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导学模式有效性的探究(本站推荐)
课堂导学模式有效性探究
九江县马回岭中学
王友记
【摘要】开展“导学模式有效性”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现课堂的有效和高效,使整个课堂教学全过程是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习的过程。
【关键词】新课改 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 高效课堂 【正
文】
在教育教学改革新的浪潮中,我校自09年秋季开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赏识“自主式、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导学稿”为载体,还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搭建合作交流的学习的平台。近三年来,通过学习、借鉴课改名校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五环课堂”等新课堂教学模式。从最初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观念的转变,到对撰写导学稿模式的探讨,以及现在各科的导学稿走进课堂的使用,教师的思想、观念一次次得到洗礼。的确,从抵触到接受,从接受到研讨,从研讨到使用,一次次认识上的提高,让许多教师感受颇多,让学生能快乐地学习,激情求知,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主动、自主、合作、探究,创造性的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方法和行为习惯,做一个要学习、会学习的人,成为终生自觉学习的受益人。马中师生正在与新课改一起成长,自主合作成为师生教学活动的方向,求实创新成为师生教学活动的宗旨,快乐高效成为师生教学活动的目标。好的教学模式既是学生的发展,又是教师的进步,将新课堂理念下的“自主、合作、探究”有效地融注在一起,努力探究“自研自探”、“互动合作”、“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等环节导学模式的有效性,着眼于教学的现实、教学的背后及教学的未来。
一、新课改的目标要求
新课程改革理念是以活动为中心,调动主体参与,体现课程不再是承载知识的文本,而是活动经验,是师生共同求知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诸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生长的建构过程;活动是人的存在形式,活动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和丰富个性;能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促进主体发展,培养良好习惯和方法、促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形成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式;以追踪式问题串的形式将活动者置于思维情景之中,调动五官,让学生在教师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组织引导下参与活动,学会积极地思考,积累活动经验;形成活动的基本属性是主体参与,主体参与是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决定教学活动的始发、过程和质量;主体性是人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的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特征,个人的主体性如何决定着他将来具有怎样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国家基础课程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课程改革: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②、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导学模式构架
导学案的组成部分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疑点、思考题、疑难信息反馈、学习活动的设计、展示、梯度导学导练、知识拓展、课后反思等部分,共“自研自探”、“互动合作”、“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归纳”等五个环节。设计“导学案”时,着力点应放在“学案的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记忆、联想、对比、推理、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学科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在五步教学模式中, “自研自探”、“互动合作”、“展示提升”阶段侧重学生“学”,而“质疑评价”“总结归纳”阶段侧重教师“教”,但这并不意味着“教”与“学”可以截然分开。在“自研自探”阶段,教师应采用“放”和“扶”相结合的办法,放手让基础好的学生自学,将主要精力放在对中、差学生进行个别指点方面。在施教中,教师也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采用相应的“点拨”方法,掌握“拓展”的尺度。在各阶段的时间分配上,教师也不宜统得过死,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灵活控制。
三、导学案的实践价值
1.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尝试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的优化组合,使有限的课堂时间得到最大优化,切实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导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改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探究者,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3.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指导上,走近学生,指导学法,让自主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这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技能与水平。
4、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的教学精髓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不仅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而且注重于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发展,其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习的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是学习的核心;教师的导学是学习的前提;讨论质疑是学习的方法;教学形式应是多样化的。如讲授、启发、自学辅导、实验探索、问题讨论等。教学中应尽可能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求知欲、探究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提出问题,模拟情境,发表不同见解,引起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创造与主体性品质。
四、高效课堂的需要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在进行学生教学发展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也很关键,正确的做法,老师应是一个引导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
在《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中讲述了:我们反对教教材和学教材,主张把学习还给学生—“我的课堂我做主”。我们认为,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可学习能力总需要一个“来源”,这个来源只能是“导学案”。我们形象地将之比喻为“渡船”。对于导学案来讲,它最重要的是必须具有“功能”,如果单纯从字面理解也没有错,“导”是引导,“学”是目的,“案”是设计。然而,遗憾的是,很多人仍然没有理解这个意图,把导学案变成了习题集。如果说我们反对教材,那么,当然也应该反对“学导学案”,只为了应试的“案”。对于课堂教学而言,其实最低级的就是“惟知识”的讲授课堂,不教而教才是高级的课堂,或者换句话说,那些不需要教就能让学生学会的教师才是好教师。不教而会,这种可能性只能来自于渡船——摆渡。其实,靠摆渡过河还不能称得上“学习能力”,仍然算是借助外力,因此,要明白,导学案实在不是目的主体,它只能是工具和手段。
导学案相比传统的教师教案,它主张“服务于学”,它最终极的追求是“会学”和“创学”,它一定是变传统的研究教材、研究教法为研究学生、研究学情、研究学法,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变传统的教师课堂为学生课堂,变传统的“惟教”为“惟学”、“惟师”为“惟生”,是教师新课改理念下的二次课程开发。从而去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实践中的体会与收获
1、“导学稿”让教辅资料淡出课堂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所在。09年秋季我校七年级开始实施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导学稿”,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一开始引起了诸多学校的高度关注,到底它有什么不同?到底效果怎样?„带着这些诸多的疑问,马中人开始在跋涉中前进,在困惑中思索,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现已扎实推进到了整个年级。
走进课堂,就可看到每个学生手里都有一份一张16开纸的资料,上面印着这节课要上内容的“导学案”。案上有:导学目标、知识点、导学方法、导学过程等,其中“导学过程”中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导学导练。后面还有拓展题、信息反馈、课堂反思等。学生们一边看着资料一边听讲,这份资料就是马中正在大力推行的“导学稿”。与以往老师在讲台上讲过不停、学生在下面记着不停的传统授课模式不同的是:每节课,授课教师只讲十几分钟,并且有些内容一带而过。有人会问“老师讲得这么少,进度这么快,学生能跟上吗?”那别担心,因为学生课前已经预习过课本,并且做了“导学稿”上老师所布置的课前预习题目。
在学校,导学稿由师生共用。上课前教师把导学稿发给学生,引导学生课前自学教材,并完成导学稿上课前预习的习题。上课时老师按照学生完成导学稿的情况实施教学--以“学”定“教”。采取导学稿教学后,我们老师都感到现在上课比以前轻松多了,老师讲得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
目前,在学生课桌上看不到教辅资料,导学稿就是学生的作业和复习资料。以前,老师为图简便,给学生定购大量辅导资料,既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从去年起,学校全面禁止老师要求学生订购辅导资料,一旦发现哪个班级出现学生集体购买辅导资料,就让这个老师学习“要求”,甚至“休息”。导学稿是由科任老师拟稿,同级科老师研讨定稿的。导学稿中确定的何种导学目标,老师就教这些内容,考试就考这些内容(以大纲为依据),学校以班级合格率和巩固率的高低作为评价教师的教学实绩,这就从源头上堵住了老师对辅导资料的依赖,而用心去精选习题。
2、“导学案”让师生共同提高
在我校实行导学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团队精神。大家坦诚相待,彼此取长补短,只要有问题,大家都会提出来,共同讨论,共同分享。在这种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我们心情是舒畅的,斗志是昂扬的。同时,我们也惊喜的看到了学生的变化、教师的变化以及师生关系的变化。
1)、导学案的实施让学生感受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导学案的实施增加了同学间的交流,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
3)、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它使教师由原来的“知识权威”和知识的“讲授者”,变成了课堂的“引导者”,学生的“倾听者”、“帮助者”。由原来的教师督促学生学习,变成学生带着问题寻求老师的帮助。
4)、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导学案的教学,学生的问题意识明显加强。通过导学案的引导,大多数的同学都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都能够找到自己还有疑惑的地方。
5)、导学案的实施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从分析教材到三维目标的确定,从导学案的编制到预习效果的反馈,从课堂的设计到实施,每一步都与以前的教学方式不同,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也在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交流,不断的进步,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对传统教师角色的最好概括。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由于师生关系单一,教师的角色也单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师作为文化传承执行者的基本职能没有改变,但教师的角色却越来越向多重化方向发展,不再是以往具有权威身份的单纯的传递者,而应该同时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合作者,成为新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等等。只有教师角色的全方位更新,才能以优异的素质去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好创新教育,才能实现新课程标准要求我“应以培养有创造精神、有实践能力的人才”的这一主要目标,也就能最终实现科学发展观在教育工作中的全面贯彻落实。
我们开展“导学模式有效性”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现课堂的有效和高效,使整个课堂教学全过程是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习的过程。所有学生都处在主动积极、紧张有序的学习状态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解决,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学目标。
第二篇:课堂小结的有效性探究
数学课堂小结的有效性探究
梅山小班
周海珍
【摘要】
课堂小结是中学数学教学每堂课必备的环节,有效的课堂小结加强了知识的联系,充分体现出所学知识的系统性;有效的课堂小结是从总体上对知识的把握,不是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因而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有效的课堂小结更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品质;有效的课堂小结能使人对课堂感受到一种整体美、和谐美,如听过一支优美的曲子,让人回味悠长,从而增加审美情趣……
【关键字】
课堂小结 有效性
俗话说:编筐挝篓全在收口。由此可见,每件事结尾工作的重要性,讲课亦是如此,课堂小结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成功的一节课,有效的小结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在平常教学中,虽然数学教师对课堂小结的有效性也很重视,但由于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中:引入有效性的设计、新环节教学有效性的设计、练习有效性的设计等等该重视的内容太多,到课堂小结的时候,往往是下课的铃声即将敲响或已经敲响了,只好草草收兵,不了了之。那么课堂小结的有效性就谈不上了。
还有一种现象,特别是在公开课和讲课比赛的课例中,由于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结果比赛课的课堂小结成了千篇一律的内容,都成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谈谈你的感受?”。本来这样的小结也无可厚非,只要教师引导的好,把时间恰当地留给学生进行感悟、归纳、总结,也是很好的课堂小结,但由于教师留给学生课堂小结的时间太短太少,结果课堂小结就成了学生简单总结简要知识点的过场戏。我觉得比较好的,特别是有效性的课堂小结是教师和学生对一节课的高度梳理和概括的重要环节,是发现后继问题,是前后知识纵横联系的必要阶段,它能把学生学到的零散知识进行数学建构,内化为学生自身已学的知识系统中去,因此,数学教师要高度重视数学课堂小结,让课堂小结更加变得有效性。
一、有效课堂小结的必要性探究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经过精心准备后向学生系统传授其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场所,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作为数学教学课堂也亦如此。数学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中的最后一环节,是教师或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课堂学习即将结束时进行针对性的归纳回顾。好的课堂小结,不仅对该节课起了加深巩固的作用,还可以收到画龙点睛、唤起思维、激发求知欲、发挥想象、启迪灵感等教学效果。在上一次函数图象的第二课时,快下课时,我小结道:“例3解决一次函数y=-3x+3920中,除了利用函数的图象和利用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求它的最低费用外,同学们能否用整数的性质来解决?作为课后思考题。” 当时有很多同学感到很奇怪,一直到下课起立时嘴里还在念念不忘,这明明是一道函数题,怎么还可用整数的知识来解决呢?结果到下午自习课,我进教室答疑时,有好几位同学递上各自的解法,大部分同学都思考了,而且大部分同学思考对了:因为要使两个加数的和最小,而一个加数已经确定,只有另一个加数取最小值时,这样和才最小。因此,要使一次函数y的值最小,只要x的值在自变量的范围中,取最小值即可。
二、有效课堂小结的作用性探究
课堂小结的作用,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第一、系统知识的归纳。新课结束以后,教师可以通过小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新知识,加强学生的记忆,巩固新知识。小结时也可利用板书,让学生归纳出有哪些知识点,重点,难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概括、归纳能力。并使有关的教学内容系统连贯和相对完整。因为学生对于相对完整的知识容易理解,也就容易掌握。
第二、承上启下的作用。小结时,可以利用与下节课有联系的内容做为切入点,设置悬念,把学生引入“别有洞天”的洞门口,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自觉兴趣。这样,既巩固了新知识,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回味无穷。回味无穷是指课堂教学小结的语言发人深省,使学生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跨越课堂教学和课后休闲的时空界限,课后学生还会自觉“回味咀嚼”,获得更多教益。
三、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小结的探究
1、对教学重点知识、方法进行必要回顾。
新的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目标中首次出现了过程性目标:如,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经历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 程等等。学生在操作、实验、观察、猜想等活动后,对建立起来的新知识,一般情况下都能在各自的大脑中经过加工建构形成初步印象,所以在小结过程中,学生一般都能把课堂中的新知识的框架叙述出来,比如在学习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学生在小结时,都能概括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即:
1、将方程转化为一般式;
2、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
3、把常数项移到等号右边;
4、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5、在方程右边是非负数的情况下进行开方;
6、写出方程的解。代数中这样的知识小结在学生经过适量的练习后是都能解决的,计算步骤的小结也是代数中经常遇到的。
2、要注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无深刻的理解、认识和掌握,就要看他对整节课的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程度。对学生的发展而言,学习的价值不只是记住几个数学结论,解决几个习题而已,而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解决问题是可以有不同策略的,这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着数学的思想方法在里面。当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理解,对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一定认识的时候,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得到升华。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对于定理的证明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它所内含的数学转化的思想。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前,学生大脑中的180度的角有平角,证明内角和定理的过程就是将三角形三个内角通过剪、拼转化为平角的过程。那么在小结时,就应该引导学生概括这种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思想,有了这种转化思想,就有了思维的方向,也就有了行动的方向。这是数学中最常用的思想方法。再如,在配方法一节的课堂小结时,应引导学生概括配方法的实质就是将一个一般式的方程转化为一个数或式子的完全平方的过程。等等。在小结中不断让学生体会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等等,能让学生的思维达到一个较高的思维水平,能让学生用数学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
3、注意内容之间纵横的综合联系。
在听过的一节整式的加减的新授课,新内容很少,就是两个简单例题,授课教师在学生预习课本,解决习题,解决练习后,用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归纳概括知识,从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合并同类项的转化思想,联想到恒等变形,从全局出发,通过联系、类比,将与整式加减有关的内容进行全面的纵横联系,求同存异。通过建立数学观点、验证数学观点、升华数学观点的思路,一节普通内容的课,通过归纳总结,把相关知识达到了融会贯通的高度。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又如在讲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习题课时,通过设计题目,让学生把角色定位到班级班长、学校校长、企业老板中,通过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的变化,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所考察的数据的角度不同,效果就不同的道理。在小结时,学生自主发言,谈自己的体会,谈对三个概念的不同认识,谈不同角色对数学概念的不同理解和不同用途的宣传,从而让学生体验到了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理判断的过程,发展了学生正确统计观念的过程。让学生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注意经典习题、生活问题的有效总结
在数学习题课、讲评课及某些新授课中,对于经典的数学习题的小结也非常重要。比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经典的生活背景题目等。在小结归纳时,让学生体验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时,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让学生体验问题的评价方法不同的差异时,感受不同方法的得出主要来源于我们对问题的认识角度的不同;让学生体验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这些问题的小结,就是学生的一个学习反思的过程,通过反思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和有效性,让学生在自己的大脑中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内化为自己的学习能力,享受情感与态度上带来的成功的快乐。总之,只要教师把数学课堂小结重视起来,利用课堂小结,让学生梳理知识,体验过程与方法,就能达到升华学生思维,达到画龙点睛的精彩效果的。
总之,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中学数学教师,千万不要因为要上公开课或者是观摩课时才象征性地作课堂小结来应付一下,要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应重视课堂小结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小结精彩起来。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符合教学规律的,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小结,都能使课堂效率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5
3、《新课程教学设计》数学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4
第三篇:探究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探究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展开,部分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较大转变,但就目前局势来讲,有些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方法还是比较传统的。因此,本文就目前历史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探究,进而提供有效性教学策略为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历史;有效性;策略
新课程改革强调理念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反对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展开,部分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较大转变,但就目前局势来讲,仍然有些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方法还是比较传统的。因此,本文就目前历史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探究,进而提供有效性教学策略为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一、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分析
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中,只想着如何将知识授予学生,而同学把知识都掌握了就达到有效性教学的目的了;还有部分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让学生进行思考或合作探讨将问题解决就认为体现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然,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教师通过教学完成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但其不是课堂中的全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展现出现代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不同,通过三维立体设计思维去构建教学工作,如:科学设计、进行、实现这三方面去完成,只有通过有效性思考才能体现出当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与众不同。据著名文学家聂幼犁说过:“学生学习高中历史不单纯是让同学学习知识、认识过去,而是让其认识自己目前所处的社会现状,为同学未来提供建设性资料,为同学提供开创未来的智慧”。从这句话可以了解到,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一个过程,同时还是培养智慧、情感交流共同发展的课堂,是让同学通过历史课堂学到与众不同的知识,属于一个接受过程。实际上讲,高中历史课堂给予有效性教学,不仅显示出以学生为中心,还体现以人为本、个性指导的教学课程。有效性教学不但能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还能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真正提高同学历史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二、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由于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高中历史版材在不断更新,但都普遍存在一些特点:丰富性、历史性、综合性等,古今中外就是将逝去的事、人、事件等通过文字将其叙述出来,不能再重演。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期间学生会提出较多问题,而老师在课堂中只能依靠课本内容进行讲解显得整个课堂枯燥,无法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这给历史教学带来较大的困难。但如果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先进多媒体技术,就可解决这一问题,将抽象性问题转变为简单性,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拓展历史课件,增加历史知识,多增添历史主题,将内容扩大化,让同学积极、主动的去了解历史、解决从中遇到的问题,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例如:高中历史(岳麓版教材)中第一单元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第一节课(商厦制度与西周封建制),当讲解到西周封邦建国这一内容期间,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将西周从建立到巩固政权,利用分封制手段巩固政权,然后到建立宗法制度转换为简单易懂的表格形式,让学生一目了然,同时还可以制作动态图片,把各个等级用红色、紫色、绿色标出,并给学生讲解西周是如何进行分封制,巩固西周政权。然后让学生分析诸侯如何对下属进行分封制,首先让学生开动思维思考问题,经过逐一回答后老师再揭晓答案,同样是利用多媒体制作动态图,将答案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而西周分封形式是:周王-诸侯-卿大夫-士,让学生一目了然,简单易懂,通过将历史内容直观展现,让课堂从枯燥乏味转变为生动、有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2.采用情景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内容具备较强的抽象性,大部分学生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比较难掌握,这样的现象不利于老师授课,并给授课老师带来极大挑战,一一进行解说会导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能有效的完成讲课,无法实现教学目的。此时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生兴趣,将历史内容简单化,利于学生理解,采用情境教学主要依靠老师去实施,在进行教学期间,教师要结合历史课本内容有效的融入感情色彩,创造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场景,并让学生参与情境教学中,让其体验历史内容,不但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利于学生理解历史教材。并让同学心理机能获得较好发展,使历史课堂教学目的更明确。
例如:高中历史(岳麓版教材)“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我们现在处于民主时代,对与破坏民主法制的历史应该给予疑问的态度去学习,此时就可以通过情景教学将“文化大革命”为首的江青、林彪一伙煽动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人物进行演绎,抽取文章中造反派“全面夺权的开展”这一情景进行表演,让学生了解历史内容,易于让学生理解历史内容。如学习到“新文化运动”这一课时,大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当时历史的黑暗,并不了解封建专制的腐败黑暗。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家》这个内容,把瑞珏之死等故事构建历史情境,让学生适时了解到当时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思想,也就是当前的科学、民主、新文化、道德等,然后逐渐提倡马克思主义。通过利用情境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添课堂气氛。
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有效性教学策略,利于明确教学目的,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有效性教学策略的运用,将历史课堂逐渐推向科学化发展,为学生创建优良的学习气氛。
参考文献:
[1]王百胜.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
[2]王国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517300)
第四篇:【高中化学特色教学】“问题式导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
“问题式导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一、“问题式导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2011年我校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在认真借鉴永威学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县教育局提出的“以问导学,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策略,总结提升为“126精致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我针对我校高三学生化学课一轮复习的特点,结合学校提出的“126精致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对教学思路进行了一些反思和重构,设计了“问题式导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以高效课堂教学为理念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问题式导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轮复习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高中必修课程以及两个选修模块课程的学习,对高中化学知识已经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一轮复习中要做的一是构建知识体系,二是扎实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想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就要采用科学的复习策略、得当的复习方法。“问题式导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是根据考纲要求,将一个课题的知识巧妙的设计成若干个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解答问题将该专题的知识有机的串联起来,同时设置典型例题,让学生将总结出的知识点在典型题目中加以运用,不但总结了知识同时锻炼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三、“问题式导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环节
首先设计制作预习学案,主要针对课本基础知识点,让学生对本课题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复习。
其次运用“问题式导学”理念设计课堂探究导学案。以下是我以《氮及其化合物》 这一课题为例介绍导学案中复习关于氨气的性质的问题设计:
问题一:某同学在实验室制备了氧气和氨气两瓶气体,因急事离开后,忘了哪一瓶是氨气。请你根据所学知识,采取尽可能多的合理方法加以鉴别。
这只是看似与生活有联系的一个小问题,但是学生在回答该问题时需要大量的思考,将本课题中氨气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的化学性质知识都串联一遍,才能回答完整。该问题后又设置一道典型例题:
(1)图甲为化学教学中常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氨气,,胶头滴管及烧杯中盛有水,引发该喷泉实验的操作,产生喷泉的原理
。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A.HCl和H2O C.NH3和H2O B.O2和H2O D.CO2和NaOH溶液
(2)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办法,并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
①在图乙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A.Cu与稀盐酸
C.CaCO3与稀硫酸
B.NaHCO3与NaOH溶液 D.NH4HCO3与稀盐酸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
②比较图甲和图乙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甲 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图乙 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填“增大”或“减小”)
这道典型题突出了氨气最重要的一条物理性质:极易溶于水,以及该性质的重要应用:喷泉实验。并对有关该实验的考察角度进行了全面展示:喷泉的产生原理;引发喷泉的操作;形成喷泉的条件;产生压强差的方法和原理。
学生完成该例题后,对于喷泉实验的考查方式已经有了一次全面的体验,不仅掌握了关于喷泉实验的相关知识,同时明确了有关喷泉实验的出题角度和题目类型。
将一个课题中的知识点用问题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并学会了应用,以此达到“精致高效课堂模式”的要求。
四、“问题式导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的适用范围和效果
我所设计的化学课堂“问题式导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主要针对高三一轮复习使用,针对我校的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我校是一所县级普通高中,生源全部来自农村,优等生的比例非常小,学生大多比较能吃苦,学习很用功,基础知识相对牢固,但是灵活应用能力欠缺。这种“问题式导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在一轮复习中的试用效果很好,帮助学生对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学会应用,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五篇:浅议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探究的有效性
浅议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探究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向课堂要效益”是每位教师必须追求的目标。那么,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怎样在科学课堂上提高课堂效率,获得最大的课堂效益呢?下面,我就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来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在学习四年级上册《怎样加快溶解》一课时,一开始我按照教材上的材料提示,为学生准备了肥皂,但是在实际的探究活动中,我发现使用肥皂存在以下问题:
一、肥皂不容易进行切割。
二、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切割的肥皂小块很难做到重量一致、形状一致,这样会给实验带来较大误差。
三、由于肥皂不容易切割,学生在使用刀子切割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安全隐患,稍有不慎就会划破手指。
四、学生在课上切割肥皂也会占用较多时间,影响课堂探究活动的进行。
五、肥皂不容易研碎。
既然肥皂这种材料不利于我们进行科学探究,那么能不能找到其它更合适的实验材料来代替它呢?经过查阅资料和向其他老师请教,我发现我们平时生病时服用的药片在大小和形状上都是一样的,如果用药片来代替肥皂的话,将可以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材料上的一致性。经过询问医生,最终我选定了一种叫做维生素B12的药片来代替肥皂,因为这种药片具有以下优势:
1、药片的形状和大小都是一致的,这样能够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材料是一致的,减少了误差的产生。并且减少了切割的环节,节约了时间。
2、这种药片体型较小,能够在短时间之内进行溶解。并且这种药片呈黄色,在水中溶解时,它的水溶液呈现出淡黄色,易于学生观察。
3、这种药片是无毒的,对学生的身体没有损害,能够保证学生安全。
就这样,经过努力,找到了合适的实验材料。实验材料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活动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把“搅拌能否加快溶解”、“加热能否加快溶解”、“研碎能否加快溶解”这三个探究活动都进行完的话,35分钟的时间是不够用的。怎样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呢?我决定对班里的十二个小组进行分工,让1-4组做“搅拌能否加快溶解的实验”,让5-8组做“加热能否加快溶解的实验”,让9-12组做“研碎能否加快溶解的实验”。经过这样调整教学思路之后,我又在其他班进行了尝试,发现可以在课堂上的35分钟的时间之内,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教学任务完成了,学生动手探究的欲望还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应该怎样来消除学生心中的遗憾,满足学生的诉求呢?其实,科学课一直强调,课上的活动结束了,探究却没有结束,应该让学生将科学探究一直进行下去。虽然,在课堂上我们已经得出了结论,但是我还是要求每一个小组都要把另外两个没有在课上完成的探究活动在课下亲自动手去验证。结果,同学们都很踊跃,并且在课下也很顺利地完成了另外两个探究活动,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得出了科学的结论: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都可以加快溶解。经过这样进一步的调整,终于给这堂课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通过上这堂课,学生收获很多,我感觉自己的收获也很多。我认为,要想在科学课上提高课堂探究的效率,获得最大的课堂效益,实验材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有时会直接决定实验的成败。如果选择了合适的实验材料,将对课堂探究活动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较大幅度的提高课堂探究的效率。反之,这堂课就很难取得成功,学生的科学素养难以得到培养,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更加无从谈起了。所以,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更要做一位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利用教材,更要善于从生活中搜集材料、挖掘素材,从而为教学所用,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当然,有了合适的材料,还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对学生表现、课堂时间限制、突发事件等都要提前进行预设,尽可能的做到心中有数。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还要善于总结、善于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去探究。这样,我们才能够进一步提升科学课堂探究的有效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当然,上面只是结合我的工作实际,从两个小的方面简单谈了一下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提高课堂效率。我做的工作还很少,还很肤浅,要想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获得最大的课堂效益,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