,同时也拓宽自己的阅读面,为论文写作视野的开阔、研究的深入及创新点的挖掘奠定坚实基础。

2、多与自己的导师沟通,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论文布局和框架,使论文结构合理、内容清晰。

3、在本论题的研究视域下,对研究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进一步修正自己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为观点的论证提供有力的方法指导。

4、加强资料的搜集与阅读,注重资料的开发和使用,力图使论文资料的引证做到客观、真实、多样。

五、参考文献

(一)著作

[1]夸美纽斯著:《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年版,第 3 页。[2]卢家楣著:《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版,第 19 页。[3]鱼霞,《情感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4]施良方主编,《中学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2月第1版。[5]乔桂英主编,《语文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11月第一版。[6]卞金祥主编,《名师最受欢迎的特色教学艺术》,2008年2月第一版。[7]张定远,《阅读教学论集》,新蕾出版社,1983年3月第1版。

[8]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9]金马,《情感智慧论》,北京出版社,1989年第1版。[10]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南京出版社,1993年第1版。[11]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二)期刊

[1]马笑霞.论阅读情感的培养[A].杭州师范学院院报,1997(7).[2]杨传达.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设计[J].现代语文 2009(2).[3]朱小蔓:情感教育的意识及其特殊机制[J].教育研究,1993(7)[4]钟启泉:“情意教育论”述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5)[5]崔建惠.情感教育是打开语文教学大门的钥匙.林区教学,2003(12)47.[6]朋春香.情感教育: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杨宝华.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4(3)84~85.[8]吴爱萍.浅谈情感教育的层次和实施方法.语文教学通讯,1998(5)7~8.[9]邢焕玲.浅议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黑河教育,18.(三)学位论文

[1]格根塔娜.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中的渗透[D].2004.5.[2]海波.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研究[D].2014.5.[3]朱娜.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D].2007.4.[4]王荣华.初中生情感教育初探[D].2006.4.[5]张鑫蕊.论情感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D].2008.4.[6]王娥.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方法[D].2011.4.[7]张淑艳.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的现实思考[D].2008.5.[8]陈敏华.试论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D].2006.5 [9]杨莉.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问题研究[D].2009.4

第三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张帮胜

《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1996~2010)》指出:“要根据大、中、小学的不同特点开展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使环境在学校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也是国家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需要。同时,环境教育是德育和科技教育的交叉部分,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方面。可是我们今天的教育对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却还做得不够。只要留心看一看运动会之后和野炊之后的草地,以及栖息在河边树丛上的各色各样的塑料袋就可以知道。环境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就中学阶段而言,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水平、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行为能力,在中学阶段实施有效的环境教育,对帮助学生们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培养良好的环境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环保教育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环境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现有的学科教学中具有许多“环境教育”方面的教育资源,它不仅体现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而且也体现在语文教学中。从教材上看,有些增删就反映了编者的环保意识,比如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语教材中增加了诸如《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这样的课文,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教材也将《猎户》这样的文章删去了。这样做有利于教师从正面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但是还有一种方式我们也不能忽视,即从课文与现实的对比中,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从而激发起他们保护环境的热情和行动。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学科渗透教育的作用,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并使学生参与各种环保活动,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境教育,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环境教育渗透应遵循的原则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笔者认为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紧紧围绕语文教学工作开展环境教育。

教师应将环境教育巧妙地、恰当地插入我们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 们在学习语文 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环境教育,而不是刻意地把它上成环保课。

2、充分利用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从多方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环境教育。

语文教学的内容有阅读、写作、口语等,在这些教学过程中,都可以穿插环境教育的内容。例如,我们可以在讲解课文时,利用一些游记、散文、说明文中的片断,很自然地谈及生态方面的知识。

3、正确把握中学阶段环境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我们在进行基础环境知识教育的同时,可以在深度和广度上作适当提高。不仅仅局限于环境常识,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环境政策、环境热点问题,如可持续发展以及沙尘暴的成因、白色污染、酸雨以及赤潮等。

二、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

笔者认为,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应加强以下几个意识的培养和教育: 一是忧患意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类面临着许多环境问题,诸如人口膨胀、环境恶化和资源匮乏就是当今世界令人头疼的三大难题。人教社高中语文第二册收有孙犁的《荷花淀》一文,此文有对白洋淀的精彩描写:白洋淀的苇子——“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白洋淀的荷花——“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来,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如今的白洋淀还有这么美吗?据《人民政协报》2003年7月15日《白洋淀又一次陷入困境》一文中说,由于50年代盲目地围湖造田和上游多处水库的建立,白洋淀淤积严重,来水不畅,自1984年以来,已多次出现干淀现象,“昔日滔滔大淀,如今只余经脉”,“不光鱼踪难觅,随着水的减少,白洋淀就像一位供血不足的老人一样,身体的各种机能都在退化,或者我们叫它生物多样性的减退。从前很多叫不上名字的水鸟和水生植物现在更是难得一见”。孙犁笔下的苇子呢?“王家寨村从前人均有1亩多苇子地,自从旅游等项目占地后,目前,人均只有3分苇子地。因为水少,苇子的长势也大不如前,苇子的收入人均只有一二百元”。想一想,当年多少抗日英雄为了保卫家乡白洋淀而浴血奋战,甚至不惜牺牲了生命。如今这块养育了一代代人的鱼米之乡,正面临着“水乡干涸,鱼乡无鱼”的困境,这不是很值得我们从环保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吗? 二是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意识。

有关资料表明,美丽的长江有变成第二条黄河的危险,被誉为国宝的大熊猫已濒临绝种,某些城市的风沙日益严重„„所有这些,既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也是大自然给人类的警告。触目惊心的环境公害的事实告诉我们,“地球不属于我们,相反,我们属于地球。”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应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而应是互相适应和协调的关系,人类与大自然应该谋取的是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同繁荣。三是节约意识。

我们应从提倡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块煤饼这些小事做起。因为地球只有一个,资源有限,节约能源从某种角度讲是最好的生态保护。四是参与意识。

环境保护人人可为,且人人该为。要培养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鼓励学生种一棵树,养一盆花,不随意抛弃垃圾,摒弃使用泡沫饭盒和一次性木筷,实行垃圾分类投放,收捡废旧电池等。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环境渗透教育,笔者认为应该充分利用语文的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挖掘潜在的环境教育材料,有机地与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

1、根据教学实际及中学阶段环境教育的要求,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分解环境教育内容,将有关知识点分配到教学的不同阶段;结合环境教育要求,充分考虑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2、在各个教学内容中进行环境渗透教育。

一是在课文教学中穿插环境教育。教材中有大量可以应用在环境教育方面的素材。例如,学生可以在语文课中欣赏到天山的美丽多姿、黄山奇观、日月星辰和草木鸟兽之美,这些赏心悦目的自然美能够从正面强化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也可利用课文中提供的反面例子,向学生说明过度砍伐树木、破坏森林的危害性。如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人类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就有了记载:“蜀山兀,阿房出。”秦始皇为了建造阿房宫,大肆砍伐蜀地山上的树木,使得山岭光秃秃的,植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才建成了阿房宫,供他自己享受。然而“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最终被一把大火烧成了一片焦土,环境再次受到严重破坏。学了说明文《向沙漠进军》,可以结合近年来沙尘暴侵袭日趋严重的现象,进一步认识沙荒的危害,明确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的重要性、紧迫性。又如,《包身工》一文中讲到:“纱厂工人的三大威胁,就是音响、尘埃和湿气。”我们可以让学生谈谈在环境保护领域关于音响(噪声)、尘埃(粉尘)的定义,湿气(潮湿气体)的含义,以及对人体有什么危害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了解噪声、粉尘等的危害,也加深了对文中包身工们所处恶劣环境的认识,更加同情包身工们的处境,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二是在写作训练时渗透环境教育。如每年举办一次“世界环境日”或“地球日”的征文活动;开展“只有一个地球”、“环境与居住”、“警惕全球变暖”、“儿童与环境”、“只有一个地球——齐关心、共分享”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可供写作练习的环境教育题材很多。可以在调查周围环境状况后进行专项写作竞赛,撰写有关环保宣传的文章。比如,某印染厂的污水排入厂旁河流,严重污染该河段,河水时紫时红,水体散发出恶臭。我们可以让学生到受污染的河段看看,让他们亲身体验工业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再让他们查资料、向环保人士请教,写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的作文。结果,学生写出了《小河在哭泣》或《鱼儿的抗议》等习作。这样,学生们在写作训练的同时也受到了良好的环境教育。

三是在听说训练中渗透环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能力是中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我们可以在即兴发言、课前演讲、辩论比赛中加入环境教育内容。如,举行一场论题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的演讲比赛;开展“环境保护更需要加强道德教育/环境保护更需要加强法制建设”的辩论赛等;开展以环保为内容的语文游艺会、灯谜晚会等。

3、开展兴趣小组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除了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外,第二课堂活动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好场所。在利用好课堂教育进行环境教育渗透的同时,应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时候,进行环境教育。初中阶段可结合教材内容,开设兴趣小组,活动内容就是围绕环保教育进行,可结合自然学科的知识进行校园植物种类调查,调查校园附近的植物种类或到公园、植物保护区进行参观考察活动等。可开展环境调查活动,到学校附近工厂进行参观,了解环保工作现状等。高中阶段可结合研究性学习,设立环境研究小组,参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等,让学生参与环境监测活动,并在活动中得到教育。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搞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走向大自然,认识大自然,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并要求写出社会环境调查报告。每年搞一次“环境教育”宣传周,每学期一次环保知识讲座,一次废旧物品雕塑赛或科技制作展等。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环境教育。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结合授课的实际,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环境知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教学《一次大型的泥石流》一文,教者可以利用多媒体设施,从网上获取有关泥石流的资料,制成多媒体教学课件,让学生通过图片、声音、动画等感受泥石流的形成原因以及造成的严重危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总之,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环境的优劣,关系到人类生活质量的高低。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环境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而且也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内涵,使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当然,环境教育的渗透要注意适时、适量。所谓适时,就是要在适当的时候才渗透,也就是讲到相关要点时才渗透,并非每堂课都要渗透。适量也就是度的问题。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把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因此,渗透环境教育要适时、适量,切忌本末倒置。

第四篇:论情感教育在科学活动中的渗透开题报告

浙江师范大学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

题目:《论情感教育在科学活动中的渗透》 学院: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班级:学前教育本科0201

姓名:02950136朱唯晔

指导老师:朱宗顺

论情感教育在科学活动中的渗透

一、本选题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现有文献资料表明,情感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来自于中小学的课程教育教学活动,而幼儿教育中对情感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相对较少。在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语言、社会、艺术和健康等领域,对情感教育有所涉及,但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领域中,情感教育处于失语的状态。通过对本文的论述,能促使人们对幼儿情感教育的意义对幼儿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在课程,特别是科学活动中实施有更全面的了解;并推动情感教育在幼教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活动,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情感教育在科学活动中如何能进行更好渗透的实践和研究。此外,本研究还有助于推进如何使情感与认知在科学活动中更好的结合,从而促使幼儿的认知和情感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使幼儿个体的得到进一步发展。另外,教师在不断地改进科学活动的探索过程中,能够使自身的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达到专业化的水准。

(二)现实意义

通常进行科学的探索活动需要严谨的态度,所以,科学活动的进行缺少了一定的情感因素,使得教师很难将情感教育渗透进科学活动中,但是,如果方法得当,幼儿在接受这些知识学习的同时可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关心、爱护生命,保护自然环境等积极态度,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但在幼儿园实际的情况中,却存在教师重视科学知识的教授重于对幼儿的情感体验,出现对幼儿兴趣、习惯、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忽视。在科学活动中,由于师幼互动的缺乏性,造成了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效果很差,如果能充分运用幼儿的情感体验,将情感教育渗透如科学活动中,则会使教学过程得到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同时,如果我们充分运用科学活动中的每一种资源,如自然界、社会等等,并创设良好的情感和物质环境,能使幼儿在情感体验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情感教育发展的概述

1、古代:

古代的情感教育没有形成系统性,是比较零碎、闲散的,但是总体来说,理性教育和情感教育相对比较和谐。

2、近、现代:

国外主要有卢梭的“自然教育”、存在主义情感教育观等教育理论包含情感教育,而中国近代情感教育逐渐被遗忘,逐渐成立唯理性教育模式。但是还是有一些有创见的教育家针对这一现象,积极倡导情感教育。如蔡元培主张重视学生个性自由,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陶行之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等等。1p40-41

这一时期提出的“自然教育”、个性教育,还不是完全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略有涉及,没有进行比较系统地阐述。情感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人们在这一时期推崇的是理性主义教育,教育注重的是认知过程,忽视情感。

3、当代:

主要的情感教育有: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情感教育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的“情感动力”思想、斯卡特

金情感教学思想以及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

由冷冉先生发表在《教育研究》上的《谈情感教学》一文,打破了我国教育界在情感教育研究领域的长期沉寂状态,十多年来,情感教育理论已初具规模。2p46

这一时期情感教育有了系统性的发展,为当代的情感教育理论提供了理论支持。纵观这些理论,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理论都有一定的共同点:如情感是需要培养的,情感教育讲求宽松的气氛,在教育过程中,不仅是知识,情感也是联系教师、学生以及教材的纽带。

(二)当代国外关于情感教育实施的研究

1、英国情感教育

(1)夏山快乐教育

英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尼尔于1924年创办了夏山学校。

夏山学校强调,教育的目的是适应儿童,而不是让儿童来适应学校。成功的标准是工作愉快和生活积极。学校的目标是使儿童学会如何生活,而不是只传播知识。只有这样儿用才能过上愉快、幸福而有意义的生活。

在夏山学校,儿童的学习以个人的经验为基础,采用弹性的课程表、混合编组的班级组织,除了强调知识学习外,还强调情意学习。学校以儿童“全人”的均衡发展为教育评估的基本指导思想,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强调学生自我比较,教师从活动记录、工作成品、个别计划、教学实录和信息箱等多方面来评估儿童的学习,比标准化的测试更客观和准确。3p114-115

夏山教育中在课程的组织、安排,以及对学生的评价上进行情感教育。

(2)体谅教育

体谅教育是本世纪60年代在英国学校兴起的一种以培养道德情感为主的道德教育方式。其基本思想是多关心、少评价,认为道德教育不应仅仅分析规则和禁令。

它的代表人物是彼得·麦克。他和他的同事用他们所著的《生命线》丛书进行体谅教育实践。《生命

1设身处地为别人想,有三单元:敏感性、后果和观点:○2证明规则,由五单元:规则线》共分三部分:○

3你做了什么。这套教材设计灵活。和个性、你的期盼、你认为我是谁、为了谁的利益、为什么我因该做:○

循序渐进,满足青少年需要。4p115

体谅教育即我们所说的移情,但这一理论过度重视了移情以及道德情感这一方面,而忽视了情感的其余方面。

2、美国的情感教育

美国的情感教育在理论上以布卢姆等人提出的情感目标分类为指导,实践上的表现形式是职业指导与咨询。它的情感教育课程设计的最终目标是促进情感发展,增进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特点是利用专家的力量为那些有特殊的核显而易见需要的学生服务。5p116

美国的情感教育主要是为将来服务的,如求职等,有很强的目的性。

(三)当代国内关于情感教育的主要研究

1、情境教学的理论

南通师范附小特级教师李吉林根据他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于本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了情景教学。

(1)情境教学的特点:

1形真:即有鲜明的形象性。儿童统称根据形象去认识世界的,只有真切地感受真实的形象,才能进○

入情境之中;

2情深:即教师用真情去感染儿童,从而激起儿童的相应的情感; ○

3意远:即情境要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

(2)情境教学创设的手段:生活展现情境,实物展现情境,图画展现情境,音乐展现情境,表演展现情境,语言描绘情境。6p122-1242、愉快教育的理论

“愉快教学”的时间来自教学的第一线,是上海一师附小在1985年时对本校的优秀传统和前期的改革经验加以总结,提炼出自己的办学特色——“愉快教育”。

(1)愉快教育在实践上的特色:

1在教学目标上,强调具体目标的个性化与总目标一致性,即每个学校有自己的特色,但总目标是一○

致的;

2在课程设置上,○变化课程设置,即调整正规课程,缴枪活动课程,同时注重潜在课程对学生的影响; 3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多样化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在教育(学生)、教学(教师)评价上,注重激励性评价。

(2)愉快教育的教学方法:

注重教学的直观性,注重学生在玩中学习,注重创设教学情境。7p127-1313、上海宝山区情感教育课程研究

这一课程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发照幼儿积极的情感和情感能力的各项活动的整体计划。这一课题的研究开始于1990年7月,研究目的是为了创建一门幼儿园新课程——情感教育课程,确保《幼儿园工作规章》的目标得到全面落实,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1)幼儿园情感教育课程目标:一是情感目标,主要培养信赖感、自信感、合群感、求知感、求美感和惜物感;二是情感能力目标,主要培养情感察觉能力,情感表达能力,移情能力和情感调控能力。

(2)实施途径和方法:

1系统性培养:情感经验活动,阶段性综合主题活动。途径:○

2非系统性培养:游戏及其他教学性活动中的有意识培养,日常生活中的分散、随机培养,环○

境、氛围等途径的隐形培养。

方法:情景体验,表情表达,替代想象,渲染泛化,积极归因,自我调节。8

(四)对研究现状的评价

无论是国外的情感教育理论,还是国内的,都为情感教育的实践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使老师在进行情感教育的时候有一定的理论和经验。但是,我们发现情感理论的发展和实际的操作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理论仍旧高于实践,不能完全运用于实践。如何将情感教育的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课程中,是我们值得探讨的方向。

中国的情感教育实践经验和理论大都来源于中小学的课程改革之中,使某个学校根据自身的教育现状作出的改善,进而推广至其他各个学校,大多数是语文或其他小学课程中发展而来的,所以情感教育的来源缺乏来自幼儿园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上海宝山区的情感研究课程将教育中比较闲散的情感教育集中于情感课程,使得情感教育的利用和效率得到了提高。这一研究,注重对情感的目标、方法、途径进行研究,以系统的情感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初步阐明了情感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教师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教材和教法,建立了一套可供教师直观测量的情感教育评价体系。但是,这一研究的中心是情感教育的课程,只是略有涉及情感在其他课程的应用或渗透,并未对这一方面进行详尽的研究,也没有提供更为完整的操作经验。

三、研究计划论文提纲

引言

(一)什么是情感教育

1、情感及情感教育的概念

2、情感教育的目标

3、情感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二)情感教育和科学活动的关系

1、科学活动中情感教育的现状

2、情感教育在科学活动中的意义

(三)科学活动中的情感目标定位

1、科学活动中的情感目标

2、各年龄阶段科学活动的情感目标

(1)小班

(2)中班

(3)大班、(四)情感教育在科学活中渗透的意义和作用

1、对儿童的意义和作用

(1)保持幼儿永久的好奇心很探究欲望。

(2)发展幼儿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的能力,有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3)使幼儿在探索中学会合作的意义,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4)培养幼儿坚强的品质、不轻易放弃的精神和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

(5)关爱环境,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意义。

1、对教师的意义和作用

(1)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2)增强与幼儿语言、动作交流的技能。

(五)教师如何在科学活动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

1、创设一定的情景,进行情感的引导和教育。

(1)充分运用幼儿的感官,让幼儿亲自动手。

(2)针对幼儿的特点设计活动。

(3)与幼儿的情感、认知经验相联系,组织活动。

2、进行积极的师幼互动。

(1)重视每一个幼儿。

(2)真诚、耐心的赞赏和激励每一个幼儿。

结论

四、论文进度安排

2005年下半年教育实习结束后三周内,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卡提报告

2006年3月底前,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初稿的撰写,并交知道老师评阅

2006年3月31日,修改论文

2006年4月底,答辩

注释:

[1]—[7]鱼霞.情感教育(基础教育性概念丛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

[8]上海宝山区《幼儿园情感课程》.课题组幼儿园情感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J].上海教育科研,1995.1:36—47 参考文献:

[1] 王志明主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鱼霞.情感教育(基础教育性概念丛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 上海宝山区《幼儿园情感课程》.课题组幼儿园情感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1995.1

[5]李小华.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J].江西教育科研,2004(1-2)

[6]黄利.幼儿EQ教育模式的理论建构与目标体系[J].中国教育学刊,2001(2)

[7]敖敦.谈“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基本涵义[J].呼伦贝尔学员报,2002.6(03)

[8]苏文忠.试探情感的功能与情感教育的实施.

[9] 施青.3~6岁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中华亲子网:

[10]LuRucai. When Will Chinese Children Enjoy Free Compulsory Education?[M].China Today(今日中国:英文版),2005(06)

[11]Carollee Howes, Jolena James, Sharon. RitchiePathways to effective teaching.[M].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18(2003)

第五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即语文教材文质兼美,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作品,字里行间无一不凝聚着作家对祖国的自然风光的无限热爱,对周围事物的深切体会,它们或清新委婉,或崇高悲壮,让人回味无穷。因此,在教学中,要适时地把情感教育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把情感传递给学生。

一、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情感教育具有调控学生感性思维的作用,能够增强语文教学的时代感。小学生的情感特征在各个年龄阶段都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受年龄以及知识水平的限制,因此他们需要被理解,需要交流和沟通,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肯定,此时情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协调他们的认知情感,更好地开发出他们内在的潜力,让课堂更有活力。教学的实践证明,语文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精神世界中最深沉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让学生感受时代跳动的脉搏。

(二)情感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意念。由于情感教育具有可溶性,能够通过语文教学将文中所承载的情感传达进学生的内心深处,这样,学生在理解和体会文章时,这种情感就会经过他们的加工提炼,变成自己的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纯洁的感情、高尚的道德情操、爱憎分明的态度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它能不露痕迹地启发学生,挖掘学生的灵性,引导学生多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情去解读、感悟那一篇篇充盈着作家丰富情感的文章,唤起学生爱憎亲仇的健康意识,从而使其向善的情感不断得到巩固。

二、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几点思考

(一)深刻解读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情感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小学课文中很多课文既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又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为师生情感思想的参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要使作者、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沟通起来,教师起着主导和桥梁作用。教师应该明确地、有意识地把蕴含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体验结合起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去拨动小学生那幼小的心弦,使他们产生思想的共鸣。

(二)发挥语言优势,达到以情激情的良好效果 教学中可以采取教师示范读,学生听中生情;学生自己读,读中悟情的方式,来感受课文独特的魅力。

1、语言要饱含感情,以声带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中蕴涵的情感,并把它通过的语言准确地表现出来,以激活历史人物和事件,鼓动和感染学生的情感。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教学过程中可以用饱含深情的阅读把普罗米修斯孤独、寒冷、饥渴、伤痛、失去自由的形象越来越深刻地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让学生充分感悟他伟大的牺牲精神。

2、语言要简洁、生动、形象。教师说话要抓住关键,言简意赅。既忌矫揉造作,又忌肆意纵情;既忌怪诞晦涩,又忌重复絮烦。应力求“言尽而旨远,言简而意丰”。以恰如其分的情感、精当准确的措辞、绘声绘色的讲述,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3、凭借语言再造想象,创造语言描绘的图景。学生的想象活动是在语言的调节下进行的,为开发语言的潜能,教学中要凭借语言再造想象,创造语言描绘的图景。如教学《月光曲》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投影图象和配乐朗读相结合的方法,以画面展示,音乐烘托,语言渲染,来展现课文内容,从而创设一种融情融景、情景交融的情景,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从心灵上受到感染,进而产生丰富的想象。

(三)创设情境,以境生情来拨动学生的心弦 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情境创设有以下几类:

1、模拟真实情境。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利用一些艺术的手段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把它直观再现在学生的眼前,能有效地激发教师所期望的情感。如一位老师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就值得借鉴。课前,两盆郁郁葱葱的万年青置放在讲台的一角,片片白花点缀其间,更显示了它的高尚与肃穆。录音机里,播放着震动人们心扉的贝多芬交响乐《葬礼进行曲》,如泣如诉,低沉悲壮。教师身着灰色西装,深情悲哀而又庄重。这样,万年青、白花、哀乐、服饰、神情,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悲伤的情境。在这种气氛下,学生对周总理的哀悼之情油然而生,学生与教师的情感自然就达成了统一。、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如课文《观潮》一文中,作者对大潮的描写,是在表现人的生活,是潮声,更是心声,时代声。“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了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在这里,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反复使用“闷雷滚动”、“山崩地裂”、等词语。生动地展现了大潮波翻涛涌的壮阔景观。作者把大潮的神奇,尽情描绘,为大潮的动感重重涂上了一层雄浑的色彩。老师在备课时,应时深刻体会作者所传递的情感,并进行绘声绘色的讲解,才能使学生顿悟大潮的宏伟,饱含激情的触笔,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心志。

3、真实情境。创设真实情境,就是让学生亲临现场,在工厂、田间、野外等真实的生活与工作场景中学习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教学阅读课文《我爱秋天》时,教师可事先组织学生亲自到大自然去感受秋天,收集一些标本,记录一些秋天的足迹,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四)构建对话平台,拓展思维空间,达到情感共鸣

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学习活动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显现于听说读写及实践活动中。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要在抓住课堂教学读、议、说的基础上,抓住文中情、作者情、自我情、社会情的四位一体的联系桥梁,构建文本对话平台,或赞扬,或驳斥,或补充教材,或倾吐心声,让学生自由倾吐情感,尽情施展才华。六年级上册《给家乡孩子的信》中巴金谈写作说道:“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我们可以采取回溯前文,联系上文的办法,就地取材,因势利导,借助文本自身的资源来完成激发情感的过程。读读这句话,巴金到底有没有才华?何以见得?他其实想告诉我们什么?巴金用他的作品表达怎样的感情?通过与学生对话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从而达到与教者、作者的思想共鸣。

(五)深入分析课文,比较体验不同的情感

情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正确领悟教材情感,以达到情感的升华。教学过程中,这一目标只有在学生正确深刻地掌握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分析课文的具体方法有很多,比较法是常用的一种。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紧紧围绕“大年夜”这一特定的典型环境,讲述了小女孩在大年夜赤脚卖火柴──小女孩擦燃火些幻想与大年夜相关的食物、圣诞树等物──小女孩在大年夜热闹氛围中冻死了。学完了这一课,学生了解了资本主义穷人的生活。教师这时可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过大年夜的,一家人是如何喜气洋洋,张灯结彩,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的。通过比较,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篇课文所隐藏的深层含义,体会到自己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是多么幸福的事。

总之,情感教育不但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与学生的德、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所以,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受到美的情感的熏陶,进而促进学生自身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下载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开题报告(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开题报告(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著名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如果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学生就会在情与美的感染下,正确认识世界,感知人生,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摘 要:教学过程是知识的传输反馈和师生精神情感融会的过程,是用教师与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这两条经纬线交织而成的。教学既不能只重视知识......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论文

    “大海里没有水,不能称之为大海;教育没有情感,也就不能称其为教育。”从这句话中,我们能领悟到情感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我们要把情感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工作的始......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情感教育(五篇范例)

    中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摘 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发生重大变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各门课程的设计中,始终注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

    中学语文教学开题报告

    中学语文教学开题报告 精选范文:中学语文教学开题报告(共2篇) 一、课题背景 1、素质教育对语文学科的要求的需要。 教育必须以人的发展为本,处进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这是素质......

    中学语文教学开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1、素质教育对语文学科的要求的需要。教育必须以人的发展为本,处进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学生是学习和发......

    中学语文教学开题报告

    题目: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课堂质量的的研究开题报告名称: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课堂质量的研究开题课题类型:西关中学“十二五”小课题课题负责人:于秀丽开题时间地点:2012、3八年级语文......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文以载道,情为心声。一篇好的课文,必定洋溢着感人的激情。即使是议论体裁的文章,也会蕴涵着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对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