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朗读教学四法

时间:2019-05-13 03:28: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诗歌朗读教学四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诗歌朗读教学四法》。

第一篇:现代诗歌朗读教学四法

现代诗歌朗读教学四法

现代诗歌节律明快,抑扬顿挫、句式自由流畅。充分细致的、入情入理的朗读是现代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怎样搞好现代诗歌朗读教学呢?笔者总结了四种方法。

一.细致感知课文内容,体味诗歌内涵意境

许多老师只是把朗读当做初步感知课文的手段,一旦学生对课文有所体认,就不在注意朗读引导了。其实,朗读应该贯穿现代诗歌教学始终。初次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就先让学生粗略地默读课文,稍作准备,再来朗读,在分析诗歌思想内涵、表现手法之后,再巩固朗读,这样一来,对学生体味诗歌内涵意境很有帮助。

例如,教学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课《星星变奏曲》,初读诗歌,让学生体验变奏的旋律,在理解了作者和时代背景之后,进一步朗读诗歌,深刻体味诗中诸多意象,体味作者对光明、自由、美好的向往意愿和自我牺牲的精神境界。同时,体验朦胧诗派的表现手法特点。对课后设置的练习设置,提示学生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完成。教师一定要加强指导,告诫学生不要偷懒,要积极、主动地感知诗歌的内容,深入体味诗歌的内涵意境。

二.积极投入感情朗读,读出诗外之意

如果说上述“感知课文内容”属于客观认知、理性思考的话,那么投入情感就应属于感兴、感性、感觉的体验,诗歌朗读教学本来就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思维活动。

情感是诗人创作的出发点,是沟通诗作、诗人、读者、听者之间的精神纽带。如果抽掉了诗歌朗读中的情感要素,朗读就将变得索然无味,听众的“赏听”期待成为负值,也就没有一点感染力了。

在诗歌朗读活动中投入的情感可细分几个层面:一是对读者有神圣感,认为这是崇高的精神活动,先要沉静下不,净化一下心灵;二是对诗人有亲近感,通过朗读走近诗人,亲承馨亥,仰慕诗人心灵境界;三是对诗作产生共鸣,消除与诗作的情感隔阂、时代隔阂、空间隔阂。

例如,对戴望书《雨巷》“朦胧爱情”的体味,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绵绵别情”的感受,对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赤子之情”的体验。

朗读之前,先要入情入境,满含深情,情致高昂,方能引入视听、夺人心魄。此时,能使朗读者和聆听者共同领悟、口味诗外之意,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境地。

三.仔细把握朗读节奏,精心体验诗歌的音韵美

每一首诗歌,都有各自的节奏、韵律,朗朗上口、抑扬顿挫的朗读,不但使人情感共鸣,事理共享,还能让人体验现代诗歌的音韵美。

朗读的节奏包含哪些内容?大致有语音高低、语调轻重、气息强弱、节奏快慢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语音高低,二是节奏快慢。把握好了这些,抑扬顿挫自然发生,诗歌朗读的艺术效果也就自然产生。

例如,徐志摩《再别康桥》的平仄、音高抑扬顿挫的效果如下: 轻轻地

我走了,平平

正如

我轻轻地

来 仄平

平平

第一句先平后仄,后一句先仄后平,中间平仄互衬,细细口味,一种浓浓的留恋眷顾之情环绕在轻重高低的平声仄语中。

再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的语言节奏,读来朗朗上口,余音绕

梁: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其实诗歌语言的节奏说到底是诗歌情感节奏的表现形式,诗人心旌飘荡,情动于中而言成于诗,诗语节奏映现着情感的节奏;朗读者激情满贮、不能自已而吐纳珠玉之声,诗语节奏浑然天成。

四.认真做好各种标记,辅助提高朗诵技巧

培养学生具有现代诗歌朗读的技巧,可以将诗歌朗读训练直观化,将训练所得的方法、要领等外为各种符号标记,这种最简便的训练方法,对学生来说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处理诗作文本的符号体系是简便易行的,只要稍微熟悉一下即运用自如。不过,给诗作配以各种标记不能只看重其结果,而更要看重过程,注重对文本的把握和处理,揣摩各种符号的合理运用,将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生命和情感世界显性化、立体化。假如做得相反,只求眼花缭乱地画满符号便以为大功告成,不计较对诗作的深层内蕴的正确理解和对诗作形式的合理把握,那是事倍功半的,甚至是无效的训练。另外,给诗作配以各种标记是非常琐细的事,可能学生各带着自己的理解,做起来五花八门。这没关系,只要他们认真做了就是了不起的进步,肯定比没有标记朗读得更好,假以时日必有大长进。

第二篇:现代诗歌朗读教学四法

现代诗歌朗读教学四法

默认分类 2010-05-09 10:29:24 阅读55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您现在的位置: 维扬教育网 >> 教学研究 >> 学科教研 >> 中学学科 >> 中学语文 >> 正文

现代诗歌节律明显、抑扬顿挫、句式自由流畅,充分细致的、入情入理的朗读是现代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怎样搞好现代诗歌朗读教学呢?笔者总结了四种方法。

一、细致感知课文内容,体味诗歌内涵意境

许多老师只是把朗读当作初步感知课文的手段,一俟学生对课文有所体认,朗读就不在注意引导了。其实,朗读应该贯穿现代诗歌教学始终。初次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就先让学生粗略地默读课文,稍作准备,再来朗读,在分析诗歌思想内涵,表现手法之后,再巩固朗读,这样一来,对学生体味诗歌内涵意境很有帮助。

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星星变奏曲》,初读诗歌,让学生体验变奏的旋律,在理解了作者时代背景之后,进一步朗读诗歌,深刻体味诗中诸多意象,体味作者对光明、自由、美好的向往意愿,自我牺牲的精神境界。同时,体验朦胧诗派的表现手法特点。课后的练习设置也是提示学生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完成,教师一定要指导点拨学生不要偷懒,生搬硬套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二、积极投入感情朗读,读出诗外之意

如果说上述“感知课文内容”属于客观认知、理性思考的话,那么投入情感应属于感兴、感性、感觉的体验,诗歌朗读教学本来就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思维活动。

情感是诗人创作的出发点,是沟通诗作、诗人、读者、听者之间的精神纽带。如果抽掉了诗歌朗读中的情感要素,朗读将变得索然无味,听众的“赏听”期待成为负值,也就没有一点感染力。

在诗歌朗读活动中投入的情感可细分几个层面:一是对读诗有神圣感,认为这是崇高的精神活动,先要沉静下来,净化一下心灵;二是对诗人有亲近感,通过朗读走近诗人,亲聆謦欬,仰慕诗人心灵境界;三是对诗作产生共鸣,消除与诗作的情感隔阂、时代隔阂、空间隔阂。

例如,对戴望书《雨巷》“朦胧爱情”的体味,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绵绵别情”的感受,对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赤子之情”的体验。朗读之前,先要入情入境,满含深情,情致高昂,必引人视听、夺人心魄。此时,能使朗读者和聆听者均能领悟、品味诗外之意,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境地。有这样4首诗……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沁园春 长沙》中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情感“风景”可谓丰富多样。

三、仔细把握朗读节奏,体验诗歌的音韵美

每一首诗歌,都有各自的节奏,韵律,朗朗上口,抑扬顿挫的朗读,不但使人情感共鸣,事理共享。还能让人体验现代诗歌的音韵美。

朗读的节奏包含哪些内容?大致有语音高低、语调轻重、气息强弱、节奏快慢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语音高低,二是节奏快慢。把握好了这些,抑扬顿挫自然发生,诗歌朗读的艺术效果也就自然发生。

例如,徐志摩诗《再别康桥》的平仄、音高抑扬顿挫的效果如下:

轻轻地 我 走了,平平仄 仄

正如 我 轻轻地 来;

仄平仄平平

第一句先平后仄,后一句先仄后平,中间平仄互衬,细味之,一种浓浓的留恋眷顾之情环绕在轻重高低的平声仄语中。

再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的语言节奏,读来朗朗上口,余音绕梁: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其实诗歌语言的节奏说到底是诗歌情感节奏的表现形式,诗人心旌飘荡,情动于中而言成于诗,诗语节奏映现着情感的节奏;朗读者激情满贮、不能自已而吐纳珠玉之声,诗语节奏浑然天成。

四、认真做好各种标记,辅助提高朗诵技巧

培养学生现代诗歌朗读的技巧,可以将诗歌朗读训练直观化,将训练所得的方法、要领等外化于各种符号标记,这种最简便的训练方法,对学生来说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处理诗作文本的符号体系是简便易行的,只要稍微熟悉一下即运用自如。下面用一些常见的符号举例说明: 升调(↗):谁主沉浮?↗(响亮地提出问题)

降调(↘):冷漠,凄清,又惆怅。↘(情绪极为低落,压抑着声调)

节奏(/):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娓娓道来的语气)

稍停(‖):撑着油纸伞,独自‖(“独自”属跨行,即与本行相隔而与下一行相连)

着重(.):一个丁香一样的

感叹(!):浪遏飞舟?!(名为置疑,实为坚决,加一感叹号表斩钉截铁之气势)

渐无(……):不带走一片云彩。……(一是体现徐诗轻柔风格,二是与“悄悄地”相应)

声音的延续——:大堰河——我的保姆(在呼唤中流露出深深的感激之情)

不过,给诗作配以各种标记不能只看重其结果,而更要看重过程,注重对文本的把握和处理,揣摩各种符号的合理运用,将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生命和情感世界显性化、立体化。假如做得相反,只求眼花缭乱地画满符号便以为大功告成,不计较对诗作的深层内蕴的正确理解和对诗作形式的合理把握,那是事倍功半的甚至是无效的训练。另外,给诗作配以各种标记是非常琐细的事,可能学生各带着自己的理解,做起来五花八门,这没关系,只要他们认真做了就是了不起的进步,肯定比没有标记朗读得更好,假以时日必有大长进。

以上谈的是诗歌朗读的策略,“节外生枝”冒出一个问题:同样是抒情类作品散文又如何朗读?理当另文解析,不过可以稍立片说:参考诗歌朗读策略,散文也能读出诗味来。诗歌是文学的精华,朗读诗歌难之又难,诗歌朗读好了散文朗读应不在话下。

第三篇:初中现代诗歌朗读教学探讨

初中现代诗歌朗读教学探讨

现代诗歌具有语言凝练、通俗易懂等特点。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可以通过现代诗歌朗读教学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现代诗歌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创作的诗歌,它是相对于“五四”之前的旧体诗而言的一种新的诗歌样式。现代诗歌在与旧体诗、外国诗歌交流互补的基础上,完成了自身改造和发展,又因鲜明的时代精神而在中国诗歌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初中语文课本和阅读教材中收录了许多现代诗。本文仅就如何通过现代诗歌朗读教学提高初中生现代诗学习兴趣和现代诗教学效率这一问题作一肤浅的研究。

一、重视诵读,加深情感体验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朗读吟诵,是欣赏、学习诗歌的最好方法。诗歌精练的语言、内在的旋律、和谐的节奏,只有通过朗诵、品读才能体验到。同样,熟读诗歌还是提高个体诗歌素养的有效途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在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必须先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才能让他们体味到的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那么,在诗歌朗读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重视诗歌朗读的步骤。一般来说,诗歌朗读分初读、品读、美读三步。其中,初读重点是读准字音和节奏。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关注学生吐字是否清晰、读音是否准确、停顿和重音是否得当。品读,即在诗歌鉴赏之上的反复朗读。在品读中,读者要重点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并将诗歌的语言美和节奏美通过抑扬顿挫的声调表达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朗读中所表现出来的语调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美读,即有感情的朗读,即读的声情并茂、有滋有味。在美读教学前,教师也可以通过名家和视频美读,让学生体味诗歌的情感美、语言美、意境美,然后让学生进行朗读。如在《我爱这土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视频进行诗歌美读展示,让学生在节凑舒缓、语调低沉的朗读生中感受作者对祖国的挚爱之情,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美读,读出诗的美感。

二、捕捉意象,放飞联想,品味诗情画意

意象是中国诗歌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构成诗歌的基本元素。在中国诗歌中,借助诗歌意象表达诗人情感,是最常见的诗歌创作方法。在传统诗歌中,许多意象都具有特定的含义,如菊花、莲花象征高洁的人格,明月是思乡怀人的象征。同样,现代诗歌的意象也极其丰富。熟读诗歌,品味意象,有助于读者了解诗歌内涵。如现代诗《乡愁》中,邮票和船票分别象征着作者对母亲、妻子的思念,坟墓象征的是作者对已故母亲的怀念,海峡象征着作者对祖国统一的期盼。理解了这些意象的内涵,诗歌朗读和背诵也就变得非常简单。想象和联想是诗歌的一对翅膀,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必须要通过想象来构建深远的诗歌意境,同样,放飞想象也是现代诗品读和鉴赏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意象分析的同时,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用开放、诗意的思维去想象诗歌所勾勒的艺术画面、艺术境界,品味诗歌的诗情画意,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如在诗歌《天上的街市》的朗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品读“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等诗

句,引导学生去想象诗歌所描述的画面,或让学生将作者所描述的情景讲述出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三、学练结合,鼓励学生进行模仿写作和创造

应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在诗歌教学中,模仿训练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因此,在初中现代诗歌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坚持运用学练结合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现代诗歌的认识,让学生知道诗歌来源于生活,是个体对生活的感悟,鼓励学生在诗歌鉴赏中进行诗歌模仿写作练习。在古体诗和现代诗学习、鉴赏的基础上,学生也要树立进一步提高诗歌品析、感悟能力的目标,积极通过句式借用、情感联想提高诗歌编创和模仿写作能力。如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习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我是……我是……我是……”来造句,表达自己对祖国、生活、父母的热爱之情,让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排比写作手法的运用,体会诗歌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优势和魅力。同样,学生也可以通过歌曲改编、古体诗改写,进行现代诗写作训练。如在学习过语文教材中的诗歌《秋天》后,某学生根据自己的心得体会,对诗歌进行了改编,其中,前两句他是这样写的:“是什么震落了清晨的露珠,是幽谷间叮叮作响的伐木声。看着喂饱了稻谷的镰刀,背篓里肥硕的瓜果也露出了笑颜”。笔墨虽然稚嫩,但是通过改写,学生加深了对生活、对诗歌的感悟,其写作技巧也得以提升,诗歌“润物无声”的美育功能也在学生的联想和感悟中得到体现。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重视现代诗歌朗读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带领学生品读诗歌的语言和意境之美,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学情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紫东实验学校(210049)

第四篇:现代诗歌朗读技巧

现代诗歌朗读技巧

一、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诵读现代诗,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如《再别康桥》,写的是离愁别绪,其情感基调定在一个“愁”字上,而且,这愁,不是哀愁,不是浓愁,而是轻淡的柔愁,愁中又带有一丝对康桥美景的沉醉,带有一丝对母校眷恋的深情。

二、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诗歌诵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速度采取中等为宜。”比如,《再别康桥》与《我爱这土地》的语速要慢一些。

在同一首诗歌当中,语速并非一成不变。诗歌情感有发展,语速随之有变化。如闻一多《发现》一诗: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作者一步步发现,一步步追问,节奏愈来愈紧,痛苦愈来愈深。最后,在沤心沥血之中终于发现,祖国原来珍藏在自己心底。因此,这首诗的语速应是:慢→快→慢。



三、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诗歌诵读,有轻有重,有音长音短,才能将诗歌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现,字词句的轻重及音长音短,要根据诗歌内容、意境来判断。如《再别康桥》: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整节诗比较轻柔,但轻柔之中依然有强调部分。其中,下画双线部分可稍读重一些;而下画单线部分的三个“轻轻”虽然属于这节诗中重点强调的部分,但根据诗歌意境来看,不能重读。那么该怎么处理呢?我们可以这样处理:语速放缓慢,声音稍微拉长。这样,两种强调处理,各有不同,一种重读,一种轻读拉长,“歌”的韵味便出来了。



四、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诗歌诵读,需要正确处理好停顿。节奏自然鲜明,诗歌才富有韵律美。“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号后的停顿长一点,分号和冒号后的停顿再长一点,句号、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后的停顿更长一些。”对于标点符号处的停顿我们容易判断,那么,无标点符号之处又如何停顿呢?我们要明白的是,古诗有节拍停顿,现代诗也有节拍停顿。一般是“两个音节一拍或三个音节一拍”,如顾城的《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有时需根据诗歌内容和语意关系来断定。比如闻一多的《红烛》最后一节,一般性的处理可能会是这样:

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诗歌内容、意境,会发现这样的处理不太合适。诗人借咏颂燃烧的红烛寓志,在反复吟咏之后明志,表示要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执著态度对待人生。所以,最后一节的处理,应有别于本诗其他章节。这是本诗的高潮部分,每一字都非常重要,每一字都寓含作者的情与志。为了体现每一字的力度,在诵读时,我们这样处理比较合适: 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如此处理,一字一顿,一字一拍,更能准确地突出诗人的志向及志向的坚定。

总的说来,现代诗歌诵读,不同于一般的课文朗读,它具有很浓的表演性。它需要读者掌握一定的技巧,将情感投入其中,反复吟咏,方能渐入佳境,最终达到“诗、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下面举三个例子谈谈诗歌朗诵的技巧。例1 《春晓》 这是一首格律诗,朗诵这首诗时,应该注意每个字都要吐音清晰,淌出诗的节奏。每行诗句都可处理为三处停顿: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念到“晓、鸟、少”时,字音要适当延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前两句是写诗人早上醒来后看到的景物,朗诵时要用柔和、舒缓的语调,音量不要过大。“鸟”字的尾音可稍向上扬,表现出诗人见到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明朗景象。后两句写诗人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不知园子里的花被打落了多少。在读“花落知多少”时,要想象出落花满园的景象。可重读“落”字,再逐渐减轻“知多少”三个字的音量,表现出诗人对落花的惋惜心情。

例2 《我的“自白”书》

这是陈然同志被捕以后在特务们逼迫他写自白书时写的。这首诗既是一个共产党员崇高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又是对蒋家王朝必然灭亡的庄严宣判。全诗感情真挚,充满了激情,充分表现了先烈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我们在朗诵这首诗的时候,要表现出作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敌人极端蔑视的口气,语调要高昂有力。

第一节,两个“任”字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怕敌人毒刑拷打的坚强意志,要读得重些;“不需要”三个字的语气是坚定的;“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这个反问句,表示强调肯定的语气,“血”字的尾音要稍微拖长,并且往下降,表现出对敌人残酷屠杀的轻蔑。

第二节,“人”和“怕死鬼”形成对比,要读得稍重;“自白”的尾音要拖长,表示出是所谓的自白的意思;“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一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第三节,是全诗的高潮,朗诵时要感情奔放,语调昂扬,要表现出共产党人誓与敌人斗争到底的英雄气概和坚信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如果我们能领会诗的意境,就能深刻感受作者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激起我们与诗的内容相应的感情,再恰当地掌握重音和停顿,朗诵时就会感情充沛,节奏鲜明,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

例3 《向日葵》

不知太阳上 白天仰着脸——

有啥秘密,瞧呀,瞅呀,引逗得你哟 夜晚低着头——

那么好奇?思来想去„„

这是一首歌谣诗,这首诗的想象很新颖、奇特,能充分展现少年儿童聪慧敏捷的思维特点,因而充满纯真稚嫩的儿童情趣。这首诗开始就把向日葵拟人化了。由“我”向它提出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既是“我”的疑问,也会引起小听众认真地思索。朗诵这两句时,速度不能太快,要注意自然停顿,以引起小听众的思考。“不知/太阳上/有啥/秘密”,这一句重音应落在“不知”、“秘密”上,“知”和“啥”两个字的尾音可以适当拖长。第二句要强调“好奇”,需加重语气,“奇”字的尾音要渐弱。第三句可以结合儿童的天真、顽皮表现出来,语调轻快,头部、眼神可适当转动。最后一句要和第三句形成鲜明对比,速度放慢,语调轻缓,注意停顿,给小听众留下联想和回味的余地。总之,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节奏鲜明,并根据作品的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汤联小学)

孙道临与朗诵

每当人们说起“生存还是死亡”这句《哈姆雷特》中的著名台词时,总会想起在电影《王子复仇记》中为哈姆雷特配音的孙道临先生。在这部戏中,道临先生以明晰、纯正的言语,顿挫有致的节奏,生动、准确、传神地刻画了那位丹麦王子的性格特征,显示了他那超凡脱俗的语言技巧。

有人说,听孙道临先生朗诵是一种享受,他能让你张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驰骋于作品所描绘的意境中去,领略其中的无穷韵味。

但有意思的是,道临先生在年轻时却羞于在公众面前大声吟诵,因为他觉得再好的作品一说便俗了。可是,一次偶然的演出却改变了他对朗诵的看法,大约在五十年前,他在上海文化广场面对上万名观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时,观众激昂的情绪与他内心的波澜形成强烈的共振,他感到:“诗,不再只是环流于心底的孤独的潜流,她还能飞向听众,引起交叉共鸣和回响。她沟通千万人的心灵,共同溶入一个时代的感情巨流之中。比起演戏来,朗诵需要和观众更直接的交流和相互感应,因而具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煽动力。”

因此,尽管道临先生称朗诵只是他的“业余”活动,但事实上他数十年来为朗诵艺术的传播着实作出了巨大贡献,录制了许多优秀的朗诵作品,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最近,道临先生又应邀在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银汉神韵———唐诗宋词经典吟诵》中朗诵十首古典诗词。虽说这些诗词对道临先生并不陌生,他早已在不同场合朗诵过无数遍,但依然一丝不苟认真对待,不放过哪怕是细小的一个疑问,十分投入。在朗诵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时,道临先生完全沉浸在诗人艰难凄苦的处境中,蓄积已久的悲恸之情如火山般迸发而出,悲怆激昂地喷涌出“天若有情天亦老”,然后又以低沉、凝重的声调念出最后两句诗:“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最后将“波—声—小”重复吟咏,且声音、气息渐次减弱,细致入微地传达了诗中忧伤怅惘的意绪。而在李白的名篇《将进酒》中,当朗诵到“古来圣贤皆寂莫,惟有饮者留其名”时,道临先生出人意料地在“惟有饮者”后加了一声叹息,这一声似哭非哭、似笑非笑的叹息,让人感受一种苦思的滋味,很有艺术感染力。

古典诗词的朗诵主要表达作品所蕴含着的千古神韵,这种神韵既来自作品悠远、隽永的精神之美,让人有所感悟;同时也来源于作品声韵格律的音乐之美,让人击节而能歌,从这个意义上说,孙道临朗诵堪称典范。

朗诵时,一方面要深刻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在含义。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停顿、重音、语速、句调。

(一)停顿

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停顿一方面是由于朗诵者在朗诵时生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再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时,也可给听者一个领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帮助听者理解文章含义,加深印象。停顿包括生理停顿、语法停顿、强调停顿。1.语法重音

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叫语法重音。语法重音的位置比较固定,常见的规律是:

①一般短句子里的谓语部分常重读;

②动词或形容词前的状语常重读;

③动词后面由形容词。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常重读;

④名词前的定语常重读;

⑤有些代词也常重读;

如果一句活里成分较多,重读也就不止一处,往往优先重读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分。如:

我们是怎样度过这惊涛骇浪的瞬息!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值得注意的是,语法重音的强度并不十分强,只是同语句的其他部分相比较,读得比较重一些罢了。

2.强调重音

强调重音指的是为了表示某种特殊的感情和强调某种特殊意义而故意说得重一些的音,目的在引起听者注意自己所要强调的某个部分。语句在什么地方该用强调重音并没有固定的规律,而是受说话的环境。内容和感情支配的。同一句话,强调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例如:我去过上海。(回答“谁去过上海”)

我去过上海。(回答“你去没去过上海”)

我去过上海。(回答“北京、上海等地,你去过哪儿?”)

因而,在朗诵时,首先要认真钻研作品,正确理解作者意图,才能较快较准地找到强调重音之所在。强调重音与语法重音的区别是:

①从音量上看。语法重音给人的感觉只是一般的轻重有所区别,而强调重音则给人鲜明突出的印象。强调重音的音量大于语法重音的音量。

②从出现的位置看。强调重音可能与语法重音重叠,这时语法重音服从于强调重音,只要把音量再加强一些就行了。有时,两种重音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上,此时,强调重音的音量要盖过语法重音的音量。

③从确定重音的难易上看。语法重音较容易找到,在一句话的范围内,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就可以确定,而强调重音的确定却与朗诵者对作品的钻研程度、理解程度紧密相连。

(三)语速

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说话的速度是由说话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诵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以(雷雨)中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对话为例,朗诵时应根据人物心情的变化调整语速,而不应一律以一种速度读下来。如:

周: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吗?(慢速。周朴园故作与鲁侍萍闲谈状,以便探听一些情况。)

鲁: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晚上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慢速,侍萍回忆悲痛的往事,又想极力克制怨愤,以免周朴园认出。)

鲁:我前几天还见着她!(中速)

周: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快速。表现周朴园的吃惊与紧张)

鲁: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慢速。鲁故意试探)

周:不,不,不用。(快速。表现周朴园的慌乱与心虚。)

周:我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了吧。(中速)

鲁:我要提,我要提,我闷了三十年了!(快速,表现鲁侍萍极度的悲愤以至几乎喊叫)

(四)句调

在汉语中,字有字调,句有句调。我们通常称字调为声调,是指音节的高低升降。而句调我们则称为语调,是指语句的高低升降。句调是贯穿整个句干的,只是在句未音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句调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1.升调(↑),前低后高,语势上升。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

2.降调(↓),前高后低,语势渐降。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感情。

3.平调。

(一),这种调子,语势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

4.曲调。全句语调弯曲,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着念,这种句调常用来表示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语气。

除了以上这些基本表达手段外,要使朗诵有声有色,还得借助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段,例如:笑语、颤音、泣诉、重音轻读等,这里我们就不详细介绍了。

四、朗诵不同于朗读,也不同于演戏

朗诵不同于朗读,朗读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读出来,以传达文章的思想内容。朗诵则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背出来,以传达文章的思想内容。可见,朗诵的要求比朗读要高,它要求不看作品,面对观众,除运用声音外,还要借助眼神、手势等体态语帮助表达作品感情,引起听众共鸣。

朗诵常常伴随有手势、姿态等体态语,但朗诵时的姿态或手势不能过多、过火。毕竟,朗诵不同于演戏,演戏时,演员不直接和观众交流,他扮演剧中人物,模仿剧中人物的语言。动作,他只和同台的演员进行交流,而朗诵者直接交流的对象是听众,他主要是通过声音把感情传达给听众,引起听众共鸣,手势、姿态等只不过是帮助表达感情的辅助性工具,不宜过多、过火。

第五篇:现代诗歌朗读技巧

知识点1:现代诗歌朗读技巧

诗歌需在不断的诵读中方能体现其神韵,现代诗歌更是如此。一般来说,朗读现代诗歌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深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情感是诗的基石(如明代谢榛《四溟诗话》“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道出了诗歌的本质),情感是诗人创作的出发点(如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说“诗者,持也,持人情性”,这里的“人”就是诗人),情感是沟通诗作、诗人、读者、听者之间的精神纽带(如唐代白居易《与元九书》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直言情之于诗歌接受、传播的重要性)。如果抽掉了诗歌朗读中的情感要素,朗读将变得索然无味,听众的“赏听”期待成为负值,也就没有一点感染力。如徐志摩的名诗《再别康桥》,再以《再别康桥》为例: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写的是离愁别绪,其情感基调定在一个“愁”字上,而且,这愁,不是哀愁,不是浓愁,而是轻淡的柔愁,愁中又带有一丝对康桥美景的沉醉,带有一丝对母校眷恋的深情。

如吉鸿昌的《就义诗》: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这是吉鸿昌将军在英勇就义前的最后一刻写下的慷慨激昂的感人之作,也是他的崇高品质、坚贞操守、对中国革命赤胆忠心的写照。因此朗读时要力求表现出抗日英雄的浩然正气和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读出抗日英雄那种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

二、根据情感的需要,掌握朗读的语速。诗歌朗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稍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稍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速度就要力求平稳、不紧不慢。”根据情感的需要,掌握朗读的语速。如陈然《我的自白书》:

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

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

充满了对敌人的愤怒和蔑视,表现革命战士坚定的信念和视死如归的精神,朗读时速度就要把握的稍快一些。

三、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声音的长短。把握好诵读的“轻、重、缓、急”,恰当地分好“音步”,产生鲜明的节奏感,才能将诗歌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来。

再以《再别康桥》为例: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整节诗比较轻柔,但轻柔之中依然有强调部分。其中,红色词可稍读重一些;而下画单线部分的三个“轻轻”虽然属于这节诗中重点强调的部分,但根据诗歌意境来看,不能重读。那么该怎么处理呢?我们可以这样处理:语速放缓慢,声音稍微拉长。这样,两种强调处理,各有不同,一种重读,一种轻读拉长,“歌”的韵味便出来了。

再以吉鸿昌的《就义诗》为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前两句中“恨”和“羞”两个字要重读,后两句中“破”和“惜”字要重读,“何”字音调上扬,“惜”字前停顿要稍长一些。这样处理,能更好地把诗人“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表现出来。

四、根据语境,正确处理诗句的停顿。这样才能使诗歌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号后的停顿长一点,分号和冒号后的停顿再长一点,句号、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后的停顿更长一些。”

有时则需根据诗歌内容和语意关系来断定。唐诗《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这是一首言简意赅的抒情诗。我勉强想登高饮酒,可是没有人送酒来,遥想长安故园的菊花,该是在战场的断墙残壁间寂寞地开放着。这首诗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念亲的之情,而是充满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

豁达开放的人总爱把眼光投向景色最美丽的地方。战士思乡,浓烈而浪漫,条件的艰苦不妨碍精神的浪漫。精神的人是谁也奈何不了的。

《天上的街市》的语言节奏作了示范,这里截取片段: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雨巷》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五、把握抑扬顿挫

我们有时听到老师指导学生朗诵诗歌,只有抽象而概略地说“好好地朗读”“要朗读得更好一点”,其实对学生并无多大激励和推进作用;不如教学生学会抑扬顿挫地朗读,变粗朴的朗读为优美高雅地朗读。抑扬顿挫不是朗读艺术的全部,为什么在此单独提及?因为抑扬顿挫是诗歌朗读的最基本要领,更重要的它是学生进入朗读艺术之门的必备钥匙,老师稍作提示,学生稍作应变,朗读水平应能提高一层。抑扬顿挫包含哪些内容?大概有语音高低、语调轻重、气息强弱、节奏快慢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语音高低,二是节奏快慢。把握好了这些,抑扬顿挫自然发生,诗歌朗读的艺术效果也自然发生。其实都不必刻意追求,只要顺着诗句的自然语音状态来读,顺着诗句的自然节奏来读,何愁不有抑扬顿挫的效果。试举几例:

携来 百侣 曾游。平平仄仄平平

忆 往昔 峥嵘 岁月 稠。仄 仄入平平仄仄平

词作本来就按平仄格式填写,平声、仄声、入声错落有致,平声悠扬,仄声、入声短促,自然而然地产生抑扬顿挫。这里平声突出,两词句连贯下来平起又平收,声调以悠扬为主,表达了词人回忆往昔生活的舒缓心态、悠然心语。或许有人说古诗词格律使然,现代诗歌未必作如是观,不然,徐志摩诗作就极尽现代白话诗语的艺术特色,颇有不亚于前贤的吟味效果。轻轻地 我 走了,平平

仄 仄 正如 我 轻轻地 来; 仄平仄平平

第一句先平后仄,后一句先仄后平,中间平仄互衬,细味之,一种浓浓的留恋眷顾之情环绕在轻重高低的平声仄语中。

语调

升调():谁主沉浮?(响亮地提出问题)

降调():冷漠,凄清,又惆怅。(情绪极为低落,压抑着声调)

紧连():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看”这动词不光管着“万山”,还管着“层林”,乃至后面的“漫江”“百舸”“鹰击”“鱼翔”等,所以“层林”应与前句意和气都紧连)

稍停():撑着油纸伞,独自(“独自”属跨行,即与本行相隔而与下一行相连)

着重():一个丁香一样的感叹(!):浪遏飞舟?!(名为置疑,实为坚决,加一感叹号表斩钉截铁之气势)

紧促():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此长句为排比句之一,极显气势,字字紧连,间不容发,一气呵成)

渐无(„„):不带走一片云彩。„„(一是体现徐诗轻柔风格,二是与“悄悄地”相应)

诗歌是语言文字的艺术,语言文字是显性的,“诗”是隐性的,诗的抑扬顿挫隐藏其中,非有眼力者不得见识;文字排列的诗呈一种呆板的线性、平面的状态,朗读者务必使之“立体化”,生出灵性来。例如《雨巷》:

总之,现代诗歌诵读,具有很大程度的表演性。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投入真情,反复吟咏,方能读出诗歌的感染力,用诗歌特有的魅力打动读者。

下载现代诗歌朗读教学四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诗歌朗读教学四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诗歌朗读技巧

    现代诗歌朗读技巧 一、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诵读现代诗,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如《再别康桥》,写的是离愁别绪,其情感基调定在一个“......

    现代诗歌朗读技巧五篇

    现代诗歌朗读技巧 一、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诵读现代诗,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如《再别康桥》,写的是离愁别绪,其情感基调定在一个“愁......

    现代诗歌朗读 文档 [1500字](合集五篇)

    现代诗歌朗读指导 中国现代早期诗歌一方面以现代白话作为诗体语言,实现了言、文一致,可以称得上是一场真正的诗界革命。另一方面,自由灵活地传达自然的、真实的心声成为现代......

    如何划分现代诗歌的朗读节奏

    如何划分现代诗歌的朗读节奏 【技法点睛】 1.理解句意,根据句意划分节奏,如:须/晴日(等到天晴)。2.根据语意划分节奏,即相连的词或词组不能划断,如:长城、成吉思汗、今朝。 3.借助......

    教学古诗四法

    古诗教学四法 一、适当介绍作者生平和创作时代背景,帮助学生领会古诗的思想内容。有些古诗涉及到一定的史实,反映了作者在特定环境中的感情,如果不简要地交待一下作者的有关生......

    现代诗歌品读四步法

    现代诗歌品读四步法: 第一步:整体感受:知内容,味情感 一首诗,首先得知晓它的内容。要知晓内容,别无它法,只能是一读再读。我认为,一首诗起码得读三遍:初快读,知大概;再慢读,晓风貌;三细......

    关于中学语文现代诗歌朗读教学方法的文献综述

    关于中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的文献综述 中国诗歌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在中学阶段学习诗歌,有利于我们继承和发扬这种文化,为推动中国......

    朗读和朗读教学

    《朗读和朗读教学》 主讲: 于永正 2010.7.22 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1、朗读有利于理解课文 提示:只记对你有用的句子 朗读时,会自觉发现“对味”或“不对味”、贴切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