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看《贞观之治》课堂实录有感
观看《贞观之治》课堂实录有感
(心得体会)
麻栗坡县民族职业高级中学
李丽
我观看第二课《贞观之治》课堂实录,授课老师仅用了32分钟就结束了全课内容并达短时高效的目的,对于此节课我有以下收获:
1、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节约大部分时间。如人物图片、事件等都先设计好,用投影仪投影,既直观又节约时间。
2、充分启发学生,引导有方。教师找准关键,用少而精的语言引导学生切入正题,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3、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电影、戏剧、绘画、小品、漫画、舞蹈等形式表现学生心目中的唐太宗(可只构思、设想)让学生的才华得到充分展示,锻炼学生能力,进而加深对唐太宗的统治政策、治国方针的认识。
4、复习旧知识,衔接新知识。如唐太宗即位、武则天称帝、唐高祖教育子女的相关材料排序„„让学生进一步复习按时间顺序编写史实的方法叫编年体。
5、大胆假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如:用“假设没有‘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即位后会不会吸取隋亡的教训?”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谈各自的看法,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训练。
6、“从对唐太宗的学习中,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此 问题出发,将德育落到实处,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做人道理。
但学生课外知识的摄取与地区条件的限制,乡镇中学要达到此目标,目前的难度比较大,我们教师应因地制宜,不能对学生要求过高。
第二篇:观看课堂实录《散步》有感
前几天观看了王迪老师的课堂实录《散步》有所感,今日凭着自己回忆,记下自己些许的感触。王迪老师的教学设计尤为巧妙,阅读,写作,联系得如此紧密。“学以致用”这一点在本课体现得淋漓尽致。
王迪老师,直入主题。教学目标就是体会作者莫怀戚的写作慧心。初一看题目,甚是诧异,觉得目标太宽泛,不具操作性,不由得为她捏了一把汗。同时也引起了我一看究竟的兴趣。
王迪老师发下讲学稿,上面的《散步》一文,没有环境描写。这一设计顿时让我有所体悟,心想或许她是抓环境描写来揭示主题吧。
结果她并没有直接进入环境描写。而是作者莫怀戚写作的背景和写作介绍。谈到莫怀戚一家人散步是事实,但是奶奶和孙子之争是有意夸大,其实奶奶一听孙子要走小路,便依从了孙子。于是王迪老师便提问,作者为什么夸大祖孙之争,又设计中间自己的为难。然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是为了突出一家人的爱与和谐。于是得出作者写作的慧心之一:巧设波澜,突出主题。
紧接着,让学生自己去补充第四自然段中的坏境描写,让学生体会,他们应该在怎样一个环境中散步。怎样写环境描写才能切合并烘托主题。然后再让学生品读原文的环境描写,看看作者想要通过环境描写突出什么主题。并引导学生,品读出“生命”这一主题。然后再品读,奶奶向小路望去的风景。体现了主题:家人的爱与和睦。于是得出作者的写作慧心之二: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主题
最后在品读最后一自然段,体会这关键句子的含义,谈从中得到的启示,品读出了责任、爱、生命的延续等主题。于是得出作者写作的慧心之三:结尾画龙点睛,升华中心。
我想能将这样一篇抒情散文,体味到如此地步,并运用到写作教学中,实属不易,真是匠心独运。要是再安排一个作业,让学生运用这三种方式,记叙家里发生的一件小事就更加完美了!
直到现在这节课还在脑海里徘徊,真是余音绕梁啊!真心地觉得自己与王迪老师真是差距太远,自己在教学设计这一块确实十分薄弱,急待提高啊!
第三篇:观看有感
观看《**市警示教育典型案例专题片》有感
行政办公室**
近日,我院组织观看了警示教育专题片,做为一名党员心潮澎湃、感慨良多。片中以纪实手法披露了大量近年来省内外领导干部的违纪违法事实,这些腐败官员多具有辉煌的过去,也曾有艰苦奋斗的过程,但当他们成为掌握实权的中、高层领导干部后,个人欲望膨胀,在贪欲的驱使下人格发生扭曲,革命意志和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丧失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并最终走向了腐败。他们因个人贪利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也严重影响了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纵观这些反面典型,他们由国家干部成为人民的罪人,究其根源是:观念错误,权力异化,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当作自己的东西。贪婪成性,手中的权力就是他们敛财的法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他手中的权力却蜕变为祸国殃民、实现个人私欲的工具;为了自己的利益,置国家利益不顾,中饱私囊。职务犯罪有一共同点,法制观念淡薄,特权思想严重是其共性。而不正常乃至畸形的心理状态无疑是他们堕落的“源动力”。短短几年收受贿赂的根源,就是人生观的迷失和价值观的倾斜。当一个人认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追求享乐,把对权力的追逐和对金钱 1的挥霍当作目标时,就会借权力牟私,借权力生财,成为权力的寄生虫。人格的失衡和品德的低下,助长了其贪婪自私,以至恶招损术层出不穷,搜刮民脂民膏,坑害国家,无所不用其极。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要防止腐败,需做到以下几方面:一是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严格执行中央上下的各项规定,要廉洁从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政之德,首当“清廉”,要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短时间可能很容易,长时间就要不断自我提醒,自我反省,自我激励,需要做到警钟长鸣。只有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才能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好党交给的工作任务,才能更好地保证自身的廉洁清正。
二、是加强学习,保持良好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学习
是基础,定期有组织或自觉的加强从政道德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是每个要求进步的党员所应该做到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有定期进行政治学习,自己的思想才能得到进步,但这种学习不能只是走过场,不能空喊口号,而是要静下心来认真学习,认真研读,而要自觉自愿的落实到自己的平时工作当中去,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作风。
我要做到从这一系列案件中吸取教训,举一反三,警钟
长鸣,在思想上要求进步,反对贪图享受,树立正确的人身观和事业观,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恪尽职守。我将以此警示自己,牢牢树立执政为民、廉政为民的思想观念,做到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常漠公仆本色,常修为官之德,真正做到上不负党,下不负民。
第四篇:观看有感
观看《雨中的树》有感
东风中心校赵朝轩
今天我观看了电影院观看了电影《雨中的树》,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呈现在观众眼前,泪水悄然模糊了我的眼睛。
《雨中的树》主要讲述的是“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李林森的事迹,电影以他儿子的视角为主线,讲述了父亲短暂而忙碌的一生。李林森像《雨中的树》一样,坚强而不悲催地度过人生的每一天,扎根于群众中,无怨无悔书写着自己的人生。
李林森,担任五宝镇党委书记期间,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他组织抗灾自救,穿着解放鞋,浑身是泥浆,亲自划船救人,得知老太太和小孩还在屋里没救出来时,他立即冲回去,及时将她们救了出来,就在救出他们的瞬间,房屋倒塌了,创造了全镇无一人死亡的奇迹。之后,他成了抗洪先进典型,不久便被提拔为万源县委组织部长。身为组织部长,他却没把自己当成组织部长,赶公交、吃泡面、火车上缩在走道上„„这些在我们看来不应该发生在组织部长这样的政府高级官员身上的事情却发生在他的身上,他只是把自己当作普通人民的一份子,没有所谓的“官架子”,他长期奔波在人民群众中间,切实亲身体会人民群众的疾苦。身为组织部长,不只做好了本职工作,而且只要群众需要帮助,即使自己已经被病魔折磨,他却用有限的生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他们,舍弃和家人团聚的时间,为群众出钱出力,舍己为人、无私奉献、兢兢业业等各种精神都在他身上彰显的淋漓尽致。
李林森,在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做着平凡的每件小事,在平凡中谱写着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他的这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坚持不懈、清正廉洁的精神是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典范。
作为教师,我们要向李林森同志学习,学习他的敬业精神。我们看这部影片,旨在号召大家以李林森为榜样,增强奉献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件事,每个问题,并及时准确的处理好,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用一颗奉献的心,为教育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赵朝轩
2012-10-29
第五篇:贞观之治 讲课稿
在上节课的时候,我给大家留了一个小作业,大家还记得吧,就是比较秦朝和隋朝的相似点和不同点,预习第2课,搜集有关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历史小故事.相同点:
1、都是完成统一后二世灭亡。
2、都是统治者残暴无道,政治黑暗。
3、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4、都大兴土木,实行暴政。不同点:
1、取得政权的方式不同。
2、时代不同。秦统一时,中国处于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隋统一时,中国处于封建社会走向繁荣时期。
3、开国皇帝的治国重点不同。秦始皇较重视政治,巩固政权。隋文帝较注重经济,恢复和促进经济的发展。
4、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不同,秦:焚书坑儒。隋:实行科举制,笼络人才。
首先大家来看一幅连环画。我想大家看过之后就明白隋朝灭亡的原因了。公元618年,各路农民起义军举起反隋大旗,此时的隋炀帝仍在江都,也就是扬州。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江都的禁卫军哗变了。隋炀帝一看,大势已去,莫不如选个时辰,先行归去。于是就从身上解下绢带递给了部将,让部将勒死了。
同一年,在李渊在太原起兵,并攻占了长安,建立了唐朝。定都长安,李渊也就是唐高祖。公元626年,李渊次子李世民即位,即唐太宗。年号为贞观。大家看一下书中的小字部分,这部分简单介绍了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的过程。而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相继死于这次政变中,由此李世民夺得皇位。
按亲属关系来讲,隋炀帝是李世民的表大爷。也就是说隋炀帝和唐高祖李渊是表哥兄弟,他们的妈妈是姐俩的关系。唐太宗亲眼目睹大爷的灭亡,自知隋炀帝是遭到了百姓的抛弃。太不拿百姓当回事了,所以才很快的灭亡。因此,唐太宗认识到了人民的力量的伟大。所以唐太宗李世民说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当然统治阶层的如何统治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统治阶层的用人方面,唐太宗也是十分严谨的,比如,“房谋杜断”。为什么叫做房谋杜断呢??有没有哪位同学知道??
其实不单单有房玄龄和杜如晦,还有这位魏大人。魏征。唐太宗有一段话是这样形容魏征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可以见得唐太宗对于魏征的重视程度。魏征一生向太宗进谏达二百多次。但实际上要比书中记载的要多很多。甚至常常在进谏的时候,二人争得是面红耳赤。有一次,魏征进谏,言辞较为激烈。太宗的面子挂不住了,说什么都要退朝。魏征就上前抓住唐太宗的袖子,不让他走。太宗使劲挣脱才脱身。回到后宫,大为恼火的说“我必须得杀掉这个乡巴佬”。小字部分有较为简单的介绍。后来经过长孙皇后的说服,太宗才逐渐明白过来这样也是有利于统治。
太宗时期,有这些名相名将当朝,再加上唐太宗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于听取正确意见。而于此同时,唐太宗注意戒奢从简,合并州县。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所以唐太宗时期经济等一些方面逐渐的发展起来。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鹞鹰yao)