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中“讨论题设计”有效性探究

时间:2019-05-14 05:4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化学课堂中“讨论题设计”有效性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化学课堂中“讨论题设计”有效性探究》。

第一篇:化学课堂中“讨论题设计”有效性探究

化学课堂中“讨论题设计”有效性探究

摘要:随着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改变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领学生主动探究,牢固掌握知识,如何设计有效的讨论题,在高中化学课堂探讨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关键词:化学课堂 讨论题设计 有效性

近年来,随着科学思想浪潮的到来,以及当前行为科学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感觉到教育也是一种科学。它不仅以科学知识作为基础,还能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为了达到教学的高效性,我们对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并发现采用“讨论”的形式,对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那么,在我们化学课堂中,教师也会经常设计一些讨论题,通过这种形式,提高课堂效率,已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然而不同学习阶段的教学应有不同类型的讨论题,这个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总的来说,为了使讨论题达到有效性,笔者认为讨论题的功能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点燃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激情

在学习中,激情是很重要的,因为激情让我们对学习有兴趣,推动我们去学习,激发我们对学习的热爱。一般在即将学习新知识之前,可以先为学生设计一些讨论题,通过对问题思考、探讨、交流,进而引出或揭示将要学习的新课题。这样可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自主地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思考,激发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欲望。因为根据现代学习理论,学习首先需要感知,但它不是让我们产生学习的根本动力,产生学习的根本动力在于问题,因为只有问题的出现,才能诱发人的求知欲,去主动学习。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通过设置一些讨论题,为学生的学习指明了目标和方向,这样能够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对物质的分类进行学习时,可以设计如下讨论:“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质,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比如:空气,水,汽油,硫酸铵,铁,铜,碘酒,乙醇,盐水,纯净水,氧气,请将这些物质进行分类,并对分类的依据给予说明。”这种讨论的设计,不仅让学生明白了即将要学习的任务,而且通过讨论,让学生产生了好奇,产生了兴趣,产生了继续学习的动力。因为这些举例都是他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源于他们的生活,他们有兴趣继续学习。

二、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围绕所学内容设计一些讨论题,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的知识将自己的想法与自己的同学交流并讨论。这样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增强自己信息,激励他们不断进步,而且还能够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检查、反思和评价。比如检查自己所想的答案是否准确,是否完整、全面,哪里不对,还有哪些不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自己需要如何改进,今后需要注意什么等等。让所有的学生在共同分享这个集体思维成果的时候,每个人努力解决自己的问题,让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准确和深刻。

例如,在学习除杂的方法之后,可以设计如下的讨论,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掌握。“按照自己所学的知识,请根据不同的要求,设计出分离和提纯下列一些物质的实验方案,并将各自的方案与同学讨论、交流。已知氢氧化镁在水中难溶,而硫酸钡不仅在水中难溶,而且在酸中也难溶,对于碳酸钡,其难溶于水,但易溶于盐酸。现有一包粗食盐,其含有硫酸钠、氯化镁和泥沙等杂质,请设计出一套实验方案,从粗食盐中提出纯的氯化钠。”此题完全是对所学除杂知识掌握的深化,因为在对其中的物质进行除杂时,不仅要考虑采用什么试剂,而且还要考虑除杂的顺序,所加试剂的用量,以及对于所加试剂如何处理等。学生对于这些知识可能考虑不是很全,但通过类似问题的设计,把除杂知识都囊括在里面,学生在进行讨论时,将会印象深刻,掌握更加牢固。

三、让学生对知识形成系统化

在学完新知识之后,可以设计一些讨论题,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运用新学的知识,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让知识形成系统化,这既加强了对新知识的掌握,又加深了对现有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完“原子结构”内容之后,可以设计出一些讨论题,让学生利用到之前学习的元素性质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加上现在所学的知识,对一些问题进行归纳比较。如这样一道题,“在一般的情况下,一些稀有气体由于它们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已经达到了稳定结构,在这种条件下很难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发生化学反应。比如在钙原子和硫原子形成的过程中,它们原子核外电子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图略),观察两幅图,将钙原子和硫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与氖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比较。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得到什么结论?”很显然,此问题的设计综合了前面学习的元素性质、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刚学的原子结构等内容,学生根据这些知识归纳得到“反应后微粒的最外层核外电子数一般是8个,这样微粒才能具有稳定的结构”。通过对这种问题的讨论,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之前知识的学习,巩固了对当前知识的掌握,而且对整个原子电子及其结构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这种问题的设计才是有效的。

四、结语

总之,在新的课标下,要想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设计,化学的学习主要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不能简单地只是将书本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要注意方法,明确要教什么,用什么方法、方式去教,要达到什么效果,对此要运用一定的当代教育理论,对教学中的各类资源及即将开展的教学活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计划,以达到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在化学的课堂上,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学生也没有收获。而通过合理有效的设计一些讨论性问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不一样的效果。它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把个人封闭低效学习转换为集体开放高效学习,把苦学变为乐学。因此,广大教师要积极利用自身的经验,积极探索设计讨论题的有效性,真正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秦洁,谢祥林.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中学版,2009(6).[2]刘玉英.化学科学教育要多角度[J].科技创业家,2013(21).(责编 金 东)

第二篇:化学课堂中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实施-无锡外国语学校

化学课堂中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实施

无锡外国语学校

李 莉

至从2002一轮课改开始,教材里就提出了“活动与探究”这个栏目。针对“活动与探究” 就需要实施探究式教学。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探究式教学?活动与探究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怎样有效地进行活动探究呢?每节课、每个知识点都要进行探究吗?针对这些问题我今天谈论的话题是《化学课堂中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实施》。

所谓探究式教学指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有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地自由表达、质疑、讨论、探究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最终目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那么教学中如何具体有效地实施探究式教学呢?

一、教学过程中要避免目前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近几年来课堂教学改革在各地开展地轰轰烈烈,声势浩大,探究式课堂教学也作为改革的一大亮点代替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受到广大师生的接受。一段时间来在各种课堂教学活动竞赛中似乎不开展“探究”的环节就不能算是好课的现象。但回头认真分析这些“探究”的环节,会发现有些探究式教学在实施时还存在一些误区。1.停留在形式上的探究

目前探究教学中存在的较大问题就是形式上的探究。具体表现为:(1)套用格式化的探究。如部分教师只是简单地认为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反思与评价”这样的环节教学就是在进行探究式的教学。错误的将探究式教学变成固有的环节去套用,对探究式教学的核心要素把握不准,缺乏探究的真正的内涵。(2)明知故探的探究,即不需要探究的过程其实学生已经知道了答案。将探究变成了验

证结论的过程。如:探究干冰的成分是什么?天然气中主要的物质是什么?这样的探究就没有实际意义。(3)教师精心设计刻意安排的探究。如:“引导”学生们“探究”米饭和米到底有什么区别。这种追求形式化的课程教学,导致课堂教学有“为探究而探究”的倾向。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了,但这些课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这样的教学既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也谈不上综合能力的培养。更何况,对于学生再熟悉不过的米饭和米,有探究的必要吗?此类探究课主要是由教师导演的探究表演课。以上列举的这些探究形式,违背了探究式教学的宗旨,损害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以至当问到什么是探究时,学生会回答“就是假装不知道!”的笑话。

2.缺少深度和思考价值的探究

由于探究教学的不固定的因素多、随意性强,较难控制和把握,使一些教师不敢引发深度思考,生怕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法收场,进而不敢涉足于深层次的探究。例如:在一次《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组学生在探究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在交流汇报时,该组负责小组长说:“老师,我们实验结果是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大于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老师感到意外地说“不相等吗?你们可能弄错了。”敷衍、搪塞过去了事,而不是诊断、纠错,引导学生了解是什么原因引起实验测定前后质量不等,课后该组学生心中仍存质疑。此时教师应留出时间和学生共同探讨找出不等原因。3.学生思维受教师诱导限制的探究

有时教师为了按照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得出正确的探究结论,教师首先将整个探究过程设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之内,学生学习过程中只能按照教师预设的思路进行限制性的探究。例如,探究膨化食品包装袋里填充的物质是什么呢? 学生猜想:可能是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氢气等多种气体。此时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多种猜想,不是逐一排查而是轻描淡写的说不可能是稀有气体、氢气,只可能是氮气、二氧化碳。然后通过学生设计实验确定是氮气还是二氧化碳。至于为什么不可能是稀有气体、氢气也不作以解释。诸如此类情况的探究完成后,学生心中还是有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只是重视了学生的正确猜想,对不可能的情况弃之不顾,也不做出应有的合理解释,削弱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打击了学生的求知欲。

针对以上各种情况的案例,我认为在实施探究教学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二、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实施方案 1.利用好探究性学习的主阵地——课堂

课堂永远是探究性学习的主阵地。而探究性学习贯穿于全书的各个章节及各个栏目中,因此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中,首先要把教材规定的探究活动做好。由于探究性学习不是以获得知识作为终极目标,更不以“传授”为主要手段,而是注重以已有的知识去“发现”、“猎取”和“洞察”新知识、新技能的一种“主动性发现式教学方式”,通过探究,让学生逐渐养成学、思、悟、用四者相结合的一个互动过程。在课堂上利用专题的探究形式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动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案例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就是一个很好的专题探究。需要2节课的时间。上课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你知道地能产生CO2的反应有哪些呢?

学生会说:“木炭燃烧、碳还原氧化铜、甲烷燃烧、酒精燃烧、蜡烛燃烧、呼吸作用、碳酸钠和稀盐酸等”。

然后让学生讨论哪个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呢?

学生都会说出:用碳酸钠和稀盐酸最好!且分析原因是因为不要加热耗能、所得气体也纯净。并能指出不用其他反应的原因。

然后教师再反问:用碳酸钠和稀盐酸是最好的吗?接下来指导学生做一组对比实验:1)碳酸钠和稀盐酸2)石灰石和稀盐酸3)石灰石和稀硫酸

学生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反应的快慢及能否彻底反应,确定出石灰石和稀盐酸才是最佳的试剂组合。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太快来不及收集反应就停了;而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没有冒几个气泡就不反应了。只有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速率始终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教学过程中不是像书本上一样,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和推理探究得出结论。

确定好反应的药品后,再引导学生依据药品的状态及反应的条件确定出反应的发生装置。

接着进行学生探究实验:根据实验桌上的实验仪器组装发生装置: 学生开心地讨论、动手组装出多种装置。

教师将各种不同的发生装置汇总。让他们指出各套装置的优缺点、及相应的用途。(不对之处教师只需作相应点拨)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才能、动手能力及交流表达能力。达到了探究式教学的真正目的。

案例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探究,书本上用的是红磷燃烧法。在一轮复习时,由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已累计到一定的程度,有能力解决较难地问题。故教师可以提出“难道只能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学生们开始了系统地的探究。学生设计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实验方案。

案例3:浓盐酸挥发性的探究。在讲述浓盐酸具有强挥发性时,怎样通过实验证明瓶口冒出来的“白雾”就是盐酸的小液滴?学生根据物理学知识和盐酸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多种连老师都不一定想到的方法。事实证明学生的思维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案例4:有关CO2 与 NaOH 溶液反应的探究。教材上虽然没有一个明显的演示实验验证CO2 与 NaOH 溶液反应,但由于有了二氧化碳溶于水制汽水这样的生活事实作为基础,且每个学生都喝过碳酸饮料。使得同学们积极的发散思维得以展开,设计的方案着实让教师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很多方案体现了理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思想。所以作为教师没有理由不相信学生,课堂上应充分地留出时间给与学生表现的机会。

……

通过课堂专题探究,并进行实验,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又留有思维的空间,并能体现出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水平,尽其能、显其志。学生的一些创意不可谓不新。实际上,所有专题探究的解决的方法,所有设计的每一个方案,无不蕴藏同学们的聪明和睿智。

(要有效地实施探究

再如.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这是人们众所周知的,不知同学们注意了没有,将苹果切开不久或啃过一些的苹果放在那儿,过一会儿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象是生了“锈”一样。学生的思维立即被激活,有了探究的浓厚欲望。

从同学们的生活中切入,选择同学们在生活中熟视无睹、但蕴涵着丰富化学知识的苹果生“锈”作为探究的情景,体现了“化学源于社会,又服务于社会”的新课标理念,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去思考,体味“处处留心皆学问”,我想做到这一点,就能真正感受“万变不离其宗”的涵义。

(2)还可以从教材的实验素材中发现探究内容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很多科学方法和实验融合在一起,实验能为学生提供探究、操作、发现、体验和感悟的机会,所以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验内容。例如:在探究教材上“酸雨的危害”时,利用采集的酸雨分别与大理石、铁片和菠菜叶这些熟悉的物质反应;通过对实验的观察,认识到酸雨对环境的危害很大,然后告诉他们:2007一年内无锡的雨水总量中76.4%都是酸雨。学生感到很震惊、心灵受到震撼,体验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再如学习2单元空气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空气是无色无味,不易觉察,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生1:(边演示边讲解)把一个空的集气瓶放入盛满水的水槽,向下压,集气瓶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端,说明集气瓶内确实存在空气。

生2:把一个压扁的塑料袋抖开,再将袋口系住,用双手挤压塑料袋,感觉到有压力,是因为塑料袋内充满了空气。这可以说明空气的真实存在。

生3:用一个注射器在空气中抽拉一下,再向水中推挤,会看到有许多气泡从针头冒出,说明空气确实存在。

生4:用扇子朝脸扇,感觉有风,就是因为空气在流动。

生5:(望了一眼窗外)你们看,树叶在动,那是因为空气在流动,也是风。生6: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就是将空气压入车胎……(以上同学争先恐后,抢着回答。)

从探究活动和生活经验中,学生知道了空气确实真实存在着,不再认为空的玻璃杯没有任何物质。

然后再引导:以上事实说明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呢?如何证明这些气体的存在?

生1:有氧气。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就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气。

生2:有二氧化碳。石灰水放时间长了会变质,证明空气中确实含有二氧化碳。

植物进行光和作用也证明空气中确实含有二氧化碳。

生3:空气中还有水蒸气,早晨的露珠就是空气的水蒸气冷凝的小水滴。生4:夏天从冰箱里取出一瓶啤酒或饮料,过一会儿,瓶外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开启包装的饼干过几天会变软等等。

通过实验观察和生活经验中,学生知道了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要有效地实施探究 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应坚持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探究问题、采用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制定计划的科学思维方法。教师在提出了探究问题后,要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假设和猜想。如在探究金属与酸反应时影响该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部分学生会盲目地猜想到与金属和酸的多少有关,此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导,指出金属和酸的多少是决定产生氢气质量的多少,与反应的速率无关。使学生明确猜想的方向,甚至可以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金属和酸的多少不会影响反应的速率。当学生继续猜想出影响金属和酸反应的速率因素分别可能是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酸的浓度以及金属的接触面积后,让学生设计完善的对比实验,通过控制变量法得出相应的结论。由此可见,有探究深度的问题、符合实际的猜想,周密的实验方案,正确的实验操作都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5.及时反馈课堂的探究效果,使探究的有效性最大化

在课堂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中要及时进行反馈和评价,促进师生的互动。这样学生的质疑能及时解决,同时学生也能巩固所学的知识。也便于教师全面掌握课堂动态,利于教师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的有效性。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的形式主要采用独立、小组或团体的模式。要保证每个学生的参与、表现以及探究能力的发展尚受到课堂容量和空间的限制。教师无法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学生能力的差异也使得课堂探究的空间和机会不再均等,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的个体自我评价与自我激励也难以充分关注,更难以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教学。怎样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关注每一位学生真实的学习动态,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的节奏、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又能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与自我激励,使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得到最大发挥呢?那么及时的反思与交流就能够尽可能地让大多数学生参与,缩短个性差异。例如:探究《鸡蛋壳可能含有什么物质》,等学生做完实验后。

师:有哪些同学没有看到玻璃片上的石灰水变浑浊?请分别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做的,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生1:我用的是浓盐酸,可能是挥发出的氯化氢将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中和了。生2:我所取用的石灰水可能已变质,因为盛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很多的白色物质。

生3:我放的鸡蛋壳太少,可能产生的气体太少,影响实验现象。

生4:我用的盐酸浓度可能太低,没看到有气泡冒出。生5:我在盖玻璃片时没放好,大量的气体向空气中散逸。………

接着教师给与肯定说:各位同学分析得都非常好。下面请同学总结保证该实验成功的注意事项。

学生总结结束后,教师继续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设计实验验证刚才提出的几种可能的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通过这种行之有效的探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更开阔、更敏捷,解决学习问题的手段也变得更多、更灵活。可见,反思和交流是整个探究活动中不可少有的环节,是知识、能力升华的阶段,也是丰富和完善思想的必要过程,这一环节的缺失,会造成整个探究活动有效性急剧损失。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为此环节留下足够多的时间。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和可操作的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在“做化学”(即探究)中学习化学,与传统的“听化学”、“读化学”的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教材不可能用过多的文字讨论什么是科学探究,怎样进行科学探究,只能在各个单元中结合课题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相应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探究活动中充分体验。同时在探究式教学的模式中也能充分地体现出教师的优良素质和智慧,我们努力的方向是:不求问题过大,只求内容真实;不求问题过多,只求问题解决精准;不求浮于表面,只求实事求是。

(以上是我对探究式教学个人理解,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教师多加指正)

第三篇:课堂小结的有效性探究

数学课堂小结的有效性探究

梅山小班

周海珍

【摘要】

课堂小结是中学数学教学每堂课必备的环节,有效的课堂小结加强了知识的联系,充分体现出所学知识的系统性;有效的课堂小结是从总体上对知识的把握,不是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因而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有效的课堂小结更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品质;有效的课堂小结能使人对课堂感受到一种整体美、和谐美,如听过一支优美的曲子,让人回味悠长,从而增加审美情趣……

【关键字】

课堂小结 有效性

俗话说:编筐挝篓全在收口。由此可见,每件事结尾工作的重要性,讲课亦是如此,课堂小结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成功的一节课,有效的小结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在平常教学中,虽然数学教师对课堂小结的有效性也很重视,但由于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中:引入有效性的设计、新环节教学有效性的设计、练习有效性的设计等等该重视的内容太多,到课堂小结的时候,往往是下课的铃声即将敲响或已经敲响了,只好草草收兵,不了了之。那么课堂小结的有效性就谈不上了。

还有一种现象,特别是在公开课和讲课比赛的课例中,由于新课程倡导学生的主体地位,结果比赛课的课堂小结成了千篇一律的内容,都成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谈谈你的感受?”。本来这样的小结也无可厚非,只要教师引导的好,把时间恰当地留给学生进行感悟、归纳、总结,也是很好的课堂小结,但由于教师留给学生课堂小结的时间太短太少,结果课堂小结就成了学生简单总结简要知识点的过场戏。我觉得比较好的,特别是有效性的课堂小结是教师和学生对一节课的高度梳理和概括的重要环节,是发现后继问题,是前后知识纵横联系的必要阶段,它能把学生学到的零散知识进行数学建构,内化为学生自身已学的知识系统中去,因此,数学教师要高度重视数学课堂小结,让课堂小结更加变得有效性。

一、有效课堂小结的必要性探究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经过精心准备后向学生系统传授其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场所,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作为数学教学课堂也亦如此。数学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中的最后一环节,是教师或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课堂学习即将结束时进行针对性的归纳回顾。好的课堂小结,不仅对该节课起了加深巩固的作用,还可以收到画龙点睛、唤起思维、激发求知欲、发挥想象、启迪灵感等教学效果。在上一次函数图象的第二课时,快下课时,我小结道:“例3解决一次函数y=-3x+3920中,除了利用函数的图象和利用一次函数的增减性求它的最低费用外,同学们能否用整数的性质来解决?作为课后思考题。” 当时有很多同学感到很奇怪,一直到下课起立时嘴里还在念念不忘,这明明是一道函数题,怎么还可用整数的知识来解决呢?结果到下午自习课,我进教室答疑时,有好几位同学递上各自的解法,大部分同学都思考了,而且大部分同学思考对了:因为要使两个加数的和最小,而一个加数已经确定,只有另一个加数取最小值时,这样和才最小。因此,要使一次函数y的值最小,只要x的值在自变量的范围中,取最小值即可。

二、有效课堂小结的作用性探究

课堂小结的作用,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第一、系统知识的归纳。新课结束以后,教师可以通过小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新知识,加强学生的记忆,巩固新知识。小结时也可利用板书,让学生归纳出有哪些知识点,重点,难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概括、归纳能力。并使有关的教学内容系统连贯和相对完整。因为学生对于相对完整的知识容易理解,也就容易掌握。

第二、承上启下的作用。小结时,可以利用与下节课有联系的内容做为切入点,设置悬念,把学生引入“别有洞天”的洞门口,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自觉兴趣。这样,既巩固了新知识,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回味无穷。回味无穷是指课堂教学小结的语言发人深省,使学生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跨越课堂教学和课后休闲的时空界限,课后学生还会自觉“回味咀嚼”,获得更多教益。

三、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小结的探究

1、对教学重点知识、方法进行必要回顾。

新的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目标中首次出现了过程性目标:如,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经历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 程等等。学生在操作、实验、观察、猜想等活动后,对建立起来的新知识,一般情况下都能在各自的大脑中经过加工建构形成初步印象,所以在小结过程中,学生一般都能把课堂中的新知识的框架叙述出来,比如在学习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学生在小结时,都能概括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即:

1、将方程转化为一般式;

2、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

3、把常数项移到等号右边;

4、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5、在方程右边是非负数的情况下进行开方;

6、写出方程的解。代数中这样的知识小结在学生经过适量的练习后是都能解决的,计算步骤的小结也是代数中经常遇到的。

2、要注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无深刻的理解、认识和掌握,就要看他对整节课的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程度。对学生的发展而言,学习的价值不只是记住几个数学结论,解决几个习题而已,而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解决问题是可以有不同策略的,这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着数学的思想方法在里面。当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理解,对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一定认识的时候,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得到升华。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对于定理的证明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它所内含的数学转化的思想。在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前,学生大脑中的180度的角有平角,证明内角和定理的过程就是将三角形三个内角通过剪、拼转化为平角的过程。那么在小结时,就应该引导学生概括这种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思想,有了这种转化思想,就有了思维的方向,也就有了行动的方向。这是数学中最常用的思想方法。再如,在配方法一节的课堂小结时,应引导学生概括配方法的实质就是将一个一般式的方程转化为一个数或式子的完全平方的过程。等等。在小结中不断让学生体会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等等,能让学生的思维达到一个较高的思维水平,能让学生用数学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

3、注意内容之间纵横的综合联系。

在听过的一节整式的加减的新授课,新内容很少,就是两个简单例题,授课教师在学生预习课本,解决习题,解决练习后,用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归纳概括知识,从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合并同类项的转化思想,联想到恒等变形,从全局出发,通过联系、类比,将与整式加减有关的内容进行全面的纵横联系,求同存异。通过建立数学观点、验证数学观点、升华数学观点的思路,一节普通内容的课,通过归纳总结,把相关知识达到了融会贯通的高度。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又如在讲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习题课时,通过设计题目,让学生把角色定位到班级班长、学校校长、企业老板中,通过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的变化,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所考察的数据的角度不同,效果就不同的道理。在小结时,学生自主发言,谈自己的体会,谈对三个概念的不同认识,谈不同角色对数学概念的不同理解和不同用途的宣传,从而让学生体验到了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理判断的过程,发展了学生正确统计观念的过程。让学生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注意经典习题、生活问题的有效总结

在数学习题课、讲评课及某些新授课中,对于经典的数学习题的小结也非常重要。比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经典的生活背景题目等。在小结归纳时,让学生体验同一问题的不同解法时,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让学生体验问题的评价方法不同的差异时,感受不同方法的得出主要来源于我们对问题的认识角度的不同;让学生体验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这些问题的小结,就是学生的一个学习反思的过程,通过反思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和有效性,让学生在自己的大脑中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内化为自己的学习能力,享受情感与态度上带来的成功的快乐。总之,只要教师把数学课堂小结重视起来,利用课堂小结,让学生梳理知识,体验过程与方法,就能达到升华学生思维,达到画龙点睛的精彩效果的。

总之,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中学数学教师,千万不要因为要上公开课或者是观摩课时才象征性地作课堂小结来应付一下,要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应重视课堂小结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小结精彩起来。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符合教学规律的,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堂小结,都能使课堂效率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天宝《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5

3、《新课程教学设计》数学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4

第四篇:探究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探究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展开,部分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较大转变,但就目前局势来讲,有些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方法还是比较传统的。因此,本文就目前历史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探究,进而提供有效性教学策略为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历史;有效性;策略

新课程改革强调理念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反对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展开,部分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较大转变,但就目前局势来讲,仍然有些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采取的方法还是比较传统的。因此,本文就目前历史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探究,进而提供有效性教学策略为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一、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分析

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中,只想着如何将知识授予学生,而同学把知识都掌握了就达到有效性教学的目的了;还有部分教师通过课堂提问,让学生进行思考或合作探讨将问题解决就认为体现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然,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教师通过教学完成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手段之一,但其不是课堂中的全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展现出现代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不同,通过三维立体设计思维去构建教学工作,如:科学设计、进行、实现这三方面去完成,只有通过有效性思考才能体现出当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与众不同。据著名文学家聂幼犁说过:“学生学习高中历史不单纯是让同学学习知识、认识过去,而是让其认识自己目前所处的社会现状,为同学未来提供建设性资料,为同学提供开创未来的智慧”。从这句话可以了解到,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一个过程,同时还是培养智慧、情感交流共同发展的课堂,是让同学通过历史课堂学到与众不同的知识,属于一个接受过程。实际上讲,高中历史课堂给予有效性教学,不仅显示出以学生为中心,还体现以人为本、个性指导的教学课程。有效性教学不但能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还能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真正提高同学历史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二、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由于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高中历史版材在不断更新,但都普遍存在一些特点:丰富性、历史性、综合性等,古今中外就是将逝去的事、人、事件等通过文字将其叙述出来,不能再重演。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期间学生会提出较多问题,而老师在课堂中只能依靠课本内容进行讲解显得整个课堂枯燥,无法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这给历史教学带来较大的困难。但如果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先进多媒体技术,就可解决这一问题,将抽象性问题转变为简单性,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拓展历史课件,增加历史知识,多增添历史主题,将内容扩大化,让同学积极、主动的去了解历史、解决从中遇到的问题,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例如:高中历史(岳麓版教材)中第一单元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第一节课(商厦制度与西周封建制),当讲解到西周封邦建国这一内容期间,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将西周从建立到巩固政权,利用分封制手段巩固政权,然后到建立宗法制度转换为简单易懂的表格形式,让学生一目了然,同时还可以制作动态图片,把各个等级用红色、紫色、绿色标出,并给学生讲解西周是如何进行分封制,巩固西周政权。然后让学生分析诸侯如何对下属进行分封制,首先让学生开动思维思考问题,经过逐一回答后老师再揭晓答案,同样是利用多媒体制作动态图,将答案通过多媒体展现出来。而西周分封形式是:周王-诸侯-卿大夫-士,让学生一目了然,简单易懂,通过将历史内容直观展现,让课堂从枯燥乏味转变为生动、有趣,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2.采用情景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内容具备较强的抽象性,大部分学生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比较难掌握,这样的现象不利于老师授课,并给授课老师带来极大挑战,一一进行解说会导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能有效的完成讲课,无法实现教学目的。此时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生兴趣,将历史内容简单化,利于学生理解,采用情境教学主要依靠老师去实施,在进行教学期间,教师要结合历史课本内容有效的融入感情色彩,创造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场景,并让学生参与情境教学中,让其体验历史内容,不但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利于学生理解历史教材。并让同学心理机能获得较好发展,使历史课堂教学目的更明确。

例如:高中历史(岳麓版教材)“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我们现在处于民主时代,对与破坏民主法制的历史应该给予疑问的态度去学习,此时就可以通过情景教学将“文化大革命”为首的江青、林彪一伙煽动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人物进行演绎,抽取文章中造反派“全面夺权的开展”这一情景进行表演,让学生了解历史内容,易于让学生理解历史内容。如学习到“新文化运动”这一课时,大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当时历史的黑暗,并不了解封建专制的腐败黑暗。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家》这个内容,把瑞珏之死等故事构建历史情境,让学生适时了解到当时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思想,也就是当前的科学、民主、新文化、道德等,然后逐渐提倡马克思主义。通过利用情境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添课堂气氛。

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有效性教学策略,利于明确教学目的,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有效性教学策略的运用,将历史课堂逐渐推向科学化发展,为学生创建优良的学习气氛。

参考文献:

[1]王百胜.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

[2]王国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第一中学517300)

第五篇:初中数学课堂中有效性提问的探究

初中数学课堂中有效性提问的探究

一、问题提出

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原来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对一个问题回答不出时,就会又提出几个问题,试图用这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第一个问题。但结果往往会适的得其反,教师、学生均事倍功半。怎样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这个问题一直困绕着我。提出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是增强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看法不无道理。我们知道,好的课堂提问具有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等教学功能,因此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决于教师提问的技巧。

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目前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随心所欲地提问,问题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问题提出后,急于求答,对于答不出的学生,不善于启发答问的思路;点评答问的得失,全由教师一人包办或对答问与其思路不同的学生置之不理等现象还较为常见,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等。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因此,增强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值得本课题组每位教师认真探究。

二、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组研究,可发现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课堂提问是中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探究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认识,有一套切实可行的中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基本技巧及策略,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波澜起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

通过本课题组研究,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关注学生,创造性地用教材,确保学生主体参与的有效性。提问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将问题设置梯度,分档提问,同学之间相互启发;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差异评价如何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本课题组研究,恰当地运用有效提问,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一步登上知识的殿堂。

三、研究原则

本课题组研究有效性课堂提问遵循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南,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来进行设计,便于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2、启发性原则:教师要善于利用提问来引导、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应启而发,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出答案,学到知识。提问的内容是否具有启发性,这是提问能否有利于学生治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适度性原则: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和时间;另一方面,问题的难易程度要科学适度。

4、兴趣性原则:教师的提问要能引起学生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5、循序渐进性原则:数学课堂提问必须根据教学需要,按照教学程序、课堂结构精心的设计,要遵循、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环环紧扣等一系列规律,体现教学的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体现出指示结构的紧密型、科学性、条理性。

6、全面性原则: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不同的意见,并鼓励学生发问,培养创新精神。

四、研究内容

本课题组将对本课题有效性课堂提问从教学法角度,学生心理学角度进行一些探究。

(一)从教学法的角度探究

1、精心设计问点

(1)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教师的提问,要讲究感情色彩,努力创造出一种新鲜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境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得到迸发。教师若能抓住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接受信息不相适应而产生的心理失衡,提出问题,特别能打动学生的心。

(2)抓住知识点的坡度提问。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课堂提问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设计提问要讲究坡度。教师巧妙的设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做了铺垫,减缓了思维的难度。

(3)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充分假设,沿不同的方向自由地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答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寻找答案。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4)抓住知识的聚合点提问。聚合点是知识网络上的交点或纲。围绕聚合点提问,更能突出重点,使学生理清线索,系统掌握知识。让学生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点,找到他们的联系,更深刻的理解有关概念和规律。

2、把握提问火候。

课堂提问要抓住时机,看准火候。提问火候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提问的课堂时机;二是提问后的等候时间。

3、选好提问方式

提问的方式从内容角度说是指问什么样的问题。如:知识型问题、理解型问题、应用型问题、分析型问题、综合型问题、评价型问题如何实现有效操作。

提问的方式从形式角度说是怎样根据教学实际选择直问还是曲问形式,正问还是反问。促使学生从问题的两个对立面出发加深理解,能培养学生对问题进行顺向与逆向思维的能力。而追问往往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至学生真正理解为止„„

4、及时给予反馈

有的数学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与否,不作评价,马上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叫学生回答,或者评价含糊其辞,叫学生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或者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或者过早把答案告诉学生,代替学生思维。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后,给予客观的、鼓励性的评价或必要的指引。

(二)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究

1、优化提问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思维兴趣。

有人作过一个比方:情感对于思维,犹如能源与发动机,没有能源,再好的发动机也无法启动。良好的情感氛围,能赋予学生愉快积极的情绪,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维。作为课堂气氛创设和保持的主导者,教师应努力做到:

(1)保持良好的提问心境。良好的提问心境,应该是教师愉快教学,自觉确立强烈的学生主体意识和“问”为“学”服务的提问观。设问既要考虑怎样教,更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把为学服务作为设问的出发点,使设问成为实现学为主体的保证,让学生享受到自主探究、思考和发现的乐趣。

(2)尊重学生的提问权。学生是一个个有着丰富而细腻的思想的人,每一堂课中他们都会产生一些想法或疑惑。由于学生自制力较弱,这些想法或疑惑一经产生,便急欲一吐为快,否则即会形成一个个思维干扰。对于学生的质疑,要在态度上给予鼓励,方法上加以指导,让学生在教师亲切、赞赏的言行中产生强烈的思维意向,积极进行思维活动。

2、优化提问的思维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1)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激发思维积极性。设疑、解疑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实现智力和知识中的“现有水平”向“未来的发展水平”的迁移,因此,问题总有一点难度,这就造成部分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思维,首先要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

(2)问在“最近发展区”,引发学生思维激情。提问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过易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反之会使学生感觉高不可攀,丧失信心。现代教学论研究认为:提问最好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战性,将学生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不达”的愤悱境界,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个兴奋中心,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旧知来积极探究。

(3)提问要注意趣味性。根据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向学生提出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可以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最佳策略,便是激发学习兴趣。

(4)提问要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问活动是全体学生同教师的信息交流,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答问的机会。课堂提问,不能出现“遗忘的角落”,要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强烈竞争意识,从而营造出一个主动积极的集体思维氛围,转而推动每个学生更主观能动地进行思维活动。

五、研究范围

本课题研究的“有效”是指能实现预期目标,有效果。“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最终达到教学的目标,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是指有效地“提问”和“激发”学生讨论、思考,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保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学生自主的学习状态。这种状态的维持取决于教师的“提问”是否有效。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全神贯注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情景中。

六、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对象织金六中七年级2个班级、八年级2个班级、九年级8个班级(其中三类层次班级各两个),总计12个教学班级的学生。

七、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采取常态下的行动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同时运用观察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数理统计法、思辨比较法进行研究。

八、研究程序

1、实验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3年8月)

(1)按照实验研究的内容,成立课题组织。

(2)分解课题,制订课题实施指南,各级课题组各教师根据课题组安排选定子课题,并提出可操作性的实验研究方案。

(3)撰写开题报告,召开开题研讨会,研讨实验研究方案。制定课题指南。

(4)建立子课题研究组织,申报、开题与实施。

2、第一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4月-2013年8月)

(1)各级课题组制定实施研究方案,展开课堂教学研究。

(2)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研讨会。

(3)各级课题组定期进行研讨,交流和总结实验研究情况。

3、第一实验阶段检查和总结。(2008年9月—2009年2月)

(1)各子课题研究组提交第一阶段的实验研究情况小结

(2)课题组组织所有子课题研究组对研究情况进行分析交流

(3)展示发表阶段研究成果

(4)根据第一阶段实验研究的汇总的情况,调整实验研究方案。

4、第二阶段实验研究(2009年2月—2009年9月)

(1)各级课题组根据阶段检查调整实验研究方案,展开第二阶段的课题研究。

(2)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研讨会。

(3)子课题组定期研讨,交流和总结实验研究情况。

5、课题完成最终时间及最终成果

本课题结题时间为2009年9月

(1)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论文、完成专著。

(2)召开课题验收鉴定会,汇报课题研究成果。

(3)根据情况对部分研究课题进行推广。

九、研究成果形式

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所有参与研究的教师每人撰写一分研究报告、完成一篇论文、学校完成论文的结集。

十、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下载化学课堂中“讨论题设计”有效性探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化学课堂中“讨论题设计”有效性探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摘要

    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研究摘要 寻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笔者从学......

    浅议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探究的有效性

    浅议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探究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向课堂要效益”是每位教师必须追求的目标。那么,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怎样在科学课堂上提高课堂效率,获得最......

    课堂导学模式有效性的探究(本站推荐)

    课堂导学模式有效性探究 九江县马回岭中学王友记 【摘要】开展“导学模式有效性”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现课堂的有效和高效,使整个课堂教学全过程是学......

    农村中学化学课堂实验教学有效性探究汇总

    农村中学化学课堂实验教学有效性探究 摘要: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落实新课程理念,创造条件,探索合适于农村中学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农村中学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全面提高......

    提高化学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提高化学课堂导入的有效性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好的开头,如同一出好戏要演好序幕,一篇新闻要写好导语,一部好乐章要奏好序曲一样重要。开头开得好,就能先声夺......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基本手段,是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最直接的方......

    化学课堂论文有效性论文:如何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

    化学课堂论文有效性论文:如何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 【摘 要】课堂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提高化学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廖明均(童家乡中心小学达州市大竹县635135)【摘要】介绍从那些方面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在课堂中恰当实施,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科学素养,让学生真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