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探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初探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要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每个中学语文教师都必须研究并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即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要与学生进行广泛的感情交流;要创设愉快的课堂学习气氛;要开展生动有趣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用表扬、鼓励等手段强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形式良好的心理定势。
关键词语文教学 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语文兴趣方法中学生们不重视语文学习,有的甚至不愿意学习语文已是司空见惯的问题。《论语》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一,不能忽视孩子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学习的信念,明确学习目的。让孩子发现和体会到学习与创造过程的乐趣,从而在这种乐趣的激励下,更好地自觉地学习,这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学习兴趣和愿望是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那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呢?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和把握学生的特点,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难度,其次,多种形式相结合,全体学生与个别学生相结合,课前布置作业,课后布置思考题或作业,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互动,不断缴发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第二,实行情感教学,突出人文精神,真正赋予他们真挚、纯真的爱。理解和热爱学生,要努力让每个学生感到教师的和蔼、可亲、可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把学习当作一种快乐。教师融之以情,读出感情,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力求用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讲解、分析,讲出感情,达到情景交融,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的效果比如说创设问题情境,色彩和画面引入语文教学,注重形象鼓励、语言鼓励,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等
第三,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心理学告诉我们满足人们对理解、尊重和追求的需要,就能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教师对学生“暗含期待”,学生在感情上就会受到鼓舞,对教师产生好感和信赖,增强自尊、自信,有效地激发学生情绪和学习动机使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
第四,改革教学方法,焕发学生内在的驱动力。随着素质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我们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装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变“学会”为“会学”。
(1)掌握管理尺度,不能过宽也不能过严。现在的班级管理并不能像以前私塾那样越严越好,这样限制了学生的自由,扼制了创造力、想像力的发挥。学生就像一团发酵的面,你只要给他足够的空间,他就能很好地“发酵”,如果你把这团“面”塞到一个瓶里,它是怎么也蒸不出蓬松的“馒头”来的。当然教师要把握好放宽的尺度,注意不能放任自流,以免对学生起负面影响。
(2)开展课堂提问。提问具有诊断学习、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启发思维、反馈调控等教学功能,把握好提问的力度,课堂提问的角度,提问的难度,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在广阔的天地自由驰骋,发展其扩散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课前演讲,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开展课前三分钟讲话活动,多数同学积极参与。如《我的家庭成员》、《我的爱好》、《我的烦恼》、《昨天的故事》等。事实证明:这种融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科学性于一炉的做法,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同时对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4)竞赛促趣。心理学研究表明,竞赛能刺激学生为自尊好胜而奋斗的自我提高内驱力。在课堂上恰如其分地开展学习竞赛,能促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学习完诗歌单元后,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举行赛诗会,由学生为自己队命名。激烈的竞争气氛马上形成,老师适时地在旁“煽风点火”,使得双方队员个个摩拳擦掌,当场出现的好诗、好句、好词,老师翘起大拇指以示夸奖,两队的比分紧挨着向上窜,离下课还剩五分钟时,有的同学唯恐老师看不见他举手,擅自起立朗诵自己的创作,后来竟出现几个同学一起站起来争的情境。这样不仅使学生得到了锻炼,还加深了同学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
只要老师让学生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他们永远不会缺乏向上的动力,永远不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永远充满明媚阳光。这样的教学才会生动活泼,富于情趣。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中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使自己在一种活跃、舒畅、欢快的心理支配下,使思想进入最佳状态,寓教于乐、寓教于趣,那么潜在的创造力就会在跃跃欲试的“冒险”中爆发出来,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国家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3] 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4.[4] 韩雪屏,王松泉,王相文.语文教学技能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这个复杂的思维过程中,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是注意的重要源泉,更是启动儿童大脑思维的动力。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小学生认识和掌握知识的规律,以及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呢?这是值得我们每位数学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一个课题。下面,结合本人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营造“提问”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师生互教互学的过程,师生应该是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教学中应该是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有疑就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让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情境,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诱发出探索性思维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稳定地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儿童好奇的天性,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出发,巧妙地营造提问情境,使老师要提的问题变为学生提出来,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总是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做一些这样的提问:“你想知道什么呀?”“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吗?”“有需要老师或同学帮助的吗?”“通过学习还有哪些地方没弄明白的吗?”例如:记得在“教学分数认识”的时候,我是这样做的:课题一出来,我问学生:“你想知道什么呀?”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为什么要学分数?分数是什么意思?分数怎么写?分数怎么读?分数和整数、小数有什么区别?分数在生活中怎么用呀?„„一连串的问题活跃了课堂气氛,集中体现了学生的求知欲 1 望,由于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问题,所以他们迫切地想将之解决,可以说,这堂课已经成功一半了。
教师给学生创设这种提问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正如爱因斯坦说:“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二、营造“竞争”情境,激趣乐学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我经常在课堂中创设一个竞争的情境,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大多数学生,恰当地开展一些游戏竞赛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把新知识寓于游戏竞赛活动之中,通过游戏竞赛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做到,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用竞争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我常以“争冠军”、“抢答”、“夺红旗”、“接龙比赛”、“找朋友”、“开火车”、“送信”等形式的比赛练习,对做得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同时配以教师启发性的语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就拿抢答游戏说吧:在课堂训练时,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问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学习的疲劳,又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了知识。
三、营造“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不光是在于传授知识,而更在于激励、启发和鼓舞学生,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我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性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更能够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一节内容时,引入新课我编了一个“猪八戒分桃子”的故事:桃子丰收了,猪八戒摘了45个桃子,师徒四人该怎样分这些桃子呢?经过磋商决定:把桃子按2:1:1:1分给师徒四人,2 然后孙悟空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呆子猪八戒,每个人该分得几个呢?这可难坏了老猪,还是请各位同学帮帮猪八戒吧!于是出示课题:按比例分配。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营造“操作”情境,充分运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习兴趣,形成学习乐趣。
《新课标》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看、听、摸、折、剪、摆、画等实际操作,使多种感官一起参加活动,这样,让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促进了学生把外界的运动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紧地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从直观操作到形象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强化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在亲身尝试学习乐趣的同时,又激发了求知的欲望。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创造精神、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你有办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吗?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小组合作试一试(合作、操作、探索)——说说你们是怎样测量的?(交流)——用某某同学的办法小组合作再多测出几个不同的圆周长,作好记录,(再合作、再操作、再交流)——你觉得每个圆的周长和它直径有关系吗?大胆说一说可能有什么关系?(设疑、交流)——通过观察和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与你想的一样吗?(自主探索后,进行交流)——最后归纳出圆的周长和它直径的关系,得出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五、设计有“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练习,培养兴趣。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练习,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新颖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能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之后,就会产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强烈欲望。同时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练习的设计,做到目 3 的性强,层次分明,突出重点,形式新颖,有利于学生在练习中轻轻松松地学习,使学生养成主动运用知识的好习惯。例如:一题多解的练习,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如设计一些改错、竞赛、抢答、等等,通过这些形式新颖趣味性较强的练习题,变学生被动做题为主动参与。既能增大练习面,又能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
六、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学有所用,让学生获得成功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我们的教育最终目的就是要孩子会学习、会工作、会生活、会生存。所以,数学教学就应该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增进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教学中我总是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例如:学习小数后,让学生帮妈妈买菜;学习米、厘米、千米的认识后,让学生估计楼房的高度、教室黑板的长和宽、教室的长、宽和高、家到学校的路程、爸爸、妈妈的身高等,用估计的结果再同实际数据比较。既让学生运用了所学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我们只有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来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不但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乐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因此,我认为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刻苦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乐趣中学到知识,在乐趣中掌握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第三篇:如何利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利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有过这样的感慨。作为英语教师,我对利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感触颇深。在此,愿将自己的点滴体会和作法
介绍给同行,希望它能引起共鸣。
第一,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道德品质、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言语表达能力和艺术、教研教改能力、交际能力和理论水平),努力使自己适应新大纲新教材的要求,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的要求。不断丰富教育教学理论、钻研业务;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了解专业发展的新动向。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学生和教学实际,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技能技巧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英语,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
第二,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确定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今世界正处在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计算机的普及运用、网络的连通,正在使人类社会越来越成为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英语则是这一世界的最有用的交流思想的工具。可以说英语已经成为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通行证。通过给学生们介绍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再以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英语的事例加以说明,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兴趣,增强求知欲。确定学习目标,可以让学生明确一个时期内或一节课的主攻对象,克服学习中的盲目性。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兴趣,而且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必要条
件。
第三,指导学习方法,使兴趣正常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学方式,可以成功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英语教学(尤其在起始阶段)应该在唱中学,在情景中说,在说中熟,在游戏中运用掌握。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多用英语组织教学,开辟英语语言环境,再配以大量的感性材料和电化教学手段,多给学生提供英语对话、表演、朗读的机会和时间,使学生在语境中学好英语,始终保持浓厚兴趣。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侧重开展了以下活动:
1.坚持每节一笑或一哭。在每一节课的开始或结束前,请一名同学用英语讲一个让大家笑的笑话,或一个让大家哭的心酸故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听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
2.结合教材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给学生布置”每人每天五句漂亮英语”的任务。刚开始由教师根据当天所学内容提炼“五个具有一定鼓动性的地道的英语句子”,要求学生熟读,一直达到脱口而出的地步,并且创造机会让他们都炫耀炫耀他们的漂亮英语,地道的英语句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以后,开始逐渐地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地道的英语句子。这一任务的经常性,使学生慢慢地形成了作读书笔记的习惯。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句子财富”。有时,他们甚至会因为报刊杂志上的某个精彩句子而兴奋不已;有时,他们
甚至会一天找十几句漂亮英语,弄得我经常求他们允许我“盗版”。
3.每人每天准备一句谚语或名人名言,结组交流。各小组每天评一个最佳谚语或名人名言,在课前写在黑板上供大家欣赏。
4.每周阅读欣赏一篇好文章,从中汲取精华为我所用,并把它融会贯通,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我们学到第一册UNIT 13,LESSON 50Abraham Lincoln时,给学生介绍了著名的Gettsburg Speech ;在我们学到第二册UNIT 19,LESSON 74-75Martin Luther King,Jr.时,给学生介绍了著名的I Have a Dream;等等。学生在研读这类文章时,不仅提炼出其中的精华消化吸收,而且渐渐
地体会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感觉。
5.每周一歌。我充分利用录音机、电脑等电化教育学段,教会学生了许多英文歌曲,如:Yesterday Once More;Say you Say me;Old Black Joe;The Red River Valley;Whatever will be will be;My Heart Will Go On and On等。TITANIC中的一曲My heart will go and on一经班内同学唱出,校内的五名音乐特长生先后找到我,表示要实现英语学科上零的突破。
6.每月读一本英文故事书。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选读至少一本英语故事书。很多世界名著的简写本都成了学生的心爱之书,如:A Tale of Two Cities;One Million-pound Note;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Robin Hood;Stories by William Shakespeare;Treasure Island;Tom Sawyer;
Jane Eyre;Oliver Twist等。
在这些做法的操作过程中,注意吃透教材的同时,还必须吃透学生情况,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接受能力,知识基础等方面的因素,确定每一阶段方法方式;结合每天五句漂亮英语、名人名言、名人名篇的内容适时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结合各项活动给学生提供产生“成就感”机会;经常提问,让学生自学、讨论,引导学生不满足于死记硬背,而注重理解,独立思考,多提供机会,使学生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上来,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增长的喜悦,促使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一步加深,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第四,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之中,以爱心感动学生,以自己的行动行为带动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信任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做到精神焕发,情绪饱满,创造引人入胜的情景,使学生头脑中兴奋中心向着要进行的教学活动转移、接近,引起学生对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求知欲,创造一种对学习起推动作用的活跃气氛,使学生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这样学生听课情绪也会为之一振,并会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去听讲。
长期坚持下去,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都形成了稳定的、强烈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英语知识、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内驱力。学习英语再也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娱乐,一种休息。
每天课前,都会从教室里传出动听的英文歌声;每天一上课,都会有一名同学落落大方地走上讲台,给大家讲一个令人捧腹的笑话或一个令人难忘悲伤故事;每天一上课,黑板上都会写有班内五个学英语小组选出来的最佳谚语或名人名言供大家欣赏;每个月末,都利用一节课举办一个小型英语歌曲演唱会,名人名篇朗诵会,读书体会交流会;每一学期,组织
一、两次英语综合能力大奖赛。每一次活动,无论大小,学生们都跃跃欲试,各显神通,人人有用武之地,个个有机会体验成功!
我呢?我只是他们中的一员,特殊的一员,一个教师,更是一个导演!
第四篇: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兴趣的培养
观河中学 阚建平
阅读是人们从书面语言中提取信息的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活动。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而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从兴趣出发,学生才能真正学好这一门学科。而在农村,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他们普遍缺少必要的阅读氛围,家庭里面也很少有藏书。在这几年的农村初中教学中,我觉得他们的知识面和见识无疑比城里的孩子要狭窄得多,因而他们更需要阅读,但是如何培养这些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在此我针对他们的特殊情况,作了一点初浅的探索。
一、转变观念,创设氛围。
语文所包含的内容是无限广泛的,可以说是海阔天空,要学好语文就必须注 意多读。而在农村,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的阅读面较窄,而他们本人也缺少必要的阅读兴趣。农村家庭很少有藏书的,也很少有家长会订阅一些报刊杂志来阅读的,他们空余时间更多的用来看电视甚至打牌,因而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一种负面的影响。此外,由于农村中学对考试的要求要明显高于城市,因而一些老师也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许多老师都反对学生读课外书。不理解的家长也认为孩子是在读闲书,因而普遍持反对态度。在农村中学,学校里很少有像样的图书室,有的话里面的藏书也是比较老的,缺少新书,老师也没有能力在学校找到一本好的杂志,更不用说学生的阅览室了。而在这里面发挥主体作用的语文老师又只是不顾学生实际地让学生去读大部头的名著,导制学生本来就不多的阅读兴趣也消失殆尽。我曾经就调查过一些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虽然在小学时老师就让他们读好多名著,但是真正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的几乎没有,普遍的反映是看不懂,有人甚至就开了个头就再也没有看下去过,外国的名著更是只听说过名字,也没有条件找过来读,偶尔有一个能找来的,也觉得读不下去,因而这项所谓的阅读作业就相当于一纸空文,失去了任何的实际意义。我还碰到一个学生说他们老师还让他们去利用课余时间读《史记》,因为课文中出现了《陈涉世家》,我问他读得懂吗,他摇摇头。他还是班上语文成绩不错的,可以想像班上其他同学的情况。可以相信,他们老师的出发点绝对是好的,但这种不切合实际的做法确实不值得提倡。
面对这种情景,我在当班主任时就让学生自己在班上办图书角,让学生自己从家里带一部分书来,我也从家里拿来一部分书,这些主要是比较短小的文章,避免长篇的大部头的作品。此外,为让学生能读到最新的时文,我又发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饮料瓶,用卖得的钱去订了几份学生自己感兴趣的报刊杂志。这些杂志由班上的专人保管,在午休或自习课上供学生阅读,通过这些阅读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事实证明,这种做法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广泛联系,拓展阅读。
学生正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时候,而每篇课文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如仅仅拘泥于单篇课文以及枯燥的分析,就会限制学生的视野,同时使学生的兴趣锐减。这也不是语文教学大纲的初衷。我认为语文课本上的课文应该就是一个个体的范文,应该“以本为纲”,而不是“以本为本”。这样,才能通过语文课本的教学掌握学习的方法,应用到实际中去。如果死扣了书本,那是违背新课程标准的做法。因而,我们就应该以课文为中心,将课文内容辐射开来,就已有的条件,广泛联系,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必定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我在讲诸葛亮的《出师表》这篇较深的古文的时候,先将当时的历史情况作为本篇课文的背景知识在课堂上讲一讲,同时鼓励同学课后观看电视剧《三国演义》,有兴趣和能力的同学也可以看原著,以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当然这一工作最好放在上一学期结束时布置学生假期完成。课文讲完之后,再引导学生学习杜甫的《蜀相》,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诸葛亮当时临表涕零的心情,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又学到其他内容,同时对课文也加深了理解。理解了课文,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三、利用条件,自找“食粮”。每年都有许多节日,尤其是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体现了中国的民俗和民情,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文人更是留下了许多有关的诗词歌赋,这也正是语文这门学科中所必须学习的。而在农村,有很多传统的风俗和习惯保留得比城市要完整得多。有些习俗同学们只是知道,但是不理解。不管他们关注了,或者还没有关注,但他们对这些节日所蕴涵的文化还是很感兴趣的。现在国家将几个传统节日当作法定假日,电视里每到此时也制作了一些节目对传统文化进行宣传。作为语文老师,实在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这就必须让学生自己找有关这方面的内容来阅读,并且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苏教版语文书上选了沈从文的《端午日》,中秋诗词更是有好几首,而关于过春节的习俗的也选择了刘绍堂的《本命年的回想》,这些文章都很好的介绍了这些传统的节日。其中,春节正在寒假中,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了解调查。在放假时,我便布置学生找有关春节和元宵节内容的诗词和文章。开学后交流时,有同学找到了有关“年”的传说的文章,有王安石的《元日》诗,还有其它的各种文章。交流后同学们都感到大开眼界,知识大增,兴趣也大增。
另外,各地还有本地特有的人文和历史资源,这也是学生阅读的资源。如我们学校就组织学生去南通本地的啬园(近代实业家张謇的墓园)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于是,我先让学生去了解本地关于这个园的命名的来历,了解张謇在我们南通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去玩了之后,我又鼓励学生利用星期天去南通找张謇遗迹,同时我自己也找了很多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和文章,推荐给同学们阅读了解。同学们有目标地读了,对南通的历史文化兴趣大增。
四、积极引导,让其表现。
学生在有了许多课内和课外阅读后,都会有一种表现欲,要显示自己知识的 丰富。但农村学生的特点,又使他们羞于表达自己。相信很多农村学校的老师都有这样体会:学生,特别是男生,大多是很腼腆的。他们想表达又不好意思表达。对此,教师要加以引导,适当地让他们表现,确保他们站起来就有话可说,给他们表现的舞台和空间,满足一下他们小小的虚荣心。此外,还可以采用多种交流的方式,如前面所说的同学之间的交流,还可以组织课外知识竞赛,读书笔记评比,读后感征文等一系列活动,让他们去表现。他们会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记得在一次活动中,我发现一个平时不怎么表现自己的同学,有一种想表现又有点不敢的意思。于是,我就主动请他来回答。他果然是有充分准备的,这次回答得非常好,博得了学生的阵阵掌声。以后的课堂上,他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明显地提高了,成绩也有了一定提高。
正如叶圣陶所说:“一要得其道,二要经常历练,历练到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能力。”阅读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兴趣出发,经常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第五篇:改进数学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科目:数学
题目:改进数学课堂教学作者:秦奕秀
单位:灵川县大境初级中学
邮编:
电话:
时间: 培养学生学习
兴趣
541206 6337100 2011年05月
改进数学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广西桂林市灵川县大境初中(541206)秦奕秀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才能对相关事物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因此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本文将从明确学习目的、改进教学方法,变换教学手段,培养师生情感等方面来论述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生 数学 学习兴趣 培养
兴趣是指一个人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地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的倾向,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当我们仔细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时,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往往也是他们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科。这是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促进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导致学习成功的重要原因。正可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之者”是学习中的最佳境界,只要学生达到了乐学的境界,就能以学为乐,勤奋好学,苦中求乐。而假如没有学习兴趣的支持,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显得枯燥无味,也就不可能长久的持续下去。数学在许多人心目中,往往是一个枯燥乏味,充满着各种怪异符号的学科,加
之数学学科抽象性高,连贯性强,使得许多学生学而生畏,畏而生厌,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动力,造成学生学习数学成绩的下滑。因此可以说:学生对数学学科兴趣的强弱决定了学生数学质量的高低。兴趣对传授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增效减负,学习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呢?
一、明确学习数学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心理学研究表明,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应该使学生了解所学学科的实用价值,各种知识技能对他们有什么直接或间接的用途。当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是他们达到某种重要的目的手段时,他们就会产生求知欲和认识的兴趣。事实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办法。
(1)在数学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科学、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实例,通过这些事例使学生领悟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使学生明确数学在社会和现代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样可以克服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数学仅仅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需要的片面认识,加深了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的理解,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还应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习数学对于提高
思维素质,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想象力都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理解数学概念,进行推理论证,解答应用问题,都要广泛应用逻辑的统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的理由律等基本规律,并利用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类比等重要思维方法,它能养成人们从事确定的、不矛盾的、有序的、有依据的思维习惯。所以说“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使人变聪明的特效药”。从而给学生树立“学数学能使人更聪明”的观念,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的教学之法,关键的开巧之术,在于教师“寓教于乐”,根据学生特点和容易乐于接受这一要求,使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并运用生动形象,具体鲜明,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把学生学习数学的艺术美、科学美的感受得到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关键和重要手段。
1、史料法
数学史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摇篮,它孕育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了这两者我们的课堂就不再会枯燥乏味了,通过平时教学和与学生的交谈中,我们发现现在的中学生仍有喜欢听故事的习惯,尤其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讲一些与当天学习数学有关的数学趣事,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会让学生产生学习这些榜样的动力,古今中外的数学家故事以及数学趣闻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恰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从古埃及的土地丈量到几何学的形成;从勾股定理到《九章算术》,从终生勤奋好学的欧拉到才华横溢的高斯;从黄金分割到优先法的应用,一个个历史境头会让学生深深沉浸在古人奋斗的情景中,它必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努力上进,同时,学生也会从数学家的成功与失败中得到不少启迪,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极大热情。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多读点数学史。
2、故事法
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为了使学生富有成效,学生应该对所学知识倍感兴趣,并在学习中寻求欢乐”。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对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而应积极创设数学情景,启迪学生数学思维。学生都喜爱听故事、猜谜语、作遐想。教师应适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以引起学生心理矛盾冲突。使他们意识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这些矛盾的冲突,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点多,与一些知识相关的故事也不少,尤其是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如:讲无理数时引用帕斯金因发现无理数而被扔进大海的故事,讲授“反证法”时引用“道旁李苦”的推理故事,讲授对数应用时引用印度赏给国际象棋发明家锡塔麦粒的故事,充分利用故事具有非凡的吸
引力来增强课堂情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大法宝。当然如果没有现成的故事可引,教师如能恰当编一个故事出来,会使教师受欢迎度提升不少。
3、创设问题情景法
创设问题情景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刺激下,学生认知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作为自己学习活动目的的一种情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因此,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驰有效的理念气氛。
创设问题情景是一种心理机制,它对大脑皮层具有很强烈的持续的刺激作用,使人一时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加深。例如:讲授“直角三角形”这一章知识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你能否不过河就测出河宽?不上山测出山高?不接近敌人阵地而测出敌我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问题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尽管这节课在后面的内容都是一些繁杂的运算,但学生在学习中热情高涨,兴趣盎然,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4、教具法
恰当运用教具,除了能向学生直观形象地传授知识外,在培养学生
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奇妙的效果,如有一个严冬的早晨,某老师摇着一把纸扇走进教室,同学们不解地望着他,当大家明白老师这节课要讲扇形的有关计算时,都露出了欣喜的微笑。又如某老师提一副麻将牌到教室,同学们猜想,老师不会是在教我们玩麻将吧!那又干什么呢?只见老师把牌一块块地等距地摆在课堂上,后来才知道老师正在用多米诺骨牌原理讲数学归纳法。
5、惊异欣喜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矛盾是动机的根源”,课堂上教师创设认知不协调的情景,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消除剧烈矛盾,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这样兴趣的创设,我们称为惊异欣喜法。如在讲“分类讨论”的必要性时,可举例:一个正方体去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很多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三个”,也有的同学想了想回答“五个”,也有的同学回答“四个”。然后教师否定每一个同学的答案,同学们都感到惊讶。通过教具分析发现,每个同学都只答对了三分之一,于是由惊讶转为惊喜,理解了分类讨论的必要性。再如讲到为什么要用逻辑推理时,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互相垂直的符号“┻”的两条等长线段,让学生观察判断哪条线段长,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竖着的那条较长”。我用尺子一量发现一样长,同学们感到奇怪,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通过此例使学生明确数学问题光凭眼看是靠不住的,它需要严密的推理论证,这样的数学课趣味浓、余味长,能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竞争法
实践表明,大多数人在竞争氛围下的积极参与性远远高出平时,因而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设计问题比赛,“一题多解”的解答问题的比赛。读背法则,定义的接力比赛,默写公式比赛等等比赛方式,会使本来枯燥单调的数学内容在学生间相互竞争所产生的热烈,高昂的情绪氛围中得到落实,这种方法对激励学生成绩中等以上的同学尤其有效,因为它使学习活动更富有刺激性、挑战性和参与性,从而引发竞争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7、体验成功法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青少年好好学的欲望,缺少这种力量,教学上任何巧妙的情绪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情感教学心理研究表明,学习成功是导致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而且事实上,往往是学习的某些成功或某次成功导致学生最初的学习兴趣的萌发,并在兴趣的推动下,取得更进一步的学习成功,从而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形成了“成功——兴趣——更大的成功——更浓的兴趣”的良性循环。反之学习上的不断失败,会抑制学生最初的兴趣,并进一步影响学习成功,导致学习兴趣的更缺乏,从而形成“失败——缺乏兴趣——更大失败——更缺乏兴趣”的恶性循环。在教学实践中应贯彻“因人而异,循
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上,不应以完美无缺的解答作为评价学习成功的唯一的标准,而应对学生思路解答中的某一步乃至某一个数据、一个符号的正确性都加以肯定的分析评价法。充分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点滴进步和成绩,化批评、指责为鼓励、表扬,让学生不断取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尤其对差生更要“错中找对”“单项表扬”,为他们创造一些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能重新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三、变换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除了在改进教学方法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根据各类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情况,利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1、开展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与现象,它的生动性、趣味性和鲜明的色彩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些教学手段以多样化的信息作用用于学生的多种感观,使比较的抽象材料学起来也不感到枯燥,学生则以一种积极的主动方式自觉地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当通过幻灯投影的演示、电视录像、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电教化教学形式,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生动的函数变换、曲线的坐标变化、平面几何图形的重叠、旋转;立体几何图形截面的形成、空间图形等等。这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形象
观的视觉会给学习数学留下鲜明和深刻的印象。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学生学习到一定程度数学知识以后,就会不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增长才干。因为教师应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创造一个自由、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而且,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更开放,有利于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课外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之余可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举办趣味数学小讲座、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专题讲座、数学学习交流会、出版数学墙报、开展数学实习作业等来调动各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培养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3、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学习上练习不搞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基础高低、兴趣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以适应不同需要,使各类学生能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基础差的学生讲课时要注意浅显易懂,对基础好的学生则可寓理深刻一些,布置的练习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次,对基础差的学生多练一些基础题;对基础好的学生可布置一些灵活题目和难度较大的思考题,使每人学有所获,有所进步,同时认真做好辅导工作,通过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越过学习上的障碍,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要随时注意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深浅,教学节奏的快慢,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语言的轻重
缓慢,都应由课堂上学生对数学教学信息反馈来确定,以保持教学课堂上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重视师生情感受的培养,内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在某一学科上学业落后,考试不及格,倒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他那冷漠的态度。如何改变学生这种对学习数学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的态度呢?心理学理论认为:情感具布两极性,其一是积极的增力作用和消极的沉力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积极的教学功能,尽量避免消极作用。例如: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展示自己的想法时,有自信的同学便主动举手回答,于是会引起其他同学的羡慕和嫉妒而产生不同的心态,教师可适当引导,促成其他同学培养自己的信心。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过:“我们认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例如:作为数学教学的组成部分的例题教学中,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给出板书展示,教师再用时激励。如自己思考能提高自己解答问题的能力,展示自己板书,能锻炼自身的信心等,在经过多次实际操作后,很多学生都能积极主动提问及给出自己思考的入手点和正确的板书展示。如果能个别辅导,融情于教学中,学生的感触就会更加深刻了。对数学的喜爱之情就更具有持久性、深入性和主动性。有时甚至达到入迷的程度,这就表明了情感教育的激励功能对数学教育有不可忽视的功效,师生情感的良好培养,内化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转化为学生学习的意志。
总之,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方法外,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与激发,还有赖于数学教师的精心培养和细心呵护,只要我们每堂数学课都能精心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挖掘出一些数学趣味因素,从而使数学课堂高潮迭起,妙趣横生,我们能从根本上改善数学学科的繁难,枯燥乏味的负面特点,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其乐融融,从而达到“有趣的数学”,“快乐的学”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 关鸿羽编
2、《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万福 于建福编
3、《普九义务教材通用教案设计精编》
张金方
李浩原主编
4、《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崔相录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