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朗读 文档 [1500字](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01:34: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诗歌朗读 文档 [1500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诗歌朗读 文档 [1500字]》。

第一篇:现代诗歌朗读 文档 [1500字]

现代诗歌朗读指导

中国现代早期诗歌一方面以现代白话作为诗体语言,实现了言、文一致,可以称得上是一场真正的诗界革命。另一方面,自由灵活地传达自然的、真实的心声成为现代诗歌的追求,现代诗歌在探索发掘诗歌魅力、构建与自由民主的新生活相适应的诗歌体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学习现代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必要的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等等。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下面我们就结合现代诗歌的一些经典作品讨论一下现代诗歌的朗读技巧,体会现代诗歌别具一格的音韵美。

一、知识引路,操练技巧:

(一)感知课文内容

现代诗歌的朗读同样也需要“意明于先而融于情”。所谓“意明于先”,一是要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感情倾向,二是要把握作品的抒情层次阶段、起伏高低的步骤和脉络。课堂演练一: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演练后点评:《沁园春 长沙》的主体感情是“革命豪情”,但我们在把握时不能简单化,要认真体会这种豪情在全词中的丰富复杂性。词作上片写景抒情,一开始展现一幅辽阔无比的壮丽画面,革命豪情油然而生,可是一“怅”、一“问”表现了词人心中的激昂冲动和疑虑忧思;词作下片叙事抒情,多种情感混杂,既有回忆往事的沉醉,又有蔑视反动派的愤慨,还有要投身时代洪流中激情冲动。在朗读时应该循着诗人的感情基调,努力表达这种基调下的多层次、多向度的丰富诗情,情感和声调时而舒展,时而激烈;时而畅快,时而愤懑??

(二)认真投入感情

如果说上述“感知课文内容”是“意明于先”,属于客观认知、理性思考的话,那么投入情感就是“融于情”,应属于感兴、感性、感觉的体验。诗歌朗读教学本来就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思维活动。

情感是诗的基石(如明代谢榛《四溟诗话》“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道出了诗歌的本质),情感是诗人创作的出发点(如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说“诗者,持也,持人情性”,这里的“人”就是诗人),情感是沟通诗作、诗人、读者、听者之间的精神纽带(如唐代白居易《与元九书》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直言情之于诗歌接受、传播的重要性)。如果抽掉了诗歌朗读中的情感要素,朗读将变得索然无味,听众的“赏听”期待成为负值,也就没有一点感染力。在诗歌朗读活动中投入的情感可细分几个层面:一是对读诗有神圣感,认为这是崇高的精神活动,先要沉静下来,净化一下心灵;二是对诗人有亲近感,通过朗读走近诗人,亲聆謦欬,仰慕诗人心灵境界;三是对诗作产生共鸣,消除与诗作的情感隔阂、时代隔阂、空间隔阂。

前面说的《沁园春·长沙》的“革命豪情”以及《雨巷》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赤子之情”,多种情感纷繁复杂,其实它们有某

种共同性,那便是内蕴丰厚、情味永长,非全心投入不能传达这些情感的丰富性、深刻性,乃至独特性和差异性。若能在朗读之始用情在先,情致高昂,必引人视听、夺人心魄。课堂演练二:

我的“自白”书

陈然

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麽?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演练后点评:《我的“自白”书》是陈然同志被捕以后在特务们逼迫他写自白书时写的。这首诗既是一个共产党员崇高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又是对蒋家王朝必然灭亡的庄严宣判。全诗感情真挚,充满了激情,充分表现了先烈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我们在朗诵这首诗的时候,要表现出作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敌人极端蔑视的口气,语调要高昂有力。

第一节,两个“任”字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怕敌人毒刑拷打的坚强意志,要读得重些:“不需要”三个字的语气是坚定的:“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这个反问句,表示强调肯定的语气,“血”字的尾音要稍微拖长,并且往下降,表现出对敌人残酷屠杀的轻蔑。

第二节,“人”和“怕死鬼”形成对比,要读得稍重:“自白”的尾音要拖长,表示出是所谓的自白的意思:“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一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第三节,是全诗的高潮,朗诵时要感情奔放,语调昂扬,要表现出共产党人誓与敌人斗争到底的英雄气概和坚信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如果我们能领会诗的意境,就能深刻感受作者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激起我们与诗的内容相应的感情,再恰当地掌握重音和停顿,朗诵时就会感情充沛,节奏鲜明,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

(三)把握抑扬顿挫

抑扬顿挫不是朗读艺术的全部,但抑扬顿挫是诗歌朗读的最基本要领,它是学生进入朗读艺术之门的必备钥匙。抑扬顿挫包含哪些内容呢?大概有语音高低、语调轻重、气息强弱、节奏快慢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语音高低,二是节奏快慢。把握好了这些,抑扬顿挫自然发生,诗歌朗读的艺术效果也自然发生。

课堂演练三:

向日葵

不知太阳上

有啥秘密,引逗得你哟

那么好奇?

白天仰着脸

瞧呀,瞅呀,夜晚低着头——

思来想去??

演练后点评:这是一首歌谣诗,这首诗的想象很新颖、奇特,能充分展现少年儿童聪慧敏捷的思维特点,因而充满纯真稚嫩的儿童情趣。

这首诗开始就把向日葵拟人化了。由“我”向它提出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既是“我”的疑问,也会引起小听众认真地思索。朗诵这两句时,速度不能太快,要注意自然停顿,以引起小听众的思考。

“不知/太阳上/有啥/秘密”,这一句重音应落在“不知”、“秘密”上,“知”和“啥”两个字的尾音可以适当拖长。

第二句要强调“好奇”,需加重语气,“奇”字的尾音要渐弱。

第三句可以结合儿童的天真、顽皮表现出来,语调轻快,头部、眼神可适当转动。

最后一句要和第三句形成鲜明对比,速度放慢,语调轻缓,注意停顿,给小听众留下联想和回味的余地。总之,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节奏鲜明,并根据作品的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下面举三个例子谈谈诗歌朗诵的技巧。

例1《春晓》

这是一首格律诗,朗诵这首诗时,应该注意每个字都要吐音清晰,淌出诗的节奏。每行诗句都可处理为三处停顿: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念到“晓、鸟、少”时,字音要适当延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前两句是写诗人早上醒来后看到的景物,朗诵时要用柔和、舒缓的语调,音量不要过大。“鸟”字的尾音可稍向上扬,表现出诗人见到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明朗景象。后两句写诗人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不知园子里的花被打落了多少。在读“花落知多少”时,要想象出落花满园的景象。可重读“落”字,再逐渐减轻“知多少”三个字的音量,表现出诗人对落花的惋惜心情。

例2《我的“自白”书》

这是陈然同志被捕以后在特务们逼迫他写自白书时写的。这首诗既是一个共产党员崇高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又是对蒋家王朝必然灭亡的庄严宣判。全诗感情真挚,充满了激情,充分表现了先烈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我们在朗诵这首诗的时候,要表现出作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敌人极端蔑视的口气,语调要高昂有力。

第一节,两个“任”字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怕敌人毒刑拷打的坚强意志,要读得重些:“不需要”三个字的语气是坚定的:“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这个反问句,表示强调肯定的语气,“血”字的尾音要稍微拖长,并且往下降,表现出对敌人残酷屠杀的轻蔑。第二节,“人”和“怕死鬼”形成对比,要读得稍重:“自白”的尾音要拖长,表示出是所谓的自白的意思:“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一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第三节,是全诗的高潮,朗诵时要感情奔放,语调昂扬,要表现出***人誓与敌人斗争到底的英雄气概和坚信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如果我们能领会诗的意境,就能深刻感受作者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激起我们与诗的内

容相应的感情,再恰当地掌握重音和停顿,朗诵时就会感情充沛,节奏鲜明,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

例3《向日葵》

不知太阳上白天仰着脸——有啥秘密,瞧呀,瞅呀,引逗得你哟夜晚低着头——那么好奇?思来想去??

这是一首歌谣诗,这首诗的想象很新颖、奇特,能充分展现少年儿童聪慧敏捷的思维特点,因而充满纯真稚嫩的儿童情趣。

这首诗开始就把向日葵拟人化了。由“我”向它提出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既是“我”的疑问,也会引起小听众认真地思索。朗诵这两句时,速度不能太快,要注意自然停顿,以引起小听众的思考。“不知/太阳上/有啥/秘密”,这一句重音应落在“不知”、“秘密”上,“知”和“啥”两个字的尾音可以适当拖长。第二句要强调“好奇”,需加重语气,“奇”字的尾音要渐弱。

第三句可以结合儿童的天真、顽皮表现出来,语调轻快,头部、眼神可适当转动。最后一句要和第三句形成鲜明对比,速度放慢,语调轻缓,注意停顿,给小听众留下联想和回味的余地。总之,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节奏鲜明,并根据作品的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gāo),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海燕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唱歌,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恨恨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看吧,它飞舞着,象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象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象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第二篇:现代诗歌朗读技巧

现代诗歌朗读技巧

一、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诵读现代诗,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如《再别康桥》,写的是离愁别绪,其情感基调定在一个“愁”字上,而且,这愁,不是哀愁,不是浓愁,而是轻淡的柔愁,愁中又带有一丝对康桥美景的沉醉,带有一丝对母校眷恋的深情。

二、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诗歌诵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速度采取中等为宜。”比如,《再别康桥》与《我爱这土地》的语速要慢一些。

在同一首诗歌当中,语速并非一成不变。诗歌情感有发展,语速随之有变化。如闻一多《发现》一诗: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作者一步步发现,一步步追问,节奏愈来愈紧,痛苦愈来愈深。最后,在沤心沥血之中终于发现,祖国原来珍藏在自己心底。因此,这首诗的语速应是:慢→快→慢。



三、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诗歌诵读,有轻有重,有音长音短,才能将诗歌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现,字词句的轻重及音长音短,要根据诗歌内容、意境来判断。如《再别康桥》: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整节诗比较轻柔,但轻柔之中依然有强调部分。其中,下画双线部分可稍读重一些;而下画单线部分的三个“轻轻”虽然属于这节诗中重点强调的部分,但根据诗歌意境来看,不能重读。那么该怎么处理呢?我们可以这样处理:语速放缓慢,声音稍微拉长。这样,两种强调处理,各有不同,一种重读,一种轻读拉长,“歌”的韵味便出来了。



四、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诗歌诵读,需要正确处理好停顿。节奏自然鲜明,诗歌才富有韵律美。“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号后的停顿长一点,分号和冒号后的停顿再长一点,句号、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后的停顿更长一些。”对于标点符号处的停顿我们容易判断,那么,无标点符号之处又如何停顿呢?我们要明白的是,古诗有节拍停顿,现代诗也有节拍停顿。一般是“两个音节一拍或三个音节一拍”,如顾城的《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有时需根据诗歌内容和语意关系来断定。比如闻一多的《红烛》最后一节,一般性的处理可能会是这样:

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诗歌内容、意境,会发现这样的处理不太合适。诗人借咏颂燃烧的红烛寓志,在反复吟咏之后明志,表示要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执著态度对待人生。所以,最后一节的处理,应有别于本诗其他章节。这是本诗的高潮部分,每一字都非常重要,每一字都寓含作者的情与志。为了体现每一字的力度,在诵读时,我们这样处理比较合适: 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如此处理,一字一顿,一字一拍,更能准确地突出诗人的志向及志向的坚定。

总的说来,现代诗歌诵读,不同于一般的课文朗读,它具有很浓的表演性。它需要读者掌握一定的技巧,将情感投入其中,反复吟咏,方能渐入佳境,最终达到“诗、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下面举三个例子谈谈诗歌朗诵的技巧。例1 《春晓》 这是一首格律诗,朗诵这首诗时,应该注意每个字都要吐音清晰,淌出诗的节奏。每行诗句都可处理为三处停顿: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念到“晓、鸟、少”时,字音要适当延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前两句是写诗人早上醒来后看到的景物,朗诵时要用柔和、舒缓的语调,音量不要过大。“鸟”字的尾音可稍向上扬,表现出诗人见到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明朗景象。后两句写诗人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不知园子里的花被打落了多少。在读“花落知多少”时,要想象出落花满园的景象。可重读“落”字,再逐渐减轻“知多少”三个字的音量,表现出诗人对落花的惋惜心情。

例2 《我的“自白”书》

这是陈然同志被捕以后在特务们逼迫他写自白书时写的。这首诗既是一个共产党员崇高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又是对蒋家王朝必然灭亡的庄严宣判。全诗感情真挚,充满了激情,充分表现了先烈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我们在朗诵这首诗的时候,要表现出作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敌人极端蔑视的口气,语调要高昂有力。

第一节,两个“任”字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怕敌人毒刑拷打的坚强意志,要读得重些;“不需要”三个字的语气是坚定的;“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这个反问句,表示强调肯定的语气,“血”字的尾音要稍微拖长,并且往下降,表现出对敌人残酷屠杀的轻蔑。

第二节,“人”和“怕死鬼”形成对比,要读得稍重;“自白”的尾音要拖长,表示出是所谓的自白的意思;“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一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第三节,是全诗的高潮,朗诵时要感情奔放,语调昂扬,要表现出共产党人誓与敌人斗争到底的英雄气概和坚信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如果我们能领会诗的意境,就能深刻感受作者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激起我们与诗的内容相应的感情,再恰当地掌握重音和停顿,朗诵时就会感情充沛,节奏鲜明,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

例3 《向日葵》

不知太阳上 白天仰着脸——

有啥秘密,瞧呀,瞅呀,引逗得你哟 夜晚低着头——

那么好奇?思来想去„„

这是一首歌谣诗,这首诗的想象很新颖、奇特,能充分展现少年儿童聪慧敏捷的思维特点,因而充满纯真稚嫩的儿童情趣。这首诗开始就把向日葵拟人化了。由“我”向它提出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既是“我”的疑问,也会引起小听众认真地思索。朗诵这两句时,速度不能太快,要注意自然停顿,以引起小听众的思考。“不知/太阳上/有啥/秘密”,这一句重音应落在“不知”、“秘密”上,“知”和“啥”两个字的尾音可以适当拖长。第二句要强调“好奇”,需加重语气,“奇”字的尾音要渐弱。第三句可以结合儿童的天真、顽皮表现出来,语调轻快,头部、眼神可适当转动。最后一句要和第三句形成鲜明对比,速度放慢,语调轻缓,注意停顿,给小听众留下联想和回味的余地。总之,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节奏鲜明,并根据作品的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汤联小学)

孙道临与朗诵

每当人们说起“生存还是死亡”这句《哈姆雷特》中的著名台词时,总会想起在电影《王子复仇记》中为哈姆雷特配音的孙道临先生。在这部戏中,道临先生以明晰、纯正的言语,顿挫有致的节奏,生动、准确、传神地刻画了那位丹麦王子的性格特征,显示了他那超凡脱俗的语言技巧。

有人说,听孙道临先生朗诵是一种享受,他能让你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驰骋于作品所描绘的意境中去,领略其中的无穷韵味。

但有意思的是,道临先生在年轻时却羞于在公众面前大声吟诵,因为他觉得再好的作品一说便俗了。可是,一次偶然的演出却改变了他对朗诵的看法,大约在五十年前,他在上海文化广场面对上万名观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时,观众激昂的情绪与他内心的波澜形成强烈的共振,他感到:“诗,不再只是环流于心底的孤独的潜流,她还能飞向听众,引起交叉共鸣和回响。她沟通千万人的心灵,共同溶入一个时代的感情巨流之中。比起演戏来,朗诵需要和观众更直接的交流和相互感应,因而具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煽动力。”

因此,尽管道临先生称朗诵只是他的“业余”活动,但事实上他数十年来为朗诵艺术的传播着实作出了巨大贡献,录制了许多优秀的朗诵作品,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最近,道临先生又应邀在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银汉神韵———唐诗宋词经典吟诵》中朗诵十首古典诗词。虽说这些诗词对道临先生并不陌生,他早已在不同场合朗诵过无数遍,但依然一丝不苟认真对待,不放过哪怕是细小的一个疑问,十分投入。在朗诵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时,道临先生完全沉浸在诗人艰难凄苦的处境中,蓄积已久的悲恸之情如火山般迸发而出,悲怆激昂地喷涌出“天若有情天亦老”,然后又以低沉、凝重的声调念出最后两句诗:“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最后将“波—声—小”重复吟咏,且声音、气息渐次减弱,细致入微地传达了诗中忧伤怅惘的意绪。而在李白的名篇《将进酒》中,当朗诵到“古来圣贤皆寂莫,惟有饮者留其名”时,道临先生出人意料地在“惟有饮者”后加了一声叹息,这一声似哭非哭、似笑非笑的叹息,让人感受一种苦思的滋味,很有艺术感染力。

古典诗词的朗诵主要表达作品所蕴含着的千古神韵,这种神韵既来自作品悠远、隽永的精神之美,让人有所感悟;同时也来源于作品声韵格律的音乐之美,让人击节而能歌,从这个意义上说,孙道临朗诵堪称典范。

朗诵时,一方面要深刻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在含义。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停顿、重音、语速、句调。

(一)停顿

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停顿一方面是由于朗诵者在朗诵时生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再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时,也可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停顿包括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强调停顿。1.语法重音

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叫语法重音。语法重音的位置比较固定,常见的规律是:

①一般短句子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

②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常重读;

③动词后面由形容词。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常重读;

④名词前的定语常重读;

⑤有些代词也常重读;

如果一句活里成分较多,重读也就不止一处,往往优先重读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分。如:

我们是怎样度过这惊涛骇浪的瞬息!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值得注意的是,语法重音的强度并不十分强,只是同语句的其他部分相比较,读得比较重一些罢了。

2.强调重音

强调重音指的是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意义而故意说得重一些的音,目的在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语句在什么地方该用强调重音并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受说话的环境。内容和感情支配的。同一句话,强调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例如:我去过上海。(回答“谁去过上海”)

我去过上海。(回答“你去没去过上海”)

我去过上海。(回答“北京、上海等地,你去过哪儿?”)

因而,在朗诵时,首先要认真钻研作品,正确理解作者意图,才能较快较准地找到强调重音之所在。强调重音与语法重音的区别是:

①从音量上看。语法重音给人的感觉只是一般的轻重有所区别,而强调重音则给人鲜明突出的印象。强调重音的音量大于语法重音的音量。

②从出现的位置看。强调重音可能与语法重音重叠,这时语法重音服从于强调重音,只要把音量再加强一些就行了。有时,两种重音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上,此时,强调重音的音量要盖过语法重音的音量。

③从确定重音的难易上看。语法重音较容易找到,在一句话的范围内,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就可以确定,而强调重音的确定却与朗诵者对作品的钻研程度、理解程度紧密相连。

(三)语速

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说话的速度是由说话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诵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以(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为例,朗诵时应根据人物心情的变化调整语速,而不应一律以一种速度读下来。如:

周: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吗?(慢速。周朴园故作与鲁侍萍闲谈状,以便探听一些情况。)

鲁: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慢速,侍萍回忆悲痛的往事,又想极力克制怨愤,以免周朴园认出。)

鲁:我前几天还见着她!(中速)

周: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快速。表现周朴园的吃惊与紧张)

鲁: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慢速。鲁故意试探)

周:不,不,不用。(快速。表现周朴园的慌乱与心虚。)

周: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中速)

鲁: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快速,表现鲁侍萍极度的悲愤以至几乎喊叫)

(四)句调

在汉语中,字有字调,句有句调。我们通常称字调为声调,是指音节的高低升降。而句调我们则称为语调,是指语句的高低升降。句调是贯穿整个句干的,只是在句未音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句调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1.升调(↑),前低后高,语势上升。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

2.降调(↓),前高后低,语势渐降。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感情。

3.平调。

(一),这种调子,语势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

4.曲调。全句语调弯曲,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着念,这种句调常用来表示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语气。

除了以上这些基本表达手段外,要使朗诵有声有色,还得借助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段,例如:笑语、颤音、泣诉、重音轻读等,这里我们就不详细介绍了。

四、朗诵不同于朗读,也不同于演戏

朗诵不同于朗读,朗读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读出来,以传达文章的思想内容。朗诵则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背出来,以传达文章的思想内容。可见,朗诵的要求比朗读要高,它要求不看作品,面对观众,除运用声音外,还要借助眼神、手势等体态语帮助表达作品感情,引起听众共鸣。

朗诵常常伴随有手势、姿态等体态语,但朗诵时的姿态或手势不能过多、过火。毕竟,朗诵不同于演戏,演戏时,演员不直接和观众交流,他扮演剧中人物,模仿剧中人物的语言。动作,他只和同台的演员进行交流,而朗诵者直接交流的对象是听众,他主要是通过声音把感情传达给听众,引起听众共鸣,手势、姿态等只不过是帮助表达感情的辅助性工具,不宜过多、过火。

第三篇:现代诗歌朗读技巧

知识点1:现代诗歌朗读技巧

诗歌需在不断的诵读中方能体现其神韵,现代诗歌更是如此。一般来说,朗读现代诗歌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深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情感是诗的基石(如明代谢榛《四溟诗话》“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道出了诗歌的本质),情感是诗人创作的出发点(如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说“诗者,持也,持人情性”,这里的“人”就是诗人),情感是沟通诗作、诗人、读者、听者之间的精神纽带(如唐代白居易《与元九书》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直言情之于诗歌接受、传播的重要性)。如果抽掉了诗歌朗读中的情感要素,朗读将变得索然无味,听众的“赏听”期待成为负值,也就没有一点感染力。如徐志摩的名诗《再别康桥》,再以《再别康桥》为例: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写的是离愁别绪,其情感基调定在一个“愁”字上,而且,这愁,不是哀愁,不是浓愁,而是轻淡的柔愁,愁中又带有一丝对康桥美景的沉醉,带有一丝对母校眷恋的深情。

如吉鸿昌的《就义诗》: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这是吉鸿昌将军在英勇就义前的最后一刻写下的慷慨激昂的感人之作,也是他的崇高品质、坚贞操守、对中国革命赤胆忠心的写照。因此朗读时要力求表现出抗日英雄的浩然正气和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读出抗日英雄那种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

二、根据情感的需要,掌握朗读的语速。诗歌朗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稍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稍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速度就要力求平稳、不紧不慢。”根据情感的需要,掌握朗读的语速。如陈然《我的自白书》: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充满了对敌人的愤怒和蔑视,表现革命战士坚定的信念和视死如归的精神,朗读时速度就要把握的稍快一些。

三、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声音的长短。把握好诵读的“轻、重、缓、急”,恰当地分好“音步”,产生鲜明的节奏感,才能将诗歌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来。

再以《再别康桥》为例: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整节诗比较轻柔,但轻柔之中依然有强调部分。其中,红色词可稍读重一些;而下画单线部分的三个“轻轻”虽然属于这节诗中重点强调的部分,但根据诗歌意境来看,不能重读。那么该怎么处理呢?我们可以这样处理:语速放缓慢,声音稍微拉长。这样,两种强调处理,各有不同,一种重读,一种轻读拉长,“歌”的韵味便出来了。

再以吉鸿昌的《就义诗》为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前两句中“恨”和“羞”两个字要重读,后两句中“破”和“惜”字要重读,“何”字音调上扬,“惜”字前停顿要稍长一些。这样处理,能更好地把诗人“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表现出来。

四、根据语境,正确处理诗句的停顿。这样才能使诗歌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号后的停顿长一点,分号和冒号后的停顿再长一点,句号、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后的停顿更长一些。”

有时则需根据诗歌内容和语意关系来断定。唐诗《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这是一首言简意赅的抒情诗。我勉强想登高饮酒,可是没有人送酒来,遥想长安故园的菊花,该是在战场的断墙残壁间寂寞地开放着。这首诗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念亲的之情,而是充满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豁达开放的人总爱把眼光投向景色最美丽的地方。战士思乡,浓烈而浪漫,条件的艰苦不妨碍精神的浪漫。精神的人是谁也奈何不了的。

《天上的街市》的语言节奏作了示范,这里截取片段: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雨巷》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五、把握抑扬顿挫

我们有时听到老师指导学生朗诵诗歌,只有抽象而概略地说“好好地朗读”“要朗读得更好一点”,其实对学生并无多大激励和推进作用;不如教学生学会抑扬顿挫地朗读,变粗朴的朗读为优美高雅地朗读。抑扬顿挫不是朗读艺术的全部,为什么在此单独提及?因为抑扬顿挫是诗歌朗读的最基本要领,更重要的它是学生进入朗读艺术之门的必备钥匙,老师稍作提示,学生稍作应变,朗读水平应能提高一层。抑扬顿挫包含哪些内容?大概有语音高低、语调轻重、气息强弱、节奏快慢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语音高低,二是节奏快慢。把握好了这些,抑扬顿挫自然发生,诗歌朗读的艺术效果也自然发生。其实都不必刻意追求,只要顺着诗句的自然语音状态来读,顺着诗句的自然节奏来读,何愁不有抑扬顿挫的效果。试举几例:

携来 百侣 曾游。平平仄仄平平

忆 往昔 峥嵘 岁月 稠。仄 仄入平平仄仄平

词作本来就按平仄格式填写,平声、仄声、入声错落有致,平声悠扬,仄声、入声短促,自然而然地产生抑扬顿挫。这里平声突出,两词句连贯下来平起又平收,声调以悠扬为主,表达了词人回忆往昔生活的舒缓心态、悠然心语。或许有人说古诗词格律使然,现代诗歌未必作如是观,不然,徐志摩诗作就极尽现代白话诗语的艺术特色,颇有不亚于前贤的吟味效果。轻轻地 我 走了,平平

仄 仄 正如 我 轻轻地 来; 仄平仄平平

第一句先平后仄,后一句先仄后平,中间平仄互衬,细味之,一种浓浓的留恋眷顾之情环绕在轻重高低的平声仄语中。

语调

升调():谁主沉浮?(响亮地提出问题)

降调():冷漠,凄清,又惆怅。(情绪极为低落,压抑着声调)

紧连():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看”这动词不光管着“万山”,还管着“层林”,乃至后面的“漫江”“百舸”“鹰击”“鱼翔”等,所以“层林”应与前句意和气都紧连)

稍停():撑着油纸伞,独自(“独自”属跨行,即与本行相隔而与下一行相连)

着重():一个丁香一样的感叹(!):浪遏飞舟?!(名为置疑,实为坚决,加一感叹号表斩钉截铁之气势)

紧促():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此长句为排比句之一,极显气势,字字紧连,间不容发,一气呵成)

渐无(„„):不带走一片云彩。„„(一是体现徐诗轻柔风格,二是与“悄悄地”相应)

诗歌是语言文字的艺术,语言文字是显性的,“诗”是隐性的,诗的抑扬顿挫隐藏其中,非有眼力者不得见识;文字排列的诗呈一种呆板的线性、平面的状态,朗读者务必使之“立体化”,生出灵性来。例如《雨巷》:

总之,现代诗歌诵读,具有很大程度的表演性。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投入真情,反复吟咏,方能读出诗歌的感染力,用诗歌特有的魅力打动读者。

第四篇:现代诗歌朗读技巧

现代诗歌朗读技巧

一、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诵读现代诗,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如《再别康桥》,写的是离愁别绪,其情感基调定在一个“愁”字上,而且,这愁,不是哀愁,不是浓愁,而是轻淡的柔愁,愁中又带有一丝对康桥美景的沉醉,带有一丝对母校眷恋的深情。

二、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诗歌诵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速度采取中等为宜。”比如,《再别康桥》与《我爱这土地》的语速要慢一些。

在同一首诗歌当中,语速并非一成不变。诗歌情感有发展,语速随之有变化。如闻一多《发现》一诗: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作者一步步发现,一步步追问,节奏愈来愈紧,痛苦愈来愈深。最后,在沤心沥血之中终于发现,祖国原来珍藏在自己心底。因此,这首诗的语速应是:慢→快→慢。



三、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诗歌诵读,有轻有重,有音长音短,才能将诗歌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现,字词句的轻重及音长音短,要根据诗歌内容、意境来判断。如《再别康桥》: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整节诗比较轻柔,但轻柔之中依然有强调部分。其中,下画双线部分可稍读重一些;而下画单线部分的三个“轻轻”虽然属于这节诗中重点强调的部分,但根据诗歌意境来看,不能重读。那么该怎么处理呢?我们可以这样处理:语速放缓慢,声音稍微拉长。这样,两种强调处理,各有不同,一种重读,一种轻读拉长,“歌”的韵味便出来了。



四、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诗歌诵读,需要正确处理好停顿。节奏自然鲜明,诗歌才富有韵律美。“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号后的停顿长一点,分号和冒号后的停顿再长一点,句号、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后的停顿更长一些。”对于标点符号处的停顿我们容易判断,那么,无标点符号之处又如何停顿呢?我们要明白的是,古诗有节拍停顿,现代诗也有节拍停顿。一般是“两个音节一拍或三个音节一拍”,如顾城的《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有时需根据诗歌内容和语意关系来断定。比如闻一多的《红烛》最后一节,一般性的处理可能会是这样:

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诗歌内容、意境,会发现这样的处理不太合适。诗人借咏颂燃烧的红烛寓志,在反复吟咏之后明志,表示要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执著态度对待人生。所以,最后一节的处理,应有别于本诗其他章节。这是本诗的高潮部分,每一字都非常重要,每一字都寓含作者的情与志。为了体现每一字的力度,在诵读时,我们这样处理比较合适: 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如此处理,一字一顿,一字一拍,更能准确地突出诗人的志向及志向的坚定。

总的说来,现代诗歌诵读,不同于一般的课文朗读,它具有很浓的表演性。它需要读者掌握一定的技巧,将情感投入其中,反复吟咏,方能渐入佳境,最终达到“诗、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第五篇:现代诗歌朗读技巧

现代诗歌朗读技巧

一、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诵读现代诗,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如《再别康桥》,写的是离愁别绪,其情感基调定在一个“愁”字上,而且,这愁,不是哀愁,不是浓愁,而是轻淡的柔愁,愁中又带有一丝对康桥美景的沉醉,带有一丝对母校眷恋的深情。

二、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诗歌诵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速度采取中等为宜。”比如,《再别康桥》与《我爱这土地》的语速要慢一些。在同一首诗歌当中,语速并非一成不变。诗歌情感有发展,语速随之有变化。如闻一多《发现》一诗: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

作者一步步发现,一步步追问,节奏愈来愈紧,痛苦愈来愈深。最后,在沤心沥血之中终于发现,祖国原来珍藏在自己心底。因此,这首诗的语速应是:慢→快→慢。

三、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诗歌诵读,有轻有重,有音长音短,才能将诗歌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现,字词句的轻重及音长音短,要根据诗歌内容、意境来判断。如《再别康桥》: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整节诗比较轻柔,但轻柔之中依然有强调部分。其中,下画双线部分可稍读重一些;而下画单线部分的三个“轻轻”虽然属于这节诗中重点强调的部分,但根据诗歌意境来看,不能重读。那么该怎么处理呢?我们可以这样处理:语速放缓慢,声音稍微拉长。这样,两种强调处理,各有不同,一种重读,一种轻读拉长,“歌”的韵味便出来了。

四、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诗歌诵读,需要正确处理好停顿。节奏自然鲜明,诗歌才富有韵律美。“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号后的停顿长一点,分号和冒号后的停顿再长一点,句号、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后的停顿更长一些。”对于标点符号处的停顿我们容易判断,那么,无标点符号之处又如何停顿呢?我们要明白的是,古诗有节拍停顿,现代诗也有节拍停顿。一般是“两个音节一拍或三个音节一拍”,如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有时需根据诗歌内容和语意关系来断定。比如闻一多的《红烛》最后一节,一般性的处理可能会是这样: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诗歌内容、意境,会发现这样的处理不太合适。诗人借咏颂燃烧的红烛寓志,在反复吟咏之后明志,表示要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执著态度对待人生。所以,最后一节的处理,应有别于本诗其他章节。这是本诗的高潮部分,每一字都非常重要,每一字都寓含作者的情与志。为了体现每一字的力度,在诵读时,我们这样处理比较合适: 红烛啊莫收获,但问耕耘。如此处理,一字一顿,一字一拍,更能准确地突出诗人的志向及志向的坚定。总的说来,现代诗歌诵读,不同于一般的课文朗读,它具有很浓的表演性。它需要读者掌握一定的技巧,将情感投入其中,反复吟咏,方能渐入佳境,最终达到“诗、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下载现代诗歌朗读 文档 [1500字](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诗歌朗读 文档 [1500字](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现代诗歌朗读教学探讨

    初中现代诗歌朗读教学探讨 现代诗歌具有语言凝练、通俗易懂等特点。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可以通过现代诗歌朗读教学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现代诗歌指五四运动至中华......

    现代诗歌朗读教学四法

    现代诗歌朗读教学四法 现代诗歌节律明快,抑扬顿挫、句式自由流畅。充分细致的、入情入理的朗读是现代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怎样搞好现代诗歌朗读教学呢?笔者总结了四......

    如何划分现代诗歌的朗读节奏

    如何划分现代诗歌的朗读节奏 【技法点睛】 1.理解句意,根据句意划分节奏,如:须/晴日(等到天晴)。2.根据语意划分节奏,即相连的词或词组不能划断,如:长城、成吉思汗、今朝。 3.借助......

    现代诗歌朗读教学四法[5篇模版]

    现代诗歌朗读教学四法 默认分类 2010-05-09 10:29:24 阅读55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您现在的位置: 维扬教育网 >> 教学研究 >> 学科教研 >> 中学学科 >> 中学语文 >> 正文......

    关于中学语文现代诗歌朗读教学方法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的文献综述 中国诗歌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在中学阶段学习诗歌,有利于我们继承和发扬这种文化,为推动中国......

    入党申请书格式00字[推荐]

    --精选公文范文-------------------------- 入党申请书格式2000字模板 入党申请书格式2000字模板敬爱的党组织: 我是**级*****学院的一名学生。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郑重......

    三国演义读后感(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2000字) 三国演义读后感 「三国演义」是由明朝文学大家罗贯中根据当时所流行的话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绍东汉末年,群雄四起,争霸天下的野心为背景,故事是由魏、......

    围城读书笔记-围城读书笔记00字

    围城读书笔记-围城读书笔记2000字 导读:“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这是《围城》里面的一句话。以下是小编整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