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长谈课改

时间:2019-05-13 01:2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校长谈课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校长谈课改》。

第一篇:小学校长谈课改

浅谈小学校长在课改中的领导作用

------辛置矿区小学

高保庆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由此,“科教兴国”便成为我国在新世纪谋求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的重要战略,在这一战略背景下,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众所周知,学校课程是把教育理想转化为教育现实的纽带,因而课程改革就是现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它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和良好的态势稳步向前推进。要扎实、稳妥、科学、有效推进课改工作,必须以更新教育观念、明晰工作思路为首要任务,而较长的素质思想观念和行动又直接影响着这场改革的成败。在这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中,校长要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如何直面新课程的挑战,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找角色定位

在课程改革中,校长必须要当好组织者、激励者、服务者,更重要的是要成为一名学习者。这就是说,校长要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综合实际情况,确立课改的目标、方案和评价体系,引导教师充分挖掘本地课程资源、合理利用教育资源、为实施新课程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

课程改革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探索的过程,每个教师在课程改革者工作中都会遇到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甚至要忍痛改变过去多年来形成的教学风格,这需要极大的勇气、更需要校长给以鼓励。因此,学校要建立一些激励机制。在听课、评课过程中,校长要善于发现每位教师的闪光点,对存在的问题要具体分析,帮助教师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校园内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校长在参与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要经常与教师交流心得体会,为教师排忧解难,为教师的学习、进修、培训创造和提供机会,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服务教师,同时还要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社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从观念到实践都需要学习和探索,这就要求教师包括校长在内,都必须加强学习,确立正确的质量观和学习观。因此,校长还应自觉成为一名学习者,自觉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研究教育教学改革方法,这样,才能真正领导和参与这场课程改革,才能在课程改革中始终处在前沿位置。

明晰改革思路

学校是课程的第一线,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作为一个校长必须明晰自己的工作思路,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心,突出主题,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抓好培训工作

首先要做好全体教师的通识培训,校长要带领学校行政人员以身作则,使全体教师通过培训了解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意义,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其次要有计划地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内容包括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培训,所有实验教师都必须在接受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另外还要组织非实验教师的培训,帮助教师用新课程理念指导现行的教育教学工作,为后续的课程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这就需要开展经常性的校本培训和即时性的专题培训,使新课程获得可持续的专业力量的支持。

二、建立教学研究制度

新旧教材跨度大,培训时间又短,教师平时工作负担又比较重,这严重的制约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对课程的全面把握,因此教研工作非常重要。因此学校对教研活动进行新的定位;把教研的“立足点”放在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上: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切入点”放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上:把“生长点”放在改革创新的精品意识上。设立“周三教研日”制度,教研的内容以交流上一周课堂教学的反思、体会及研讨下一周的教学设计为重点,通过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保证了课改教研的质量。通过定期组织课改讲坛“优秀教师与新课程同行”活动等形式进行教学研讨,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深入课堂

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在课堂,校长作为学校课改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就应该深入课堂听课,时刻关注师生思想和学习动态,了解课改实验的进展状况。同时,对教师提出了“三熟”和“三练”的具体要求,即熟悉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熟悉新教材;熟悉学生;练说;就教材特点,说设计思路,说教学得失;练笔;写教学日记,写教学心得和反思;练耐性;对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的研究要有耐心,对课题研究要有耐心。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课程改革的实效。

四、整合各种教育资源

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校长要善于协调各方力量,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全面推进课程改革。首先要引导社会和家长理解、关心和支持课改,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强大的结合力。其次,要利用社会各界人士对课改的支持,尽可能地多渠道集资,为课改添置必备的教学设备,优化办学条件。

具备与新课程发展相适应的素质校长是新一轮课改实验的第一责任人,需要具备的素质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与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想适应,校长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21世纪社会的政治经济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因此,校长的根本职能就是了解教师和学生的需要,满足他们的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发展与提高。为此,校长要充分发扬主作风,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集思广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既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又留有一定的空间;既要正确行使权利,又要利用人格魅力,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

对于教职工,善于培养和使用,重视他们特有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并能以宽阔的胸怀容纳人才,感召人才,使用人才使他们深切感到学校不是谋生场所,而是自我实现的舞台。对于学生,要抛弃过去那种严加约束,压抑个性发展、片面追求考试分数的思想和做法,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与和谐发展,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学校的管理工作应围绕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之任务展开。要抛弃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把全面发展的理论落实到新的水平。

(二)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校长的心理素质是办好一所学校的重要条件之一。新课程改革要求校长具备以下几种心理素质:

1.开放的心态。开放的心态包括:要具备全球观念,要有着眼未来的决策心理。具备全球观念的校长,就会从目前那种只关注本校的教育发展状况,提高到关注世界各国的教育状况;就会把本校的教育发展放在全国全球大背景下思考,从而超越了那种短视、功利的视野,校长应具有超前意识,重视预测和规划,投入大量精力着眼于师生和学校未来发展。尽力使各项决策既收近效,又谋远功。有开放心态的校长,能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控。当工作出现重在失误时绝不推卸责任,而是率先承认错误,引咎自负,从失误中总结经验;当工作取得成绩时,也绝不洋洋自得,把功劳全归于自己。

2.自觉的改革者创新意识。《走向现代化》一书中强调,未来人才要准备和乐于接受自己从未经过的新的生活经验、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行为方式,准备接受社会的变革和变化。边也是要求校长具备快速的适应性,具备敏锐的感受力。冷静地从实际出发,不断审时度势,不断调整方案,抓往时机,推进改革。校长的创新心理素质,应完全克服那种因循守旧、盲目依附的心理状态。完全摆脱那种“一从过去,轻车熟路;二从上级,不但责任;三从老规矩,不冒风险”的消极心理,树立创新意识。

3.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世界范围内的资源战、贸易战、科技战、归根底是教育战。基础教育是人生非常重要的打基础的价段,关系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校长要把民族素质的提高放在首位,把自己的满腔热血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这种奉献精神,是校长对人类、对国家、对学生利益的自觉服从:是战胜困难、挫折、磨练的强大精神支柱。

4.坚强的意志。面对课程改革实验以及水平时各项工作中的困难、压力,校长应有很强的心理承受力,不要被弄得身心疲惫、意志消沉,而是顽强拼搏、冷静思考,善于从困难中寻找突破口,用顽强的意志力去征服困难,走出困境,获得成功。

5.自信心。面对困难、压力与挫折,校长还应具备坚定的自信心。缺乏自信心的校长,工作起来总是徘徊观望,等一等、瞧一瞧的心态严重,往往错过许多机遇。特别是在受到挫折以后,更是缩手缩脚、毫无创见。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信作为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能够充分调动、发挥人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等潜在的智力因素。校长们具备了坚定的自信心,才能百折不绕,大胆进行改革,办好学校。

(三)课程改革是一项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改革,是一项严谨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需要严谨、务实在工作作风。因此,必须克服好高远、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等倾向,比如不能正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掩盖或淡化问题;在教师培训过程中不重实效、走过场,作为校长,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抓课改,克服在改革中出现的种种弊端。务实是课改的保证,务实是发展的根本,务实就体现着一种思想观念、一种工人态度、一种精神风貌、一种于群关系。所以,每位校长教必须具有这种务实的工作作风,保证课改顺利进行。

(四)新课程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这就是要求要具有扎实的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与专业素养。作为校长,如果仅老知识和老经验,也许能应付眼前,但绝不能适应未来,尤其不能适应新课程的改革大潮,所以不仅要注重自身的学习与提高,而且要影响、引导全体教职工把提高自身素质的学习转化为内在需求,使之成为自觉行为。

课程改革离不开校长的领导,课程改革也在促进校长的成长,只要校长在课程改革中恰当地扮好自己的角色,发挥应有的作用,课程改革就是一定能顺利推进并取得最终胜利。

2010.3

第二篇:2012小学校课改工作总结(范文)

2012—2013第一学期课改工作总结 我校的课改工作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一如既往的推进课程改革进程,全面深化和推进素质教育。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来指导教学工作,积极实践,不断探索,经过全体教师的努力,学校的课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加强领导优化课改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教育变革。为使学校课改工作真正做到领导有力、措施落实,真抓实干,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各成员的具体分工,各成员平时加强协商研究和对课改的领导和指导,及时跟踪、了解课改工作情况。

二、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1、我校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理念,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时更新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实效,注重方法,注重过程,积极引导教师采用参与式教学,构建和谐课堂,让同学学的轻松、轻松、愉快。

2、通过学习《课程规范》,让教师懂得:教学的最终目标不是给受教育者适应实际,而是改造,创立新的实际,从而培养出有发明能力的人。重点是引导同学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3、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同学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引导教师挖掘课堂潜力,挖掘课程潜力,挖掘同学潜力,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同学视野。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参与式学习,互动式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为同学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提供实验的平台,从而将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外,从而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三、狠抓教学常规管理,重实效。

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提倡超周备课,狠抓课后辅导,给学困生开“小灶”,引导他们正确生长。精心组织好每一堂课,引导教师积极挖掘教材潜力,重点是培养同学的创新思维能力。坚持“两主一线”的教学模式,深化课改。深入钻研教材,明确重、难点,掌握关键。认真总结教学反思,吸取教训,不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狠抓作业批改工作,力争要求每位教师做到精批细改,必要时做到面批面改。强化“三结合”式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求教师首先制定计划,并定期督查,实施。定期召开课改例会,针对出现的问题,和时纠正,认真反省,将工作做得更完善。

四、实践活动,优化课堂教学

课改的主战场在课堂,学校把“抓好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作为重中之重,力求使课程的生命焕发于课堂,课改的魅力呈现于课堂。

1、发挥教研组优势,加强集体备课

备课由“服务于老师教”向“服务于学生学”转变。备课突出“三维度整合,为学生制定全面的发展目标;了解学生,为学生找准真实的学习起点;挖掘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集体备课时,由组内中心发言人说理念、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过程,其他老师认真倾听,并在事先独立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出谋划策,提出改进意见,探讨其中的问题,并在上课尝试的基础上再集体讨论,进一步完善与优化。如此,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老师们的备课较前更体现课标的理念,更具有可行性,更利于老师优化课堂教学了。

2、发挥骨干力量,以点带面

骨干教师是学校课改实验工作的排头兵,为此学校千方百计为骨干教师提供更多学习途径。今年,已有1位老师参加了国培计划培训,2位老师参加了区级骨干教师培训,2位老师参加镇级骨干教师培训。以上培训学习使我校骨干教师真正深入新课程,成为课改实验工作的生力军。在此基础上,骨干教师学以致用,以点带面,已有3位骨干教师在我校范围内作专题讲座,引领其他老师深入理解体会新课程的理念,成效显著。

3、转变教与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上好平时每一节课 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老师们注重上好平时每节课。努力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孤立、接受变为自主、合作、探究。老师们在课堂上注重创设民主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同时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学;学生不能一下子理解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合作互相帮助学。如此课堂较前更加富有生命活力。

五、校本培训,丰富多彩

学习是不竭的动力,构建学习化群体是课改推进之必须。为此我校更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本培训。

⑴读书活动,竞赛提高

我校积极开展书香校园读书活动。人人读新课程理论书籍,人人撰写读书笔记,人人交流心得体会,人人参与读书竞赛。

⑵外出观摩,切磋交流

老师们不仅向书本学,也积极向同行学,向兄弟学校的老师,向市内外先进学校的老师学.这一学期,学校先后组织老师外出赴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河南永威学校等实验观摩学习,亲临课改现场,切磋课改体验,提升教学理念.六、存在的困惑

部分教师对新课改认识还比较肤浅,理解尚不透彻,因而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的东西,对课改工作的进一步认识、实践、总结、提高有待于解决。

新课改出现新旧观念的碰撞,使我们的教师在实践中不断产生新问题和新困惑,如:如何更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如何既重视个性、人文性,又注重面向全体,重视科学性等等。所有这些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今后的课改实验中不断探索、不断梳理。

我们相信,只要循着新课程的理念作不懈的努力,我校课改实验的明天会更加灿烂!“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绩只代表过去,但更是激励我们不断学习、探索,将新课程继续向前推进的无穷动力。

第三篇:小学校长谈校长管理学习体会

作为一个学校的校长、法人代表,理应担负起学校的各项职责,带领全体教工为学校的发展作不懈的努力。本人虽在相对薄弱的农村小学任校长已有2xxxx春秋,但校长工作并非二十年如一日的简单重复,而是既要懂得教育的连续性,整体性和时效性,更要针对在不同形势下的不同学校的各个时期,认真执行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上级的指示精神,制定切合农村学校实际、操作性强且有创意的学校发展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促动全体教工根据校长的办学思想积极追求、认真实施,方能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正常运行,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几年来本人不断借鉴业内管理专家的管理方式,结合自身管理农村小学的经验,提升为自己的一套管理思想与方法。积极追求:无为而“管”,有为而“理”的校长管理境界,现就将本人之拙见流于笔端。敬请专家斧正。无为而“管”要讲究“三化” 滨海镇中心小学下辖10所学校,188位教工,340xxxx学生,作为一名学校的最高管理者,必须将纷繁复杂的学校管理事务,分化成每一个管理者的工作任务,让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忙”起来,让自己“闲”下来。这样,不仅可以使不同层次的管理者都感受到自己岗位的重要,而且校长还可以从纷繁的锁事中解脱出来,站在一定的高度纵观全局,统筹全盘,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管理境界。

1、决策要讲究民主化。决策是校长的首要任务,核心工作,我们往往为决策费尽心思、绞尽脑汁,但只要讲究民主化,校长就不仅能从困境中摆脱出来,而且会使决策更加科学和可行。一是在每周召开的行政例会上提出决策内容,(非重大工作)通过讨论群策群力作决定;二是把一些重大的决策草案的任务分解给分管校长,各分管校长组织中层管理者和相关人员研究,提出决策意见,再集体通过;三是涉及全镇性的重大工作,先由分管校长与此线人员一起拟出决策草案,交由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或召开民主恳谈会予以修正后通过。这样的决策过程发挥了分管校长和中层管理者的工作潜能,汲取了全体教工的智慧,尊重了各个层面管理者的民主权利,也加深了学校教工对决策的理解,为决策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校长在决策过程中起统筹、指导、点拨的作用。

2、执行要讲究规范化。决策的落实、制度的执行,最主要的是规范化。每个职能部门(各处室、片完小)都要制定出明确且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按规范办事,全体员工一律平等。尤其是各层面的领导者要率先垂范,做出表率。必要时在执行过程中的某些内容(如考核评优,职称评定等)予以公示。领导者身体力行,是无声的号角,无言的纪律。校长只要把这些抓在平时,无需插手下属的具体工作,各项工作也会按部就班地进行。

3、评价要讲究多元化。评价的多元化,一是自评,每节课的反思,每学期的工作小结,每一学年的考核;督评时写出总结或述职报告。二是互评,各职能部门,教研组和各完小及教工之间的互评;三是学生、家长、社会评;四是上级部门评。多元评价的前提是深入检查调研,这一环节不容忽视,只有深入课堂,深入平时,才能保证评价的准确性与公证性。可以说,深入督查的多元评价既避免了评价的单一性和片面性,也缓解了传统评价中易引发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有为而“理”要注重“六性” 无为而“管”是“管”的艺术再现,有为而“理”。则是“理”的科学提升。作为校长,应在“理”上有所作为,变无形的“理”为有形的“理”。

1、主动学习要注重“理”的创新性。若校长善于主动学习就能带动起一个善于学习的教师群体。.重要的是,校长在学习教育专著中掌握先进的理论,在学习教育学杂志中改变教育理念,在借鉴各级各类学校的经验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在与教师一起的培训、教研、教学活动中获取鲜活的教学观。更为重要的是,校长只有坚持在长期的学习中才能把实践的经验和理论的智慧精妙地结合起来,创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新鲜办法、新鲜语言、新鲜思想和新鲜经验。这样校长讲话就不再是陈词滥调,而是新鲜活泼、富有启迪的智慧之音。

2、总体论证要注重“理”的科学性。校长有为而“理”的“理”,意为梳理学校的工作思路,理通学校出现的难题,理透教师的思想情绪。因此,校长应该是一个思想进步,处事科学的学者。校长需要经过总体的论证,方能使“理”准确无误。一是把自己的“理”放在教育改革的理论的大背景下去论证,看这个“理”是否符合时代的潮流,科学的规律;二是把“理”溶于学校工作的具体情况中去论证,看这个“理”是否符合学校的客观实际;三是把“理”置到自己的工作中去验证,看这“理”是否符合自己的风格,是否能令人眼前一亮,心灵一震。

3、沉到基层要注重“理”的针对性。校长的“理”要特别注重针对性,否则,就会形成“理”与“实”两张皮,“理”得头头是道,效果却微乎其微。讲究针对性的基础是校长沉到基层,深入各完小,亲自感受基层(完小)的酸甜苦辣。本人虽是从教师,完小校长,乡小副校长一步步过来的。然而,时代变了,情况变了,依靠过去的经验体会去思考现在的工作实际,很容易陷入死胡同。因此,校长要树立五“勤”意识。一是脚勤,经常转一转,要转到每一个角落(每年到各完小不少于xxxx),让人感觉无处不在。二是眼勤,要勤于观察各种微妙的变化,看出蕴藏的内容,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三是耳勤,要勤于听各种各样的议论与意见,校长最忌不容他人议论或只听几个人的话。四是嘴勤,要勤说,这里的说当然不是声色俱厉,婆婆妈妈,而是爱心关切,激情鼓舞,启迪建议。五是手勤,要勤动手,尽量多地掌握积累相关材料,掌握一些专业技能,在写的过程中挖掘问题、深化思考。只有这样校长才能针对实际解决教师,完小的困难与发展,才能达到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4、常规谈心要讲究“理”的情感性。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理与情的巧妙结合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常规谈心是校长一项基础性工作。校长要经常性找各岗位各类型教工谈心,交流思想。增进感情。谈心的面要广。尽可能每年每人谈一次,让每一位教工都感受到校长心中有我。谈心的内容面要广,(谈生活、谈工作、谈理想、谈业务、谈兴趣等),这样能让教师敞开心扉。谈心的过程中,校长应与对方置于同等的位置,双方平等交流。谈心的方式要灵活,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变通语言表达方式,多从对方的利益出发,作深入交谈。常规谈心是一种情感投资,得到的将是情感与智慧双重回报。

5、社会交往要注重“理”的策略性。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校长少不了与社会各界人士的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要坚持“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和“遵守法律法规”两项原则。⑴正确处理好与上级领导的关系。要摆正上下级关系,学会换位思考方式,学会善于表达意见的形式。这样有助于校长在自主办学过程中,获得上级领导的支持与帮助。⑵正确处理好与当地镇、村干群的关系。主动争取镇、村领导的支持,校长要亲自进镇政府、下村居、企业座谈走方、寻找支持,创造一个支持性的良好循环的环境。使学校与镇村干群的关系水乳交融,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协同努力,提高教育的积极合力。

6、学校总结要注重“理”的务实性。所谓总结的务实性,就是要保证总结内容的实事求是。造句遣词的恰如其份。校长的每一份总结,述职报告都要在“实”字上狠下功夫。首先总结中的材料要来自平时的督查评价积累和各职能部门的报送,校长只要成为熟练的“裁缝”,予以巧妙“剪并”即可。其次,在总结中遣词造句要多用激励性语言,少用指责批评性词句。这样既使下属心悦诚服,更可避免下属总结汇报的浮夸与虚假。进而促进学校工作的扎实开展。无为而“管”是“管”与“理”的有机结合,它能让被管理者心情舒畅地工作,让管理者精神愉快地创新。

第四篇:山东省长谈医改

山东省长谈医改

今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医改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将医改向纵深推进的攻坚之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健全完善医疗卫生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日前,在接受齐鲁网等媒体专访时,山东省副省长王随莲介绍,2009年以来,山东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工作措施,狠抓任务落实,全省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新的明显成效。

山东全面深化改革 医药卫生事业取得新成效

目前,山东已初步形成了以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截至2013年底,山东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均达到了97%以上,基本实现应保尽保。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医保保障水平也不断提高,今年政府把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了320元。同时,在统筹地区内,还实现了医疗费用即时结算,较好地解决了参保人员“跑腿”、垫资问题,方便了广大群众。另外,各级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救助,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好看病就医问题。

在山东,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基层全覆盖。王随莲称,山东把基本药物制度作为解决药品价格虚高、防止药物滥用、保障老百姓健康权益的重要手段,在全省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省统一规划村卫生室实现了全覆盖,结束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几十年“以药补医”的历史。同时,还积极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逐步建立起了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基本药物省级集中采购工作,做到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和省级统一支付,走在了全国前列。

为进一步筑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网底”,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方面,山东于2008年,启动实施了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共建成符合规定标准的村卫生室3.2万所;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大大改善了基层医疗服务条件。与此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技术帮扶,对全科医生进行专门培训。通过几年的努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王随莲介绍,在医改启动前,虽然强调防治结合,但事实上更加关注疾病治疗,更加重视医院发展,公共卫生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从2009年起,山东省改变了过去“重医疗轻预防”的做法,逐年增加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今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了35元。为更好地发挥公共卫生服务的作用。在项目设计上,注重从群众实际需要出发,开展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等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及农村妇女两癌检查等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项目推进中,注重加强督导检查,强化绩效考核,确保把钱用到“刀刃上”。

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山东起步较早。从2010年起,潍坊、东营分别作为国家和省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2013年,山东省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在30个县(市、区)启动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今年又在54个县(市、区)启动了第二批综合改革。同时,山东还在配套改革方面大胆探索,比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以省为单位、量价挂钩的常用药品集中采购和高值医用耗材省级集中采购,大大降低了药品价格;在全国率先开展“先诊疗、后付费”诊疗模式,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

王随莲介绍,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山东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明显提高,取得了“四提高、一降低”的阶段性目标。也就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效率明显提高,基本药物和常用药物价格明显下降。

同时王随莲指出,在医改方面,山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公立医院改革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基层医改成果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等等。特别是随着改革逐渐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矛盾集中暴露,改革面临的困难将会更多、挑战将会更大。

王随莲介绍,下一步,山东将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抓好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探索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力争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同时健全完善全民医保制度,继续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完善异地就医结算的办法和措施,积极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实施好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不断提高保障能力和水平。此外,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最后,切实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继续组织实施好已有的服务项目,并根据筹资水平和老百姓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和丰富服务内容,更好地造福广大群众。

破除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 缓解群众就医负担

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山东从2013年1月1日起,在30个县(市、区)的73家医院启动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10月1日,山东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已经正式启动。在试点过程中,山东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通过这一系列改革,群众的就医负担有所减轻,政府的办医责任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县级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正在逐步建立,改革成效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今年,山东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又在54个县(市、区)的113家医院启动实施了第二批综合改革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范围已经扩大到17个市、84个县(市、区)、186家医院。

“公立医院改革,在整个医改工作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王随莲称,当前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从调研的情况看,各地改革进展很不平衡,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改革还没有取得突破,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还有待加强,政府办医责任还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等等。

在下一步的改革中,山东进一步深化补偿机制改革。王随莲称,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取消药品加成,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但取消了药品加成,医院收入就会大幅下降。如果不进行补偿或者补偿不到位,就会影响医院参与改革的热情,甚至会造成医院无法正常运转,到最后还是老百姓吃亏。王随莲称,从今年开始,山东要把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所减少的收入,全部纳入补偿范围。具体办法是,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80%,政府补助不低于10%,另外10%通过医院内部挖潜解决。同时规定,提高的医疗服务收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不能增加群众的就医负担。此外,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是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努力提高县级公立医院的管理服务水平。王随莲称,山东省已经明确提出,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负责人在医院兼任领导职务的,年底前要一律辞去医院或卫生计生部门的职务,彻底实现“管办分开”,使医院真正成为独立法人,独立行使经营自主权。同时,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一方面,把深化医院用人制度改革和正在进行的事业单位改革结合起来,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王随莲举例称,北京市医改方案提出,让医务人员从“单位人”转向“社会人”,进一步激活了人力资源。山东也鼓励各地允许医院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自主拟定岗位设置方案,公开招聘新进人员,真正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性用人机制。另一方面,医生这个职业有自己的特殊性,需要建立适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王随莲认为,必须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加大绩效工资比重,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才能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另外,进一步深化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去年,山东率先在全国开展了试点医院常用药品省级集中采购工作,中标产品价格与我省挂网价格和试点医院实际销售价格相比,分别下降17.25%和32.25%,成效十分明显。今后,将继续坚持这项制度,逐步扩大采购范围,减少流通环节,切实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最后,王随莲指出,山东将进一步深化中医药改革。她说,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伟大创造,把其发扬光大,是责任、也是使命。同时,充分利用好中医药优势资源,最大程度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和“治未病”的特色,也有助于实现公立医院改革目标。要探索出一条体现中医医院特色、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改革路子,推动中医药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在整个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山东将在扎实做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为下一步的改革摸索经验。王随莲称,初步想法是,选取1家或2家省级公立医院,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要求进行改革,在确保医院公益性的前提下,真正落实医院的独立法人地位,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资金雄厚的企业、社会团体等参股公立医院,探索开展医院股份制改革,为医院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放宽准入范围 鼓励社会资本办医

在今年8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李克强指出,深化医改要政府和市场“两手并用”,用改革的方法调动社会力量,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办医,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山东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办医工作。有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山东省非公立医疗机构已占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的近30%,床位占全省医院床位总数的16%左右。

王随莲指出,山东省社会办医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从政策上看,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存在“玻璃门”、“弹簧门”现象,阻碍了社会办医。从发展情况看,非公立医疗机构规模小、实力弱、竞争力不强,群众认可度不高,与群众的健康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等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提出,“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下一步的医改工作中,山东将继续完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发展一批有规模、有能力、有质量的非公立医疗机构,逐步建立起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办医格局。

山东将切实放宽准入范围。在社会办医方面,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都向社会资本放开。对境外资本,允许它们以合资、合作的形式举办医疗机构,并逐步取消股权比例限制。在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规划设置中,为社会资本留出合理发展空间;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时,优先考虑社会资本,鼓励做大做强。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需要良好的环境。据了解,山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确保非公立医疗机构在融资、用地、价格、医保、人才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当前,山东正在大力简政放权,简化了社会资本办医的审批程序,严格控制审批时限,对不合理的前置审批事项,一律取消。此外,要强化规范引导。王随莲称,放开社会办医,并不是简单一放了之,还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完善事中、事后的监管措施,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下一步,山东省将重点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发布虚假医疗广告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医疗秩序,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 缓解大医院“看病难”

目前,群众到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王随莲认为,这既有基层医疗条件相对薄弱的问题,也有部分群众就医观念不够理性,大病小病都想去大医院、找大专家,就医秩序混乱的原因。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是破解“看病难”问题的关键环节。

王随莲说,如果让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去承担高难度的手术,显然是不合适的;同样,如果让三甲医院忙于看一些感冒等轻微疾病,必然会挤占重病患者的医疗资源,也是一种浪费,会加剧“看病难”问题。所以,不同的医疗机构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功能定位,弄清楚各自的职能。在这方面,需要政府进行规划和引导。王随莲指出,现在的情况是,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农村、偏远山区优质医疗资源相对偏少。针对资源配置不均的情况,山东将坚持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引导优质医疗资源和医疗人才下沉到基层,避免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同时,还要结合新一轮城镇化建设,注重发挥信息化作用,通过合作、托管、建立医疗联合体、村医乡管、乡医县管等方式,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诊疗模式。重点是把握好结合点,既要真正让小病诊疗在基层,又要建立起顺畅的转诊渠道,让大病患者及时到上级医疗机构就诊,避免转诊难。要做到这些,首先,要通过开展全科医生首诊试点、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等方式,为基层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诊疗服务,构建起良好的医患关系,把看小病的群众留在基层。其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转诊标准和转诊程序,构建起畅通、便捷的双向转诊渠道,积极引导病情稳定的患者回到基层康复。此外,要引导群众转变就医观念。一方面,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动员大家自觉养成小病在基层的意识和习惯。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价格和医保的杠杆作用,医保支付政策进一步向基层倾斜,适当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的报销比例差距,引导群众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新秩序。

13市完成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整合据了解,山东从今年开始整合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建立全省统一、城乡一体的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王随莲介绍,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山东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不断完善。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群众医疗卫生需求的持续扩大,这两项制度体制分割、管理分散、差别待遇、重复参保等问题和矛盾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建立全省统一、城乡一体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新要求。为解决存在的问题,去年12月,山东省政府研究确定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进行整合,暂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负责,待国家明确主管部门后,再作调整。截至目前,13个市已经完成了整合,工作没有断线,群众看病就医报销没有受到影响。王随莲称王随莲称我,山东目前实行了“四个整合”,努力实现“五个统一”。“四个整合”就是,一是整合职能、机构和人员,将全省各级新农合的全部工作进行整体划转移交。二是整合基金,将两项制度的基金合并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统一管理。三是整合信息系统,并实现与所有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联网。四是整合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行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五个统一”就是,一是统一筹资办法。按照个人缴费、政府补助等方式筹集基金,并建立正常调整机制。二是统一待遇标准。城乡居民实行统一的医保起付标准、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公平享有门诊和住院医疗待遇。三是统一目录范围。在药品、诊疗项目、高值医用耗材和医疗服务设施范围等方面,实行全省统一的目录。四是统一信息系统。按照标准统一、资源共享、数据集中、服务延伸的要求,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五是统一基金管理。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实行市级统筹,原则上统收统支。暂不具备条件的市,可以先建立市级调剂金制度。

王随莲表示,整合的政策效应开始显现出来。解决了医保工作政出多门、重复参保、系统重复建设等问题。提高了统筹层次,做大了基金盘子,增强了基金抗风险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医疗保障水平,打破了城乡居民身份限制,保证了城乡居民享有同等、无差别的待遇,体现了制度的公平性。总之,在整合过程中,我们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保整合后的保险待遇总体不降低,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老百姓的利益。

完善全民医保制度 防止百姓“因病致贫”

这几年,通过深化医改,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但目前,老百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王随莲表示,医改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现在群众大都有了医保,看小病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一旦得了大病,高额的医疗费用还会让多数群众承担不起,会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王随莲表示,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继续健全完善全民医保制度,不断提高保障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完善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有效减轻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

王随莲表示,要稳步提高基本医保保障水平。在稳定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覆盖面,努力把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医保范围。其次,要不断提高保障水平,逐步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状况、医疗消费需求相适应的筹资机制。今年,城乡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已提高到每人每年320元,2015年将达到每人每年360元。同时,在逐步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补偿方案和药品目录,逐步缩小与群众实际支付比例之间的差距。

2013年,山东率先在全国开展省级统筹的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在新农合报销的基础上,对20类重大疾病患者再给予补偿,全年共为63.6万人次补偿医疗费用9.69亿元,有效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整合后,从今年起,山东全面启动实施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具体补偿政策是,起付标准为1万元,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达到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部分给予不低于50%的补偿,10万元以上部分给予不低于60%的补偿,个人年最高补偿限额为20万元。原新农合大病保险的20个病种,今年仍然执行原有的报销政策,明年开始执行统一的居民大病保险政策。

在健全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方面,山东省出台了《山东省城乡医疗救助办法》,对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按规定的方式和标准给予医疗费用补助和诊疗优惠,并资助他们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另外,山东已经初步建立了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筹集救助基金6000多万元,对符合条件的患者给予及时救助。同时,还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开展慈善医疗救助,鼓励工会等社会团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医疗互助活动。

王随莲称,要充分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社会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的协同互补作用,努力形成保障合力,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第五篇:板小学校回顾课改历程

回顾课改历程,瞻望美好明天

--板小课改回顾

学校简介

遵化市铁厂镇板城联小,1976年建校。学校位于铁厂镇东北5公里处,占地5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70平方米,教职工19人,11个教学班,在校生256人,是地地道道的纯山区学校。

课改前生源全是四个邻村的农村孩子,教师老龄化严重,缺少新鲜血液流动,加之还有三分之一的非公办教师,所以我校相对于其他三所小学来说师资力量最薄弱,而通过全体老师不断拼搏,我校成绩不断超越同类学校,一直处于上游,近俩年,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迅速提升,教学成绩斐然,学校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名校,然而老旧的教学模式已然不再适应新时期的教学模式,针对此种情况,我校多次召开动员大会,研究商讨开展高校课堂活动,这仅仅是刚刚卖出的一小步,没有取得实际效果,但也把我们所做的进行一下回顾和总结。2014年10月22日我校接到教育局小教室和教育办联合下发的通知,通知明确要求“教育局小学教研室拟于12月初举行全市“小学高效课堂阶段性成果展示”活动,我校接到通知后,立即召开了全校教师学习动员大会,借此契 机全面推进我校高效课堂的改革。

一、思想引领,厚积薄发

为了从思想上让教师转变观念,学校在开始课改时,先进行了思想大讲论,在全校开展了“什么是新课改理念”、“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学”、“什么是质量”的教育思想大讨论,从而在教师心中确定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多种课改新思想,从而确定新课程改革的实质内涵。

课改思想的统一,是课改实验成功的关键。

二、加强培训,共同提高

1、理念培训

(1)召开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坚定信心、鼓舞干劲,为高效课堂在全校铺开奠定思想基础。

(2)举办专题讲座。聘请中国教师报李炳亭主任、杜郎口崔其升校长、江苏连云港徐翔校长等,及杜郎口课改名师来我校做高效课堂专题讲座,让我校教师切实更新思想,转变观念。

(3)观摩示范教学。先后邀请杜郎口十几名课改名师 2 来我校进行示范课、观摩课教学,通过对传统课堂的剖析和与高效课堂的对比,让教师深刻认识推行高效课堂的深远意义,激发教师开展高效课堂建设实践的热情。

一、具体措施

1、打造高效课堂,必须彻底改变教师旧的教学观念。为了改变广大教师的旧观念、旧思路,学校连续召开了两次全体教师会议,就课改的背景及意义向老师们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和阐释,同时我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观看了有关高效课改的视频资料。

2、组建领导小组,提供组织保障。为了切实做好“五步教学法、打造高效课堂”工作,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的“五步教学法”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监督课堂改革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3、认真思索,确立教学模式。学校在充分学习教学理论,借鉴铁厂中心小学先进教改经验的基础上,破茧成蝶,模式构建

最终结合实际提出了课堂教学新模式为: “五字”教学法

1、导(1-2分钟)

2、学(2-3分钟)

3、讨(5-8分钟)

4、展(5-10分钟)

5、练(10分钟左右)

二、遇到问题

我校教师老龄化问题严重,四、五十岁教师占到教师比例的三分之二,许多老教师习惯了多年的教学方法,从心里对课改的认识不足;另外学生也习惯了老师的主讲和自己的倾听及练习,从师生角度来看课改带给我们不小的难度;再者,新教师和老教师没有接触过高效课改方面的知识,起步对于我校教师来讲相对于其他兄弟学校晚的太多,诸多不利因素对我校课改的实施造成不小的困难。

三、解决方法

为了使高效课改工作顺利推进,不断解决课改中遇到的新问题。我们定期将全体教师集中在一起,将课改中所遇到的问题,逐一进行梳理,以讨论会的形式和教师们一起讨论其中的焦点问题。讨论中,教师们各抒己见,把自己比较好的做法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时把自己在课改中遇到的新的疑惑再向其他老师问询,这样不断反思、小结模式实施情况,不断改进和优化模式环节细节,从而推动高效课改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更好地开展。

总的来说,三小点去做:

1、不断与老师们研究、切磋,了解课改遇到的问题,大家群策群力,集中大家智慧,解决问题。

2、鼓励先进,树立典型,大胆启用年青教师。3率先垂范,走进课堂,研究教学。

五、取得的收获

课改给学校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学校初步形成了以科研促教学的课改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学习的教育特色,突出了办学亮点,各方面都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最大的亮点是学生学会合作、互助,自主能力增强。

1.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开展“五步教学法打造高效课堂”活动以来发生的较为显着的变化,大多数教师在课上讲得少了,站在讲台上或前面的时间少了。

再如,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一些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层次。这些都说明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已有了较大的改进,尽管不成熟,但这种意识是很值得肯定的。

2.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

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参与学习过程,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一起交流、对话、探究,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这样的双向互动客观上必然引起师关系的变化。新课改的课堂上,你经常会看到教师与学生同乐,一种积极探索、和谐融洽、平等互尊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渐建立起来。

六、存在的问题

由于课改工作系统性和复杂性使教师的压力较大,老师们经常遇到很多的困难、疑惑和问题。如:教师缺乏对教育新理念的认识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新的教学模式不适应,尤其是年长的老师;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与新课程标准所需要的要求不吻合;教师对如何开展更加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不准;优生与学困生不能兼顾发展的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如何进行准确的评价等等。

七、文化逐步行成

在改革的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逐渐展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小组文化、师生浸染其中,共同成长,全程参与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校、班级的主人。

课改经验与体会

一、思想引领是前提

课改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观念是否转变,观念的转变需要专家,我们想通过“走出去,多学习”培训等多种途径来做思想引领。一旦教师转变了思想,充分认识到课改的意义,自觉地用新课改理念武装自己、从事教学,学校才会真正走了课改之路。

二、全员参与是关键

学校的课改不是一两个领导,更不是一两个年级或几个班级部分教师的事儿,要想坚定地走上课改之路,必须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深厚的课改氛围,让学校的每一个教师都成为课改者,让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校的每一朵花草都散发课改的活力。

三、多元评价是保障

学校一改过去传统课堂单一的分数评价方式,二变百分制为星级制;三变“以分数论英雄”为多元评语。多种主体评价,学生、教师、家长;多种评价方式:口头表扬、鼓掌祝贺、介绍成功经验、物质奖励、张榜表彰等。学校坚信“多一种评价方式就多少批人才”的教育思想,充分让学生展示自 7 己,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潜力,发现学生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常抓不懈是保障

对于每位教师学校专门成立学科小组,让教师在教研组中充分交流了解自己课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及时改进,以此保障在高效课堂的打造过程中少走弯路,让每一位教师全力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前景瞻望

课程改革我们只是向前走了一小步,我们前面的路还很长,我们遇到的困难会更多,这不仅是对五中人教改热情的考验,更是对板小全体教师教育理念和专业发展的挑战,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改革是历史的潮流。我们一定能够把握各种机遇,战胜各种困难,迎接各种挑战,不断取得累累硕果,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下载小学校长谈课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校长谈课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校长谈农村学校管理的艺术

    农村学校的管理艺术 东辛庄学校 李保英 管理是一门艺术,一所学校的管理更是艺术加学问,一个孩子关系到一个家庭,学校管理的状况和水平是教育和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学校的领......

    桃源小学校2010年春季课改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桃源小学校2010年春季课改工作总结 我校的课改工作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一如既往的推进课程改革进程,全面深化和推进素质教育。在课改工作中,全体教师以高度的责......

    2013年度课改

    陈家滩小学2013--2014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观念、目标、内容、方法、管理与评价诸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为切实推进课改工作,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

    课改材料

    理念引领教学模式导引课堂 阳城三中是省级示范初中,担负着阳城县初中教育示范的重任。实施新课程以来,全校师生群策群力,潜心实践,多年来,我校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办人民......

    课改范文大全

    课改 催生教学新常态 ——仙源学校2014年教学工作总结 2014年,仙源学校教学工作的总目标是:巩固、扩大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强化“激情、高效、精细”课堂建设,推进“三步·六环”......

    课改材料

    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材料 ——文昌小学 刘辉 一、实施课改的策略和做法 课改是一场革命,也是一场攻艰战,这场战役的胜负,取决于每一个课改实践者能否打破传统教学的坚固堡垒,更新......

    课改[模版]

    课堂分为“预习、展示、反馈”三种课型,呈现出“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类特点,预习课分“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六个环节,这种模......

    课改材料

    东风夜放花千树 课改春潮涌圣源 河南省夏邑县圣源学校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课改大潮正席卷大江南北。改,就会朝气蓬勃,一片光明;不改,只会是死水一潭,没有出路。为了学校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