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与指导
浅谈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与指导
凉州区怀安乡怀安小学 刘玉梅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体现与实践,是对阅读能力、识字写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运用。小学中年级学生处于从低学段向高学段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作文教学,要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打好基础。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积累素材,体验生活,表达真实情感;要做好写作指导,激励学生热爱写作,喜欢写作,学会写作,养成多读多写多练的习惯,以提高写作水平。
小学中年级尤其是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正式”作文,可以说是一、二年级的只言片语的习作与高年级成篇作文的过渡期。这个时期非常重要,是启发引导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期。很多学生在习作时,不知道怎么下笔,常常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这需要老师对学生的作文练习进行系统的指导与启发,只有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加强平时的练笔,才会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习作的要求有一条就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三年级学生独立意识,自我表现意识增强,加上语文知识的积累,有了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思想、兴趣、所见和爱好的主、客观基础,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对于中年级作文教学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引导学生乐于作文,学会如何写作文。就成为中年级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在这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一、立足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要想有所突破,在平时应千方百计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作文为主动学写作文,逐步使他们乐写。
1、挖掘生活,培养写作兴趣
三年级学生在一、二年级时没有经过正规的作文训练,写作一开始对他们而言就比较陌生而神秘,如果不讲究方法,他们就会把写作看成一种负担,从而会逐渐失去兴趣,那样每次写作他们都将敷衍了事、生搬硬套,抄袭别人的文章,这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将是一种阻碍。因此,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是三、四年级写作训练上的开始阶段,显得至关重要。我个人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的作品要贴近他们的生活,要让学生懂得写作就是用笔来记录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的一种方式。
写作,对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普遍存在着“没啥写的”或“似乎有材料,都不会写”的现象,这就导致了写作的模式化,选材“千篇一律”不能反映每个学生个性化的富有童趣的生活,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扩大学生生活面,要多开展或让学生参加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如运动会,课外活动、游戏、文艺活动、演讲比赛等等各种活动,活动后让他们把有关活动的情况一一地都说一说,再记录下来;其次是丰富学生的阅读面。阅读可以使学生知识面更丰富,让学生能间接体验到他们不能亲身经历的生活,也可以让他们欣赏不同文章的写作方法。三是指导学生在写作时做到一看、二说、三写。在作文训练时,要指导学生先看,而后叙述,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说一遍,最后再付诸笔端,把叙述的内容写下来。这样,就把看和说变成了作文。
2、利用课外书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是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五彩缤纷的图画有极大的兴趣,三年级学生手中已经拥有各种画报、儿童读物、看图作文等课外资料。除了这些,老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阅读书籍,如《动物趣事》、《大耳朵先生》、《木偶奇遇记》、《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儿童阅读宝典》、《儿童字谜大观》、《成语三百则》、《歇后语全集》等,有效利用学生手中现有的资料和课外书籍,充分发挥它们的使用价值,让学生获取作文前的第一手资料作为作文前准备,提高学生对作文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
3、精心设计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往往喜欢做游戏,喜欢活动,尤其是充满新意的游戏。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利用迁移原理,把他们的兴趣中心引向写作,并及时加以巩固,使他们形成持久的、稳定的、广泛的而又有中心的兴趣爱好。如在三年级作文教学《我喜欢的一种游戏》时,我在上课时就先给学生们列举了几项活动,如“长江黄河”、“窜城门”等游戏,我把活动内容、活动地点、活动要求都做了说明。充满欢乐、笑声而又有紧张气氛的活动把学生的兴趣提到最高点,在学生处于兴奋状态时,我又及时把学生的兴趣中心引导迁移:活动过程中玩得开不开心?你能不能把游戏的过程、同学们的动作、神态说一说?问题一提出,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你一言我一语地把刚才的场面描述下来。然后学生根据所描述的进行习作,这样通过活动激发了兴趣,利用兴趣迁移,克服了学生的害怕心理,学生学到了方法,提高了习作水平。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开端,只有经常观察、善于观察,才对事物有清楚而全面的了解。如果没有观察习惯,观察方法,那学生只能是“身在宝山不识宝”,将一无所获。所以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会观察周围的事物,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而观察又是写作的基础,只有细致的观察,才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因此,我们要动员和鼓励学生到大自然、大环境中去,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指导学生在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等各种情境中,让学生留意山川河流、,风电雷雨,日出日落、气候变化等自然景观,留意身边的人和事,留意动物的生活习性,留意植物的状态和生长过程,留意名胜古迹、历史文化等,同时让学生注意搜集信息,关注社会动态,多收听、收看新闻节目,留心周围的新生事物,了解社会动态。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使他们由衷地感到“处处留心皆文章”,努力促进学生用童心去感受生活,用童眼去观察生活,用童身去体验生活,用童言去描绘生活,表现个性,写出生活气息和童真童趣。在教学实践中,要多方面去引导学生。只要学生平时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留心观察身边的每一件事情,把观察和写作结合起来,好的作文就容易写出来。
三、多读多练多积累,方可妙笔生花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过不歇。”这就告诉我们写作要在积累上下功夫。好的作文需要对生活的敏锐观察,需要人生丰富的阅历和积累,我常常发现有的学生作文水平较好,他们的共同点就在于爱读书、爱思考,善于积累好词好句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蕴含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作文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才 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心中纵有万千思绪,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而中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积累一些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在语文课教学中,让学生把课文中的好词、优美的句子写下来。在课外,可以布置学生多读一些课外读物,如《小学生天地》、《优秀作文》、《故事书》、《童话》和科普读物以及前面推荐的书籍,摘录一些课外读物中的名言警句,好词好句。同时向学生指定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如在作文中,学生引用书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圈点给以鼓励和表扬。还可以让学生天天坚持写日记,让学生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想写下来,这样,即可以让学生积累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写作素材,又可以使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四、做好习作前指导,打开习作思路
中年级的作文指导课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指导才能让学生喜欢写作,写好作文呢?我认为首先要上好单元课是学生写好习作的前提,在教材编写中,一个单元的教学篇目就是为这个单元的习作而精心编写的。在教学时,教师要紧紧围绕习作内容精讲一到两篇课文,做为习作的范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一个熟悉的人》,这个单元有四篇课文都是写人的,教学时就要以这组课文后面的习作要求出发。我的做法是把《灰雀》和《小摄影师》作为精讲精读篇目,其他课文作为阅读教材,教学时重点放在写作指导上,在教学《灰雀》一文时,我设置了这些问题让学生明确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几个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列宁喜爱灰雀?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男孩的诚实?等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从而让学生抓住描写列宁神态、语言的有关语句来理解列宁着急、担心、惋惜的心情;引导学生从对小男孩的语言、表情、心里描写推断出他与丢失的灰雀的关系,同时,表现出小男孩的诚实。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与讨论,让学生明白通过一件事写一个(或两个)人,就要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表情、心理等特点来描写,从而表现一个人的品质。与此同时要让学生找出刻画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表情和心理动态的好句子和好词语来,从而让学生认识自己在写作时怎样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表情、和心理动态等特点,以达到写作的目的。其次就是指导习作,要写好《写一个熟悉的人》这篇作文(1)要让学生明确这次习作的目标要求,即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来,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来表现人的高尚品德。(2)指导学生审题,让学生明确要求写什么?写什么人?写几个人?我们要写这个人的什么(特点)?(3)指导学生懂得什么是人物的特点?拓宽学生思路。在这里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说一说,如你熟悉的人很多,你打算写谁?你写的这个人有哪些特点?让学生回答出这个人与众不同的地方(可归纳:外貌特点、动作特点、语言特点、心理特点等,还有人的优秀品质、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特征。要求学生学习本单元几篇课文写人的特点的方法,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一一写下来。写作时,不要局限于一种模式,怎么想就怎么写,说真话,吐真情,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写好这篇作文。
五、认真批阅作文,上好讲评课,对学生写好作文具有指导性意义。作文批阅非常重要,要批阅好作文也绝非易事,这就要看教师的教学态度。批阅作文通常除了修改错别字和修改病句之外,我们还要在写得好的段落、好句、好词下面加上鼓励的符号,要有眉批、段批和总批,眉批、段批和总批要具体,要有指导性,必要时还可以面批,面批效果更佳,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 自己作文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作文批改要做到与学生心灵相通,有耐心,教师必须站在孩子们的角度,用真心去感受,用童心去理解、分析他们作品的出笼,面带微笑对他们进行指导,让学生有信心写作文,不惧怕写作文。这样,才会引起学生的作文兴趣,才会诱导他们多写、乐写、善写。
讲评是写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在批阅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讲评的目的在于发扬优点,鼓励进步,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讲评时,教师根据命题、指导的要求,将批改的情况加以综合、归纳,提高到写作规律上分析,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教师在概括本次作文的情况、主要优缺点时,既要肯定成绩、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巩固提高;又要指出缺点和改正方法。通过讲评,使每个学生有所收获,或提高作文的兴趣,或增强作文的自信心,或找到新的起点。
讲评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和鉴赏,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讲评得好,可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增强写作的欲望,激发再创作的热情。讲评要以表扬为主,小学生自我意识正在形成,希望自己获得成功,得到老师赞扬,给予一种成功感,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激励,就会使他们越写越有劲。如果一部分学生作文写不好,情绪低落,讲评时又总是受到教师的批评指责,感到思想上负担重,就会失去了写作的信心。
讲评课重在交流评析、指导写法,解决“怎样表达、表达的效果如何”等问题,中年级作文讲评重点要放在如何做到认真观察、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上。
为了发挥作文讲评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在作文教学的讲评方式上,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改革。我的作文讲评方式主要有:(1)综合讲评,这种讲评一般是以教师综述为主,先对全班学生就本次作文情况进行全面的综合和总结,从中心思想、写作方法到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概括分析,指出共同性的、普遍性的优缺点和问题,归纳成几条正反经验教训,找出作文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通过各种类型的习作,举例比较,进行评析,使学生从重点剖析中知其所以然,掌握写作规律;(2)典型讲评,根据本次作文的特定要求,从学生作文中选择有典型性的一篇或几篇佳作进行讲评。通过深入分析,以典型指导一般,启发全班学生对照自己的作文,明确佳作好在哪里,哪些写法应该吸取,应该怎样写才好等;(3)对比讲评,根据本次作文特定要求,从学生习作中选择两篇或若干篇文章,进行对比讲评,引导学生在比较中鉴别文章的优劣,并分析文章优劣成败的原因,明确应该怎样写,从而获得深刻的印象。同时鼓励并指导处于劣势的学生的作文应怎样写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第二篇:浅谈小学中年级作文指导
浅谈小学中年级作文指导
吕正才
小学生作文,特别是中年级学生的作文,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学中年级学生由于刚刚学习作文,处于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起步阶段,农村学生受成长环境和学习条件的制约,其作文往往形成千篇一律,词汇匮乏,且缺乏新意。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①、受教师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作文取材比较单一。如写父母对自己的爱总写自己生病了,父母是如何耐心细致照顾自己的;写校园总是多么整洁美丽;写伙伴总要赞扬他(她)是如何如何的好。②、学生作文的思维比较单一,总觉得可写的内容不多,写无可写,甚至只好捕风捉影,凭空想象了。③、教师作文教学的方法模式化。在指导作文前,教师总是先拟好提纲:这次作文要些什么、开头写什么、中间怎么写、结尾怎么写。还有意无意地让学生的思想与老师的思路统一起来。这就造成了学生作文的千篇一律了。
在课程改革中,提倡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这一能力加以培养。那么,怎样在小学中年级学生作文中体现这种教育观念呢?笔者通过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同一题材,鼓励立意不同
在记一次春游活动的作文中,学生可能习惯于记叙春游活动的过程:如怎样到达春游的地点、怎样野餐、怎样做游戏等等,一直写到活动结束。作文就像记账,事无巨细,但也就没有了重点。那么教师在指导习作时,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和立意,抓住活动过程中的自己认为最值得写的一两件事来写。可
立意于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写春游过程中看到的美丽景色,抒发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赞美;可立意于表现同学间的互助互爱,写一写活动中的好人好事。
二、同题材的作文,写出不同内容
如写“我第一次__”,教师可以先说说自己人生旅途中的“第一次”,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在生活中自己是怎样学会一些技能的。这样,学生就知道学校发生的事可以写,家里发生的事可以写,劳动的事可以写,比赛的事可以写,同学之间的事也可以写„„不同方面的内容,只要是自己的“第一次”都符合习作的要求。
在同一个方面,也鼓励学生写不同的内容。如写在学校发生的事,可以写自己第一次打球、参加文艺表演、被老师批评等;如写在家里的事,可以写自己第一次扫地、钉纽扣、煮饭等等。这样,同一题材,学生的作文内容却多姿多彩。
三、同一内容,触及不同内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借物喻人的课文。课文的这种写作方法,我们也要指导学生在作文中逐步融会贯通。怎样指导学生在同一写作内容中体现不同的内在呢? 不同的思想感情决定了不同的中心思想。比如写“秋天的果园”,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写累累的果实,赞美秋天的无私奉献;也可以写秋天果园里的丰收,赞美辛勤的劳动者。看到秋天菊花盛开,可以写秋天的美景;也可以赞美像菊花那样不拘小节、桀骜不驯的人„„
总之,在小学中年级的作文指导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了解生活,给学生搭建放飞思想的平台,注重对学生作文中审题、立意能力的培养,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第三篇:小学中年级作文指导
小学中年级作文指导
中年级的作文训练,是由写话向独立成篇的作文过渡的阶段,它既是低年级写话训练的继续,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在中年级的作文教学中,要注意把握这个特点。
一、做好从段到篇的过渡
在词和句的训练基础上,加强段的训练,逐步过渡到篇的训练,这是中年级作文训练的发展过程,做好这个由段到篇的过渡工作,对锻炼扎实的作文基本功具有重要的意义。
1、加强段的训练。中年级作文教学的重点是段的训练,使学生能写好一段话或几段话,做到段落分明,条理清楚。中年级的段落分明,指的是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分得清清楚楚。
条理清楚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在一段话里,一句一句话能够前后连贯;二是上一段和下一段能够衔接上。
为了达到段落分明,条理清楚的要求。第一要继续重视词和句的训练。用词是否准确,每句话是否完整,一句一句的话是否断得开,这些基本功都要在读和写的过程中不断训练。第二要加强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的训练。这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训练项目,运用到作文上,在练习写几段话的时候,要注意每段都有一个重点内容,段与段之间要有联系。第三要进行言之有序的训练。一段话或几段话先讲什么,再讲什么,要有条理。比如说:从事物的方位看,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由远及近还是由近及远。从外到内还是从内到外、从整体到部分还是由部分到整体,就有个观察和分析的顺序。这种条理性的训练,在低年级就要进行,在中年级更要重视。把观察分析的条理性和语言文字表达的条理性结合起来,才能做到段落分明,条理清楚。
2、重视片段练习。在中年级,要扎扎实实地抓好片段训练,使学生能够写出内容具体、条理比较清楚的一段话到几段话。片段训练和写话训练,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阶段,而是写话训练的自然发展。写片段和写话比较,除了篇幅有所增加以外,主要在于书面表达的要求有所提高,从写话发展到写片段,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进行片段作文的训练的内容很广泛,老师要求学生以最熟悉的生活为题材,提出范围,让学生学习写片段也可以采用看图写片段、做试验写片段、手工劳动写片段等多种方式训练。
在片段训练的过程中老师要经常通过表扬和鼓励,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请看下面的是一个三年级的班级写片段之后的交流:
老师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要求用一段话,把自己爸爸或者妈妈的特点写出来,如果有特殊情况,写家里其他人也可以。有一个同学是这样写的:
我妈妈性子很急,做起事来特别快,她看到我们房间里的灰尘很多,二话没说,卷起袖子,拿起扫帚,哗哗地扫了起来。她使劲地扫,一点灰尘都不放过,不一会儿就把房间扫得干干净净上的。妈妈就是这样,遇到什么事,总是抢着做。妈妈看我的事情做得慢,真生气。只要你稍微慢一点,她就会叫起来:“××,快点!”听到妈妈大声叫,可我还是磨磨蹭蹭的。妈妈看了更火了,过来扭住我的耳朵,还打我,一边打一边说:“就你慢,就你慢!”妈妈做事总是又快又好,我很羡慕,我要向妈妈学习。如果妈妈还耐心一些就更好了。
另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
我的妈妈爱唱歌,她最爱唱《小草》和《十五的月亮》,有一次,妈妈下班回家,买了大网兜的菜,妈妈把菜往地上一倒,用手摘菜,一边摘,一边唱:“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她唱完了就问我们:“你们怎么不唱?”我说:“妈妈,你先起个头,我们再跟你一起唱。”妈妈说:“好!”于是妈妈又唱了起来,妈妈唱得多么好啊!轻轻的、甜甜的,真叫人越听越舒服,越听越想听。听着,听着,我们就跟着妈妈唱了起来。妈妈爱唱歌,用她优美的歌声,可以帮助我们,使我们生活得很美好。所以,我喜欢妈妈。还有个同学是写的他的爸爸:
我爸爸的性子很急,有一天早晨,我慢慢吞吞地起了床,去洗脸、吃饭。这时爸爸三下两下地把饭吃完了,看我慢慢吞吞的样子,就说:“你快点,要么就不要吃饭了。”我说:“干嘛这么急呀?”我边说边看着日历,呀!今天是星期三,该是轮到爸爸值班,他要提早到学校烧水,我才急急忙忙地吃起饭来。只见爸爸看看表,已经六点多钟了,他板着脸对我说:“时间来不及了,快走吧!”说完像老鹰捉小鸡似的把我放在自行车上。爸爸蹬着车带着我朝学校飞快地赶去。一路上,我心里想,爸爸真是的,叫人家俄着肚子去上学。在自行车上,我一直嘀咕,埋怨着爸爸。但是,再想一想,又觉得该埋怨的是我自己。爸爸一早急急忙忙,是为了早些到学校,更好的工作,我以后做事情,一定要快一点,不给爸爸添麻烦。
像这样的片段叙述的是自己生活中的实实在在的事情,抒发的也是自己实实在在的感情,学生乐意写,也不感到困难。在生活实践中又起到了交流思想的作用,学生就感到作文是有意思的,是生活的需要。
还要强调的是,片段作文不能单靠课内进行,要和平时的练笔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写日记,并逐渐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对中年级的孩子打好段的基础是很有帮助的。
二、做好命题作文的起步工作
在中年级的前期,要注意从写话过渡到写片段,在中年级后期,则要从写片段逐步过渡到写成篇的文章。篇的训练和片段训练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阶段,篇的训练是片段训练的自然发展。成篇的文章和片段的区别,除了篇幅有所加长以外,主要在于:成篇的文章要有个比较明确的中心。所以在后期训练的过程中,要有计划地逐步渗透篇的训练的因素,做好命题作文的起步工作。
命题作文,是老师给出的题目,学生看懂了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写出符合题意和要求的文章来。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文章的题目是人家出的,而不是自己出的,因此,必须了解题目是什么意思,人家要求我写什么,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解题”、“审题”。另一层意思是题目虽然是人家出的,文章却要我来做。我该写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怎样用文字表达出来,是我自己的事。但是,尽管说的是自己的事,却要跟题目的要求相符。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切题”。
由此可见,命题作文要和学生的保持一致是很困难的,为了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就要一步一步的训练。命题作文在中年级只是个开始,是为了高年级的作文做好准备工作的。所以对中年级的作文训练,就要从实际出发,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
中年级命题作文训练大体可以提出以下要求:
老师在开始命题作文时,可以先提示题目的范围。学生已经有了看图说话、写话的经验,又有了片段练习的经验,老师可以根据情况,再提高一步,不以实物为凭借,而提出一个作文的范围。比如说:写一个你最熟悉的人,一件你最有兴趣的事,一样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或是你最爱看的景色,等等,让学生在这样的范围里面,想想有什么值得写的,把它写出来,自己标上题目。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懂得文章题目包含的什么意思。为以后的“解题”、“审题”、打下基础。
其次,老师对命题作文的要求和重点要放在学生文章的具体内容和表达方法上,不放在是否扣准“命题”上。在内容的选择方面,要求学生在具体的基础上能掌握特点,体现重点。在表达方面,要求学生在言之有序的基础上注意详略,主次分明。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懂得文章题目的主要意思和特点。这也是为“审题”、“切题”打下基础。
再次,即使是命题作文,仍然要把遣词造句、分段等基本功的训练放在首位。要求用词准确,造句正确,标点符号用得对,尤其是句号,必须严格要求,要使每一句段得开。段落要分明。要注意格式,怎样写题目,怎样按段写,必须要求严格,养成习惯。要在中年级把这些基本功打得扎实些,到了高年级,就可以比较顺利地提出中心思想的要求来。这些也是为高年级的作文训练做的准备工作。
三、正确发挥“习作例文”的指导作用。
有的教材,在中年级安排了“习作例文”的这种类型的课文,通过“习作例文”提示了作文训练的重点项目,体现了读和写的结合。在中年级的作文教学中,要注意正确发挥“习作例文”的作用。
1、根据重点训练项目,有计划的进行训练。
从作文教学的要求和中年级教学的特点出发,中年级阶段安排了一些重点训练项目,主要是:(1)学习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2)学习写得具体;(3)学习写得有顺序;(4)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5)学习突出文章的重点。每篇“习作例文”都体现了一个训练重点,并在这一组教材的“基础训练”的习作中提出,选择你最喜欢的一项活动,一项比一项写得具体,还要明确认识每一次作文练习的重点项目,使作文训练有计划的进行。
2、注意读和写的有机结合
“习作例文”具有指导阅读和指导作文的双重任务。中年级初期的习作例文,担负着学文写段的任务。比如:读了习作例文《记一次乒乓球赛》之后,要求学写一段话,记自己参加的一次活动,着重写主要的部分,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让学生懂得全文,这种理解“我”和姐姐争冠军的场面,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决胜局的比赛写得栩栩如生的。读时抓住“重点部分是怎样写具体的这一重点,写作时才能在例文的启发下,具体写出后动的主要部分。
后期的习作例文,则是学文写文。比如:习作例文:《今天我喂鸡》,记叙了“我在值日的一天中,围绕喂鸡做的几件事”。这篇例文最突出的地方是写出了几只鸡的特点。要让学生理解全文,让学生思考:作者重点观察了哪几只鸡?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出身边的某一件事,要写出它的特点。
由以上两篇例文可以了解到,习作例文身兼训练阅读和指导习作的双重任务,体现了读写训练的紧密结合。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并找出写作上的突出特点,然后再指导写作文。再者,无论是指导写片段还是写简单的记叙文,习作例文只是在某一点上举例,给学生启发,不是在内容和形式上供学生去套作。
第四篇:浅谈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
沙桥中心学校小坝完小 王建聪
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指出:现代小学教学方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有效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有效的心理成分。因此,小学生作文的成败,关键在于是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那么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的创新习作来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有话可说
作文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为学生提供重要的写作信息资料。因此,要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可以看;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可以干。在作文训练中,要注意创设贴近或围绕学生生活的情境。作文教学越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越是有话可说,有话可写。生活之树常青,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既能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又能开拓想象。例如在布置《洗衣服》这篇作文前,应先布置学生回家洗一洗衣服,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为写作做准备。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可以谈,在正式上作文教学课时,让学生四人小组谈谈自己洗衣服的经过。这样使学生之间能取长补短。有话可说,就自然而然地有话可写,不至于使学生毫无头绪。
(二)让学生放开胆子写作文
现在我们许多老一辈作家,有见地的老师,都痛感现在的孩子怕作文。他们拿起笔不敢写,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他们的脑子里被塞进的“规矩”太多了!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时,教师的定位极其重要。教师不能扮演着“传道”者的角色,不能滔滔不绝地对他们讲写作知识和原理,不过分要求其具有思想性和教育意义。虽然不能用条条框框来限制学生,但对于刚刚接触作文的小学生而言,模仿也是有其可取之处。模仿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必经之路。我们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下水作文,让学生去模仿。当然,这里所说的仿,主要是让学生依据范文的一些写作方法,进行仿效,可以仿其语言文字,仿其结构,写作思路,仿其写作方法和思考角度,把范文的表达技能转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但模仿要适度,如果只是死板的模仿,久而久之,会给学生刚刚启动的想象思维套上紧箍,使得学生的作文总是拾人牙慧,缺乏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表达方式和想象。就正如一开始就给小马压上鞍鞯,套上辔头,叫它规规矩矩地走,它长大后也许能走得很像“样子”,很合乎板眼;可是它决不可能天马行空叱咤风云。一个人从小就只能讲几句冠冕堂皇的干巴巴的规矩话,这个人的文章也许很快就有点像“样子”,可这个人的文思也许从此就僵化了,还能指望他长大写出多姿多彩的好文章来吗?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自己的下水作文《洗衣服》,让学生模仿其结构:第一段应先写洗衣服的原因,第二段应写洗衣服的步骤及在洗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第三写出劳动后的感受。但是教师在推荐自己的下水作文的同时,一定要向学生解释清楚这仅仅是一个思路,不能照搬照套。如果每篇作文都一个模式让学生套进去,那么这与八股文没有任何差异。我们更应注重的是发挥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洗衣服过程中克服困难的方法就多种多样了。我们不能让学生局限在一种解决困难的方法上。必须要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我们又必须知道,对一个小学生来说,敢于写、乐于写,才是我们首先要培养的作文心理。写作知识了解多少,对学生作文能力的高低,并不起多大作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脑子想,用自己的话去写自己的真实见闻,确凿感受,不要使学生只敢人云亦云。不要让学生陷进一个做了好事,人家说谢谢时都千篇一律地说“不用谢,这是我们少先队员应该做的”的境地。
(三)在每篇作文中找闪光点加以鼓励
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对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具有催化作用。一个人总希望能从别人的口中得到肯定,从而才会获得信心。在作文的批改中教师不能扮演裁判或法官的角色,对学生作文的优劣成败进行自以为是的评价。教师应以欣赏的眼光去挖掘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哪怕是小小的闪光点也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一些作文水平差的学生即使仅仅是有一个句子写通顺了也要用红笔划出来加以肯定。成功的作文批改应中肯指出学生习作好坏的原因,给学生以尊重、鼓励。对写得好的学生批语,在热情表扬的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写得更出色。对差 生的习作,要根据实际,挖掘文中的“火种”,设法使之复燃。总之,让所有学生都觉得自己得到别人的肯定。
(四)作文批改方法
在批改方法上采用“评议批改法”和“择优评改法”。“评议批改法”是在作文指导课上让学生评议:说说好在什么地方?问题出在哪里?应该怎么修改?然后根据评议的意见进行修改。“择优评改法”即评改优等生的一篇作文,充分肯定优点,指出美中不足,提出修改意见;评改中等生作文中的一个片段,肯定进步,使学生相信自己有写好作文的能力;评改后进生作文中的一个好句,好词,使学生感到自己还有希望,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第五篇:浅谈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
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指出:现代小学教学方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就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有效动力,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有效的心理成分。因此,小学生作文的成败,关键在于是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那么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写出富有个性的创新习作来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有话可说
作文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为学生提供重要的写作信息资料。因此,要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可以看;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可以干。在作文训练中,要注意创设贴近或围绕学生生活的情境。作文教学越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越是有话可说,有话可写。生活之树常青,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既能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又能开拓想象。例如在布置《洗衣服》这篇作文前,应先布置学生回家洗一洗衣服,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为写作做准备。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可以谈,在正式上作文教学课时,让学生四人小组谈谈自己洗衣服的经过。这样使学生之间能取长补短。有话可说,就自然而然地有话可写,不至于使学生毫无头绪。
(二)让学生放开胆子写作文
现在我们许多老一辈作家,有见地的老师,都痛感现在的孩子怕作文。他们拿起笔不敢写,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他们的脑子里被塞进的“规矩”太多了!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时,教师的定位极其重要。教师不能扮演着“传道”者的角色,不能滔滔不绝地对他们讲写作知识和原理,不过分要求其具有思想性和教育意义。虽然不能用条条框框来限制学生,但对于刚刚接触作文的小学生而言,模仿也是有其可取之处。模仿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必经之路。我们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下水作文,让学生去模仿。当然,这里所说的仿,主要是让学生依据范文的一些写作方法,进行仿效,可以仿其语言文字,仿其结构,写作思路,仿其写作方法和思考角度,把范文的表达技能转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但模仿要适度,如果只是死板的模仿,久而久之,会给学生刚刚启动的想象思维套上紧箍,使得学生的作文总是拾人牙慧,缺乏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表达方式和想象。就正如一开始就给小马压上鞍鞯,套上辔头,叫它规规矩矩地走,它长大后也许能走得很像“样子”,很合乎板眼;可是它决不可能天马行空叱咤风云。一个人从小就只能讲几句冠冕堂皇的干巴巴的规矩话,这个人的文章也许很快就有点像“样子”,可这个人的文思也许从此就僵化了,还能指望他长大写出多姿多彩的好文章来吗?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自己的下水作文《洗衣服》,让学生模仿其结构:第一段应先写洗衣服的原因,第二段应写洗衣服的步骤及在洗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第三写出劳动后的感受。但是教师在推荐自己的下水作文的同时,一定要向学生解释清楚这仅仅是一个思路,不能照搬照套。如果每篇作文都一个模式让学生套进去,那么这与八股文没有任何差异。我们更应注重的是发挥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洗衣服过程中克服困难的方法就多种多样了。我们不能让学生局限在一种解决困难的方法上。必须要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我们又必须知道,对一个小学生来说,敢于写、乐于写,才是我们首先要培养的作文心理。写作知识了解多少,对学生作文能力的高低,并不起多大作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脑子想,用自己的话去写自己的真实见闻,确凿感受,不要使学生只敢人云亦云。不要让学生陷进一个做了好事,人家说谢谢时都千篇一律地说“不用谢,这是我们少先队员应该做的”的境地。
(三)在每篇作文中找闪光点加以鼓励
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对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具有催化作用。一个人总希望能从别人的口中得到肯定,从而才会获得信心。在作文的批改中教师不能扮演裁判或法官的角色,对学生作文的优劣成败进行自以为是的评价。教师应以欣赏的眼光去挖掘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哪怕是小小的闪光点也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一些作文水平差的学生即使仅仅是有一个句子写通顺了也要用红笔划出来加以肯定。成功的作文批改应中肯指出学生习作好坏的原因,给学生以尊重、鼓励。对写得好的学生批语,在热情表扬的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写得更出色。对差生的习作,要根据实际,挖掘文中的“火种”,设法使之复燃。总之,让所有学生都觉得自己得到别人的肯定。
(四)作文批改方法
在批改方法上采用“评议批改法”和“择优评改法”。“评议批改法”是在作文指导课上让学生评议:说说好在什么地方?问题出在哪里?应该怎么修改?然后根据评议的意见进行修改。“择优评改法”即评改优等生的一篇作文,充分肯定优点,指出美中不足,提出修改意见;评改中等生作文中的一个片段,肯定进步,使学生相信自己有写好作文的能力;评改后进生作文中的一个好句,好词,使学生感到自己还有希望,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集语文知识、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方面的综合体现,由此也成为语文教学中最令教师头疼的一项内容。教师往往花的精力最多,收效不大。鲁迅的写作心得是:“文章应该怎么些,我说不上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多练,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老师们的感受是:
“作文是怎么教出来的,我也说不清,多读范文,千篇一律;不读范文,话没两句。”因此,作文教学在小学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小学中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所以中年级作为作文教学承上启下的入门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让中年级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接受作文,喜欢作文,写好作文呢?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要想有所突破,在平时应千方百计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作文为主动学写作文,逐步使他们乐写。
1、利用课外书,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是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五彩缤纷的图画有极大的兴趣,三年级学生手中已经拥有各种画报、儿童读物、看图作文等课外资料。有效利用现有的资料,充分发挥它们的使用价值,来对学生进行作文前的准备训练,提高学生对作文的热情,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
2、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由于处于农村学校,学生手中的资料毕竟有限,但如今网络这么发达,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因为习作与每一个单元的课文是密不可分的。而教材上的课文,不乏名家名篇,都是典范之作,诸如《荷花》、《富饶的西沙群岛》、《庐山的云雾》等等,学生在欣赏到这些课件里美丽的图片的同时,不但充实了学生的头脑,也为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精心设计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往往喜欢做游戏,喜欢活动,尤其是充满新意的游戏。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利用迁移原理,把他们的兴趣中心引向写作,并及时加以巩固,使他们形成持久的、稳定的、广泛的而又有中心的兴趣爱好。如在三年级作文教学《我喜欢的一种游戏》时,我在上课时就先给学生们列举了几项活动,如“反面人”、“写字王”等。
二、上好作文指导课
回忆我们以前的习作指导,首先老师提出作文要求,然后以一个题目为例详细指导第一步怎么写,第二步怎么写,第三步怎么写,最后让学生仿造老师所说的写。学生的习作思路完全被教师锁定,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题材、写法不新颖,学生的创造性也在这“千篇一律”中被扼杀。这样写作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没有多大帮助,也容易让学生养成懒惰的坏毛病。那么,我们应如何进行习作指导呢?
我根据写作内容在写作前两三天或者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提出写作要求,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他们在生活中广泛寻找写作题材,或与家人、朋友、同学先讨论该如何写。然后采用“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自改或互改→誊写→师再点评→生再改„„”的教学模式,这样把习作前的观察与构思,拟稿与初步的修改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了个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于对具体习作的点评之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这样让教师在指导前可以通过学生初稿,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情况,而后相应采用有针对性的、具有实效的点评方案加以指导,让学生的作文越写越精彩。这样有针对性的、具体形象的习作指导,学生很容易接受,写出来的文章也各具特色。
三、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
从中年级学生特点来看,他们的知识还很贫乏,缺少词汇和写作素材;缺乏认真观察身边事物、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然而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无疑是很难的。对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使他们喜欢并善于观察身边的人和物。例如学习描写一种小动物,可以让学生提前观察身边的小动物,使学生对小动物的外形、颜色、习性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也可以在课上播放一些小动物的有趣录像,丰富学生认识,加深印象。这时,教师趁热打铁,针对一种小动物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和了解它的外形、颜色、活动的特点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四、注重积累,力争厚积而薄发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过不歇。”这就告诉我们写作要在积累上下功夫。古往今来,国内国外,多少文人墨客无一不是得益于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读万卷书”的饱学积累。厚积才能薄发,小学生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很难写好作文。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积累,培养积累能力,养成积累的习惯,使他们找到写作的源头活水。
1、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贴近社会生活,注重生活的积累
小学生的作文材料来源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因此,教师要树立新语文教学观,采取多种渠道引导学生多接触社会和大自然。例如组织学生参观游览、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欣赏画面„„使小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提取素材,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写日记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好办法。教师要注意培养兴趣,教给方法,养成习惯。日记的行式多样,不拘一格,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只要做到内容真实,勤于练笔即可。事实证明:持之以恒写日记的学生作文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学生。
2、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注重语言积累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文质兼美。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把那些规范的生动优美的语言信息储存于儿童头脑之中,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并且在摘抄本上摘录好词好句。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大量阅读名篇佳作,既拓宽了学生视野,又使学生的写作材料不断充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小学作文教学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我才刚刚走上教育这条路,在以后我会点燃学生想象的火花,诱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学生定能写出富有创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