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模七环”导学探究教学模式
“三模七环”导学探究教学模式
当代社会正处在高速发展和不断变化之中,这种日新月异的变化当然离不开教育。良好的教育培养出了优秀的人才,而人才又推动社会不断向前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创新。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结构框架”,意在凸现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关系的功能:“活动程序”,意在突出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行性。归纳型教学模式重视从经验中总结、归纳,它的起点是经验,形成思维的过程是归纳。演绎型教学模式指的是从一种科学理论假设出发,推演出一种教学模式,然后用严密的实验来验证其效用。它的起点是理论假设,形成思维的过程是演绎。归纳型教学模式来自于教学实践的总结,不免有些不确定性,有些地方还不能自圆其说。而演绎型教学模式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能够自圆其说,有自己完备的体系。
一、“三模七环”课堂教学模式的背景及理论依据。
(一)建模背景:社会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素质全面的人,要求实施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基本出发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具体目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镇尝试实施 “三模七环”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研究,这种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究意识,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勇于展示自我,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行为,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合作性,使每个学生得到 发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二)主要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收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和有选择地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个人知识的形成不是取决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而是取决于个人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而形成的理解。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由于事物存在复杂多样性,对事物意义的建构将是不同的。所以建构主义教学就是努力创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构建他们的知识,更注重在教与学 的过程中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理性,认为人是主动的、理性的、追求有价值目标的、有其积极生命和生长态度的。人本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人性化,认为人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先天潜能得到实现。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育学家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观点,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个性,实现其潜能。教育应把自我实现的抉择权留给学生,以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展为目标。教学要尊重“四性”:参与性、自主性、情感性、独创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概念,提出学生的主动性与教师的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 培养和个人价值观。
可以说,“三模七环”课堂教学模式既符合时代要求,符合教育本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是一种具有科学性、人文性、具有学生 观、课程观的教学模式。
二、“三模七环” 教学模式的概述
“三模”是指“预习模块——探究模块——反馈模块”三个步骤;
“七环”是指课内探究过程中的“导学——自主探究——合作 交流——巩固——达成训练——互动展示——拓展提升。”
三、“三模七环”教学模式的内涵
1、“三模”:是指“预习模块——探究模块——反馈模块”三个步骤。
(1)预习模块:重点解决什么时间预习?预习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怎样设计预习学案?通过什么方法、手 段使学生掌握学习目标等。
(2)探究模块:要体现“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探究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明确哪些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哪些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如何进行疑难点拨?教学反思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课堂上要体现知识反馈、错误矫 正、课堂检测、目标达成和拓展提升等。
(3)反馈模块:要体现作业的分层布置,教师要根据学生接受、消化、吸收知识的能力不同,把学生分为A、B两类,或A、B、C三类,然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易不同的作业。既要保证大面积学生扎实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又要保证部分发展力较强的学生得到 拓展提升。
“三布置三不布置”即: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作业,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不布置重复的作业 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
2、“七环”是指课内探究过程中的“导学——自主探究——合 作交流——巩固——达成训练——互动展示——拓展提升。”
四、“三模七环”教学模式的变式
每个学科结合各自学科的具体特点,设计出五个课型(每个学科的功能和名称不同)。如语文课可设计为:①阅读课;②习作课;③ 复习课;④综合实践课;⑤拓展(增量)阅读课。
对于课前预习和课后拓展这两个环节要保证时间和效果。如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是否可放在课内,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既保证预习的有效性,又培养了学生的预习能力和习惯。再如部分学科的课后拓 展也可和当堂训练相结合。
五、推进措施
1、转变观念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转变观念是前提。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不可能有先进的教学实践。课堂教学改革要着眼于改变、整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型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 “走出去,请进来”。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活跃思维,更新观念。从而使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转变,进一步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 性。
2、示范引领
在自觉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示范引领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捷径。为此,镇小学教研室将组织各个学科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全镇范围内上示范课、引领课,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典型引路。
3、全面推进
活动推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催化剂。为此,将面向全体教师,分层次开展课堂教学展示系列活动:举行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暨教师论坛系列研讨活动;广泛开展导师制活动;开展优秀教案评选活动;举行全员课堂教学竞赛和优质课评选活动;教学反思论文展评活动等。每次课堂教学改革研讨活动,教研室都将组织各个层面的教师参 加听课评课以此全面推进我镇的课堂教学改革。
第二篇:“导学达标,减负高效”四段七环教学模式探究
“导学达标,减负高效”四段七环教学模式探究
历史已经进入崭新的二十一世纪,新的时代要求我们培养出素质更高,知识更全面,更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才,因此,我们的教育也应紧跟时代发展,不断适当调整培养学生的方式方法,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下面我结合四段七环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活动应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更加强烈。”抓住这一强烈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诱发良好的思维情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如果一味的灌输,学生的思维在时刻紧跟教师思维时,很容易疲劳,课堂学习效率不断下降。而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具体实施则由学生围绕目标自主展开,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在教学中通过四段七环中的前三个环节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1、揭示学习目标。通过课前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把学习目标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导拨自学要点。通过课件把学生要自主学习的内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学内容的具体位置,用多长时间。这样既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还可以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
3、学生自主探究。本阶段是导拨自学的后续阶段,学生将自主探究导拨自学阶段的自学内容,主动的进行操作实践,积极动脑、动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愿望,就要尽可能地在学习上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读书,促使学生在读书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获得思想启迪。
二、充分发挥学习小组作用,促进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教师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上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以“小组合作”、“多边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学会合作与学会知识同等重要,使学生从多交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然,在运用合作学习过程中也应恰如其分,避免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生的层次不同,那些反应快的学生总是先把看法说出来,使得反应稍慢的同学只有“恍然大悟”的份。部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思考和探究的机会。
2、课堂讨论有时为许多懒惰的学生提供了避难所。他不用冥思苦想,因为同组人早就为他准备好了答案。长此以往,不免会让这部分学生养成投机取巧,坐享其成的不良习惯。
为了既充分体现合作学习的优点,又尽量避免出现以上弊端,我在师生讨论解疑阶段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让每一个学生有充分的准备,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在学习《对文字进行修饰》一课时,要让学生讨论如何进行文字修饰,首先学生应该知道都有哪些修饰效果,每种效果是什么样的,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小组的合作学习。所以,我在这个环节之前布置了预习,安排学生上网查找不同的文章修饰效果,这样就使得课堂交流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可说,互通有无,气氛热烈,效果较好。
2、讨论问题时,容易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所以我通常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且将疑惑和想法简单记下来,然后在组内进行交流。这样学生既能进行独立思考,又能在此基础上听取同学的想法互为补充,以便取得更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3、鼓励学生在组内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不同的见解教师给予肯定,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讨论时不要轻易的否定学生的看法,要把不同的意见组织起来,先在小组内讨论,不能解决再进入更大范围内讨论,这样会营造一种探究学习的浓厚氛围,也能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本人不能“稳坐钓鱼台”,要走下讲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深入课堂,参与他们的讨论。因为学生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监控。中学生的自我监控水平和合作水平还比较低,如果没有教师的适当调节控制,其合作学习有时很可能会放任自流,流于形式,成为无效劳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切不可袖手旁观,无所事事,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中去,这样便于对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反应,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
三、探究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探究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是学生为获得对知识的正确认识而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行为方式,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与开发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目标。
在探究阶段,兴趣是学生探究的动力源泉。布鲁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主动的探究。
其实,探究学习不是孤立的一个部分,而是渗透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当中,三者融为了一个整体,密不可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本身就是在探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自主性、创造性地开展探究活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是:借用背景材料—形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背景材料可由教师为学生提供,学生将这些背景材料作为学习资源和线索;在此基础上学生发现和行程问题,确定解决问题方式方法并照此进行学生间的讨论、研究、交流、质疑、辩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最后使问题得以解决。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只要真正理解了自主、合作、探究,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老师的主导特性,让学生有效的合作,实实在在的进行有价值的探究,“导学达标,减负高效”四段七环教学法就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取得更好教学成果!
第三篇:“三型七环网络写作教学模式”的构建
“三型七环网络写作教学模式”的构建
【摘要】在信息技术时代,网络写作悄然兴起。我们经过四年多网络环境下的写作教学研究,构建起“三型七环网络写作教学模式”。“三型”是指网络写作载体的三种类型,即基于局域网的网络写作教学、基于博客的网络写作教学、基于主题网站的网络写作教学。“七环”是指每种网络写作类型都含有七个基本教学环节,即情景激趣、搜寻资源、独立创作、网上发布、交流评价、修改更新、精品展示。
【关键词】三型七环;网络写作;教学模式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生活已经成为人们一种主要的生活方式。为了人们沟通的需要,电子邮件、BBS、Blog相继出现,并以其强大的优势,促进了网络写作的蓬勃发展。网络写作“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现代人网络生活的潮流。可以肯定地说,传统的写作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网络时代,由键盘、鼠标、电子文本及Internet构成的新的写作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写作思维模式,扩张了人们的活动空间与视野,同样给学生的写作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所以,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写作教学研究是一项十分迫切并十分必要的任务。我们特选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本研究历时四年,经过两轮实验,探索构建出“三型七环网络写作教学模式”。
一、“三型七环网络写作教学模式”的涵义
1.“三型”
“三型七环网络写作教学模式”中的“三型”是指网络写作载体的三种类型,即基于局域网的网络写作教学、基于博客的网络写作教学、基于主题网站的网络写作教学。
2.“七环”
“三型七环网络写作教学模式”中的“七环”是指每种网络写作类型都含有七个基本教学环节,这七个基本教学环节是:情景激趣、搜寻资源、独立创作、网上发布、交流评价、修改更新、精品展示。
二、“三型七环网络写作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三型”操作方法
1.基于局域网的网络写作教学
教师在学校资源服务器上设置虚拟写作网页,包括写作资源库、写作方法库、精彩作品展台、学生个人作品库等栏目。每次写作之前,教师将写作要求及从互联网上搜索的相关话题写作资源传送到网页上的“写作资源库”。写作时,学生访问资源服务器上的网页,查看本次写作要求及相关写作资源,然后在计算机上利用word软件进行创作。写作完成后上传到网页中的“学生个人作品库”。在作文交流评改课上,学生访问其他同学的“学生个人作品库”中的作品,在别人作品后发表评价及修改意见。教师对学生评价交流做了细致的安排和规定。全班划分了8个小组,每个小组7~8人,小组长为写作成绩较好的同学。评价交流时,每两个小组为一联合组,小组长要评完本小组所有成员的作品,其他人员每人至少要评8件作品,本组内至少4件,联合组至少4件。教师统一设计“写作评价交流表”,由学生个人复制在自己作品后面,供其他同学交流评价和自己修改时使用。评价交流结束后,每位同学参考别人的评价交流意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以修改稿的形式放在“写作评价交流表”的后面。评价交流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以联合组为单位评选出优秀作品,经教师审阅后传到网页的“精彩作品展台”供全体同学欣赏借鉴。
基于局域网的网络写作教学以学校资源服务器和局域网为载体,建立起写作交流平台,其优点是:教师精选了写作资源,减少了学生过多的网上搜索时间,提高了写作效率,并且避免了网络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干扰和危害。其缺点是:开放性较差,写作资源不能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另外这种类型教学模式,只能应用于学校写作课堂,受时空限制较大,不能使网络写作走向生活化。
2.基于博客的网络写作教学
教师在网站的博客栏目上建立班级作文博客,博文按“写作公告”、“写作方法”、“精彩作品展示台”等分类。教师指导每位学生同样在“中国教育人博客”上建立学生个人博客,然后利用博客的链接功能将每位学生的博客网址与班级作文博客进行链接,使每位学生在自己博客上通过点击能迅速访问班级作文博客,班级作文博客上“常用链接”栏内有每位学生的名字,通过点击能够直接进入其个人博客。进行写作课时,教师在班级作文博客的“写作公告”发布本次写作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自主查询写作资料,然后在自己的个人博客上进行独立创作;创作完成后进行发布,然后利用博客“留言”、“评论”功能互相进行交流与评价。每位同学根据其他同学意见,修改后再次以原先主题但注明了修改稿进行发布。同样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评选出优秀作品,经教师审阅后传到班级作文博客的“精彩作品展示台”上供全体同学欣赏借鉴。
基于博客的网络写作教学以互联网博客作为载体,构建起写作交流平台,其优点是:学生写作、交流开放,写作资源能满足个人需求,写作时间、空间不受限制,特别是推进写作的生活化、日常化;其不足就是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学生易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干扰和危害,且不易于教师监督。
3.基于主题网站的网络写作教学
基于主题网站的网络写作教学,主要做法同基于局域网的网络写作教学大致一样,不同之处就是教师在互联网上建立作文主题网站,网站上除设置“写作资源库”、“写作方法库”、“精彩作品展示台”等栏目外,更要设置全班每个学生的个人网页。每位学生在自己的网页上进行创作,依托作文主题网站这个平台进行交流。
基于主题网站的网络写作教学,以网站作为载体,具有与基于博客的网络写作教学一样的优点和缺点,并且基于主题网站的网络写作教学要求教师具有的信息技术水平更高,网站的制作、运行和维护更为复杂,教学的成本比以上两种网络写作类型要高得多,当然学生的写作、交流也便捷得多。
(二)“七环”操作办法
1.情景激趣教师利用多媒体设置生活情境,交代写作话题,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2.搜寻资源学生根据话题结合自己需求,在教师提供的网络平台搜寻、查找和积累写作素材。
3.独立创作在感知写作素材的基础上进行构思,利用计算机自主创作。
4.网上发布将创作好的作品发布到网络交流平台。
5.交流评价按照教师的要求与安排以及自己的兴趣进行留言、评论、讨论。
6.修改更新根据其他同学的交流评价建议,自己修改并再次按要求发布。
7.精品展示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评选出优秀作品,审阅后在网络交流平台的“精彩作品展台”上进行发布,供全体同学欣赏借鉴。
【注】此论文为河北省教育技术“十一五”规划课题“网络环境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06-HBDJ-482)研究成果。
(作者地址:河北省唐县国防路21号理想中学)
第四篇:“导学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导学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杨海岚 河北省邯郸市第十一中学 056002
我国的物理教学历来拥有重视基础教育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优良传统,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创造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重视却不够,而这正是本世纪具有竞争力人才的关键素质所在。应该看到,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地发现、探索、解决物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并且有所感悟、有所创造,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它反映了物理教学中强调学生主体参与,强调在实践中完成学生自身知识构建的发展趋势。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感到,“导学探索、自主解决”作为一个由教师指导、学生高度自主参与的学物理、用物理的过程,是完成上述目的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导学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特点
1.开放式。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探索发现法、问题学习法、开放性学习法等诸多教学模式的共同优点。实现教学过程“两主”作用的有机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创设好的问题环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对问题的探索、发现、解决的深度和方法上,由学生自主控制和完成。
2.以学为主。现代学习理论特别强调“教会学生学习”。课堂的主体活动不是教师的讲授,而是学生自主的自学、探究、解决问题。教师的“导”体现在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问题环境,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最终由学生“自主解决”面临的问题,并使获取的知识成为继续发现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起点和手段,形成新的问题环境和学习过程的循环。教师在课堂上应扮演下列角色:模特——他不仅演示正确的开始,也表现失误的开端和“拨乱反正”的思维技能;参谋——提一些求解的建议、提供信息,但并不代替学生做出决断;询问者——故作不知,问原因、找漏洞,督促学生弄清楚、说明白,完成进度;仲裁者和鉴赏者——评判学生学习成果的价值、意义、优劣,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在教学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过程中体现“学法”,把教与学融为一体。
3.由他律向自律方向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精神、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把教师的外部控制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控制过程,是由他律向自律转变的过程。“导学”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的“模本”,是学生完成自学的体验和准备。学生只有自己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过程和方法,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这才是“导学”的最终目标。
二、“导学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设置问题或构建问题环境。根据教学内容可采用以下方式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发现、提出问题;根据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设置问题;根据学生在学习、讨论、研究中的发现引出问题;教师也可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或待研究的微型课题,自己设计相应的问题。
2.通过探究实验或者探究讨论,形成猜想或者分解成有目标的小任务。对设置的问题可通过类比、实验、观察、归纳,形成抽象的问题,或者形成引入探究、有希望成立的猜想,或者分解成更小、更具体、更可操作、更熟悉、更清晰地表现出递进层次的问题。如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教学中,如何减少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可分解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不等于砂和砂桶的重力、小车受摩擦力作用等因素。
3.激发学生自主地尝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自己解决问题,特别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各自为战”、“分组分群”、“实验检验”、“集体辩论”。对学生不要马上给方向,而是给“指南针”,让学生试着定向;对“走错”的学生,也不要马上否定,而是尽可能肯定学生思维的合理成分,争取给学生参与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体验。
4.引导评价,总结巩固成果。要引导学生对探究发现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总结。如:探究发现是否充分?问题解决是否有效、彻底、简洁?得到的方法和结果有何意义?又有何应用价值?要让学生说得更多些,教师不要把事做“满”。对学生的评价和小结,教师可让学生作评价的评价,也可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让学生设计一些练习来巩固学习成果。
5.求异探新,把问题的探究和发现解决的过程延续到课外和后续课程
三、“导学探究、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问题环境设计
1.结合课堂教学,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去延展、开拓问题链。在问题环境的设计中,教师不能自己总当“导游”,而应该把“导游路线”设计的“天机”有意识地泄露给学生,使他们能体验出“导游”是怎么回事,从而自己也尽早成为“导游”。要注意鼓励学生发展、验证他们自己的猜想和结论。
2.利用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疑惑和问题,引导学生相互解疑。教师应立足于学生问题的分析,解决对问题过程的理解,而不以正确的解答为满足。教师应注意做好每个问题解决过程的记录,把学生成功的经验和自己在挫折中得到的教训介绍给其他同学。
3.重视并利用物理实验和物理学史的思想。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追溯物理学家思考的源头,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而现在的学生实验,其实验目的、内容、步骤在课本或实验册中都有详尽的设计和安排,学生长期地按课本或实验册的安排被动地实验,思维显得呆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和课外小实验的作用,改部分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设计实验,并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引导学生从对观察的直接兴趣转入操作兴趣;进而通过研究实验和分析实验的意外及异常现象,体会物理学的逻辑兴趣。兴趣层次的升迁,可促使学生从被动观察者的状态变为主动实验的设计者和研究者。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第五篇:《“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学习体会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学习体会
苏家屯区特殊教育学校叶洪久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素质和能力、开发智力的主要途径。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弱点是没能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生往往处于消极、被动、受压抑的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既不利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不利于开发智力和培养创新能力。
陈惠娣老师讲的“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正式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快乐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探究的能力。作为一名教育战线上的员工,充分体会到当今的学生急需这方面的锻炼,来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势在必行。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即利用适合具体学情的教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促使学生主动知识建构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案是体现教师教学思想、方法、知识体系和学生能力培养的载体,它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这样,学案的作用不仅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我认为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并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
2.能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引导学生的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3.能更好地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相关知识介绍和实践应用情况的介绍,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促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本身的价值;或者通过创设一种特定的学习和问题情景,使学生懂得意识到所学知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的作用和价值。
4.能够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进一步明确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目的和要求,并使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且能及时改进。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法的探索仅仅是一个起步,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吸取更多先进经验加以改进,相信“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改革会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